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本申请是于2019年7月1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0644346.8、名称为“配件”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件。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能够在相机机身装附以更换镜头为代表的配件的相机系统。配件和相机机身需要进行适当的数据通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54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配件是能够装附于相机机身、且能够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通信的配件,所述配件具备:发送部,其能够以一个以上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所述配件内的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和接收部,其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所述发送部以所述第一值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

根据第二技术方案,配件是能够装附于相机机身、且能够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通信的配件,所述配件具备:第一发送部,其能够以一个以上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所述配件内的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第二发送部,其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以及接收部,其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第二值,所述第二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所述第一发送部在所述第一值与所述第二值不同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二值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

根据第三技术方案,配件是能够装附于相机机身、且能够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通信的配件,所述配件具备:第一发送部,其能够以一个以上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所述配件内的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第二发送部,其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以及接收部,其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第二值,所述第二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所述第一发送部在所述第一值与所述第二值相同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一值以及所述第二值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

根据第四技术方案,配件是能够装附于相机机身、且能够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通信的配件,所述配件具备:发送部,其能够以一个以上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所述配件内的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一个以上的信息;和接收部,其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的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以及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所述发送部以所述第一值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第一值所表示的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

根据第五技术方案,配件是能够装附于相机机身、且能够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通信的配件,所述配件具备:第一发送部,其能够以一个以上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所述配件内的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一个以上的信息;第二发送部,其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的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以及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以及接收部,其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第二值,所述第二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的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以及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所述第一发送部在所述第一值与所述第二值不同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二值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第二值所表示的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

根据第六技术方案,配件是能够装附于相机机身、且能够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通信的配件,所述配件具备:第一发送部,其能够以一个以上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所述配件内的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一个以上的信息;第二发送部,其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的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以及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接收部,其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第二值,所述第二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的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以及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所述第一发送部在所述第一值与所述第二值相同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一值以及所述第二值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第一值以及所述第二值所表示的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

根据第七技术方案,配件是能够装附于相机机身、且能够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通信的配件,所述配件具备:第一发送部,其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所述配件内的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一个以上的信息;和接收部,其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的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所述第一发送部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第一值所表示的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

根据第八技术方案,配件是能够装附于相机机身、且能够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通信的配件,所述配件具备:第一发送部,其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所述配件内的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一个以上的信息;第二发送部,其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的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以及接收部,其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第二值,所述第二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的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所述第一发送部在所述第一值与所述第二值不同的情况下,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第二值所表示的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

根据第九技术方案,配件是能够装附于相机机身、且能够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通信的配件,所述配件具备:第一发送部,其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所述配件内的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一个以上的信息;第二发送部,其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的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以及接收部,其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第二值,所述第二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的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所述第一发送部在所述第一值与所述第二值相同的情况下,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第一值所表示的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

根据第十技术方案,配件是能够装附于相机机身、且能够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通信的配件,所述配件具备:发送部,其能够以一个以上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由驱动部驱动的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以及接收部,其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所述第一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所述发送部以所述第一值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

根据第十一技术方案,配件是能够装附于相机机身、且能够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通信的配件,所述配件具备:第一发送部,其能够以一个以上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由驱动部驱动的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第二发送部,其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以及接收部,其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第二值,所述第二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所述第一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发送部在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不同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二值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根据第十二技术方案,配件是能够装附于相机机身、且能够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通信的配件,所述配件具备:第一发送部,其能够以一个以上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由驱动部驱动的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第二发送部,其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以及接收部,其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第二值,所述第二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所述第一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值表示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所述被驱动部件有关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发送部在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相同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一值或者所述第二值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第一信息或者所述第二信息。

根据第十三技术方案,配件是能够装附于相机机身、且能够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通信的配件,所述配件具备:发送部,其能够以一个以上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由驱动部驱动的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生成部,其生成所述发送部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的所述信息;以及接收部,其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生成部生成所述信息的时间间隔和所述发送部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所述生成部以所述第一值所表示的时间间隔生成所述信息,所述发送部以所述第一值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

根据第十四技术方案,配件是能够装附于相机机身、且能够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通信的配件,所述配件具备:第一发送部,其能够以一个以上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由驱动部驱动的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生成部,其生成所述第一发送部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的所述信息;第二发送部,其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生成部生成所述信息的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一发送部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以及接收部,其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第二值,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生成部生成所述信息的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一发送部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在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不同的情况下,所述生成部以所述第二值所表示的时间间隔生成所述信息,所述第一发送部以所述第二值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

根据第十五技术方案,配件是能够装附于相机机身、且能够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通信的配件,所述配件具备:第一发送部,其能够以一个以上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与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生成部,其生成所述第一发送部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的所述信息;第二发送部,其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生成部生成所述信息的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一发送部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以及接收部,其从所述相机机身接收第二值,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生成部生成所述信息的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一发送部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的通信规格,在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生成部以所述第一值或者所述第二值所表示的时间间隔生成所述信息,所述第一发送部以所述第一值或者所述第二值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向所述相机机身发送所述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相机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相机中的命令数据通信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镜头侧连接部和机身侧连接部的电连接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从更换镜头侧观察的相机机身的卡口(mount)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从相机机身侧观察的更换镜头的卡口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代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相机中决定的代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相机中决定的代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相机中的处理和通信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相机中的时间Δt的算出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标号说明

1…相机(相机系统)、2…相机机身、3…更换镜头、27…机身控制部、28…第一机身通信部、29…第二机身通信部、37…镜头控制部、38…第一镜头通信部、39…第二镜头通信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拍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相机1的构成例的图。相机1由相机机身2和作为能够安装的配件的更换镜头3构成。如此,相机1由相机机身2和更换镜头3构成,因此,有时也称为相机系统。

在相机机身2设置有安装更换镜头3的机身侧卡口部201。在更换镜头3设置有被安装于相机机身2的镜头侧卡口部301。在镜头侧卡口部301以及机身侧卡口部201分别设置有镜头侧连接部302、机身侧连接部202。在镜头侧连接部302以及机身侧连接部202分别设置有下述的时钟信号用的端子、数据信号用的端子、电源供给用的端子等多个端子。更换镜头3通过镜头侧卡口部301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附于相机机身2的机身侧卡口部201。

当更换镜头3装附于相机机身2时,设置在机身侧连接部202的端子和设置在镜头侧连接部302的端子电连接。由此,能够进行从相机机身2向更换镜头3的电力供给、相机机身2和更换镜头3间的通信。

首先,对更换镜头3的构成进行详细的说明。更换镜头3具备拍摄光学系统31、孔径光阑32、透镜驱动部33、透镜位置检测部34、光阑驱动部35、镜头存储器36、镜头控制部37。为了简化图示,拍摄光学系统31以一枚透镜进行图示,但包括包含聚焦透镜(焦点调节透镜)在内的多枚透镜,当装附于相机机身2时,在拍摄元件21的拍摄面上形成被拍摄体像。例如,拍摄光学系统31也可以在聚焦透镜(焦点调节透镜)以外具备使焦距可变的变焦透镜和/或降低像抖动(手抖动)的防振透镜(抖动修正透镜)。此外,实际上,孔径光阑32例如设置在拍摄光学系统31的多枚透镜之间。

透镜驱动部33以及光阑驱动部35各自例如由步进马达、超声波马达、DC马达等构成。透镜驱动部33进行拍摄光学系统31的驱动控制。例如,透镜驱动部33基于从镜头控制部37输出的信号,使聚焦透镜在光轴L的方向上进退移动,使基于拍摄光学系统31的被拍摄体像的成像位置变化。另外,光阑驱动部35基于从镜头控制部37输出的信号,驱动孔径光阑32使孔径直径变化。此外,在拍摄光学系统31包括变焦透镜、防振透镜的情况下,透镜驱动部33也可以具备那些部件的驱动源,分别驱动变焦透镜、防振透镜。在该情况下,透镜驱动部33基于从镜头控制部37输出的信号,使变焦透镜在光轴L方向上移动。另外,透镜驱动部33基于从镜头控制部37输出的信号,使防振透镜在与光轴L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另外,透镜驱动部33以及光阑驱动部35也可以包括驱动步进马达、超声波马达、DC马达等的未图示的驱动电路(驱动IC等)。

透镜位置检测部34例如由光遮断器(Photo interrupter)和编码器(encoder)构成。光遮断器对拍摄光学系统31的被检测部位(例如聚焦透镜的支承部等)通过了光轴L上的基准位置(原点位置)这一状况进行检测,向镜头控制部37输出检测到的信号。镜头控制部37根据来自光遮断器的信号,对聚焦透镜通过了基准位置(原点位置)这一状况进行检测。编码器使用所谓的线性编码器(Linear encoder)。线性编码器生成相位分别不同的两个以上的脉冲信号,基于两个以上的脉冲信号检测聚焦透镜的移动量以及移动方向。检测到的移动量被作为脉冲信号输出给镜头控制部37。或者,也可以为使用磁编码器(Magneticencoders)等来作为编码器,根据绝对位置而输出脉冲信号。

此外,在使用了步进马达来作为透镜驱动部33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用编码器,而是仅通过光遮断器对通过了原点位置这一状况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在拍摄光学系统31的被检测部位(例如聚焦透镜的支承部等)通过了透镜位置检测部34的光遮断器时,向镜头控制部37输出表示拍摄光学系统31通过了原点位置这一状况的信号。为了驱动拍摄光学系统31,从镜头控制部37向透镜驱动部33的步进马达的驱动电路输出与要使透镜移动的量对应的脉冲信号,并且,从透镜驱动部33的驱动电路向镜头控制部37输出与透镜移动量对应的脉冲信号(对应于从镜头控制部37输出到透镜驱动部33的驱动电路的脉冲信号)。

此外,透镜位置检测部34在拍摄光学系统31包括变焦透镜、防振透镜的情况下,检测那些变焦透镜的移动量、防振透镜的移动量,生成表示变焦透镜的移动量或者焦距的信号、表示防振透镜的移动量或者移动位置的信号。

镜头控制部37由CPU和/或FPGA等处理器、ROM和/或RAM等存储器构成,基于控制程序控制更换镜头3的各部。镜头控制部37基于从相机机身2的机身控制部27经由机身侧连接部202和镜头侧连接部302输入的控制信号,使用透镜驱动部33以及光阑驱动部35,对拍摄光学系统31以及孔径光阑32进行驱动控制。例如,镜头控制部37当被从机身控制部27输入表示聚焦透镜的移动方向和/或移动量、移动速度等的控制信号时,发送基于控制信号对透镜驱动部33进行驱动控制的指示。

另外,镜头控制部37检测聚焦透镜、变焦透镜等的位置,并发送给相机机身2。在使用步进马达来作为透镜驱动部33的情况下,镜头控制部37将聚焦透镜的驱动量发送给透镜驱动部33。透镜驱动部33的未图示的驱动电路对步进马达进行驱动。当步进马达被驱动时,从透镜驱动部33的驱动电路向镜头控制部37输出与驱动量相应的脉冲信号。

镜头控制部37根据透镜位置检测部34的光遮断器的输出,对聚焦透镜和/或变焦透镜通过了基准位置(原点位置)这一状况进行检测,进一步对从编码器输入的脉冲信号和/或与步进马达的驱动量相应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通过累计来生成与聚焦透镜的移动量对应的信息(脉冲位置信息)。

所生成的与聚焦透镜的移动量对应的信息(脉冲位置信息)被通过下述的热线(hotline)通信发送至相机机身2。

镜头存储器36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等构成。在镜头存储器36存储与更换镜头3关联的各种信息。例如,在镜头存储器36存储更换镜头的焦距和/或最大孔径光圈数(日语:開放絞り値)等、和/或表示进行与相机机身2的通信时更换镜头3能够支持的通信规格的信息。该表示通信规格的信息称为下述的更换镜头的代。代也可以称为代信息。将更换镜头3的代信息称为镜头侧代信息。向镜头存储器36的数据的写入、从镜头存储器36的数据的读出由镜头控制部37进行控制。此外,也可以为镜头侧代信息存储于镜头控制部37内部的存储器。

另外,镜头控制部37具有第一镜头通信部38和第二镜头通信部39。详细将在后面进行描述,第一镜头通信部38经由镜头侧连接部302以及机身侧连接部202与第一机身通信部28进行命令数据通信。第二镜头通信部39经由镜头侧连接部302以及机身侧连接部202与第二机身通信部29进行热线通信。

接着,对相机机身2的构成进行详细的说明。相机机身2具备拍摄元件21、机身存储器22、显示部23、操作部24、供电部26、机身控制部27。机身控制部27由CPU和/或FPGA等处理器、ROM和/或RAM等存储器构成,基于控制程序控制相机1的各部。

机身控制部27对从拍摄元件21输出的信号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生成图像数据。图像处理例如包括灰阶变换处理、颜色插补处理、轮郭强调处理等公知的图像处理。另外,机身控制部27生成控制拍摄光学系统31的驱动(聚焦透镜的驱动、变焦透镜的驱动和/或防振透镜的驱动)和/或孔径光阑32的驱动的控制信号。

另外,机身控制部27进行拍摄光学系统31的自动焦点调节(AF)所需要的处理。具体而言,机身控制部27进行相位差检测方式的焦点检测处理。拍摄元件21具有置换输出拍摄信号的拍摄像素的一部分而配置的、用遮光膜对像素内的光电变换部的一部分进行了遮光的焦点检测像素。机身控制部27使用从焦点检测像素输出的焦点检测信号,通过相位差检测方式算出离焦量。机身控制部27将关于所算出的离焦量的信号输出至镜头控制部37。镜头控制部37根据离焦量驱动聚焦透镜。此外,拍摄元件21也可以为如下构成:在一个像素内具有多个光电变换部,具有输出拍摄信号和焦点检测信号的拍摄用兼焦点检测用的像素。

另外,机身控制部27也可以代替相位差检测方式的焦点检测处理、或者在相位差检测方式的焦点检测处理之外,进行对比度检测方式的焦点检测处理。即,机身控制部27一边使拍摄光学系统31的聚焦透镜在光轴L的方向上移动,一边基于来自拍摄元件21的信号依次算出被拍摄体像的对比度评价值。机身控制部27使用从更换镜头3发送的聚焦透镜的位置信息(脉冲位置信息),进行聚焦透镜的位置与对比度评价值的关联。并且,机身控制部27算出聚焦透镜的对焦位置。机身控制部27将与所算出的对焦位置对应的信号输出至镜头控制部37。镜头控制部37将聚焦透镜移动到对焦位置。

供电部26具有电源,对相机机身2内以及更换镜头3进行电力供给。供电部26与机身侧连接部202和机身控制部27连接。进一步,供电部26经由机身侧连接部202、镜头侧连接部302向镜头控制部37供给电力。

拍摄元件21例如是CMOS图像传感器、CCD图像传感器。拍摄元件21接受通过了拍摄光学系统31的光束,拍摄被拍摄体像。在拍摄元件21,具有光电变换部的多个像素在行方向以及列方向上以二维的平面状配置。光电变换部例如由光电二极管(PD)构成。拍摄元件21对所接受到的光进行光电变换来生成信号,将所生成的信号输出给机身控制部27。

机身存储器22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等构成。在机身存储器22存储用于控制相机机身2和/或相机1的程序。另外,在机身存储器22存储表示下述的相机机身的代的信息、即表示与更换镜头3进行通信时相机机身2能够支持的通信规格的信息。该表示通信规格的信息称为下述的相机机身的代。代也可以称为代信息。将相机机身2的代信息称为机身侧代信息。向机身存储器22的数据的写入、从机身存储器22的数据的读出由机身控制部27进行控制。此外,图像数据既可以存储于机身存储器22,也可以存储于其他存储介质。另外,也可以为机身侧代信息存储于机身控制部27内部的存储器。

显示部23显示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快门速度和/或光圈数(日语:開口絞り値)等关于拍摄的信息、以及菜单画面等。操作部24包括释放按钮、电源开关等各种设定开关等,向机身控制部27输出与各自的操作相应的操作信号。

另外,机身控制部27具有第一机身通信部28和第二机身通信部29。将在后面进行描述,第一机身通信部28经由机身侧连接部202以及镜头侧连接部302与第一镜头通信部38进行命令数据通信。另外,第二机身通信部29经由机身侧连接部202以及镜头侧连接部302与第二镜头通信部39进行热线通信。

接着,对命令数据通信进行说明。第一镜头通信部38和第一机身通信部28经由镜头侧连接部302以及机身侧连接部202各自的端子进行全双工通信。将使用图2在后面进行描述,第一镜头通信部38和第一机身通信部28例如进行RDY信号、CLK信号、DATAB信号以及DATAL信号这四种信号的授受。

RDY信号是表示第一镜头通信部38能否通信的信号,第一镜头通信部38对高电平(H电平)和低电平(L电平)进行切换。RDY信号是对第一机身通信部28发送(输出)的信号。CLK信号是从第一机身通信部28对第一镜头通信部38发送的相机机身侧的时钟信号。DATAB信号是从第一机身通信部28对第一镜头通信部38发送的数据信号。DATAL信号是从第一镜头通信部38对第一机身通信部28发送的数据信号。

接着,对通过命令数据通信收发的信息(命令、数据)进行说明。通过DATAL信号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发送例如关于拍摄光学系统31的光学特性(最大孔径F数和/或像差等)的数据、和/或关于聚焦透镜的无限远位置和/或至近位置的数据、镜头侧代信息、下述的来自相机机身2的对于初始化命令的初始化的执行状况等的响应内容(响应数据)。另一方面,通过DATAB信号从相机机身2向更换镜头3发送例如表示下述的热线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规格的代信息、和/或对拍摄光学系统31的聚焦透镜、防振透镜和/或变焦透镜的驱动以及孔径光阑32的驱动、镜头的初始化等进行指示的控制指令(命令)以及控制内容(控制数据)等。

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拍摄装置中的命令数据通信的图。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镜头控制部37与机身控制部27的第一镜头通信部38和第一机身通信部28间的命令数据通信的时序图的一个例子。第一镜头通信部38通过RDY信号、CLK信号、DATAB信号、DATAL信号,进行与第一机身通信部28的信号的收发。

RDY信号的信号电平表示第一镜头通信部38是否为能够通信的状态。在第一镜头通信部38为能够与第一机身通信部28进行通信的状态的情况下,镜头控制部37使RDY信号的信号电平为低电平(L电平、例如接地电压、基准电压)。在第一镜头通信部38为无法与第一机身通信部28进行通信的状态的情况下,镜头控制部37使RDY信号的信号电平为高电平(H电平、例如电源电压)。第一机身通信部28检测RDY信号的信号电平,机身控制部27判定第一镜头通信部38是否为能够通信的状态。

在RDY信号为低电平(L电平)的时刻t1,第一机身通信部28向第一镜头通信部38输出(传输)时钟信号(CLK信号)。即,第一机身通信部28在时刻t1以后将到时刻t1为止为预定电压(例如高电平、电源电压)的CLK信号的信号电平以预定周期交替切换为高电平和低电平(例如接地电压、基准电压)。另外,在时刻t1~时刻t2的期间中,第一机身通信部28与CLK信号的上升或者下降同步地通过DATAB信号发送命令包(command packet)41。

此外,在RDY信号为高电平(H电平)的情况下,为第一镜头通信部38不受理通信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机身通信部28不对第一镜头通信部38进行命令以及数据的发送。在该情况下,第一机身通信部28将CLK信号以及DATAB信号的信号电平固定为预定电压(例如高电平)。

镜头控制部37通过校验和(Checksum)等来确认从第一机身通信部28输入的命令包41的内容,判定是否正常地接收到了命令包41。在第一镜头通信部38正常地接收到了命令包41的情况下,镜头控制部37在时刻t3使RDY信号为高电平。另外,镜头控制部37进行与命令包41的内容相应的第一处理51。当第一处理51完成时,镜头控制部37在时刻t4使RDY信号为低电平。此外,在第一镜头通信部38未能正常地接收到命令包41的情况下,镜头控制部37使RDY信号保持低电平不变,向第一机身通信部28通知未能正常地接收到命令包41这一状况。

第一机身通信部28当检测到RDY信号从高电平变为了低电平时,在时刻t5再次开始CLK信号的输出。另外,在时刻t5~时刻t6的期间中,第一机身通信部28与CLK信号的上升或者下降同步地通过DATAB信号发送数据包42。进一步,在相同的时刻t5~时刻t6的期间中,第一镜头通信部38与从第一机身通信部28输入的CLK信号的上升或者下降同步地通过DATAL信号发送数据包(data packet)43。

当第一镜头通信部38从第一机身通信部28正常地接收到数据包42时,镜头控制部37在时刻t7使RDY信号为高电平。镜头控制部37进行与数据包42的内容相应的第二处理52。当第二处理52完成时,镜头控制部37在时刻t8使RDY信号为低电平。

上述的从第一机身通信部28输出的命令包41以及数据包42表示的内容例如是更换镜头3的初始化的要求、和/或特定数据的要求、拍摄光学系统31的被驱动部件(例如聚焦透镜、孔径光阑等)的驱动的指示、第二镜头通信部39的热线通信的开始的指示等。镜头控制部37作为第一处理51或者第二处理52,进行生成所要求的特定数据的处理和/或驱动被驱动部件的处理等。镜头控制部37作为数据包43,例如发送表示更换镜头3的初始化完成的标志数据、表示光学特性的数据、表示所指示的被驱动部件的驱动完成这一状况的数据等。

接着,对热线通信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所示的第二镜头通信部39和第二机身通信部29经由镜头侧连接部302以及机身侧连接部202各自的端子进行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的单向通信。第二镜头通信部39对第二机身通信部29例如发送HCLK信号以及HDATA信号这两种信号。

HCLK信号是从第二镜头通信部39对第二机身通信部29发送的更换镜头侧的时钟信号。HDATA信号是从第二镜头通信部39对第二机身通信部29发送的数据信号,且是与上述的聚焦透镜、变焦透镜和/或防振透镜的镜头位置有关的信息、和/或与孔径光阑32的孔径直径有关的信息。第二镜头通信部39与HCLK信号的周期性的上升或者下降同步地向第二机身通信部29发送HDATA信号。如此,第二镜头通信部39和第二机身通信部29进行从第二镜头通信部39向第二机身通信部29发送时钟信号以及数据信号的单向通信。

此外,用于命令数据通信的CLK信号的周期为与热线通信中使用HCLK信号的周期相同程度的周期、或者更短的周期。从相机机身2输出至更换镜头3的CLK信号的频率例如是8MHz,从更换镜头3输出至相机机身2的HCLK信号的频率例如是2.5MHz~8MHz。

接着,对镜头侧连接部302和机身侧连接部202的电连接进行说明。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镜头侧连接部302和机身侧连接部202的电连接的图。机身侧连接部202具有LDET(B)端子、VBAT(B)端子、PGND(B)端子、V33(B)端子、GND(B)端子、RDY(B)端子、DATAB(B)端子、CLK(B)端子、DATAL(B)端子、HCLK(B)端子以及HDATA(B)端子。将这些合计11个机身侧端子总称为机身侧端子群。

LDET(B)端子是用于更换镜头3的装卸检测的端子。LDET(B)端子经由电阻R2与机身控制部27连接。在电阻R2和机身控制部27之间,经由电阻R1连接有从供电部26供给的电源V33,LDET(B)端子被上拉(pull up)。

VBAT(B)端子、PGND(B)端子、V33(B)端子、GND(B)端子是与供电部26连接的相机机身侧的电源系统的端子。在图3中,用箭头表示所供给的电力的方向。VBAT(B)端子是用于向更换镜头3的驱动系统的电力供给(供给电源电压)的端子。利用经由VBAT(B)端子供给的电力,驱动更换镜头3的透镜驱动部33。供电部26向VBAT(B)端子施加的电压最大为10V左右。PGND(B)端子是与VBAT(B)端子对应的接地端子,相对于用VBAT(B)端子供给的驱动系统的电源电压成为接地电位(接地部,ground)。

V33(B)端子是用于向更换镜头3的电路系统的电力供给(供给电源电压)的端子。利用经由V33(B)端子由供电部26供给的电力,使镜头控制部37等动作。镜头控制部37等各部用比透镜驱动部33小的电压以及小的电流来工作。供电部26向V33(B)端子施加的电压最大为3.3V左右。GND(B)端子是与V33(B)端子对应的接地端子,成为用V33(B)端子供给的向电路系统的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接地部,ground)。

RDY(B)端子、DATAB(B)端子、CLK(B)端子、DATAL(B)端子、HCLK(B)端子、HDATA(B)端子是与机身控制部27连接的通信系统的端子,在所对应的RDY(L)端子、DATAB(L)端子、CLK(L)端子、DATAL(L)端子、HCLK(L)端子、HDATA(L)端子(下述)之间进行RDY信号、CLK信号、DATAB信号、DATAL信号、HCLK信号、HDATA信号的收发。RDY(B)端子、DATAB(B)端子、CLK(B)端子、DATAL(B)端子与机身控制部27的第一机身通信部28连接,如上所述那样用于命令数据通信。另外,HCLK(B)端子、HDATA(B)端子与第二机身通信部29连接,如上所述那样用于热线通信。在图3中,用箭头表示信号流。通过RDY(B)端子的电位,表示更换镜头3能否进行命令数据通信。DATAB(B)端子是向更换镜头3输出信号的端子。CLK(B)端子是向更换镜头3输出相机机身侧的时钟信号的端子。

DATAL(B)端子是被输入来自更换镜头3的数据信号的端子。

HCLK(B)端子是被输入来自更换镜头3的更换镜头侧的时钟信号的端子。HDATA(B)端子是被输入来自更换镜头3的数据信号的端子。

镜头侧连接部302具有LDET(L)端子、VBAT(L)端子、PGND(L)端子、V33(L)端子、GND(L)端子、RDY(L)端子、DATAB(L)端子、CLK(L)端子、DATAL(L)端子、HCLK(L)端子以及HDATA(L)端子。将这些合计11个镜头侧端子总称为镜头侧端子群。

当在相机机身2装附更换镜头3时,如图3中用虚线所示那样,机身侧端子和镜头侧端子电连接。具体而言,在LDET(B)端子连接LDET(L)端子,在VBAT(B)端子连接VBAT(L)端子,在PGND(B)端子连接PGND(L)端子,在V33(B)端子连接V33(L)端子,在GND(B)端子连接GND(L)端子,在RDY(B)端子连接RDY(L)端子,在DATAB(B)端子连接DATAB(L)端子,在CLK(B)端子连接CLK(L)端子,在DATAL(B)端子连接DATAL(L)端子,在HCLK(B)端子连接HCLK(L)端子,在HDATA(B)端子连接HDATA(L)端子。各个镜头侧端子的作用对应于各自接触的机身侧端子的作用。

LDET(L)端子经由电阻R3接地。当LDET(L)端子与LDET(B)端子接触时,LDET(B)端子的电位被下拉(pull down)。VBAT(L)端子和PGND(L)端子经由镜头控制部37与透镜驱动部33和/或光阑驱动部35连接。在VBAT(L)端子和PGND(L)端子之间连接有所谓的旁路电容器(by-pass condenser)C1。V33(L)端子以及GND(L)端子与镜头控制部37连接。在V33(L)端子和GND(L)端子之间连接有旁路电容器C2。RDY(L)端子、DATAB(L)端子、CLK(L)端子、DATAL(L)端子、HCLK(L)端子、HDATA(L)端子分别与镜头控制部37连接。RDY(L)端子、DATAB(L)端子、CLK(L)端子、DATAL(L)端子与镜头控制部37的第一镜头通信部38连接,如上所述那样被用于命令数据通信。另外,HCLK(L)端子、HDATA(L)端子与第二镜头通信部39连接,如上所述那样被用于热线通信。

将在向更换镜头3的镜头控制部37发送来自机身控制部27的控制指令(命令)之后并行地收发来自机身控制部27的控制内容(控制数据)和来自镜头控制部37的响应内容(响应数据)的通信称为命令数据通信。命令数据通信是全双工通信。命令数据通信经由第一机身通信部28以及第一镜头通信部38通过使用了RDY(B)端子、RDY(L)端子、DATAB(B)端子、DATAB(L)端子、CLK(B)端子、CLK(L)端子、DATAL(B)端子以及DATAL(L)端子的数字数据通信来进行。

机身控制部27经由第一机身通信部28以及第一镜头通信部38通过命令数据通信向更换镜头3发送各种控制指令、控制内容,从更换镜头3接收响应内容,由此在与更换镜头3之间收发各种信息。在此所说的控制指令例如是指镜头信息的发送指令。从更换镜头3接收的各种信息例如是指更换镜头3的机种信息、表示拍摄光学系统31的焦距等光学特性的信息等。被发送给更换镜头3的各种信息例如是指透镜的驱动量等控制内容和/或相机机身2的机种信息等。此外,控制指令也包括未图示的聚焦透镜的驱动指令等。镜头控制部37通过命令数据通信从机身控制部27接收各种控制指令,从机身控制部27接收各种信息,向机身控制部27发送各种信息。

图4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从更换镜头3侧观察的相机机身2的卡口的图。机身侧卡口部201具有环状的基准面,该环状的基准面具有一定的宽度。进一步,机身侧卡口部201具有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机身侧第二爪部129b、机身侧第三爪部129c以及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这些四个爪部总称为机身侧爪部129。

机身侧爪部129沿着机身侧卡口部201的圆形的开口,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如图4的(a)所示,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配置在右上的位置,机身侧第二爪部129b配置在左上的位置,机身侧第三爪部129c配置在左下的位置,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配置在右下的位置。

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分别不同。具体而言,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最长,机身侧第三爪部129c第二长,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第三长,机身侧第二爪部129b最短。

机身侧爪部129从机身侧卡口部201向开口的中央突出,在开口的圆周上具有存在机身侧爪部129的部分和不存在机身侧爪部129的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机身侧卡口部201的开口的圆周上的、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与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之间的空间140a称为机身侧第一插拔部140a。同样地,将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与机身侧第二爪部129b之间的空间140b称为机身侧第二插拔部140b,将机身侧第二爪部129b与机身侧第三爪部129c之间的空间140c称为机身侧第三插拔部140c,将机身侧第三爪部129c与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之间的空间140d称为机身侧第四插拔部140d。将这些四个机身侧插拔部总称为机身侧插拔部140。

在机身侧卡口部201的开口的内侧设置有机身侧连接部202。机身侧连接部202具有与环状的机身侧卡口部201的形状对应的圆弧状形状。机身侧连接部202与机身侧卡口部201的开口并行地配置在机身侧卡口部201的开口的上部,优选如图4的(a)所示那样配置在上部的中央。机身侧连接部202如上所述那样具有多个机身侧端子。在机身侧连接部202,多个机身侧端子排成一列呈圆弧状配置在机身侧卡口部201的内侧。如图4的(a)所示,多个机身侧端子从右侧开始配置有HDATA(B)、HCLK(B)、DATAL(B)、CLK(B)、DATAB(B)、RDY(B)、GND(B)、V33(B)、PGND(B)、VBAT(B)、最左侧的LDET(B)这11个端子。机身侧端子群分别为导电性的引脚(pin)。机身侧端子群被未图示的弹簧等向-Z方向(图1)推压。-Z方向即是指朝向装附于相机机身2的更换镜头3的方向,是被拍摄体的方向。

机身侧卡口部201具有供锁销(lock pin)142贯通的孔。供锁销142贯通的孔配置在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的右上。也即是,在机身侧卡口部201的环状的基准面,锁销142的孔配置于在机身侧卡口部201的开口内存在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的区域与存在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区域之间。锁销142被未图示的弹簧等向-Z方向(图1)推压。

图4的(b)是从更换镜头3侧观察拆卸了机身侧卡口部201的相机机身2的卡口而得到的示意图。在与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对应的位置(作为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Z方向的里侧)设置有第一板簧141a。同样地,在与机身侧第二爪部129b对应的位置(机身侧第二爪部129b的里侧)设置有第二板簧141b,在与机身侧第三爪部129c对应的位置(机身侧第三爪部129c的里侧)设置有第三板簧141c,在与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对应的位置(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的里侧)设置有第四板簧141d。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这些四个板簧总称为板簧141。板簧141将下述的镜头侧爪部向+Z方向(相机机身2侧)按压。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从相机机身2侧观察的更换镜头3的卡口的图。更换镜头3具备在图1中描述过的镜头侧卡口部301以及镜头侧连接部302。镜头侧卡口部301具有环状的基准面,该环状的基准面具有一定的宽度。在将更换镜头3装附于相机机身2时,镜头侧卡口部301的环状的基准面与前述的机身侧卡口部201的环状的基准面接触。进一步,镜头侧卡口部301在其内周具有在光轴方向上延伸的圆筒部。镜头侧卡口部301沿着该圆筒部的外周相互隔开间隔地具有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镜头侧第二爪部139b、镜头侧第三爪部139c以及镜头侧第四爪部139d。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这些四个爪部总称为镜头侧爪部139。

镜头侧爪部139沿从镜头侧卡口部301的圆筒部的外周向卡口外侧(从光轴L辐射的方向)突出的方向设置。如图5所示,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配置在左上的位置,镜头侧第二爪部139b配置在右上的位置,镜头侧第三爪部139c配置在右下的位置,镜头侧第四爪部139d配置在左下的位置。在镜头侧爪部139的后侧(镜头侧卡口部301的基准面侧)存在用于在将更换镜头3装附于相机机身2时供各个所对应的机身侧爪部129进入的空间。

在镜头侧卡口部301的开口的内侧设置有镜头侧连接部302。镜头侧连接部302具有与环状的镜头侧卡口部301的形状对应的圆弧状形状。镜头侧连接部302与镜头侧卡口部301的开口并行地配置在镜头侧卡口部301的开口内的上部,优选如图5所示配置在上部的中央。镜头侧连接部302如上所述那样具有多个镜头侧端子。在镜头侧连接部302,多个镜头侧端子排成一列呈圆弧状配置在镜头侧卡口部301的内侧。如图5所示,多个镜头侧端子从右侧开始配置有LDET(L)、VBAT(L)、PGND(L)、V33(L)、GND(L)、RDY(L)、DATAB(L)、CLK(L)、DATAL(L)、HCLK(L)、HDATA(L)这11个端子。镜头侧端子群配置为各个导电性的接触面向+Z方向(图1)露出。+Z方向即是指通过了拍摄光学系统31的被拍摄体光朝向拍摄元件21的方向。

镜头侧卡口部301具有锁销承接部143。如图5所示,锁销承接部143配置在镜头侧第四爪部139d的左上。也即是,锁销承接部143配置在镜头侧卡口部301中的与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对应的部分和与镜头侧第四爪部139d对应的部分之间。锁销承接部143是在将更换镜头3装附于相机机身2时容纳锁销142的槽。该槽从镜头侧卡口部301的基准面朝向-Z方向(图1)设置。

当更换镜头3被装附于相机机身2时,与多个机身侧端子分别所对应的多个镜头侧端子物理地接触。通过该接触,多个机身侧端子和多个镜头侧端子电连接。即,多个机身侧端子和多个镜头侧端子电导通。

(更换镜头的装附)

对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的装附方法进行说明。在将更换镜头3安装于相机机身2时,首先使机身侧卡口部201与镜头侧卡口部301对置,使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对准机身侧第一插拔部140a的位置,使镜头侧第二爪部139b对准机身侧第二插拔部140b的位置,使镜头侧第三爪部139c对准机身侧第三插拔部140c的位置,使镜头侧第四爪部139d对准机身侧第四插拔部140d的位置。然后,将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插入机身侧第一插拔部140a,将镜头侧第二爪部139b插入机身侧第二插拔部140b,将镜头侧第三爪部139c插入机身侧第三插拔部140c,将镜头侧第四爪部139d插入机身侧第四插拔部140d。此时,LDET(L)端子与CLK(B)端子接触,VBAT(L)端子与DATAL(B)端子接触,PGND(L)端子与HCLK(B)端子接触,V33(L)端子与HDATA(B)端子接触。

从该状态开始,使更换镜头3向图4的(a)以及图5所示的装附方向144旋转。即,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进入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里侧的空间,机身侧第二爪部129b进入镜头侧第二爪部139b里侧的空间,机身侧第三爪部129c进入镜头侧第三爪部139c里侧的空间,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进入镜头侧第四爪部139d里侧的空间。此时,多个镜头侧端子依次与多个机身侧端子相继接触。此外,也可以不是使更换镜头3,而是使相机机身2向与图4的(a)以及图5所示的装附方向144相反的方向旋转。

当将镜头侧爪部139插入分别对应的机身侧插拔部140、并使之向装附方向144旋转时,例如LDET(L)端子依次与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GND(B)端子、V33(B)端子、PGND(B)端子、VBAT(B)端子、LDET(B)端子接触。例如VBAT(L)端子依次与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GND(B)端子、V33(B)端子、PGND(B)端子、VBAT(B)端子接触。例如PGND(L)端子依次与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GND(B)端子、V33(B)端子、PGND(B)端子接触。例如V33(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GND(B)端子、V33(B)端子接触。例如GND(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GND(B)端子接触。

例如RDY(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接触。例如DATAB(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接触。例如CLK(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接触。例如DATAL(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接触。例如HCLK(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接触。

当使更换镜头3相对于相机机身2旋转预定角度时,到达装附完成位置。在装附完成位置,所对应的机身侧爪部129和镜头侧爪部139在光轴方向上对置,锁销142被向图1的-Z方向推压而进入到锁销承接部143。当锁销142进入到锁销承接部143时,更换镜头3相对于相机机身2无法进行用于拆卸的旋转。也即是,当机身侧爪部129以及镜头侧爪部139到达预定的装附完成位置时,机身侧卡口部201和镜头侧卡口部301的相对位置被固定。镜头侧爪部139被板簧141向机身侧(图1的+Z方向)推压。由此,多个镜头侧端子各自与分别对应的多个机身侧端子的各个端子接触而电连接。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机身侧爪部129以及镜头侧爪部139到达了预定的装附完成位置的状态称为装附完成状态。将从镜头侧爪部139插入到机身侧插拔部140的位置旋转到即将到达装附完成位置之前的中途的状态、或者从即将到达装附完成位置之前旋转到插入位置的中途的状态称为装附中状态。

在为装附中状态时,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被上拉,为高电平。机身控制部27在检测到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为高电平时,判断为没有装附更换镜头3。机身控制部27在没有装附更换镜头3时,使供电部26不进行向VBAT(B)端子以及V33(B)端子的电力供给。

在为装附完成状态时,如上述(图3)那样,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被下拉为低电平。机身控制部27当检测到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变为了低电平时,判断为装附了更换镜头3。另外,在装附完成状态下,锁销142进入锁销承接部143,与锁销142连动的未图示的锁销检测开关被接通(on)。机身控制部27当检测到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变为了低电平以及锁销检测开关已被接通时,使供电部26开始向V33(B)端子供给电力,即使之供给电路系统的电源电压。此外,相机机身2也可以不必须具备锁销检测开关。在不具备锁销检测开关的情况下,在检测到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变为了低电平的时间点,使供电部26开始进行向V33(B)端子的供电即可。

当开始进行向V33(B)端子的电力供给时,通过V33(L)端子向更换镜头3的镜头控制部37供给电源电压,镜头控制部37开始动作。开始了动作的镜头控制部37允许在其与机身控制部27之间进行基于命令数据通信的初始通信。在镜头控制部37允许初始通信之后,机身控制部27开始进行初始通信。初始通信包含由镜头控制部37请求向VBAT(L)端子供给电源的信号。当请求向VBAT(L)端子供给电源的信号被从镜头控制部37发送到机身控制部27时,机身控制部27向VBAT(B)端子供给电源电压,进行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之间的初始化处理。在初始化处理中,在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之间交换拍摄动作和/或焦点调节动作等相机1的各种动作所需要的信息、将更换镜头的镜头位置移动到基准位置。

在为装附完成状态时,当用户按下相机机身2的未图示的锁定解除按钮时,锁销142从锁销承接部143退避。由此,成为能使机身侧卡口部201和镜头侧卡口部301的相对位置变化。当用户按下未图示的锁定解除按钮时,与锁定解除按钮连动的锁销检测开关断开(off),机身控制部27使供电部26停止向VBAT(B)端子以及V33(B)端子供给电力。在从该状态开始使更换镜头3向与图4的(a)以及图5所示的装附方向144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多个镜头侧端子按与前述相反的顺序与多个机身侧端子相继接触。

此外,也可以不与锁定解除按钮的操作连动地停止电力供给。在该情况下,机身控制部27,通过与更换镜头3的装附方向144相反的方向的旋转,使LDET(L)端子与LDET(B)端子分离,当检测到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时,使供电部26停止向VBAT(B)端子以及V33(B)端子供给电力。通过这样,能够削减相机1的部件数量。另外,也可以是:在检测到锁定解除按钮被按下且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这双方时,使供电部26停止向VBAT(B)端子以及V33(B)端子供给电力。或者,也可以是:在检测到锁定解除按钮被按下和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中的任一方时,机身控制部207使供电部26停止向VBAT(B)端子以及V33(B)端子供给电力。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更换镜头向相机机身的安装期间以及拆卸期间(装附中状态),镜头侧端子会与在安装完成时应对应的端子以外的机身侧端子接触。对于镜头侧端子以及机身侧端子的排列,优选的是,使因该安装期间以及拆卸期间的接触而产生的不良较少。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机身侧端子中的LDET(B)端子配置在镜头的装附方向(图4的(a)的箭头144)的最前端。即,LDET(B)端子的配置位置如上述那样为图4的(a)中的机身侧端子群的最左侧。多个镜头侧端子中的LDET(L)端子也同样地配置在镜头的装附方向(图5的箭头144)的最前端。即,LDET(L)端子的配置位置如上述那样为图5中的镜头侧端子群的最右侧。因此,直到装附镜头的装附完成为止,LDET(B)端子都不会与LDET(L)端子以外的镜头侧端子接触。因此,在更换镜头的装附过程中,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不会错误地成为低电平,不会错误地识别镜头装附。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VBAT(B)端子配置在LDET(B)端子的旁边、即从装附方向的最前端开始的第二个位置。将VBAT(L)端子配置在LDET(L)端子的旁边、即从装附方向的最前端开始的第二个位置。这样是为了在镜头的装附过程中减少相机机身侧的VBAT(B)端子所接触的镜头侧的端子。由于施加于VBAT(B)端子的电压为比其他端子高的电压,因此,当在因相机1的故障等而向VBAT(B)端子错误地施加高电压的状况下、VBAT(B)端子与VBAT(L)端子以外的端子接触时,该高电压有可能会对更换镜头内的电路施加非预期的负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VBAT(B)端子位于LDET(B)端子的旁边,因此,在更换镜头3的装附中状态下,仅多个镜头侧端子中的唯一的LDET(L)端子会与VBAT(B)端子接触。LDET(L)端子经由电阻(图3的电阻R3)而接地,即使万一被从VBAT(B)端子施加高电压,也不会给相机1产生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PGND(B)端子配置在VBAT(B)端子的旁边、即从装附方向的最前端开始的第三个位置。将PGND(L)端子配置在VBAT(L)端子的旁边、即从装附方向的最前端开始的第三个位置。在与VBAT(L)端子连接的电容器C1中,对从VBAT(B)端子供给的高电压进行电荷蓄积。当沿拆卸方向(与装附方向144相反的方向)旋转更换镜头3时,VBAT(L)端子首先与PGND(B)端子接触。蓄积在电容器C1中的电荷从作为接地端子的PGND(B)端子迅速地被排出,不会对相机1的其他电路产生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V33(B)端子配置在PGND(B)端子的旁边、即从装附方向的最前端开始的第四个位置,将GND(B)端子配置在其旁边、即从最前端开始的第五个位置。将V33(L)端子配置在PGND(L)端子的旁边、即从装附方向的最前端开始的第四个位置,将GND(L)端子配置在其旁边、即从最前端开始的第五个位置。在与V33(L)端子连接的电容器C2中,对从V33(B)端子供给的电压进行电荷蓄积。当沿拆卸方向(与装附方向144相反的方向)旋转更换镜头3时,V33(L)端子首先与GND(B)端子接触。蓄积在电容器C2中的电荷从作为接地端子的GND(B)端子迅速地被排出,不会对相机1的其他电路产生影响。

将RDY(B)端子配置在GND(B)端子的旁边、即从最前端开始的第六个位置,将DATAB(B)端子配置在其旁边、即从最前端开始的第七个位置,将CLK(B)端子配置在其旁边、即从最前端开始的第八个位置,将DATAL(B)端子配置在其旁边、即从最前端开始的第九个位置,进一步,将HCLK(B)端子配置在其旁边、即从最前端开始的第十个位置,将HDATA(B)端子配置在作为其旁边的最后端。

将RDY(L)端子配置在GND(L)端子的旁边、即从最前端开始的第六个位置,将DATAB(L)端子配置在其旁边、即从最前端开始的第七个位置,将CLK(L)端子配置在其旁边、即从最前端开始的第八个位置,将DATAL(L)端子配置在其旁边、即从最前端开始的第九个位置,进一步,将HCLK(L)端子配置在其旁边、即从最前端开始的第十个位置,将HDATA(L)端子配置在作为其旁边的最后端。

接着,对由各机身侧端子和各镜头侧端子构成的通信线所带来的噪声的影响进行描述。热线通信是在通信开始后对相机机身2单方地发送信息的通信,且会高频度地(以极短的周期反复地)被进行。在热线通信时,从HCLK(L)端子向HCLK(B)端子发送更换镜头侧的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由于时钟信号是以较短的周期使高电平与低电平反复的信号,因此,可能对于其他信号成为较大的噪声源。进一步,由于从HCLK(L)发送至HCLK(B)端子的更换镜头侧的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是从更换镜头3输出的信号,因此,即使噪声错误地附加到该时钟信号,相机机身2侧也无法识别该噪声。如此,存在在HCLK端子中流通的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成为噪声源的可能性和/或噪声附加到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的可能性,有可能会成为相机1的误动作的原因。作为误动作的例子,能够例举更换镜头的装附的误检测、弄错能否进行命令数据通信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HCLK端子配置在远离被施加高电压的VBAT端子的位置。对更换镜头3的透镜驱动部33进行驱动的VBAT端子的电压、电流会根据透镜驱动部33的驱动状态而变动,因此,对其他端子而言,VBAT端子的电压、电流的变动有可能成为噪声。因此,通过使VBAT端子远离HCLK端子,能够抑制由VBAT端子的电压、电流的变动产生的噪声给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带来影响。即,能够抑制噪声附加到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

如上所述,RDY端子是用于表示能否进行命令通信的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可能成为噪声源的HCLK端子以不与RDY端子相邻的方式远离地配置。因此,能够抑制由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产生的噪声给RDY端子的信号带来影响。

另外,在HCLK端子的两旁配置有HDATA端子以及DATAL端子。通过这样,能够抑制HCLK端子的噪声给除了HDATA端子以及DATAL端子以外的端子带来的影响。在HDATA端子以及DATAL端子中流通的信号的变动比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少。因此,能抑制由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的变动引起的影响波及到除HDATA端子、DATAL端子以外的端子。

接着,命令数据通信是如上述那样在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间以双向的方式收发信息的通信。在命令数据通信时,从CLK(B)端子向CLK(L)端子发送相机机身侧的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基于与前述理由相同的理由,用CLK端子发送的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也可能成为噪声源。

另外,当噪声附加到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时,会在命令通信中产生异常。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CLK端子配置在远离被施加高电压的VBAT端子的位置。对更换镜头3的透镜驱动部33进行驱动的VBAT端子的电压、电流会根据透镜驱动部33的驱动状态而变动,因此,对于其他的端子而言,VBAT端子的电压、电流的变动可能成为噪声。因此,通过使VBAT端子远离CLK端子,能够抑制VBAT端子的噪声对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带来影响。即,能够抑制噪声附加到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

另外,将CLK端子以不与用于表示能否进行命令通信的RDY端子相邻的方式远离地配置。

另外,当使HCLK端子和CLK端子相邻时,一方的时钟信号会对其他的时钟信号产生影响,可能成为噪声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CLK端子与HCLK端子之间配置了DATAL端子。另外,在CLK端子与RDY端子之间配置了DATAB端子。即,在CLK端子的两侧配置了DATAL端子以及DATAB端子。通过这样,能够抑制起因于CLK端子的噪声对相机1的影响。这是由于,在DATAL端子以及DATAB端子中流通的信号的变动比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少,因此,能抑制由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的变动导致的影响波及到除DATAL端子、DATAB端子以外的端子。

这是由于,当在CLK端子与HCLK端子之间配置DATAL时,在DATAL端子中流通的信号的变动比CLK端子的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HCLK端子的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少,因此,能够抑制由CLK端子的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的变动引起的影响波及到HCLK端子的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和/或由HCLK端子的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的变动引起的影响波及到CLK端子的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

另外,如上所述,要进行命令数据通信,需要判别RDY端子的电平。即,RDY端子的信号电平表示能否进行命令数据的通信,因此,由噪声引起的对拍摄动作的影响大。在此,考虑尽管是无法进行命令数据的通信的状态、但机身控制部27因噪声而误识别为是能够进行通信的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镜头控制部37无法接收命令数据,但机身控制部27发送命令数据,机身控制部27会误识别为在更换镜头3进行依照该命令数据的控制。但是,镜头控制部37不受理命令数据,因此,不会进行依照被误发送来的命令数据的控制。因此,相机1的动作会发生故障。因此,需要使得噪声不附加到RDY端子的信号。为了使得噪声不附加到RDY端子的信号,优选在RDY端子的两旁配置流通比较稳定的信号、即每单位时间的信号电平的变化少的信号的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RDY端子的两旁配置了GND端子以及DATAB端子。GND端子是接地电位的端子,因此是稳定的,DATAB端子也是流通比CLK端子和/或HCLK端子稳定的信号的端子。通过这样,能够抑制RDY端子的信号受到的噪声的影响。

接着,从VBAT(B)端子向VBAT(L)端子供给的电力(电源电压)被用于更换镜头3的透镜驱动部33的致动器(例如步进马达等)的驱动。因此,在VBAT端子中流通的电流在该致动器正进行驱动时和没有驱动时会发生较大的变动。这样的电流的变动会成为对于在其他端子中流通的信号的噪声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VBAT端子配置在远离用于命令数据通信的RDY端子、DATAB端子、CLK端子、DATAL端子以及用于热线通信的HCLK端子和HDATA端子的位置。进一步,在VBAT端子和用于这些通信的端子之间配置了GND端子、V33端子以及PGND端子。由此,能抑制在VBAT端子中流通的电流的变动所引起的噪声对数据通信带来的影响。

在此对考虑了以上说明的噪声的端子配置进行总结。

RDY端子以与成为噪声源的VBAT端子和HCLK端子中的任一个都不相邻的方式远离地配置。由此,能抑制噪声对用于表示能否进行命令数据通信的RDY端子造成的影响。

用HDATA端子和DATAL端子夹着成为噪声源的HCLK端子,用DATAL端子和DATAB端子夹着CLK端子。即,从装附方向的后端开始依次配置了HDATA端子、HCLK端子、DATAL端子、CLK端子、DATAB端子。由此,能抑制起因于时钟信号的噪声对RDY端子等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考虑噪声的影响,夹着RDY端子而分离地配置电源供给用的端子群和用于通信的端子群。详细而言,夹着RDY端子而在装附方向的前端侧从前端侧开始依次配置了作为电源供给用的端子的VBAT端子、PGND端子、V33端子、GND端子,在装附方向的后端侧从前端侧开始依次配置了作为用于通信的端子的DATAB端子、CLK端子、DATAL端子、HCLK端子、HDATA端子。由此,能够抑制VBAT端子等电源供给系统端子群对用于通信的端子带来的影响。另外,能够抑制VBAT端子等电源供给系统端子群以及HCLK端子、CLK端子等用于通信的端子群对RDY端子造成的噪声的影响。

对于发送用于热线通信的更换镜头侧的时钟信号的HCLK端子和发送用于命令数据通信的相机机身侧的时钟信号的CLK端子,将HCLK端子配置在比CLK端子更远离VBAT端子的位置。这是因为:虽然用CLK端子向更换镜头3发送的时钟信号是机身控制部27经由第一机身通信部28而输出的,但在噪声附加到从更换镜头3通过第二镜头通信部39并经由HCLK(L)端子被发送至相机机身2的、从更换镜头发送的时钟信号时,机身控制部27会误识别。这是由于会因此附加到HCLK端子的时钟信号的噪声对相机1造成的影响大。

对于HCLK端子和GND端子,将HCLK端子配置在比GND端子更远离VBAT端子的位置。进一步,在GND端子与VBAT端子之间配置了PGND端子。由此,能够屏蔽由VBAT端子引起的对发送用于热线通信的时钟信号的HCLK端子的噪声。

对于CLK端子和GND端子,将CLK端子配置在比GND端子更远离VBAT端子的位置。进一步,在GND端子与VBAT端子之间配置PGND端子。由此,能够屏蔽由VBAT端子引起的对发送用于命令数据通信的时钟信号的CLK端子的噪声。

使用这样配置的端子群,如上述那样,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通过第一镜头通信部38以及第一机身通信部28进行使用了RDY信号、CLK信号、DATAB信号以及DATAL信号的命令数据通信。另外,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通过第二镜头通信部39以及第二机身通信部29进行使用了HCLK信号以及HDATA信号的热线通信。此外,用于命令数据通信的通信路径是在进行热线通信的通信路径之外设置的,命令数据通信和热线通信能够并行地进行。即,即使是在第一镜头通信部38正与第一机身通信部28进行命令数据通信的情况下,第二镜头通信部39也能够任意地与第二机身通信部29进行热线通信。另外,即使是在第二镜头通信部39正与第二机身通信部29进行热线通信的情况下,第一镜头通信部38也能够任意地与第一机身通信部28进行命令数据通信。

(考虑到磨损的端子配置)

以下,对相对于相机机身2装卸更换镜头3时的各端子的接触进行描述。

在将更换镜头3安装于相机机身2时,机身侧端子相继与镜头侧端子接触。从相机机身2拆卸更换镜头3时也是同样的。也即是,作为从机身侧连接部202突出的引脚的机身侧端子和作为露出的导电性的接触面的镜头侧端子相继互相摩擦。由于相对于一个相机机身装卸多个更换镜头,因此与镜头侧端子相比,机身侧端子更容易磨损。特别是,越是位于更换镜头3的装附方向的后端侧的机身侧端子,会与越多的镜头侧端子擦蹭,会越多地摩擦。因此,与位于前端侧的机身侧端子相比,越是位于后端侧的机身侧端子,引脚的前端的磨损越容易发展。由于机身侧端子的磨损会影响到与镜头侧端子的接触性,因此,有可能使得数据通信变得不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LDET(B)端子配置在装附方向的最前端,所以LDET(B)端子的磨损最少。由此,LDET(B)端子与LDET(L)端子会良好地接触,误检测更换镜头3的装卸的可能性小。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噪声对通信的影响,将CLK(B)端子、HCLK(B)端子配置在远离VBAT(B)端子的位置。也即是,将VBAT(B)端子配置在从装附方向的前端侧开始的第二个位置,将CLK(B)端子、HCLK(B)端子配置在远离VBAT(B)端子的后端侧。因此,与LDET(B)端子、VBAT(B)端子相比,CLK(B)端子、HCLK(B)端子的磨损会多。在本实施方式中,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非常靠近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地配置。即,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比VBAT(B)端子更靠近作为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内周侧的缘部的内周缘的位置。换言之,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VBAT(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另外,H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VBAT(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如上所述,在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里侧存在第一板簧141a,通过第一板簧141a向+Z方向(图1)按压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

即使从第一板簧141a的视角上来看,CLK(B)端子与第一板簧141a的距离以及HCLK(B)端子与第一板簧141a的距离也均比VBAT(B)端子与第一板簧141a的距离短。另外,LDET(B)端子也与VBAT(B)端子是同样的,CLK(B)端子与第一板簧141a的距离以及HCLK(B)端子与第一板簧141a的距离均比LDET(B)端子与第一板簧141a的距离短。通过这样,与VBAT(B)端子以及LDET(B)端子相比,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被更强地按压到镜头侧端子。

在镜头侧,也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于比VBAT(L)端子更靠近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内周缘的位置。换言之,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VBAT(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另外,H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VBAT(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因此,位于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旁边的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在装附完成状态下通过第一板簧141a被分别按压到所对应的机身侧端子。

另外,LDET(L)端子也与VBAT(L)端子是同样的,在装附完成状态下,CLK(L)端子与第一板簧141a的距离、以及HCLK(L)端子与第一板簧141a的距离均比LDET(L)端子与第一板簧141a的距离短。通过这样,在装附完成状态下,对于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而言,与LDET(L)端子相比,按压向机身侧端子的更强的力会进行作用。由此,CLK(B)端子、HCLK(B)端子即使发生磨损,也能够维持良好的接触,各个时钟信号稳定,能进行稳定的数据通信。另外,例如即使维持在装附完成状态下对相机机身2和/或更换镜头3施加冲击,CLK(B)端子与CLK(L)端子的接触以及HCLK(B)端子与HCLK(L)端子的接触也能被保持。

即使在使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一部分形成缺口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将配置在与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对置的区域的突出部以及形成了缺口的部分合起来的整体作为镜头侧第一爪部。作为形成缺口的方式,既可以将镜头侧爪部在圆周方向上分割为两部分以上地形成缺口,也可以使得镜头侧爪部的一部分欠缺地形成缺口,还可以使径向的长度变短地对镜头侧爪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缺口。另外,镜头侧爪部的圆周方向的长度也可以在通过所对应的机身侧插拔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镜头侧第二爪部139b、镜头侧第三爪部139c、镜头侧第四爪部139d也是同样的。另外,圆筒部的径向的厚度可以适当地变更,也可以是与本实施方式的圆筒部相比而至少一部分向内侧突出的形状。

如上所述,CLK(B)端子、HCLK(B)端子的磨损比LDET(B)端子以及VBAT(B)端子多。在本实施方式中,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非常靠近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地配置。即,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比LDET(B)端子、VBAT(B)端子更靠近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内周缘的位置。换言之,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LDET(B)端子、VBAT(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另外,H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LDET(B)端子、VBAT(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如上所述,在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里侧存在第一板簧141a,通过第一板簧141a向+Z方向(图1)按压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即使从第一板簧141a的视角上来看,CLK(B)端子与第一板簧141a的距离、以及HCLK(B)端子与第一板簧141a的距离也均比LDET(B)端子、VBAT(B)端子与第一板簧141a的距离短。

在镜头侧,也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在比LDET(L)端子、VBAT(L)端子更靠近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内周缘的位置。换言之,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LDET(L)端子、VBAT(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另外,H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LDET(L)端子、VBAT(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因此,位于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旁边的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通过第一板簧141a被分别按压到所对应的机身侧端子。通过这样,与LDET(B)端子、VBAT(B)端子相比,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被更强地按压到镜头侧端子。由此,即使CLK(B)端子、HCLK(B)端子发生磨损,也能够维持良好的接触,能进行稳定的通信。另外,例如即使在维持装附完成状态下向相机机身2和/或更换镜头3施加冲击,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与镜头侧端子的接触也能被保持。

在本实施方式中,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也位于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的附近。即,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比VBAT(B)端子、LDET(B)端子更靠近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的位置。换言之,使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的距离比VBAT(B)端子或LDET(B)端子与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的距离短,另外,使H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的距离比VBAT(B)端子或LDET(B)端子与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的距离短。如上所述,在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的里侧存在第四板簧141d,通过第四板簧141d将镜头侧第四爪部139d向+Z方向(图1)按压。因此,与VBAT(B)端子、LDET(B)端子相比,位于镜头侧第四爪部139d的附近的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通过第一板簧141a和第四板簧141d被稳定且更强地按压到镜头侧端子。

前述的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也是同样的,但以下省略)的距离是指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一端与CLK(B)端子的直线距离,也可以用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另一端与CLK(B)端子的直线距离来规定。或者,前述的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距离也可以用机身侧卡口部201的圆周方向上的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中间的位置与CLK(B)端子的直线距离来规定。HCLK(B)端子、VBAT(B)端子、LDET(B)端子等其他机身侧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距离也同样地为直线距离。第一板簧141a(第四板簧141d)与机身侧端子的距离也同样地为直线距离。

此外,前述的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机身侧第四爪部129d也是同样的,但以下省略)的距离,既可以规定为机身侧卡口部201的圆周方向上的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一端与CLK(B)端子的圆弧状的距离,也可以规定为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另一端与CLK(B)端子的圆弧状的距离。或者,前述的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距离,也可以规定为机身侧卡口部201的圆周方向上的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中间的位置与CLK(B)端子的圆弧状的距离。HCLK(B)端子、VBAT(B)端子、LDET(B)端子等其他机身侧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距离也可以同样地规定为圆弧状的距离。第一板簧141a(第四板簧141d)与机身侧端子的距离也可以同样地规定为圆弧状的距离。

以上,对相机机身2进行了描述,但对于更换镜头3也是同样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非常靠近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地配置。即,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在比VBAT(L)端子以及LDET(L)端子更靠近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位置。换言之,使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距离比VBAT(L)端子或者LDET(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距离短,另外,使H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距离比VBAT(L)端子或者LDET(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距离短。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通过机身侧的第一板簧141a被向+Z方向(图1)按压。因此,与上述同样地,与VBAT(L)端子或者LDET(L)端子相比,位于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附近的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通过第一板簧141a被更强地按压到机身侧端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的(a)所示,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由机身侧卡口部20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即更换镜头3的光轴L的位置)和圆弧状的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形成的扇形(角度50的范围)的内部。或者,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由机身侧卡口部20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即更换镜头3的光轴L的位置)和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的内周侧的两端形成的三角形的区域的内部。因此,虽然在连结机身侧卡口部20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LDET(B)端子的单点划线151的延长线上不存在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但在连结机身侧卡口部20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HCLK(B)端子的单点划线152的延长线上存在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在连结机身侧卡口部20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CLK(B)端子的单点划线153的延长线上存在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由此,在装附完成状态下,与LDET(B)端子相比,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被更强地按压到所对应的镜头侧端子。

如图5所示,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在由镜头侧卡口部30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即更换镜头3的光轴L的位置)和圆弧状的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形成的扇形(角度60的范围)的内部。或者,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在由镜头侧卡口部30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即更换镜头3的光轴L的位置)和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外周侧的两端形成的三角形的区域的内部。因此,虽然在连结镜头侧卡口部30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LDET(L)端子的单点划线161的延长线上不存在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但在连结镜头侧卡口部30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HCLK(L)端子的单点划线162的延长线上存在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在连结镜头侧卡口部30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CLK(L)端子的单点划线163的延长线上存在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由此,在装附完成状态下,与LDET(L)端子相比,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会更稳定地与所对应的机身侧端子接触。换言之,对于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而言,与LDET(L)端子相比,按压向机身侧端子的更强的力会进行作用。因此,即使在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的前端发生了磨损的情况下,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的时钟信号的通信也能稳定地进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CLK(B)端子、CLK(L)端子、HCLK(B)端子、HCLK(L)端子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其他的作为通信系统的端子的HDATA(B)端子、HDATA(L)端子、DATAL(B)端子、DATAL(L)端子、DATAB(B)端子、DATAB(L)端子也是同样的。即,HDATA(B)端子、DATAL(B)端子、DATAB(B)端子配置在比LDET(B)端子、VBAT(B)端子更靠近机身侧第一爪部129a、第一板簧141a的位置(距离短)。通过这样,与VBAT(B)端子以及LDET(B)端子相比,HDATA(B)端子、DATAL(B)端子、DATAB(B)端子被更强地按压到镜头侧端子,能够维持与镜头侧端子良好的接触。另外,与LDET(L)端子、VBAT(L)端子相比,HDATA(L)端子、DATAL(L)端子、DATAB(L)端子配置在更靠近镜头侧第一爪部139a的位置(距离短)。通过这样,与VBAT(L)端子以及LDET(L)端子相比,HDATA(L)端子、DATAL(L)端子、DATAB(L)端子被更强地按压到机身侧端子,能够维持与镜头侧端子良好的接触。

通过命令数据通信,在更换镜头3与相机机身2之间收发表示热线通信的通信规格(日语:通信仕様)的值。将该值称为代。有时也将该代的值称为代信息。代通常是0以上的整数,但也可以是小数。另外,代也可以称为等级。图6是表示代的例子的说明图。代表示不同的通信规格。也可以将该通信规格称为通信方式、通信方法或者通信标准(日语:通信規格)。该通信规格具有至少一个关于通信的项目。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通信规格具有热线通信的通信速度、热线通信的通信间隔以及通过热线通信发送的数据的数量这三个来作为与通信相关的项目。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不限于具有上述的三个项目,也可以具有从三个项目中选择的任一个或者两个项目。

通过使用代,能够例如如第一代~第四代那样表示不同的代。通过代来表示的通信规格不同。在此,在不同的代之间,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一部分的项目的值也可以相同。此外,将数字大的代称为上位的代(等级)。例如,第四代是比第三代上位的代(等级)。另外,代也可以在通信规格的基础上还表示其他规格。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代在通信规格的基础上还表示数据生成的采样间隔的规格。另外,代也可以在上述的例子的基础上还表示例如与手抖修正的功能、能力有关的规格。

在此,通信速度是通过热线通信进行通信的数据的通信速度(时钟频率)、即从第二镜头通信部39向第二机身通信部29转送数据的速度。通信间隔是通过热线通信转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作为通过热线通信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发送的数据,可举出与聚焦透镜的驱动有关的信息(与聚焦透镜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等)、和/或与防振透镜的驱动有关的信息(与防振透镜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等)、与变焦透镜有关的信息(与变焦透镜的状态有关的信息、焦距信息等)、与孔径光阑32的驱动有关的信息(与F数有关的信息等)等。另外,采样间隔是对用于通过热线通信发送的数据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例如,是镜头控制部37对由透镜位置检测部34生成的脉冲信号进行采样的间隔。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一代表示的通信规格中,通信速度是V1(单位例如为MHz),通信间隔为T1(单位例如为msec),数据的数量为N1(整数)。例如,随着代的发展(等级提高),通信速度变快,通信间隔变短,数据的数量增加。即,在第二代表示的通信规格中,通信速度为比V1快的V2,通信间隔为比T1短的T2,数据的数量为比N1多的N2。

另外,在第三代表示的通信规格中,通信速度为比V2快的V3,通信间隔为比T2短的T3、数据的数量为比N2多的N3。在第四代表示的通信规格中,通信速度为比V3快的V4,通信间隔为比T3短的T4,数据的数量为比N3多的N4。此外,V1~V4、T1~T4、N1~N4各自既可以是预定的固定值,也可以是预定范围的值。例如,通信速度V1既可以是预定的固定值(例如2.5MHz),也可以是预定的通信速度范围v1~v2(例如2~8MHz)。另外,通信间隔T1既可以是预定的固有值(例如1msec),也可以是预定的通信间隔范围(例如0.5~2msec)。

如上所述,作为通过热线通信发送的数据,可举出与聚焦透镜的驱动、防振透镜的驱动、孔径光阑的驱动和/或变焦透镜的状态有关的信息等。例如,在数据的数量为N1的情况下,通过热线通信发送的数据是与聚焦透镜的驱动有关的信息。在数据的数量为N2的情况下,在除与聚焦透镜的驱动有关的信息之外,也通过热线通信发送与防振透镜的驱动有关的信息。另外,在数据的数量为N3的情况下,在除与聚焦透镜的驱动有关的信息以及与防振透镜的驱动有关的信息之外,也通过热线通信发送与孔径光阑32的驱动有关的信息。进一步,在数据的数量为N4的情况下,在除与聚焦透镜的驱动有关的信息、与防振透镜的驱动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孔径光阑32的驱动有关的信息之外,也通过热线通信发送与变焦透镜的状态有关的信息。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设为代所表示的通过热线通信发送的数据的数量包含在通信规格中来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为该数据的数量不包含在通信规格中而与通信规格不同地通过代来表示。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设为代表示数据的数量来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为代表示通过热线通信发送的数据。例如,代也可以表示与聚焦透镜的驱动有关的信息(与聚焦透镜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等)、和/或与防振透镜的驱动有关的信息(与防振透镜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等)、与变焦透镜有关的信息(与变焦透镜的状态有关的信息、焦距信息等)、与孔径光阑32的驱动有关的信息(与F数有关的信息等)等、通过热线通信发送的数据。

另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一代所表示的采样间隔的规格中,采样间隔是S1(单位例如为msec)。在第二代所表示的采样间隔的规格中,采样间隔为比S1短的S2,在第三代所表示的采样间隔的规格中,采样间隔为比S2短的S3,在第四代所表示的采样间隔的规格中,采样间隔是比S3短的S4。在此,S1~S4也既可以为预定的固定值,也可以为预定范围的值。

此外,也可以为,不需要随着如第一代~第四代这样代(等级)发生变化,而通信规格及其他规格的全部项目的值都改变,可以改变任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项目的值。例如也可以为,随着代的发展,通信速度变快,但通信间隔以及数据的数量没有变化。如上所述,热线通信的各代也可以除通信规格之外还表示与采样间隔的规格以及手抖修正的功能、能力有关的规格。在该情况下,既可以随着代的变化而仅改变通信规格的一个项目的值,也可以改变通信规格的两个或者三个项目的值,还可以随着代的变化,除通信规格之外还改变与采样间隔的规格以及手抖修正的功能、能力有关的规格。

接着,对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与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的关系进行说明。将能够在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下进行热线通信的更换镜头3以及相机机身2分别称为第一代更换镜头3以及第一代相机机身2。另外,将能够在第二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下进行热线通信的更换镜头3以及相机机身2分别称为第二代更换镜头3以及第二代相机机身2。同样地,将能够在第三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下进行热线通信的更换镜头3以及相机机身2分别称为第三代更换镜头3以及第三代相机机身2。将能够在第四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下进行热线通信的更换镜头3以及相机机身2分别称为第四代更换镜头3以及第四代相机机身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分别具有能够在“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这一共同的通信规格下进行通信的功能的多个更换镜头以及多个相机机身分别总称为“第一代更换镜头”以及“第一代相机机身”。关于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也是同样的。“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也可以称为“第一通信规格”。也可以将“第一代更换镜头”以及“第一代相机机身”分别称为“第一更换镜头”以及“第一相机机身”。

此外,与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对应的更换镜头3以及相机机身2也能够依照其之前的代(数字小的代、低的等级)所表示的通信规格来进行热线通信。即,第一代更换镜头3和第一代相机机身2均依照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进行热线通信,但在第二代更换镜头3以及相机机身2中,不仅能够分别支持第二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也能够分别支持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另外,在第三代更换镜头3以及相机机身2中,能够分别支持第一代~第三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在第四代更换镜头3以及相机机身2中,能够分别支持第一代~第四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在假如组合了第四代更换镜头3和第三代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能够依照作为共同的通信规格的第三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第二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中的任一方进行热线通信。但是,由于相机机身2不支持第四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因此无法进行依照第四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或者,不开始进行热线通信。

图7是对表示在组合了第一代~第四代更换镜头3和第一代~第四代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进行热线通信时使用的通信规格的代进行说明的表。图7中,在横轴取相机机身2的代,在纵轴取更换镜头3的代,对表示基于各个组合的热线通信的通信规格的代进行说明。

如以下所示,优选用组合了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可取的最上位的代(数字最大的代、最高的代、最上的等级)所表示的通信规格进行热线通信。但是,也可以不用最上位的代,而是用更下位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来进行热线通信。

在第一代更换镜头3安装于第一代~第四代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任何情况都依照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来进行热线通信。

在第二代更换镜头3装附于第一代~第四代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依照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与第一代相机机身2进行热线通信,依照第二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与第二代~第四代相机机身2进行热线通信。

在第三代更换镜头3装附于第一代~第四代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如以下那样。第三代更换镜头3依照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与第一代相机机身2进行热线通信,依照第二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与第二代相机机身2进行热线通信,依照第三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与第三代~第四代相机机身2进行热线通信。此外,第三代更换镜头3既可以不依照最上位的代(数字最大的代、最高的代、最上的等级)而依照作为下位的代(数字小的代、之前的代)的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与第二代相机机身2进行通信,也可以依照第一代或者第二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与第三代相机机身2以及第四代相机机身2进行通信。

在第四代更换镜头3装附于第一代~第四代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为以下那样。第四代更换镜头3依照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与第一代相机机身2进行热线通信,依照第二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与第二代相机机身2进行热线通信。进一步,第四代更换镜头3依照第三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与第三代相机机身2进行热线通信,依照第四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与第四代相机机身2进行热线通信。

此外,第四代更换镜头3既可以依照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与第二代相机机身2进行通信,也可以依照第一代或者第二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与第三代相机机身2进行通信。另外,也可以依照第一代、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与第四代相机机身2进行通信。

接着,对通过命令数据通信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相反地从相机机身2向更换镜头3发送的代信息进行说明。在命令数据通信中,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发送例如表示镜头侧代信息“1”、“2”、“3”或者“4”的数据。镜头侧代信息“1”、“2”、“3”或者“4”分别表示更换镜头3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或者第四代。

此外,镜头侧代信息为第一代表示更换镜头3支持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同样地,镜头侧代信息为第二代表示更换镜头3支持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和第二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这两方。镜头侧代信息为第三代表示更换镜头3支持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这三个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镜头侧代信息为第四代表示更换镜头3支持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这四个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

另外,从相机机身2发送给更换镜头3的代信息将在后面描述,但该代信息表示如下代,该代是基于镜头侧代信息和机身侧代信息通过相机机身2决定的,表示相机机身2和装附于相机机身2的更换镜头3进行热线通信时使用的通信规格。在命令数据通信中,从相机机身2向更换镜头3例如发送代信息“1”、“2”、“3”或者“4”。该代信息“1”、“2”、“3”或者“4”分别表示在进行热线通信时使用的通信规格分别由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或者第四代来表示。

例如,当从只支持到第二代的更换镜头3向只支持到第二代的相机机身2发送第二代信息(第二代)时,相机机身2也支持到相同的代(第二代),因此,向更换镜头3发送作为最上位的代的第二代。从相机机身2向更换镜头3发送该相同的代信息(第二代)表示相机机身2对更换镜头3请求使用相同的代(第二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

另外,例如在只支持到第三代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作为更上位代的第四代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发送第三代的代信息,相机机身2向更换镜头3发送在相机机身2和更换镜头3中共同的最上位的代的代信息,在该情况下,向更换镜头3发送作为比自身的代(第四代)低的代(下位)的第三代的代信息。从该相机机身2发送来的低的代(第三代)的代信息是对更换镜头3请求依照作为更换镜头3支持的最高的代的第三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来进行热线通信的信息。

另外,例如在支持到第四代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作为更低的代的第三代的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发送第四代的代信息,但相机机身2自身不支持第四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因此,向更换镜头3发送作为自身的最高的代的第三代的代信息。从该相机机身2发送来的对于更换镜头3来说低的代(第三代)的代信息是对更换镜头3请求依照作为相机机身2支持的最高的代的第三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来进行热线通信的信息。

如上所述,代表示不同的通信规格。通信规格具有至少一个有关通信的项目,作为有关通信的项目,例如包括热线通信的通信速度、热线通信的通信间隔以及通过热线通信发送的数据的数量等。并且,代信息表示更换镜头以及相机机身能够通过热线通信进行通信的通信规格。

以下对表示在更换镜头3与相机机身2之间的热线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规格的代的决定方法进行具体的说明。

当更换镜头3被装附于相机机身2时,在更换镜头3与相机机身2之间使用命令数据通信开始进行初始化通信。在初始化通信中,当从相机机身2向更换镜头3发送请求镜头侧代信息的发送的命令时,第一镜头通信部38通过命令数据通信向第一机身通信部28发送存储于镜头存储器36的镜头侧代信息。机身控制部27经由第一机身通信部28取得所装附的更换镜头3的代信息,掌握表示更换镜头3能够支持的通信规格的代。例如,在更换镜头3的代信息为表示第三代的“3”的情况下,机身控制部27识别为更换镜头3能够通过第一代、第二代以及第三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进行热线通信。

并且,机身控制部27如以下那样基于镜头侧代信息和机身侧代信息来决定表示进行热线通信时的通信规格的代。将在表示更换镜头3能够支持的通信规格的代和表示相机机身2能够支持的通信规格的代中共同的代中的最上位的代决定为表示热线通信的通信规格的代。例如,如上述那样从更换镜头3发送来的镜头侧代信息为“3”,即更换镜头3能够以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进行基于热线通信的通信,且机身侧代信息为表示第四代的“4”的情况下,由于相机机身2能够以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进行基于热线通信的通信,因此,会选择作为在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中共同的代中的最上位的代的第三代。

这样,机身控制部27如图7所示那样选择在表示更换镜头3支持的通信规格的代与表示相机机身2支持的通信规格的代之间共同的代中的最上位的代。并且,机身控制部27经由第一机身通信部28向第一镜头通信部38发送所决定的代信息。另外,机身控制部27按照所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控制(设定)相机机身2的各部。由此,相机机身2成为能够依照所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在与所装附的更换镜头3之间执行热线通信。

当通过命令数据通信从相机机身2向更换镜头3发送包含热线通信中使用的代信息的命令以及数据时,开始进行热线通信。具体而言,在从相机机身2向更换镜头3发送设定热线的通信的命令时,作为该命令的数据包,代信息也一起被发送。

在热线通信开始时,镜头控制部37依照相机机身2所决定的代信息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即经由第一镜头通信部38从相机机身2取得的代信息所表示的通信规格,设定、控制更换镜头3的各部,以使得成为能够进行热线通信的状态。由此,更换镜头3能够依照由相机机身2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在与相机机身2之间执行热线通信。

这样,当从相机机身2向更换镜头3发送设定热线通信的命令和第一代以上的代信息时,开始进行来自更换镜头3的热线通信。即,通过从相机机身2向更换镜头3发送设定热线通信的命令和表示热线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规格的代信息(表示代信息的值),而开始进行热线通信。

此外,也可以为机身控制部27选择与更换镜头3以及相机机身2都支持的代中的最高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不同的通信规格。例如,在采用最上位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时会引起通信频率与拍摄元件等的驱动频率的干扰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比其靠下位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能够避免该干扰。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发送表示具有通信速度和/或通信间隔等项目的通信规格的代来作为镜头侧代信息。相机机身2通过接收镜头侧代信息,能够掌握更换镜头3能够支持的通信规格(通信速度等)。与通过多次通信向相机机身2个别地通知更换镜头3能够支持的通信速度、通信间隔等的情况相比,由于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发送镜头侧代信息,所以能够削减数据量,能够缩短通信时间以及通信次数。另外,在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个别地发送了能够由更换镜头3支持的通信速度、通信间隔等的情况下,相机机身2需要检查从更换镜头3发送来的通信速度、通信间隔等是否存在矛盾。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代(代信息)表示没有矛盾的通信规格(通信速度、通信间隔等),因此,机身控制部27不需要检查从更换镜头3接收到的通信速度、通信间隔等的矛盾。

在此前的说明中,作为代信息,以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代信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第五代或者其以上的代信息。

在使用图7说明了的例子中,示出了各代的更换镜头3还能够依照之前的代(数字小的代、低的等级)所表示的通信规格来进行热线通信的构成。接着,对更换镜头3仅能够依照一个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进行热线通信、不支持之前的代(数字小的代、低的等级)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8是说明如下的代的表,即更换镜头3例如能够进行仅支持第一代~第四代中的某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在组合了这样的更换镜头3和第一代~第四代的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表示进行热线通信时所使用的通信规格的代。在此,相机机身2与使用图7说明过的例子同样地也能够依照之前的代(数字小的代、低的等级)所表示的通信规格来进行热线通信。

图8是说明在横轴取相机机身2的代且在纵轴取更换镜头3的代、表示基于各个组合的热线通信的通信规格的代的表。对能够进行基于仅支持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的通信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各代的相机机身2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能够进行基于仅支持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的通信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第一代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在初始通信期间,第一镜头通信部38通过命令数据通信向第一机身通信部28发送“1”作为镜头侧代信息。机身控制部27经由第一机身通信部28接收被发送来的镜头侧代信息“1”。第一代相机机身2的机身控制部27将作为在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中共同的代中的最上位的代的第一代决定为表示热线通信的通信规格的代。并且,机身控制部27经由第一机身通信部28向第一镜头通信部38发送所决定的第一代的代信息。然后,依照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在更换镜头3与相机机身2之间进行热线通信。

在能够进行基于仅支持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的通信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第二代、第三代或者第四代的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通过更换镜头3与相机机身2之间的、命令数据通信的同样的交换,作为在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中共同的代中的最上位的代的第一代被决定为表示热线通信的通信规格的代,依照第一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在更换镜头3与相机机身2之间进行热线通信。

接着,对能够进行基于仅支持第二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的通信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各代的相机机身2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能够进行基于仅支持第二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的通信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第二代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在初始通信期间,第一镜头通信部38通过命令数据通信向第一机身通信部28发送“2”作为镜头侧代信息。机身控制部27经由第一机身通信部28接收被发送来的镜头侧代信息“2”。第二代相机机身2的机身控制部27将作为在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中共同的代中的最上位的代的第二代决定为表示热线通信的通信规格的代。并且,机身控制部27经由第一机身通信部28向第一镜头通信部38发送所决定的第二代的代信息。然后,依照第二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在更换镜头3与相机机身2之间进行热线通信。

在能够进行基于仅支持第二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的通信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第三代或者第四代的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通过更换镜头3与相机机身2之间的、命令数据通信的同样的交换,作为在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中共同的代中的最上位的代的第二代被决定为表示热线通信的通信规格的代,依照第二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在更换镜头3与相机机身2之间进行热线通信。

在能够进行仅支持第二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第一代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在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中没有共同的代,因此,热线通信不正常地动作。或者,不开始进行热线通信。

接着,对能够进行基于仅支持第三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的通信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各代的相机机身2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能够进行基于仅支持第三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的通信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第三代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在初始通信期间,第一镜头通信部38通过命令数据通信向第一机身通信部28发送“3”来作为镜头侧代信息。机身控制部27经由第一机身通信部28接收被发送来的镜头侧代信息“3”。第三代相机机身2的机身控制部27将作为在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中共同的代中的最上位的代的第三代决定为表示热线通信的通信规格的代。并且,机身控制部27经由第一机身通信部28向第一镜头通信部38发送所决定的第三代的代信息。然后,依照第三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在更换镜头3与相机机身2之间进行热线通信。

在能够进行基于仅支持第三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的通信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第四代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通过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之间的、命令数据通信的同样的交换,作为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中共同的代中的最上位的代的第三代被决定为表示热线通信的通信规格的代,依照第三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在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之间进行热线通信。

在能够进行仅支持第三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第一代或者第二代的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在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中没有共同的代,因此,热线通信不正常地工作。或者,不开始进行热线通信。

接着,对能够进行基于仅支持第四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的通信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各代的相机机身2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能够进行基于仅支持第四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的通信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第四代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在初始通信期间,第一镜头通信部38通过命令数据通信向第一机身通信部28发送“4”来作为镜头侧代信息。机身控制部27经由第一机身通信部28接收所发送来的镜头侧代信息“4”。第四代相机机身2的机身控制部27将作为在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中共同的代中的最上位的代的第四代决定为表示热线通信的通信规格的代。并且,机身控制部27经由第一机身通信部28向第一镜头通信部38发送所决定的第四代的代信息。然后,依照第四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在更换镜头3与相机机身2之间进行热线通信。

在能够进行仅支持第四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热线通信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第一代、第二代或者第三代的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在更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中没有共同的代,因此,热线通信不正常地工作。或者,不开始进行热线通信。

另外,能够使用“0”来作为代信息的值。对于代信息的值为“0”,不是为了决定表示在相机机身2和更换镜头3之间的热线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规格的代来开始通信而使用的,而是为了不进行热线通信、或者停止一度开始了的热线通信而使用的。即使假如是不支持自动聚焦的手动聚焦透镜,若能够检测聚焦透镜的位置,则也可以通过热线通信向相机机身2发送所检测出的聚焦透镜位置。但是,例如在没有检测聚焦透镜的位置的机构的手动聚焦透镜中,原本不需要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发送聚焦透镜位置,不需要进行用于发送聚焦透镜位置的热线通信。在也不需要向相机机身2发送除聚焦透镜位置以外的信息的情况下,不需要在更换镜头3与相机机身2之间进行热线通信。因此,在将不需要进行这样的热线通信的不支持热线通信的更换镜头3装附于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发送“0”来作为代信息的值。与此相对,相机机身2对更换镜头3与设定热线通信的命令一起发送“0”来作为表示代信息的数据包。更换镜头3当接收到数据包“0”时,在与相机机身2之间不开始热线通信。

另外,相机机身2通过对更换镜头3发送代信息的值“0”,能够使热线通信结束。也可以为,在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之间开始的热线通信在因相机机身2的电源开关被操作而电源断开、因一定时间未操作而电源断开(也称为休止状态、睡眠状态)、图像再生模式、菜单显示时,结束热线通信。在结束热线通信的情况下,从相机机身2向更换镜头3发送设定热线通信的命令和作为表示代信息的数据包的值“0”。更换镜头3当从相机机身2通过命令数据通信接收到代信息的值“1”~“4”时,开始热线通信,当从相机机身2通过命令数据通信接收到代信息的值“0”时,结束热线通信。此外,不开始通信的代信息的参数或者停止通信的代信息的参数不限于“0”,也可以是“99”等特定值。

这样,作为代信息,可以使用“0”以上的值(整数)。当“1”以上的整数作为代信息被从更换镜头3发送至相机机身2时,相机机身2决定表示能够在相机机身2进行通信的通信规格的代,更换镜头3通过从相机机身2接收设定热线通信的命令和相机机身2所决定的“1”以上的代信息,开始热线通信。

另外,当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发送“0”来作为代信息时,相机机身2识别为更换镜头3是不进行热线通信的更换镜头,相机机身2向更换镜头3发送“0”来作为代信息。更换镜头3通过从相机机身2接收设定热线通信的命令和作为“0”的代信息,不开始热线通信。此外,在“0”作为代信息被从更换镜头3发送至相机机身2的情况下,相机机身2也可以不向更换镜头3发送“0”,也不发送热线通信的设定命令。

进一步,在更换镜头3从相机机身2接收设定热线通信的命令和相机机身2所决定的“1”以上的代信息而开始了热线通信之后,在更换镜头3从相机机身2接收到设定热线通信的命令和作为“0”的代信息时,更换镜头3停止热线通信。

在这样不进行热线通信、或者停止一度开始了的热线通信的情况下,更换镜头3从相机机身2接收设定热线通信的命令和作为“0”的代信息即可,因此,不需要停止热线通信的专用命令。因此,能够减少命令的数量。另外,能够在热线通信的开始、停止使用相同的命令,因此,控制变得简便。

对于从相机机身2向更换镜头3的代信息的发送,不仅发送表示在热线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规格的代信息,通过在设定热线通信的命令之后被发送还示出了开始热线通信、不开始热线通信或者停止一度开始了的热线通信。

图9是表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拍摄装置的相机1中的依照代信息的决定进行的热线通信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9中,对作为透镜而驱动聚焦透镜的情况进行说明。图9的(a)示意性地表示聚焦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实际位置(L1)的在时间上的变化,图9的(b)表示根据聚焦透镜的移动而从透镜位置检测部34的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信号,图9的(c)表示通过镜头控制部37进行的脉冲信号的采样,图9的(d)表示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之间的命令数据通信(CD1~CD3)以及热线通信(HL1~HL6),图9的(e)示意性地表示在相机机身2基于通过热线通信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累计值(脉冲位置信息)复原了聚焦透镜的位置(脉冲位置)时的、该聚焦透镜的位置(L2)的在时间上的变化。在图9中,(a)~(e)的横轴是共同的时间轴。

图9的(a)的曲线L1将横轴设为时间,将纵轴设为聚焦透镜的光轴L方向的位置,示意性地表示了聚焦透镜的位置的在时间上的变化。图9的(b)示出了从上述的透镜位置检测部34的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的数量与聚焦透镜的移动量对应,是每当聚焦透镜被驱动而移动预定量时产生的脉冲信号,在聚焦透镜的位置的变化大的情况下会产生较多的数量。即,聚焦透镜的移动速度越大,每单位时间的脉冲信号的产生频度越多。通过各热线通信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发送由镜头控制部37对上述的脉冲信号进行累计而生成的聚焦透镜的脉冲位置信息(由累计的脉冲数表示的聚焦透镜的位置)。此外,图9的(b)的脉冲信号也可以为从透镜驱动部33的驱动电路输出的脉冲信号。图9的(e)的曲线L2将横轴设为时间,将纵轴设为聚焦透镜的光轴L方向的位置,基于通过各热线通信接收到的脉冲位置信息,示意性地表示在相机机身2再现的聚焦透镜的位置的在时间上的变化。

此外,如上所述,命令数据通信和热线通信使用互不相同的通信路径来进行,但在图9的(d)中,一并图示了命令数据通信(CD1~CD3)和热线通信(HL1~HL6)。用虚线的双箭头表示命令数据通信(CD1~CD3),用实线的箭头表示热线通信(HL1~HL6)。命令数据通信是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之间的双向的通信,热线通信是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的通信。

在命令数据通信CD1中,更换镜头3的镜头控制部37通过第一镜头通信部38向相机机身2的第一机身通信部28发送更换镜头3的镜头侧代信息。相机机身2的机身控制部27在通过第一机身通信部28接收到更换镜头3的镜头侧代信息的情况下,基于该镜头侧代信息和相机机身2自身具有的机身侧代信息,如上述那样决定表示进行热线通信时的通信规格的代。

在命令数据通信CD2中,第一机身通信部28向第一镜头通信部38发送请求设定热线通信的命令包以及数据包。该数据包包含表示由机身控制部27决定的通信规格的代信息。当通过第一镜头通信部38接收到请求设定热线通信的命令包以及数据包时,镜头控制部37进行对更换镜头3的各部进行设定、控制的处理,以使得成为能够依照该数据包所包含的代信息所表示的通信规格进行通信。

此外,在命令数据通信CD2中,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发送与下述的偏离时间Δt对应的信息。

如图9的(c)所示,接收到请求设定热线通信的命令包以及数据包(命令数据通信CD2)的镜头控制部37在时刻t1开始进行来自透镜位置检测部34的脉冲信号的采样。镜头控制部37通过对脉冲信号进行采样(计数),成为能够生成在采样时间内采样到的脉冲信号的累计值的信息的状态。第二镜头通信部39成为能够对相机机身2发送从由光遮断器检测出的原点位置开始的脉冲信号的累计值(脉冲位置信息)的状态。

此外,也可以为,从时刻t1之前开始进行脉冲信号的采样,在接收到CD2后,从时刻t1开始向相机机身2发送脉冲位置信息。

第一机身通信部28向第一镜头通信部38发送指示聚焦透镜的驱动的信号(驱动命令)来作为命令数据通信CD3。镜头控制部37基于该驱动命令使聚焦透镜开始移动。

如图9的(c)所示,镜头控制部37以依照所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采样间隔的规格的采样间隔,对从透镜位置检测部34输出的脉冲信号进行采样(计数)。镜头控制部37首先在时刻t1~时刻t2对从透镜位置检测部34输出的脉冲信号进行采样,生成累计脉冲信号而得到的脉冲位置信息。并且,镜头控制部37在时刻t2以后也以依照所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采样间隔的规格的采样间隔,对从透镜位置检测部34输出的脉冲信号进行采样。如上所述,镜头控制部37持续进行脉冲信号的采样,直到接收到指示结束热线通信的代信息的值“0”。

在热线通信HL1中,第二镜头通信部39向第二机身通信部29发送在时刻t1~时刻t2的期间中采样到的脉冲信号的累计值(在图9的例子中,脉冲信号的累计值为1)来作为脉冲位置信息。

在热线通信HL2中,第二镜头通信部39向第二机身通信部29发送如下的脉冲位置信息,该脉冲位置信息由将在时刻t1~时刻t2采样到的脉冲信号的累计值(在图9的例子中,脉冲数为1个脉冲)和在时刻t2~时刻t3的期间中采样到的脉冲信号的累计值(在图9的例子中,脉冲数为2个脉冲)相加而得到的脉冲数(在图9的例子中,相加脉冲数为3个脉冲)表示。在热线通信HL3、HL4、HL5、HL6……中,第二镜头通信部39向第二机身通信部29发送如下的脉冲位置信息,该脉冲位置信息由对将在期间t3~t4、t4~t5、t5~t6、t6~t7……中采样到的各脉冲数加到在此之前采样到的累计脉冲数而得到的脉冲数进行累计而得到的脉冲数表示。

此外,通过第二镜头通信部39以及第二机身通信部29进行的各热线通信如上述那样以由机身控制部27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通信速度、通信间隔来执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速度为2.5MHz,通信间隔为1msec。即,HL1、HL2、HL3、HL4、HL5、HL6……按每1msec、与2.5MHz的时钟频率同步地被从镜头控制部37发送给机身控制部27。

如上所述,时刻t1~时刻t2的间隔、时刻t2~时刻t3的间隔、时刻t3~时刻t4的间隔、时刻t4~时刻t5的间隔、时刻t5~时刻t6的间隔以及时刻t6~时刻t7的间隔,分别成为所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采样间隔的规格的采样间隔。

另外,热线通信HL1~HL2的间隔、热线通信HL2~HL3的间隔、热线通信HL3~HL4的间隔、热线通信HL4~HL5的间隔以及热线通信HL5~HL6的间隔,分别成为所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通信间隔。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样间隔和通信间隔是相同的时间间隔。当然,采样间隔和通信间隔也可以是互不相同的间隔。例如,也可以使通信间隔为采样间隔的2倍的间隔。

用通过第二机身通信部29按每通信间隔反复接收的累计而得到的脉冲信号数表示的脉冲位置信息依次存储于相机机身2的机身存储器22。脉冲位置信息的向机身存储器22的转送例如通过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存储器访问)来进行。机身控制部27在任意的定时(例如输出拍摄元件的垂直同步信号的定时等。在图9中,为时刻t6与时刻t7之间的时刻ta)参照存储于机身存储器22的脉冲位置信息,通过下述的方法算出各脉冲位置信息在更换镜头3中被生成的时刻(更换镜头侧的时刻t2~t6)。机身控制部27通过进行各脉冲位置信息与那些脉冲位置信息的生成时刻的关联,如图9的(e)中的曲线L2所示那样,掌握各时刻下的聚焦透镜的位置。此外,通过第二机身通信部29按各个通信间隔反复接收的位置信息不限于由累计的脉冲信号数表示的脉冲位置信息,也可以是,第二机身通信部29接收更换镜头3的镜头控制部37在采样期间内采样到的脉冲信号,机身控制部27对脉冲信号进行累计来生成镜头的脉冲位置信息。

与生成时刻关联的脉冲位置信息例如用于上述的相位差AF。机身控制部27如上述那样使用从拍摄元件21输出的焦点检测信号来算出离焦量。机身控制部27基于所算出的离焦量生成指示聚焦透镜的驱动的信号,通过命令数据通信向镜头控制部37输出所生成的驱动指示信号(驱动命令)。镜头控制部37对聚焦透镜进行驱动控制,并且向机身控制部27发送脉冲位置信息。机身控制部27基于脉冲位置信息掌握各时刻下的聚焦透镜的位置,确认聚焦透镜相对于对镜头控制部37指示的聚焦透镜的移动量(离焦量)移动到了哪里。

另外,与生成时刻关联的脉冲位置信息能够用于上述的对比度AF。机身控制部27基于脉冲位置信息的生成时刻、和在对比度评价值的算出中使用的拍摄元件21的信号的生成时刻,进行聚焦透镜的脉冲位置信息与对比度评价值的关联。由此,机身控制部27能够掌握各时刻下的聚焦透镜的位置以及对比度评价值。机身控制部27算出对比度评价值成为峰的聚焦透镜的脉冲位置来作为对焦位置。并且,机身控制部27基于所算出的对焦位置生成指示聚焦透镜的驱动的信号,通过命令数据通信向镜头控制部37输出所生成的驱动指示信号(驱动命令)。镜头控制部37进行使聚焦透镜移动到对焦位置的驱动控制,进行焦点调节。

在此,关于相机机身2复原生成的镜头位置,对可能因相机机身2和更换镜头3各自的时钟定时的差异而产生的偏离进行描述。相机机身2和更换镜头3使用独立的时钟来动作。即,相机机身2生成在相机机身2内相机机身自身所使用的时钟,更换镜头3独自生成在更换镜头3内更换镜头自身所使用的时钟。相机机身2内的时钟的频率和更换镜头3内的时钟的频率既有为相同频率的情况,也有为不同频率的情况。假如在相机机身2和更换镜头3生成相同频率的时钟、且时钟定时(上升和下降)完全同步,则相机机身2能够掌握更换镜头3所生成的信号的生成时刻。但是,在相机机身2和更换镜头3的时钟定时、即时钟频率和/或时钟的上升下降定时不同的情况下,相机机身2无法准确掌握更换镜头3生成了信号的时刻,在实际的镜头的位置和在相机机身2复原生成的镜头的位置之间会产生时间上的偏离。

以下,对在相机机身2和更换镜头3的时钟定时不同的情况下相机机身2算出更换镜头3生成了脉冲位置信息(脉冲信号的累计值)的时刻(更换镜头侧的时刻t2~t6)的方法进行说明。如使用图9的(b)~(d)在上面描述过的那样,镜头控制部37按预定的周期对来自透镜位置检测部34或者透镜驱动部33的脉冲信号进行采样来生成脉冲位置信息。由镜头控制部37进行的脉冲信号的采样,根据在更换镜头3的内部使用的时钟信号(以下称为镜头用时钟信号)来进行。即,在图9中,对脉冲信号进行采样而生成脉冲信号的累计值的时刻t2、t3、t4、t5、t6、t7、......成为与镜头用时钟信号的上升或者下降同步的定时。该镜头用时钟信号是与从相机机身2供给的CLK信号不同的时钟信号。

机身控制部27例如将进行了用于设定热线通信的命令数据通信CD2的时刻作为基准,掌握开始了脉冲信号的采样的时刻。为了机身控制部27掌握将命令数据通信CD2的时刻作为基准的镜头控制部37的脉冲信号的累计值的生成时刻,镜头控制部37通过下述的方法算出从命令数据通信CD2的时刻到开始了脉冲信号的采样的时刻t1为止的时间(图9的(d)所示的偏离时间Δt)。镜头控制部37通过命令数据通信CD2向相机机身2发送与所算出的偏离时间Δt对应的信息。

相机机身2的机身控制部27从更换镜头3取得与偏离时间Δt对应的信息,使用偏离时间Δt算出从命令数据通信CD2的发送时刻开始的作为脉冲信号的累计值的脉冲位置信息的生成时刻。这样,机身控制部27算出将命令数据通信CD2的发送时刻作为基准的脉冲位置信息的生成时刻。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拍摄装置中的偏离时间Δt的算出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此外,图10中的时刻t-1、时刻t0、时刻t1、时刻t2分别与图9中的时刻t-1、时刻t0、时刻t1、时刻t2对应。命令包44以及数据包45是通过图9所示的命令数据通信CD2从相机机身2对更换镜头3发送的命令包以及数据包。命令包44是指示热线通信的设定的信号,数据包45是包含由相机机身2决定的代信息的信号。

对图10的时刻t-1、t1、t2所示的脉冲信号进行锁存的触发信号是基于更换镜头3的镜头控制部37所输出的镜头用时钟信号以预定周期S反复生成的触发信号。预定周期S是图9的(c)的采样间隔,该间隔是用图6说明过的采样间隔,是代信息表示的。镜头控制部37使用该触发信号,以采样间隔S对来自透镜位置检测部34或者透镜驱动部33的脉冲信号进行采样(锁存)。

在此,对算出偏离时间Δt的方法进行说明。作为前提,当更换镜头3被安装于相机机身2而被从相机机身2开始供电时,镜头控制部37以依照自身能够支持的规格的采样间隔S进行脉冲信号的锁存。在图10中示出即将进行命令数据通信CD2之前的锁存的时刻t-1以后的时间。镜头控制部37在正常接收到命令数据通信CD2的命令包44而使RDY信号为高电平之后,在时刻t0使RDY信号为低电平。镜头控制部37检测时刻t-1~时刻t0的时间,从时刻t-1~时刻t1的周期S减去时刻t-1~时刻t0的时间,由此算出上述的偏离时间Δt。具体而言,镜头控制部37通过内部的计数器电路等在从时刻t-1到RDY信号的下降沿为止的期间对镜头用时钟信号进行计数(count),由此检测时刻t-1~时刻t0的时间。并且,镜头控制部37通过命令数据通信CD2向机身控制部27输出表示偏离时间Δt的信息。

另外,镜头控制部37当接收到数据包45时,使RDY信号从低电平转变为高电平。另外,如上所述,在数据包45中包含代信息,镜头控制部37依照由相机机身2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来开始热线通信。另外,镜头控制部37以与所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采样间隔的规格相应的采样间隔S生成触发信号,进行脉冲信号的采样处理(参照图9)。镜头控制部37对在时刻t1~时刻t2的间隔S的期间产生的透镜位置检测部34或者透镜驱动部33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所采样到的脉冲信号数在图9的热线通信HL1中被从更换镜头3发送至相机机身2。

机身控制部27通过命令数据通信CD2从镜头控制部37取得表示偏离时间Δt的信息。机身控制部27基于偏离时间Δt以及采样间隔S,算出脉冲位置信息的生成时刻、即对从透镜位置检测部34的编码器或者透镜驱动部33输出的脉冲信号进行了采样的时刻。例如,机身控制部27算出(决定)对RDY信号的下降时刻t0加上偏离时间Δt和采样间隔S而得到的时刻t0+Δt+S来作为脉冲位置信息的生成时刻t2。另外,机身控制部27分别将脉冲位置信息的生成时刻t3、t4、t5、t6算出为t2+S、t2+2S、t2+3S、t2+4S。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机机身2取得与生成对脉冲信号进行累计而得到的脉冲位置信息的时间有关的偏离时间Δt,使用偏离时间Δt算出聚焦透镜的位置信息。因此,能够降低由相机机身2算出而复原的聚焦透镜的位置与更换镜头3中的实际的聚焦透镜的位置的在时间上的延迟。以下与比较例进行对比地说明降低复原的聚焦透镜的位置与实际的聚焦透镜的位置的在时间上的延迟(消除作为延迟的原因的偏离时间Δt)的情况。

比较例是不取得准确的偏离时间Δt地算出聚焦透镜的位置的例子。由于没有从镜头控制部37取得准确的偏离时间Δt,因此,机身控制部27替代地使用与偏离时间相当的固定值,来进行透镜位置信息的生成时刻的算出。但是,由于使用与来自相机机身2的时钟信号(CLK信号)不同步的触发信号(基于在更换镜头3的内部使用的镜头用时钟信号的信号)来进行透镜位置信息的生成,因此,偏离时间会根据从相机机身2发送指示热线通信的设定的命令的定时(在图10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为RDY信号的下降的定时)而变化。其结果是,当使偏离时间为固定值时,在进行脉冲位置信息与生成时刻的关联时会产生误差,会产生聚焦透镜的实际位置与计算位置之差。此外,基于镜头用时钟信号生成热线通信的时钟信号(HCLK信号),并从更换镜头3输出至相机机身2。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发送了命令信号的定时与镜头控制部37实际进行脉冲信号的计测(采样)的定时之间的偏离时间Δt来复原聚焦透镜的位置,因此,复原的聚焦透镜的位置与实际的聚焦透镜的位置的在时间上的偏离会降低。其结果是,例如能够抑制在以自动聚焦方式决定作为对焦位置的聚焦透镜的位置时产生误差。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1)通过命令数据通信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发送表示热线通信的通信规格的代信息。通过这样,相机机身2通过参照从更换镜头3以命令数据通信发送来的代信息,能够掌握更换镜头3能够支持的通信规格(通信速度等)。因此,能够在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之间进行适当的通信。另外,与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个别地发送通信速度和/或通信间隔的数据、与聚焦透镜的驱动有关的信息(与聚焦透镜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等)、和/或与防振透镜的驱动有关的信息(与防振透镜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等)等通过热线通信发送的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发送的数据量,能够缩短用于决定在更换镜头3与相机机身2之间进行的通信规格的通信时间以及通信次数。在此,代信息的值的数量比由代信息表示的通信规格、数据的全部组合的数量少。另外,在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个别地发送了由代信息表示的通信规格(通信速度、通信间隔等)、采样间隔的规格的情况下,需要在相机机身2确认各个信息是否没有矛盾。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没有矛盾的通信规格(通信速度、通信间隔等)、采样间隔的规格,预先作为表示这些规格的代信息进行存储,因此,只要受理代信息,则不需要在相机机身2确认是否没有矛盾。

另外,依照由相机机身2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更换镜头3通过热线通信向相机机身2发送由生成部(镜头控制部37)生成的与被驱动部件(聚焦透镜等)有关的信息(透镜位置信息)。因此,能够使用热线通信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高速地发送作为被驱动部件的聚焦透镜等的位置信息,因此,自动聚焦的动作得以高速化。

(2)更换镜头3具备镜头控制部37,该镜头控制部37反复生成与被驱动部件(聚焦透镜等)有关的信息(透镜的脉冲位置信息),向相机机身2发送该信息,算出从由相机机身2接收到指示通信的开始的信号的时间点到由镜头控制部37生成与被驱动部件有关的信息为止的偏离时间Δt,向相机机身2发送偏离时间Δt。通过这样,相机机身2通过使用镜头的脉冲位置信息以及偏离时间Δt,能够掌握各时刻的聚焦透镜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机机身2使用偏离时间Δt来复原生成聚焦透镜的位置。因此,能够降低由相机机身2复原的聚焦透镜的位置与更换镜头3中的实际的聚焦透镜的位置的误差。

(3)对于CLK端子和GND端子,将CLK端子配置于比GND端子更远离VBAT端子的位置。进一步,在GND端子与VBAT端子之间配置PGND端子。由此,能够屏蔽起因于VBAT端子的对发送命令数据通信中使用的时钟信号的CLK端子的噪声,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命令数据通信。因此,能够在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之间切实地收发代信息。

如以下那样的变形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以将变形例的一个或者多个与上述实施方式进行组合。

(变形例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镜头通信部38与第一机身通信部28的命令数据通信,对进行全双工通信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一镜头通信部38和第一机身通信部28也可以进行半双工通信来作为命令数据通信。

(变形例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如下例子进行了说明,该例子为:镜头控制部37算出图10的时刻t0~时刻t1的时间来作为偏离时间Δt,机身控制部27使用由镜头控制部37算出的偏离时间Δt算出透镜位置信息的生成时刻。但是,也可以为,镜头控制部37算出图10的时刻t0~时刻t2的时间(偏离时间Δt2),向相机机身2输出偏离时间Δt2。在该情况下,机身控制部27使用偏离时间Δt2算出透镜位置信息的生成时刻。

例如,机身控制部27算出(决定)对RDY信号的下降时刻t0加上偏离时间Δt2而得到的时刻t0+Δt2来作为透镜位置信息的生成时刻t2。另外,机身控制部27将透镜位置信息的生成时刻t3、t4、t5、t6分别算出为t2+S、t2+2S、t2+3S、t2+4S。

(变形例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镜头控制部37具有第一镜头通信部38和第二镜头通信部39,但也可以不个别地具备这些,而是以一个镜头通信部来实施。另外,机身控制部27具有第一机身通信部28和第二机身通信部29,但也可以不个别地具备这些,而是以一个机身通信部来实施。

(变形例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配件以相机的更换镜头为例来进行了说明,但配件不限于更换镜头。例如,也可以是装附在相机机身与更换镜头之间并对更换镜头的焦距进行变更的望远倍率镜(tele converter)、广角倍率镜(wide converter)、近摄环等。或者,也可以应用于下述卡口适配器等:能够装附包含除上述的相机机身的卡口标准之外的其他的卡口标准的更换镜头在内的配件。即,只要是能装附于相机机身的卡口来使用的配件,则都可以同样地进行应用。在该情况下,镜头侧端子群、镜头侧爪部139、第一以及第二镜头通信部38、39等相当于各个配件的配件侧端子群、配件侧突出部、配件侧通信部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为能够安装于相机机身的配件,但上述的相机机身既可以是能够在与上述的卡口标准不同的相机机身装附上述的卡口标准的更换镜头的卡口适配器,也可以为能够在该卡口适配器装附上述的配件的构成。

(变形例5)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更换镜头3以所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通信间隔向相机机身2发送信息。然而,更换镜头3也可以不一定按所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通信间隔发送数据。也可以是所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通信间隔的整数倍的通信间隔,例如更换镜头3发送的通信间隔也可以是所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通信间隔的2倍的通信间隔。在该情况下,相机机身2能够以所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通信间隔的2倍的间隔来接收从更换镜头3发送的全部数据。当然,也可以不是按2倍的通信间隔,只要使所生成的数据与所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通信间隔同步,则也可以非周期性地以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发送。此外,更换镜头3发送数据的通信间隔也可以是所决定的代所表示的通信规格的通信间隔的3倍的通信间隔。

在上述中,对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内容。也可以组合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进一步,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想到的其他技术方案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安装于作业车的悬臂前端的配件、具备该配件的作业车及配件用制动器
  •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安装结构、汽车配件及汽车配件总成
技术分类

0612011219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