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及电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及电机。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采用扁线电机,这是因为扁线电机能显著提高电机的槽满率和电机效率,三线电机的定子绕组通常可以包括若干组导线发卡,导线发卡之间焊接固定以实现三相电路的连通,但是,现有的扁线定子绕组连接方式在高转速时电流在集肤效应、邻近效应的作用下,沿扁铜线截面非均匀分布而导致各路绕组电阻存在差别,导致各路绕组流过的电流不均衡,产生较大的附加铜耗,影响电机效率,也导致电机在高速时持续性能被削弱。

同时,有部分定子绕组为了实现并联支路的电流平衡,将绕组设计的很复杂,相线和中性线分布的区域很大,不利于电机定子的相线和中性线的接线。

为了改进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72槽6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及电机。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表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及电机,解决了现有的扁线定子绕组各路绕组流过的电流不均衡,影响电机效率和性能的技术问题,同时简化了制造工艺,将相线和中性线集中在定子同一区域的两层,且同一相的三个支路的相线或中性线集中在同一层相邻的三个槽,简化了引出线铜排的设计和定子的生产制造难度。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包括:采用三相并联扁线配合发夹穿绕内侧具有n层72个定子槽位的环状定子得到;所述三相为U相、V相和W相;

U相绕组包括并联的三支路,三支路分别由扁线自位于第n-1层的第一起点、第二起点和第三起点开始配合发夹依次呈圆周螺旋方向绕行至第1层,再由第1层反向螺旋绕行至位于第n层的第一终点、第二终点和第三终点处构建形成,所述第一起点和所述第一终点、所述第二起点和所述第二终点、所述第三起点和所述第三终点均为环形回路;其中,n为偶数层数;

所述U相绕组的三支路中发夹的连接方式相同,且各支路中,每两个点位作为一对的;

V相绕组相对所述U相绕组顺着槽位增大方向旋转8个槽位得到;

W相绕组相对所述U相绕组顺着槽位增大方向旋转16个槽位得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当采用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夹穿绕8层72个槽位时,极数为6,支路数为3;定义xy为第x槽位的第y层,其中x∈[1,72],y∈[a,h],a为第1层、位于槽里,h为第8层、位于槽外,U1+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初始流入点,U1-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最终流出点,所述U相绕组的第一支路为:

14g→26f→38e→49d→61c→1b→13a→2a→62b→50c→38d→27e→15f→3g→63h→53h→65g→5f→17e→28d→40c→52b→64a→52a→40b→28c→16d→5e→65f→53g→41h→27h→39g→51f→63e→2d→14c→26b→38a→49a→37b→25c→13d→2e→62f→50g→38h→52h→64g→4f→16e→27d→39c→51b→63a→3a→63b→51c→39d→28e→16f→4g→64h→2h。

进一步的,当采用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夹穿绕6层72个槽位时,极数为6,支路数为3;定义xy为第x槽位的第y层,其中x∈[1,72],y∈[a,f],a为第1层、位于槽里,f为第6层、位于槽外,U1+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初始流入点,U1-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最终流出点,所述U相绕组的第一支路为:

62e→50d→38c→26b→14a→25a→37b→49c→61d→1e→13f→27f→15e→3d→63c→51b→39a→51a→63b→3c→15d→27e→39f→49f→37e→25d→13c→1b→61a→50a→62b→2c→14d→26e→38f→28f→16e→4d→64c→52b→40a→28a→40b→52c→64d→4e→16f→2f。

进一步的,当采用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夹穿绕6层72个槽位时,极数为6,支路数为3;定义xy为第x槽位的第y层,其中x∈[1,72],y∈[a,f],a为第1层、位于槽里,f为第6层、位于槽外,U1+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初始流入点,U1-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最终流出点,所述U相绕组的第一支路为:

2e→62d→50c→38b→26a→39a→51b→63c→3d→15e→27f→37f→25e→13d→1c→61b→49a→63a→3b→15c→27d→39e→51f→61f→49e→37d→25c→13b→1a→64a→4b→16c→28d→40e→52f→38f→26e→14d→2c→62b→50a→40a→52b→64c→4d→16e→28f→14f。

进一步的,当采用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夹穿绕6层72个槽位时,极数为6,支路数为3;定义xy为第x槽位的第y层,其中x∈[1,72],y∈[a,f],a为第1层、位于槽里,f为第6层、位于槽外,U1+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初始流入点,U1-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最终流出点,所述U相绕组的第一支路为:

2e→62d→50c→38b→26a→39a→51b→63c→3d→15e→27f→37f→25e→13d→1c→61b→49a→61a→1b→13c→25d→37e→49f→63f→51e→39d→27c→15b→3a→62a→2b→14c→26d→38e→50f→40f→28e→16d→4c→64b→52a→40a→52b→64c→4d→16e→28f→14f。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转子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所述转子可相对于所述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通过采用三相并联扁线沿圆周方向逐层穿绕n层72个槽位得到,三相绕组中的任一一相绕组均设有三支路扁线,三支路扁线分别按照电流流过槽内的顺序逐层穿绕n层72个槽位,即三支路分别由扁线自位于第n-1层的第一起点、第二起点和第三起点开始配合发夹依次呈圆周螺旋方向绕行至第1层,再由第1层反向螺旋绕行至位于第n层的第一终点、第二终点和第三终点处构建形成,第一起点和第一终点、第二起点和第二终点、第三起点和第三终点均为环形回路;其中,n为偶数层数,形成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方式。与现有的发夹式绕组相比,本发明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有利于电机槽满率的提升,以产生更高的磁场强度,提高电机功率,而且,还能实现各并联支路的电流完全平衡,不存在环流问题,绕组结构简单,工艺制造性好,提高了扁线电机的效率和性能;适合批量化生产,为电机定子产品提供了理论基础。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电机包括上述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因此,其至少具有上述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具有的全部技术效果,此处不再加以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槽内导体分布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槽内导体分布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U相绕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U相第一支路绕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V相绕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W相绕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U相绕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U相第一支路绕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V相绕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W相绕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U相绕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U相第一支路绕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V相绕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W相绕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U相绕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U相第一支路绕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V相绕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W相绕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包括:采用三相并联扁线配合发夹穿绕内侧具有n层72个定子槽位的环状定子得到;三相为U相、V相和W相。

U相绕组包括并联的三支路,三支路分别由扁线自位于第n-1层的第一起点、第二起点和第三起点开始配合发夹依次呈圆周螺旋方向绕行至第1层,再由第1层反向螺旋绕行至位于第n层的第一终点、第二终点和第三终点处构建形成,第一起点和第一终点、第二起点和第二终点、第三起点和第三终点均为环形回路;其中,n为偶数层数。

U相绕组的三支路中发夹的连接方式相同,且各支路中,每两个点位作为一对的。

V相绕组相对U相绕组顺着槽位增大方向旋转8个槽位得到。

W相绕组相对U相绕组顺着槽位增大方向旋转16个槽位得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绕组有8层槽位,以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穿绕8层72个槽位为例,极数为6,定义xy为第x槽位的第y层,其中x∈[1,72],y∈[a,h],a~h为槽内导体的1-8层号,a为位于槽里的一层,h为位于槽外的一层,例如:1a是指第1定子槽的第a层。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绕组有6层槽位,以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穿绕6层72个槽位为例,极数为6,定义xy为第x槽位的第y层,其中x∈[1,72],y∈[a,f],a~f为槽内导体的1-6层号,a为位于槽里的一层,例如:1a是指第1定子槽的第a层。

表格中1~64(或1~48)是标记电流流过槽内的先后顺序,其中数字1为该支路电流开始流入的位置即U+,数字64(或48)为该支路电流最后流出的位置即U-,即U1+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初始流入点,U1-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最终流出点。

AA为U相第一支路,AB为U相第二支路,AC为U相第三支路,AA1,AB1,AC1为U相线引出端,AA64(或AA48), AB64(或AB48)和AC64(或AC48)为中性线引出端。另外:引出线端和中性线端可以调换,即也可以将AA1, AB1和AC1为中性线引出端,AA64(或AA48),AB64(或AB48)和AC64(或AC48)为U相线引出端。

实施例一

图3所示为8层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U相绕组示意图,其中,定义U相中第一支路U+至U-的绕组链接路线如图4所示,在U相绕组的第一支路中U+至U-的扁线配合发夹连接路线为:

14g→26f→38e→49d→61c→1b→13a→2a→62b→50c→38d→27e→15f→3g→63h→53h→65g→5f→17e→28d→40c→52b→64a→52a→40b→28c→16d→5e→65f→53g→41h→27h→39g→51f→63e→2d→14c→26b→38a→49a→37b→25c→13d→2e→62f→50g→38h→52h→64g→4f→16e→27d→39c→51b→63a→3a→63b→51c→39d→28e→16f→4g→64h→2h;从14g流入,最后从2h流出。

具体地,电流从第一个发夹左端即14g流入,第一个发夹右端(AA1、AA2为一个发卡,AA2端在f层26号槽剥漆端向右扭型)和第二个发夹左端(AA3、AA4箭为一个发卡,即AA3端在38号槽的e层且向剥漆端向左扭型)通过剥漆端扭型后焊接在一起(即AA2和AA3是通过焊接连接的),第二个发夹右端(AA4在49号槽的d层且剥漆端向右扭型)和第三个发卡左端(AA5、AA6为一个发卡,即AA5端在61号槽的c层且剥漆端向左扭型),也同样通过剥漆端扭型后焊接在一起(即AA4、AA5是通过焊接连接的),该绕组电流流向为g-f-e…a层、a-a层、a-b-c…h层、h-h层、h-g-f..a层、a-a层、a-b-c…h层,依次类推,最终从2h流出(即U-)。

U相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中U+至U-的绕组连接路线依次类推, 第二支路从15号槽的第g层流入,最后从3号槽的第h层流出,第三支路从16号槽的第g层流入,最后从4号槽的第h层流出,其详细连接路线不再赘述。

V相绕组的绕线方式为U相绕组顺着槽号增大方向旋转8个槽位得到,如图5所示,第一支路从22号槽第g层流入(22g),最后从10号槽的第h层流出(10h),第二支路从23号槽第g层流入(23g),最后从11号槽的第h层流出(11h),第三支路从24号槽第g层流入(24g),最后从12号槽的第h层流出(12h),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内容对应绕制进行操作,其详细连接路线,不再赘述。

W相绕组的绕线方法为U相绕组顺着槽号增大方向旋转16个槽位得到,如图6所示,第一支路从30号槽第g层流入(30g),最后从18号槽的第h层流出(18h),第二支路从31号槽的第g层流入(31g),最后从19号槽的第h层流出(19h),第三支路从32号槽的第g层流入(32g),最后从20号槽的第h层流出(20h),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内容对应绕制进行操作,其详细连接路线不再赘述。

本发明所采用的实施例一为8层的扁线电枢绕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删除或者增加异层跨线的层数来实现4、6、10、12等偶数层扁线电枢绕组的绕制,亦可通过将上4层或者下四层绕组左右移动一定的槽数,或者将奇数层或者偶数层左右移动一定的槽数来绕制,因此本发明所采用的绕制方法以及与该绕制方法相适配的发卡线圈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8层的扁线电枢绕组的绕制。

本发明中,AA1和AA64从布置位置上可以连接成一个环形回路,故单相的三个支路引出端可以选取环路上的任意点,例如U相第一支路的相线引出线可以是AA28, 中性线引出端为对应的焊接端AA29,其他两支路也可按照相同方向任意选取相线的引出端和中性线引出端,且选取的起点数字可以不需要保持一致,其他两相绕线方式亦可参考U相进行相线引出端和中性线的起终点选择。

实施例二

图7所示为6层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U相绕组示意图,其中,定义U相中第一支路U+至U-的绕组链接路线如图8所示,在U相绕组的第一支路中U+至U-的扁线配合发夹连接路线为:

62e→50d→38c→26b→14a→25a→37b→49c→61d→1e→13f→27f→15e→3d→63c→51b→39a→51a→63b→3c→15d→27e→39f→49f→37e→25d→13c→1b→61a→50a→62b→2c→14d→26e→38f→28f→16e→4d→64c→52b→40a→28a→40b→52c→64d→4e→16f→2f;从62e流入,最后从2f流出。

具体地,电流从第一个发夹左端即62e流入,第一个发夹右端(AA1、AA2为一个发卡,AA2端在d层50号槽剥漆端向左扭型)和第二个发夹左端(AA3、AA4箭为一个发卡,即AA3端在38号槽的c层且向剥漆端向右扭型)通过剥漆端扭型后焊接在一起(即AA2和AA3是通过焊接连接的),第二个发夹右端(AA4在26号槽的b层且剥漆端向左扭型)和第三个发卡左端(AA5、AA6为一个发卡,即AA5端在14号槽的a层且剥漆端向右扭型),也同样通过剥漆端扭型后焊接在一起(即AA4、AA5是通过焊接连接的),该绕组电流流向为e-d-c…a层,a-a层,a-b-c…f层,f-f层, f-e-d...a层,a-a层,a-b-c…f层,依次类推,最终从2f流出(即U-)。

U相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中U+至U-的绕组连接路线依次类推, 第二支路从63号槽的第e层流入,最后从3号槽的第f层流出,第三支路从64号槽的第e层流入,最后从4号槽的第f层流出,其详细连接路线不再赘述。

V相绕组的绕线方式为U相绕组顺着槽号增大方向旋转8个槽位得到,如图9所示,第一支路从70号槽第e层流入(70e),最后从10号槽的第f层流出(10f),第二支路从71号槽第e层流入(71e),最后从11号槽的第f层流出(11f),第三支路从72号槽第e层流入(72e),最后从12号槽的第f层流出(12f),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内容对应绕制进行操作,其详细连接路线,不再赘述。

W相绕组的绕线方法为U相绕组顺着槽号增大方向旋转16个槽位得到,如图10所示,第一支路从6号槽第e层流入(6e),最后从18号槽的第f层流出(18f),第二支路从7号槽的第e层流入(7e),最后从19号槽的第f层流出(19f),第三支路从8号槽的第e层流入(8e),最后从20号槽的第f层流出(20f),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内容对应绕制进行操作,其详细连接路线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11所示为6层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U相绕组示意图,其中,定义U相中第一支路U+至U-的绕组链接路线如图12所示,在U相绕组的第一支路中U+至U-的扁线配合发夹连接路线为:

2e→62d→50c→38b→26a→39a→51b→63c→3d→15e→27f→37f→25e→13d→1c→61b→49a→63a→3b→15c→27d→39e→51f→61f→49e→37d→25c→13b→1a→64a→4b→16c→28d→40e→52f→38f→26e→14d→2c→62b→50a→40a→52b→64c→4d→16e→28f→14f;从2e流入,最后从14f流出。

具体地,电流从第一个发夹左端即2e流入,第一个发夹右端(AA1、AA2为一个发卡,AA2端在d层62号槽剥漆端向左扭型)和第二个发夹左端(AA3、AA4箭为一个发卡,即AA3端在50号槽的c层且向剥漆端向右扭型)通过剥漆端扭型后焊接在一起(即AA2和AA3是通过焊接连接的),第二个发夹右端(AA4在38号槽的b层且剥漆端向左扭型)和第三个发卡左端(AA5、AA6为一个发卡,即AA5端在26号槽的a层且剥漆端向右扭型),也同样通过剥漆端扭型后焊接在一起(即AA4、AA5是通过焊接连接的),该绕组电流流向为e-d-c…a层,a-a层,a-b-c…f层,f-f层, f-e-d...a层,a-a层,a-b-c…f层,依次类推,最终从14f流出(即U-)。

U相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中U+至U-的绕组连接路线依次类推, 第二支路从3号槽的第e层流入,最后从15号槽的第f层流出,第三支路从4号槽的第e层流入,最后从16号槽的第f层流出,其详细连接路线不再赘述。

V相绕组的绕线方式为U相绕组顺着槽号增大方向旋转8个槽位得到,如图13所示,第一支路从10号槽第e层流入(10e),最后从22号槽的第f层流出(22f),第二支路从11号槽第e层流入(11e),最后从23号槽的第f层流出(23f),第三支路从12号槽第e层流入(12e),最后从24号槽的第f层流出(24f),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内容对应绕制进行操作,其详细连接路线,不再赘述。

W相绕组的绕线方法为U相绕组顺着槽号增大方向旋转16个槽位得到,如图14所示,第一支路从18号槽第e层流入(18e),最后从30号槽的第f层流出(30f),第二支路从19号槽的第e层流入(19e),最后从31号槽的第f层流出(31f),第三支路从20号槽的第e层流入(20e),最后从32号槽的第f层流出(32f),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内容对应绕制进行操作,其详细连接路线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图15所示为6层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U相绕组示意图,其中,定义U相中第一支路U+至U-的绕组链接路线如图16所示,在U相绕组的第一支路中U+至U-的扁线配合发夹连接路线为:

2e→62d→50c→38b→26a→39a→51b→63c→3d→15e→27f→37f→25e→13d→1c→61b→49a→61a→1b→13c→25d→37e→49f→63f→51e→39d→27c→15b→3a→62a→2b→14c→26d→38e→50f→40f→28e→16d→4c→64b→52a→40a→52b→64c→4d→16e→28f→14f;从2e流入,最后从14f流出。

具体地,电流从第一个发夹左端即2e流入,第一个发夹右端(AA1、AA2为一个发卡,AA2端在d层62号槽剥漆端向左扭型)和第二个发夹左端(AA3、AA4箭为一个发卡,即AA3端在50号槽的c层且向剥漆端向右扭型)通过剥漆端扭型后焊接在一起(即AA2和AA3是通过焊接连接的),第二个发夹右端(AA4在38号槽的b层且剥漆端向左扭型)和第三个发卡左端(AA5、AA6为一个发卡,即AA5端在26号槽的a层且剥漆端向右扭型),也同样通过剥漆端扭型后焊接在一起(即AA4、AA5是通过焊接连接的),该绕组电流流向为e-d-c…a层,a-a层,a-b-c…f层,f-f层, f-e-d...a层,a-a层,a-b-c…f层,依次类推,最终从14f流出(即U-)。

U相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中U+至U-的绕组连接路线依次类推, 第二支路从3号槽的第e层流入,最后从15号槽的第f层流出,第三支路从4号槽的第e层流入,最后从16号槽的第f层流出,其详细连接路线不再赘述。

V相绕组的绕线方式为U相绕组顺着槽号增大方向旋转8个槽位得到,如图17所示,第一支路从10号槽第e层流入(10e),最后从22号槽的第f层流出(22f),第二支路从11号槽第e层流入(11e),最后从23号槽的第f层流出(23f),第三支路从12号槽第e层流入(12e),最后从24号槽的第f层流出(24f),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内容对应绕制进行操作,其详细连接路线,不再赘述。

W相绕组的绕线方法为U相绕组顺着槽号增大方向旋转16个槽位得到,如图18所示,第一支路从18号槽第e层流入(18e),最后从30号槽的第f层流出(30f),第二支路从19号槽的第e层流入(19e),最后从31号槽的第f层流出(31f),第三支路从20号槽的第e层流入(20e),最后从32号槽的第f层流出(32f),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内容对应绕制进行操作,其详细连接路线不再赘述。

本发明所采用的实施例二至四均为6层的扁线电枢绕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删除或者增加异层跨线的层数来实现4、8、10、12等偶数层扁线电枢绕组的绕制,亦可通过将上三层或者下三层绕组左右移动一定的槽数,或者将奇数层或者偶数层左右移动一定的槽数来绕制,因此本发明所采用的绕制方法以及与该绕制方法相适配的发卡线圈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6层的扁线电枢绕组的绕制。

本发明中,AA1和AA48从布置位置上可以连接成一个环形回路,故单相的三个支路引出端可以选取环路上的任意点,例如U相第一支路的相线引出线可以是AA27,中性线引出端为对应的焊接端AA26,其他两支路也可按照相同方向任意选取相线的引出端和中性线引出端,且选取的起点数字可以不需要保持一致,其他两相绕线方式亦可参考U相进行相线引出端和中性线的起终点选择。

该绕组利于电机槽满率的提升,以产生更高的磁场强度,提高电机功率,且各支路电势平衡,不存在环流问题,绕组结构简单,工艺制造性好,适合批量化生产,为电机定子产品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转子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转子可相对于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旋转。

由于该电机采用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该72槽6极3支路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电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电流平衡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
  • 一种72槽8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及电机
  • 一种72槽8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及电机
技术分类

06120116492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