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新型人工鱼礁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2:32


一种新型人工鱼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海洋牧场装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一种人造水下聚鱼和增值藻类装备,用于改善海洋环境,吸引海洋生物和鱼类聚集,常用于海洋牧场,发展深远海休闲游钓产业。

常用的人工鱼礁常常使用呈四方框架结构的水泥块或者钢筋混凝土,在长期使用中钢筋结构容易锈蚀,造成外部混凝土开裂,且水泥和混凝土的自重较重,鱼礁很容易下沉。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常用的混凝土或水泥框架结构投放进海底后,在软泥较多的海底,人工鱼礁长期使用中很容易在自身重力下下整体沉到淤泥中,难以实现聚集鱼类,增值海藻,改善海洋鱼虾贝藻生存和生长环境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人工鱼礁下沉的情况,本申请制造一种新型人工鱼礁。

新型人工鱼礁,包括礁体,所述礁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四周围设有挡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挡板一端,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挡板的一面四周围设有底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礁体底板朝下下沉到海底,挡板能够使鱼虾等海洋生物在其中聚集,礁体四周增值海藻,鱼礁中的通流口有利于鱼虾回游和减少海流对礁体的冲击,同时挡板上方开口方便游钓,礁体底端由于底板的存在,底板的平底能够平铺在海底软泥上,增大受力面积有效抑制礁体下沉,同时底沿的设置能伸入海底软泥中,能够使礁体和海底之间形成稳定的封闭空间,使礁体更平衡稳定,减少由于海底不平造成礁体倾倒的情况,也能够在底板下方提供浮力从而缓解和抑制礁体下沉。

可选的,所述底板呈四边形,所述挡板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分挡板和另外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分挡板,所述第一分挡板上开设有相对应的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一通水流孔,所述第二分挡板上开设有相对应的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二通水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分挡板和第二分挡板的设置能够对海洋生物的聚集起到挡浪挡流的效果,同时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一通水流孔和第二通水流孔可以分别使两个方向上洋流从中穿过,不阻碍洋流运动,减少海流冲击,防止水流大冲击礁体翻倒,同时洋流带来的海洋生物可以在挡板之间聚集回流。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水流孔和第二通水流孔均为长条形孔,所述第一通水流孔和第二通水流孔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底板,所述第一通水流孔和所述第二通水流孔沿长度方向贯穿所在的第一分挡板和第二分挡板,所述第一通水流孔和第二通水流孔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水流孔和第二通水流孔贯穿挡板设置能够便于海流通过,减少阻力,同时交错设置,有利于四周挡板整体形成回涡流,使鱼类在挡板内部游动,在某一方向的海流经过时,鱼类能够在另一方向的挡板内避风,有利于提高鱼虾回游聚集数量,提高对鱼虾等海洋生物的聚集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水流孔最低端低于所述第一通水流孔,所述第二通水流孔最低端与底沿最低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cm,所述底沿的高度为25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通水流孔与底沿最低端之间的距离能够便于在底板上放置小礁石用于海参海胆等生物生存繁殖,同时礁底以上不小于50cm的高度能够有效地控制鱼礁下沉深度,预留鱼礁下沉部分,以增加礁体的稳定性,同时鱼类可以在较宽的挡板内避风,有利于鱼类聚集。

可选的,所述挡板内侧面固定连接若干垂直于底板方向的加固拉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拉筋的设置能够对挡板进行加固,在礁体放置到海底后,加固拉筋的设置能够减少挡板受海流冲击造成变形等情况,提高礁体整体的强度。

可选的,所述礁体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支撑拉筋,所述支撑拉筋互相垂直交叉位置位于所述礁体顶端中心,所述支撑拉筋均平行于底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礁体上方设置支撑拉筋能够便于对礁体上部进行加固,由于礁体底板在下方,礁体顶端远离底板的一端结构强度较低,容易受洋流冲击变形,在上方设置互相垂直的支撑拉筋能够实现两个垂直于挡板板面方向上的加固,减少挡板板面受洋流冲击变形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礁体顶端固定连接有吊装耳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端的吊装耳环便于对礁体进行吊装,在海面上和海水中便于对礁体进行投放。

可选的,所述礁体表面固设有防锈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水中含有大量无机盐,对金属的锈蚀较重,通过防锈层的设置能够便于对礁体表面进行防锈处理,减少礁体的锈蚀,提高礁体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底板上方放置有若干个海参礁,所述海参礁排布在底板上,所述海参礁交错排布,所述海参礁之间有空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参礁这种小礁石的设置能够为海参,海胆,贝类等底游海洋生物提供生长繁殖空间,减少海流对其的冲击,同时能够提高较大的面积有利于海藻等附着生长,海参礁体之间交错分布且留有空隙能够便于海参、海胆等生物的进入和游动,提高聚集效果。

可选的,所述海参礁体包括水平设置的鱼礁礁底部和三角形瓦楞礁,所述三角形瓦楞礁由三个斜瓦楞片搭成,所述三角形瓦楞礁靠近鱼礁礁底部一端斜瓦楞片互相留有间隙,所述三角形瓦楞礁上端斜瓦楞片互相抵接成三角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鱼礁礁底部和其上方的三个斜瓦楞片搭接能够形成稳定的三棱柱空间,结构较稳定,同时通过瓦楞片搭设海参礁由于瓦楞片的凹凸不平,能够增加海参礁的空隙,从而有利于海参藏身和休眠及附着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突出加固拉筋和支撑拉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海参礁的排布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礁体;11、底板;12、底沿;13、挡板;131、第一分挡板;132、第二分挡板;14、第一通水流孔;15、第二通水流孔;16、加固拉筋;17、支撑拉筋;18、吊装耳环;2、海参礁;21、底瓦楞片;22、斜瓦楞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人工鱼礁。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新型人工鱼礁包括礁体1,礁体1包括呈方形设置的底板11,底板11四周围设有挡板13,底板11位于挡板13一端,底板11远离挡板13的一面四周围设有底沿12。底沿12的高度为25cm。挡板13垂直于底板11设置。使用时,礁体1的底板11朝下放置入海,底沿12能够深入海底中,便于礁体1下沉,且防止礁体1倾翻,底沿12和底板11会与海底形成封闭空间,提高礁体1的稳定性,减少由于海底的不平整造成底板11和海底直接接触造成的礁体1整体倾斜或翻倒等情况,同时底沿12能够使底板11下方的海水对底板11提供浮力,底板11整体的受力面积较大,能够有效抑制礁体1下沉。

参照图1和图2,挡板1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分挡板131和另外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分挡板132,第一分挡板131上开设有相对应的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一通水流孔14,第二分挡板132上开设有相对应的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二通水流孔15。第一通水流孔14呈长条形设置,第一通水流孔1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底板11设置,第一通水流孔14沿长度方向上贯穿所在的第一分挡板131设置。两个第一通水流孔14完全一样设置。

参照图1和图2,第二通水流孔15呈长条形设置,第二通水流孔15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底板11,第二通水流孔15沿长度方向贯穿所在的第二分挡板132。第一通水流孔14和第二通水流孔15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第二通水流孔15为两个设置,两个第二通水流孔15分别位于第一通水流孔14的上方和下方。两个第二通水流孔15之间的距离不小于90cm,第二通水流孔15的最低端低于第一通水流孔14,第二通水流孔15最低端与底沿12最低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cm。第一通水流孔14和第二通水流孔15能够分别使两个方向上的洋流穿过,减少海流对礁体1的冲击,同时第一通水流孔14和第二通水流孔15交错设置,挡板13较宽的实体部分能够便于鱼类回游到挡板13内侧避风,提高对鱼类的聚集效果。

参照图2,第一分挡板131和第二分挡板132内侧面均固定连接若干垂直于底板11方向的加固拉筋16。加固拉筋16位于第一分挡板131或第二分挡板132内侧面中间沿竖直方向设置,加固拉筋16与第一分挡板131和第二分挡板132等长设置。加固拉筋16能够将挡板13位于第一通水流孔14和第二通水流孔15上下部分固定连接到一起,减少在洋流冲击下,挡板13沿第一通水流孔14和第二通水流孔15之间的位置断裂,减少洋流冲击对礁体1的损坏。

参照图2,礁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支撑拉筋17,一条支撑拉筋17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分挡板131顶端中部并与第一分挡板131固定连接,另一条支撑拉筋17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分挡板132顶端中部并与第二分挡板132固定连接支撑拉筋17均平行于底板11设置。通过支撑拉筋17的设置,能够对礁体1远离底板11的上端进行加固和支撑,减少洋流冲击造成礁体1上端被冲击变形。

参照图2,礁体1顶端固定连接有吊装耳环18。吊装耳环18共有四个,四个吊装耳环18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拉筋17的上侧两端。通过吊装耳环18能够便于对礁体1整体进行吊装放置,四个吊装耳环18位于两个支撑拉筋17上方两端能够在吊装时保持平衡,便于吊装。

参照图1和图2,礁体1表面喷刷防锈层。礁体1表面通过涂覆除锈防锈转化剂形成防锈层。除锈防锈转化剂具有除锈防锈,钝化有效的功能,适用于钢铁、船舶等。在有效快速除锈的同时,在除锈防锈转化剂表面喷刷船用防锈油漆,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单分子化学膜保护封闭层作用,牢固地粘附在金属表面,延长鱼礁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和图3,底板11上方放置有若干个海参礁2,海参礁2排布在底板11上,海参礁2为两层,上下两层的海参礁2交错排布,海参礁2之间均有空隙。海参礁2用于对海参、海胆和贝藻类等海底生物提供生存放置空间,交错设置互有空隙的海参礁2能够便于海底生物进入和游动,提高海参礁2的利用率,提高对海底生物的聚集数量。

参照图3,海参礁2包括水平设置的鱼礁礁底部21和三角形瓦楞礁21,鱼礁礁底部2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瓦楞片211,三角形瓦楞礁22由三个斜瓦楞片221搭成,斜瓦楞片22搭设在底瓦楞片21上斜瓦楞片221靠近底瓦楞片21一端互相留有间隙,斜瓦楞片22远离底瓦楞片21一端互相抵接,海参礁2由底瓦楞片21和斜瓦楞片22捆绑而成。通过底瓦楞片21和斜瓦楞片22进行搭接捆绑,能够形成稳定的空间,能够为海参等生物提供生存空间,瓦楞片的凹凸平面有力与海藻等生物附着生长,有利于改善海洋环境。

本申请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海参礁2摆放到底板11上方和挡板13形成的空间内,使礁体1底板11朝下沉入海中,底沿12、底板11和海底能够形成封闭空间,有利于礁体1的稳定,底板11的平底设置使其受力面积增大能够有效减缓礁体1下沉,同时底板11下方封闭空间内能够对礁体1提供浮力,进一步减缓礁体1的下沉,礁体1吊装投放时可以通过上方的吊装耳环18进行吊装,提高吊装过程的稳定性,礁体1使用中,第一通水流孔14和第二通水流孔15能够便于洋流通过,同时较宽的挡板13又能够便于形成回流,使鱼类在挡板13处避风,有利于聚集鱼虾等海洋生物,是海洋生物在其中游动,海参礁2的设置能够吸引藻类等生物附着,同时对海胆、海参、贝类等生物提供良好的避风生存空间,有利于聚集海洋生物,增加收益。

实施例2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通水流孔14和第二通水流孔15均为圆形设置(也可以为其他多边形或封闭形状,图中未画出)。圆形设置的第一通水流孔14和第二通水流孔15也能够使海流流过,同时其强度较贯穿的长条形孔较大,因此无需加固拉筋16。

实施例3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四个吊装耳环18分别位于四个加固拉筋16上端(或者位于挡板13上端,并沿挡板13周向边缘均匀分布,图中未画出)。

实施例4

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吊装耳环18为两个,位于一条支撑拉筋17的两端。节约材料,两个吊装耳环18稳定效果较好。

实施例5

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 的区别在于:第一通水流孔14与第二通水流孔15数量,高度均相同,第一通水流孔14和第二通水流孔15均为两个。相较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第一通水流孔14和第二通水流孔15互相之间可以流通的面积增加,挡板13面积减少,同时由于第一通水流孔14和第二通水流孔15互相连通能够便于海流流通,减少对海流的阻挡,使礁体1更稳定,不容易被海流冲倒。

相对应的第一通水流孔14和第二通水流孔15面积增大,挡板13的强度降低,第一分挡板131和第二分挡板132上下部分依靠加固拉筋16固定,加固拉筋16垂直于底板11设置且分别位于第一分挡板131或第二分挡板132中心设置,加固拉筋16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支撑拉筋17,加固拉筋16中部也固定连接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支撑拉筋17。两个支撑拉筋17的设置能够加强礁体1整体的强度。通过两组四个支撑拉筋17和加固拉筋16的配合,能够保证开设有面积较小的挡板13的稳定性和强度,减少其受冲击而变形。

实施例6

参照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第一通水流孔14及第二通水流孔15的数量不同,第一通水流孔14及第二通水流孔15均为三个(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中未画出),通过增加第一通水流孔14和第二通水流孔15的数量,可以进一步提高海流的流通性,减少挡板13受海流冲击的受力,提高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人工鱼礁及人工鱼礁投放方法
  • 一种人工鱼礁及人工鱼礁投放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019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