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可提供动态持续加压髓内钉及其使用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7:33


可提供动态持续加压髓内钉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提供动态持续加压髓内钉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髓内钉是一种骨科内固定器械,是各类长管骨干骨折的首选内固定。

相关技术中,髓内钉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在髓内钉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将髓内钉放置在骨折处,再将第一固定螺栓穿过髓内钉植入端的通孔中,再将第二固定螺栓穿过髓内钉末端的通孔中,以完成髓内钉与骨骼之间的安装。骨折线之间的加压,通常先固定骨折线一端的锁定,然后通过推挤另一端的第二固定螺栓,或是提拉主钉,使骨折断面的间隙缩小,而后在取得较好的加压复位后,植入第二固定螺栓于主钉圆孔内以求整体的结构稳定。

其中,对于常见的关节融合术种的骨吸收、骨折处骨不连、同种异体材料移植等情况,尤其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由于肢体下意识的活动,且髓内钉的通孔位置固定,使得髓内钉内部的预应力较小,骨折处易出现骨沉降或骨吸收等现象,从而对患者的恢复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提供动态持续加压髓内钉。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提供动态持续加压髓内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提供动态持续加压髓内钉,包括主钉,所述主钉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一固定螺栓的固定通孔,所述主钉上开设有与固定通孔相配合的静态通孔和若干动态通孔,所述主钉上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与静态通孔和各个动态通孔相连通的加压槽,所述加压槽中可拆卸连接有加压组件,所述静态通孔和若干动态通孔中均用于放置与第一固定螺栓相配合的第二固定螺栓;

当第二固定螺栓位于静态通孔中时,所述加压组件与主钉分离,当第二固定螺栓位于动态通孔中时,所述加压组件对动态通孔中的第二固定螺栓持续加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修复时,医护人员将主钉放置在骨折处,再将第一固定螺栓插入固定通孔中,以固定主钉的一端。医护人员再根据患者的情况,安装或拆卸加压组件,当需要将第二固定螺栓放入静态通孔中时,加压组件与主钉分离,此时工人将第二固定螺栓插入静态通孔中,以完成主钉的固定;当需要将第二固定螺栓放入动态通孔中时,加压组件位于加压槽中,此时工人将第二固定螺栓插入对应位置的动态通孔中,以完成主钉的固定。加压组件对动态通孔中的第二固定螺栓进行限位并对第二固定螺栓持续加压,使得第二固定螺栓较为稳定地抵接在动态通孔中,实现了对骨折的断面处进行动态持续加压的功能,降低了患者的骨折处出现骨沉降或骨吸收的现象,以便患者较为稳定地恢复。

优选的,所述加压组件包括连接头、移动柱和弹性加压件,所述连接头螺纹连接在加压槽中,所述移动柱滑动连接在加压槽中,所述弹性加压件的一端与连接头相连接、另一端与移动柱相连接,所述移动柱上开设有供第二固定螺栓穿过的让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主钉进行固定时,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将第二固定螺栓插入静态通孔或动态通孔中。在需要将第二螺栓插入动态通孔中时,医护人员控制移动柱移动,使得移动柱上的让位孔与对应位置的动态通孔相连通,弹性加压件处于拉伸状态,医护人员即可使用第二固定螺栓完成主钉的固定。在弹性加压件回弹力的作用下,移动柱对第二固定螺栓进行限位加压,以便骨折处的两根骨骼较为稳定地愈合。且螺纹连接的连接头方便医护人员根据临床不用的使用需求选择不同弹性势能的弹性加压件。

优选的,所述弹性加压件由镍钛合金制成。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靠近移动柱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加固柱,所述第一加固柱上设有第一螺旋凸起,所述弹性加压件远离移动柱的一端与第一螺旋凸起相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旋凸起增加了弹性加压件与第一加固柱之间的接触面积,即增加了弹性加压件与连接头的接触面积,且第一螺旋凸起对弹性加压件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弹性加压件与连接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移动柱靠近连接头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加固柱,所述第二加固柱上设有第二螺旋凸起,所述弹性加压件远离连接头的一端与第二螺旋凸起相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旋凸起增加了弹性加压件与第二加固柱之间的接触面积,即增加了弹性加压件与移动柱的接触面积,且第二螺旋凸起对弹性加压件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弹性加压件与移动柱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主钉包括连接针和加压针,所述连接针与加压针相连接,所述连接针上开设有配合槽,所述加压针上开设有加压孔,所述配合槽和加压孔相连通并形成加压槽,所述静态通孔和各个动态通孔均与加压孔相连通,所述连接头与配合槽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移动柱与加压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针的直径为d1,所述加压针的直径为d2,所述d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径较小的连接针方便医护人员将主钉穿过骨折的两处断面,直径较大的加压针方便弹性加压件较为稳定地对第二固定螺栓持续提供压力,使得第二固定螺栓的固定处不易变形,同时过渡弧面降低了主钉插入患者骨折处的两个断面时的阻力,从而为医护人员使用主钉提供了便利。

优选的,所述连接针远离加压针的一端开设有导向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弧面方便医护人员将髓内钉移动至患者的骨折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提供动态持续加压髓内钉的使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提供动态持续加压髓内钉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患者的临床骨折情况,安装或拆卸所述加压组件;

将所述主钉穿过患者的骨折处;

将第一固定螺栓穿过固定通孔,以固定所述主钉的一端;

当所述加压组件与主钉分离时,控制第二固定螺栓依次穿过静态通孔和让位孔,以固定所述主钉的另一端;

当所述加压组件位于加压槽中时,使用外接的控制组件控制移动柱移动,使得所述让位孔与对应位置的动态通孔相连通,控制第二固定螺栓依次穿过对应位置的动态通孔和让位孔,以固定所述主钉的另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医护人员使用主钉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静态通孔或动态通孔。当需要将第二固定螺栓插入动态通孔中时,加压组件位于加压槽中,此时加压组件即可对动态通孔中的第二固定螺栓持续加压,使得第二固定螺栓较为稳定地抵紧在动态通孔中,提高了主钉与患者骨折处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实现了对骨折的断面处进行动态持续加压的功能,降低了患者的骨折处出现骨沉降或骨吸收的现象,以便患者较为稳定地恢复。

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支撑柱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球铰接在支撑柱上,所述移动柱远离连接头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连接柱远离支撑柱的一点与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

所述连接柱外侧套设有控制套筒,所述连接柱与控制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柱上设有限位板,所述控制套筒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在限位槽中,所述控制套筒上开设有行程限位孔,所述移动柱上开设有与行程限位孔相连通的配合孔,所述行程限位孔中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过配合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第二固定螺栓对主钉进行固定时,医护人员将连接柱插入螺纹槽中并使得连接柱与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以完成控制柱与连接柱之间的固定。医护人员再朝向远离主钉的方向移动支撑柱,支撑柱带动连接柱朝向远离主钉的方向移动,连接柱再带动移动柱移动,以便移动柱上的让位孔与对应位置的动态通孔相连通,医护人员即可使用第二固定螺栓对主钉进行固定。在连接柱移动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手持控制套筒,使得控制套筒与患者的骨骼相抵紧,同时,连接柱带动限位杆沿行程限位孔移动。在连接柱与行程限位孔的内壁相抵紧时,控制套筒和连接柱同时对支撑柱和连接柱提供限位,以向主钉施加反作用力,使得移动柱移动的过程中不易带动主钉整体移动,使得主钉不易对患者的骨骼处造成二次伤害,同时为医护人员使用第二固定螺栓固定主钉提供了便利。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上绕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限位板靠近支撑柱的一侧相连接、另一端与控制套筒的内壁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移动柱移动的过程中,移动柱带动限位板移动,限位板使得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医护人员使用第二固定螺栓对主钉固定完成后,医护人员控制连接柱与移动柱分离,此时在复位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控制套筒在复位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即可相对于连接柱自动复位,以便后续医护人员继续使用控制组件对移动柱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弹性加压件,弹性加压件对第二固定螺栓持续加压,使得第二固定螺栓较为稳定地抵紧在对应的动态通孔中,使得患者在骨愈合的两个断面处不易出现骨吸收、骨沉降等现象,加快了患者的愈合速度;

2.通过设置第一螺旋凸起和第二螺旋凸起,增加了弹性加压件与连接头和移动柱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对弹性加压件的两端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弹性加压件与连接头和移动柱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3.通过设置控制套筒和限位杆,对主针进行限位,使得连接柱在控制移动柱移动的过程中不易带动主钉移动,降低了主钉对患者的骨骼处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同时为医护人员使用第二固定螺栓固定主钉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控制组件与主钉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钉;11、固定通孔;111、第一固定螺栓;12、静态通孔;13、动态通孔;14、加压槽;15、连接针;151、配合槽;152、导向弧面;16、加压针;161、加压孔;162、过渡弧面;2、加压组件;21、连接头;211、第一加固柱;212、第一螺旋凸起;22、移动柱;221、让位孔;222、第二加固柱;223、第二螺旋凸起;224、螺纹槽;23、弹性加压件;3、第二固定螺栓;4、堵头;5、控制组件;51、支撑柱;52、连接柱;521、限位板;522、配合孔;6、控制套筒;61、限位槽;62、行程限位孔;63、限位杆;7、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可提供动态持续加压髓内钉。参照图1,一种可提供动态持续加压髓内钉,包括主钉1,主钉1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一固定螺栓111的固定通孔11,主钉1上开设有与固定通孔11相配合的静态通孔12和若干动态通孔13,静态通孔12和若干动态通孔13均用于放置第二固定螺栓3。主钉1上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与静态通孔12和各个动态通孔13相连通的加压槽14,加压槽14中可拆卸连接有加压组件2,加压组件2对动态通孔13中的第二固定螺栓3提供动态持续加压。

当第二固定螺栓3位于静态通孔12中时,加压组件2与主钉1分离,第二固定螺栓3设置为一个;当第二固定螺栓3位于动态通孔13中时,加压组件2位于加压槽14中,第二固定螺栓3设置为若干个,且各个动态通孔13中均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固定螺栓3。

医护人员将第一固定螺栓111穿过固定通孔11,以固定主钉1的一端,再根据患者的临床骨折情况并选择对应数量的第二固定螺栓3插入对应的静态通孔12或动态通孔13中,以固定主钉1的另一端。当第二固定螺栓3位于静态通孔12中时,加压组件2与主钉1分离;当第二固定螺栓3位于动态通孔13中时,加压组件2位于加压槽14中。此时加压组件2对动态通孔13中的第二固定螺栓3提供动态持续加压,使得第二固定螺栓3较为稳定地抵紧在对应的动态通孔13中,同时使得患者在骨愈合的两个断面处不易出现骨吸收、骨沉降等现象,从而加快了患者的愈合速度。

参照图1和图2,为了方便将主钉1插入患者的骨折处,主钉1包括连接针15和加压针16,连接柱52与加压针16相固定。连接针15上开设有配合槽151,加压针16上开设有加压孔161,配合槽151和加压孔161相连通并形成加压槽14。固定通孔11设置在连接针15上,静态通孔12和各个动态通孔13均设置在加压针16上并与加压孔161相连通。

连接针15远离加压针16的一端开设有导向弧面152,加压针16靠近连接针15的一侧开设有过渡弧面162。且连接针15的直径为d1,加压针16的直径为d2,d1

在医护人员将主钉1插入骨折处的过程中,导向弧面152对连接针15提供导向,降低了连接针15插入患者骨折处时的阻力。且过渡弧面162为加压针16提供导向,降低了加压针16插入患者骨折处时的阻力,从而为医护人员将主钉1插入患者的骨折处提供了便利。同时,直径较大的加压针16方便弹性加压件23较为稳定地对动态通孔13中的第二固定螺栓3持续提供压力,使得第二固定螺栓3的固定处不易变形。

参照图1,加压组件2包括连接头21、移动柱22和弹性加压件23,连接头21设置在配合槽151中并与配合槽151的内壁螺纹连接,移动柱22滑动连接在加压孔161中,弹性加压件23的一端与连接头21相连接、另一端与移动柱22相连接。移动柱22上开设有供第二固定螺栓3穿过的让位孔221。螺纹连接的连接头21方便医护人员将加压组件2与主钉1分离,同时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不同弹性势能的弹性加压件23。

弹性加压件23由镍钛合金制成,镍钛合金具有较大的弹性势能,以便对第二固定螺栓3较为稳定地进行持续加压。弹性加压件23可设置为圆弹簧或扁弹簧,在本申请实施例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弹性加压件23设置为扁弹簧。

参照图2和图3,为了提高连接头21和移动柱22与弹性加压件2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连接头21靠近移动柱22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加固柱211,第一加固柱211上固定有第一螺旋凸起212,弹性加压件23远离移动柱22的一端与第一螺旋凸起212相卡接。移动柱22靠近连接头2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加固柱222,第二加固柱222上固定有第二螺旋凸起223,弹性加压件23远离第一螺旋凸起212的一端与第二螺旋凸起223相卡紧。第一螺旋凸起212对弹性加压件23的一端提供限位,增加了弹性加压件23与连接头2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弹性加压件23与连接头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二螺旋凸起223对弹性加压件23的另一端提供限位,增加了弹性加压件23与移动柱2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弹性加压件23与移动柱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医护人员将主钉1放置在患者的骨折处,再将第一固定螺栓111穿过固定通孔11,以将主钉1的一端与患者的骨折处相固定。医护人员再控制移动柱22移动,使得移动柱22上的让位孔221与对应的动态通孔13相连通,此时弹性加压件23处于拉伸状态。医护人员将第二固定螺栓3穿过对应的动态通孔13后,松开移动柱22。在弹性加压件23回弹力的作用下,对移动柱22施加拉力,以便移动柱22对第二固定螺栓3进行持续加压,使得第二固定螺栓3较为稳定地抵紧在对应的动态通孔13中,以实现对骨折的断面处进行动态持续加压的功能,降低了患者的骨折处出现骨沉降或骨吸收的现象,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参照图1,加压针16远离连接针1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堵头4,堵头4与加压孔161的内壁螺纹连接。在医护人员使用第二固定螺栓3对主钉1的另一端固定完成后,医护人员将堵头4放入加压孔161内,使得堵头4与加压孔161的内壁螺纹连接,此时堵头4即可封闭加压槽14,使得外界的杂质不易进入加压槽14中,降低了弹性加压件23损坏的可能性,使得第二固定螺栓3较为稳定地抵紧在对应的动态通孔13中。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提供动态持续加压髓内钉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安装或拆卸加压组件2,在患者的情况较好时,工人将加压组件2与主钉1分离;在患者的情况较差时,工人将加压组件2安装至加压槽14中。医护人员再将主钉1插入患者的骨折处,再将第一固定螺栓111穿过固定通孔11,以将主钉1的一端与患者的骨折处相固定。再控制移动柱22移动,使得移动柱22上的让位孔221与对应位置的动态通孔13相连通,再将第二固定螺栓3穿过对应的动态通孔13,以将主钉1的另一端与患者的骨折处相固定,从而完成主钉1与患者骨折处的固定。此时,在弹性加压件23回弹力的作用下,移动柱22对第二固定螺栓3进行限位,使得第二固定螺栓3较为稳定地抵紧在对应的动态通孔13中,实现了对骨折的断面处进行动态持续加压的功能,降低了患者的骨折处出现骨沉降或骨吸收的现象,从而加快了患者骨折处的愈合速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可提供动态持续加压髓内钉的使用方法,适用于上述可提供动态持续加压髓内钉,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患者的临床骨折情况,安装或拆卸所述加压组件2;

将连接针15和加压针16依次穿过患者的骨折处;

将第一固定螺栓111穿过固定通孔11,以固定主钉1的一端;

当加压组件2与主钉1分离时,控制第二固定螺栓3依次穿过静态通孔12和让位孔221,以固定主钉1的另一端;

当加压组件2位于加压槽14中时,使用外接的控制组件5控制移动柱22移动,使得让位孔221与对应位置的动态通孔13相连通,控制第二固定螺栓3依次穿过对应位置的动态通孔13和让位孔221,以固定主钉1的另一端。

参照图4和图5,控制组件5包括支撑柱51和连接柱52,连接柱52球铰接在支撑柱51上,移动柱22远离主钉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224,连接柱52远离支撑柱51的一端延伸至螺纹槽224中并与螺纹槽224的内壁螺纹连接。

连接柱52外侧套设有控制套筒6,连接柱52与控制套筒6的内壁滑动连接,且连接柱52上固定有限位板521,控制套筒6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61,限位板521滑动连接在限位槽61中。控制套筒6上开设有行程限位孔62,移动柱22上开设有与行程限位孔62相连通的配合孔522,行程限位孔62中设置有限位杆63,限位杆63穿过配合孔522。

当需要将第二固定螺栓3安装到动态通孔13中时,医护人员将连接柱52插入螺纹槽224中,使得连接柱52与螺纹槽224的内壁螺纹连接,再朝向远离主钉1的方向拉动支撑柱51,支撑柱51带动连接柱52朝向远离主钉1的方向移动。连接柱52再带动移动柱22朝向远离主钉1的方向移动,使得移动柱22上的让位孔221与对应的动态通孔13相连通,此时医护人员即可将第二固定螺栓3插入对应的动态通孔13中。在医护人员移动支撑柱51的同时,医护人员手扶控制套筒6并将控制套筒6与主钉1相抵紧,在连接柱52移动的过程中,连接柱52带动限位杆63沿行程限位孔62移动,在限位杆63与行程限位孔62的内壁相抵紧时,限位杆63和控制套筒6即可对连接柱52和支撑柱51提供限位,即向主钉1施加反作用力,使得移动柱22移动的过程中不易带动主钉1移动,降低了主钉1重复移动而对患者的骨骼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同时为医护人员控制移动柱22移动提供了便利。

参照图4和图5,为了方便控制套筒6自动复位,连接柱52上套设有复位弹簧7,复位弹簧7位于控制套筒6内部,且复位弹簧7的一端与限位板521相连接、另一端与控制套筒6的内壁相连接。

在医护人员控制移动柱22移动的过程中,控制套筒6相对于移动柱22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复位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在医护人员使用第二固定螺栓3对主钉1的另一端固定完成后,医护人员控制连接柱52与移动柱22分离,此时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控制套筒6相对于连接柱52自动复位,以便医护人员后续继续使用控制组件5对移动柱22进行移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可控持续加压髓内钉
  • 可控持续动力加压髓内钉
技术分类

0612011622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