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带有触控功能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被广泛应用,备受人们青睐。

OLED触控显示屏是将触控膜层或者触控基板设置在显示屏的显示侧,对触控膜层或者触控基板进行触控驱动,以实现显示屏的触控;对显示屏内的OLED元件进行显示驱动,以实现显示屏的显示。

目前发现,触控膜层或者触控基板的触控驱动信号跳变时会使显示屏内OLED元件的显示驱动信号产生波动,以致显示屏出现水波纹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层,所述触控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子像素阵列;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阵列;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由单个脉冲信号开启每行子像素的显示驱动;

由连续脉冲信号对每行触控电极进行触控驱动;

所述连续脉冲信号的跳变位置处于所述单个脉冲信号的关闭阶段。

可选地,逐行依次驱动所述子像素阵列;

驱动所述子像素阵列中各行所述子像素的所述单个脉冲信号与所述连续脉冲信号中的各个所述脉冲信号一一对应。

可选地,逐行依次驱动所述子像素阵列;

驱动所述子像素阵列中各行所述子像素的所述单个脉冲信号与所述连续脉冲信号中的高电位和低电位阶段一一对应。

可选地,逐行依次驱动所述子像素阵列;

所述连续脉冲信号中的每个所述脉冲信号对应所述子像素阵列中多行所述子像素驱动的所述单个脉冲信号。

可选地,逐行依次驱动所述子像素阵列;

所述连续脉冲信号中的高电位和低电位阶段分别对应所述子像素阵列中多行所述子像素驱动的所述单个脉冲信号。

可选地,逐行依次驱动所述触控电极阵列。

可选地,同时驱动所述触控电极阵列中的多行所述触控电极。

可选地,所述单个脉冲信号包括单个方波脉冲信号或者单个正弦波脉冲信号;

所述连续脉冲信号包括连续方波脉冲信号或者连续正弦波脉冲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层,所述触控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子像素阵列;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阵列;

所述显示装置采用上述驱动方法进行显示和触控驱动。

可选地,所述子像素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位于所述触控层与所述子像素阵列之间,用于对所述子像素阵列进行封装;

所述触控层形成于所述封装层上;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驱动电极和多个感应电极,所述多个驱动电极排布呈阵列;所述多个感应电极排布呈阵列;

每行所述驱动电极串联连接;每列所述感应电极串联连接;

每行所述驱动电极与每列所述感应电极空间交叉并绝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通过使连续脉冲信号的跳变位置处于单个脉冲信号的关闭阶段,能使子像素的显示驱动信号与触控层的触控驱动信号的跳变位置相错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触控层触控驱动信号的跳变对OLED元件点亮的影响,进而不会对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质量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显示装置的水波纹现象。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驱动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触控层触控驱动信号的跳变对OLED元件点亮的影响,从而不会对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质量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显示装置的水波纹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OLED触控显示屏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OLED触控显示屏中各膜层的等效电路图;

图3为触控驱动信号在跳变位置处对第一晶体管源极电压的影响波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一种驱动方法的时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电极阵列逐行驱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种驱动方法的时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又一种驱动方法的时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又一种驱动方法的时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电极阵列多行同时驱动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电极的排布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1、驱动电极条;2、感应电极条;3、显示面板;30、子像素;4、触控层;40、触控电极;5、封装层;6、基底;7、第一电位层;8、第一绝缘层;9、有源层;10、栅绝缘层;11、栅极;12、中间介电层;13、源漏极;14、第二绝缘层;15、阳极;16、发光功能层;17、阴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OLED触控显示屏的膜层结构包括基底6,依次设置于基底6上的第一电位层7、第一绝缘层8、有源层9、栅绝缘层10、栅极11、中间介电层12、源漏极13、第二绝缘层14、阳极15、发光功能层16、阴极17、封装层5、触控层4。其中,第一电位层7连接阴极17,且第一电位层7在基底6上为整面铺设。触控层4包括纵横交叉并绝缘的驱动电极条和感应电极条。触控层4在触控过程中,驱动电极条上输入触控驱动信号,感应电极条接收触控感应信号,从而实现触控层4的互电容触控。

如图2所示,为OLED触控显示屏中各膜层的等效电路图;其中、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和第一电容C1构成了OLED元件D的驱动电路。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数据线,数据线向驱动电路提供数据信号data,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连接栅线,栅线向驱动电路提供栅极驱动信号gate;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连接第二电位端,第二电位端向驱动电路提供第二电位ELVDD,OLED元件D的阴极连接第一电位层,第一电位层向驱动电路提供第一电位ELVSS。从图2中可见,在OLED触控显示屏中,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与第一电位层之间形成第二电容C,驱动电极条与第一电位层之间形成第三电容Cloading;第二电容C和第三电容Cloading都是膜层设置所导致的驱动电路中不希望有的电容,Rtx是驱动电极条的线电阻。

触控过程中,如图3所示,驱动电极条上输入的触控驱动信号TX为连续脉冲波形信号,如连续的方波脉冲信号;连续方波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位置会使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上感应出较多电荷,感应电荷形成的感应电压信号source施加到OLED元件D的驱动电路中,导致OLED元件D的点亮受该感应电压的影响出现水波纹现象,特别是当触控驱动信号和显示驱动信号同时提供时,水波纹现象更为严重,严重影响OLED触控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为了解决OLED触控显示屏出现水波纹现象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层,触控层设置于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显示面板包括子像素阵列;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阵列;驱动方法包括:由单个脉冲信号开启每行子像素的显示驱动;由连续脉冲信号对每行触控电极进行触控驱动;连续脉冲信号的跳变位置处于单个脉冲信号的关闭阶段。

其中,参照图1和图2,子像素包括OLED元件D。子像素的驱动电路以及触控层的膜层设置和电路设置分别参考图1和图2中的设置。单个脉冲信号由栅线提供给连接该栅线的一行子像素的驱动电路中的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用于开启该行子像素的显示驱动,即单个脉冲信号是栅极驱动信号gate;连续脉冲信号提供给触控电极阵列中的驱动电极条,用于对驱动电极条进行触控驱动,即连续脉冲信号是触控驱动信号TX。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连续脉冲信号的跳变位置处于单个脉冲信号的关闭阶段,能使子像素的显示驱动信号与触控层的触控驱动信号的跳变位置相错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触控层触控驱动信号的跳变对OLED元件D点亮的影响,进而不会对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质量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显示装置的水波纹现象。

可选地,如图4所示,逐行依次驱动子像素阵列;驱动子像素阵列中各行子像素的单个脉冲信号(栅极驱动信号gate)与连续脉冲信号(触控驱动信号TX)中的各个脉冲信号一一对应。

可选地,如图5所示,逐行依次驱动触控电极阵列。触控电极包括多个驱动电极和多个感应电极,多个驱动电极排布呈阵列;多个感应电极排布呈阵列;每行驱动电极串联连接形成驱动电极条1;每列感应电极串联连接形成感应电极条2;每行驱动电极与每列感应电极空间交叉并绝缘,即驱动电极条1和感应电极条2空间交叉并绝缘。每行驱动电极(即每个驱动电极条1)上依次输入触控驱动信号TX(即连续脉冲信号),每列感应电极(即每个感应电极条2)上接收触控感应信号RX,如图5所示,触控驱动信号TX是连续的方波脉冲信号,触控感应信号RX为连续的三角波脉冲信号。

可选地,如图6所示,逐行依次驱动子像素阵列;驱动子像素阵列中各行子像素的单个脉冲信号(栅极驱动信号gate)与连续脉冲信号(触控驱动信号TX)中的高电位和低电位阶段一一对应。

其中,如图6,连续脉冲信号中每个脉冲信号为高电位,相邻两个脉冲信号之间的间隔阶段为低电位阶段。或者,也可以连续脉冲信号中每个脉冲信号为低电位,相邻两个脉冲信号之间的间隔阶段为高电位阶段。

可选地,如图7所示,逐行依次驱动子像素阵列;连续脉冲信号(触控驱动信号TX)中的每个脉冲信号对应子像素阵列中多行子像素驱动的单个脉冲信号(栅极驱动信号gate)。

其中,如图7,连续脉冲信号中的每个脉冲信号都处于高电位阶段,即在每个高电位阶段对应有多行子像素驱动的单个脉冲信号。

可选地,如图8所示,逐行依次驱动子像素阵列;连续脉冲信号中的高电位和低电位阶段分别对应子像素阵列中多行子像素驱动的单个脉冲信号。

其中,如图8,连续脉冲信号中每个脉冲信号为高电位,相邻两个脉冲信号之间的间隔阶段为低电位阶段。或者,也可以连续脉冲信号中每个脉冲信号为低电位,相邻两个脉冲信号之间的间隔阶段为高电位阶段。连续脉冲信号中的每个高电位阶段对应有多行子像素驱动的单个脉冲信号,连续脉冲信号中的每个低电位阶段对应有多行子像素驱动的单个脉冲信号。

可选地,如图9所示,同时驱动触控电极阵列中的多行触控电极。如同时驱动两个或三个驱动电极条1。

可选地,单个脉冲信号包括单个方波脉冲信号或者单个正弦波脉冲信号;连续脉冲信号包括连续方波脉冲信号或者连续正弦波脉冲信号。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通过使连续脉冲信号的跳变位置处于单个脉冲信号的关闭阶段,能使子像素的显示驱动信号与触控层的触控驱动信号的跳变位置相错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触控层触控驱动信号的跳变对OLED元件点亮的影响,进而不会对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质量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显示装置的水波纹现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0所示,包括显示面板3和触控层4,触控层4设置于显示面板3的显示侧;显示面板3包括子像素30阵列;触控层4包括触控电极40阵列;显示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驱动方法进行显示和触控驱动。

其中,该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对于OLED显示面板,设置在其显示侧的触控层无论是互电容式触控原理还是自电容式触控原理,在触控驱动信号的跳变位置都容易导致显示面板出现水波纹现象。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驱动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触控层触控驱动信号的跳变对OLED元件点亮的影响,从而不会对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质量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显示装置的水波纹现象。

可选地,子像素30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即OLED元件);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5,位于触控层4与子像素30阵列之间,用于对子像素30阵列进行封装;触控层4形成于封装层5上;如图11所示,触控电极包括多个驱动电极和多个感应电极,多个驱动电极排布呈阵列;多个感应电极排布呈阵列;每行驱动电极串联连接形成驱动电极条1;每列感应电极串联连接形成感应电极条2;每行驱动电极与每列感应电极空间交叉并绝缘。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驱动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触控层触控驱动信号的跳变对OLED元件点亮的影响,从而不会对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质量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显示装置的水波纹现象。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OLED面板、OLED电视、OLED广告牌、显示器、手机、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选通驱动器电路、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
  • 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驱动模块和显示装置
  •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显示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显示驱动装置的方法以及显示装置和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
  • 显示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显示驱动装置的方法以及显示装置和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584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