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稳定性运行电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层建筑的增多,电梯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电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高速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曳引式轿厢电梯,电梯轿厢与对重装置由钢丝绳连接,通过曳引机驱动钢丝绳运动,实现电梯轿厢在井道内上下移动。在电梯的运行过程,尤其是启动或者停止过程中,钢丝绳不可避免会存在晃动,进而导致电梯轿厢出现晃动,使得电梯的使用舒适性较差。

申请号为CN201621249856.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晃动保护装置的安全电梯,包括电梯轿厢和井道壁,所述电梯轿厢顶部设有钢丝绳;还包括晃动保护装置;所述晃动保护装置包括允许所述钢丝绳穿过的限位套,设置在井道壁上的导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导靴,连接所述导靴与所述限位套的连接臂,以及一端与所述连接臂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电梯轿厢固定的连接杆。

该电梯具有一定的防晃效果,但是一方面由于该晃动保护装置的支撑结构不够稳固,另一方面由于该晃动保护装置对钢丝绳具有较强的反作用力,导致电梯的防晃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防止钢丝绳晃动的高稳定性运行电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稳定性运行电梯,包括设置在轿厢顶部的钢丝绳防晃装置;所述钢丝绳防晃装置包括口形支撑底架,与所述口形支撑底架的每一边侧对应连接的防晃件,以及与所述口形支撑底架的两相对边侧对应连接的导向支撑件;

所述防晃件包括

增高架,其底部与所述口形支撑底架的顶部连接;

支撑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垂直连接两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增高架的顶部连接;

限位辊筒,与两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四个所述防晃件的限位辊筒围设成用于防止钢丝绳晃动的限位空间;

所述导向支撑件包括

导向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导向板,和垂直连接两所述第一导向板的第二导向板;

支撑臂,其第一长度方向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板垂直连接;

连接板,与所述支撑臂的第二长度方向端垂直连接,且所述连接板还用于与所述口形支撑底架连接;

所述钢丝绳防晃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电梯井道壁上且用于与所述导向架配合连接的导向支撑轨。

作为优选,所述口形支撑底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底撑架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二底撑架;

所述第一底撑架包括呈匚形设置的

支撑顶板,开有用于与所述增高架通过连接件一连接的第一连接孔;

支撑竖板,开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对接孔通过连接件二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支撑底板,开有用于与所述轿厢通过连接件三连接的第三连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竖板面向所述导向支撑件侧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板的上下侧相抵的横向限位条。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底撑架包括支撑板体,所述支撑板体的两长度方向端开有允许部分所述支撑顶板水平卡入的卡口,所述支撑板体还开有用于与所述增高架通过连接件四连接的第四连接孔、用于与所述支撑顶板的第五连接孔通过连接件五连接的第六连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辊筒的轴向端部依次设有导向轴和限位活动块;所述第一支撑板开有允许所述导向轴穿过并允许所述导向轴在所述第一支撑板长度方向上水平移动的孔槽;所述第一支撑板背向所述限位辊筒侧设有两限位固定块,所述限位固定块分别位于所述孔槽的长度方向两端;且两所述限位固定块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限位活动块开有允许所述支撑杆穿过的通孔,且所述限位活动块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弹簧抵接、第二侧面与一所述限位固定块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增高架包括

顶部横置板;

底部横置板,开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或第四连接孔通过连接件六连接的装配孔;

竖向支撑体,连接所述顶部横置板和所述底部横置板。

作为优选,两所述第一导向板的相对侧面设有竖向设置的凸起条,所述凸起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底板底部开有减震垫容置槽,所述减震垫容置槽配设有减震垫。

作为优选,所述钢丝绳防晃装置还包括弹性限位体,和嵌设在所述弹性限位体内的支撑安装架;

所述弹性限位体开有允许一所述第一支撑板部分插入的第一插接口、允许另一相邻所述第一支撑板部分插入的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与所述第二插接口相互垂直设置;

所述支撑安装架包括嵌设在所述第一插接口中的第一插接卡套,嵌设在所述第二插接口中的第二插接卡套,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卡套和所述第二插接卡套的连接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接卡套及所述第二插接卡套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接触侧设有磁吸层,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与所述磁吸层配合连接的磁吸对接层。

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的电梯能够通过钢丝绳防晃装置减小钢丝绳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晃动,从而提高了电梯运行的稳定性,使得电梯的使用舒适性更高;第二,本发明的支撑架及限位辊筒结构能够使限位辊筒在受到钢丝绳的晃动冲击力时,得到一定的缓冲,从而使限位辊筒对钢丝绳的反作用力减小,进而提高了本发明钢丝绳防晃装置的防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丝绳防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底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底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防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增高架及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限位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导向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底撑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弹性限位体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弹性限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支撑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高稳定性运行电梯,包括设置在轿厢1顶部的钢丝绳防晃装置。所述钢丝绳防晃装置包括口形支撑底架,与所述口形支撑底架的每一边侧对应连接的防晃件,以及与所述口形支撑底架的两相对边侧对应连接的导向支撑件。

如图4所示,所述防晃件包括增高架2,支撑架和限位辊筒4。

增高架2的底部与所述口形支撑底架的顶部连接。限位辊筒4用来对钢丝绳进行限位,防止钢丝绳大范围晃动,从而可提高轿厢1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钢丝绳在距离轿厢1顶部比较近的距离内,其晃动范围是比较小的(由于轿厢1对钢丝绳的限制),如果直接将支撑架和限位辊筒4安装在口形支撑底架上,那么由于该位置处所对应的钢丝绳的晃动范围本身就不大,就不能够通过限位辊筒4来对钢丝绳进行有效限位(钢丝绳有可能碰不到限位辊筒4)。另外,钢丝绳距离轿厢1顶部越近,其对钢丝绳防晃装置的冲击力就越大,那么钢丝绳防晃装置对钢丝绳的反作用力就越大,进行导致钢丝绳防晃装置的使用效果不理想。为此,本发明在口形支撑底架与支撑架之间设置了增高架2,以提高本发明钢丝绳防晃装置的防晃动效果。

支撑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3-1和垂直连接两所述第一支撑板3-1的第二支撑板3-2,所述第二支撑板3-2与所述增高架2的顶部一体成型连接。本发明还在两者的连接处设置了加强连接筋,以保证支撑架有足够强大的支撑效果。

限位辊筒4与两所述第一支撑板3-1连接。四个所述防晃件的限位辊筒4围设成用于防止钢丝绳晃动的限位空间。当钢丝绳的晃动范围超过限位辊筒4围设的限位空间的范围时,限位辊筒4会向钢丝绳提供一个反向的限位支撑力,以使钢丝绳不能够大范围晃动,进而减弱钢丝绳对轿厢1产生的晃动力。

为了使防晃件能够有效使用,防晃件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需要是相对稳定的。为此,本发明设置了导向支撑件。如图7所示,所述导向支撑件具体包括导向架,支撑臂5-3和连接板5-4。导向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导向板5-1和垂直连接两所述第一导向板5-1的第二导向板5-2。支撑臂5-3的第一长度方向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板5-2垂直连接。连接板5-4与所述支撑臂5-3的第二长度方向端垂直连接,且所述连接板5-4还用于与所述口形支撑底架连接。所述钢丝绳防晃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电梯井道壁上且用于与所述导向架配合连接的导向支撑轨。

导向支撑件一端与导向支撑轨在水平方向上抵撑连接,另一相对端与轿厢1在水平方向上抵撑连接,使得轿厢1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是较为稳定的,进而使防晃件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是较为稳定的。

另外,两所述第一导向板5-1的相对侧面设有竖向设置的凸起条5-1a,所述凸起条5-1a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第一导向板5-1通过凸起条5-1a与导向支撑轨接触连接,从而减小了第一导向板5-1与导向支撑轨的接触面积(即减小了导向支撑件与导向支撑轨的滑动摩擦力),使得导向支撑件与导向支撑轨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更加顺畅。

本发明的电梯能够通过钢丝绳防晃装置减小钢丝绳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晃动,从而提高了电梯运行的稳定性,使得电梯的使用舒适性更高。

在钢丝绳晃动过程中,如果想让防晃件能够对钢丝绳进行有效限位,则必须保证防晃件的安装结构足够稳固,本发明通过口形支撑底架来辅助安装防晃件,使得防晃件具有稳定的着力点,从而使防晃件的稳固性得到保证。所述口形支撑底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底撑架6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二底撑架7,第一底撑架6与第二底撑架7通过首尾限位的方式连接,口形支撑底架在保证整体结构稳固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以方便口形支撑底架的生产制造和运输。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底撑架6包括呈匚形设置的支撑顶板6-1,支撑竖板6-2,支撑底板6-3。支撑顶板6-1开有用于与所述增高架2通过连接件一连接的第一连接孔6-1a,支撑竖板6-2开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板5-4的第一对接孔5-4a通过连接件二连接的第二连接孔6-2a,支撑底板6-3开有用于与所述轿厢1通过连接件三连接的第三连接孔6-3a。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底撑架7包括支撑板体,所述支撑板体的两长度方向端开有允许部分所述支撑顶板6-1水平卡入的卡口7-1,所述支撑板体还开有用于与所述增高架2通过连接件四连接的第四连接孔7-2、用于与所述支撑顶板6-1的第五连接孔6-1b通过连接件五连接的第六连接孔7-3。其中,连接件一、连接件二、连接件三、连接件四及连接件五可以是螺栓和螺母。

本发明的第一底撑架6能够通过支撑顶板6-1的第一连接孔6-1a及螺栓螺母实现与增高架2的连接,能够通过支撑竖板6-2的第二连接孔6-2a及螺栓螺母实现与导向支撑件的连接,能够通过支撑底板6-3的第三连接孔6-3a及螺栓螺母实现与轿厢1的连接。本发明的第二底撑架7能够通过第四连接孔7-2实现与增高架2的连接。第一底撑架6与第二底撑架7组装时,只需要将支撑板体的卡口7-1水平卡在支撑顶板6-1上,然后通过螺栓螺母将第六连接孔7-3和第五连接孔6-1b连接固定即可,拆装操作简单便利。

另外,所述支撑竖板6-2面向所述导向支撑件侧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板5-4的上下侧相抵的横向限位条6-4。横向限位条6-4的设置可防止连接板5-4在长期使用下因震动而与支撑竖板6-2发生移位,进而使导向支撑件与第一底撑架6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如图5所示,所述增高架2包括一体成型的顶部横置板2-1,底部横置板2-2和竖向支撑体2-3。底部横置板2-2开有与第一连接孔6-1a或第四连接孔7-2通过连接件六连接的装配孔2-2a,竖向支撑体2-3连接所述顶部横置板2-1和所述底部横置板2-2。连接件六可以是螺栓和螺母。该结构的增高架2不仅结构简单、稳定牢靠,且与第一底撑架6、第二底撑架7的拆装操作十分便利。

进一步的,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限位辊筒4的轴向端部依次设有导向轴4-1和限位活动块4-2。所述第一支撑板3-1开有允许所述导向轴4-1穿过并允许所述导向轴4-1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1长度方向上水平移动的孔槽3-1a。所述第一支撑板3-1背向所述限位辊筒4侧设有两限位固定块3-3,所述限位固定块3-3分别位于所述孔槽3-1a的长度方向两端,且两所述限位固定块3-3之间设有支撑杆3-4,所述支撑杆3-4上套设有弹簧3-5。所述限位活动块4-2开有允许所述支撑杆3-4穿过的通孔,且所述限位活动块4-2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弹簧3-5抵接、第二侧面与一所述限位固定块3-3抵接。

在钢丝绳不与限位辊筒4接触时,弹簧3-5通过弹力将限位活动块4-2推至与靠近钢丝绳一侧的限位固定块3-3接触,此时导向轴4-1位于孔槽3-1a的一端。当钢丝绳晃动至与限位辊筒4接触时,限位辊筒4因受到钢丝绳的冲击力而通过导向轴4-1往孔槽3-1a的另一端移动,导向轴4-1移动过程中会带动限位活动块4-2在支撑杆3-4上同步移动并对弹簧3-5产生一定的压力;当钢丝绳与限位辊筒4分开时,限位辊筒4又会通过弹簧3-5复位。

本发明的支撑架及限位辊筒4结构能够使限位辊筒4在受到钢丝绳的晃动冲击力时,得到一定的缓冲,从而使限位辊筒4对钢丝绳的反作用力减小,进而提高了本发明钢丝绳防晃装置的防晃效果。

如图8所示,所述支撑底板6-3底部开有减震垫容置槽,所述减震垫容置槽配设有减震垫。口形支撑底架中的第二底撑架7不与轿厢1顶部接触,而第一底撑架6与轿厢1顶部接触,第一底撑架6通过减震垫与轿厢1连接。防晃件在受到钢丝绳冲击时会产生一定的震动,减震垫的设置可有效减弱钢丝绳防晃装置传递给轿厢1的震动,进而再次提高了本发明钢丝绳防晃装置的防晃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9至图11所示,所述钢丝绳防晃装置还包括弹性限位体8和嵌设在所述弹性限位体8内的支撑安装架9。所述弹性限位体8开有允许一所述第一支撑板3-1部分插入的第一插接口8-1、允许另一相邻所述第一支撑板3-1部分插入的第二插接口8-2,所述第一插接口8-1与所述第二插接口8-2相互垂直设置。

所述支撑安装架9包括嵌设在所述第一插接口8-1中的第一插接卡套9-1,嵌设在所述第二插接口8-2中的第二插接卡套9-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卡套9-1和所述第二插接卡套9-2的连接架9-3。

在四个防晃件安装好之后会发现,相邻两个防晃件之间会留有一些空隙,本发明将弹性限位体8安装在空隙处,使得防晃件及弹性限位体8围设的限位空间是封闭的,那么无论钢丝绳从任何角度进行晃动,本发明的钢丝绳防晃装置都能够对钢丝绳产生有效的限位效果。

另外,弹性限位体8安装时,只需要将弹性限位体8上的第一插接卡套9-1及第二插接卡套9-2从上往下插接在对应的第一支撑板3-1上即可,拆装操作非常简便。

所述第一插接卡套9-1及所述第二插接卡套9-2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1接触侧设有磁吸层,所述第一支撑板3-1设有与所述磁吸层配合连接的磁吸对接层。第一插接卡套9-1及第二插接卡套9-2还通过磁吸力与第一支撑板3-1连接,使得弹性限位体8与第一支撑板3-1的连接结构稳定牢靠。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分类

06120113828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