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了一次性尿布、尿垫、生理用品等吸收性物品(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8-175885)。

发明内容

在吸收性物品中,有时会在吸收体上设置槽,该槽在吸收性物品被穿戴者穿戴的状态下从腹部通过下裆部而向背部延伸。具备这样的结构的吸收性物品,通过使穿戴者排泄的排泄液流入槽中而使其向吸收体整体扩散,其结果能够提高吸收体的吸收效率。但是,要考虑到排泄物泄漏的情况。

鉴于上述背景,本申请公开一种新的吸收性物品。

为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使槽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宽度扩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在被使用者穿戴的情况下能够覆盖所述使用者的腹部、下裆部和背部,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和沿着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横向宽度。所述吸收性物品包含吸收体和伸缩性构件,所述吸收体具有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槽,所述伸缩性构件在所述槽的所述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设置,能够通过收缩将所述端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侧部在所述端部的宽度变宽的方向上拉伸。

所述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槽可以从所述下裆部延伸至所述背部。所述伸缩性构件可以延伸至所述背部侧的所述槽的第1端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设置。

所述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第1端部的宽度可以大于所述下裆部侧的所述槽的宽度。

所述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第1端部的深度可以从所述下裆部侧向所述背部侧逐渐变浅。

所述吸收性物品可以还包含能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伸缩的第2伸缩性构件。所述吸收体可以在长度方向上间断地配置。所述第2伸缩性构件可以从所述吸收性物品被所述使用者穿戴的情况下的所述吸收体的背侧端部起向长度前端方向空出预定的间隔而设置。所述预定的间隔可以是抑制由于所述第2伸缩性构件的收缩而使所述第1端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收缩预定长度以上的间隔。

所述吸收性物品中可以设为:所述第2伸缩性构件的收缩力为2.5N,所述预定的间隔下的所述吸收体的每平方米重量为180g/m

所述吸收性物品中可以设为:所述槽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多个,多个所述槽的所述第1端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配置于同一位置。

所述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槽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宽度和深度可以相同。

所述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槽可以具有狭缝。所述吸收体可以具有未固定于与非皮肤面侧重叠的片状构件的部分,所述未固定的部分可以具有与所述片状构件重叠的所述狭缝的开口。

所述吸收性物品中可以设为: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所述伸缩性构件的第2端部,在从厚度方向观察所述吸收体的情况下与所述吸收体重叠,所述第2端部与所述吸收体直接或间接地接合。

根据上述内容,能够提供一种新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尿布的展开图的一个例子。

图3例示出在吸收体形成狭缝的概要。

图4是第1变形例涉及的尿布的展开图的一个例子。

图5是第2变形例涉及的尿布的展开图的一个例子。

图6是第3变形例涉及的尿布的展开图的一个例子。

图7是尿布的宽度方向剖视图的一个例子。

图8是尿布的宽度方向剖视图的另一个例子。

图9是第4变形例涉及的尿布的展开图的一个例子。

图10是第5变形例涉及的尿布的分解立体图的一个例子。

图11是示意性表示将第5变形例涉及的尿布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示意性表示将第6变形例涉及的尿布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示意性表示将第7变形例涉及的尿布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图。

图14是第9变形例涉及的尿布的外观立体图。

图15是从非皮肤面侧观察尿布的展开图的一个例子。

图16例示出穿戴者排尿前后的罩片的形态变化的概要。

图17例示出第10变形例涉及的罩片的概要。

图18例示出第11变形例涉及的罩片的概要。

图19例示出第12变形例涉及的罩片的概要。

图20例示出第13变形例涉及的罩片的概要。

图21例示出第14变形例涉及的罩片的概要。

图22例示出第15变形例涉及的罩片的概要。

图23例示出第16变形例涉及的罩片的概要。

图24例示出第17变形例涉及的罩片的概要。

图25例示出第18变形例涉及的罩片的概要。

图26例示出第19变形例涉及的罩片的概要。

图27例示出第20变形例涉及的罩片的概要。

图28例示出第21变形例涉及的罩片的概要。

图29例示出第22变形例涉及的罩片的概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再者,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只是例示,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的构成。

<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内裤型一次性尿布(是在本申请中所说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例子,以下简称为“尿布”),将连结与使用者的腹部相对而配置的前身和与背部相对而配置的后身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配置于使用者的下裆(与胯裆相对而配置)的下裆部位于这些前身(长度方向的一侧)与后身(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之间(长度方向的中央)。另外,在纸尿布被使用者穿戴的状态(以下简称为“穿戴状态”)下,将朝向使用者的皮肤的一侧(在穿戴的状态下为内侧)设为皮肤面侧,将皮肤面侧的相反侧(在穿戴的状态下为外侧)设为非皮肤面侧。而且,将连结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将与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均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除此之外,将从厚度方向观察称作平面观察。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的外观立体图。尿布1具有在穿戴状态下覆盖使用者的阴部的与下裆区域对应的部位即下裆区域1B、位于下裆区域1B的前侧且与使用者的前身对应的部位即前身区域1F、以及位于下裆区域1B的后侧且与使用者的后身对应的部位即后身区域1R。

在尿布1中,从皮肤面侧起按照顶片、吸收体、背片和罩片4的顺序层叠(图1中仅图示出罩片4)。顶片在其一部分或全部具有液体透过性。因此,在穿戴了尿布1的状态下,从使用者排泄出的液体透过能够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顶片。然后,被配置在比顶片靠非皮肤面侧的吸收体吸收。作为顶片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纺布、无纺布、多孔质薄膜。另外,顶片也可以具有亲水性。

关于吸收体,能够吸收并保持液体的吸收体从前身区域1F到后身区域1R以下裆区域1B附近为中心而配置(详细会在后面说明)。吸收体例如具有如下结构:在纸浆纤维、人造纤维或棉纤维这样的纤维素系纤维的短纤维、或者对于聚乙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纤维实施亲水化处理而得到的短纤维的间隙保持有能够吸收并保持水的具有交联结构的亲水性聚合物即SAP(高吸收性聚合物:SuperAbsorbentPolymer)等粒状的吸收性树脂。并且,在吸收体中,这样的结构被液体透过性的片包住。

关于罩片4,例如为了抑制排泄物的泄漏,可以使用由液体不透过性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无纺布作为其材料。作为液体不透过性的热塑性树脂,可例示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罩片4不限于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内罩片和外罩片的多层结构。

背片与罩片4同样地,是为了抑制排泄物的泄漏而以液体不透过性的热塑性树脂为材料形成的片。为了抑制穿戴状态下的潮闷,背片优选由兼具透湿性的材料构成。

另外,尿布1中,为了抑制在尿布1与使用者的皮肤之间形成成为液体的流出路径的间隙,在包围使用者的腹围的部位设置有腰褶裥3(本公开的“第2伸缩性构件”的一个例子)。另外,尿布1中,以同样的目的,在包围使用者的大腿部的部位设置有立体褶裥3BL、3BR。立体褶裥3BL、3BR和腰褶裥3通过橡胶线的弹性力而向使用者的皮肤紧贴。由此,从使用者的阴部排出的液体几乎不从尿布1漏出,而是由尿布1的吸收体吸收。另外,尿布1以包围使用者的腹围和大腿部的状态固定于使用者的身体。由于尿布1以这样的形态固定于使用者的身体,因此使用者能够在穿戴了尿布1的状态下站立行走。

另外,尿布1中,在后身区域1R的比腰褶裥3靠下裆侧设置有腹部褶裥2(本公开的“伸缩性构件”的一个例子)。腹部褶裥2通过在尿布1的外装体即罩片4上沿宽度方向粘贴伸长状态的橡胶线而形成。

再者,图1所示的尿布1,其前身区域1F、下裆区域1B和后身区域1R各自分体形成,这3个区域在长度方向上排列并相互熔接。再者,尿布1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前身区域1F、下裆区域1B和后身区域1R。

图2是从非皮肤面侧观察尿布1时的展开图的一个例子。再者,在图2中省略罩片4和背片5的记载。

如图2所示,吸收体6在长度方向上分割成多个。并且,在各个吸收体6上设有狭缝8Z(本公开的“槽”的一个例子)。狭缝8Z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吸收体6。狭缝8Z以在被使用者穿戴时位于从使用者的下裆区域1B到后身区域1R的方式,在长度方向上例如并列设置2条。再者,狭缝8Z的数量可以是1条,也可以是3条以上。另外,各狭缝8Z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宽度相同。由此,尿通过狭缝8Z在吸收体6上同样地扩散。

另外,2条狭缝8Z的后身区域1R侧的端部81(本公开的“第1端部”的一个例子)分别在长度方向上配置于大致相同的部位。另外,腹部褶裥2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端部(本公开的“第2端部”的一个例子)配置在这样的端部81和前身区域1F侧的狭缝8Z的端部82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另外,形成腹部褶裥2的橡胶线22的一部分熔接于吸收体6。再者,橡胶线22的一部分也可以熔接在粘贴有吸收体6的背片5(后述)上。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由形成在腰部第1区域RW1的第1收缩部S1和腰部第2区域RW2的第2收缩部S2形成腰褶裥3。腰褶裥3通过第1橡胶线4F1、4R1和第2橡胶线4F2、4R2的收缩力,使穿戴者的腰部周围的尿布1的贴合性提高。在腰褶裥3的第1收缩部S1上,多个第1橡胶线4F1、4R1相互平行且以一定间隔A1配置。另外,在腰褶裥3的第2收缩部S2上,多个第2橡胶线4F2、4R2相互平行且空出一定间隔A2设置。再者,这里所说的橡胶线彼此的间隔是指相邻的橡胶线彼此在尿布1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尺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腰部第1区域RW1的第1橡胶线4F1、4R1和腰部第2区域RW2的第2橡胶线4F2、4R2,在罩片4的整个宽度区间延伸。因此,在尿布1的完成后,第1橡胶线4F1、4R1和第2橡胶线4F2、4R2形成沿着躯体开口部环绕的实质上为环状的伸缩构件。换句话说,在尿布1的完成后,腰褶裥3(第1收缩部S1、第2收缩部S2)形成在腰围方向的整周上。

另外,配置于腹部褶裥2的橡胶线22相互平行且空出一定间隔A3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腹部褶裥2的橡胶线22的间隔A3设定为大于在腰褶裥3的第2收缩部S2处的第2橡胶线4F2、4R2的间隔A2的尺寸,由此,在撑开躯体开口部穿戴尿布1时,与腰褶裥3相比,容易相对地撑开成为与穿戴者的腰骨抵接的部位的腹部褶裥2。

另外,后身区域1R侧的吸收体6与腰褶裥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重叠地配置。另外,狭缝8Z与后身区域1R的腰褶裥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分离例如130mm左右(最短距离的M尺寸)(本公开的“预定间隔”的一个例子)而配置。再者,这样的腰褶裥3的下端与狭缝8Z的端部81之间的区域83的吸收体6的每平方米重量约为180g/m

另外,前身区域1F侧的吸收体6与腰褶裥3重叠。并且,狭缝8Z的端部82延伸至腰褶裥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附近。

图3例示出在吸收体6形成狭缝8Z的概要。图3的(A)部分例示了在吸收体6形成狭缝8Z的工序的概要。图3的(B)部分例示了包含形成有狭缝8Z的吸收体6的尿布1的侧视图。

如图3的(A)部分所示,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多个孔的网板70被固定在预定位置。并且,在厚度方向上突出的凸部71被固定于网板7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凸部71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宽度向上方逐渐缩小的方式设置有锥形。另外,凸部7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厚度相同。再者,锥形的角度例如可以为45度左右。

从图3的(A)部分中提到的上方,向这样的网板70输送作为吸收体6的原料的解纤后的纸浆。于是,在运送解纤后的纸浆的空气通过网板70的孔时,解纤后的纸浆堆积于网板70上。然后,形成垫状的吸收体6。另一方面,在设有凸部71的部分未配置孔,因此不会成为运送解纤后的纸浆的空气的通道。由此,解纤后的纸浆不会堆积于凸部71。再者,也可以在凸部71设置内径比网板70的孔小的孔。通过这样的凸部71,空气的透过性也比网板70低,因此解纤后的纸浆不会堆积。

然后,在解纤后的纸浆堆积于网板70上之后,如图3的(B)部分所示,将包含凸部71的网板70向下方拉拔。于是,形成具有狭缝8Z的吸收体6。再者,在图3的(B)部分,示出了在配置于后身区域1R的吸收体6上形成狭缝8Z的例子。另外,图3的(B)部分的吸收体6的下表面在组装于尿布1的情况下成为皮肤面侧。并且,图3的(B)部分的吸收体6的右端在组装于尿布1的情况下成为长度方向的背侧端部。另外,在如图3的(B)部分所示那样形成的狭缝8Z的端部81形成45度左右的锥形。另外,狭缝8Z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深度相同。再者,同样地在配置于前身区域1F的吸收体6形成狭缝8Z。

另外,如图3的(B)部分所示形成有狭缝8Z的吸收体6的上表面,粘贴于涂布有热熔胶的背片5(未图示)。但是,狭缝8Z的开口并未粘贴于背片5,而是以与背片5非粘接的状态组装。再者,狭缝8Z附近以外的吸收体6的一部分也可以不粘贴于背片5而是处于非粘接状态。

[作用·效果]

根据上述的尿布1,端部81、82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本公开的“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侧部”的一个例子)被腹部褶裥2向宽度方向外侧拉伸。由此,端部81、82的宽度变宽。从而能够使在长度方向上通过端部81、82的尿的速度减缓。由此,尿以减速的状态渗出到顶片上。从而防止尿从前身区域1F侧的腰褶裥3漏出或是尿从后身区域1R侧的腰褶裥3发生背部泄漏。

另外,在使用者穿戴上述尿布1的情况下,尿布1的下裆区域1B在由于两脚而变窄的方向上作用力。由此,狭缝8Z的宽度也变窄,在长度方向上通过狭缝8Z的尿的速度增大。但是,在前身区域1F和后身区域1R中,通过橡胶线22向宽度方向外侧的拉伸力,抑制了这样的在使狭缝8Z的宽度变窄的方向上作用力。由此,确保狭缝8Z的宽度。从而即使在狭缝8Z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尿的速度增大了的情况下,在狭缝8Z的端部81、82通过的尿的速度也会减速。由此,能够防止背部泄漏。

另外,即使在从尿布1的下裆区域1B到端部81、82的距离足够长、抑制了下裆区域1B的狭缝8Z的宽度变化波及到端部81、82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上述尿布1的结构切实地降低通过端部81、82的尿的速度。由此,防止尿从前身区域1F侧的腰褶裥3漏出或者尿从后身区域1R侧的腰褶裥3发生背部泄漏。

另外,根据上述尿布1,如图3的(B)部分所示,在端部81、82设有深度向长度方向前端逐渐变浅的锥形。由此,能够将尿引向顶片的方向。另外,由于锥形的角度为45度左右的平缓的角度,因此通过设置锥形可抑制尿的速度增大。可抑制无法控制尿的流通方向而使尿在尿布1的厚度方向上飞溅等导致侧漏的情况。

另外,由于端部81、82设有锥形,因此与锥面相比,非皮肤面侧的吸收体6处于加厚的状态。由此,抑制端部81、82的附近在宽度方向上被压溃。从而能够抑制在长度方向上通过端部81、82的尿的速度增大。由此,防止尿从前身区域1F侧的腰褶裥3漏出或尿从后身区域1R侧的腰褶裥3发生背部泄漏。

另外,如图3的(B)部分所示,为了在端部81、82形成带锥形的狭缝8Z,在凸部7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宽度逐渐缩小的锥形。根据设有这样的锥形的凸部71,容易从解纤后的纸浆堆积的状态下的吸收体6中拉拔网板70。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具有狭缝8Z的吸收体6。

另外,根据上述尿布1,狭缝8Z的开口未贴附于背片5。由此,在狭缝8Z中流通的尿可向背片5侧流出。从而可抑制大量的尿到达狭缝8Z的端部81或端部82。由此,防止尿从前身区域1F侧的腰褶裥3漏出或尿从后身区域1R侧的腰褶裥3发生背部泄漏。

另外,根据上述的尿布1,形成腹部褶裥2的橡胶线22的一部分熔接于吸收体6。由此,吸收体6向宽度方向的外侧被拉伸。从而能够使狭缝8Z的端部81、82在宽度方向上扩展。由此,能够使通过端部81、82的尿的速度减速。从而尿以减速的状态渗出到顶片。由此,防止尿从前身区域1F侧的腰褶裥3漏出或尿从后身区域1R侧的腰褶裥3发生背部泄漏。

另外,根据上述尿布1,狭缝8Z与后身区域1R的腰褶裥3的下端相距例如130mm左右而配置。另外,区域83的吸收体6的每平方米重量约为180g/m

另外,根据上述尿布1,不设置防止背部泄漏用的褶裥就能简单地防止背部泄漏。由此,尿布1不用追加新的构件就能够提高尿布的功能。

[变形例1]

图4是从非皮肤面侧观察第1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A的展开图的一个例子。如图4所示,尿布1A具备未被分割的1个吸收体6A。并且,在这样的吸收体6A上设有从皮肤面侧向非皮肤侧凹陷的凹部8A(本公开的“槽”的一个例子)。凹部8A在长度方向上例如并列设置有2个。另外,凹部8A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宽度相同。由此,尿通过凹部8A在吸收体6A上同样地扩散。再者,凹部8A例如可以通过对吸收体6A进行减重加工而形成,也可以通过进行挤压加工而形成。

在此,在宽度方向上扩展的端部81A可以是比腹部褶裥2的长度方向上的下裆侧的端部靠后身区域1R侧的区域。或者,在尿布1的罩片4由前身区域1F、下裆区域1B和后身区域1R这3个分块形成的情况下,端部81A也可以是从非皮肤面侧俯视尿布1时与后身区域1R重叠的部分。或者,端部81A也可以是与凹部8A的长度方向上的后身区域1R侧的端部连通、且宽度与该端部大致相同的区域。

另外,这样的吸收体6A以与腰褶裥3的下端重叠的方式配置。另外,凹部8A的后身区域1R侧的端部81A与实施方式的狭缝8Z的端部81不同,延伸至腰褶裥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附近。并且,端部81A与凹部8A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宽度相比变宽。

[作用·效果]

根据上述尿布1A,端部81A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面被腹部褶裥2向宽度方向外侧拉伸。另外,端部81A的宽度与凹部8A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宽度相比变宽。由此,即使在配置于腰褶裥3附近的端部81A受到腰褶裥3的收缩力影响而在宽度方向上收缩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端部81A的宽度比凹部8A的中央部的宽度变窄。从而能够使通过端部81A的尿的速度减速。由此,尿以减速的状态渗出到顶片。由此可防止尿从后身区域1R侧的腰褶裥3发生背部泄漏。

[变形例2]

图5是从非皮肤面侧观察第2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B时的展开图的一个例子。在尿布1B的吸收体6B设有从皮肤面侧观察凹陷的凹部8B(本公开的“槽”的一个例子)。凹部8B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在宽度方向上空出预定间隔配置。并且,在尿布1B中,在宽度方向上被凹部8B的端部81B夹持的区域设有伸缩片23(本公开的“伸缩性构件”的一个例子)。

在伸缩片23上粘贴有沿尿布1B的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的橡胶线24。另外,伸缩片23在橡胶线24这样伸长的状态下在厚度方向上层叠在吸收体6B与顶片之间。另外,伸缩片23通过与吸收体6B熔接等而固定。再者,在尿布1B没有设置腹部褶裥2。

[作用·效果]

根据上述尿布1B,即使不设置腹部褶裥2,通过伸缩片23在宽度方向上收缩,2个端部81B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侧面(本公开的“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侧部”的一个例子)也会被进一步向内侧拉伸。由此,端部81B的宽度比凹部8B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宽度宽。另外,即使在受到腰褶裥3的收缩力的影响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端部81B的宽度变窄。由此,能够使通过端部81B的尿的速度减速。从而尿以减速的状态渗出到顶片。由此,可防止尿从后身区域1R侧的腰褶裥3发生背部泄漏。

[变形例3]

图6是第3变形例涉及的尿布的展开图的一个例子。具体而言,是从皮肤面侧观察第3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C的展开图的一个例子。在尿布1VC的吸收体6C设有从皮肤面侧观察凹陷的凹部8C(本公开的“槽”的一个例子)。凹部8C在长度方向(延伸方向)上延伸,在宽度方向上空出预定间隔配置(本公开的“一对槽”的一个例子)。凹部8C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宽度相同。由此,尿通过凹部8C而在吸收体6C上同样地扩散。凹部8C例如可以通过对吸收体6C进行减重加工而形成,也可以通过进行挤压加工而形成。再者,本图涉及尿布1VC的后身区域(背部侧)1R,但前身区域1F(腹部侧)的形态也可以与本图相同。

在尿布的皮肤面侧、宽度方向左右设有侧片10L、10R。侧片10L、10R的长度方向端部通过热熔胶等而与吸收体6C接合。另外,在侧片10L、10R的一端即宽度方向左右外侧的端部,通过热熔胶等与构成尿布1VC的非皮肤面侧的背片、罩片4等接合而构成接合面。

另一方面,在侧片10L、10R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另一端),侧片10L、10R不固定,成为自由端。在侧片10L、10R的宽度方向自由端侧附有橡胶线等弹性构件,向长度方向中央部被施力。当穿戴者穿戴尿布时,侧片10L、10R的自由端侧通过弹性构件的施力,从在与宽度方向左右的接合面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的边界形成的立起线呈褶皱状立起。向皮肤面侧立起的侧片10L、10R与皮肤面侧密合,作为立体褶裥3BL、3BR发挥作用。

本变形例中,尿布的后身区域1R的凹部8C的长度方向的前端部81C比凹部8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宽度宽,向宽度方向外侧呈大致扇状扩展。换句话说,呈大致扇状扩展的前端部81C的圆弧部,从腰褶裥3存在的方向、也是朝向凹部8C的主要部分的延长线上的方向起,向侧片10L、10R存在的方向展开。在侧片10L、10R存在的方向上存在立体褶裥3BL、3BR。另外,在长度方向的前端部81C的左右存在腹部褶裥2。由此,可以说凹部8C的长度方向的前端部81C的一部分朝向与立体褶裥3BL、3BR的立起线交叉的方向。

图7是尿布的宽度方向剖视图的第1例。具体而言,是将图6涉及的尿布1VC沿A-A线切断的宽度方向剖视图。尿布1VC从尿布1VC的皮肤面侧起,按照顶片7、吸收体6C、背片5、罩片4的顺序层叠。另外,疏水性的侧片10L、10R从罩片4接合到被顶片7包住的吸收体6C的侧面,然后接合到被顶片7包住的吸收体6C的皮肤面侧宽度方向端部。由于A-A线是尿布1VC的下裆区域1B附近的截面,因此侧片10L、10R的宽度方向内侧成为自由端,被弹性构件施力而成为立体褶裥3BL、3BR。在本图的例子中,吸收体6C附带的凹部8C成为由吸收体的厚度最薄的底面、向宽度方向中心立起的倾斜线、以及向宽度方向左右端立起的倾斜线构成的大致V字状的槽,落入凹部8C的体液在宽度方向内侧、外侧被吸收体6C均匀地吸收,并且沿长度方向流动。

图8是尿布的宽度方向剖视图的第2例。切断位置与图7同样地是图6所示的A-A线。本图的例子中,向凹部8C的宽度方向中心立起的倾斜线大致垂直地立起。另一方面,向凹部8C的宽度方向左右端立起的倾斜线的倾斜角比朝向宽度方向中心立起的倾斜线小。因此,落入凹部8C而溢出的尿容易向宽度方向外侧流动。

[作用·效果]

在上述尿布1VC中,尿布的后身区域1R的凹部8C的长度方向的前端部81C向宽度方向外侧扩展。在长度方向的前端部81C的侧面附带有腹部褶裥2。当穿戴尿布1VC时,位于前身区域1F、后身区域1R的吸收体6C通过腹部褶裥2的收缩力而扩展。由此,抑制前端部81C的宽度变得比凹部8C的中央部的宽度窄。在本例中,在凹部8C未被吸收的尿在前端部81C减速,并且向尿布的宽度方向外侧流动。

在此,在吸收体6C的宽度方向外侧存在立体褶裥3BL、3BR。另外,在立体褶裥3BL、3BR与吸收体6C之间,存在能够暂时保持尿的袋状的空间,因此从长度方向的前端部81C向立体褶裥3BL、3BR流动的尿在保持于该袋状空间的期间被吸收体6C吸收。在该形态中,在凹部8C流动并到达前端部81C而减速的尿的主要流动方向成为宽度方向外侧,难以到达腰褶裥,因此抑制了背部泄漏。另外,由于尿内立体褶裥3BL、3BR与吸收体6C之间形成的袋状空间保持并吸收,因此不会溢出到尿布1VC之外。

另外,如果如图8那样使立体褶裥3BL、3BR侧的倾斜线平缓,则即使在凹部8C变窄的情况下,其一定程度也会流入在立体褶裥3BL、3BR与吸收体6C之间形成的袋状的空间。由此,即使在凹部8C暂时没有发挥作为尿的流路的功能的情况下,尿也不会溢出到尿布1VC之外。

[变形例4]

图9是第4变形例涉及的尿布的展开图的一个例子。具体而言,是从皮肤面侧观察第4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D的展开图的一个例子。在尿布1VD的吸收体6D上设有从皮肤面侧观察凹陷的凹部8D(本公开的“槽”的一个例子)。在下裆区域1B中,凹部8D在长度方向(延伸方向)上延伸,在宽度方向上空出预定间隔而配置(本公开的“一对槽”的一个例子)。但是,凹部8D在本图所示的后身区域1R中,向宽度方向外侧弯曲。凹部8C例如可以通过对吸收体6C进行减重加工而形成,也可以通过进行挤压加工而形成。

在尿布1VD上设有立体褶裥3BR、3BL,这与第3变形例相同。从凹部8D的主要部分通过并到达前身区域1F、后身区域1R的尿,因凹部8D的长度方向前端部81D向宽度方向外侧弯曲而改变流动方向,从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长度方向前端部81D排出。并且,该长度方向前端部81D朝向立体褶裥3BL、3BR的立起线存在的方向。即、在本变形例中,也与变形例3同样,可以说作为凹部8D的一部分的长度方向前端部81D朝向与立体褶裥3BL、3BR的立起线交叉的方向。再者,本图涉及尿布1VD的后身区域1R(背部侧),但前身区域1F(腹部侧)中的形态也可以与本图相同。

[作用·效果]

根据上述尿布1VD,在凹部8D中流动的尿随着凹部8D的方向变化而到达前身区域1F、后身区域1R时,向宽度方向外侧流动。并且,从长度方向前端部81D放出的尿直接被导入在立体褶裥3BL、3BR与吸收体6C之间形成的袋状空间,在被保持期间被吸收体6C吸收。该形态中,由于尿的流动方向成为尿布1VD的宽度方向外侧,因此可抑制背部泄漏。另外,由于尿在立体褶裥3BL、3BR与吸收体6C之间的袋状空间中被保持并吸收,因此不会溢出到尿布1VD之外。

[变形例5]

图10是第5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E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将第5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E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图。图11的(A)部分示意性地示出从左侧观察展开和伸长状态的尿布1VE时的内部结构。图11的(B)部分示意性地示出展开和伸长状态下的尿布1VE的平面图。

尿布1VE具有在穿戴状态下形成外表面的罩片4FE、4RE和垫罩片16E(本申请中所说的“外层片”的一个例子)。罩片4FE主要形成尿布1VE的前身区域1F的外表面。另外,垫罩片16E主要形成尿布1VE的下裆区域1B的外表面。另外,罩片4RE主要形成尿布1VE的后身区域1R的外表面。罩片4FE、4RE和垫罩片16E是为了加强尿布1VE的外表面、提高手感而设置的,例如为了抑制排泄物的泄漏,可以将由液体不透过性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无纺布用作其材料。在此,作为液体不透过性的热塑性树脂,可例示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另外,在液体不透过性的片材上,为了发挥液体不透过性和透湿性,可以形成多个0.1~几μm左右的微细孔。另外,为了提高躯体周围的通气性,罩片4FE、4RE可以局部或整个面地形成多个孔。

另外,尿布1VE具有层叠在罩片4FE的皮肤面侧的内罩片5FE和层叠在罩片4FE的皮肤面侧的内罩片5RE。内罩片5FE是具有与罩片4FE中的后述的线状孔眼4FE6靠下裆区域1B侧的部分一致的形状的片状构件。内罩片5RE也与内罩片5FE同样,是具有与内罩片5RE之中的后述的线状孔眼4RE6靠下裆区域1B侧的部分一致的形状的片状构件。

另外,尿布1VE具有在垫罩片16E的皮肤面侧依次层叠的背片7E、吸收体8E、顶片9E。垫罩片16E是大致长方体的片材,其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从穿戴者的前身经由下裆到达后身的长度,在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预定的横向宽度。另外,背片7E、吸收体8E、顶片9E均与垫罩片16E同样是具有大致长方形外观的片状构件,在长度方向与垫罩片16E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状态下相对于垫罩片16E依次层叠。再者,垫罩片16E、背片7E、吸收体8E、顶片9E的长度方向与尿布1VE的长度方向一致,垫罩片16E、背片7E、吸收体8E、顶片9E的宽度方向与尿布1VE的宽度方向一致。

背片7E是为了抑制排泄物的泄漏而以液体不透过性的热塑性树脂为材料形成的片材。另外,顶片9E是以覆盖吸收体8E的吸水面的方式配置在穿戴者的皮肤面侧的片状构件。该顶片9E的一部分或全部具有液体透过性。因此,在尿布1VE的穿戴状态下,从穿戴者排泄出的液体通过可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的顶片9E而浸入吸收体8E,并在此被吸收。作为液体透过性的片材,例如可举出纺布、无纺布、多孔质薄膜。另外,顶片9E也可以具有亲水性。

吸收体8E例如具有如下结构:在纸浆纤维、人造纤维或棉纤维这样的纤维素系纤维的短纤维、或者对于聚乙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纤维实施亲水化处理而得到的短纤维的间隙保持有能够吸收并保持水的具有交联结构的亲水性聚合物等粒状的吸收性树脂。由此,吸收体8E在吸收从穿戴者排泄出的液体时,使保持在短纤维内的间隙中的吸收性树脂膨润而将该液体保持在短纤维内。吸收体8E可以是由1张垫子构成的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将多张垫子重叠而成的层叠结构。另外,吸收体8E可以采用与目的相对应的适当的形状。作为吸收体8E的形状,例如可举出矩形、中央部附近收紧的沙漏形、其它各种形状。

背片7E、吸收体8E、顶片9E都从前身区域1F延伸到后身区域1R。由此,当用层叠了背片7E、吸收体8E、顶片9E的垫罩片16E覆盖穿戴者的阴部(下裆)时,背片7E、吸收体8E、顶片9E的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成为位于穿戴者的腹侧和背侧的状态。即、穿戴者的阴部成为从穿戴者的腹侧到背侧被吸收体8E覆盖的状态。因此,无论穿戴者以腹部朝下的姿势和背部朝下的姿势中的哪一个姿势将液体排出体外,排出的液体都会经由顶片9E而与吸收体8接触。

另外,尿布1VE具有用于形成立体褶裥3BLE、3BRE的细长带状的侧片10LE、10RE。侧片10LE、10RE设置在顶片9E的长边的部分。并且,在侧片10LE、10RE上沿长度方向接合有橡胶线10LE1、10RE1。由此,通过成为前身区域1F的左侧边缘的罩片4FE的边缘4FE7与成为后身区域1R的左侧边缘的罩片4RE的边缘4RE7相互接合,并且成为前身区域1F的右侧边缘的罩片4FE的边缘4FE8与成为后身区域1R的右侧边缘的罩片4RE的边缘4RE8相互接合,当成为完成状态的尿布1VE时,侧片10LE、10RE由于橡胶线10LE1、10RE1的收缩力而在长度方向上被拉近,沿着折返线10LE2、10RE2从顶片9E立起。其结果,形成防止液体从左下肢开口部2LE和右下肢开口部2RE流出的立体褶裥3BLE、3BRE。再者,对于罩片4FE的边缘4FE7与罩片4RE的边缘4RE7、罩片4FE的边缘4FE8与罩片4RE的边缘4RE8的接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通过热封、高频密封、超声波密封等进行。

另外,尿布1VE具有:以夹持垫罩片16E、背片7E、吸收体8E、顶片9E、侧片10LE、10RE的方式层叠于罩片4FE的皮肤面侧的通气路形成片11FE;和层叠于罩片4RE的皮肤面侧的通气路形成片11RE。通气路形成片11FE在顶片9E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与罩片4FE重叠。另外,通气路形成片11RE在顶片9E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与罩片4RE重叠。再者,本申请中片材重叠的状态不限定于重叠的片材彼此以整个面接触的状态重叠的方式,而是包括片材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方式的概念。例如,通气路形成片11FE以垫罩片16E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一部分与罩片4FE的一部分接触的状态重叠。

在通气路形成片11FE上,在沿着前身区域1F的上侧边缘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区域排列有多个通气用的微细的通气孔11FE1。在通气路形成片11RE上也与通气路形成片11FE同样地排列有多个通气孔11RE1。在此,通气孔是指使片材的一面侧的空间与另一面侧的空间连通的开口部,对于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由此,作为通气孔11FE1、11RE1,例如可以应用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等)等形状的开口部。在通气路形成片11FE、11RE上形成通气孔11FE1、11RE1,并不意味着该通气路形成片11FE、11RE是不具有通气性的材料,该通气路形成片11FE、11RE可以是具有通气性的材料和不具有通气性的材料中的任一种。通气路形成片11FE、11RE优选为具有通气性、液体透过性的材料,但例如也可以是非通气性的材料。对于通气孔11FE1、11RE1的大小、个数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果是开口面积为0.5~10mm

如上所述,尿布1VE除了层叠将吸收体8E夹在中间的背片7E和顶片9E以外,还层叠罩片4FE、4RE、通气路形成片11FE、11RE、垫罩片16E、侧片10LE、10RE而形成,因此可以说具有将这些多个片材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在此,如图11所示,罩片4FE在线状孔眼4FE6处一端侧折返。该线状孔眼4FE6是由在罩片4FE上以直线状切入的细小的切缝形成的通气孔沿着躯体开口部2TE的边缘以虚线状排列而成的。形成线状孔眼4FE6的虚线状的通气孔成为穿戴者的手指不能进入的大小。例如,如果是由长度为5mm以下的切缝形成的通气孔,则一般的婴幼儿的手指不会进入。另外,线状孔眼4FE6的形成虚线状的通气孔的切缝彼此的间隔具有预定长度,以使得不会因尿布1VE的通常的使用状态而使罩片4FE以线状孔眼4FE6为边界切开。虽然也取决于构成罩片4FE的材料的强度,但只要是不损害躯体周围所要求的伸缩性和穿戴感的每平方米重量为8~50g/m

并且,上述腰褶裥3RE是通过将橡胶线4FE2、4FE3(本申请中所说的“第2伸缩性构件”的一个例子)以拉伸状态接合于罩片4FE、将橡胶线4RE2、4RE3以拉伸状态接合于罩片4RE而形成的。接合于罩片4FE的橡胶线4FE2、4FE3沿着在折返时形成前身区域1F的上侧边缘的线状孔眼4FE6,从线状孔眼4FE6侧起依次设有橡胶线4FE2、橡胶线4FE3。另外,接合于罩片4RE的橡胶线4RE2、4RE3,与橡胶线4FE2、4FE3同样,沿着在折返时形成后身区域1R的上侧边缘的线状孔眼4RE6,从线状孔眼4RE6侧起依次设有橡胶线4RE2、橡胶线4RE3。因此,橡胶线4FE2、4FE3以作为伸缩方向的躯体周围方向成为尿布1VE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朝向设置于罩片4FE。另外,橡胶线4RE2、4RE3以作为伸缩方向的长度方向成为尿布1VE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朝向设置于罩片4RE。由此,当边缘4FE7与边缘4RE7(参照图10)相互接合、边缘4FE8与边缘4RE8(参照图10)相互接合时,橡胶线4FE2、4FE3和橡胶线4RE2、4RE3形成沿着躯体开口部2TE环绕的实质上为环状的伸缩性构件,发挥使躯体开口部2TE在躯体周围方向上收缩的功能。即、橡胶线4FE2、4FE3和橡胶线4RE2、4RE3发挥收缩力而使尿布1VE紧贴于穿戴者,防止在尿布1VE与穿戴者的腰围之间形成间隙。橡胶线4FE2、4FE3和橡胶线4RE2、4RE3通过在橡胶线的长度方向上离散涂布的粘接剂而离散地粘接于罩片4FE、4RE。将橡胶线4FE2、4FE3、4RE2、4RE3与罩片4FE、4RE接合的粘接剂,既可以涂布于橡胶线4FE2、4FE3、4RE2、4RE3,或者也可以涂布于罩片4FE、4RE。另外,也可以代替粘接剂而通过超声波熔接将橡胶线4FE2、4FE3、4RE2、4RE3接合于罩片4FE、4RE。再者,由于成为穿戴者的手指无法通过线状孔眼4FE6的切缝的长度,因此不会发生指尖接触橡胶线4FE2、4FE3等而切断橡胶线的情况。

另外,在罩片4FE上以拉伸状态粘接有橡胶线4FE4、4FE5(本申请中所说的“第1伸缩性构件”的一个例子),在罩片4RE上以拉伸状态粘接有橡胶线4RE4、4RE5。橡胶线4FE4、4FE5是设置在罩片4FE之中比橡胶线4FE3靠下裆区域1B侧的区域的伸缩性构件。在尿布1VE中,由橡胶线4FE4、4FE5、4RE4、4RE5在比腰褶裥3RE靠下裆区域1B侧形成有腹部褶裥3TE。但是,橡胶线4FE4、4FE5与从罩片4FE的左端延伸到右端的橡胶线4FE2、4FE3不同,宽度方向中央部被切掉预定的横向宽度的量。罩片4FE具有宽度方向中央部被切断的橡胶线4FE4、4FE5,由此不会阻碍吸收体8E因吸水而引起的膨胀,能够对穿戴者的下腹部赋予适度的紧贴感。关于罩片4RE,也与罩片4FE同样,通过横向方向中央部被切掉预定的横向宽度的橡胶线4RE4、4RE5粘接于罩片4RE,对穿戴者的下腹部赋予适度的紧贴感。

另外,如图11所示,吸收体8E具有在尿布1VE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槽8SLE、8SRE。一对槽8SLE、8SRE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吸收体8E,以下裆区域1B为中心延伸。槽8SLE、8SRE具有彼此相同的长度和宽度,在尿布1VE的长度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另外,槽8SLE、8SRE相对于尿布1VE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对称地配置,相互平行地形成。穿戴者排出的尿被导入一对槽8SLE、8SRE内,向吸收体8E的整体扩散。

另外,橡胶线4FE4、4FE5以伸长状态配置在一对槽8SLE、8SRE的前身区域1F侧的端部(腹侧端部)的尿布1VE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在此,本第5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E适合于男性用,特别是适合于男性婴幼儿用。穿戴者为男性的情况下,图11所示的椭圆状的虚线图示的区域20E,成为与穿戴者的男性生殖器相对应的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以下称为“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是指在尿布1VE的通常穿戴状态下,在厚度方向上与穿戴者的男性生殖器抵接在顶片9E的位置重叠的区域。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配置在尿布1VE的前身区域1F侧,一对槽8SLE、8SRE配置在比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靠下裆区域1B侧。另外,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与尿布1VE的腹侧部相邻。在此,腹侧部是腰褶裥3RE的前身区域1F侧,是橡胶线4FE2、4FE3的配置区域。换句话说,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与前身区域1F侧的腰褶裥3RE相邻。

在尿布1VE的穿戴状态下,比一对槽8SLE、8SRE靠宽度方向的外侧被橡胶线4FE5向皮肤面方向按压,一对槽8SLE、8SRE之间未被向皮肤面方向按压,在顶片9E与皮肤面之间形成空间。这是由于,一对槽8SLE、8SRE之间,橡胶线4FE5将尿布1VE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拉伸的力被槽8SLE、8SRE阻碍,与一对槽8SLE、8SRE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相比,容易从皮肤面离开。尿布1VE通过在穿戴时使男性生殖器朝向下裆区域1B侧,在该空间内收纳男性生殖器,由此能够在穿戴状态下使男性生殖器保持为朝向下裆区域1B侧。

在穿戴者为婴幼儿的情况下,穿戴者的男性生殖器较短,因此尿布内的男性生殖器的朝向难以恒定。如果在男性生殖器朝向尿布的宽度方向或腹侧的状态下穿戴者排尿,则容易发生尿从横侧泄漏的侧漏、尿从腹侧泄漏的腹漏。本第5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E,通过将男性生殖器收纳在空间内,能够在穿戴状态下使男性生殖器保持为朝向下裆区域1B侧,因此能够将穿戴者的排尿方向维持在下裆区域1B侧,抑制尿的侧漏和腹漏。由此,本第5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E能够抑制漏尿。

另外,图11中,一点划线CLE是槽8SLE的中心线,一点划线CRE是槽8SRE的中心线,槽8SLE、8SRE各自的中心线彼此的间隔为WE。考虑到婴幼儿的男性生殖器的大小,间隔WE设定为20mm以上且50mm以下,以使得在穿戴状态下形成收纳男性生殖器的空间。由此,形成与婴幼儿的男性生殖器的大小相对应的空间。另外,槽8SLE、8SRE设置于比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靠下裆区域1B侧,因此槽8SLE、8SRE即使经由顶片9E也难以抵接在男性生殖器上。由此,尿布1VE能够防止由槽8SLE、8SRE对男性生殖器施加刺激,防止男性生殖器发生皮肤疾患。

再者,优选一对槽8SLE、8SRE的前身区域1F侧的端部比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靠下裆区域1B侧,一对槽8SLE、8SRE的后身区域1R侧的端部比与图11所示的穿戴者的肛门相对应的肛门对应区域30E靠下裆区域1B侧。再者,肛门对应区域30E是指在尿布1E的通常穿戴状态下,在厚度方向上与穿戴者的肛门抵接于顶片9E的位置重叠的区域。尿布1VE能够防止由于槽8SLE、8SRE刺激男性生殖器或肛门,能够防止男性生殖器或肛门发生皮肤疾患。

在此,对于在将尿布1VE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重叠而对折的情况下、从长度方向的中央起一对槽8SLE、8SRE的腹侧端部的长度进行规定。图11的两点划线FLE是将尿布1VE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重叠而对折的情况下的折线,表示尿布1VE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在将尿布1VE沿两点划线FLE对折的情况下,在从尿布1VE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两点划线FLE)起一对槽8SLE、8SRE的腹侧端部的长度(图11中的LE1)为90mm以上且100mm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尿布1VE适合于体重为5kg以上且13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另外,在将尿布1VE沿两点划线FLE对折的情况下,在从尿布1VE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两点划线FLE)起一对槽8SLE、8SRE的腹侧端部的长度(LE1)为85mm以上且95mm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尿布1VE适合于体重为8kg以上且15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另外,在将尿布1VE沿两点划线FLE对折的情况下,从尿布1VE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两点划线FLE)起一对槽8SLE、8SRE的腹侧端部的长度(LE1)为110mm以上且120mm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尿布1VE适合于体重为11kg以上且23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用。另外,在将尿布1VE沿两点划线FLE对折的情况下,从尿布1VE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两点划线FLE)起一对槽8SLE、8SRE的腹侧端部的长度(LE1)为100mm以上且110mm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尿布1VE适合于体重为12kg以上且29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

再者,在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优选不配置橡胶线等伸缩性构件(弹性构件)。通过在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不配置伸缩性构件,能够防止收纳男性生殖器的空间的形成被妨碍。另外,通过在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不配置伸缩性构件,使男性生殖器不会被尿布1VE向皮肤面方向按压。这是为了防止由于男性生殖器向皮肤面方向被按压,导致男性生殖器朝向下裆区域1B侧以外的设想外的方向。本第5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E防止男性生殖器朝向设想外的方向,由此,防止排尿方向成为设想外的方向,从而抑制尿泄漏。

另外,收纳男性生殖器的空间,是通过尿布1VE从图11中用粗虚线图示的假想的立起线LE3向非皮肤面侧呈圆顶状鼓起而形成的。以下,对立起线LE3的位置进行说明。

腹部褶裥3TE是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在比一对槽8SLE、8SRE的腹侧(前身区域1F侧)的延长线靠宽度方向的外侧。再者,前身区域1F侧的腹部褶裥3TE是橡胶线4FE4、4FE5的配置区域,橡胶线4FE4、4FE5配置在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配置在比一对槽8SLE、8SRE的腹侧(前身区域1F侧)的延长线上靠宽度方向的外侧。在尿布1E的穿戴状态下,需要至少包含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而形成收纳男性生殖器的空间,另一方面,如果该空间过大,则无法将男性生殖器保持为朝向下裆区域1B侧,因此需要形成发挥能够保持男性生殖器的程度的保持力的大小的空间。所以,在本第5变形例中,不是将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向皮肤面方向按压,而是将位于比一对槽8SLE、8SRE的延长线上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腹部褶裥3TE的宽度方向端部通过橡胶线4FE4、4FE5的收缩力向皮肤面方向按压,由此将立起线LE3的宽度方向端部规定在腹部褶裥3TE的宽度方向端部。由此,尿布1VE能够在形成用于包裹男性生殖器的空间的同时,防止该空间在宽度方向上以所需以上程度扩展,能够将男性生殖器在一定方向上持续保持。

另外,考虑到婴幼儿的男性生殖器的大小,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的尿布1VE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图11中的LE2)优选为50mm。另外,如图11所示,在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配置的橡胶线4FE4、4FE5,以比配置在一对槽8SLE、8SRE的腹侧端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的橡胶线4FE5短的间隔配置。因此,腹部褶裥3TE的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与一对槽8SLE、8SRE的腹侧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相比伸缩力变大。这是由于,槽8SLE、8SRE的腹侧端部规定空间形成的下裆区域1B侧的立起线LE3,因此在槽8SLE、8SRE的宽度方向外侧以必要充分的力向皮肤方向按压尿布1VE即可,但如果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伸缩力与槽8SLE、8SRE的宽度方向外侧相同或比槽8SLE、8SRE的宽度方向外侧弱,则空间在宽度方向上扩展,无法维持用于收纳并保持男性生殖器的空间。第5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E,在腹部褶裥3TE中,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与一对槽8SLE、8SRE的腹侧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相比,伸缩力增大,由此能够防止空间变得过宽,能够适当维持用于收纳男性生殖器的空间。

另外,在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20E的腹侧设有腰褶裥3RE。腰褶裥3RE通过将尿布1VE向皮肤面方向按压,规定用于收纳男性生殖器的空间的腹侧的立起线LE3。即、腰褶裥3RE的下裆区域1B侧(下裆区域1B侧的橡胶线4FE3)规定空间的腹侧的立起线LE3。本第5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E通过腰褶裥3RE防止空间在腹侧过宽,能够适当地维持用于收纳男性生殖器的空间。

另外,如图11所示,在俯视尿布1VE的情况下,吸收体8E的长度方向端部位于垫罩片16E的腹侧端部(前身区域1F侧的端部)的内侧,形成腰褶裥3RE的橡胶线4FE3的一部分与吸收体8E重叠。由此,尿布1VE不是将垫罩片16E、吸收体8E的腹侧端部规定为空间的腹侧的立起线LE3,而是将腰褶裥3RE的下裆区域1B侧的端部规定为空间的腹侧的立起线LE3。第5变形例中的收纳男性生殖器的空间不是用于将男性生殖器向皮肤面方向按压的空间,而是使男性生殖器保持为朝向一定方向(下裆区域1B侧)的空间。在未确立空间的腹侧的立起线的情况下,空间会扩大到所需以上,无法形成将男性生殖器在一定方向上持续保持的空间。另一方面,如果将垫罩片16E、吸收体8E的腹侧端部作为空间的物理的立起线,则由于该物理的立起线抵接在男性生殖器上,有可能发生男性生殖器的皮肤疾患等问题。与此相对,第5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E,能够将腰褶裥3RE的下裆区域1B侧规定为空间的腹侧的假想的立起线LE3,因此能够形成将男性生殖器在一定方向上持续保持的空间,并且能够防止由于物理上立起线与男性生殖器抵接而可能导致的男性生殖器的皮肤疾患等问题的发生。

另外,吸收体8E的与腰褶裥3RE重叠的重叠部8AE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比该重叠部8AE靠下裆侧的部位8BE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在此,重叠部8AE是在吸收体8E中与橡胶线4FE3重叠的部位,下裆侧的部位8BE是比重叠部8AE靠下裆区域1B侧的部位。通过采用这样的形状的吸收体8E,重叠部8AE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向宽度方向内侧收缩,容易形成收纳男性生殖器的空间。

另外,如图11所示,在俯视尿布1VE的情况下,橡胶线4FE4、4FE5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吸收体8E重叠,直接或间接地与吸收体8E粘接。在此,该端部与吸收体8E直接粘接是指该端部与吸收体8E直接接合,该端部与吸收体8E间接粘接是指该端部与吸收体8E经由内罩片5FE、垫罩片16E、背片7E而接合。在第5变形例中,该端部与吸收体8E间接地粘接。如果在比吸收体8E靠宽度方向外侧设有橡胶线4FE4、4FE5,吸收体8E与橡胶线4FE4、4FE5既不直接也不间接地粘接,则由橡胶线4FE4、4FE5产生的伸缩力在比吸收体8E靠宽度方向外侧发挥,无法使该收缩力有助于形成用于收纳男性生殖器的空间。第5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E,由于橡胶线4FE4、4FE5的端部与吸收体8E间接地粘接,因此能够使橡胶线4FE4、4FE5的伸缩力有助于空间形成。再者,由橡胶线4FE4、4FE5产生的伸缩力,在尿布1VE的穿戴状态下,通过与尿布1VE的非穿戴状态相比,腹部褶裥3TE向宽度方向的外侧被拉伸而发挥作用。再者,槽8SLE和槽8SRE可以如图3的(B)部分所示的槽8那样形成为随着朝向长度方向的两端部逐渐变浅。这样的尿布1VE即使在槽8SLE、8SRE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接触到男性生殖器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弱槽8SLE、8SRE向男性生殖器的接触。

[变形例6]

下面,对变形例6涉及的尿布1VF进行说明。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将本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F展开、伸长的状态的图。本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F中,吸收体8E具有形成在一对槽8SLE、8SRE之间沿尿布1VF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槽8SMF(本申请中所说的“另一槽”的一个例子)。槽8SMF以与槽8SLE、8SRE相同的形状、相同的长度平行地形成。另外,槽8SMF形成为与槽8SLE、8SRE在长度方向的位置相同。本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F通过吸收体8E具有槽8SMF,容易沿着槽8SMF使吸收体8E弯折,因此在穿戴状态下,容易形成收纳男性生殖器的空间。

[变形例7]

在第7变形例中,尿布1VG的橡胶线4RG5(本申请中所说的“第1伸缩性构件”的一个例子)以伸长状态配置在一对槽8SLG、8SRG的后身区域1R侧的端部(背侧端部)的尿布1VG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在此,第7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G适用于男性和女性的婴幼儿用。图13所示的椭圆状的虚线图示的区域30G成为与穿戴者的肛门相对应的肛门对应区域(以下称为“肛门对应区域30G”)。肛门对应区域30G是指在尿布1VG的通常的穿戴状态下与穿戴者的肛门抵接于顶片9G的位置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肛门对应区域30G配置在尿布1VG的后身区域1R侧,一对槽8SLG、8SRG配置在比肛门对应区域30G靠下裆区域1B侧。另外,肛门对应区域30G与尿布1VG的背侧部相邻。在此,背侧部是腰褶裥3RG的后身区域1R侧,是橡胶线4RG2、4RG3的配置区域。换句话说,肛门对应区域30G与后身区域1RG侧的腰褶裥3RG相邻。

在尿布1VG的穿戴状态下,比一对槽8SLG、8SRG靠宽度方向的外侧,被橡胶线4RG5向皮肤面方向按压,一对槽8SLG、8SRG之间不向皮肤面方向按压,而是在顶片9G与皮肤面之间形成空间。这是由于,一对槽8SLG、8SRG之间,橡胶线4RG5将尿布1VG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拉伸的力被槽8SLG、8SRG阻碍,与一对槽8SLG、8SRG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相比容易从皮肤面离开。尿布1VG能够在穿戴时将排出到肛门对应区域30G的粪便在该空间内保持。由此,第7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G能够保持粪便。

另外,在图13中,一点划线CLG是槽8SLG的中心线,一点划线CRG是槽8SRG的中心线,槽8SLG、8SRG各自的中心线彼此的间隔为WG。考虑到婴幼儿的身体大小,间隔WG设定为20mm以上且70mm以下,以形成在穿戴状态下能够保持粪便的空间。由此,形成保持与婴幼儿相对应的粪便的空间。另外,槽8SLG、8SRG设置在比肛门对应区域30G靠下裆区域1B侧,因此槽8SLG、8SRG即使经由顶片9G也难以与臀部抵接。由此,尿布1VG能够防止由槽8SLG、8SRG对臀部施加刺激,能够防止臀部的皮肤疾患发生。

再者,一对槽8SLG、8SRG的前身区域1F侧的端部优选为比图13所示的穿戴者的尿道口所对应的尿道口对应区域40G靠下裆区域1B侧,一对槽8SLG、8SRG的后身区域1R侧的端部优选为比肛门对应区域30G靠下裆区域1B侧。再者,尿道口对应区域40G是指在尿布1VG的通常穿戴状态下与穿戴者的尿道口抵接于顶片9G的位置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由此,尿布1VG能够防止槽8SLG、8SRG对尿道口、肛门造成刺激,能够防止尿道口附近、肛门的皮肤疾患发生。

在此,对于将尿布1VG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重叠对折的情况下、从长度方向的中央起一对槽8SLG、8SRG的背侧端部的长度进行规定。图13的两点划线FLG是将尿布1VG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重叠对折时的折线,表示尿布1VG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在将尿布1VG沿两点划线FLG对折的情况下,从尿布1VG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两点划线FLG)起一对槽8SLG、8SRG的背侧端部的长度(图13中的LG1)为90mm以上且100mm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尿布1VG适合于体重为5kg以上且13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用。另外,在将尿布1VG沿两点划线FLG对折的情况下,从尿布1VG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两点划线FLG)起一对槽8SLG、8SRG的背侧端部的长度(LG1)为85mm以上且95mm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尿布1VG适合于体重为8kg以上且15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用。另外,在将尿布1VG沿两点划线FLG对折时,从尿布1VG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两点划线FLG)起一对槽8SLG、8SRG的背侧端部的长度(LG1)为110mm以上且120mm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尿布1VG适合于体重为11kg以上且23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用。另外,在将尿布1VG沿两点划线FLG对折时,从尿布1VG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两点划线FLG)起一对槽8SLG、8SRG的背侧端部的长度(LG1)为100mm以上且110mm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尿布1VG适合于体重为12kg以上且29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用。

再者,肛门对应区域30G优选不配置橡胶线等的伸缩性构件(弹性构件)。通过在肛门对应区域30G不配置伸缩性构件,能够防止保持粪便的空间的形成被妨碍。

另外,保持粪便的空间,在图13中,通过尿布1VG从由粗虚线呈矩形图示的假想的立起线LG3向非皮肤面侧鼓起成圆顶状而形成。以下,对立起线LG3的位置进行说明。

腹部褶裥3TG位于肛门对应区域30G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在比一对槽8SLG、8SRG的背侧(后身区域1R侧)的延长线上靠宽度方向的外侧。再者,后身区域1R侧的腹部褶裥3TG是橡胶线4RG4、4RG5的配置区域,橡胶线4RG4、4RG5是肛门对应区域30G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配置在比一对槽8SLG、8SRG的背侧(后身区域1R侧)的延长线上靠宽度方向的外侧。在尿布1VG的穿戴状态下,需要至少包括肛门对应区域30G地形成保持粪便的空间,另一方面,如果该空间过大,则有可能无法保持粪便,因此需要形成能够保持婴幼儿的1次排便量程度大小的空间。所以,在第7变形例中,不是将肛门对应区域30G向皮肤面方向按压,而是通过橡胶线4RG4、4RG5的收缩力将比一对槽8SLG、8SRG的延长线上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腹部褶裥3TG的宽度方向端部向皮肤面方向按压,由此将立起线LG3的宽度方向端部规定在腹部褶裥3TG的宽度方向端部。由此,尿布1VG能够使该空间在宽度方向上不会扩大到所需以上。

另外,考虑到婴幼儿的肛门的位置等,肛门对应区域30G的尿布1VG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图13中的LG2)优选为50mm。另外,如图13所示,在肛门对应区域30G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配置的橡胶线4RG4、4RG5,以比配置在一对槽8SLG、8SRG的背侧端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的橡胶线4RG5短的间隔配置。因此,腹部褶裥3TG的肛门对应区域30G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与一对槽8SLG、8SRG的背侧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相比,伸缩力变大。这是由于,槽8SLG、8SRG的背侧端部规定空间形成的下裆区域1B侧的立起线LG3,因此在槽8SLG、8SRG的宽度方向外侧,以必要充分的力向皮肤方向按压尿布1VG即可,但如果肛门对应区域3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伸缩力与槽8SLG、8SRG的宽度方向外侧相同或比槽8SLG、8SRG的宽度方向外侧弱,则空间在宽度方向上扩展,无法维持能够保持婴幼儿的1次排便量的大小的空间。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1VG,在腹部褶裥3TG中,肛门对应区域30G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与一对槽8SLG、8SRG的背侧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相比,伸缩力增大,由此能够防止空间变得过宽,能够适当维持保持粪便的空间。

另外,在肛门对应区域30G的背侧设有腰褶裥3RG。腰褶裥3RG通过将尿布1VG向皮肤面方向按压,规定保持粪便的空间的背侧的立起线LG3。即、腰褶裥3RG的下裆区域1B侧(下裆区域1B侧的橡胶线4RG3)规定空间的背侧的立起线LG3。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1VG通过腰褶裥3RG,能够防止空间在背侧过宽,适当地维持用于保持粪便的空间。

另外,如图13所示,在俯视尿布1VG的情况下,吸收体8G的长度方向端部位于垫罩片16G的背侧端部(后身区域1RG侧的端部)的内侧,形成腰褶裥3RG的橡胶线4FG3的一部分与吸收体8G重叠。由此,尿布1VG不是将垫罩片16G、吸收体8G的背侧端部规定为空间的背侧的立起线LG3,而是能够将腰褶裥3RG的下裆区域1BG侧的端部规定为空间的背侧的立起线LG3。如果将垫罩片16G、吸收体8G的背侧端部规定为空间的物理的立起线,则该物理的立起线与尿道口或其周边的皮肤抵接,由此可能发生皮肤疾患等问题。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1VG,能够将腰褶裥3RG的下裆区域1B侧规定为空间的背侧的假想的立起线LG3,因此能够形成保持粪便的空间,并且防止因物理的立起线与臀部抵接而可能发生的皮肤疾患等问题的发生。

另外,吸收体8G的与腰褶裥3RG重叠的重叠部8AG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比该重叠部8AG靠下裆侧的部位8BG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在此,重叠部8AG是在吸收体8G中与橡胶线4RG3重叠的部位,下裆侧的部位8BG是比重叠部8AG靠下裆区域1B侧的部位。通过采用这样的形状的吸收体8G,重叠部8AG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向宽度方向内侧收缩,容易形成保持粪便的空间。

另外,如图13所示,在俯视尿布1VG的情况下,橡胶线4RG4、4RG5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吸收体8G重叠,直接或间接地与吸收体8G接合。在此,该端部与吸收体8G直接接合是指该端部与吸收体8G直接粘接,该端部与吸收体8G间接接合是指该端部与吸收体8G经由内罩片5RG、垫罩片16G、背片7G而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端部与吸收体8G间接接合。如果在比吸收体8G靠宽度方向外侧设有橡胶线4RG4、4RG5,吸收体8G与橡胶线4RG4、4RG5既不直接也不间接接合,则橡胶线4RG4、4RG5的伸缩力在比吸收体8G靠宽度方向外侧发挥,无法使该收缩力有助于形成保持粪便的空间。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1VG,由于橡胶线4RG4、4RG5的端部与吸收体8G间接接合,因此能够使橡胶线4RG4、4RG5的伸缩力有助于空间形成。再者,橡胶线4RG4、4RG5的伸缩力,在尿布1VG的穿戴状态下,通过与尿布1VG的非穿戴状态相比,腹部褶裥3TG向宽度方向的外侧被拉伸而发挥作用。

再者,槽8SLG和槽SSRG可以如图3的(B)部分所示的槽8那样形成为随着朝向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而逐渐变浅。这样的尿布1VG即使在槽8SLG、8SRG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与尿道口或其附近的皮肤、臀部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弱槽8SLG、8SRG向尿道口、皮肤的接触。

另外,在尿布1VG中,如图12所示,吸收体8G可以具有在一对槽8SLG、8SRG之间形成且沿着尿布1VG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槽8SMG(本申请中所说的“另一槽”的一个例子)。这样的尿布1VG,通过吸收体8G具有槽8SMG,吸收体8G容易沿着槽8SMG弯曲,因此在穿戴状态下容易形成保持粪便的空间。

[变形例8]

第8变形例涉及的尿布,是将第5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VE用于男性和女性的婴幼儿(下面称为尿布1VH)。即、图11所示的椭圆状的虚线图示的区域20E成为与穿戴者的尿道口相对应的尿道口对应区域。尿道口对应区域是指在尿布1VH的通常穿戴状态下与穿戴者的尿道口抵接于顶片9E的位置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

尿布1VH能够将穿戴时排出到尿道口对应区域的尿暂时积存在该空间内。并且,尿布1VH能够将积存在空间内的尿逐渐引导至槽8SLE、8SRE,能够使尿沿着槽8SLE、8SRE扩散到吸收体8E的整体。由此,尿布1VH通过抑制尿从横侧泄漏的侧漏、尿从腹侧泄漏的腹漏,能够抑制漏尿。

另外,图11中,考虑到婴幼儿的身体的大小,间隔WE设定为20mm以上且50mm以下,以形成在穿戴状态下积存尿的空间。由此,形成积存与婴幼儿相对应的尿的空间。另外,槽8SLE、8SRE设置在比尿道口对应区域靠下裆区域1B侧,因此槽8SLE、8SRE即使经由顶片9E也难以与尿道口抵接。由此,尿布1VH能够防止槽8SLE、8SRE对尿道口产生刺激,能够防止尿道口附近的皮肤疾患发生。

另外,尿布1VH能够防止槽8SLE、8SRE对尿道口和肛门产生刺激,能够防止尿道口附近和肛门的皮肤疾患发生。

再者,通过在尿道口对应区域不配置伸缩性构件,能够防止积存尿的空间的形成被妨碍。

另外,积存尿的空间通过图11中尿布1VH从由粗虚线图示为矩形的假想的立起线LE向非皮肤面侧呈圆顶状鼓起而形成。以下,对立起线LE3的位置进行说明。

如第5变形例的说明那样,腹部褶裥3TE位于尿道口对应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在比一对槽8SLE、8SRE的腹侧(前身区域1FE侧)的延长线上靠宽度方向的外侧。再者,前身区域1FE侧的腹部褶裥3TE位于橡胶线4FE4、4FE5的配置区域,橡胶线4FE4、4FE5位于尿道口对应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配置在比一对槽8SLE、8SRE的腹侧(前身区域1F侧)的延长线上靠宽度方向的外侧。这是由于,在尿布1VH的穿戴状态下,需要至少包含尿道口对应区域而形成积存尿的空间,但另一方面,如果该空间过大,则尿有可能流出到槽8SLE、8SRE以外,因此需要形成能够存储婴幼儿的1次排尿量程度大小的空间。所以,不将尿道口对应区域向皮肤面方向按压,而是将比一对槽8SLE、8SRE的延长线上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腹部褶裥3TE的宽度方向端部通过橡胶线4FE4、4FE5的收缩力向皮肤面方向按压,由此将立起线LE3的宽度方向端部规定在腹部褶裥3TE的宽度方向端部。从而尿布1VH能够使该空间在宽度方向上不扩大到所需以上。

另外,考虑到婴幼儿的尿道口的位置等,尿道口对应区域的尿布1VH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图11中的LE2)优选为50mm。另外,如图11所示,在尿道口对应区域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配置的橡胶线4FE4、4FE5,以比配置在一对槽8SLE、8SRE的腹侧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橡胶线4FE5短的间隔配置。因此,腹部褶裥3TE的尿道口对应区域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与一对槽8SL、8SR的腹侧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相比,伸缩力更大。这是由于,槽8SLE、8SRE的腹侧端部规定了空间形成的下裆区域1B侧的立起线LE3,因此在槽8SLE、8SRE的宽度方向外侧,以必要充分的力向皮肤方向按压尿布1VH即可,但如果尿道口对应区域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伸缩力与槽8SLE、8SRE的宽度方向外侧相同或比槽8SLE、8SRE的宽度方向外侧弱,则空间在宽度方向上扩展,无法维持能够保持婴幼儿的1次排尿量的大小的空间。尿布1VH在腹部褶裥3TE中,尿道口对应区域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与一对槽8SLE、8SRE的腹侧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相比,伸缩力增大,由此能够防止空间变得过宽,能够适当维持用于积存尿的空间。

另外,在尿道口对应区域的腹侧设有腰褶裥3RE。腰褶裥3RE通过将尿布1VH向皮肤面方向按压,规定积存尿的空间的腹侧的立起线LE3。即、腰褶裥3RE的下裆区域1B侧(下裆区域1B侧的橡胶线4FE3)规定空间的腹侧的立起线LE3。尿布1VH通过腰褶裥3RE能够防止空间在腹侧变得过宽,适当地维持积存尿的空间。

另外,如图11所示,在俯视尿布1VH的情况下,吸收体8E的长度方向端部位于垫罩片16E的腹侧端部(前身区域1F侧的端部)的内侧,形成腰褶裥3RE的橡胶线4FE3的一部分与吸收体8E重叠。由此,尿布1VH不是将垫罩片16E、吸收体8E的腹侧端部规定为空间的腹侧的立起线LE3,而是能够将腰褶裥3RE的下裆区域1B侧的端部规定为空间的腹侧的立起线LE3。如果将垫罩片16E、吸收体8E的腹侧端部作为空间的物理的立起线,则由于该物理的立起线与尿道口或其周边的皮肤抵接,有可能发生皮肤疾患等问题。与此相对,尿布1VH能够将腰褶裥3RE的下裆区域1B侧规定为空间的腹侧的假想的立起线LE3,因此能够形成积存尿的空间,并且防止由于物理的立起线与尿道口或其周边的皮肤抵接而有可能导致的皮肤疾患等问题发生。

另外,通过采用图11所示的形状的吸收体8E,重叠部8AE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向宽度方向内侧收缩,容易形成积存尿的空间。

另外,尿布1VH由于橡胶线4FE4、4FE5的宽度方向端部与吸收体8E间接地接合,因此能够使橡胶线4FE4、4FE5的伸缩力有助于形成用于积存尿的空间。

再者,在槽8SLE和槽8SRE如图3的(B)部分所示的槽8那样形成为随着朝向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而逐渐变浅时,尿布1VH即使在槽8SLE、8SRE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与尿道口或其附近的皮肤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弱槽8SLE、8SRE向尿道口及其附近的皮肤的接触。

另外,如图12所示,在具有形成于一对槽8SLE、8SRE之间且沿着尿布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槽8SMF的情况下,吸收体8E容易沿着槽8SMF弯折,因此在穿戴状态下,容易形成积存尿的空间。

[变形例9]

图14例示出第9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的概要。第9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是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1同样的形态,但在罩片4P(本公开的“片状构件”的一个例子)的前身区域1F描绘有脸41(本公开的“显示部”的一个例子)(详细情况会在后面进行描述)。

图15是从非皮肤面侧观察尿布1P的展开图的一个例子。再者,在展开图中,省略了罩片4P的记载。如图15所示,在吸收体6P设有狭缝61(本公开的“孔状的槽”的一个例子)。狭缝61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另外,狭缝61在宽度方向上例如隔开20mm左右(本公开的“第2间隔”的一个例子)排列设置2个。再者,图15中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在将吸收体6P组装起来制成尿布1P的情况下,相当于下裆区域1B。并且,图15中的上侧相当于前身区域1F,下侧相当于后身区域1R。

另外,狭缝61在长度方向上与腰褶裥3P的前身区域1F侧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分离配置。狭缝61的端部62(本公开的“第1端部”、“第2端部”和“第3端部”的一个例子)与腰褶裥3P的分离距离例如为该分离区域64能够覆盖男性生殖器的长度(本公开的“第1间隔”一个例子)。另外,在狭缝61的端部62和分离区域64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设置有例如形成腹部褶裥2P的橡胶线63(本公开的“第1伸缩性构件”和“第2伸缩性构件”的一个例子)。橡胶线63以在尿布1P的宽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熔接于罩片。再者,在与分离区域64重叠的罩片上描绘有脸41。另外,橡胶线63在宽度方向上与端部62分离配置,但也可以不与端部62分离配置。另外,可以设置伸缩性片材作为橡胶线63的代替构件。

再者,主要由形成在腰部第1区域RW1的第1收缩部S1和形成在腰部第2区域RW2的第2收缩部S2形成腰褶裥3P。腰褶裥3P通过第1橡胶线4FP1、4RP1和第2橡胶线4FP2、4RP2的收缩力提高穿戴者的腰部周围的尿布1P的贴合性。在腰褶裥3P的第1收缩部S1,多个第1橡胶线4FP1、4RP1相互平行且以一定间隔A1配置。另外,在腰褶裥3P的第2收缩部S2,多个第2橡胶线4FP2、4RP2相互平行且空出一定间隔A2而设置。再者,这里所说的橡胶线彼此的间隔是指相邻的橡胶线彼此在尿布1P的长度方向上分开的尺寸。

另外,腰部第1区域RW1的第1橡胶线4FP1、4RP1和腰部第2区域RW2的第2橡胶线4FP2、4RP2在罩片4P的整个宽度区间延伸。因此,在尿布1P的完成后,第1橡胶线4FP1、4RP1和第2橡胶线4FP2、4RP2形成沿着躯体开口部环绕的实质上为环状的伸缩构件。换句话说,在尿布1P的完成后,腰褶裥3P(第1收缩部S1、第2收缩部S2)形成在躯体周围方向的整周。

另外,在腹部褶裥2P配置的橡胶线63相互平行且空出一定间隔A3而设置。并且,腹部褶裥2P的橡胶线63的间隔A3设定为大于腰褶裥3P的第2收缩部S2处的第2橡胶线4FP2、4RP2的间隔A2的尺寸,由此,在撑开躯体开口部而穿戴尿布1时,容易使成为与穿戴者的腰骨抵接的部位的腹部褶裥2P与腰褶裥3P相比相对地扩大。

图16例示出穿戴者排尿前后的尿布1P的罩片4P的形态变化的概要。图16的(A)部分是排尿前的尿布1P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图16的(B)部分是排尿后的尿布1P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再者,图16是从正面观察被穿戴者穿戴状态的尿布1P的前身区域1F时的图的一个例子。

设置在吸收体6P的狭缝61(参照图15,在图16中未图示),以下裆区域1B为中心向前身区域1F和后身区域1R延伸。并且,吸收体6P的狭缝61与罩片4P的前身区域1F附带的脸41的一部分重叠。更详细而言,狭缝61与脸41的嘴唇的宽度方向的两端42(本公开的“与穿戴者受到的印象的变化相关联的部分”的一个例子)重叠。

当这样的尿布1P被穿戴者穿戴时,通过穿戴者的两腿使尿布1P向宽度方向被拉紧。由此,如图16的(A)部分所示,与狭缝61重叠的罩片4P陷入狭缝61的内部。再者,在图16的(A)部分,将与狭缝61重叠并陷入狭缝61内部的罩片4P的部分作为陷入部50(本公开的“通过片状构件的一部分侵入槽而从非皮肤面侧观察形成的凹陷”的一个例子),由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黑色粗线表示。这样,如果罩片4P的一部分陷入狭缝61的内部,则在从非皮肤面侧观察的情况下难以看到脸41的嘴唇的两端42。

另外,位于陷入部50的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上的区域65不与狭缝61重叠。但是,区域65受到罩片4P的陷入影响而成为向宽度方向内侧折叠的状态。将这样的折叠状态的罩片4P的部分作为折叠部54(本公开的“延伸到腹部或上述背部的凹陷”的一个例子),在图16的(A)部分中由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黑色粗线表示。并且,在折叠部54描绘有脸41的眼睛56。由此,在吸收体6P吸收尿之前,穿戴者也难以看到脸41的眼睛56。

另外,与区域65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吸收体6P的分离区域64(参照图15,在图16中未图示),被橡胶线63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拉伸。由此,罩片4P的区域65也随着从下裆区域1B向前身区域1F而向宽度方向外侧被拉伸。从而如图16的(A)部分所示,陷入部50和折叠部54成为非直线状。

另外,吸收体6P的分离区域64覆盖男性生殖器。由此,分离区域64向非皮肤面侧突出。由此,与分离区域64重叠的罩片4P的区域65、以及位于2条狭缝61之间的罩片4P的区域51,与分离区域64联动地向非皮肤面侧隆起。

另一方面,如果从穿戴者排泄的尿被吸收体6P吸收,则吸收体6P膨胀。由此,对应于吸收体6P的膨胀,罩片4P向宽度方向外侧被拉伸。从而,设置于吸收体6P的狭缝61的宽度变宽,深度变浅。由此,陷入到狭缝61内部的罩片4P的陷入部50,通过在宽度方向上被拉伸而在非皮肤面侧露出。从而如图16的(B)部分所示,能够观察到脸41的嘴唇的两端42。另外,在区域65形成的折叠部54也通过罩片4P向宽度方向外侧的拉伸而消除。由此,也能够观察到脸41的眼睛56。

[作用·效果]

根据上述尿布1P,对于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的人来说,随着吸收体6P吸收尿,能够观察到脸41的嘴唇的宽度逐渐延伸的变化。另外,也可以观察到脸41的眼睛56逐渐显现。由此,穿戴者能够识别尿布1P的水分的吸收程度。

另外,根据上述尿布1P,随着吸收体6P吸收尿,脸41的表情发生变化。由此,在穿戴者是小孩时,能够引起小孩的兴趣。从而在小孩的兴趣朝向脸41的期间,父母能够顺利地进行尿布1P的更换。

另外,根据上述尿布1P,在尿布1P穿戴于男性穿戴者的情况下,通过分离区域64覆盖男性生殖器,分离区域64向非皮肤面侧突出,其结果,罩片4P的区域51也向非皮肤面侧隆起(参照图16的(A)部分)。另外,在下裆区域1B中,通过由穿戴者的两腿将狭缝61彼此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压弯,区域51也向非皮肤面侧隆起。由此,能够抑制与区域51重叠的皮肤面侧的顶片接触穿戴者的皮肤。从而能够抑制穿戴者的汗浸透区域51而发生变色。由此,能够抑制在区域51描绘的脸41意外地发生变色。另外,通过区域51向非皮肤面侧隆起,在吸收体6P吸收尿之前,脸41的形状变形。由此,在吸收尿前后的脸41的表情变化变大。从而,穿戴者能够容易地识别尿布1P的水分的吸收程度。

另外,根据上述尿布1P,吸收体6P的分离区域64和狭缝61的端部62总是被腹部褶裥2P的橡胶线63向宽度方向外侧拉伸(参照图15)。由此,即使在吸收体6P吸收了尿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端部62的宽度的变化。也就是说,能够产生狭缝61的宽度变化的区域(长度方向中央)和不变化的区域(端部62)。由此,能够使在罩片4P上产生的陷入部50的陷入程度在长度方向中央和与端部62重叠的部分不同。另外,也能够抑制吸收体6P的与尿的吸收相对应的分离区域64的宽度方向的伸长。由此,能够正确地控制在罩片4P描绘的脸41的表情或动作。

另外,根据上述尿布1P,在罩片4P上产生的陷入部50和折叠部54以非直线状连接(参照图16的(A)部分)。由此,即使不将狭缝61设为非直线状,也能够在罩片4P上产生非直线状的凹陷。从而如图16所示,即使嘴唇的两端42和眼睛56在长度方向上不配置成直线状,也能够在吸收体6P的吸收尿前后作出脸41的表情变化。

[第10变形例]

图17例示出第10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A的罩片4PA的概要。图17的(A)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尿布1PA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17的(B)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尿布1PA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再者,图17是从正面观察被穿戴者穿戴状态下的罩片4PA的前身区域1F的图。另外,在以下的变形例中,可以形成或不形成第9变形例中的罩片4P的折叠部54。

在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A中,吸收体6PA的狭缝61A的数量为1个,沿长度方向延伸(在图17中未图示)。另外,狭缝61A设置在吸收体6P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另外,在尿布1PA中,在罩片4PA的前身区域1F描绘有脸41A。并且,脸41A的嘴(本公开的“与穿戴者感受到的印象的变化相关联的部分”的一个例子)与狭缝61A重叠。

当这样的尿布1PA被穿戴者穿戴时,通过穿戴者的两腿使尿布1PA在宽度方向上勒紧。由此,如图17的(A)部分所示,在罩片4PA上产生陷入到狭缝61A中的陷入部50A。由此,在从非皮肤面侧观察的情况下,难以看到脸41A的嘴。

另一方面,当吸收体6PA吸收从穿戴者排泄的尿时,吸收体6PA膨润。由此,罩片4PA在宽度方向上被拉伸。另外,设置在吸收体6PA上的狭缝61A的宽度变宽,深度变浅。由此,通过罩片4PA在宽度方向被拉伸而消除了陷入部50A。从而能够观察到脸41A的嘴55A。由此,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A的人能够观察到随着吸收体6PA吸收尿,脸41A的嘴55逐渐打开。从而,尿布1PA能够发挥与第9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同样的效果。

[第11变形例]

图18例示出第11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B的罩片4PB的概要。图18的(A)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B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18的(B)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B的状态的一个例子。

如图18的(A)部分所示,尿布1PB在罩片4PB的前身区域1F描绘有与尿布1PA同样的脸41B。但是,在尿布1PB中,设置于吸收体6PB的狭缝61B不是在吸收体6PB的长度方向上、而是在宽度方向上延伸(未图示)。并且,狭缝61B与脸41B的嘴55B(本公开的“与穿戴者感受到的印象的变化相关联的部分”的一个例子)重叠。并且,与狭缝61B重叠的罩片4PB在穿戴者穿戴尿布1PB的情况下,通过陷入狭缝61B的内部而形成陷入部50B。由此,在从非皮肤面侧观察的情况下,难以看到脸41B的嘴。

根据这样的尿布1PB,如图18的(B)部分所示,当吸收体6PB吸收尿时,吸收体6PB膨润。在此,与吸收体6PB的膨润相应地,罩片4PB也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由此,通过尿布1PB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而消除了陷入部50B。从而能够观察到脸41B的嘴。由此,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B的人能够观察到随着吸收体6PB吸收尿,脸41B的嘴55B逐渐打开。根据这样的尿布1PB,也能够发挥与第9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同样的效果。

[第12变形例]

图19例示出第12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C的罩片4PC的概要。第12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C在吸收体6PC上设有1条狭缝61C。图19的(A)部分和图19的(B)部分是1条狭缝61C在吸收体6PC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的罩片4PC的概要图。图19的(A)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C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19的(B)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C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19的(C)部分和图19的(D)部分是1条狭缝61C在吸收体6PC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的罩片4PC的概要图。图19的(C)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C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19的(D)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C的状态的一个例子。

在第9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中,狭缝61在长度方向上与脸41的一部分重叠。但是,在第12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C中,狭缝61C以横穿或纵贯脸41C的方式设置。根据这样的尿布1PC,对于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C的人来说,会感受到随着吸收体6PC吸收尿,脸41C的表情变化较大的印象。由此,穿戴者能够容易地识别尿布1PC的水分的吸收程度。

[第13变形例]

图20例示出第13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D的罩片4PD的概要。第13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D与第12变形例同样地在吸收体6PD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设有1条狭缝61D。图20的(A)部分和图20的(B)部分是1条狭缝61D在吸收体6PD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的罩片4PD的概要图。图20的(A)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D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20的(B)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D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20的(C)部分和图20的(D)部分是1条狭缝61D在吸收体6PD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的罩片4PD的概要图。图20的(C)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D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20的(D)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D的状态的一个例子。

在第13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D中,狭缝61D以横穿或纵贯脸41D的方式设置。此外,脸41D描绘在陷入狭缝61D的罩片4PD的陷入部50D。由此,在吸收尿之前,脸41D不在外部露出(参照图20的(A)部分和图20的(C)部分)。根据这样的尿布1PD,对于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D的人来说,会感受到随着吸收体6PD吸收尿,罩片4PD的设计变化较大的印象。由此,能够容易地识别尿布1PD的水分吸收程度。

[第14变形例]

图21例示出第14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E的罩片4PE的概要。在图21的(A)部分和图21的(B)部分所示的罩片4PE上,在嘴唇的宽度方向端部附带图形52A的脸41E描绘于罩片4PE。图21的(A)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E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21的(B)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E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外,在图21的(C)部分和图21的(D)部分所示的罩片4PE上描绘有在脸颊部分附带图形52B的脸41E。图21的(C)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E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21的(D)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E的状态的一个例子。

根据这样的尿布1PE,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E的人,随着吸收体6PE吸收尿,能够新观察到附在脸41E的图形52A、52B(参照图21的(B)部分和图21的(D)部分)。由此,会感受到脸41E的表情大幅变化的印象。由此,能够容易地识别尿布1PE的水分吸收程度。

[第15变形例]

图22例示出第15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Z的罩片4PZ的概要。在第15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Z中,作为脸41的代替,将动物或角色描绘于罩片4PZ。图22的(A)部分和图22的(B)部分是作为脸41的代替描绘有动物图片的罩片4PZ的概要图。图22的(A)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Z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22的(B)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Z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外,图22的(C)部分和图22的(D)部分是作为脸41的代替描绘有角色图片的罩片4PZ的概要图。图22的(C)部分的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Z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22的(D)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Z的状态的一个例子。

图22的(A)部分和图22的(B)部分所示的尿布1PZ的情况下,动物的躯体43描绘于陷入狭缝61Z的罩片4PZ的陷入部50PZ。并且,动物的尾巴44描绘于没有陷入狭缝61Z的罩片4PZ的部分。根据这样的尿布1PZ,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Z的人,随着吸收体6PZ吸收尿,能够新观察到动物的部位之中较大的部分即躯体43。由此,会感受到附在罩片4PZ上的动物整体的形态大幅变化的印象。从而能够识别尿布1PZ的水分吸收程度。

另外,在图22的(C)部分和图22的(D)部分所示的尿布1PZ的情况下,在陷入狭缝61Z的罩片4PZ的陷入部50Z描绘有角色57手持的物体45。根据这样的尿布1PZ,对于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Z的人来说,随着吸收体6PZ吸收尿,能够新观察到物体45。由此,感受到罩片4PZ所附带的角色57的印象大幅变化的印象。从而能够识别尿布1PZ的水分吸收程度。

[第16变形例]

图23例示出第16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G的罩片4PG的概要。第16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G中,作为脸41的代替描绘有2种图案。图23的(A)部分和图23的(B)部分是作为脸41的代替描绘有两个角色图案的罩片4PG的概要图。图23的(A)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G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23的(B)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G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外,图23的(C)部分和图23的(D)部分是作为脸41的代替描绘有图案和角色的罩片4PG的概要图。图23的(C)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G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23的(D)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G的状态的一个例子。

在图23的(A)部分和图23的(B)部分所示的尿布1PG的情况下,在陷入狭缝61G的罩片4PG的陷入部50G描绘有角色46A。并且,在没有陷入狭缝61G的罩片4PG的部分描绘有角色46B。根据这样的尿布1PG,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G的人,随着吸收体6PG吸收尿,能够新看到角色46A。由此,感受到罩片4PG所附带的图案大幅变化的印象。从而能够容易地识别尿布1PG的水分吸收程度。

另外,在图23的(C)部分和图23的(D)部分所示的尿布1PG的情况下,在陷入狭缝61G的罩片4PG的陷入部50G描绘有角色48。并且,以在宽度方向上横跨陷入部50G的方式在罩片4PG上附带有图案47。根据这样的尿布1PG,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G的人,随着吸收体6PG吸收尿,感受到从图案47的内部显现出角色48的印象。从而能够容易地识别尿布1PG的水分的吸收程度。

[第17变形例]

图24例示出第17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H的罩片4PH的概要。第17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H中,代替脸41而在罩片4PH上附带文字。

更详细而言,图24的(A)部分和图24的(B)部分是作为脸41的代替而附带文字“A”和图案的罩片4PH的概要图。图24的(A)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H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24的(B)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H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外,图24的(C)部分和图24的(D)部分是作为脸41的代替而附带多个文字“A”~“D”的罩片4PH的概要图。图24的(C)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H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24的(D)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H的状态的一个例子。

在图24的(A)部分和图24的(B)部分所示的尿布1PH的情况下,在陷入狭缝61H的罩片4PH的陷入部50H描绘有文字“A”。并且,以在宽度方向上横跨文字“A”的方式描绘有图案53。根据这样的尿布1PH,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H的人,随着吸收体6PH吸收尿,感受到从图案53的内部新出现文字“A”的印象。由此,能够容易地识别尿布1PH的水分吸收程度。

另外,在图24的(C)部分和图24的(D)部分所示的尿布1PH的情况下,在罩片4PH附带有文字“A”~“D”。并且,在这些文字之中,文字“C”被附加在陷入部50H。根据这样的尿布1PH,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H的人,随着吸收体6PH吸收尿,感受到新出现文字“C”的印象。由此,能够容易地识别尿布1PH的水分吸收程度。再者,可以代替文字而将数字或符号描绘于陷入部50H。

[第18变形例]

图25例示出第18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I的罩片4PI的概要。在第18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I中,作为脸41的代替,在罩片4PI上描绘有图案。图25的(A)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I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25的(B)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I的状态的一个例子。

在图25的(A)部分和图25的(B)部分所示的尿布1PI的情况下,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图案41I包含于陷入狭缝61I的罩片4PI的陷入部50I。根据这样的尿布1PI,在吸收体6PI吸收尿之前,图案41I不在外部露出。另一方面,随着吸收体6PI吸收尿,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I的人能够新看到图案41I。由此,感受到罩片4PI的前身区域1F的设计大幅变化的印象。从而能够容易地识别尿布1PI的水分吸收程度。

[第19变形例]

图26例示出第19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J的罩片4PJ的概要。在第19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J中,作为脸41的代替,在罩片4PJ上附带图案。

更详细而言,图26的(A)部分和图26的(B)部分是作为脸41的代替而附带有星形图案的罩片4PJ的概要图。图26的(A)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J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26的(B)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J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外,图26的(C)部分和图26的(D)部分是作为脸41的代替而附带有十字形图案的罩片4PJ的概要图。图26的(C)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J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26的(D)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J的状态的一个例子。

在图26的(A)部分和图26的(B)部分所示的尿布1PJ的情况下,狭缝61J以在尿布1PJ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在陷入狭缝61J的罩片4PJ的陷入部50J描绘有星形图案。再者,星形图案的一部分被描绘成从陷入部50J露出。

根据这样的尿布1PJ,如图26的(A)部分所示,在吸收尿之前能够观察到3个三角形状的图形。并且,如图26的(B)部分所示,随着吸收尿,能够看到星形的图形。由此,对于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J的人来说,会感受到在罩片4PJ的前身区域1F描绘的图案大幅变化的印象。从而能够容易地识别尿布1PJ的水分吸收程度。

另外,在图26的(C)部分和图26的(D)部分所示的尿布1PJ的情况下,狭缝61J以在尿布1PJ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在陷入狭缝61J的罩片4PJ的陷入部50J描绘有十字形图案。再者,十字形图案的一部分被描绘成从陷入部50J露出。

根据这样的尿布1PJ,如图26的(C)部分所示,在吸收尿之前能够观察到2个矩形图形。并且,如图26的(D)部分所示,随着吸收尿,能够看到十字形的图形。由此,对于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J的人来说,会感受到在罩片4PJ的前身区域1F描绘的图案大幅变化的印象。从而能够容易地识别尿布1PJ的水分吸收程度。

[第20变形例]

图27例示出第20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K的罩片4PK的概要。第20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K中,在罩片4PK上代替脸41而描绘有飞翔状态的角色。

更详细而言,图27的(A)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K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27的(B)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K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在图27的(A)部分和图27的(B)部分所示的尿布1PK的情况下,狭缝61K以在尿布1PK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在陷入狭缝61K的罩片4PK的陷入部50K描绘有飞翔状态的角色。

根据这样的尿布1PK,如图27的(A)部分所示,在吸收尿之前,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K的人无法看到角色。并且,如图27的(B)部分所示,随着吸收尿可观察到角色。另外,能够观察到角色正在飞翔。由此,对于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K的人来说,会感受到在罩片4PK的前身区域1F描绘的角色的形态大幅变化的印象。从而能够容易地识别尿布1PK的水分吸收程度。

[第21变形例]

图28例示出第21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L的罩片4PL的概要。在第21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L中,在罩片4PL上代替脸41而描绘有植物。

更详细而言,图28的(A)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前的罩片4PL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图28的(B)部分是穿戴者排尿后的罩片4PL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在尿布1PL中,设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狭缝61L。并且,在罩片4PL上以纵贯狭缝61L的方式描绘有植物。

根据这样的尿布1PL,如图28的(A)部分所示,在吸收尿之前,描绘有植物的花、叶的罩片4PL的部分由于陷入到多个狭缝61L(陷入部50L)中而被隐藏。并且,如图28的(B)部分所示,随着吸收尿,能够观察到植物的整体图像。由此,对于相对于前身区域1F从正面观察尿布1PL的人来说,会感受到在罩片4PL的前身区域1F描绘的植物的形态大幅变化的印象。从而能够容易地识别尿布1PL的水分吸收程度。

[第22变形例]

图29例示出第22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M的罩片4PM的概要。第22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M中,在陷入狭缝61M的罩片4PM的陷入部50M描绘有脸41。在尿布1PM中,在不与狭缝61M重叠的罩片4PM的区域49A附带有文字等。

更详细而言,图29的(A)部分是将文字和图案附加在罩片4PM的沿宽度方向排列的狭缝61M之间的区域49A的情况的示意图。另外,图29的(B)部分是将文字和图案附加在比长度方向的狭缝61M的端部靠长度方向前端的区域49B的情况的示意图。

根据图29的(A)部分所示的尿布1PM,在吸收尿之前,罩片4PM的一部分陷入狭缝61M(陷入部50M)。但是,附带文字和图案的区域49A(本公开的“在厚度方向上不与槽重叠的部分”的一个例子)位于被陷入部50M夹持的位置,因此处于能够从外部观察到的状态。另外,这样的区域49A即使在吸收尿之后也处于能够从外部观察到的状态,因此区域49A所附带的文字和图案能够持续从外部观察到。也就是说,根据这样的尿布1PM,无论吸收体6PM是否吸收尿,穿戴者都能够观察到区域49A所附带的文字和图案。由此,根据这样的尿布1PM,能够用于无论是否吸收尿都想要显示信息的情况。再者,在产生陷入部50M的罩片4PM上,虽然未图示,但是如实施方式、变形例那样描绘有脸41。

另外,根据图29的(B)部分所示的尿布1PM,区域49B位于比在吸收尿之前陷入狭缝61M的罩片4PM的陷入部50M更远的位置。再者,在区域49B中,没有像第9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那样形成折叠部54。由此,在吸收尿之前,区域49B所附带的文字和图案处于能够从外部观察到的状态。另外,在吸收尿之后,文字和图案也能够持续从外部观察到。也就是说,根据这样的尿布1PM,无论吸收体6PM是否吸收尿,穿戴者都能够观察到区域49B所附带的文字和图案。由此,根据这样的尿布1PM,能够用于无论是否吸收尿都想要显示信息的情况。再者,区域49B是本公开的“在厚度方向上不与槽重叠的部分”和“没有形成延伸到腹部和背部之中至少一方的凹陷的部分”的一个例子。另外,在产生陷入部50M的罩片4PM上,虽然未图示,但如变形例9~变形例21那样描绘有脸41等。

[第23变形例]

第23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Q是与第9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P同样的形态,但在形成陷入部50Q的罩片4Q的部分彼此预先附有粘接剂。这样的情况下,形成陷入部50Q的罩片4Q的部分彼此会粘接。另外,粘接的罩片4Q的部分彼此的剥离强度例如是吸收体6Q吸收尿或稀便所含的水分而使吸收体6Q膨胀,将罩片4Q向宽度方向外侧拉伸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该拉伸力而剥离的程度(本公开的“预定的剥离强度”的一个例子)。再者,形成折叠部54Q的罩片4Q的部分彼此也可以通过上述粘接剂而粘接。

根据上述的尿布1Q,例如在穿戴者的汗被吸收体6Q吸收的程度下,能够抑制形成陷入部50Q的罩片4Q的部分彼此剥离。另外,也考虑到了例如尿或稀便所含的水分被吸收体6Q而使吸收体6Q膨胀,但吸收体6Q的膨胀程度为不拉伸罩片4Q的程度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形成陷入部50Q的罩片4Q的部分彼此剥离。由此,在这些情况下,由于脸41Q的眼睛56Q不露出,因此能够抑制尽管吸收体6Q仅吸收了少量的水分却错误地通知穿戴者吸收了大量水分的情况。

另外,在脸41Q的部分、即形成陷入部50Q的罩片4Q的部分中含有根据穿戴者的尿或稀便所含的pH值而例如从白色变色为黄色的成分的情况下,可以设想当汗附着在形成陷入部50Q的罩片4Q的部分上时,该成分与汗反应而变色。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抑制了形成陷入部50Q的罩片4Q的部分彼此剥离,因此能够抑制变色的脸41Q的部分从陷入部50露出。由此,能够抑制错误地报告吸收体6Q吸收了大量水分的情况。

另外,根据上述尿布1Q,在男性穿戴者穿戴尿布1Q的情况下,通过分离区域64Q覆盖男性生殖器,分离区域64Q向非皮肤面侧突出,其结果,罩片4Q的区域51Q也会向非皮肤面侧隆起。另外,在下裆区域1B中通过穿戴者的两腿将狭缝61Q彼此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压弯,也会使区域51Q向非皮肤面侧隆起。由此,能够抑制与区域51Q重叠的皮肤面侧的顶片接触穿戴者的皮肤。从而能够抑制穿戴者的汗浸透区域51Q。由此,在脸41Q的区域含有根据穿戴者的尿或稀便所含的pH值而例如从白色变色为黄色的成分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脸41Q与汗反应而变色。从而,根据上述的尿布1Q,能够抑制错误地报告穿戴者吸收体6Q吸收了大量水分的情况。

另外,根据上述尿布1Q,随着吸收体6Q吸收尿,脸41Q的表情发生变化。由此,当穿戴者是小孩时,能够引起小孩的兴趣。从而,在小孩的兴趣朝向脸41Q的期间,父母能够顺利地进行尿布1Q的更换。

[其他变形例]

在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也可以代替狭缝8Z而使从皮肤面侧向非皮肤面侧凹陷的凹部在吸收体6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使端部81或端部82的深度比狭缝8Z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深度深。根据这样的尿布,能够进一步降低在端部81或端部82通过的尿的速度。由此,能够切实地防止尿从前身区域1F侧的腰褶裥3漏出、或尿从后身区域1R侧的腰褶裥3发生背部泄漏。

另外,可以在端部81或端部82的任一方的宽度方向上不配置腹部褶裥2。另外,可以在端部81或端部82不设置锥形。另外,可以设置代替锥形的结构(例如朝向长度方向呈阶梯状的结构)。另外,2条狭缝8Z的端部81可以不配置在长度方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另外,狭缝8Z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宽度和深度可以不一样。另外,形成腹部褶裥2的橡胶线22的一部分可以熔接在贴附有吸收体6的片状构件(例如背片5)上。这样的情况下,形成腹部褶裥2的橡胶线与吸收体6间接地接合。另外,形成腹部褶裥2的橡胶线可以不熔接于吸收体6。另外,尿布1可以是后身区域1R经由带子相对于前身区域1F固定的带型尿布。

在变形例5涉及的尿布1VE(参照图11)中,槽8SLE、8SRE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吸收体8E,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槽8SLE、8SRE可以形成为非贯穿的凹状。另外,上述变形例6中的槽8SMF(参照图12)也可以形成为非贯通的凹状。

另外,槽8SLE、8SRE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俯视尿布1VE的情况下,槽8SLE、8SRE可以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侧以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弯曲的方式延伸。槽8SLE、8SRE只要具有长度方向的部分即可。

在变形例9涉及的尿布1P(参照图15)中,可以是从皮肤面侧向非皮肤面侧凹陷的凹部代替狭缝61而在吸收体6P的非皮肤面侧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另外,脸41可以描绘在罩片4P的后身区域1R。另外,脸41不限定于罩片4P,只要描绘在能够从外部观察到的构件上即可。

另外,在变形例9涉及的尿布1P中,在狭缝61与腰褶裥3P之间设有分离区域64(参照图15),但也可以不设置分离区域64。也就是说,狭缝61可以延伸至腰褶裥3P的附近。另外,狭缝61可以从下裆区域1B向前身区域1F或后身区域1R的任一方向延伸。另外,在变形例9涉及的尿布1P中,狭缝61与脸41的一部分重叠,但狭缝61与脸41也可以不重叠,可以在实施方式中形成折叠部54的位置描绘脸41的全部。另外,折叠部54可以形成在后身区域1R。另外,狭缝61的条数和方向不限定于上述记载的例子。即、陷入狭缝61的罩片4P的陷入部的数量、方向等不限定于上述例子。

另外,可以不配置腹部褶裥2P,可以代替腹部褶裥2P而设置将狭缝61的端部62向宽度方向外侧拉伸的伸缩性构件。另外,可以代替腹部褶裥2P而设置将罩片4P的分离区域64向宽度方向外侧拉伸的伸缩性构件。另外,形成腹部褶裥2P的橡胶线63的一部分可以熔接于贴附有吸收体6P的片状构件(例如背片)。这样的情况下,橡胶线63与吸收体6P间接地接合。另外,橡胶线63也可以不熔接于吸收体6P。

另外,在上述变形例9~23中示出了尿被吸收体吸收的例子,但在稀便所含的水分被吸收体吸收的情况下,上述尿布也发挥同样的效果。

另外,根据以往的尿布,考虑到在使用者穿戴的状态下从使用者的腹部通过下裆部向背部方向延伸的槽被配置于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考虑到从使用者排泄的尿在槽中通过,由此使尿扩散到吸收体表面的整体。从而,可设想从用户排泄的尿的吸收效率提高。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例如可设想在槽的背侧的端部通过的尿渗出到顶片上。由此,可能发生背部泄漏。

针对这样的课题,实施方式涉及的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技术,在被使用者穿戴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具备沿着从使用者的腹侧向背部侧的方向延伸的槽的情况下,抑制在槽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通过的尿的速度。

再者,本申请包含以下附记事项。

<附记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具备具有槽的吸收体。

<附记2>

根据附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所述槽,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伸缩性构件,所述伸缩性构件在所述槽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在该宽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设置,能够通过收缩将所述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侧部在所述端部的宽度变宽的方向上拉伸。

<附记3>

根据附记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被使用者穿戴的情况下能够覆盖所述使用者的腹部、下裆部和背部,所述槽从所述下裆部延伸至所述背部,苏搜狐伸缩性构件延伸至所述背部侧的所述槽的第1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以在该宽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设置。

<附记4>

根据附记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第1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下裆侧的所述槽的宽度。

<附记5>

根据附记3或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第1端部的深度从所述下裆侧向所述背部侧逐渐变浅。

<附记6>

根据附记3~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在长度方向上间断地配置,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能够在宽度方向上伸缩的第2伸缩性构件,所述第2伸缩性构件从所述吸收性物品被所述使用者穿戴的情况下的所述吸收体的背侧端部起向长度前端方向空出预定间隔而设置,所述预定间隔是抑制由于所述第2伸缩性构件的收缩使所述第1端部在宽度方向上收缩预定长度以上的间隔。

<附记7>

根据附记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第2伸缩性构件的收缩力为2.5N,所述预定间隔下的所述吸收体的每平方米重量为180g/m

<附记8>

根据附记3~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槽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多个配置,多个所述槽的所述第1端部在长度方向上配置于大致同一位置。

<附记9>

根据附记2~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槽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宽度和深度相同。

<附记10>

根据附记2~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槽具有狭缝,所述吸收体具有未固定在与非皮肤面侧重叠的片状构件的部分,所述未固定的部分包含与所述片状构件重叠的所述狭缝的开口。

<附记11>

根据附记2~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所述伸缩性构件的第2端部,在从厚度方向观察所述吸收体的情况下与所述吸收体重叠,所述第2端部与所述吸收体直接或间接地接合。

<附记12>

根据附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是在被穿戴者穿戴的情况下覆盖所述穿戴者的腹部、下裆部和背部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所述槽,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立体褶裥,所述立体褶裥配置在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左右,将宽度方向外侧的一端与所述吸收体接合而形成接合面,将立起线的起始端的另一端设为自由端,通过弹性构件对该自由端施力以使其紧贴穿戴者的皮肤面,所述立起线是在该接合面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形成的线,所述一对槽的位于背部侧的端部之中至少一部分朝向与所述立体褶裥的立起线交叉的方向。

<附记13>

根据附记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一对槽的位于腹部侧的端部之中至少一部分朝向与所述立体褶裥的立起线交叉的方向。

<附记14>

根据附记12或1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一对槽的端部为大致扇状,所述端部的大致扇状的圆弧部从所述一对槽的延伸方向起形成在与所述立体褶裥的立起线交叉的方向上。

<附记15>

根据附记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一对槽随着从与所述下裆部对应的位置向端部而在宽度方向上弯曲,所述一对槽的端部的眼神方向是与所述立体褶裥的立起线交叉的方向。

<附记16>

根据附记14或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端部的宽度大于与所述下裆部对应的位置的所述一对槽的宽度。

<附记17>

根据附记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端部的深度随着从与所述下裆部对应的位置向与所述背部对应的位置逐渐变浅。

<附记18>

根据附记12~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一对槽具备槽的底面、向宽度方向中心立起的倾斜线、以及向宽度方向左右端立起的倾斜线,所述向宽度方向左右端立起的倾斜线与所述向宽度方向中心立起的倾斜线相比倾斜小。

<附记19>

根据附记12~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具备第1伸缩性构件,所述第1伸缩性构件在所述一对槽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在该宽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设置,能够通过收缩使所述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侧部在所述端部的宽度变宽的方向上伸缩。

<附记20>

根据附记1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还具备能够在宽度方向上伸缩的第2伸缩性构件,所述第2伸缩性构件从所述吸收性物品被所述穿戴者穿戴的情况下的所述吸收体的背侧端部起向长度前端方向空出预定间隔而设置,所述一对槽的间隔是抑制由于所述第2伸缩性构件的收缩使所述端部在宽度方向上收缩预定长度以上的间隔。

<附记21>

根据附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是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和沿着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横向宽度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具有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所述槽,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伸缩的第1伸缩部,所述第1伸缩部具有在所述一对槽的腹侧端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以伸长状态配置的第1伸缩性构件,所述一对槽配置在比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靠下裆侧,所述槽的各自的中心线彼此的间隔为20mm以上且50mm以下。

<附记22>

根据附记2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将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重叠对折的情况下,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到所述一对槽的所述腹侧端部的长度在90mm以上且100mm以下的范围内,用于体重在5kg以上且13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

<附记23>

根据附记2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将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重叠对折的情况下,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到所述一对槽的所述腹侧端部的长度在85mm以上且95mm以下的范围内,用于体重在8kg以上且15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

<附记24>

根据附记2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将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重叠对折的情况下,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到所述一对槽的所述腹侧端部的长度在110mm以上且120mm以下的范围内,用于体重在11kg以上且23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

<附记25>

根据附记2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将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重叠对折的情况下,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到所述一对槽的所述腹侧端部的长度在100mm以上且110mm以下的范围内,用于体重在12kg以上且29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

<附记26>

根据附记21~2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是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腹侧邻接部。

<附记27>

根据附记21~2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所述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没有配置伸缩性构件。

<附记28>

根据附记21~2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第1伸缩部形成在所述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比所述一对槽的腹侧的延长线上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

<附记29>

根据附记21~2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50mm,所述第1伸缩部的所述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伸缩力比所述一对槽的所述腹侧端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大。

<附记30>

根据附记21~2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具备躯体开口部和第2伸缩部,所述躯体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男性生殖器对应区域的腹侧,配置穿戴者的躯体周围,所述第2伸缩部具有沿着所述躯体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以伸长状态配置的第2伸缩性构件,使所述躯体开口部伸缩。

<附记31>

根据附记3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具备形成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的外层片材,在俯视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所述吸收体的所述腹侧端部位于所述外层片材的所述长度方向端部的内侧,所述第2伸缩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吸收体重叠。

<附记32>

根据附记30或3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的与所述第2伸缩部重叠的重叠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比所述重叠部靠下裆侧的所述吸收体的部位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

<附记33>

根据附记21~3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俯视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所述第1伸缩性构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与所述吸收体重叠,并与所述吸收体直接或间接地接合。

<附记34>

根据附记21~3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一堆槽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吸收体。

<附记35>

根据附记21~3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一对槽形成为随着向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而逐渐变浅。

<附记36>

根据附记21~3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具有形成在所述一对槽之间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另外的槽。

<附记37>

根据附记21~3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一对槽配置在比肛门对应区域靠下裆侧。

<附记38>

根据附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是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和沿着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横向宽度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具有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所述槽,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伸缩的第1伸缩部,所述第1伸缩部具有在所述一对槽的背侧端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以伸长状态配置的第1伸缩性构件。

<附记39>

根据附记3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一对槽配置在比肛门对应区域靠下裆侧。

<附记40>

根据附记3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将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重叠对折的情况下,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到所述一对槽的所述背侧端部的长度在90mm以上且100mm以下的范围内,用于体重在5kg以上且13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

<附记41>

根据附记3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将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重叠对折的情况下,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到所述一对槽的所述背侧端部的长度在85mm以上且95mm以下的范围内,用于体重在8kg以上且15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

<附记42>

根据附记3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将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重叠对折的情况下,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到所述一对槽的所述背侧端部的长度在110mm以上且120mm以下的范围内,用于体重在11kg以上且23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

<附记43>

根据附记3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将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重叠对折的情况下,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到所述一对槽的所述背侧端部的长度在100mm以上且110mm以下的范围内,用于体重在12kg以上且29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

<附记44>

根据附记39~4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肛门对应区域是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背侧邻接部。

<附记45>

根据附记39~4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所述肛门对应区域没有配置伸缩性构件。

<附记46>

根据附记39~4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第1伸缩部形成在所述肛门对应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比所述一对槽的背侧的延长线上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

<附记47>

根据附记39~4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肛门对应区域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50mm,所述第1伸缩部的所述肛门对应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伸缩力比所述一对槽的所述背侧端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大。

<附记48>

根据附记39~4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具备躯体开口部和第2伸缩部,所述躯体开口部设置在所述肛门对应区域的背侧,配置穿戴者的躯体周围,所述第2伸缩部具有沿着所述躯体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以伸长状态配置的第2伸缩性构件,使所述躯体开口部伸缩。

<附记49>

根据附记4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具备形成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的外层片材,在俯视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所述吸收体的所述背侧端部位于所述外层片材的所述长度方向端部的内侧,所述第2伸缩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吸收体重叠。

<附记50>

根据附记48或4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的与所述第2伸缩部重叠的重叠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比所述重叠部靠下裆侧的所述吸收体的部位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

<附记51>

根据附记38~50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在俯视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所述第1伸缩性构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与所述吸收体重叠,与所述吸收体直接或间接地接合。

<附记52>

根据附记38~5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一对槽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吸收体。

<附记53>

根据附记38~5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一对槽形成为随着向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逐渐变浅。

<附记54>

根据附记38~5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具有形成于所述一对槽之间、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另外的槽。

<附记55>

根据附记38~5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一对槽配置在比尿道口对应区域靠所述下裆侧。

<附记56>

根据附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是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和沿着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横向宽度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具有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所述槽,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伸缩的第1伸缩部,所述第1伸缩部具有在所述一对槽的腹侧端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以伸长状态配置的第1伸缩性构件。

<附记57>

根据附记5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一对槽配置在比尿道口对应区域靠下裆侧。

<附记58>

根据附记5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将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重叠对折的情况下,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到所述一对槽的所述腹侧端部的长度在90mm以上且100mm以下的范围内,用于体重在5kg以上且13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

<附记59>

根据附记5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将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重叠对折的情况下,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到所述一对槽的所述腹侧端部的长度在85mm以上且95mm以下的范围内,用于体重在8kg以上且15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

<附记60>

根据附记5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将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重叠对折的情况下,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到所述一对槽的所述腹侧端部的长度在110mm以上且120mm以下的范围内,用于体重在11kg以上且23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

<附记61>

根据附记5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将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重叠对折的情况下,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到所述一对槽的所述腹侧端部的长度在100mm以上且110mm以下的范围内,用于体重在12kg以上且29kg以下的范围内的婴幼儿。

<附记62>

根据附记57~6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尿道口对应区域为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腹侧邻接部。

<附记63>

根据附记57~6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所述尿道口对应区域没有配置伸缩性构件。

<附记64>

根据附记57~6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第1伸缩部形成在所述尿道口对应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比所述一对槽的腹侧的延长线上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

<附记65>

根据附记57~6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尿道口对应区域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50mm,所述第1伸缩部的所述尿道口对应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伸缩力比所述一对槽的所述腹侧端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大。

<附记66>

根据附记57~6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具备躯体开口部和第2伸缩部,所述躯体开口部设置在所述尿道口对应区域的腹侧,配置穿戴者的躯体周围,所述第2伸缩部具有沿着所述躯体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以伸长状态配置的第2伸缩性构件,使所述躯体开口部伸缩。

<附记67>

根据附记6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具备形成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的外层片材,在俯视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所述吸收体的所述腹侧端部位于所述外层片材的所述长度方向端部的内侧,所述第2伸缩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吸收体重叠。

<附记68>

根据附记66或6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的与所述第2伸缩部重叠的重叠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比所述重叠部靠下裆侧的所述吸收体的部位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

<附记69>

根据附记56~6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俯视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所述第1伸缩性构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与所述吸收体重叠,与所述吸收体直接或间接地接合。

<附记70>

根据附记56~6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一对槽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吸收体。

<附记71>

根据附记56~7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一对槽形成为随着向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而逐渐变浅。

<附记72>

根据附记56~7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具有形成于所述一对槽之间、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另外的槽。

<附记73>

根据附记56~7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一对槽配置在比肛门对应区域靠下裆侧。

<附记74>

根据附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能够吸收穿戴者的排泄物所含的水分,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孔状或从非皮肤面侧向皮肤面侧凹陷的所述槽,还具备显示部,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槽或所述槽的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上的位置重叠,在所述槽的宽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述一部分向非皮肤面侧显现,所述显示部通过所述一部分的显现而使形态发生变化。

<附记75>

根据附记7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显示部设置在所述穿戴者的腹部或背部,所述槽至少设置在所述穿戴者的下裆部,在从所述下裆部向所述腹部或所述背部的方向即长度方向上延伸。

<附记76>

根据附记7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还具备片状构件,所述片状构件的一部分与所述槽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在比所述吸收体靠非皮肤面侧具有所述显示部,所述槽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通过所述槽延伸至所述腹部或所述背部、或者所述片状构件的一部分侵入所述槽,由此从非皮肤面侧观察形成凹陷,另外,所述凹陷延伸至所述腹部或所述背部。

<附记77>

根据附记7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显示部的一部分设置于在厚度方向上不与所述槽重叠的部分、或没有形成延伸到所述腹部和所述背部之中至少一方的所述凹陷的部分。

<附记78>

根据附记76或7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槽从被所述穿戴者穿戴的情况下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腹部侧的第1端部起在长度方向上空出第1间隔而设置,所述槽在宽度方向上空出第2间隔而设置。

<附记79>

根据附记76~7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还具备第1伸缩性构件,所述第1伸缩性构件能够将比所述槽的长度方向的第2端部靠长度方向的前端侧的所述片状构件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拉伸。

<附记80>

根据附记76~7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显示部的与所述穿戴者感受印象变化相关联的部分显示在与所述槽重叠的部分、或是延伸到所述腹部或所述背部的所述凹陷。

<附记81>

根据附记76~8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槽的长度方向的第3端部与所述显示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第2伸缩性构件,所述第2伸缩性构件在所述第3端部的宽度方向上以伸长的状态设置,能够通过收缩将所述第3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侧部拉伸。

<附记82>

根据附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吸收穿戴者的排泄物所含的水分而膨胀,具有孔状或从非皮肤面侧向皮肤面侧凹陷的凹状的所述槽,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以所述吸收体为内层的层叠体、以及显示部,所述显示部设置在比所述吸收体靠非皮肤面侧的所述层叠体的部分,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槽或所述槽的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上的位置重叠,在所述槽的宽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述一部分向非皮肤面侧显现,所述显示部通过所述一部分的显现而使形态发生变化。

<附记83>

根据附记8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显示部设置在所述穿戴者的腹部或背部,所述槽至少设置在所述穿戴者的下裆部,在从所述下裆部向所述腹部或所述背部的方向即长度方向上延伸。

<附记84>

根据附记8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层叠体具有设置所述显示部的片状构件,所述槽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通过所述槽延伸至所述腹部或所述背部、或者所述片状构件的一部分侵入所述槽,由此从非皮肤面侧观察形成凹陷,另外,所述凹陷延伸至所述腹部或所述背部。

<附记85>

根据附记8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显示部的一部分设置于在厚度方向上不与所述槽重叠的部分、或没有形成延伸至所述腹部和所述背部之中至少一方的所述凹陷的部分。

<附记86>

根据附记8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槽从被所述穿戴者穿戴的情况下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腹部侧的第1端部起在长度方向上空出第1间隔而设置,所述槽在宽度方向上空出第2间隔而设置。

<附记87>

根据附记84~8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还具备能够将比所述槽的长度方向的第2端部靠长度方向的前端侧的所述片状构件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拉伸的第1伸缩性构件。

<附记88>

根据附记84~8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显示部的与所述穿戴者感受印象变化相关联的部分显示在与所述槽重叠的部分或是延伸至所述腹部或所述背部的所述凹陷。

<附记89>

根据附记84~8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形成所述凹陷的所述片状构件彼此被接合成具有预定的剥离强度。

<附记90>

根据附记82~8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槽的长度方向的第3端部与所述显示部在厚度方向身上重叠,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第2伸缩性构件,所述第2伸缩性构件在所述第3端部的宽度方向上以伸长的状态设置,能够通过收缩将所述第3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侧部拉伸。

以上公开的实施方式、变形例能够分别组合。

技术分类

0612011470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