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建筑智能化室内补氧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06:57


一种建筑智能化室内补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补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智能化室内补氧装置。

背景技术

补氧,是在人身体缺养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输养过程,也就是说;补氧过多可能会导致中毒。氧气是人体生命所需,但绝非多多亦善。一般来说,氧气在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参与各种营养物质的有氧代谢过程,是机体能量生成最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现有的室内补氧装置,大多都只能单向的对氧气进行补充,未设置有反馈和自动调节装置,使用者未能对室内氧气含量有一个直接的认知,而氧气在过度吸入后,就可能发生“氧中毒”,导致肺水肿、肺淤血和出血,严重影响呼吸功能,进而使各脏器缺氧而发生损害。现有的室内补氧装置多数未设置有氧气自动控制功能,易造成室内氧气含量过高,从而造成损害使用者身体健康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智能化室内补氧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智能化室内补氧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安装室,所述安装室一侧内壁设置有送风仓,所述送风仓一侧壁与箱体外部连通设置,所述送风仓内侧顶部与内侧底部转动安装有送风扇轮,所述送风仓内侧顶部与内侧底部位于送风扇轮右侧铰接安装有风向调节栅,所述送风仓外侧顶部焊接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贯穿送风仓顶部与送风扇轮焊接连接设置,所述安装室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加湿水箱,所述加湿水箱底部固定安装有漏气板,所述加湿水箱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加湿水箱顶部位于送风仓下方设置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顶部焊接安装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自由端贯穿送风仓底部并与送风扇轮转动连接并连通设置,所述漏气板顶部焊接安装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自由端与第一进气口螺纹连接设置,所述安装室另一侧壁焊接安装有制氧机,所述制氧机底部设置有氧气出口,所述制氧机顶部设置有空气进口,所述氧气出口底部螺纹安装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自由端与第一进气口螺纹连接设置,所述空气进口顶部螺纹安装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呈L形,并贯穿箱体另一侧壁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四管道上镶嵌安装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一侧壁与箱体一侧外壁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箱体外侧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控设备,所述安装室前侧内壁设置有补水仓,所述补水仓前侧壁与箱体外部连通设置,所述补水仓前侧外壁上铰接安装有仓门,所述仓门前侧壁上螺纹安装有把手,所述补水仓底部固定安装有补水箱固定座,所述补水箱固定座贯穿补水仓底部并与安装室连通设置,所述补水箱固定座底部螺纹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输出端螺纹安装有第七管道,所述第七管道贯穿加湿水箱顶部并与加湿水箱内部连通设置,所述补水箱固定座上卡接安装有补水箱。

优选的,所述送风扇轮为离心式送风结构,出风口位于送风扇轮的外侧壁上,进风口位于送风扇轮的底部轴心处。

优选的,所述制氧机从空气进口吸入空气,从氧气出口输出氧气。

优选的,所述空气过滤器内置有多重过滤网,且为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四管道自由端通过预设在墙壁上的通风口通向室外。

优选的,所述监控设备由测氧机、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第五管道、第六管道、控制装置和壳体组成,所述壳体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测氧机,所述壳体前侧内壁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壳体后侧内壁开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壳体前侧内壁焊接安装有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自由端与测氧机进气端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壳体后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六管道,所述第六管道自由端与测氧机出气端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五管道内设置有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建筑智能化室内补氧装置,通过制氧机、加湿水箱、漏气板、电机和送风扇轮的配合,从室外抽入空气对室内进行氧气补充,由于送风扇轮为离心式送风结构,使得输出的氧气时柔和且湿度合适,通过设置测氧机和控制装置,使得可以实现对室内氧气含量的动态监测和控制,并可以对氧气含量进行预警,使得对室内补氧时更加安全,使用体验更好。

2、该建筑智能化室内补氧装置,通过补水仓、补水箱固定座、电磁阀、第七管道和补水箱的配合,使得在加湿水箱缺水时,不需要经常进行补水操作,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使得加湿水箱在缺水时自动通过补水箱内的水进行补充,使得实际使用体验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侧剖图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侧视图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另一个结构侧剖图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安装室、3送风仓、4送风扇轮、5风向调节栅、6电机、7加湿水箱、8漏气板、9第一进气口、10第一出气口、11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第三管道、14制氧机、15氧气出口、16空气进口、17第四管道、18空气过滤器、19监控设备、1901测氧机、1902第二进气口、1903第二出气口、1904第五管道、1905第六管道、1906控制装置、1907壳体、20补水仓、21仓门、22补水箱固定座、23电磁阀、24第七管道、25补水箱、26把手、27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3和图4,一种建筑智能化室内补氧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安装室2,所述安装室2一侧内壁设置有送风仓3,所述送风仓3一侧壁与箱体1外部连通设置,所述送风仓3内侧顶部与内侧底部转动安装有送风扇轮4,所述送风扇轮4为离心式送风结构,出风口位于送风扇轮4的外侧壁上,进风口位于送风扇轮4的底部轴心处,所述送风仓3内侧顶部与内侧底部位于送风扇轮4右侧铰接安装有风向调节栅5,所述送风仓3外侧顶部焊接安装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贯穿送风仓3顶部与送风扇轮4焊接连接设置,所述安装室2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加湿水箱7,所述加湿水箱7底部固定安装有漏气板8,所述加湿水箱7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9,所述加湿水箱7顶部位于送风仓3下方设置有第一出气口10,所述第一出气口10顶部焊接安装有第一管道11,所述第一管道11的自由端贯穿送风仓3底部并与送风扇轮4转动连接并连通设置,所述漏气板8顶部焊接安装有第二管道12,所述第二管道12自由端与第一进气口9螺纹连接设置,所述安装室2另一侧壁焊接安装有制氧机14,所述制氧机14底部设置有氧气出口15,所述制氧机14顶部设置有空气进口16,所述制氧机14从空气进口16吸入空气,从氧气出口15输出氧气,所述氧气出口15底部螺纹安装有第三管道13,所述第三管道13自由端与第一进气口9螺纹连接设置,所述空气进口16顶部螺纹安装有第四管道17,所述第四管道17呈L形,并贯穿箱体1另一侧壁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四管道17自由端通过预设在墙壁上的通风口通向室外,所述第四管道17上镶嵌安装有空气过滤器18,所述空气过滤器18一侧壁与箱体1一侧外壁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空气过滤器18内置有多重过滤网,且为可拆卸结构,所述箱体1外侧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控设备19,所述监控设备19由测氧机1901、第二进气口1902、第二出气口1903、第五管道1904、第六管道1905、控制装置1906和壳体1907组成,所述壳体1907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测氧机1901,所述壳体1907前侧内壁开设有第二进气口1902,所述壳体1907后侧内壁开设有第二出气口1903,所述壳体1907前侧内壁焊接安装有第五管道1904,所述第五管道1904自由端与测氧机1901进气端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壳体1907后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六管道1905,所述第六管道1905自由端与测氧机1901出气端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五管道1904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安装室2前侧内壁设置有补水仓20,所述补水仓20前侧壁与箱体1外部连通设置,所述补水仓20前侧外壁上铰接安装有仓门21,所述仓门21前侧壁上螺纹安装有把手26,所述补水仓20底部设置有漏斗27,所述漏斗27底部输出端焊接安装有第七管道24,所述第七管道24贯穿加湿水箱7顶部并与加湿水箱7内部连通设置,所述补水箱固定座22上卡接安装有补水箱25,通过漏斗27可对加湿水箱7进行补水。

实施例二: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建筑智能化室内补氧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安装室2,所述安装室2一侧内壁设置有送风仓3,所述送风仓3一侧壁与箱体1外部连通设置,所述送风仓3内侧顶部与内侧底部转动安装有送风扇轮4,所述送风扇轮4为离心式送风结构,出风口位于送风扇轮4的外侧壁上,进风口位于送风扇轮4的底部轴心处,所述送风仓3内侧顶部与内侧底部位于送风扇轮4右侧铰接安装有风向调节栅5,所述送风仓3外侧顶部焊接安装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贯穿送风仓3顶部与送风扇轮4焊接连接设置,所述安装室2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加湿水箱7,所述加湿水箱7底部固定安装有漏气板8,所述加湿水箱7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9,所述加湿水箱7顶部位于送风仓3下方设置有第一出气口10,所述第一出气口10顶部焊接安装有第一管道11,所述第一管道11的自由端贯穿送风仓3底部并与送风扇轮4转动连接并连通设置,所述漏气板8顶部焊接安装有第二管道12,所述第二管道12自由端与第一进气口9螺纹连接设置,所述安装室2另一侧壁焊接安装有制氧机14,通过制氧机14、加湿水箱7、漏气板8、电机6和送风扇轮4的配合,从室外抽入空气对室内进行氧气补充,由于送风扇轮4为离心式送风结构,使得输出的氧气时柔和且湿度合适,所述制氧机14底部设置有氧气出口15,所述制氧机14顶部设置有空气进口16,所述制氧机14从空气进口16吸入空气,从氧气出口15输出氧气,所述氧气出口15底部螺纹安装有第三管道13,所述第三管道13自由端与第一进气口9螺纹连接设置,所述空气进口16顶部螺纹安装有第四管道17,所述第四管道17呈L形,并贯穿箱体1另一侧壁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四管道17自由端通过预设在墙壁上的通风口通向室外,所述第四管道17上镶嵌安装有空气过滤器18,所述空气过滤器18一侧壁与箱体1一侧外壁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空气过滤器18内置有多重过滤网,且为可拆卸结构,所述箱体1外侧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控设备19,所述监控设备19由测氧机1901、第二进气口1902、第二出气口1903、第五管道1904、第六管道1905、控制装置1906和壳体1907组成,所述壳体1907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测氧机1901,所述壳体1907前侧内壁开设有第二进气口1902,所述壳体1907后侧内壁开设有第二出气口1903,所述壳体1907前侧内壁焊接安装有第五管道1904,所述第五管道1904自由端与测氧机1901进气端固定连接设置,通过设置测氧机1901和控制装置1906,使得可以实现对室内氧气含量的动态监测和控制,并可以对氧气含量进行预警,使得对室内补氧时更加安全,所述壳体1907后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六管道1905,所述第六管道1905自由端与测氧机1901出气端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五管道1904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安装室2前侧内壁设置有补水仓20,所述补水仓20前侧壁与箱体1外部连通设置,同时通过补水仓20、补水箱固定座22、电磁阀23、第七管道24和补水箱25的配合,使得在加湿水箱7缺水时,不需要经常进行补水操作,所述补水仓20前侧外壁上铰接安装有仓门21,所述仓门21前侧壁上螺纹安装有把手26,所述补水仓20底部固定安装有补水箱固定座22,所述补水箱固定座22贯穿补水仓20底部并与安装室2连通设置,所述补水箱固定座22底部螺纹安装有电磁阀23,所述电磁阀23输出端螺纹安装有第七管道24,所述第七管道24贯穿加湿水箱7顶部并与加湿水箱7内部连通设置,所述补水箱固定座22上卡接安装有补水箱25。

在使用时:该建筑智能化室内补氧装置在启动后,使用者先通过控制装置1906进行设置期望氧气含量,控制装置1906会提示使用者合理的氧气浓度区间,设置完成后,控制装置1906控制开启测氧机1901,测氧机1901从第二进气口1902中吸入室内空气,并对室内空气进行测量,测算出室内氧气含量与湿度,通过控制装置1906的控制,使得加湿水箱7在缺水时自动通过补水箱25内的水进行补充,使得实际使用体验更佳,并与控制装置1906上预设的氧气含量进行对比,当未达到期望氧气含量时,启动制氧机14和电机6,制氧机14从室外吸入空气,并对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氧气通过第二管道12通入加湿水箱7中对氧气进行加湿,防止干燥,氧气在通过加湿水箱7后被送风扇轮4抽出,并通过送风仓3经风向调节栅5调节风向后送入室内,同时测氧机1901每隔一段时间会对室内氧气含量进行测量,氧气含量到达预设值时,停止制氧机14与电机6,当室内氧气含量降低到一定值后,再次启动制氧机14与电机6进行循环,当室内氧气浓度超出预警值时,控制装置会发出警告音效对使用者进行警示,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该建筑智能化室内补氧装置,通过制氧机14、加湿水箱7、漏气板8、电机6和送风扇轮4的配合,从室外抽入空气对室内进行氧气补充,由于送风扇轮4为离心式送风结构,使得输出的氧气时柔和且湿度合适,通过设置测氧机1901和控制装置1906,使得可以实现对室内氧气含量的动态监测和控制,并可以对氧气含量进行预警,使得对室内补氧时更加安全,同时通过补水仓20、补水箱固定座22、电磁阀23、第七管道24和补水箱25的配合,使得在加湿水箱7缺水时,不需要经常进行补水操作,通过控制装置1906的控制,使得加湿水箱7在缺水时自动通过补水箱25内的水进行补充,使得实际使用体验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一种建筑智能化室内补氧装置
  • 一种建筑智能化的室内补氧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42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