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27:32


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力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子产品,人们的视力受到了极大地影响,治疗视力问题,首先要做的是检查人们的视力;

目前,主要是人工手动检测每个人在固定距离的视力情况,手动检测效率低,不准确;此外,该种检测方法只能检测每个人的视力,并不能检测出每个人眼轴的形变量,但是眼轴的形变量却是确定每个人眼镜度数的重要依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准确确定用户的眼轴形变量和/或远视程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该视力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距离包括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

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确定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健康视标尺寸;

通过比对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从非基准距离中确定目标距离;

根据目标距离、预设标准眼轴长度,确定用户的眼轴形变量和/或远视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确定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健康视标尺寸,包括:

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健康视标尺寸;

其中,y为健康视标尺寸,d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比对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从非基准距离中确定目标距离,包括:

判断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是否相同;

若所有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均相同,则将所有非基准距离中最长距离确定为目标距离;

若所有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均不相同,则将所有非基准距离中最短距离确定为目标距离;

否则,通过比对非基准距离中最小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从非基准距离中确定目标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比对非基准距离中最小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从非基准距离中确定目标距离,包括:

判断非基准距离中最小距离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是否相同;

若非基准距离中最小距离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相同,将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相同的所有非基准距离中最长距离确定为目标距离;

若非基准距离中最小距离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不相同,将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相同的所有非基准距离中最短距离确定为目标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目标距离、预设标准眼轴长度,确定用户的眼轴形变量,包括:

通过下列公式计算眼轴形变量;

其中,α为眼轴形变量,ν为预设标准眼轴长度,u为目标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目标距离、预设标准眼轴长度,确定用户的远视程度,包括:

通过下列公式计算远视程度;

b=(u/w)(w+v)/(u+v);

其中,b为远视程度,ν为预设标准眼轴长度,u为目标距离,w为预设远视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视力检测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不同用眼时长下,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距离包括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

针对每个用眼时长,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确定在用眼时长下,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二视标尺寸;

通过比对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和第二视标尺寸,确定在用眼时长下对应的目标距离;

根据所有用眼时长下对应的目标距离,确定用户的最佳用眼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视力检测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不同环境亮度下,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视力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距离包括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

针对每个环境亮度,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确定在环境亮度下,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二视标尺寸;

通过比对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和第二视标尺寸,确定在环境亮度下对应的目标距离;

根据所有环境亮度下对应的目标距离,确定用户的最佳环境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视力检测方法还包括:

确定用户对应的历史目标距离;

获取在不同用眼时长下,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包括:

获取在不同用眼时长下,用户在历史目标距离以内,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所有用眼时长下对应的目标距离,确定用户的最佳用眼时长,包括:

将所有用眼时长从小到大排列,将用眼时长对应的目标距离最先发生变化的用眼时长,确定为用户的最佳用眼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包括:

在人机交互显示设备中显示与用户对应的测试视标显示界面;

针对测试视标显示界面,接收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通过输入设备输入的视标方向;

根据用户输入的视标方向与测试视标的真实视标方向,确定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视力检测装置,该视力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距离包括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确定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健康视标尺寸;

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比对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从非基准距离中确定目标距离;

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目标距离、预设标准眼轴长度,确定用户的眼轴形变量和/或远视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健康视标尺寸;

其中,y为健康视标尺寸,d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判断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是否相同;若所有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均相同,则将所有非基准距离中最长距离确定为目标距离;若所有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均不相同,则将所有非基准距离中最短距离确定为目标距离;否则,通过比对非基准距离中最小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从非基准距离中确定目标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判断非基准距离中最小距离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是否相同;若非基准距离中最小距离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相同,将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相同的所有非基准距离中最长距离确定为目标距离;若非基准距离中最小距离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不相同,将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相同的所有非基准距离中最短距离确定为目标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下列公式计算眼轴形变量;

其中,α为眼轴形变量,ν为预设标准眼轴长度,u为目标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下列公式计算远视程度;

b=(u/w)(w+v)/(u+v);

其中,b为远视程度,ν为预设标准眼轴长度,u为目标距离,w为预设远视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在不同用眼时长下,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距离包括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

确定模块,还用于针对每个用眼时长,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确定在用眼时长下,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二视标尺寸;

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比对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和第二视标尺寸,确定在用眼时长下对应的目标距离;

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有用眼时长下对应的目标距离,确定用户的最佳用眼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在不同环境亮度下,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视力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距离包括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

确定模块,还用于针对每个环境亮度,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确定在环境亮度下,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二视标尺寸;

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比对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和第二视标尺寸,确定在环境亮度下对应的目标距离;

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有环境亮度下对应的目标距离,确定用户的最佳环境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用户对应的历史目标距离;

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在不同用眼时长下,用户在历史目标距离以内,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将所有用眼时长从小到大排列,将用眼时长对应的目标距离最先发生变化的用眼时长,确定为用户的最佳用眼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人机交互显示设备中显示与用户对应的测试视标显示界面;针对测试视标显示界面,接收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通过输入设备输入的视标方向;根据用户输入的视标方向与测试视标的真实视标方向,确定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存储介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与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处理器执行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视力检测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视力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距离包括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确定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健康视标尺寸;通过比对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从非基准距离中确定目标距离;根据目标距离、预设标准眼轴长度,确定用户的眼轴形变量。本申请通过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确定的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健康视标尺寸,确定目标距离,然后根据目标距离、预设标准眼轴长度,确定用户的眼轴形变量和/或远视程度,视力检测准确、效率高,且能够准确确定用户的眼轴形变量和/或远视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力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视力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视力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申请中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本申请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应该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实现,没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的步骤可以反转顺序或者同时实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

另外,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使用本申请内容,结合特定应用场景“视力检测领域”,给出以下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这里定义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其他实施例和应用场景。虽然本申请主要围绕“视力检测领域”进行描述,但是应该理解,这仅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会用到术语“包括”,用于指出其后所声明的特征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增加其它的特征。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力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的各步骤进行说明:

S101、获取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距离包括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获取用户在距测试视标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这里,获取的用户在距测试视标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就是用户在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下分别测试得到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

其中,基准距离只有一个,非基准距离可以有多个。

具体地,在人机交互显示设备中显示与用户对应的测试视标显示界面;针对测试视标显示界面,接收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通过输入设备输入的视标方向;根据用户输入的视标方向与测试视标的真实视标方向,确定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

其中,输入设备可以为遥控器、手机中的app、无线键盘等。

这里,在人机交互显示设备会同时显示多个测试视标显示界面,每一个测试视标显示界面为一个用户进行视力检测,也就是说,本申请可以同时为多个用户进行视力检测。在为用户检测视力时,用户站在与该用户对应的测试视标显示界面的指定距离处,测试视标显示界面依次显示多种尺寸的测试视标,用户针对测试视标显示界面显示的每一种尺寸的测试视标输入该测试视标的方向,根据用户输入的视标方向与测试视标的真实视标方向,得到用户在该指定距离处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然后用户在移至下一距离处再一次进行测试。

进一步地,用户移至下一距离处所需移动的步数,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移动步数数据确定,比如历史数据显示该用户移动3步走一米,用户移至下一距离处需1.5米,则用户需走1.5÷(1÷3)步。

进一步地,用户到测试视标显示界面中测试视标的距离还可以根据用户手中的输入设备的大小计算。

例如,基准距离为5米,非基准距离包括1米、3米,获取用户在距测试视标1米、3米、5米处的测试视力,若用户在距测试视标1米、3米、5米处的测试视力为4.1、4.0、4.0,则测试视力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即为视力表中4.1、4.0、4.0所在位置的视标的尺寸。

S102、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确定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健康视标尺寸。

具体地,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所述健康视标尺寸。

其中,y为健康视标尺寸,d

这里,通过用户在基准距离处的测试视标尺寸,确定该用户在其他非基准距离处理论上的健康视标尺寸。

例如,基准距离为5米,非基准距离包括1米、3米,则根据5米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确定用户在1米、3米对应的健康视标尺寸,y为1米或3米对应的健康视标尺寸,d

S103、通过比对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从非基准距离中确定目标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测试得到的测试视标尺寸,与用户在非基准距离处理论上的健康视标尺寸进行比对,即可确定用户眼球调节力开始发生变化的目标距离。

具体地,判断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是否相同;若所有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均相同,则将所有非基准距离中最长距离确定为目标距离;若所有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均不相同,则将所有非基准距离中最短距离确定为目标距离;否则,通过比对非基准距离中最小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从非基准距离中确定目标距离。

进一步地,判断非基准距离中最小距离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是否相同;若非基准距离中最小距离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相同,将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相同的所有非基准距离中最长距离确定为目标距离;若非基准距离中最小距离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不相同,将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相同的所有非基准距离中最短距离确定为目标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若非基准距离中最小距离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相同,则可以确定用户在近距离处视力没问题,远距离处视力有问题,所以用户是近视患者,该用户的目标距离应为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相同的所有非基准距离中最长距离。若非基准距离中最小距离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不相同,则可以确定用户在近距离处视力有问题,远距离处视力没问题,所以用户是远视患者,该用户的目标距离应为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相同的所有非基准距离中最短距离。

S104、根据目标距离、预设标准眼轴长度,确定用户的眼轴形变量和/或远视程度。

可选地,通过下列公式计算眼轴形变量。

其中,α为眼轴形变量,ν为预设标准眼轴长度,u为目标距离。

这里,预设标准眼轴长度应为大多数人在正常视力下时的眼轴长度,眼轴形变量越大,近视程度越高。

可选地,通过下列公式计算远视程度。

b=(u/w)(w+v)/(u+v)。

其中,b为远视程度,ν为预设标准眼轴长度,u为目标距离,w为预设远视距离。

这里,预设远视距离一般取20cm,远视参数越大,代表远视程度越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距离包括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确定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健康视标尺寸;通过比对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从非基准距离中确定目标距离;根据目标距离、预设标准眼轴长度,确定用户的眼轴形变量。本申请通过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确定的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健康视标尺寸,确定目标距离,然后根据目标距离、预设标准眼轴长度,确定用户的眼轴形变量和/或远视程度,视力检测准确、效率高,且能够准确确定用户的眼轴形变量和/或远视程度。

参照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视力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步骤S202、S203参照图1中的S102、S103,在此不做赘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的各步骤进行说明:

S201、获取在不同用眼时长下,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

其中,距离包括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

具体地,确定用户对应的历史目标距离,获取在不同用眼时长下,用户在历史目标距离以内,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确定用户在之前测试视力时得到的历史目标距离,获取在不同用眼时长下,用户在历史目标距离以内,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

这里,该用户的历史目标距离,也就是该用户眼球调节力开始发生变化的距离,因此,影响用户在历史目标距离以内的视力的因素一定是用眼时长。

例如,历史目标距离为4米,则所有非基准距离均小于4米。

S202、针对每个用眼时长,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确定在用眼时长下,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二视标尺寸。

S203、通过比对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和第二视标尺寸,确定在用眼时长下对应的目标距离。

S204、根据所有用眼时长下对应的目标距离,确定用户的最佳用眼时长。

具体地,将所有用眼时长从小到大排列,将用眼时长对应的目标距离最先发生变化的用眼时长,确定为用户的最佳用眼时长。

例如,用眼时长为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用眼时长对应的目标距离为4米、4米、3米、2米,用眼时长对应的目标距离最先发生变化的用眼时长为20分钟,确定用户的最佳用眼时长为20分钟。

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在不同用眼时长下,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针对每个用眼时长,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确定在用眼时长下,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二视标尺寸;通过比对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和第二视标尺寸,确定在用眼时长下对应的目标距离;根据所有用眼时长下对应的目标距离,确定用户的最佳用眼时长。通过本申请的方式,能够确定用户的最佳用眼时长。

参照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视力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步骤S302、S303参照图1中的S102、S103,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的各步骤进行说明:

S301、获取在不同环境亮度下,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视力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

其中,距离包括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

具体地,确定用户对应的历史目标距离,获取在不同环境亮度下,用户在历史目标距离以内,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确定用户在之前测试视力时得到的历史目标距离,获取在不同环境亮度下,用户在历史目标距离以内,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

这里,该用户的历史目标距离,也就是该用户眼球调节力开始发生变化的距离,因此,影响用户在历史目标距离以内的视力的因素一定是环境亮度。

S302、针对每个环境亮度,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确定在环境亮度下,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二视标尺寸。

S303、通过比对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和第二视标尺寸,确定在环境亮度下对应的目标距离。

S304、根据所有环境亮度下对应的目标距离,确定用户的最佳环境亮度。

具体地,将所有环境亮度从小到大排列,将环境亮度对应的目标距离最先发生变化的环境亮度,确定为用户的最佳环境亮度。

例如,环境亮度从小到大排列为a、b、c、d,环境亮度对应的目标距离为4米、4米、3米、2米,环境亮度对应的目标距离最先发生变化的环境亮度为c,确定用户的最佳环境亮度为c。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在不同环境亮度下,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视力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针对每个环境亮度,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确定在环境亮度下,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二视标尺寸;通过比对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和第二视标尺寸,确定在环境亮度下对应的目标距离;根据所有环境亮度下对应的目标距离,确定用户的最佳环境亮度。通过本申请的方式,能够确定用户的最佳环境亮度。

参照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力检测装置的示意图,该视力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距离包括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

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确定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健康视标尺寸;

确定模块402,还用于通过比对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从非基准距离中确定目标距离;

确定模块402,还用于根据目标距离、预设标准眼轴长度,确定用户的眼轴形变量和/或远视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402,具体用于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健康视标尺寸;

其中,y为健康视标尺寸,d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402,具体用于判断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是否相同;若所有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均相同,则将所有非基准距离中最长距离确定为目标距离;否则,将非基准距离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和健康视标尺寸不相同的所有非基准距离距离中最短距离确定为目标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402,具体用于通过下列公式计算眼轴形变量;

其中,α为眼轴形变量,ν为预设标准眼轴长度,u为目标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402,具体用于通过下列公式计算远视程度;

b=(u/w)(w+v)/(u+v);

其中,b为远视程度,ν为预设标准眼轴长度,u为目标距离,w为预设远视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401,还用于获取在不同用眼时长下,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距离包括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

确定模块402,还用于针对每个用眼时长,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确定在用眼时长下,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二视标尺寸;

确定模块402,还用于通过比对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和第二视标尺寸,确定在用眼时长下对应的目标距离;

确定模块402,还用于根据所有用眼时长下对应的目标距离,确定用户的最佳用眼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401,还用于获取在不同环境亮度下,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视力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距离包括基准距离和非基准距离;

确定模块402,还用于针对每个环境亮度,根据基准距离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确定在环境亮度下,用户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二视标尺寸;

确定模块402,还用于通过比对在非基准距离下对应的第一视标尺寸和第二视标尺寸,确定在环境亮度下对应的目标距离;

确定模块402,还用于根据所有环境亮度下对应的目标距离,确定用户的最佳环境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402,还用于确定用户对应的历史目标距离;

获取模块401,还用于获取在不同用眼时长下,用户在历史目标距离以内,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402,具体用于将所有用眼时长从小到大排列,将用眼时长对应的目标距离最先发生变化的用眼时长,确定为用户的最佳用眼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401,具体用于在人机交互显示设备中显示与用户对应的测试视标显示界面;针对测试视标显示界面,接收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通过输入设备输入的视标方向;根据用户输入的视标方向与测试视标的真实视标方向,确定用户在距测试视标不同距离下分别对应的测试视力,及测试视力对应的测试视标尺寸。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总线,存储器502存储有处理器50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501与存储器502之间通过总线通信,处理器501执行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上述视力检测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上述存储器502和处理器501能够为通用的存储器和处理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当处理器501运行存储器502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能够执行上述视力检测方法。

对应于上述视力检测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视力检测方法的步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本申请中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信息处理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557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