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拉闸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一种拉闸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能表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闸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能表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终端设备之一,承担着原始电能数据采集、计量和传输的任务。

当电网电流超过电能表的最大电流时,短时间内电能表能够持续工作,但长时间会损坏电能表,甚至造成电力线超功率发热引发火灾。相关技术中的电能表具有过载保护功能,能够在检测到用电器功率超过电能表中设定的功率阈值时执行拉闸操作,以保护电能表和所在的电网。

然而,上述方案在执行拉闸操作后需要相关人员到场后方可手动合闸,效率低,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闸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执行拉闸操作后需要相关人员到场后方可手动合闸,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闸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将当前功率值与超功率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当前功率值超过所述超功率阈值,则对所述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同时对拉闸时间进行计时;确定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判断计时时间是否达到所述持续时间;当所述计时时间达到所述持续时间,则对所述供电线路执行合闸操作,并返回执行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的步骤。

上述方案,在当前功率值超过超功率阈值时执行对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同时对拉闸时间进行计时,并在计时时间达到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时执行合闸操作,使得供电线路及用电器有足够的时间重启且在合闸后能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并重新对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进行检测,无需手动合闸,减少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方便了用电居民,提高了拉闸控制的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对所述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的同时,还包括:将最大允许次数减1,其中,所述最大允许次数为预先设置的所述供电线路上允许自动拉闸断电的最大次数;判断最大允许次数是否为0;若所述最大允许次数不为0,则执行确定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判断计时时间是否达到所述持续时间的步骤。

上述方案,在对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的同时,将预先设置的最大允许次数减1,并在最大允许次数不为0时继续执行后续步骤,通过合理设置最大允许次数,能够合理确定允许执行拉闸再合闸的次数,提高拉闸控制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最大允许次数为0,则对所述供电线路执行强制拉闸,其中,所述强制拉闸后无法通过程序控制自动合闸的情况。

上述方案,在最大允许次数为0时对供电线路执行强制拉闸,强制拉闸后无法再自动合闸,提高拉闸控制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包括:基于当前拉闸断电对应的最大允许次数确定所述当前拉闸断电的次数;获取与所述当前拉闸断电的次数对应的持续时间,其中,不同拉闸断电的次数对应不同的持续时间;次数越多,对应的持续时间越长。

上述方案,根据最大允许次数确定当前拉闸断电的次数,并且随着拉闸断电次数的增加而延长持续时间,能够随着拉闸断电次数的增加而给供电线路及用电器更长的重启时间,提高供电线路及用电器能够重新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的概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所述当前功率值超过所述超功率阈值之后,以及对所述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之前,还包括:对实时检测到的当前功率值超过所述超功率阈值的情况进行计时;若检测的当前功率值超过所述超功率阈值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则执行对所述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

上述方案,限定了预设时间阈值,在检测的当前功率值超过超功率阈值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时执行拉闸断电操作,排除了因瞬时故障或干扰引起误拉闸的情况,提高了拉闸控制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值的类型包括视在功率值和有功功率值;所述超功率阈值根据功率值的类型分别设置。

上述方案,限定了功率值的类型,并基于功率值的类型设置超功率阈值,提高了拉闸控制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对所述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的同时,发出告警信号。

上述方案,在执行拉闸断电操作的同时发出告警信号,以提醒相关技术人员或用户及时排查用电器使用情况或供电线路状况,提高了拉闸控制的安全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闸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功率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拉闸模块,用于将当前功率值与超功率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当前功率值超过所述超功率阈值,则对所述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同时对拉闸时间进行计时;合闸模块,用于确定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判断计时时间是否达到所述持续时间;当所述计时时间达到所述持续时间,则对所述供电线路执行合闸操作,并返回执行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的步骤。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处理器通过执行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对应的任一实施方式的拉闸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对应的任一实施方式的拉闸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闸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拉闸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拉闸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参数设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拉闸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闸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电能表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终端设备之一,承担着原始电能数据采集、计量和传输的任务,是实现信息集成、分析优化和信息展现的基础,对于电网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目前电能表重要的模块是计量模块、通讯模块及控制模块。当电网电流超过电能表的最大电流时,短时间内电能表能够持续工作,不影响计量模块和用电器的使用,但长时间会损坏电能表,甚至造成电力线超功率发热引发火灾。相关技术中的电能表具有过载保护功能,能够在检测到用电器功率超过电能表中设定的功率阈值时执行拉闸,以保护电能表和所在的电网。

然而,上述方案在执行拉闸操作后需要相关人员到场后方可手动合闸,效率低,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高。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闸控制方法,通过对拉闸时间进行计时并与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进行比较以达到合理执行拉闸合闸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闸控制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拉闸控制方法,可用于电能表、超功率检测设备等,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闸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

可通过电能表实时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也可通过电流检测设备和电压检测设备分别检测供电线路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再对当前功率值进行计算。功率值的类型包括视在功率和有功功率,根据实际需求选取所需的功率值类型。

步骤S102,将当前功率值与超功率阈值进行比较。若当前功率值超过该超功率阈值,则对该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同时对拉闸时间进行计时。

在检测到当前功率值后,将当前功率值与预先设置的超功率阈值进行比较,超功率阈值是供电线路及由供电线路供电的用电器能够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的最大功率值,如果当前功率值超过超功率阈值则说明供电线路及用电器处于异常工作状态,供电线路及用电器会因长时间超功率运行或者短路造成功率过大而引发故障或火灾的风险,则对该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使得供电线路停止工作,以保护供电线路及由供电线路供电的用电器的安全。可通过断开继电器的方式执行拉闸断电操作。进一步的,在执行拉闸断电的同时,对拉闸时间进行计时,以便后续进行合闸操作。

步骤S103,确定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判断计时时间是否达到该持续时间。当计时时间达到该持续时间,则对该供电线路执行合闸操作,并返回执行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的步骤。

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是能够保证供电线路恢复功能的重启时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将对拉闸时间进行计时得到的计时时间与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当计时时间达到持续时间时合闸,使得供电线路能够重新开始工作。进一步的,返回执行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的步骤,也就是说循环执行步骤S101至步骤S103。

本实施例提供的拉闸控制方法,在当前功率值超过超功率阈值时执行对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同时对拉闸时间进行计时,并在计时时间达到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时执行合闸操作,使得供电线路及用电器有足够的时间重启且在合闸后能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并重新对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进行检测,无需手动合闸,减少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方便了用电居民,提高了拉闸控制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拉闸控制方法,可用于电能表、超功率检测设备等,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闸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

可选的,该功率值的类型包括视在功率值和有功功率值,超功率阈值根据功率值的类型分别设置。

进一步的,超功率阈值还根据供电线路所处环境进行设置。当供电线路所处环境的电网使用情况欠佳时,例如电网接线私拉乱扯现象严重、接线不规范、线路老化、窃电现象屡禁不止或者用电安全意识低时,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超过超功率阈值往往是由于大功率窃电器件接入电网,造成供电线路发热老化,即可根据大功率窃电器件的功率设置超功率阈值,防止因大功率窃电器件接入电网损坏供电线路;当供电线路所处环境的电网使用情况较好时,例如电网接线规范、线路保养较好或者居民用电安全意识高时,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超过超功率阈值往往是由于用电高峰期的用电器较多,则根据用电高峰期的用电规律设置超功率阈值,方便居民用电的同时保证供电线路的安全。

步骤S202,将当前功率值与超功率阈值进行比较。若当前功率值超过该超功率阈值,则对实时检测到的当前功率值超过该超功率阈值的情况进行计时。

为了防止对超功率的反应过于敏感,例如偶然的故障或干扰导致当前功率值在瞬时超过超功率阈值从而引起误拉闸,可以根据需求设置预设时间阈值,在当前功率值超过超功率阈值的时间达到该预设时间阈值时才执行对供电线路的拉闸断电操作。

步骤S203,若检测的当前功率值超过该超功率阈值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则执行对该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同时对拉闸时间进行计时。

可选的,在对该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的同时,发出告警信号。在执行拉闸断电操作时发出告警信号,以警告用户当前的用电情况存在问题,需要减少用电器或者排查隐患等。

步骤S204,将最大允许次数减1。

该最大允许次数为预先设置的该供电线路上允许自动拉闸断电的最大次数,自动拉闸断电次数未达到最大允许次数时表示供电线路仍可通过自动拉闸断电的方式进行重启,并在拉闸断电的计时时间达到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时合闸,以重新进行工作。

最大允许次数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示例性的,当供电线路所处环境的电网使用情况欠佳时,将最大允许次数设置为1,一旦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超过超功率阈值则永久拉闸,直到相关技术人员到达现场排查相关线路,解除安全隐患,才可再次合闸;当供电线路所处环境的电网使用情况较好时,将最大允许次数设置为大于1,例如设置最大允许次数为3,使得供电线路能够在超功率时通过自动拉闸断电重启,并在达到持续时间后合闸,无需每次超功率拉闸时均由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排查,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方便用户合理用电。

步骤S205,判断最大允许次数是否为0。

若该最大允许次数不为0,表示供电线路仍处于可通过自动拉闸断电进行重启并在达到持续时间后自动合闸的状态,则执行确定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判断计时时间是否达到该持续时间的步骤(即步骤S206),以进行合闸。

若该最大允许次数为0,则对该供电线路执行强制拉闸,强制拉闸后无法通过程序控制自动合闸的情况,也就是说最大允许次数为0时执行的强制拉闸是永久拉闸,直到相关技术人员到达现场排查相关线路,解除安全隐患,才可再次合闸。

步骤S206,确定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判断计时时间是否达到该持续时间。

具体的,步骤S206包括:

步骤S2061,基于当前拉闸断电对应的最大允许次数确定该当前拉闸断电的次数。

将预先设置的最大允许次数和当前拉闸断电对应的最大允许次数相减,得到当前拉闸断电的次数。

步骤S2062,获取与该当前拉闸断电的次数对应的持续时间。

其中,不同拉闸断电的次数对应不同的持续时间,次数越多,对应的持续时间越长。也就是说,随着拉闸断电的次数增加,设置的拉闸断电的持续时间是增加的,使得供电线路的重启时间更长,并且留给用户排查的时间更长,提高供电线路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的概率。

步骤S207,判断计时时间是否达到该持续时间。当该计时时间达到该持续时间,则对该供电线路执行合闸操作,并返回执行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的步骤。

将对拉闸时间进行计时得到的计时时间与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当计时时间达到持续时间时合闸,使得供电线路能够重新开始工作。进一步的,返回执行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的步骤,也就是说循环执行步骤S201至步骤S207。

本实施例提供的拉闸控制方法,在当前功率值超过超功率阈值时执行对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同时对拉闸时间进行计时,并在计时时间达到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时执行合闸操作,使得供电线路及用电器有足够的时间重启且在合闸后能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并重新对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进行检测,无需手动合闸,减少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方便了用电居民,提高了拉闸控制的效率。

并且,在对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的同时,将预先设置的最大允许次数减1,并在最大允许次数不为0时继续执行后续步骤,在最大允许次数为0时对供电线路执行强制拉闸。通过合理设置最大允许次数,能够合理确定允许执行拉闸再合闸的次数,并且在执行拉闸断电操作的同时发出告警信号,以提醒相关技术人员或用户及时排查用电器使用情况或供电线路状况,提高拉闸控制的安全性。

并且,根据最大允许次数确定当前拉闸断电的次数,并且随着拉闸断电次数的增加而延长持续时间,能够随着拉闸断电次数的增加而给供电线路及用电器更长的重启时间,提高供电线路及用电器能够重新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的概率。

并且,限定了预设时间阈值,在检测的当前功率值超过超功率阈值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时执行拉闸断电操作,排除了因瞬时故障或干扰引起误拉闸的情况,限定了功率值的类型,并基于功率值的类型设置超功率阈值,提高了拉闸控制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拉闸控制方法,可用于电能表、超功率检测设备等,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闸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确定拉闸模式。

拉闸模式包括周期拉闸模式和永久拉闸模式。周期拉闸模式在最大允许次数减到0时可以将最大允许次数重置,并重新进行超功率值检测;永久拉闸模式在最大允许次数减到0时即永久拉闸,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或用户手动合闸。

拉闸模式根据供电线路所处环境进行设置。当供电线路所处环境的电网使用情况欠佳时,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超过超功率阈值往往是由于大功率窃电器件接入电网,则设置拉闸模式为永久拉闸模式,只有相关技术人员或用户排查故障或窃电器件并手动合闸后供电线路才能重新工作。当供电线路所处环境的电网使用情况较好时,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超过超功率阈值往往是由于用电高峰期的用电器较多,则设置拉闸模式为周期拉闸模式,方便供电线路及用电器重启后供电线路重新工作,无需手动合闸。

步骤S302,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

详细请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101,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3,将当前功率值与超功率阈值进行比较。若该当前功率值超过该超功率阈值,则对该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同时对拉闸时间进行计时。

详细请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102,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4,将最大允许次数减1。

该最大允许次数为预先设置的该供电线路上允许自动拉闸断电的最大次数,自动拉闸断电次数未达到最大允许次数时表示供电线路仍可通过自动拉闸断电的方式进行重启,并在拉闸断电的计时时间达到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时合闸,以重新进行工作。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最大允许次数,例如设置最大允许次数为3次。

步骤S305,判断最大允许次数是否为0。

若该最大允许次数不为0,则执行确定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判断计时时间是否达到该持续时间的步骤(即步骤S306)。

若该最大允许次数为0,则读取拉闸模式。若拉闸模式为周期拉闸模式,则执行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的步骤(即步骤S302);若拉闸模式为永久拉闸模式,则对该供电线路执行强制拉闸,强制拉闸后无法通过程序控制自动合闸的情况,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或用户手动合闸。

步骤S306,确定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判断计时时间是否达到该持续时间。当该计时时间达到该持续时间,则对该供电线路执行合闸操作,并返回执行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的步骤。

将对拉闸时间进行计时得到的计时时间与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当计时时间达到持续时间时合闸,使得供电线路能够重新开始工作。进一步的,返回执行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的步骤,也就是说循环执行步骤S302至步骤S306。

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拉闸模式,能够在最大允许次数清零时根据拉闸模式确定接下来的操作。在拉闸模式为周期拉闸模式时,最大允许次数清零后重新执行检测当前功率值的步骤,无需相关人员手动合闸,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在拉闸模式为永久拉闸模式时,最大允许次数清零后永久拉闸,及时排除线路故障或窃电器件对供电线路的影响,保证用电安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具体应用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描述最优实施方案或发明人最想体现的方案。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参数设置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首先配置超功率拉闸模式,包括周期拉闸模式Mode0和永久拉闸模式Mode1,周期拉闸模式Mode0在最大允许次数减到0时可以将最大允许次数重置,并重新进行超功率值检测,永久拉闸模式Mode1在最大允许次数减到0时即永久拉闸,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或用户手动合闸。其次,配置超功率值类型,包括功率值类型为视在功率的Type1和功率值类型为有功功率的Type1。接着,根据超功率值类型设置超功率阈值。然后,设置最大允许次数为3。最后,设置超功率持续监测时间(即预设时间阈值)。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拉闸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步骤如下:

S1:根据设定的功率值类型(即Type0监测视在功率,Type1监测有功功率),电能表每秒监测一次当前功率值。

S2:当功率值>超功率阀值,启动计时器计时。计时期间,当出现功率值<超功率阀值,计时器清0。

S3:当计时器计时时间>持续监测时间,启动第一次拉闸,拉闸时长30秒,同时最大允许次数减1,计时器清0。

S4:30秒时间到,继电器自动合闸。

S5:重复步骤S1和步骤S2。

S6:当计时器计时时间>持续监测时间,启动第二次拉闸,拉闸时长10分钟,同时最大允许次数减1,计时器清0。

S7:10分钟时间到,继电器自动合闸。

S8:重复步骤S1和步骤S2。

S9:当计时器计时时间>持续监测时间,启动第三次拉闸,拉闸时长30分钟,同时最大允许次数减1,计时器清0。

S10:当最大允许次数=0,基于拉闸模式确定后续操作,若选择的拉闸模式为Mode0周期拉闸,则重复步骤S1至步骤S9。

S11:当最大允许次数=0,基于拉闸模式确定后续操作,若选择的拉闸模式为Mode1永久拉闸,则继电器永久拉闸,必须手动执行合闸操作。在手动合闸后重复步骤S1至步骤S9。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拉闸控制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闸控制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

功率检测模块601,用于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

拉闸模块602,用于将当前功率值与超功率阈值进行比较;

若该当前功率值超过该超功率阈值,则对该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同时对拉闸时间进行计时;

合闸模块603,用于确定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判断计时时间是否达到该持续时间;

当该计时时间达到该持续时间,则对该供电线路执行合闸操作,并返回执行检测供电线路的当前功率值的步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拉闸模块还用于:在对所述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的同时,将最大允许次数减1,其中,该最大允许次数为预先设置的该供电线路上允许自动拉闸断电的最大次数;判断最大允许次数是否为0;若该最大允许次数不为0,则执行确定当前拉闸断电所需的持续时间,判断计时时间是否达到该持续时间的步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拉闸模块还用于:若该最大允许次数为0,则对该供电线路执行强制拉闸,其中,该强制拉闸后无法通过程序控制自动合闸的情况。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合闸模块还用于:基于当前拉闸断电对应的最大允许次数确定该当前拉闸断电的次数;获取与该当前拉闸断电的次数对应的持续时间,其中,不同拉闸断电的次数对应不同的持续时间;次数越多,对应的持续时间越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拉闸模块还用于:在确定该当前功率值超过该超功率阈值之后,以及对该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之前,对实时检测到的当前功率值超过该超功率阈值的情况进行计时;若检测的当前功率值超过该超功率阈值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则执行对该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功率值的类型包括视在功率值和有功功率值;该超功率阈值根据功率值的类型分别设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拉闸模块还用于:在对该供电线路执行拉闸断电操作的同时,发出告警信号。

上述各个模块和单元的更进一步的功能描述与上述对应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拉闸控制装置是以功能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单元是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定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具有上述图6所示的拉闸控制装置。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存储器20,以及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通信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计算机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GUI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和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同样,可以连接多个计算机设备,各个设备提供部分必要的操作(例如,作为服务器阵列、一组刀片式服务器、或者多处理器系统)。图7中以一个处理器10为例。

处理器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或其组合。其中,处理器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或其组合。上述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通用阵列逻辑或其任意组合。

其中,所述存储器20存储有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10执行的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执行实现上述实施例示出的方法。

存储器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瞬时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瞬时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存储器2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计算机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存储器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存储器20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该计算机设备还包括输入装置30和输出装置40。处理器10、存储器20、输入装置30和输出装置4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30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该计算机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例如触摸屏、小键盘、鼠标、轨迹板、触摸板、指示杆、一个或者多个鼠标按钮、轨迹球、操纵杆等。输出装置40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辅助照明装置(例如,LED)和触觉反馈装置(例如,振动电机)等。上述显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可以是触摸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在硬件、固件中实现,或者被实现为可记录在存储介质,或者被实现通过网络下载的原始存储在远程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并将被存储在本地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代码,从而在此描述的方法可被存储在使用通用计算机、专用处理器或者可编程或专用硬件的存储介质上的这样的软件处理。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随机存储记忆体、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等;进一步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可以理解,计算机、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器或可编程硬件包括可存储或接收软件或计算机代码的存储组件,当软件或计算机代码被计算机、处理器或硬件访问且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示出的方法。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85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