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矿用TBM的主梁铰接中置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3:34


一种矿用TBM的主梁铰接中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掘进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TBM的主梁铰接中置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矿山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多,其中隧道施工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针对矿山建设的要求,传统的敞开式硬岩TBM已经不能满足其施工规划。传统的敞开式硬岩TBM其转弯半径基本都在500m左右,受限于刚性的主梁结构,传统的敞开式硬岩TBM无法有更小的转弯半径,仅适用于打直段隧道,如果转弯半径小于300mm,由于刚性的主梁限制,鞍架上的撑紧油缸行程将不能满足过弯要求,且主梁尾部的主机皮带机容易与洞壁干涉。其次传统的敞开式硬岩TBM由于鞍架结构的限制,主梁一般上置,但也有下置的情况,主梁上置则会影响主机后部的顶部支护空间,下置则主机底部堆积渣料难以清理,特别在煤矿施工中岩石破碎,渣料会从隧道侧帮掉落,隧道底部渣必须处理。在煤矿巷道中使用双护盾TBM可以满足转弯半径的要求,但是风险太大,主要是围岩破碎撑紧盾容易卡死,现场处理困难,且浪费掘进时间。双护盾TBM的调坡能力也没有敞开式TBM强,现场容易载头。

因此,研制开发出一种矿用TBM的主梁铰接中置结构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备直线掘进、左右小转弯掘进及上下坡调头功能的矿用TBM的主梁铰接中置结构。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机头,其特征在于:机头上通过水平铰接结构与一主梁相连,机头上位于主梁两侧均设置有主推油缸,两主推油缸均与一中部撑靴相连;两中部撑靴之间设置有上撑紧油缸和下撑紧油缸,所述主梁位于上撑紧油缸和下撑紧油缸之间,主梁外通过导轨设置有鞍架,鞍架上设置有插入孔,所述上撑紧油缸上设置有与插入孔对应的中心轴;所述鞍架和上撑紧油缸之间设置有竖向的调头油缸;所述机头和横梁之间设置有横向的减震保持油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平铰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机头上的两铰接座,所述主梁位于两铰接座之间,两铰接座上均水平固定设置有第一铰接盘,所述主梁上下两侧均水平固定设置有第二铰接盘,第一铰接盘和第二铰接盘相互套接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铰接盘与第二铰接盘采用高强度合金钢锻造而成,所述第二铰接盘直径与主梁同宽,第一铰接盘套于第二铰接盘外。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梁端部设置有尾部支撑机构,所述尾部支撑机构包括与主梁端部固定连接的外壳,外壳两侧下方设置有尾部油缸,尾部油缸与尾部撑靴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梁内设置有与机头配合的皮带机。

作为本发明的第四种优选方案,所述机头包括主驱动系统,主驱动系统前端为刀盘,主驱动系统上方通过护盾油缸设置有顶部护盾;所述主梁通过水平铰接结构与主驱动系统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施工作业灵活、转弯半径小、调坡能力强的有点,同时、本发明结构布局合理、紧凑,能保证足够的支护和清渣空间,铰接处可靠性高。

本发明的小转弯能力是由主梁铰接形式保证的,本发明的主梁可以与主驱动系统实现角度偏转,在开挖直径的机型上,只需要±7°的偏转,就可以实现50m的转弯半径,完全满足现在绝大数矿山隧道的转弯半径要求。

本发明为了保证铰接处的强度,采用了内外铰接盘结构,外铰接盘与内铰接盘可采用高强度合金钢锻造而成,直径与主梁同宽,其结构强度完全能满足传递主驱动传递给主梁的反向扭矩,以及调头油缸产生的调向力也能够在安全系数范围内承受。为了保证本发明铰接结构的可靠性,前部创新性地增加了减震保持油缸,在设备直线掘进过程中,保证主梁不会左右摆动,防止内外铰接盘互相磨损,在该设备小转弯时,减震保持油缸改变为随动模式,同时保持一定背压,减少刀盘传递给主梁的震动。

本发明采取主梁中置的结构既保证了主梁上部的工人支护空间,又保证了主梁下部的工人清渣空间,主梁中置的结构是由鞍架结构保证的,其整体鞍架结构紧凑,保证上下两处的过人空间,方便工人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1的C-C剖视图。

附图中1为刀盘、2为顶部护盾、3为主驱动系统、4为铰接座、5为第二铰接盘、6为第一铰接盘、7为主梁、8为主推油缸、9为中部撑靴、10为外壳、11为尾部支撑机构、12为皮带机、13为护盾油缸、14为减震保持油缸、15为滑道、16为鞍架、17为中心轴、18为调头油缸、19为下撑紧油缸、20为尾部油缸、21为尾部撑靴、22为上撑紧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机头,其特征在于:机头上通过水平铰接结构与一主梁7相连,机头上位于主梁7两侧均设置有主推油缸8,两主推油缸8均与一中部撑靴9相连;两中部撑靴9之间设置有上撑紧油缸22和下撑紧油缸19,所述主梁7位于上撑紧油缸22和下撑紧油缸19之间,主梁7外通过导轨设置有鞍架16,鞍架16上设置有插入孔,所述上撑紧油缸22上设置有与插入孔对应的中心轴17;所述鞍架16和上撑紧油缸22之间设置有竖向的调头油缸18;所述机头和横梁之间设置有横向的减震保持油缸1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平铰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机头上的两铰接座4,所述主梁7位于两铰接座4之间,两铰接座4上均水平固定设置有第一铰接盘6,所述主梁7上下两侧均水平固定设置有第二铰接盘5,第一铰接盘6和第二铰接盘5相互套接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铰接盘6与第二铰接盘5采用高强度合金钢锻造而成,所述第二铰接盘5直径与主梁7同宽,第一铰接盘6套于第二铰接盘5外。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梁7端部设置有尾部支撑机构11,所述尾部支撑机构11包括与主梁7端部固定连接的外壳10,外壳10两侧下方设置有尾部油缸20,尾部油缸20与尾部撑靴21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梁7内设置有与机头配合的皮带机12。

作为本发明的第四种优选方案,所述机头包括主驱动系统3,主驱动系统3前端为刀盘1,主驱动系统3上方通过护盾油缸13设置有顶部护盾2;所述主梁7通过水平铰接结构与主驱动系统3相连。

实施例:本发明包括刀盘1、顶部护盾2、主驱动系统3、铰接座4、第二铰接盘5、第一铰接盘6、主梁7、主推油缸8、中部撑靴9、外壳10、尾部支撑机构11、皮带机12、护盾油缸13、减震保持油缸14、滑道15、鞍架16、中心轴17、调头油缸18、下撑紧油缸19、尾部油缸20、尾部撑靴21和上撑紧油缸22。刀盘1和主驱动系统3相连接,并安装于顶部护盾2内部,主驱动系统3与上下两个铰接座4通过螺栓把合连接,第一铰接盘6与铰接座4通过螺栓把合连接,第二铰接盘5通过螺栓与主梁7前段把合连接,上下两个第二铰接盘5同轴心,第二铰接盘5与第一铰接盘6同轴心,圆柱面配合。主推油缸8前端安装在主驱动系统3上,主推油缸8后端安装在中部撑靴9上,尾部支撑机构11的外壳10通过螺栓与主梁7把合连接。尾部油缸20安装在外壳10内部,皮带机12安装在主梁7内部。护盾油缸13一端安装在主驱动系统3上,另一端安装在顶部护盾2上。减震保持油缸14一端安装主驱动系统3上,另一端安装在主梁7上。上撑紧油缸22两端活塞杆安装在中部撑靴9上,中心轴17安装在上撑紧油缸22内部,下端与鞍架16上的插入孔连接。下撑紧油缸19两端活塞杆安装在中部撑靴9上。两个调头油缸18的上端安装在上撑紧油缸22上,下端安装在鞍架16上。两个滑道15安装在主梁7两侧,鞍架16安装在滑道15上。尾部油缸20一端安装尾部支撑机构11的外壳10上,另一端与尾部撑靴21连接。

本发明具备直线掘进、左右小转弯掘进,以及上下坡调头功能三种工作状态,其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当TBM在地层掘进中,主驱动系统3开始驱动刀盘1旋转,主推油缸8同步伸出,通过焊接在主驱动系统3上的油缸座推动主驱动系统3前进,从而促使刀盘1旋转前进,刀盘1开始切削掌子面围岩,实现破岩。刀盘1刮落的渣料通过刀盘1上设置的铲齿铲入刀盘1内部,通过刀盘1内部的溜渣板流入皮带机12内。在主推油缸8伸出前,上撑紧油缸22与下撑紧油缸19需要提前同步伸出,将两侧的中部撑靴9顶紧在隧道围岩洞壁上,为主推油缸8提供可靠的后座力,在上撑紧油缸22与下撑紧油缸19撑紧后,尾部油缸20需要缩回,收起尾部撑靴21。在刀盘1旋转掘进时,顶部护盾2通过护盾油缸13张开,抵住岩壁,从而抵消刀盘1在切削过程中的剧烈震动,保护主驱动系统3。在TBM掘进一个行程后,尾部油缸20开始伸出,将尾部撑靴21抵住隧道底部,刀盘1停止转动,上撑紧油缸22与下撑紧油缸19同步缩回,将中部撑靴9缩回,离开洞壁。主推油缸8开始收缩,带动中部撑靴9连接上撑紧油缸22与下撑紧油缸19,通过设置在上撑紧油缸22中的中心轴17连接鞍架16在滑道15上前进,完成一个换步行程。在TBM需要左右小转弯掘进时,释放减震保持油缸14内部压力,减震保持油缸14变为随动状态,通过分区控制主推油缸8的压力,推动主驱动系统3带动刀盘1偏向掘进,实现转弯,在TBM主机转弯时,第二铰接盘5与第一铰接盘6保持同轴心圆柱面配合,通过第二铰接盘5与第一铰接盘6的相对转动实现主梁7与主驱动系统3的角度偏转。在TBM需要上下坡调头功能时,当上撑紧油缸22撑紧时,通过控制调头油缸18的伸出或缩回,带动鞍架16、滑道15以及主梁7上偏或下偏,通过第二铰接盘5、第一铰接盘6与铰接座4传递调头油缸18产生的偏转力,使得整个主机部分以顶部护盾2下边缘为支点上下偏转,实现TBM的上下坡调头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89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