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旋转连接器装置和转向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旋转连接器装置和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涉及旋转连接器装置和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旋转连接器装置构成为将设置于方向盘的电子部件与设置于车辆主体的电子部件电连接。例如,旋转连接器装置包含固定部件、旋转部件以及柔性扁平线缆。固定部件固定于车辆主体。旋转部件能够相对于固定部件绕旋转轴线旋转。旋转部件以与转动部一起旋转的方式与方向盘连结。方向盘固定于转向轴的端部。转向轴被车辆主体支承为能够旋转。柔性扁平线缆设置于由固定部件和旋转部件形成的空间内,使设置于方向盘的电子部件与设置于车辆主体的电子部件电连接。

但是,由于部件的制作误差或组装误差,有时会相对于旋转连接器装置产生转动部的未对准。如果产生转动部的未对准,方向盘与旋转部件的连结部的负荷会提高,可能会从连结部发出异常声音或连结部发生破损。

因此,提出了追随转动部的未对准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9-1818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虽然考虑到了转动部的偏心,但未考虑到转动部的偏角(转动部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旋转轴线倾斜)。

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设置有用于检测转动部的偏心(转子的旋转轴线与转动部的旋转轴线的偏差)的结构,因此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转动部的偏角和偏心中的至少1个的影响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和转向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第1特征,旋转连接器装置具有定子、转子以及调整构造。定子构成为安装于车辆主体。转子以能够相对于定子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设置。调整构造能够在定子安装于车辆主体的状态下相对于车辆主体使旋转轴线移动。定子和转子形成以包围旋转轴线的方式设置的线缆收纳空间。

在第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通过调整构造使旋转轴线相对于车辆主体移动,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转动部的偏角和偏心中的至少1个的影响。

根据第2特征,在第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调整构造包含可动部件。可动部件以将转动部的旋转向转子传递的方式安装于转子。可动部件包含构成为从转动部接收旋转力的旋转输入部。转子包含支承构造,该支承构造将可动部件支承为能够移动,以使旋转输入部相对于转子的角度发生变化。

在第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支承构造将可动部件支承为能够移动,以使旋转输入部相对于转子的角度发生变化,因此即使转动部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旋转轴线倾斜,可动部件的旋转输入部也能够追随转动部的偏角。因此,能够降低转动部的偏角的影响。

根据第3特征,在第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支承构造包含第1支承体,该第1支承体将可动部件支承为能够沿着以基准点为中心的第1假想球面移动。

在第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可动部件的旋转输入部能够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4特征,在第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基准点被定义在旋转轴线上。

在第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可动部件的旋转输入部能够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5特征,在第3或第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支承体和可动部件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上接触。

在第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可动部件的旋转输入部能够可靠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6特征,在第3至第5特征的任意1个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支承体和可动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包含沿着第1假想球面设置的第1曲面。

在第6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可动部件的旋转输入部能够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7特征,在第3至第6特征的任意1个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支承构造包含第2支承体,该第2支承体将可动部件支承为能够沿着以基准点为中心的第2假想球面移动。

在第7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可动部件的旋转输入部能够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8特征,在第7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2支承体和可动部件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上接触。

在第8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可动部件的旋转输入部能够可靠且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9特征,在第7或第8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2支承体和可动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包含沿着第2假想球面设置的第2曲面。

在第9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可动部件的旋转输入部能够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10特征,在第7至第9特征的任意1个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假想球面具有根据基准点定义的第1曲率半径。第2假想球面具有根据基准点定义的第2曲率半径。第2曲率半径大于第1曲率半径。

在第10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可动部件的旋转输入部能够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11特征,在第7至第10特征的任意1个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可动部件配置于第1支承体与第2支承体之间。

在第1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可动部件的旋转输入部能够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12特征,在第7至第11特征的任意1个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转子包含转子主体和安装于转子主体的保持部件。定子和转子主体形成线缆收纳空间。可动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在转子主体与保持部件之间。

在第1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可动部件的旋转输入部能够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13特征,在第1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支承体设置于转子主体。第2支承体设置于保持部件。

在第1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可动部件向转子主体的安装变得容易。

根据第14特征,在第12或第1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可动部件包含第1可动体和第2可动体。旋转输入部包含第1旋转输入部和第2旋转输入部。第1可动体包含第1旋转输入部。第2可动体包含第2旋转输入部。支承构造将第1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移动,以使第1旋转输入部相对于转子的角度发生变化。支承构造将第2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移动,以使第2旋转输入部相对于转子的角度发生变化。

在第1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通过第1旋转输入部和第2旋转输入部接受转动部的旋转,从而能够使第1旋转输入部和第2旋转输入部的负荷分散。进而,第1旋转输入部和第2旋转输入部能够各自分别追随转动部的偏角,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转动部的偏角的影响。

根据第15特征,在第1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支承体包含第1支承部和第2支承部。第1支承部将第1可动体支承为能够沿着第1假想球面移动。第2支承部将第2可动体支承为能够沿着第1假想球面移动。

在第15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旋转输入部和第2旋转输入部分别能够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16特征,在第15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2支承体包含第3支承部和第4支承部。第3支承部将第1可动体支承为能够沿着第2假想球面移动。第4支承部将第2可动体支承为能够沿着第2假想球面移动。

在第16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旋转输入部和第2旋转输入部分别能够进一步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17特征,在第15或第16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可动体包含第1可动部,该第1可动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于第1支承部与保持部件之间。第1旋转输入部从第1可动部沿着旋转轴线突出。保持部件包含第1开口。第1旋转输入部贯穿第1开口。

在第17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将第1可动体保持为能够移动,并且能够进一步使第1可动体相对于转子的运动更加顺利。

根据第18特征,在第15至第17特征的任意1个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2可动体包含第2可动部,该第2可动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于第2支承部与保持部件之间。第2旋转输入部从第2可动部沿着旋转轴线突出。保持部件包含第2开口。第2旋转输入部贯穿第2开口。

在第18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将第2可动体保持为能够移动,并且能够进一步使第2可动体相对于转子的运动更加顺利。

根据第19特征,在第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调整构造包含连结构造。连结构造构成为将定子与车辆主体连结。连结构造能够以在连结构造将定子与车辆主体连结的状态下限制定子在沿着旋转轴线定义的轴向上相对于车辆主体移动并且允许定子沿着与旋转轴线垂直的假想平面相对于车辆主体移动的方式与车辆主体接触。

在第19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即使产生了转动部的偏心,定子也追随转动部的偏心,因此转子也能够追随转动部的偏心。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转动部的偏心的影响。

根据第20特征,在第19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连结构造能够以在连结构造将定子与车辆主体连结的状态下将定子沿着与旋转轴线垂直的假想平面相对于车辆主体的移动限制在第1可动范围内的方式与车辆主体接触。

在第20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使定子追随转动部的偏心,并且将定子相对于车辆主体沿着假想平面的移动限制在所需最小限度的范围,从而能够抑制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设置所需的空间扩大。

根据第21特征,在第20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连结构造能够以在连结构造将定子与车辆主体连结的状态下限制定子相对于车辆主体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与车辆主体接触。

在第2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使定子追随转动部的偏心,并且抑制定子相对于车辆主体的旋转,从而实现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动作的稳定化。

根据第22特征,在第19至第21特征的任意1个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连结构造包含能够与车辆主体进行滑动的第1滑动部。

在第2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通过第1滑动部,能够限制定子在轴向上相对于车辆主体的移动,并且定子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沿着假想平面移动。因此,能够降低转动部的偏心的影响并且简化连结构造。

根据第23特征,在第2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滑动部在轴向上与定子隔开间隔地配置。

在第2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有效利用第1滑动部与定子之间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设置所需的空间的增大,并且降低转动部的偏心的影响。

根据第24特征,在第22或第2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连结构造包含能够与车辆主体进行滑动的第2滑动部。第2滑动部在轴向上配置于与第1滑动部不同的位置。

在第2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通过第1滑动部和第2滑动部,能够限制定子在轴向上相对于车辆主体的移动,并且定子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沿着假想平面移动。因此,能够实现定子相对于车辆主体的运动的稳定化,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转动部的偏心的影响。

根据第25特征,在第2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2滑动部在轴向上与第1滑动部隔开间隔地配置。

在第25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有效利用第1滑动部与第2滑动部之间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设置所需的空间的增大,从而能够降低转动部的偏心的影响。

根据第26特征,在第24或第25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2滑动部设置于定子。

在第26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利用定子作为连结构造的一部分,从而能够进一步简化连结构造。

根据第27特征,在第22至第26特征的任意1个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连结构造包含在轴向上从定子延伸的连结部件。第1滑动部设置于连结部件的端部,并从连结部件沿着假想平面突出。

在第27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通过第1滑动部实现第1滑动部。

根据第28特征,在第27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连结部件以在轴向上远离线缆收纳空间的方式从定子延伸。

在第28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有效利用线缆收纳空间的背侧的空间作为用于设置连结构造的空间,从而能够抑制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设置所需的空间的增大,并且能够降低转动部的偏心的影响。

根据第29特征,在第27或第28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连结部件与定子一体地设置为1个部件。

在第29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提高定子与连结部件的连结强度,并且能够降低转动部的偏心的影响。

根据第30特征,在第27至第29特征的任意1个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连结部件包含在轴向上从定子延伸的至少1个连结杆。第1滑动部包含分别安装于至少1个连结杆的端部的至少1个限制板。至少1个限制板从至少1个连结杆分别沿着假想平面突出。

在第30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通过至少1个连结杆和至少1个限制板,能够进一步提高定子与连结部件的连结强度,并且降低转动部的偏心的影响。

根据第31特征,转向装置具有车辆主体所包含的支承部件和第19至第30特征的任意1个的旋转连接器装置。连结构造能够以在连结构造将定子与支承部件连结的状态下限制定子在轴向上相对于支承部件移动并且允许定子沿着假想平面相对于支承部件移动的方式与支承部件接触。

在第3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即使产生了转动部的偏心,定子也追随转动部的偏心,因此转子也能够追随转动部的偏心。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转动部的偏心的影响。

根据第32特征,在第31特征的转向装置中,支承部件包含开口和设置于开口的周边的第1支承部。连结构造在连结构造将定子与支承部件连结的状态下插入于开口。连结构造能够以在连结构造将定子与支承部件连结的状态下限制定子在轴向上相对于支承部件移动并且允许定子沿着假想平面相对于支承部件移动的方式与第1支承部接触。

在第32特征的转向装置中,能够抑制支承部件的大型化,并且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转动部的偏心的影响。

根据第33特征,在第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调整构造包含连结构造。连结构造构成为将定子与车辆主体连结。连结构造将定子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移动,以使得在连结构造将定子与车辆主体连结的状态下,使旋转轴线相对于车辆主体的角度发生变化。

在第3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将定子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移动,以使旋转轴线相对于车辆主体的角度发生变化,因此即使转动部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旋转轴线倾斜,定子也能够追随转动部的偏角。因此,转子也能够追随转动部的偏角,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转动部的未对准的影响。

根据第34特征,在第3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连结构造包含第1支承部件,该第1支承部件将定子支承为能够沿着以基准点为中心的第1假想球面相对于车辆主体移动。

在第3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定子和转子能够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35特征,在第3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基准点被定义在旋转轴线上。

在第35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定子和转子能够进一步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36特征,在第34或第35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连结构造包含与定子连结的连结部件。第1支承部件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上与连结部件接触。

在第36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定子和转子能够可靠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37特征,在第36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支承部件和连结部件中的至少1个包含沿着第1假想球面设置的第1曲面。

在第37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定子和转子能够进一步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38特征,在第36或第37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连结构造包含第2支承部件,该第2支承部件将定子支承为能够沿着以基准点为中心的第2假想球面相对于车辆主体移动。

在第38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定子和转子能够进一步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39特征,在第38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2支承部件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上与连结部件接触。

在第39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定子和转子能够可靠地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40特征,在第38或第39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2支承部件和连结部件中的至少1个包含沿着第2假想球面设置的第2曲面。

在第40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定子和转子能够进一步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41特征,在第38至第40特征的任意1个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假想球面具有根据基准点定义的第1曲率半径。第2假想球面具有根据基准点定义的第2曲率半径。第2曲率半径大于第1曲率半径。

在第4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定子和转子能够进一步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42特征,在第38至第41特征的任意1个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连结部件配置于第1支承部件与第2支承部件之间。

在第4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定子和转子能够进一步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角。

根据第43特征,在第38至第42特征的任意1个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连结构造将定子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移动,以使得在连结构造将定子与车辆主体连结的状态下,允许定子沿着与旋转轴线垂直的假想平面相对于车辆主体移动。

在第4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定子和转子除了能够追随转动部的偏角,还能够追随转动部的偏心。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进一步降低转动部的未对准的影响。

根据第44特征,在第4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连结部件包含:第1连结部件,其固定于定子;以及第2连结部件,其以能够相对于第1连结部件沿着假想平面移动的方式与第1连结部件连结。第1支承部件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上与第2连结部件接触。

在第4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定子和转子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追随转动部的偏心。

根据第45特征,在第4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2支承部件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上与第2连结部件接触。

在第45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定子和转子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心。

根据第46特征,在第44或第45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连结部件和第2连结部件中的一方包含引导槽。第1连结部件和第2连结部件中的另一方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引导槽内。

在第46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定子和转子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顺利地追随转动部的偏心。

根据第47特征,转向装置具有车辆主体所包含的基座部件和第1至第46特征的任意1个的旋转连接器装置。连结构造将定子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基座部件移动,以使得在连结构造将定子与基座部件连结的状态下,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部件的角度发生变化。

在第47特征的转向装置中,将定子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移动,以使旋转轴线相对于车辆主体的角度发生变化,因此即使转动部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旋转轴线倾斜,定子也能够追随转动部的偏角。因此,转子也能够追随转动部的偏角,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转动部的未对准的影响。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技术,能够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转动部的偏角和偏心中的至少1个的影响的旋转连接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1的线III-III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沿图3的线V-V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3的线VI-VI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3的线VII-VII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3的线VIII-VIII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3的线IX-IX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可动部件(第1可动体)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可动部件(第2可动体)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放大局部剖视图。

图15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转子的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可动部件(第1可动体)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可动部件(第2可动体)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21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2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3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4是第2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

图25是图24所示的转向装置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图24所示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

图27是沿图24的线XXVII-XXVII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28是沿图35的线XXVIII-XXVIII的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图29是沿图35的线XXIX-XXIX的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图30是图24所示的转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1是图24所示的转向装置的支承部件的仰视图。

图32是图24所示的转向装置的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33是图24所示的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图34是图24所示的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图35是图24所示的转向装置的仰视图。

图36是第3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

图37是图36所示的转向装置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8是图36所示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

图39是沿图36的线XXXIX-XXXIX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40是沿图39的线XL-XL的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图41是沿图39的线XLI-XLI的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图42是图36所示的转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3是图36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连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4是图36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连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5是图36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连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6是图36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连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7是图36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连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8是图36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连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9是图36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连结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图50是图36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连结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图51是图36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连结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对应或相同的结构。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2具有定子(stator)10和转子(rotator)20。定子10构成为安装于车辆主体3。转子20以能够相对于定子10绕旋转轴线A1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定子10构成为固定于车辆主体3的组合开关。转子20构成为与转动部4一起相对于定子10旋转。转动部4包含方向盘5和转向轴6。方向盘5固定于转向轴6的端部。转动部4以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3绕旋转轴线A2旋转的方式设置。

如图2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2具有第1电连接器30和第2电连接器40和42。第1电连接器30安装于定子10。第2电连接器40和42安装于转子20。第1电连接器30例如构成为与设置于车辆主体3(例如,参照图1)的电气设备(例如,控制装置和电池)电连接。第2电连接器40和42例如构成为与方向盘5的开关类或气囊装置等的电路电连接。

如图3所示,定子10和转子20形成以包围旋转轴线A1的方式设置的线缆收纳空间50。转子20包含转子主体21。定子10和转子主体21形成线缆收纳空间50。例如,线缆收纳空间50为环状,并相对于旋转轴线A1沿周向D3延伸。旋转连接器装置2还具有设置于线缆收纳空间50内的线缆60。线缆60与第1电连接器30和第2电连接器40(图1)电连接。线缆60具有挠性,并具有平坦的形状。线缆60也能够称为柔性扁平线缆。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60包含多个扁平线缆61。

如图4所示,转子主体21包含圆板部21A和筒状部21B。圆板部21A包含中央开口21C。筒状部21B从圆板部21A的内周部沿着旋转轴线A1定义的轴向D1延伸。

转子20包含保持件22。保持件22固定于转子主体21。保持件22固定于筒状部21B。通过转子主体21和保持件22,转子20被保持为能够相对于定子10绕旋转轴线A1旋转。

旋转连接器装置2具有调整构造9。调整构造9能够在定子10安装于车辆主体3的状态下使旋转轴线A1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调整构造9具有可动部件70。可动部件70以将转动部4(例如,参照图1)的旋转向转子20传递的方式安装于转子20。可动部件70与转子20为分体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于转子20。可动部件70以从转动部4(例如,参照图1)接受旋转力的方式与方向盘5(例如,参照图1)连结。可动部件70包含构成为从转动部4(例如,参照图1)接受旋转力的旋转输入部73。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部件70包含第1可动体71和第2可动体72。旋转输入部73包含第1旋转输入部73A和第2旋转输入部73B。第1可动体71包含第1旋转输入部73A。第2可动体72包含第2旋转输入部73B。第1可动体71与第2可动体72为分体部件。但是,第1可动体71也可以与第2可动体72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形成。可动部件70除了第1可动体71和第2可动体72以外,也可以包含其他可动体。

第1可动体71包含第1可动部74。第1旋转输入部73A从第1可动部74沿着旋转轴线A1突出。第2可动体72包含第2可动部75。第2旋转输入部73B从第2可动部75沿着旋转轴线A1突出。

转子20包含安装于转子主体21的保持部件80。可动部件7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于转子主体21与保持部件80之间。第1可动体71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于转子主体21与保持部件80之间。第2可动体72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于转子主体21与保持部件8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80与转子主体21为分体部件。但是,保持部件80也可以与转子主体21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形成。另外,保持部件80也可以被分割成多个部分。

保持部件80包含第1开口80A。第1旋转输入部73A贯穿第1开口80A。保持部件80包含第2开口80B。第2旋转输入部73B贯穿第2开口80B。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0、转子主体21、保持件22、可动部件70以及保持部件80由非金属材料构成。例如,定子10、转子主体21、保持件22、可动部件70以及保持部件80是树脂制的。但是,定子10、转子主体21、保持件22、可动部件70以及保持部件80的材质也可以由树脂以外的材料构成。

如图5所示,方向盘5包含第1突起51A、第2突起51B以及中间部件51C。第1突起51A和第2突起51B沿周向D3隔开间隔地配置。旋转输入部73在周向D3上配置于第1突起51A与第2突起51B之间。中间部件51C安装于旋转输入部73,并配置于第1突起51A与第2突起51B之间。中间部件51C包含弹性部件。例如,中间部件51C是橡胶制的。方向盘5的旋转经由第1突起51A、第2突起51B以及中间部件51C向第1可动体71的第1旋转输入部73A传递。另外,中间部件51C也可以作为安装于第1旋转输入部73A的转矩针帽而包含于可动部件70。

如图6所示,方向盘5包含第1突起52A、第2突起52B以及中间部件52C。第1突起52A和第2突起52B沿周向D3隔开间隔地配置。旋转输入部73在周向D3上配置于第1突起52A与第2突起52B之间。中间部件52C安装于旋转输入部73,并配置于第1突起52A与第2突起52B之间。中间部件52C包含弹性部件。例如,中间部件52C是橡胶制的。方向盘5的旋转经由第1突起52A、第2突起52B以及中间部件52C向第2可动体72的第2旋转输入部73B传递。另外,中间部件52C也可以作为安装于第2旋转输入部73B的转矩针帽而包含于可动部件70。

如图7所示,转子20包含支承构造90。支承构造90将可动部件70支承为能够移动,以使旋转输入部73相对于转子20的角度发生变化。支承构造90将第1可动体71支承为能够移动,以使第1旋转输入部73A相对于转子20的角度发生变化。支承构造90将第2可动体72支承为能够移动,以使第2旋转输入部73B相对于转子20的角度发生变化。

例如,支承构造90将可动部件70支承为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移动,以使旋转输入部73相对于转子20的角度发生变化。支承构造90将第1可动体71支承为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移动,以使第1旋转输入部73A相对于转子20的角度发生变化。支承构造90将第2可动体72支承为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移动,以使第2旋转输入部73B相对于转子20的角度发生变化。

支承构造90包含第1支承体91。第1支承体91将可动部件70支承为能够沿着以基准点RP为中心的第1假想球面S1移动。第1支承体91和可动部件70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S1上接触。

支承构造90包含第2支承体92。第2支承体92将可动部件70支承为能够沿着以基准点RP为中心的第2假想球面S2移动。第2支承体92和可动部件70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2上接触。

可动部件70配置于第1支承体91与第2支承体92之间。第1可动部74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于第1支承部93与保持部件80之间。第2可动部75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于第2支承部94与保持部件8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支承体91包含第1支承部93和第2支承部94。第1支承部93将第1可动体71支承为能够沿着第1假想球面S1移动。第2支承部94将第2可动体72支承为能够沿着第1假想球面S1移动。

第2支承体92包含第3支承部95和第4支承部96。第3支承部95将第1可动体71支承为能够沿着第2假想球面S2移动。第4支承部96将第2可动体72支承为能够沿着第2假想球面S2移动。

第1可动体71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于第1支承部93与第3支承部95之间。第2可动体72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于第2支承部94与第4支承部96之间。

第1可动体71包含第1接触部76。第1接触部76能够与第1支承体91的第1支承部93在第1假想球面S1上接触。第1接触部76设置于第1可动部74。

第2可动体72包含第2接触部77。第2接触部77能够与第1支承体91的第2支承部94在第1假想球面S1上接触。第2接触部77设置于第2可动部75。

第1可动体71包含第3接触部78。第3接触部78能够与第2支承体92的第3支承部95在第2假想球面S2上接触。第3接触部78设置于第1可动部74。

第2可动体72包含第4接触部79。第4接触部79能够与第2支承体92的第4支承部96在第2假想球面S2上接触。第4接触部79设置于第2可动部75。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准点RP被定义在旋转轴线A1上。第1假想球面S1具有根据基准点RP定义的第1曲率半径R1。第2假想球面S2具有根据基准点RP定义的第2曲率半径R2。第2曲率半径R2大于第1曲率半径R1。但是,基准点RP也可以偏离旋转轴线A1。第2曲率半径R2也可以小于第1曲率半径R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支承体91设置于转子主体21。第2支承体92设置于保持部件80。但是,第1支承体91也可以设置于保持部件80。第2支承体92也可以设置于转子主体21。

如图8所示,第1支承体91和可动部件70中的至少一方包含沿着第1假想球面S1设置的第1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支承体91包含沿着第1假想球面S1设置的第1曲面93A和94A。第1支承部93包含第1曲面93A。第2支承部94包含第1曲面94A。

可动部件70能够与第1曲面93A和94A面接触、线接触和/或点接触。第1接触部76能够与第1曲面93A面接触、线接触和/或点接触。第2接触部77能够与第1曲面94A面接触、线接触和/或点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部件70能够与第1曲面93A和94A面接触和/或线接触。第1接触部76能够与第1曲面93A面接触和/或线接触。第2接触部77能够与第1曲面94A面接触和/或线接触。但是,可动部件70与第1支承体91的接触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

另外,也可以是第1支承体91和可动部件70(第1接触部76和第2接触部77中的至少一方)包含第1曲面。也可以是可动部件70(第1接触部76和第2接触部77中的至少一方)包含第1曲面,第1支承体91(第1支承部93和第2支承部94中的至少一方)能够与第1曲面面接触、线接触和/或点接触。进而,第1曲面也可以至少局部地与平面组合而构成。

如图9所示,第2支承体92和可动部件70中的至少一方包含沿着第2假想球面S2设置的第2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支承体92包含沿着第2假想球面S2设置的第2曲面95A和96A。第3支承部95包含第2曲面95A。第4支承部96包含第2曲面96A。

可动部件70能够与第2曲面95A和96A面接触、线接触和/或点接触。第3接触部78能够与第2曲面95A面接触、线接触和/或点接触。第4接触部79能够与第2曲面96A面接触、线接触和/或点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部件70能够与第2曲面95A和96A面接触和/或线接触。第3接触部78能够与第2曲面95A面接触和/或线接触。第4接触部79能够与第2曲面96A面接触和/或线接触。但是,可动部件70与第2支承体92接触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

另外,也可以是第2支承体92和可动部件70(第3接触部78和第4接触部79中的至少一方)包含第2曲面。也可以是可动部件70(第3接触部78和第4接触部79中的至少一方)包含第2曲面,第2支承体92(第3支承部95和第4支承部96中的至少一方)能够与第2曲面面接触、线接触和/或点接触。进而,第2曲面也可以至少局部地与平面组合而构成。

如图10所示,第1曲面93A沿周向D3延伸。第1支承部93包含至少1个第1凹部93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支承部93包含多个第1凹部93B。第1凹部93B设置于第1曲面93A上。第1凹部93B也可以从第1支承部93省略。

如图11所示,第1曲面94A沿周向D3延伸。第2支承部94包含至少1个第2凹部94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支承部94包含多个第2凹部94B。第2凹部94B设置于第1曲面94A上。第2凹部94B也可以从第2支承部94省略。

如图12所示,第1接触部76包含多个第1接触突起76A、76B、76C以及76D。第1接触突起76A、76B、76C以及76D从第1可动部74沿轴向D1突出,并沿周向D3延伸。第1接触突起76A、76B以及76C配置于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并沿周向D3隔开间隔地配置。第1接触突起76D配置于第1接触突起76A的径向外侧,并沿径向与第1接触突起76A隔开间隔地配置。但是,第1接触突起76A、76B、76C以及76D也可以至少部分地作为1个接触突起而形成。另外,也可以是第1接触部76具有如第1曲面93A那样的曲面。

第1可动部74包含第1基座74A、多个第1突出部74B、74C以及74D。第1突出部74B、74C以及74D从第1基座74A沿轴向D1突出。第1接触突起76A设置于第1突出部74B,并从第1突出部74B沿轴向D1突出。第1接触突起76B设置于第1突出部74C,并从第1突出部74C沿轴向D1突出。第1接触突起76C设置于第1突出部74D,并从第1突出部74D沿轴向D1突出。

第1可动体71包含多个第1槽71A和71B。第1槽71A在周向D3上设置于第1突出部74B与74C之间。第1槽71B在周向D3上设置于第1突出部74B与74D之间。

如图13所示,第2接触部77包含多个第2接触突起77A、77B以及77C。第2接触突起77A、77B以及77C从第2可动部75沿轴向D1突出,并沿周向D3延伸。第2接触突起77A和77B配置于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沿周向D3隔开间隔地配置。第2接触突起77C配置于第2接触突起77A的径向外侧,并沿径向与第2接触突起77A隔开间隔地配置。但是,第2接触突起77A、77B以及77C也可以至少部分地作为1个接触突起而形成。另外,也可以是第2接触部77具有如第1曲面94A那样的曲面。

第2可动部75包含第2基座75A、多个第2突出部75B和75C。第2突出部75B和75C从第2基座75A沿轴向D1突出。第2接触突起77A设置于第2突出部75B,并从第2突出部75B沿轴向D1突出。第2接触突起77B设置于第2突出部75C,并从第2突出部75C沿轴向D1突出。第2可动体72包含第2槽72A。第2槽72A在周向D3上设置于第2突出部75B与75C之间。

如图14所示,第1支承部93包含第1旋转承受面93C和93G和第2旋转承受面93D和93H。第1旋转承受面93C和93G能够在周向D3上与可动部件70接触。第2旋转承受面93D和93H能够在周向D3上与可动部件70接触。第1旋转承受面93C和93G包含曲面。第2旋转承受面93D和93H包含曲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支承部93包含第1旋转支承部93E和93F。第1旋转支承部93E包含第1旋转承受面93C和第2旋转承受面93D。第1旋转支承部93F包含第1旋转承受面93G和第2旋转承受面93H。但是,可以省略第1旋转承受面93C和93G中的一方,也可以除了第1旋转承受面93C和93G以外还设置有其他旋转承受面。可以省略第2旋转承受面93D和93H中的一方,也可以除了第2旋转承受面93D和93H以外还设置有其他旋转承受面。

第1可动体71包含第1周向面71C和71G以及第2周向面71D和71H。第1周向面71C能够与第1旋转承受面93C接触。第2周向面71D能够与第2旋转承受面93D接触。第1周向面71G能够与第1旋转承受面93G接触。第2周向面71D能够与第2旋转承受面93D接触。第2周向面71H能够与第2旋转承受面93H接触。第1周向面71C和71G包含曲面。第2周向面71D和71H包含曲面。

第1突出部74B包含第1周向面71C和第2周向面71H。第1突出部74C包含第2周向面71D。第1突出部74D包含第1周向面71G。第1旋转支承部93E在周向D3上设置于第1周向面71C与第2周向面71D之间。第1旋转支承部93F在周向D3上设置于第1周向面71G与第2周向面71H之间。第1槽71A在周向D3上设置于第1周向面71C与第2周向面71D之间。第1槽71B在周向D3上设置于第1周向面71G与第2周向面71H之间。

如图14所示,第2支承部94包含第1旋转承受面94C和第2旋转承受面94D。第1旋转承受面94C能够在周向D3上与可动部件70接触。第2旋转承受面94D能够在周向D3上与可动部件70接触。第1旋转承受面94C包含曲面。第2旋转承受面94D包含曲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支承部94包含第1旋转支承部94E。第1旋转支承部94E包含第1旋转承受面94C和第2旋转承受面94D。但是,除了第1旋转承受面94C以外,还可以设置有其他旋转承受面。除了第2旋转承受面94D以外,还可以设置有其他旋转承受面。

第2可动体72包含第1周向面72C和第2周向面72D。第1周向面72C能够与第1旋转承受面94C接触。第2周向面72D能够与第2旋转承受面94D接触。第1周向面72G能够与第1旋转承受面94G接触。第2周向面72D能够与第2旋转承受面94D接触。第1周向面72C包含曲面。第2周向面72D包含曲面。

第2突出部75B包含第1周向面72C和第2周向面72H。第2突出部75C包含第2周向面72D。第2突出部75D包含第1周向面72G。第1旋转支承部94E在周向D3上设置于第1周向面72C与第2周向面72D之间。第1旋转支承部94F在周向D3上设置于第1周向面72G与第2周向面72H之间。第2槽72A在周向D3上设置于第1周向面72C与第2周向面72D之间。

如图15所示,第2曲面95A沿周向D3延伸。第2曲面96A沿周向D3延伸。第2曲面95A与第2曲面96A连结。保持部件80包含第1保持部81和第2保持部82。第2曲面95A设置于第1保持部81。第2曲面96A设置于第2保持部82。第1保持部81与第2保持部82连结。保持部件80包含中央开口80C和内周缘80D。内周缘80D定义中央开口80C。第2曲面95A和96A沿着内周缘80D延伸。

如图16所示,第3接触部78包含多个第3接触突起78A、78B以及78C。第3接触突起78A、78B以及78C从第1可动部74沿轴向D1突出,并沿周向D3延伸。第3接触突起78A、78B以及78C从第1基座74A沿轴向D1突出。第3接触突起78B和78C配置于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并沿周向D3隔开间隔地配置。第3接触突起78B和78C配置于第3接触突起78A的径向外侧,并在径向上与第3接触突起78A隔开间隔地配置。但是,第3接触突起78A、78B以及78C也可以至少部分地作为1个接触突起而形成。另外,也可以是第3接触部78具有如第2曲面95A那样的曲面。

如图17所示,第4接触部79包含多个第4接触突起79A和79B。第4接触突起79A和79B从第2可动部75沿轴向D1突出,并沿周向D3延伸。第4接触突起79A和79B从第2基座75A沿轴向D1突出。第4接触突起79B配置于第4接触突起79A的径向外侧,并在径向上与第4接触突起79A隔开间隔地配置。但是,第4接触突起79A和79B也可以至少部分地作为1个接触突起而形成。另外,也可以是第4接触部79具有如第2曲面96A那样的曲面。

如图18所示,转子主体21包含多个安装部103、104、105以及106。保持部件80包含多个卡合部83、84、85以及86。卡合部83、84、85以及86构成为与转子主体21卡合。卡合部83构成为与安装部103卡合。卡合部84构成为与安装部104卡合。卡合部85构成为与安装部105卡合。卡合部86构成为与安装部106卡合。保持部件80也可以通过上述以外的结构安装于转子主体21。例如,保持部件80也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于转子主体21。

如图15所示,卡合部83包含开口83A和卡合爪83B。卡合爪83B从开口83A的内周缘突出。卡合部84包含开口84A和卡合爪84B。卡合爪84B从开口84A的内周缘突出。卡合部85包含开口85A和卡合爪85B。卡合爪85B从开口85A的内周缘突出。卡合部86包含开口86A和卡合爪86B。卡合爪86B从开口86A的内周缘突出。

如图19所示,安装部103包含安装开口103A。在卡合部83(例如,参照图15)卡合于安装部103的状态下,卡合爪83B(例如,参照图15)嵌入于安装开口103A。安装部104包含安装开口104A。在卡合部84(例如,参照图15)卡合于安装部104的状态下,卡合爪84B(例如,参照图15)嵌入于安装开口104A。

如图18所示,安装部105包含安装开口105A。在卡合部85(例如,参照图15)卡合于安装部105的状态下,卡合爪85B(例如,参照图15)嵌入于安装开口105A。如图20所示,安装部106包含安装开口106A。在卡合部86(例如,参照图15)卡合于安装部106的状态下,卡合爪86B(例如,参照图15)嵌入于安装开口106A。

如图8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2具有定子10、转子20以及可动部件70。定子10构成为固定于车辆主体3。转子20以能够相对于定子10绕旋转轴线A1旋转的方式设置。可动部件70以将转动部4的旋转向转子20传递的方式安装于转子20。定子10和转子20形成以包围旋转轴线A1的方式设置的线缆收纳空间50。可动部件70包含构成为从转动部4接受旋转力的旋转输入部73。转子20包含支承构造90,该支承构造90将可动部件70支承为能够移动,以使旋转输入部73相对于转子20的角度发生变化。

如图21至图23所示,在旋转连接器装置2中,支承构造90将可动部件70支承为能够移动,以使旋转输入部73相对于转子20的角度发生变化,因此即使转动部4的旋转轴线A2相对于旋转连接器装置2的旋转轴线A1倾斜,可动部件70的旋转输入部73也能够在规定的范围(例如,2度)内追随转动部4的旋转轴线A2的倾斜。因此,能够降低转动部4的偏角的影响。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旋转连接器装置2具有定子10、转子20以及调整构造9。定子10构成为安装于车辆主体3。转子20以能够相对于定子10绕旋转轴线A1旋转的方式设置。调整构造9能够在定子10安装于车辆主体3的状态下使旋转轴线A1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定子10和转子20形成以包围旋转轴线A1的方式设置的线缆收纳空间50。

在旋转连接器装置2中,能够通过调整构造9使旋转轴线A1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转动部4的偏角和偏心中的至少1个的影响。

第2实施方式

如图24所示,转向装置201是用于改变车辆的行进方向的装置,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3旋转。转向装置201具有支承部件203和旋转连接器装置204。支承部件203包含于车辆主体3。支承部件203例如包含组合开关外壳。转向装置201包含转动部4。转动部4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支承部件203绕旋转轴线A22旋转。转动部4包含方向盘5和转向轴6。方向盘5固定于转向轴6的端部。

旋转连接器装置204具有定子(stator)210和转子(rotator)220。定子210构成为与车辆主体3连结。定子210构成为与支承部件203连结。转子22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定子210绕旋转轴线A21旋转。转子220以与转动部4一起相对于定子210绕旋转轴线A21旋转的方式与转动部4连结。

如图25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204具有第1电连接器230和第2电连接器240和242。第1电连接器230安装于定子210。第2电连接器240和242安装于转子220。第1电连接器230例如构成为与设置于车辆主体3的电气设备(例如,控制装置和电池)电连接。第2电连接器240和242例如构成为与方向盘5的开关类或气囊装置等的电路电连接。

支承部件203具有支承体244和罩245。罩245构成为安装于支承体244。罩245包含第1罩246和第2罩247。第1罩246与第2罩247为分体部件。罩245包含开口245A。定子210在定子210和罩245安装于支承体244的状态下配置于开口245A内。开口245A由第1罩246和第2罩247定义。

定子210包含基板211、外周壁212以及罩213。基板211包含中央开口211C。外周壁212在沿着旋转轴线A21定义的轴向D21上从基板211延伸。罩213以覆盖从外周壁212到第1电连接器230的线缆通路的方式与基板211和外周壁212连结。

转子220包含转子主体221、套筒222以及旋转输入部223。套筒222固定于转子主体221。转子220被转子主体221和套筒222保持为能够相对于定子210绕旋转轴线A21旋转。

旋转输入部223在轴向D21上从转子主体221突出。旋转输入部223构成为从转动部4(例如,参照图24)接受旋转力。旋转输入部223包含第1旋转输入部223A和第2旋转输入部223B。第1旋转输入部223A在轴向D21上从转子主体221突出。第2旋转输入部223B在轴向D21上从转子主体221突出。

如图24所示,方向盘5包含第1突起5A、第2突起5B以及中间部件5C。第1突起5A和第2突起5B沿周向D23隔开间隔地配置。第1旋转输入部223A在周向D23上配置于第1突起5A与第2突起5B之间。中间部件5C安装于第1旋转输入部223A,并配置于第1突起5A与第2突起5B之间。中间部件5C包含弹性部件。例如,中间部件5C是橡胶制的。方向盘5的旋转经由第1突起5A、第2突起5B以及中间部件5C向转子220的第1旋转输入部223A传递。另外,中间部件5C也可以作为安装于第1旋转输入部223A的转矩针帽而包含于转子220。

如图26所示,方向盘5包含第1突起5D、第2突起5E以及中间部件5F。第1突起5D和第2突起5E沿周向D23隔开间隔地配置。第2旋转输入部223B在周向D23上配置于第1突起5D与第2突起5E之间。中间部件5F安装于第2旋转输入部223B,并配置于第1突起5D与第2突起5E之间。中间部件5F包含弹性部件。例如,中间部件5F是橡胶制的。方向盘5的旋转经由第1突起5D、第2突起5E以及中间部件5F向转子220的第2旋转输入部223B传递。另外,中间部件5F也可以作为安装于第2旋转输入部223B的转矩针帽而包含于转子220。

如图27所示,定子210和转子220形成以包围旋转轴线A21的方式设置的线缆收纳空间250。例如,线缆收纳空间250为环状,相对于旋转轴线A21沿周向D23延伸。旋转连接器装置204还具有设置于线缆收纳空间250内的线缆260。线缆260与第1电连接器230和第2电连接器240和242(例如,参照图25)电连接。线缆260具有挠性,并具有平坦的形状。线缆260也能够称为柔性扁平线缆。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260包含多个扁平线缆261。

如图28和图29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204具有调整构造209。调整构造209能够在定子210安装于车辆主体3的状态下使旋转轴线A21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调整构造209包含连结构造270。连结构造270构成为将定子210与车辆主体3连结。连结构造270构成为将定子210与车辆主体3的支承部件203连结。连结构造270构成为将定子21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车辆主体3的支承部件203连结。

连结构造270能够以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车辆主体3连结的状态下限制定子210在沿着旋转轴线A21定义的轴向D21上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并且允许定子210沿着与旋转轴线A21垂直的假想平面270P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的方式与车辆主体3接触。连结构造270能够以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支承部件203连结的状态下限制定子210在轴向D21上相对于支承部件203移动并且允许定子210沿着假想平面270P相对于支承部件203移动的方式与支承部件203接触。

连结构造270包含能够与车辆主体3进行滑动的第1滑动部271。第1滑动部271能够与支承部件203进行滑动。第1滑动部271在轴向D21上与定子210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车辆主体3连结的状态下,支承部件203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D21上配置于定子210与第1滑动部271之间。

连结构造270包含能够与车辆主体3进行滑动的第2滑动部272。第2滑动部272在轴向D21上配置于与第1滑动部271不同的位置。第2滑动部272在轴向D21上与第1滑动部271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滑动部272设置于定子210。第2滑动部272设置于定子210的基板211。基板211包含第1面211A和第2面211B。第2面211B在轴向D21上设置于第1面211A的背侧。外周壁212在轴向D21上从基板211的第1面211A延伸。第2滑动部272设置于基板211的第2面211B。第2滑动部272包含第2滑动面272A。第2滑动面272A包含于基板211的第2面211B。但是,第2滑动部272也可以设置于定子210的其他部分和定子210以外的部件。

连结构造270包含连结部件273。连结部件273在轴向D21上从定子210延伸。第1滑动部271设置于连结部件273的端部,并从连结部件273沿着假想平面270P突出。连结部件273在轴向D21上以远离线缆收纳空间250的方式从定子210延伸。

连结部件273与定子210作为1个部件一体地设置。第1滑动部271与定子210和连结部件273为分体部件。但是,第1滑动部271也可以与定子210和连结部件273中的至少1个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连结部件273也可以与定子210为分体部件。

如图30所示,连结部件273包含在轴向D21上从定子210延伸的至少1个连结杆273A、273B、273C和/或273D。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件273包含在轴向D21上从定子210延伸的多个连结杆273A、273B、273C以及273D。但是,连结杆273A、273B、273C以及273D的总数并不限定为4个。连结部件273的结构并不限定为连结杆273A、273B、273C以及273D。

第1滑动部271包含分别安装于至少1个连结杆273A、273B、273C和/或273D的至少1个限制板274A、274B、274C和/或274D。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滑动部271包含分别安装于多个连结杆273A、273B、273C以及273D的多个限制板274A、274B、274C以及274D。但是,限制板的总数并不限定为4个。第1滑动部271的结构并不限定为限制板274A、274B、274C以及274D。

如图28和图29所示,至少1个限制板274A、274B、274C和/或274D分别从至少1个连结杆273A、273B、273C和/或273D沿着假想平面270P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限制板274A、274B、274C以及274D分别从多个连结杆273A、273B、273C以及273D沿着假想平面270P突出。

第1滑动部271包含至少1个第1滑动面271A、271B、271C和/或271D。至少1个第1滑动面271A、271B、271C和/或271D分别设置于至少1个限制板274A、274B、274C和/或274D。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1滑动面271A、271B、271C以及271D分别设置于多个限制板274A、274B、274C以及274D。但是,第1滑动面的总数并不限定为4个。第1滑动面271A、271B、271C以及271D也可以设置于限制板274A、274B、274C以及274D以外的部分。

支承部件203包含开口280和设置于开口280的周边的第1支承部281。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支承部件203连结的状态下,连结构造270插入于开口280。连结构造270能够以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支承部件203连结的状态下限制定子210在轴向D21上相对于支承部件203移动并且允许定子210沿着假想平面270P相对于支承部件203移动的方式与第1支承部281接触。另外,图示的假想平面270P的位置仅是一例,假想平面270P也可以定义为图示的位置以外的位置。

开口280包含至少1个开口280A、280B、280C和/或280D。第1支承部281包含至少1个第1支承部281A、281B、281C和/或281D。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280包含多个开口280A、280B、280C以及280D。第1支承部281包含多个第1支承部281A、281B、281C以及281D。但是,开口的总数并不限定为4个。第1支承部的总数并不限定为4个。

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支承部件203连结的状态下,连结部件273插入于开口280。连结杆273A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支承部件203连结的状态下分别插入于开口280A。连结杆273B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支承部件203连结的状态下分别插入于开口280B。连结杆273C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支承部件203连结的状态下分别插入于开口280C。连结杆273D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支承部件203连结的状态下分别插入于开口280D。

第1滑动部271能够与第1支承部281进行滑动。第1滑动面271A能够与第1支承部281A进行滑动。第1滑动面271B能够与第1支承部281B进行滑动。第1滑动面271C能够与第1支承部281C进行滑动。第1滑动面271D能够与第1支承部281D进行滑动。

如图31所示,第1支承部281A设置于开口280A的外周侧,并配置为包围开口280A。第1支承部281B设置于开口280B的外周侧,并配置为包围开口280B。第1支承部281C设置于开口280C的外周侧,并配置为包围开口280C。第1支承部281D设置于开口280D的外周侧,并配置为包围开口280D。如图28和图29所示,第1支承部281A、281B、281C以及281D在轴向D21上突出。

如图32所示,支承部件203包含第2支承部282。第2支承部282包含至少1个第2支承部282A、282B、282C、282D、282E和/或282F。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支承部282包含多个第2支承部282A、282B、282C、282D、282E以及282F。第2支承部282A、282B、282C、282D、282E以及282F沿周向D23隔开间隔地配置。但是,第2支承部的总数并不限定为6个。第2支承部282A、282B、282C、282D、282E以及282F的配置并不限定为图32所示的配置。

如图28、图33以及图34所示,第2滑动部272能够与第2支承部282进行滑动。第2滑动面272A能够与第2支承部282进行滑动。第2滑动部272能够与多个第2支承部282A、282B、282C、282D、282E以及282F进行滑动。第2滑动面272A能够与多个第2支承部282A、282B、282C、282D、282E以及282F进行滑动。

如图28和图29所示,连结构造270能够以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车辆主体3连结的状态下将定子210沿着与旋转轴线A21垂直的假想平面270P相对于车辆主体3的移动限制在第1可动范围MR21内的方式与车辆主体3接触。连结构造270能够以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支承部件203连结的状态下将定子210沿着假想平面270P相对于支承部件203的移动限制在第1可动范围MR21内的方式与支承部件203接触。第1可动范围MR21表示以旋转连接器装置204的旋转轴线A21与转动部4的旋转轴线A2一致的状态为基准,定子210能够相对于支承部件203沿着假想平面270P移动的范围。第1可动范围MR21相对于旋转轴线A21被定义在径向上。

连结构造270能够以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车辆主体3连结的状态下将定子210在轴向D21上相对于车辆主体3的移动限制在第2可动范围MR22内的方式与车辆主体3接触。连结构造270能够以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支承部件203连结的状态下将定子210在轴向D21上相对于支承部件203的移动限制在第2可动范围MR22内的方式与支承部件203接触。第2可动范围MR22被定义在轴向D21上。第1可动范围MR21大于第2可动范围MR22。第2可动范围MR22由第1滑动部271、第2滑动部272、第1支承部281以及第2支承部282定义。

如图35所示,支承部件203包含第1限制部283。第1限制部283能够与第1滑动部271接触。第1限制部283能够与限制板274A、274B、274C以及274D接触。第1限制部283包含多个第1限制面283A、283B、283C以及283D。限制板274A能够与第1限制面283A接触。限制板274B能够与第1限制面283B接触。限制板274C能够与第1限制面283C接触。限制板274D能够与第1限制面283D接触。第1限制面283A设置于限制板274A与旋转轴线A21的径向之间。第1限制面283B设置于限制板274B与旋转轴线A21的径向之间。第1限制面283C设置于限制板274C与旋转轴线A21的径向之间。第1限制面283D设置于限制板274D与旋转轴线A21的径向之间。

如图35所示,连结构造270能够以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车辆主体3连结的状态下限制定子210相对于车辆主体3绕旋转轴线A21旋转的方式与车辆主体3接触。连结构造270能够以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支承部件203连结的状态下将定子210相对于支承部件203绕旋转轴线A21的旋转限制在规定的旋转范围MR23内的方式与支承部件203接触。

支承部件203包含第2限制部284。第2限制部284能够与第1滑动部271接触。第1滑动部271能够以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支承部件203连结的状态下限制定子210相对于车辆主体3绕旋转轴线A21旋转的方式与第2限制部284接触。第1滑动部271能够以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支承部件203连结的状态下将定子210相对于车辆主体3绕旋转轴线A21的旋转限制在规定的旋转范围MR23内的方式与第2限制部284接触。

第2限制部284能够与限制板274A、274B、274C以及274D接触。第2限制部284包含多个第2限制面284A、284B、284C以及284D。限制板274A能够在定子210相对于支承部件203绕旋转轴线A21旋转时与第2限制面284A接触。限制板274B能够在定子210相对于支承部件203绕旋转轴线A21旋转时与第2限制面284B接触。限制板274C能够在定子210相对于支承部件203绕旋转轴线A21旋转时与第2限制面284C接触。限制板274D能够在定子210相对于支承部件203绕旋转轴线A21旋转时与第2限制面284D接触。旋转范围MR23由限制板274A、274B、274C以及274D和第2限制面284A、284B、284C以及284D定义。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限制面284A以包围限制板274A的方式设置。第2限制面284B以包围限制板274B的方式设置。第2限制面284C以包围限制板274C的方式设置。第2限制面284D以包围限制板274D的方式设置。但是,第2限制面284A、284B、284C以及284D的配置并不限定为本实施方式的配置。

如图28和图29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204具有定子210、转子220以及连结构造270。转子22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定子210绕旋转轴线A21旋转。连结构造270构成为将定子210与车辆主体3连结。定子210和转子220形成以包围旋转轴线A21的方式设置的线缆收纳空间250。连结构造270能够以在连结构造270将定子210与车辆主体3连结的状态下限制定子210在沿着旋转轴线A21定义的轴向D21上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并且允许定子210沿着与旋转轴线A21垂直的假想平面270P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的方式与车辆主体3接触。

在产生转动部4的偏心时,旋转输入部223(例如,参照图24至图26所示的第1旋转输入部223A和第2旋转输入部223B中的至少1个)与转动部4(例如,参照图24和图26所示的方向盘5)的连结部的负荷提高,从而可能会从连结部发出异常声音或连结部发生破损。

但是,在旋转连接器装置204中,即使产生转动部4的偏心,定子210也追随转动部4的偏心,因此转子220也能够追随转动部4的偏心。即使产生转动部4的偏心,也能够降低作用于旋转输入部223与方向盘5的连结部的负荷。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转动部4的偏心的影响。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旋转连接器装置204具有定子210、转子220以及调整构造209。定子210构成为安装于车辆主体3。转子22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定子210绕旋转轴线A21旋转。调整构造209能够在定子210安装于车辆主体3的状态下使旋转轴线A21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定子210和转子220形成以包围旋转轴线A21的方式设置的线缆收纳空间250。

在旋转连接器装置204中,能够通过调整构造209使旋转轴线A21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转动部4的偏角和偏心中的至少1个的影响。

第3实施方式

如图36所示,转向装置301是用于改变车辆的行进方向的装置,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3旋转。转向装置301具有基座部件303和旋转连接器装置304。基座部件303包含于车辆主体3。基座部件303例如包含组合开关的外壳。转向装置301包含转动部4。转动部4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基座部件303绕旋转轴线A32旋转。转动部4包含方向盘5和转向轴6。方向盘5固定于转向轴6的端部。

旋转连接器装置304具有定子(stator)310和转子(rotator)320。定子310构成为与车辆主体3连结。定子310构成为与基座部件303连结。转子32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定子310绕旋转轴线A31旋转。转子320以与转动部4一起相对于定子310绕旋转轴线A31旋转的方式与转动部4连结。

如图37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304具有第1电连接器330和第2电连接器340和342。第1电连接器330安装于定子310。第2电连接器340和342安装于转子320。第1电连接器330例如构成为与设置于车辆主体3的电气设备(例如,控制装置和电池)电连接。第2电连接器340和342例如构成为与方向盘5的开关类或气囊装置等的电路电连接。

基座部件303具有基座244和罩345。罩345构成为安装于基座244。如图37和图42所示,罩345包含第1罩346和第2罩347。第1罩346与第2罩347为分体部件。罩345包含开口345A。在定子310和罩345安装于基座244的状态下,定子310配置于开口345A内。开口345A由第1罩346和第2罩347定义。

如图37所示,定子310包含基板311、外周壁312以及罩部313。基板311包含中央开口311C。外周壁312在沿着旋转轴线A31定义的轴向D31上从基板311延伸。罩部313以覆盖从外周壁312到第1电连接器330的线缆通路的方式与基板311和外周壁312连结。

转子320包含转子主体321、套筒322以及旋转输入部323。套筒322固定于转子主体321。转子320以能够相对于定子310绕旋转轴线A31旋转的方式被转子主体321和套筒322保持。

旋转输入部323在轴向D31上从转子主体321突出。旋转输入部323构成为从转动部4(例如,参照图36)接受旋转力。旋转输入部323包含第1旋转输入部323A和第2旋转输入部323B。第1旋转输入部323A在轴向D31上从转子主体321突出。第2旋转输入部323B在轴向D31上从转子主体321突出。

如图36所示,方向盘5包含第1突起5A、第2突起5B以及中间部件5C。第1突起5A和第2突起5B沿周向D33隔开间隔地配置。第1旋转输入部323A在周向D33上配置于第1突起5A与第2突起5B之间。中间部件5C安装于第1旋转输入部323A,并配置于第1突起5A与第2突起5B之间。中间部件5C包含弹性部件。例如,中间部件5C是橡胶制的。方向盘5的旋转经由第1突起5A、第2突起5B以及中间部件5C向转子320的第1旋转输入部323A传递。另外,中间部件5C也可以作为安装于第1旋转输入部323A的转矩针帽而包含于转子320。

如图38所示,方向盘5包含第1突起5D、第2突起5E以及中间部件5F。第1突起5D和第2突起5E沿周向D33隔开间隔地配置。第2旋转输入部323B在周向D33上配置于第1突起5D与第2突起5E之间。中间部件5F安装于第2旋转输入部323B,并配置于第1突起5D与第2突起5E之间。中间部件5F包含弹性部件。例如,中间部件5F是橡胶制的。方向盘5的旋转经由第1突起5D、第2突起5E以及中间部件5F向转子320的第2旋转输入部323B传递。另外,中间部件5F也可以作为安装于第2旋转输入部323B的转矩针帽而包含于转子320。

如图39所示,定子310和转子320形成以包围旋转轴线A31的方式设置的线缆收纳空间350。例如,线缆收纳空间350为环状,相对于旋转轴线A31沿周向D33延伸。旋转连接器装置304还具有设置于线缆收纳空间350内的线缆60。线缆60与第1电连接器330和第2电连接器340和342(例如,参照图37)电连接。线缆60具有挠性,并具有平坦的形状。线缆60也能够称为柔性扁平线缆。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60包含多个扁平线缆61。

如图40和图41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304具有调整构造309。调整构造309能够在定子310安装于车辆主体3的状态下使旋转轴线A31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调整构造309包含连结构造370。连结构造370构成为将定子310与车辆主体3连结。连结构造370构成为将定子310与车辆主体3的基座部件303连结。连结构造370构成为将定子31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车辆主体3的基座部件303连结。在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与车辆主体3连结的状态下,连结构造370限制定子310在轴向D31上相对于车辆主体3的基座部件303移动,并且允许定子310在规定的可动范围内相对于车辆主体3的基座部件303沿轴向D31以外的方向移动。

在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与车辆主体3连结的状态下,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以使旋转轴线A31相对于车辆主体3的角度发生变化。在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与基座部件303连结的状态下,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基座部件303移动,以使旋转轴线A31相对于基座部件303的角度发生变化。在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与车辆主体3连结的状态下,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以使旋转轴线A31相对于车辆主体3的角度在第1可动范围MR31内发生变化。在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与基座部件303连结的状态下,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基座部件303移动,以使旋转轴线A31相对于基座部件303的角度在第1可动范围MR31内发生变化。

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以使得在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与车辆主体3连结的状态下,允许定子310沿着与旋转轴线A31垂直的假想平面370P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连结构造370将车辆主体3的定子31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基座部件303移动,以使得在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与车辆主体3连结的状态下,将定子310沿着与旋转轴线A31垂直的假想平面370P相对于车辆主体3的基座部件303的移动限制在第2可动范围MR32。

但是,连结构造370也可以构成为,在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与车辆主体3连结的状态下,限制定子310沿着与旋转轴线A31垂直的假想平面370P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

如图42所示,连结构造370包含第1支承部件371、第2支承部件372以及连结部件373。第1支承部件371和第2支承部件372与车辆主体3的基座部件303连结。连结部件373与定子310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支承部件371包含第1支承体371A、371B以及371C。第1支承体371A、371B以及371C分别为分体部件。但是,第1支承部件371所包含的部件的总数并不限定为3个。第1支承体371A、371B以及371C中的至少2个也可以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

第2支承部件372包含第2支承体372A、372B以及372C。第2支承体372A、372B以及372C分别为分体部件。但是,第2支承部件372所包含的部件的总数并不限定为3个。第2支承体372A、372B以及372C中的至少2个也可以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支承部件372与第1支承部件371为分体部件。第2支承体372A与第1支承体371A为分体部件。第2支承体372B与第1支承体371B为分体部件。第2支承体372C与第1支承体371C为分体部件。但是,第2支承部件372也可以与第1支承部件371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第2支承体372A也可以与第1支承体371A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第2支承体372B也可以与第1支承体371B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第2支承体372C也可以与第1支承体371C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

连结部件373包含第1连结部件377和第2连结部件378。第1连结部件377固定于定子310。第2连结部件378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第1连结部件377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连结部件377包含第1连结体377A、377B以及377C。第1连结体377A、377B以及377C固定于定子310。第1连结体377A、377B以及377C分别为分体部件。但是,第1连结部件377所包含的部件的总数并不限定为3个。第1连结体377A、377B以及377C中的至少2个也可以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

第2连结部件378包含第2连结体378A、378B以及378C。第2连结体378A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第1连结体377A连结。第2连结体378B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第1连结体377B连结。第2连结体378C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第1连结体377C连结。第2连结体378A、378B以及378C分别为分体部件。但是,第2连结部件378所包含的部件的总数并不限定为3个。第2连结体378A、378B以及378C中的至少2个也可以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支承体371B、第2支承体372B、第1连结体377B以及第2连结体378B具有与第1支承体371A、第2支承体372A、第1连结体377A以及第2连结体378A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第1支承体371C、第2支承体372C、第1连结体377C以及第2连结体378C具有与第1支承体371A、第2支承体372A、第1连结体377A以及第2连结体378A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结构。

但是,第1支承体371B、第2支承体372B、第1连结体377B以及第2连结体378B也可以具有与第1支承体371A、第2支承体372A、第1连结体377A以及第2连结体378A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或不同的结构。第1支承体371C、第2支承体372C、第1连结体377C以及第2连结体378C也可以具有与第1支承体371A、第2支承体372A、第1连结体377A以及第2连结体378A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或不同的结构。

如图43至图48所示,连结构造370包含第1连结构造370A、第2连结构造370B以及第3连结构造370C。如图43和图44所示,第1连结构造370A包含第1支承体371A、第2支承体372A、第1连结体377A以及第2连结体378A。如图45和图46所示,第2连结构造370B包含第1支承体371B、第2支承体372B、第1连结体377B以及第2连结体378B。如图47和图48所示,第3连结构造370C包含第1支承体371C、第2支承体372C、第1连结体377C以及第2连结体378C。

如图39所示,第1连结构造370A、第2连结构造370B以及第3连结构造370C在周向D33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沿着旋转轴线A31观察时,连结构造370配置于定子310的径向外侧。在沿着旋转轴线A31观察时,第1连结构造370A、第2连结构造370B以及第3连结构造370C配置于定子310的径向外侧。但是,连结构造370的配置并不限定为图39所示的配置。第1连结构造370A、第2连结构造370B以及第3连结构造370C并不限定为图39所示的配置。第1连结构造370A、第2连结构造370B以及第3连结构造370C中的至少2个也可以彼此设置为一体。连结构造370除了第1连结构造370A、第2连结构造370B以及第3连结构造370C以外,也可以包含其他结构。

如图40和图41所示,第1支承部件371将定子310支承为能够沿着以基准点RP3为中心的第1假想球面S31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第2支承部件372将定子310支承为能够沿着以基准点RP3为中心的第2假想球面S32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准点RP3被定义在旋转轴线A31上。第1假想球面S31具有根据基准点RP3定义的第1曲率半径R31。第2假想球面S32具有根据基准点RP3定义的第2曲率半径R32。第2曲率半径R32大于第1曲率半径R31。但是,基准点RP3也可以偏离旋转轴线A31。第2曲率半径R32也可以小于第1曲率半径R31。

第2连结部件378以能够相对于第1连结部件377沿着假想平面370P移动的方式与第1连结部件377连结。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基座部件303移动,以使得在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与基座部件303连结的状态下,将定子310沿着假想平面370P相对于基座部件303的移动限制在第2可动范围MR32。

如图49至图51所示,连结部件373配置于第1支承部件371与第2支承部件372之间。第1支承部件371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S31上与连结部件373接触。第2支承部件372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连结部件373接触。

第1支承部件371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S31上与连结部件373接触。第1支承部件371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S31上与第2连结部件378接触。第1支承部件371和连结部件373中的至少1个包含沿着第1假想球面S31设置的第1曲面374和/或384。第1支承部件371和第2连结部件378中的至少1个包含沿着第1假想球面S31设置的第1曲面374和/或384。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件373包含第1曲面374。第2连结部件378包含第1曲面384。第1曲面374包含第1曲面374A、374B以及374C。第1曲面384包含第1曲面384A、384B以及384C。但是,第1曲面374所包含的面的总数并不限定为3个。第1曲面384所包含的面的总数并不限定为3个。也可以是仅第1支承部件371和连结部件373(例如,第2连结部件378)中的一方包含第1曲面374或384。

第2支承部件372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连结部件373接触。第2支承部件372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连结部件378接触。第2支承部件372和连结部件373中的至少1个包含沿着第2假想球面S32设置的第2曲面375和/或376。例如,在第2连结部件378相对于定子310和第1连结部件377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情况下,第2支承部件372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连结部件378接触。由此,能够使定子310沿着第2假想球面S32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并且能够将第2连结部件378相对于定子310和第1连结部件377的移动范围限制在规定的范围,从而能够避免第2连结部件378的脱落。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件373包含第2曲面375。第2支承部件372包含能够与第2曲面375进行滑动的第2曲面376。第2曲面375包含第2曲面375A、375B以及375C。第2曲面376包含第2曲面376A、376B以及376C。但是,第2曲面375所包含的面的总数并不限定为3个。第2曲面376所包含的面的总数并不限定为3个。也可以是仅第2支承部件372和连结部件373中的一方包含第2曲面375或376。

第1连结部件377和第2连结部件378中的一方包含引导槽379。第1连结部件377和第2连结部件378中的另一方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引导槽379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连结部件378包含引导槽379,第1连结部件377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引导槽379内。引导槽379包含引导槽379A、379B以及379C。但是,引导槽379所包含的槽的总数并不限定为3个。也可以是第1连结部件377包含引导槽379,还可以是第2连结部件378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引导槽379内。

另外,第1连结部件377也可以与第2连结部件378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具体而言,第1连结体377A也可以与第2连结体378A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第1连结体377B也可以与第2连结体378B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第1连结体377C也可以与第2连结体378C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在这种情况下,连结构造370构成为,在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与车辆主体3连结的状态下,限制定子310沿着与旋转轴线A31垂直的假想平面370P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

如图49所示,第1支承体371A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S31上与连结部件373接触。第1支承体371A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S31上与第2连结体378A接触。第2连结体378A包含第1曲面374A。第1支承体371A包含能够与第1曲面374A进行滑动的第1曲面384A。第1支承体371A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S31上与第1曲面374A接触。第2连结体378A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S31上与第1曲面384A接触。

第2支承体372A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连结部件373接触。第2支承体372A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连结体378A接触。第2连结体378A包含第2曲面375A。第2支承体372A包含能够与第2曲面375A进行滑动的第2曲面376A。第2支承体372A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曲面375A接触。第2连结体378A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曲面376A接触。

连结部件373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曲面376A接触。第2连结体378A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曲面376A接触。第2连结体378A以能够相对于第1连结体377A沿着假想平面370P移动的方式与第1连结体377A连结。

第1支承体371A固定于基座部件303。基座部件303包含固定孔331A。第1支承体371A插入于固定孔331A。第1支承体371A例如通过粘接剂和/或压入而固定于基座部件303。但是,第1支承体371A的固定结构并不限定为粘接剂和压入。第1支承体371A也可以与基座部件303的至少一部分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

第2支承体372A包含收纳凹部372D。第1支承体371A、第1连结体377A以及第2连结体378A配置于收纳凹部372D内。

第2支承体372A固定于基座部件303。第2支承体372A例如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基座部件303。但是,第2支承体372A也可以通过粘接剂以外的固定方法固定于基座部件303。第2支承体372A也可以与基座部件303的至少一部分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

定子310的外周壁312包含固定孔314A。第1连结体377A插入于固定孔314A。第1连结体377A例如通过粘接剂和/或压入而固定于基座部件303。但是,第1连结体377A的固定结构并不限定为粘接剂和压入。第1连结体377A也可以与定子310的外周壁312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

第1连结体377A从定子310的外周壁312向径向外侧突出。第2连结体378A包含引导槽379A。第1连结体377A以能够沿着假想平面370P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引导槽379A内。

如图50所示,第1支承体371B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S31上与连结部件373接触。第1支承体371B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S31上与第2连结体378B接触。第2连结体378B包含第1曲面374B。第1支承体371B包含能够与第1曲面374B进行滑动的第1曲面384B。第1支承体371B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S31上与第1曲面374B接触。第2连结体378B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S31上与第1曲面384B接触。

第2支承体372B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连结部件373接触。第2支承体372B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连结体378B接触。第2连结体378B包含第2曲面375B。第2支承体372B包含能够与第2曲面375B进行滑动的第2曲面376B。第2支承体372B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曲面375B接触。第2连结体378B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曲面376B接触。

连结部件373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曲面376B接触。第2连结体378B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曲面376B接触。第2连结体378B以能够相对于第1连结体377B沿着假想平面370P移动的方式与第1连结体377B连结。

第1支承体371B固定于基座部件303。基座部件303包含固定孔31B。第1支承体371B插入于固定孔31B。第1支承体371B例如通过粘接剂和/或压入而固定于基座部件303。但是,第1支承体371B的固定结构并不限定为粘接剂和压入。第1支承体371B也可以与基座部件303的至少一部分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

第2支承体372B包含收纳凹部372E。第1支承体371B、第1连结体377B以及第2连结体378B配置于收纳凹部372E内。

第2支承体372B固定于基座部件303。第2支承体372B例如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基座部件303。但是,第2支承体372B也可以通过粘接剂以外的固定方法固定于基座部件303。第2支承体372B也可以与基座部件303的至少一部分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

定子310的外周壁312包含固定孔14B。第1连结体377B插入于固定孔14B。第1连结体377B例如通过粘接剂和/或压入而固定于基座部件303。但是,第1连结体377B的固定结构并不限定为粘接剂和压入。第1连结体377B也可以与定子310的外周壁312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

第1连结体377B从定子310的外周壁312向径向外侧突出。第2连结体378B包含引导槽379B。第1连结体377B以能够沿着假想平面370P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引导槽379B内。

如图51所示,第1支承体371C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S31上与连结部件373接触。第1支承体371C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S31上与第2连结体378C接触。第2连结体378C包含第1曲面374C。第1支承体371C包含能够与第1曲面374C进行滑动的第1曲面384C。第1支承体371C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S31上与第1曲面374C接触。第2连结体378C能够在第1假想球面S31上与第1曲面384C接触。

第2支承体372C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连结部件373接触。第2支承体372C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连结体378C接触。第2连结体378C包含第2曲面375C。第2支承体372C包含能够与第2曲面375C进行滑动的第2曲面376C。第2支承体372C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曲面375C接触。第2连结体378C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曲面376C接触。

连结部件373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曲面376C接触。第2连结体378C能够在第2假想球面S32上与第2曲面376C接触。第2连结体378C以能够相对于第1连结体377C沿着假想平面370P移动的方式与第1连结体377C连结。

第1支承体371C固定于基座部件303。基座部件303包含固定孔31C。第1支承体371C插入于固定孔31C。第1支承体371C例如通过粘接剂和/或压入而固定于基座部件303。但是,第1支承体371C的固定结构并不限定为粘接剂和压入。第1支承体371C也可以与基座部件303的至少一部分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

第2支承体372C包含收纳凹部372F。第1支承体371C、第1连结体377C以及第2连结体378C配置于收纳凹部372F内。

第2支承体372C固定于基座部件303。第2支承体372C例如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基座部件303。但是,第2支承体372C也可以通过粘接剂以外的固定方法固定于基座部件303。第2支承体372C也可以与基座部件303的至少一部分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

定子310的外周壁312包含固定孔314C。第1连结体377C插入于固定孔314C。第1连结体377C例如通过粘接剂和/或压入固定于基座部件303。但是,第1连结体377C的固定结构并不限定为粘接剂和压入。第1连结体377C也可以与定子310的外周壁312作为1个部件而一体地设置。

第1连结体377C从定子310的外周壁312向径向外侧突出。第2连结体378C包含引导槽379C。第1连结体377C以能够沿着假想平面370P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引导槽379C内。

如图39所示,在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与车辆主体3的基座部件303连结的状态下,连结构造370限制定子310绕旋转轴线A31相对于车辆主体3的基座部件303旋转。在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与基座部件303连结的状态下,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相对于基座部件303绕旋转轴线A31的旋转限制在规定的旋转范围MR33内。

第2支承部件372包含第1止动件381和第2止动件382。在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与车辆主体3的基座部件303连结的状态下,第1止动件381和第2止动件382将定子310相对于车辆主体3的基座部件303绕旋转轴线A31的旋转限制在规定的旋转范围MR33内。

第1止动件381在周向D33上与第2止动件382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止动件381包含第1止动件381A、381B以及381C。第2止动件382包含第2止动件382A、382B以及382C。第1止动件381A在周向D33上与第2止动件382A隔开间隔地配置。第1止动件381B在周向D33上与第2止动件382B隔开间隔地配置。第1止动件381C在周向D33上与第2止动件382C隔开间隔地配置。

连结部件373在周向D33上配置于第1止动件381与第2止动件382之间。第1连结部件377和第2连结部件378在周向D33上配置于第1止动件381与第2止动件382之间。通过第1连结部件377与第1止动件381和第2止动件382中的1个接触,定子310相对于车辆主体3的基座部件303的旋转被限制在规定的旋转范围MR33。

第1连结体377A和第2连结体378A在周向D33上配置于第1止动件381A与第2止动件382A之间。第1连结体377B和第2连结体378B在周向D33上配置于第1止动件381B与第2止动件382B之间。第1连结体377C和第2连结体378C在周向D33上配置于第1止动件381C与第2止动件382C之间。

引导槽379沿周向D33延伸。引导槽379A、379B以及379C沿周向D33延伸。第1连结体377A和第2连结体378A中的至少1个能够在周向D33上与第1止动件381A和第2止动件382A接触。第1连结体377B和第2连结体378B中的至少1个能够在周向D33上与第1止动件381B和第2止动件382B接触。第1连结体377C和第2连结体378C中的至少1个能够在周向D33上与第1止动件381C和第2止动件382C接触。

在第1连结体377A与第1止动件381A之间设置有第1间隙385A。在第1连结体377A与第2止动件382A之间设置有第2间隙386A。在第1连结体377B与第1止动件381B之间设置有第1间隙385B。在第1连结体377B与第2止动件382B之间设置有第2间隙386B。在第1连结体377C与第1止动件381C之间设置有第1间隙385C。在第1连结体377C与第2止动件382C之间设置有第2间隙386C。

通过第1连结体377A与第1止动件381A和第2止动件382A接触,定子310相对于车辆主体3的基座部件303的旋转被限制在规定的旋转范围MR33。通过第1连结体377B与第1止动件381B和第2止动件382B接触,定子310相对于车辆主体3的基座部件303的旋转被限制在规定的旋转范围MR33。通过第1连结体377C与第1止动件381C和第2止动件382C接触,定子310相对于车辆主体3的基座部件303的旋转被限制在规定的旋转范围MR33。

另外,关于第1间隙385A、385B以及385C和第2间隙386A、386B以及386C,在定子310沿着假想平面370P(例如,参照图40)相对于基座部件303移动时,抑制了第1连结部件377与第1止动件381或第2止动件382接触而使定子310的可动范围变得比第2可动范围MR32(例如,参照图40)小的情况。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旋转连接器装置304具有定子310、转子320以及连结构造370。转子32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定子310绕旋转轴线A31旋转。连结构造370构成为将定子310与车辆主体3连结。关于线缆收纳空间350,定子310和转子320形成以包围旋转轴线A31的方式设置的线缆收纳空间350。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以使得在连结构造370将定子310与车辆主体3连结的状态下,旋转轴线A31相对于车辆主体3的角度发生变化。

在旋转连接器装置304中,将定子31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以使旋转轴线A31相对于车辆主体3的角度发生变化,因此即使转动部4的旋转轴线A31相对于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旋转轴线A31倾斜,定子310也能够追随转动部4的偏角。因此,转子320也能够追随转动部的偏角,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转动部4的未对准的影响。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旋转连接器装置304具有定子310、转子320以及调整构造309。定子310构成为安装于车辆主体3。转子32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定子310绕旋转轴线A31旋转。调整构造309在定子310安装于车辆主体3的状态下能够使旋转轴线A31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定子310和转子320形成以包围旋转轴线A31的方式设置的线缆收纳空间350。

在旋转连接器装置304中,旋转轴线A31能够通过调整构造309而相对于车辆主体3移动,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降低转动部4的偏角和偏心中的至少1个的影响。

在本申请中,“具有”及其派生词是说明构成要素的存在的非限制用语,不排除未记载的其他构成要素的存在。这也适用于“具备”、“包含”以及它们的派生词。

在本申请中,“第1”或“第2”等数字顺序仅是用于识别结构的用语,不具有其他意思(例如特定的顺序等)。例如,虽说有“第1要素”,但并非暗示存在“第2要素”,另外,虽说有“第2要素”,但并非暗示存在“第1要素”。

此外,本公开中的表述“平行”、“垂直”以及“一致”不应当被严格地解释,而是包含“实质上平行”、“实质上垂直”以及“实质上一致”的含义。另外,“实质上(substantially)”、“大约(about)”以及“大致(approximately)”等表示程度的用语意味着修饰的用语可能包含最终结果不会较大地改变的合理的偏差量(reasonable amount of deviation)。

本公开中的“A和B中的至少1个”这样的表现例如包括以下任意一种:(1)只有A;(2)只有B;以及(3)A和B这两者。“A、B和C中的至少1个”这样的表现例如包括以下任意一种:(1)只有A;(2)只有B;(3)只有C;(4)A和B;(5)B和C;(6)A和C;(7)A、B和C这三者。在本公开中,“A和B中的至少1个”这样的表现不解释为“A中的至少1个和B中的至少1个”。

从上述公开内容考虑,显然能够进行本发明的各种变更、修正。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通过与本申请的具体公开的内容不同的方法来实施本发明。

标号说明

2、204、304:旋转连接器装置;3:车辆主体;4:转动部;5:方向盘;6:转向轴;9、209、309:调整构造;10、210、310:定子;20、220、320:转子;21、221、321:转子主体;50、250、350:线缆收纳空间;70:可动部件;71:第1可动体;72:第2可动体;73:旋转输入部;73A:第1旋转输入部;73B:第2旋转输入部;74:第1可动部;75:第2可动部;76:第1接触部;77:第2接触部;78:第3接触部;79:第4接触部;80:保持部件;90:支承构造;91:第1支承体;92:第2支承体;93:第1支承部;93A:第1曲面;94:第2支承部;94A:第1曲面;95:第3支承部;95A:第2曲面;96:第4支承部;96A:第2曲面;A1、A21、A31:旋转轴线;R1:第1曲率半径;R2:第2曲率半径;RP:基准点;S1:第1假想球面;S2:第2假想球面;201、301:转向装置;22、222、322:套筒(保持件);223:旋转输入部;270:连结构造;270P:假想平面;271:第1滑动部;271A:第1滑动面;271B:第1滑动面;271C:第1滑动面;271D:第1滑动面;272:第2滑动部;272A:第2滑动面;273:连结部件;273A、273B、273C、273D:连结杆;274A、274B、274C、274D:限制板;280:开口;281:第1支承部;282:第2支承部;283:第1限制部;284:第2限制部;MR21:第1可动范围;MR22:第2可动范围;MR23:旋转范围;370:连结构造;370A:第1连结构造;370B:第2连结构造;370C:第3连结构造;370P:假想平面;371:第1支承部件;371A、371B、371C:第1支承体;372:第2支承部件;372A、372B、372C:第2支承体;373:连结部件;374:第1曲面;375:第2曲面;376:第2曲面;377:第1连结部件;377A、377B、377C:第1连结体;378:第2连结部件;378A、378B、378C:第2连结体;379:引导槽;384:第1曲面;A31:旋转轴线;MR31:第1可动范围;MR32:第2可动范围;MR33:旋转范围;R1:第1曲率半径;R2:第2曲率半径;RP:基准点;S1:第1假想球面;S2:第2假想球面。

相关技术
  • 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及具备旋转角度检测装置的车用驱动电动机
  • 旋转工作台装置及旋转工作台装置的控制方法
  • 旋转床煤热解装置的炉底板以及旋转床煤热解装置
  • 旋转连接器装置和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旋转体
  • 旋转连接器装置和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旋转体
技术分类

0612011649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