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防粘连锥面成型的粉末压制工具及压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一种防粘连锥面成型的粉末压制工具及压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末成型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粘连锥面成型的粉末压制工具及压制方法。

背景技术

粉末压制成形,使在压模中利用外加压力的成形方法,它的压制成形过程包括装粉、压制和脱模。传统的粉末压制成形的脱模机构,在导向机构的作用下,下模往上顶,从而把已经成形的产品从模腔中顶出。但是,这种结构的粉末压制成形的脱模机构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由于在压制成形的过程中,粉末很容易粘在模腔内壁上,一旦外力作用将产品从模腔中顶出,极易发生产品表面破损的现象,因此,产品的合格率较低;

第二,考虑到保证合格率的情况下,每一次开模后都要对模腔内壁进行处理,这样一来,脱模效率非常低下,大大降低生产效率。

如公开号为“CN21808039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粉末压制模具及加热器,在成型结束后,需要继续下压上模组件,以便将成型的粉末从模腔内挤出,在该过程中,会造成成型产品的表面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粘连锥面成型的粉末压制工具,脱模时可以方便地打开模腔以取出成型粉末,减少了产品和模腔内壁的粘连,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粘连锥面成型的粉末压制工具,包括芯杆,芯杆外侧套设有导模和第一压头,导模外侧套设有模套,第一压头的端面上设置有伸入模套内壁的导入段;

所述导模的上端面、导入段的下端面、模套的内壁和芯杆的外壁之间形成容纳粉末的模腔。

优选地,所述导模的上端面设置为锥面。

优选地,所述导模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套接的第一导模、第二导模和第三导模,所述锥面连续地形成于第一导模和第二导模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三导模的上端面低于第二导模的上端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模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二导模配合定位的第一台阶,所述第二导模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三导模配合定位的第二台阶。

优选地,所述第三导模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台阶,第三台阶与模套之间插入有插板。

优选地,所述插板具有开口,开口的尺寸不小于第三导模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导模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压头,第二压头具有与第三导模底面接触配合的第一端面;

第一端面内设置有与第二导模底面接触配合的第二端面;

第二端面内设置有与第三导模底面接触配合的第三端面。

优选地,所述模套外壁设置有凸出的压板。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粘连锥面成型的粉末压制工具的压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工具组装:将第二压头的第一端面朝上放置在工作台上,放置第三导模并依次装入第二导模、第一导模和芯杆,之后将模套套入第三导模,最后插入插板;

S2,粉末装入:将粉末装入模套、导模、芯杆形成的模腔内,再将第一压头安装在芯杆上,下压第一压头使其导入段进入模套内壁;

S3,粉末压制成型:将压制工具旋转180°至第二压头在上方,取出插板,液压机下压第二压头使得粉末成型;

S4,粉末脱模:再次将压制工具旋转180°至第一压头在上方,在模套外侧套接压接圆筒,压接圆筒的顶端高于压制工具,液压机下压压接圆筒使得模套脱落,取下压接圆筒和第一压头,取出成型的粉末。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脱模时,先去掉模套,即可轻松地取下第一压头,此时模腔打开,可以顺利地取出成型粉末产品,不仅避免了产品和模腔内壁的粘连,而且无需对模腔内壁进行清扫,方便进行下一产品的压制。

2.导模采用依次套接的三个导模,脱模时,三处导模之间可发生轻微晃动,提高脱模的稳定性,保证产品质量。

3.三个导模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配合定位的台阶,第二压板与三处导模之间设有用于配合定位的三处端面,方便此工具的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爆炸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压制方法中步骤S3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压制方法中步骤S4的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防粘连锥面成型的粉末压制工具,包括芯杆2,芯杆2外侧套设有导模和第一压头1,导模外侧套设有模套6,第一压头1的端面上设置有伸入模套内壁61的导入段11;

导模的上端面、导入段11的下端面、模套6的内壁61和芯杆2的外壁之间形成容纳粉末的模腔,将粉末倒入模腔后,下压第一压头1使其初步成型,脱模时,取下模套6之后即可方便地取下第一压头1,进而将模腔打开,取出成型的产品。

导模的上端面设置为锥面32。

导模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套接的第一导模3、第二导模4和第三导模5,三者均为圆筒形,锥面32连续地形成于第一导模3和第二导模4的上端面上,第一导模3外壁和第二导模4内壁接触部位的高度相同,使得锥面32连续不发生断裂,第三导模5的上端面低于第二导模4的上端面。

第一导模3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二导模4配合定位的第一台阶31,第二导模4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三导模5配合定位的第二台阶41。通过台阶的设置,在三个导模依次安装套接时,起到定位的作用,方便安装到位。

第三导模5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台阶51,第三台阶51与模套6之间插入有插板7,第三台阶51用于承接插板7,支撑模套6使其高出导模,形成模腔。

插板7具有开口,开口的尺寸不小于第三导模5的外径,进而方便插板7的安装和取出。

导模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压头8,第二压头8具有与第三导模5底面接触配合的第一端面81;第一端面81内设置有与第二导模4底面接触配合的第二端面82;第二端面82内设置有与第三导模5底面接触配合的第三端面83。通过设置高度不一的端面,在该工具组装时,便于各个零件进行安装定位,使的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地将其安装到位,进行产品制作。在此实施例中,第二端面、第三端面依次凸出于第一端面,而在某些实施例中,二者可依次凹陷于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凸出于第一端面、第三端面凹陷于第二端面等。

如图5所示,模套6外壁设置有凸出的压板62,在脱模时,压板62用于承载压接圆筒9,用于将模套6从压制工具上脱出。

本发明在压制时,先将第一压头1初步压入模套6内,之后压接第二压头8,使得粉末成型;脱模时,先将模套6取掉,再取出第一压头1,此时模腔打开,可以方便地将成型产品取出。根据不同材质的粉末产品粘膜程度和大小,可适当增减导模数量,当粉末与模腔的粘度较大时,可适当增加导模数量,如将第一导模3、第二导模4中间再插入第四导模、第五导模;而当粉末与模腔的粘度较小时,可适当减少导模数量,如将第一导模3和第二导模4合并,甚至将第一导模3、第二导模4、第三导模5合为一整体。

实施例二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粘连锥面成型的粉末压制工具的压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工具组装:将第二压头8的第一端面81朝上放置在工作台上,放置第三导模5并依次装入第二导模4、第一导模3和芯杆2,通过第二端面82、第三端面83及第一台阶31、第二台阶41的设置,可以方便地对各零件进行安装定位,使其顺利地安装到位,之后将模套6套入第三导模5,最后插入插板7;

S2,粉末装入:将粉末装入模套6、导模、芯杆2形成的模腔内,再将第一压头1安装在芯杆2上,手动下压第一压头1使其导入段进入模套内壁61,使得粉末初步成型;

S3,粉末压制成型:将压制工具旋转180°至第二压头在上方,取出插板7,液压机下压第二压头使得粉末成型;压制过程液压机保压1s,定压定量控制,根据工具大小和产品尺寸,使用限位开关调整液压机行程,PLC控制液压机快速下行、保压和上移。

S4,粉末脱模:再次将压制工具旋转180°至第一压头1在上方,在模套6外侧套接压接圆筒9,压接圆筒9的内壁直径大于模套6的外壁直径且小于压板62的外径,压接圆筒9的顶端高于压制工具,液压机下压压接圆筒9时,使得模套6从与第一压头1的连接处脱落,取下压接圆筒9,因第一导模3、第二导模4和第三导模5为套接组成,并非一个整体,导模之间留有微小缝隙,在脱模时产生轻微震动,使产品在脱模时能轻松脱模,而并不会因为锥形面积大而导致粘料情况,之后取下第一压头1,即可取出成型的粉末。

使用该压制工具,可在压制过程中,提高产品脱模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54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