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袋加工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编织袋内外袋的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编织袋内外袋缝合工序多采用人工缝合的方式实现。这种方式不仅会浪费人力成本,其工作效率较低,往往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为解决该问题,有的设备生产厂商已经提供了相应的编织袋生产装置。如公开号为CN208881195U公开的编织袋生产线,其包括内袋输送线、外袋输送线和编织袋输送线,内袋输送线上沿内袋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支承内袋卷并对内袋卷进行放卷的内袋开卷机构、内袋定长切割机构、用于将内袋的靠近外袋的端部固定并翻转的翻转机构和用于将内袋推至外袋内的内袋推动机构;外袋输送线上沿外袋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有外袋开卷机构、外袋定长切割机构和外袋张开机构;编织袋输送线上沿编织袋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将编织袋的袋口的周边进行内袋和外袋的点焊缝合的底部缝合机构、超声波焊接机构、用于整平并传输编织袋的整平机构。该生产线可以自动完成编织袋的生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且效率高,工作稳定。

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该生产线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该生产线的内外袋缝合机构部分,当其编织袋的袋口的编织袋张开装置将内外袋的上下层吸附分开后,经常存在吸附不稳的现象,导致被吸附起来的部分出现掉落,影响到正常生产。经多次检测发现,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因外袋表面不平整且编织条之间存在间隙,导致了张开机构在吸附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气的现象。而且该现象是持续的,进而造成了张开机构对内袋吸附不稳的现象,使其容易掉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编织袋内外袋的缝合装置,解决了因外袋表面不平整且编织条之间存在间隙,导致张开机构吸附过程中容易因持续漏气造成对内袋吸附不稳,使其掉落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编织袋内外袋的缝合装置,包括安装有输送机构、张开机构、超声波缝合机构和整平落料机构的架体,还包括旋转翻袋机构以及配合张开机构使用的编织袋撑口机构;所述旋转翻袋机构由袋口旋转组件和袋尾旋转组件组成;所述袋口旋转组件通过驱动机构可移动地安装在张开机构一侧的架体上,所述编织袋撑口机构安装在驱动机构上,以使所述编织袋撑口机构可穿插于张开机构中。

所述编织袋撑口机构包括连接杆、上气管和下气管;所述连接杆固定安装在驱动机构上,且所述连接杆延伸至袋口旋转组件靠近张开机构的一侧;所述上气管和下气管均固定安装在连接杆的末端,所述上气管远离下气管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上出气孔,所述下气管远离上气管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下出气孔;所述上气管和下气管均与外置供气源相连。

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安装有袋口压平机构。

所述袋口压平机构包括侧杆、安装座一、螺栓一和压板;所述侧杆固定的安装在连接杆的一侧,所述安装座一固定的安装在侧杆的一侧,所述螺栓一旋接在安装座一中,且所述螺栓一贯穿安装座一;所述压板上开设有一直径大于螺栓一直径的通孔,所述螺栓一插接在通孔中;所述螺栓一的末端旋接有防松螺母;所述压板与侧杆之间设有使压板始终处于倾斜状态的弹性拉伸组件。

所述弹性拉伸组件包括安装座二、螺栓二和弹簧一;所述安装座二固定安装在侧杆的一侧,所述螺栓二旋接在安装座二中,且所述螺栓二贯穿所述安装座二;所述弹簧一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螺栓二的端部,所述弹簧一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压板上,且所述弹簧一与压板的连接处位于通孔远离安装座二一侧的压板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架一、气缸一、安装板以及两个滑杆一;所述支架一固定安装在架体上,两个所述滑杆一固定安装在支架一的上方,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两个与两个滑杆一一一对应滑动连接的通孔;所述气缸一固定安装在支架一上,且所述气缸一的活塞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

所述袋口旋转组件包括两个滚轮以及用于驱动两个滚轮同步且同向转动的转动驱动部、用于驱使滚轮往架体外侧移动的铰接驱动部;

所述袋尾旋转组件包括用于将编织袋的袋尾从输送机构上提起的升降驱动部和用于驱使升降驱动部沿传送方向进行前后移动的平移驱动部。

所述铰接驱动部包括气缸二、V型连接件和支杆;所述支杆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一侧,所述气缸二转动安装在支杆和安装板之间;所述V型连接件的V型拐角处转动安装在支杆的下端,所述V型连接件的一端与气缸二的活塞端转动连接,所述V型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靠近编织袋撑口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转动驱动部的驱动端连接。

所述升降驱动部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电机二和安装箱二;所述上支撑板固定安装在平移驱动部的驱动端,所述上支撑板的下方安装有气缸三,所述下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气缸三的活塞端;所述电机二固定安装在下支撑板的下方,所述安装箱二与电机二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箱二的两侧通过弹性组件安装有夹持盘三,所述夹持盘三一侧的安装箱二上设有转盘二,所述安装箱二中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轴端与两个转盘二一一对应的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二的圆周面上固定安装有转动臂二,所述转动臂二的末端固定安装有可与夹持盘三相接触的夹持盘四。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对称安装在架体下方的两个电动滑轨、安装在所述电动滑轨的滑块上的安装箱一、电机一、转盘一、转动臂一、夹持盘一和夹持盘二;所述安装箱一固定安装在滑块上,所述电机一固定安装在安装箱一的一侧,且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贯穿安装箱一并延伸至其中;所述转盘一固定安装在电机一的输出轴上,所述转动臂一固定安装在转盘一的一侧,所述夹持盘一固定安装在转动臂一的末端,所述安装箱一上固定安装有可与夹持盘一相接触的夹持盘二;位于电动滑轨上方的所述架体上开设有长槽孔,所述夹持盘二位于长槽孔中,且所述夹持盘二的顶部端面与架体的顶部端面齐平。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设置一主要由上气管和下气管组成的编织袋撑口机构,在两个气管进入到袋口中之后,通过外置供气源对气管进行供气。气体将从出气孔吹出,并吹向袋口,从而使袋口被撑开得更加均匀,避免了因外袋表面不平整且编织条之间存在间隙,导致张开机构吸附过程中容易因持续漏气造成对内袋吸附不稳,使其掉落的问题。起到了防止内外袋两侧分离后容易掉落的问题,提高了生产的可靠性。

2.在超声波缝合机构的一侧设置袋口压平机构,以使袋口的待缝合处首先经过压平处理再进行缝合,能有效的避免翻转过程中因内外袋不贴合存在间隙出现的不平整,导致超声波焊接后的内外袋焊接处不美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缝合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输送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套筒和夹持盘三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其中:1-架体、2-输送机构、3-张开机构、4-超声波缝合机构、5-编织袋撑口机构、6-袋口旋转组件、7-袋尾旋转组件、8-驱动机构、9-袋口压平机构、 10-光电开关、11-传送带、12-驱动装置、13-导入板、14-收料机构、21-电动滑轨、22-安装箱一、23-电机一、24-转盘一、25-转动臂一、26-夹持盘一、27- 夹持盘二、28-长槽孔、31-气缸四、32-密封气管一、33-密封气管二、34-滑动杆、35-吸盘、36-气孔二、41-气缸六、42-超声波焊接装置、43-支撑平台、51- 连接杆、52-上气管、53-下气管、54-出气孔、61-滚轮、62-气缸二、63-V型连接件、64-支杆、65-电机三、66-从动轮、67-传动带、71-上支撑板、72-下支撑板、73-电机二、74-安装箱二、75-气缸三、76-夹持盘三、77-转盘二、78- 转动臂二、79-夹持盘四、710-支架二、711-气缸五、712-安装滑板、713-滑杆二、714-套筒、715-弹簧二、716-活动杆、717-限位环、81-支架一、82-气缸一、83-安装板、84-滑杆一、91-侧杆、92-安装座一、93-螺栓一、94-压板、 95-安装座二、96-螺栓二、97-弹簧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参阅图1,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编织袋内外袋的缝合装置,包括安装有输送机构2、张开机构3、旋转翻袋机构、配合张开机构使用的编织袋撑口机构5、超声波缝合机构4和整平落料机构的架体1。其中,架体1端部的一侧设为进料端,编织袋通过进料端至于架体1上。架体1端部的另一侧设有光电开关10,用于检测是否有编织袋被置于架体1上。若有编织袋被置于架体1上,则光电开关 10发出信号至PLC,PLC将启动输送机构2,以对编织袋进行传送。

输送机构2用于将外袋中套设有内袋的编织袋传送至张开机构处。参阅图2,输送机构2包括对称安装在架体1下方的两个电动滑轨21、安装在电动滑轨21 的滑块上的安装箱一22、电机一23、转盘一24、转动臂一25、夹持盘一26和夹持盘二27。安装箱一22固定安装在滑块上,电机一23固定安装在安装箱一 22的一侧,且电机一23的输出轴贯穿安装箱一22,并延伸至其中。转盘一24 固定安装在电机一23的输出轴上,转动臂一25固定安装在转盘一24的一侧,夹持盘一26固定安装在转动臂一25的末端,安装箱一22上固定安装有可与夹持盘一26相接触且接触后完全吻合的夹持盘二27。位于电动滑轨21上方的架体1上开设有长槽孔28,夹持盘二27位于长槽孔28中,且夹持盘二27的顶部端面与架体1的顶部端面齐平。

当光电开关10发出信号至PLC时,PLC将发出信号至电机一23的电机控制器,以使电机一23动作,带动转动臂一25和夹持盘一26转动。当夹持盘一26 与夹持盘二27接触时,即可对编织袋的袋尾进行夹持。夹持盘对编织袋夹持后,电动滑轨21启动。在电动滑轨21的驱动作用下,编织袋将被传送至缝合装置的旋转翻袋机构中。

当编织袋被传送至旋转翻袋机构中之后,张开机构3首先动作。其中,张开机构3用于打开编织袋待缝合一端的袋口,且使内袋和外袋的袋口同时打开。

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张开机构3包括气缸四31、密封气管一32和密封气管二33。气缸四31固定设置在支架一81上,密封气管一32固定安装在气缸四 31的末端。密封气管一3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动杆34,滑动杆34活动穿插在支架一81。密封气管一32远离气缸四3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气孔一,气孔一中安装有吸盘35。密封气管二33固定安装在密封气管一32下方的架体1中,且密封气管二33的表面与架体1的表面齐平。密封气管二33靠近密封气管一 32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气孔二36,密封气管一32和密封气管二33均与外置的真空泵相连接。

当编织袋停止传送后,气缸四31动作,以带动密封气管一32往下移动,并在气缸四31的活塞杆伸至最长后,气缸四31停止动作,此时的吸盘35将压在编织袋上。接着启动真空泵,通过真空泵对密封气管进行抽气。由于内袋为塑料膜制成的塑料袋,其并不透气,因此,通过对两个密封气管的抽气,能使编织袋的两侧分别吸附在相应的密封气管上。当气缸四31动作使其活塞杆收缩时,编织袋的上侧将被带起,从而使编织袋的袋口张开。

旋转翻袋机构由袋口旋转组件6和袋尾旋转组件7组成,用于带动编织袋整体以其中心线为轴心进行旋转。袋口旋转组件6通过驱动机构8可移动地安装在张开机构3一侧的架体1上。编织袋撑口机构5安装在驱动机构8上,以使编织袋撑口机构5可穿插于张开机构3中。

其中,驱动机构8包括支架一81、气缸一82、安装板83以及两个滑杆一 84。支架一81固定安装在架体1上,两个滑杆一84固定安装在支架一81的上方,安装板83上开设有两个与两个滑杆一84一一对应滑动连接的通孔。气缸一82固定安装在支架一81上,且气缸一82的活塞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板83上。

通过气缸一82的伸缩动作,即可带动安装板83以及安装在安装板83上的袋口旋转组件6和编织袋撑口机构5进行前后移动,从而实现袋口旋转组件6 和编织袋撑口机构5进入或移出袋口。

参阅图4,编织袋撑口机构5包括连接杆51、上气管52和下气管53。连接杆51固定安装在安装板83上,且连接杆51延伸至袋口旋转组件6靠近张开机构3的一侧,以使驱动机构8带动编织袋撑口机构5和袋口旋转组件6往编织袋方向移动时,编织袋撑口机构5首先进入到袋口中。上气管52和下气管53 均固定安装在连接杆51的末端,上气管52远离下气管53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上出气孔54,下气管53远离上气管52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下出气孔。上气管52和下气管53均与外置供气源相连。

当驱动机构8的气缸一82活塞杆伸长,并使编织袋撑口机构5进入到袋口中之后,外置供气源对气管进行供气。气体将从出气孔吹出,并吹向袋口,从而使袋口被撑开得更加均匀,避免了因外袋表面不平整且编织条之间存在间隙,导致张开机构3吸附过程中容易因持续漏气造成对内袋吸附不稳,使其掉落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袋口旋转组件6包括两个滚轮61以及用于驱动两个滚轮61同步且同向转动的转动驱动部、用于驱使滚轮61往架体1外侧移动的铰接驱动部。袋尾旋转组件7包括用于将编织袋的袋尾从输送机构2上提起的升降驱动部和用于驱使升降驱动部沿传送方向进行前后移动的平移驱动部。

具体的,转动驱动部包括电机三65、主动轮、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66。电机三65安装在安装板83的一侧,且电机三65的输出轴贯穿安装板83。主动轮固定安装在电机三65输出轴的末端。主动轮安装在主动轮一侧的安装板83上。铰接驱动部包括气缸二62、V型连接件63和支杆64。支杆64固定安装在安装板83的一侧,气缸二62转动安装在支杆64和安装板83之间。V型连接件63 的V型拐角处转动安装在支杆64的下端,V型连接件63的一端与气缸二62的活塞端转动连接,V型连接件63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靠近编织袋撑口机构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滚轮61,转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一个从动轮66。主动轮、张紧轮和两个从动轮66通过传动带67连接。

参阅图5和图6,平移驱动部包括支架二710、气缸五711和安装滑板712。升降驱动部包括上支撑板71、下支撑板72、气缸三75、电机二73和安装箱二 74。支架二710固定安装在架体1上,气缸五711固定安装在支架二710上,上支撑板71固定安装在气缸五711的活塞杆末端。上支撑板71与安装滑板712 固定连接,安装滑板712滑动安装在支架二710的上方。上支撑板71的下方安装有气缸三75,下支撑板72固定安装在气缸三75的活塞端。上支撑板71的下方还固定安装有四个滑杆二713,滑杆二713贯穿下支撑板72,且滑杆二713 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电机二73固定安装在下支撑板72的下方,安装箱二74 与电机二7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为确保稳定性,电机二73的输出轴可通过轴承座与下支撑板72连接。

安装箱二74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套筒714,套筒714中活动插接有活动杆 716,且套筒714下方的内壁以及活动杆716上方的外壁均设有限位环717,两个限位环717存在干涉面,从而避免了活动杆716从套筒714中掉落。活动杆 716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夹持盘三76,夹持盘三76和套筒714之间的活动杆716 上套设有弹簧二715,以使两个夹持盘对编织袋夹持时具有缓冲功能。夹持盘三 76一侧的安装箱二74上设有转盘二77,安装箱二74中安装有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两个轴端与两个转盘二77一一对应的固定连接。转盘二77的圆周面上固定安装有转动臂二78,转动臂二78的末端固定安装有可与夹持盘三76相接触的夹持盘四79。此外,位于安装箱二74下方的架体1为镂空状,以使夹持盘三76和夹持盘四79能对编织袋进行夹持。

当驱动机构8的气缸一82活塞杆伸长,并使滚轮61进入到袋口中,且编织袋撑口机构5动作之后,气缸二62的活塞杆将伸出。与此同时,气缸五711 的活塞杆也伸出。气缸二62的活塞杆伸长可使V型连接件63转动,从而驱使滚轮61往架体1的外侧移动,并最终与袋口的内壁接触。而气缸三75活塞杆的伸长则可使安装箱二74下降,并当气缸三75活塞杆伸至最长时,夹持盘三 76与编织袋接触。在气缸三75动作到位后,双轴电机将启动,驱使夹持盘四 79转动,并最终与夹持盘三76形成对编织袋袋尾的夹持。接着,气缸三75的活塞杆收缩,直至编织袋的袋尾与传送带组之间的传动缝隙处于同一水平面。此时,电机三65和电机二73同时启动,电机三65驱使滚轮61转动,以实现袋口的翻转,而电机二73驱动安装箱二74转动以实现袋尾的翻转,且袋口和袋尾的翻转方向一致,即可实现编织袋的翻转。

为避免翻转过程中因内外袋不贴合存在间隙出现的不平整,导致超声波焊接后的内外袋焊接处不美观的问题,本发明在连接杆51的一侧安装有袋口压平机构9,且袋口压平机构9位于超声波缝合机构4的一侧,以使袋口待缝合处首先经过袋口压平机构9的压平后,再进行焊接缝合。

具体的,袋口压平机构9包括侧杆91、安装座一92、螺栓一93和压板94。侧杆91固定的安装在连接杆51的一侧,安装座一92固定的安装在侧杆91的一侧,螺栓一93旋接在安装座一92中,且螺栓一93贯穿安装座一92。压板 94呈L状结构。压板94上开设有一直径大于螺栓一93直径的通孔,螺栓一93 插接在通孔中。螺栓一93的末端旋接有防松螺母。压板94与侧杆91之间设有使压板94始终处于倾斜状态的弹性拉伸组件。压板94往远离张开机构3的一侧倾斜,压板94与编织袋接触的位置与架体1的表面具有一稍大于编织袋一侧的厚度。如内袋的一侧壁厚和外袋的一侧壁厚的厚度和为0.2毫米,则压板94 与架体1之间的间距可为0.3毫米或0.4毫米。

当滚轮61进入到袋口中之后,压板94所处的位置在于袋口的缝合处。在旋转翻袋机构带动编织袋翻动时,压板94将对缝合处进行压平。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拉伸组件包括安装座二95、螺栓二96和弹簧一97。安装座二95固定安装在侧杆91的一侧,且安装座二95位于压板94的上方。螺栓二96旋接在安装座二95中,且螺栓二96贯穿安装座二95。弹簧一97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螺栓二96的端部,弹簧一97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压板94上,且弹簧一97与压板94的连接处位于通孔远离安装座二95一侧的压板94上。

由于安装座二95位于压板94的上方,因此弹簧一97安装之后,处于倾斜状态。且弹簧一97与压板94的连接处位于通孔远离安装座二95一侧的压板94 上,因此,在弹簧一97处于拉伸状态时,压板94的一端受力,从而使其处于倾斜状态。而螺栓二96的设置则可用于调节弹簧一97的拉伸长度,从而改变弹簧一97对压板94的作用力。

超声波缝合机构4用于对旋转中编织袋的袋口处进行缝合,以对内袋和外袋的袋口处进行缝合。

具体的,超声波缝合机构4包括气缸六41、超声波焊接装置42和支撑平台 43。气缸六41安装在安装板83的下方,超声波焊接装置42通过横杆安装在气缸六41活塞杆的末端,支撑平台43设置于密封气管二33中,以将密封气管二33分为两段。

当驱动机构8的气缸一82停止动作后,超声波焊接装置42将位于支撑平台43的上方。接着气缸六41动作,使超声波焊接装置42下降至能实现对编织袋袋口缝合的位置。当编织袋被旋转翻袋机构带动转动时,超声波焊接装置42 同时工作,对编织袋的袋口处进行缝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声波焊接装置42及其在编织袋袋口缝合中的应用均为现有技术,故而本文不对其进行更多的探讨。

整平落料机构用于输送内袋和外袋缝合后的编织袋,并在输送时对编织袋进行整平处理。其中,整平落料机构包括整平机构和收料机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整平机构由八个传送带11和用于驱动传送带11 的驱动装置12组成。八个传送带11均匀分布、且上下并列布置。两个上下并列的传送带11构成传送带组,传送带组的两个传送带11相贴临的传送面的传送方向一致。驱动装置12包括减速电机以及安装在减速电机输出轴上的连接轴。连接轴与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传送带11连接,以实现对传送带11的驱动。

架体1两侧的传送带组的进料端位于架体1中的两个传送带组的进料端的后方。当平移驱动部带动夹持有缝合好的编织袋的袋尾旋转组件7往整平机构方向移动时,编织袋与架体1中的两个传送带组进料端接触,从而实现编织袋进入到传送带组中进行整平传送。

由于编织袋属于柔性袋,其两个端角将会下垂,为确保编织袋的端角位置能进入到架体1两侧的传送带组,架体1两侧的传送带组进料端前方均设有倾斜布置的导入板13,以引导编织袋端角处进入到架体1两侧的传送带组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传送带11的进料端为前方。

关于收料机构14,其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本发明并不对其进行改进,故而本文也不对其进行更多的探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第一步、袋口待缝合的编织袋通过进料端放入至架体1中。当光电开关10 检测到有编织袋被置于架体1上时,电机一23动作,带动转动臂一25和夹持盘一26转动,以对编织袋的袋尾进行夹持。对编织袋夹持后,电动滑轨21启动。在电动滑轨21的驱动作用下,编织袋将被传送至缝旋转翻袋机构中。

第二步、当编织袋被传送至旋转翻袋机构中,且电动滑轨21停止动作之后,气缸四31动作,以带动密封气管一32往下移动,并在气缸四31的活塞杆伸至最长后,气缸四31停止动作。此时的吸盘35将压在编织袋上。接着启动真空泵,通过真空泵对密封气管进行抽气,以使编织袋的两侧分别吸附在相应的密封气管上。当气缸四31复位时,编织袋的上侧将被带起,从而使编织袋的袋口张开。

第三步、编织袋的袋口张开后,启动气缸一82,使其活塞杆伸长,以将袋口旋转组件6和编织袋撑口机构5往袋口方向移动,并使袋口旋转组件6和编织袋撑口机构5进入到袋口中。

第四步、气缸一82停止动作后,启动外置供气源,如气泵。通过外置供气源对气管进行供气。气体将从出气孔吹出,并吹向袋口,从而使袋口被撑开得更加均匀。

第五步、同时启动气缸二62和气缸三75,使其活塞杆伸长。气缸二62的活塞杆伸长可使V型连接件63转动,从而驱使滚轮61往架体1的外侧移动,并最终与袋口的内壁接触。而气缸三75活塞杆的伸长则可使安装箱二74下降,并当气缸三75活塞杆伸至最长时,夹持盘三76与编织袋接触。在气缸三75动作到位后,双轴电机将启动,驱使夹持盘四79转动,并最终与夹持盘三76形成对编织袋袋尾的夹持。且待夹持盘四79和夹持盘三76对编织袋袋尾进行夹持后,电机一23反动作,驱使夹持盘一26复位,使得夹持盘一26与夹持盘二 27分离,释放对袋尾的夹持。

接着,气缸三75的活塞杆收缩,直至编织袋的袋尾与传送带组之间的传动缝隙处于同一水平面。气缸六41动作。并在气缸六41到位后,同时启动电机三65、电机二73和超声波焊接装置42。电机三65驱使滚轮61转动,以实现袋口的翻转,而电机二73驱动安装箱二74转动以实现袋尾的翻转,且袋口和袋尾的翻转方向一致,从而实现编织袋的翻转。并且在编织袋翻转的过程中,超声波焊接装置对编织袋袋口的周边进行内袋和外袋的点焊缝合。

第六步、待编织袋翻转一周后,对编织袋的袋口缝合工序完成,电机二73 和电机三65同时停止动作,且气缸六41、气缸二62、气缸一82依次复位,以将袋口旋转组件6和编织袋撑口机构5移出袋口。真空泵停止工作。

第七步、平移驱动部的气缸五711动作,其活塞杆收缩,以使夹持有编织袋的袋尾旋转组件7往整平机构方向移动。当编织袋进入到架体1中的两个传送带组时,双轴电机反动作使夹持盘四复位,以释放对编织袋的夹持。并且在释放后气缸三75的活塞杆复位。接着,气缸五711停止动作,并且复位。其中,气缸五711活塞杆的收缩速度优选的与传送带11的传送速度一致,且左右相邻的两个传送带11之间的间距应大于夹持盘四79的直径。

编织袋在整平机构传送的过程中,通过传送带组对编织袋的传送挤压,可将袋内的气体排出,实现对编织袋的整平。

编织袋从整平机构传送出来之后,将进入到收料机构14中,通过收料机构实现对编织袋的收集。

在上述缝合装置的工作原理中,其涉及的电机、气缸和电动滑轨21的控制,均由PLC完成。虽然本发明对缝合装置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但其控制过程与现有技术中的编织袋缝合机构的控制过程一致,本发明并不对该控制过程进行改进。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固定安装,可采用目前公知的任何一种固定连接方式,如螺栓连接、焊接等。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安装优选的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分类

06120115586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