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瓦楞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吸附瓦楞辊。

背景技术

瓦楞辊是单面机的重要关键零件,瓦楞辊分为上瓦楞辊和下瓦楞辊,上下辊面均为雌形,两辊配对啮合装配,其啮合机理不同于通常的齿轮传动,下瓦楞辊为主动辊,轴端装有齿轮,电动机经减速装置带动下瓦楞辊转动,上瓦楞辊为从动辊,依靠上辊的辊齿和下辊的辊齿相互啮合传动,为了使瓦楞原纸在上、下瓦楞辊之间压楞成型,必须在上瓦楞辊上施加一定压力,所以上瓦楞辊除了绕自身轴线转动外,并能沿上下瓦楞辊轴线的连线方向移动,这种移动是通过气缸向上瓦楞辊两端施加径向压力,使相互啮合的瓦楞辊产生咬入压力。

现有瓦楞辊上下辊之间辊距不方便进行调整,导致不能对不同厚度的瓦楞原纸做到具体洽合的压印成型,而在瓦楞辊距变得容易调整之后,如何保持上辊对下辊的持续压力,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特提出一种真空吸附瓦楞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真空吸附瓦楞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吸附瓦楞辊,包括机座,所述机座左右两端均安装有支撑座,左右所述支撑座之间下侧安装有主动辊,所述主动辊上侧设置有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两端均设置有滑座,所述从动辊两端均安装有位于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分别位于两侧滑座内,所述滑座上端外侧转动连接有斜支撑,所述斜支撑下端两侧均转接有滑块一,左右两所述滑块一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一,所述转杆一中心固定有卡块一,所述斜支撑中间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侧边支撑条,所述侧边支撑条外侧转动连接有滑块二,所述滑块二转动连接有卡块二,同侧左右两所述卡块二之间固定有转杆二。

优选地,所述滑座上下滑动于对应支撑座内,滑座内固定有贯穿轴承座的两滑杆,轴承座通过两侧滑杆上下滑动于滑座内。

优选地,左右两所述滑杆之间设有转接于滑座内的螺杆,螺杆上端螺纹连接有挤压块,挤压块上下滑动于两侧滑杆之间,滑杆周侧套设有位于挤压块与下侧轴承座之间的弹簧。

优选地,所述螺杆上端转动连接有调节转套,滑座上侧开设有对应调节转套的卡槽,且调节转套外端贯穿有插杆。

优选地,所述插杆一端固定有螺柱,螺柱上螺纹连接有紧贴滑座外侧的螺套,且插杆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外侧开设有对应滑块二的滑槽,转杆二与两侧滑块二转接处均设置有扭力弹簧。

优选地,所述机座表面两侧均开设有对应滑块一的滑槽,转杆一与两侧滑块一转接处均设置有扭力弹簧。

优选地,所述机座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对应卡块一的卡槽一,且支撑座外侧左右均设置有对应卡块二的卡槽二。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设置的瓦楞辊机构,可快速方便的调整上侧从动辊的上下高度,使其适应不同厚度的瓦楞纸板的压痕工作,且操作调节过程简单方便,提高作业效率;

2、本发明设置的两侧斜支撑高度调节结构,配合内侧侧边支撑条结构,使得调整结构两侧稳定坚固,即可实现上下辊间隙的快速调整,能在辊运作过程中提供稳定的支撑,保证机器稳定运行;

3、本发明设置的两侧滑座结构,配合两侧斜支撑稳定调节辊间隙的目的,同时可实现对内部弹簧松紧度的调节,使得上侧从动辊始终保持对下侧主动辊稳定恰当的压力,保证瓦楞原纸的正常压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真空吸附瓦楞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真空吸附瓦楞辊中从动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真空吸附瓦楞辊中机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真空吸附瓦楞辊中斜支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真空吸附瓦楞辊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座;2、主动辊;3、从动辊;4、支撑座;5、滑座;6、斜支撑;7、轴承座;8、滑杆;9、螺杆;10、弹簧;11、挤压块;12、调节转套;13、插杆;14、侧边支撑条;15、卡块一;16、卡槽一;17、卡块二;18、转杆一;19、滑块一;20、滑块二;21、转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真空吸附瓦楞辊,包括机座1,机座1左右两端均安装有支撑座4,左右支撑座4之间下侧安装有主动辊2,主动辊2上侧设置有从动辊3,从动辊3两端均设置有滑座5,从动辊3两端均安装有位于轴承座7,轴承座7分别位于两侧滑座5内,滑座5上端外侧转动连接有斜支撑6,斜支撑6下端两侧均转接有滑块一19,左右两滑块一19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一18,转杆一18中心固定有卡块一15,斜支撑6中间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侧边支撑条14,侧边支撑条14外侧转动连接有滑块二20,滑块二20转动连接有卡块二17,同侧左右两卡块二17之间固定有转杆二21,当需要调整上下辊之间间隙时,转动两侧转杆一18以及转杆二21,转动的转杆一18带动中心固定的卡块一15转动,同时转杆二21带动两端固定的卡块二17转动;

进一步的是,滑座5上下滑动于对应支撑座4内,支撑座4外侧开设有对应滑块二20的滑槽,转杆二21与两侧滑块二20转接处均设置有扭力弹簧,机座1表面两侧均开设有对应滑块一19的滑槽,转杆一18与两侧滑块一19转接处均设置有扭力弹簧,机座1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对应卡块一15的卡槽一16,且支撑座4外侧左右均设置有对应卡块二17的卡槽二22,使得两端卡块二17脱离两侧对应卡槽二22,同时转动的卡块一15脱离下侧卡槽一16,进而方可调节两侧斜支撑6的角度,进而起到调整其内端滑座5上下高度的目的,当斜支撑6角度越大时,两侧滑座5高度变高,同时上下辊之间间隙变大,而当斜支撑6角度越小时,两侧滑座5高度变低,则上下辊之间间隙变小,同时随着斜支撑6上端高度及角度的调整,两侧斜支撑6内侧侧边支撑条14与斜支撑6之间的锐角夹角也随之变大变小,在确定好上下辊之间的间隙距离后,松开两侧转杆一18以及转杆二21,转杆受转接处扭力弹簧10弹力作用,其中心卡块一15以及两端卡块二17卡入对应槽位置,此时斜支撑6角度不可上调也不可下调,进而起到固定两侧滑座5上下位置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是,滑座5内固定有贯穿轴承座7的两滑杆8,轴承座7通过两侧滑杆8上下滑动于滑座5内,左右两滑杆8之间设有转接于滑座5内的螺杆9,螺杆9上端螺纹连接有挤压块11,挤压块11上下滑动于两侧滑杆8之间,滑杆8周侧套设有位于挤压块11与下侧轴承座7之间的弹簧10,而随着上下辊之间间隙的变化,位于两侧滑座5之间的从动辊3对于下侧主动辊2的压力会因此变大或变小,为使得调整后从动辊3对下侧主动辊2持续稳定良好的压力作用,而调节两侧滑座5内弹簧10的压缩程度,进而调整其对下侧主动辊2的压力,通过螺杆9上端连接的调节转套12实现对螺杆9的转动调节,随着螺杆9的转动,与其螺纹连接的挤压块11在两侧滑杆8之间上下滑动,当挤压块11下滑时,下侧弹簧10压缩的越短,其对下侧轴承座7的压迫越紧,即使得从动辊3对下侧主动辊2的压迫越强,此调整适用于上调从动辊3之后的调整行为,当上下辊之间间隙变小,适当调整弹簧10的进度,则上调两侧挤压块11的高度即可;

更进一步的是,螺杆9上端转动连接有调节转套12,滑座5上侧开设有对应调节转套12的卡槽,且调节转套12外端贯穿有插杆13,插杆13一端固定有螺柱,螺柱上螺纹连接有紧贴滑座5外侧的螺套,且插杆13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块,当通过调节转套12实现挤压块11的上下调节后,将调节转套12转平,而后将插杆13穿过斜支撑6以及滑座5上对应穿孔,将插杆13一端螺柱上螺套旋紧,并使螺套紧贴滑座5外侧面,使得斜支撑6与滑座5连接固定。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本真空吸附瓦楞辊时,当需要调整上下辊之间间隙时,转动两侧转杆一18以及转杆二21,转动的转杆一18带动中心固定的卡块一15转动,同时转杆二21带动两端固定的卡块二17转动,使得两端卡块二17脱离两侧对应卡槽二22,同时转动的卡块一15脱离下侧卡槽一16,进而方可调节两侧斜支撑6的角度,进而起到调整其内端滑座5上下高度的目的;

当斜支撑6角度越大时,两侧滑座5高度变高,同时上下辊之间间隙变大,而当斜支撑6角度越小时,两侧滑座5高度变低,则上下辊之间间隙变小,同时随着斜支撑6上端高度及角度的调整,两侧斜支撑6内侧侧边支撑条14与斜支撑6之间的锐角夹角也随之变大变小,在确定好上下辊之间的间隙距离后,松开两侧转杆一18以及转杆二21,转杆受转接处扭力弹簧10弹力作用,其中心卡块一15以及两端卡块二17卡入对应槽位置,此时斜支撑6角度不可上调也不可下调,进而起到固定两侧滑座5上下位置的目的;

而随着上下辊之间间隙的变化,位于两侧滑座5之间的从动辊3对于下侧主动辊2的压力会因此变大或变小,为使得调整后从动辊3对下侧主动辊2持续稳定良好的压力作用,而调节两侧滑座5内弹簧10的压缩程度,进而调整其对下侧主动辊2的压力;

通过螺杆9上端连接的调节转套12实现对螺杆9的转动调节,随着螺杆9的转动,与其螺纹连接的挤压块11在两侧滑杆8之间上下滑动,当挤压块11下滑时,下侧弹簧10压缩的越短,其对下侧轴承座7的压迫越紧,即使得从动辊3对下侧主动辊2的压迫越强,此调整适用于上调从动辊3之后的调整行为,当上下辊之间间隙变小,适当调整弹簧10的进度,则上调两侧挤压块11的高度即可;

当通过调节转套12实现挤压块11的上下调节后,将调节转套12转平,而后将插杆13穿过斜支撑6以及滑座5上对应穿孔,将插杆13一端螺柱上螺套旋紧,并使螺套紧贴滑座5外侧面,使得斜支撑6与滑座5连接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889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