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及其应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33:45


一种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检查检验仪器、分子诊断检测仪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多样本荧光检测光学系统,是现今分子诊断检测仪器设备发展的一个方向。例如:CN107561042A、CN108181239A、CN108426864A等文献,均提出了多样本的检测结构以及相关的检测方式。然而,上述检测结构其能够同时检测的样本也只是停留在10个-20个,能够同时检测100个、200个这样数量级的结构在现有技术中未见有报道。

同日申请“一种双光源多样本的荧光检测光学系统、工作方法、应用”提出了能够检测100个、200个样本这样数量级的检测结构,其核心部件是:一种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

而对于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其核心诉求在于:如何保证入射反应池的光束能够保持均匀,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发明人经过HIMMPAT、CNKI、EPO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相关问题在现有技术中没有进行过相关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其上表面设置有4处光栅组(202),所述每个光栅组均包括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光栅,所述光栅的长度方向记为X向,宽度方向记为Y向;多条沿着Y向排列成1列的光栅共同构成1个光栅组;4个光栅组为2行2列的形成分布,所述行间距的方向为Y向,列间距的方向为X向;所述2列光栅组的对称线记录为光栅组列对称线;所述光栅的深度小于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的深度;沿着X向,所述光栅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所述的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包括头部和尾部,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本体的头部侧面突出的2组导光台阶组件(201):第一组导光台阶组件、第二组导光台阶组件;第一组导光台阶组件、第二组导光台阶组件关于光栅组列对称线对称;所述每组导光台阶组件(201),包括N个导光台阶,具体而言,所述N个导光台阶的上表面的Y向长度按照依次递减的顺序,称为:第一导光台阶、……第i导光台阶、……第N导光台阶;所述第一导光台阶、……第i导光台阶、……第N导光台阶均的宽度方向为X向;所述每个导光台阶的边部为三棱柱结构且上表面均与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的表面齐平,且均包括一与上表面呈40°~50°的斜面;且每个导光台阶的上表面的Y向长度大于下表面的Y向长度;

在其尾部侧面设置有锯齿状结构(203)。

进一步,所述的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关于光栅组列对称线对称。

进一步,以距离头部最近的光栅的直边记为O线;导光板厚度方向为Z向,具体而言,以竖直向下为Z向正向;

距离头部的Y向长度较近的光栅组称为第一行光栅组距离,距离头部的Y向长度较远的光栅组称为第二行光栅组距离;

导光板的厚度为h,距离为O线距离为y的光栅的直线的深度z采用下式:

第一行光栅组的y-z关系是:z=(12.1347x

第二行光栅组的y-z关系是:z={1.9527[y-y

进一步,1mm≤h≤20mm。

进一步,第一行光栅组Y向正向方向的起始光栅的直边-斜边的夹角全部出采用45°;第二行光栅组Y向正向方向的起始光栅的直边-斜边的夹角,则要大于后面的光栅的的直边-斜边的夹角。

进一步,所述的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采用PMMA材质。

一种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的应用,在一种双光源多样本的荧光检测光学系统使用所述的一种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

一种双光源多样本的荧光检测光学系统,包括:双光源发射组件(100),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反应池组件(300),光源接收组件(400);

其中,双光源发射组件(100)包括:第一光源(101),第二光源(106),第一凸透镜(102),第二凸透镜(103),第三凸透镜(107),第四凸透镜(108),第一激发滤光片(104),第二激发滤光片(109),第一导光条组件(105),第二导光条组件(110);

所述第一光源(101)、第一凸透镜(102),第二凸透镜(103)、第一激发滤光片(104)、第一导光条组件(105)从上自下依次放置,共同构成了第一光源发射组件;

所述第二光源(106)、第三凸透镜(107),第四凸透镜(108)、第二激发滤光片(109)、第二导光条组件(110)从上自下依次放置,共同构成了第二光源发射组件;

第二光源发射组件与第一光源发射组件的结构相同,且沿着导光板的光栅组列对称线对称;

所述第一导光条组件包括N个竖向设置的导光条,按照距离同一条光栅的长度依次减少的顺序,称为:第一导光条、……第i导光条、……第N导光条;每个导光条均包括:上部导光条、下部导光条;所述第一上部导光条、……第i上部导光条、……第N上部导光条的结构相同,且均为矩形板结构、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激发滤光片的下方;

其中,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水平设置,其上表面设置有M处光栅组(202),所述每个光栅组均包括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光栅,所述光栅的长度方向记为X向,宽度方向记为Y向;多条沿着Y向排列成1列的光栅共同构成1个光栅组;M个光栅组为P行Q列的形成分布,所述行间距的方向为Y向,列间距的方向为X向;所述Q列光栅组的对称线记录为光栅组列对称线;

其中,所述反应池组件(300)的数量为M个,每个反应池组件(300)均包括有若干个反应池,所述反应池组件(300)设置在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的下侧且与光栅组对应;

其中,光源接收组件包括:CCD相机(401)、相机镜头(402)、接收滤光片(403);CCD相机(401)的下端部设置有相机镜头(402),在相机镜头(402)的下端部设置有接收滤光片(403);所述CCD相机(401)设置在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的上方且镜头朝向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

进一步,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与第一光源发射组件、第二光源发射组件的配合设计在于:

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包括: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本体的头部侧面突出的2组导光台阶组件(201):第一组导光台阶组件、第二组导光台阶组件;第一组导光台阶组件、第二组导光台阶组件关于光栅组列对称线对称;

所述每组导光台阶组件(201),包括N个导光台阶,具体而言,所述N个导光台阶的上表面的Y向长度按照依次递减的顺序,称为:第一导光台阶、……第i导光台阶、……第N导光台阶;所述第一导光台阶、……第i导光台阶、……第N导光台阶均的宽度方向为X向;所述每个导光台阶的边部为三棱柱结构且上表面均与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的表面齐平,且均包括一与上表面呈40°~50°的斜面;且每个导光台阶的上表面的Y向长度大于下表面的Y向长度;

第一导光条组件、第二导光条组件的导光条设置在对应的导光台阶的三棱柱上。

进一步,第一导光条组件、第二导光条组件的导光条的下部导光条均为斜条型板。

进一步,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与反应池组件的配合设计在于:所述光栅组(202)的光栅的数量比与其与对应的反应池组件的反应池的行数多1;并且,所述光栅组(202)的光栅之间沿Y向的间距与反应池组件的反应池沿着Y向的长度对应。

进一步,所述每个导光台阶的三棱柱的斜面与上表面呈45°时,所述每个导光条的厚度相同,且等于导光板的厚度h。

进一步,所述第一光源朝下,所述第一凸透镜的凸面朝下,所述第二凸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凸透镜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凸透镜的凸面朝下;第二凸透镜的上表面为圆形,第一凸透镜的上表面也为圆形;第二凸透镜的上表面、第一凸透镜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为同心圆,第二凸透镜的上表面的半径大于第一凸透镜的上表面的半径;在第二凸透镜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激发滤光片,所述第一激发滤光片与第二凸透镜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一激发滤光片的下部设置第一导光条组件;

所述第二光源朝下,所述第三凸透镜的凸面朝下,所述第四凸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三凸透镜的下方且所述第四凸透镜的凸面朝下;第四凸透镜的上表面为圆形,第三凸透镜的上表面也为圆形;第四凸透镜的上表面、第三凸透镜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为同心圆,第四凸透镜的上表面的半径大于第三凸透镜的上表面的半径;在第四凸透镜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激发滤光片,所述第二激发滤光片与第四凸透镜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二激发滤光片的下部设置第二导光条组件。

进一步,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3-5为佳);优选的,N=3(N过小,例如N取1,2,无法满足光束的均匀性,N过大,取值超过5,对于光束均匀性的改善意义不大,并且导光条的数量过多,安装时也有一定难度、对于加工的精度要求也较高)。

进一步,M=P×Q;P、Q均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优选的,Q为偶数;更优选的,P=2、Q=2。

进一步,所述反应池组件的数量为M个,单个反应池组件包括有若干个反应池。

进一步,所述单个反应池组件包括U×V个反应池,即采用矩阵形式:U行V列个反应池,即沿着X向呈V列,沿着Y向呈U行,所述反应池的行间距的方向为Y向、列间距的方向为X向;所述光栅组的光栅的数量比与其与对应的反应池组件的反应池的行数多1;并且,所述光栅组的光栅之间沿Y向的间距与反应池组件的反应池沿着Y向的长度对应。

一种大批量核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光源多样本的荧光检测光学系统进行检测,在每个反应池中均放置样本,能够同时P×Q×U×V个样本。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申请的所要保护的是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其是本申请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即要保证入射M个反应池组件的母光束的光强保持均匀(进而保证子光束也保持均匀),从而能够保证检测精度,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核心发明构思:

第一,第二行光栅组的起始光栅的深度小于第一行光栅组的末尾光栅的深度;当然,第一行光栅组,按照Y向正向,深度逐渐增大;第二行光栅组,按照Y向正向,深度逐渐增大;

具体而言,以距离双光源发射组件(100)最近的光栅的直边记为O线;导光板厚度方向为Z向,具体而言,以竖直向下为Z向正向;

距离双光源发射组件(100)的Y向长度较近的光栅组称为第一行光栅组距离,距离双光源发射组件(100)的Y向长度较远的光栅组称为第二行光栅组距离;

导光板的厚度为h,距离为O线距离为y的光栅的直线的深度z表达为:

第一行光栅组的y-z关系是:z=(12.1347x

第二行光栅组的y-z关系是:z={1.9527[y-y

上面的2个式中,y、z单位均为mm。

所述1mm≤h≤20mm。

第二,第一行光栅组Y向正向方向的起始光栅的直边-斜边的夹角,全部出采用45°;第二行光栅组Y向正向方向的起始光栅的直边-斜边的夹角,则要大于后面的光栅的的直边-斜边的夹角。

第三,尾部要锯齿条。

(2)本申请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该方案已另案申请):采用两个大功率单色LED作为光源,分别通过2个凸透镜对光束做准直,经过对应波长的滤光片得到有效的准直激发光,入射到PMMA材质第一导光条组件、PMMA材质第二导光条组件,光束在第一导光条组件、第二导光条组件内实现全反射进入到PMMA材质的导光板,在导光板内部设置4个带有光栅结构的区域,光束在导光板内部传输,遇到光栅结构形成光束全反射,最终光束会到达放置在导光板下方的4个反应池组件内。

反应池组件内的样本在激发光的照射下会辐射出不同波长的光束,次光束向上透射过导光板,经过接受光滤光片,滤除杂光(采用激发光滤光片和接受光滤光片分别对激发光以及辐射出来的接受光做杂光滤除,可以得到更好的检测效果,提高信噪比;本申请采用双光源,其入射反应池中的光强相交单光源的光强更好,信号检测效果更佳),经过相机镜头,最后在CCD成像,检测信号。此系统有4个反应池组件,每个反应池组件可以放置32个样本,可以一次性检测128个样本(设计的4块微型32样本孔的反应池,可以实现同时检测128个样本,即能够实现大批量检测,大幅节约了检测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实施例一的一种双光源多样本的荧光检测光学系统的三维设计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一种双光源多样本的荧光检测光学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一种双光源多样本的荧光检测光学系统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导光台阶的三维设计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一的导光板的三维设计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的导光板设计下的光强分布图。

图8是对比例的导光板的光强分布图(光栅深度未采用实施例一的设计)。

图9是另一个对比例的导光板的光强分布图(光栅角度未采用实施例一的设计)。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双光源发射组件100,第一光源101,第二光源106,第一凸透镜102,第二凸透镜103,第三凸透镜107,第四凸透镜108,第一激发滤光片104,第二激发滤光片109,第一导光条组件105,第二导光条组件110;

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导光台阶组件201,光栅组202,锯齿状结构203;

反应池组件300;

光源接收组件400,CCD相机401、相机镜头402、接收滤光片40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双光源多样本的荧光检测光学系统,包括:双光源发射组件100,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反应池组件300,光源接收组件400;

其中,双光源发射组件100包括:第一光源101(采用单色LED灯或者卤钨灯),第二光源106(采用单色LED灯或者卤钨灯),第一凸透镜102(球面镜),第二凸透镜103(球面镜),第三凸透镜107(球面镜),第四凸透镜108(球面镜),第一激发滤光片104,第二激发滤光片109,第一导光条组件105,第二导光条组件110;

所述第一光源101、第一凸透镜102(球面镜),第二凸透镜103(球面镜)、第一激发滤光片104、第一导光条组件105从上自下依次放置,共同构成了第一光源发射组件;即,所述第一光源101朝下,所述第一凸透镜102的凸面朝下,所述第二凸透镜103设置在所述第一凸透镜102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凸透镜103的凸面朝下;第二凸透镜的上表面为圆形,第一凸透镜的上表面也为圆形;第二凸透镜的上表面、第一凸透镜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为同心圆,第二凸透镜的上表面的半径大于第一凸透镜的上表面的半径;在第二凸透镜10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激发滤光片104,所述第一激发滤光片104(其外周部带有铁圈结构,以杜绝边缘漏光的现象)与第二凸透镜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重合(即第一激发滤光片104在水平面的投影也是圆形,且大小与第二凸透镜的上表面在水平面的投影半径相同、圆心重合);所述第一激发滤光片104的下部设置第一导光条组件105;

所述第二光源106、第三凸透镜107(球面镜),第四凸透镜108(球面镜)、第二激发滤光片109、第二导光条组件110从上自下依次放置,共同构成了第二光源发射组件;

第二光源发射组件与第一光源发射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沿着光栅组列对称线对称);即,所述第二光源106朝下,所述第三凸透镜107的凸面朝下,所述第四凸透镜108设置在所述第三凸透镜107的下方且所述第四凸透镜108的凸面朝下;第四凸透镜108的上表面为圆形,第三凸透镜的上表面也为圆形;第四凸透镜的上表面、第三凸透镜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为同心圆,第四凸透镜的上表面的半径大于第三凸透镜的上表面的半径;在第四凸透镜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激发滤光片,所述第二激发滤光片(其外周部带有铁圈结构,以杜绝边缘漏光的现象)与第四凸透镜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重合(即第二激发滤光片在水平面的投影也是圆形,且大小与第四凸透镜的上表面在水平面的投影半径相同、圆心重合);所述第二激发滤光片的下部设置第二导光条组件;

所述第一导光条组件105包括3个导光条,按照距离同一条光栅的长度依次减少的顺序,称为:第一导光条、第二导光条、第三导光条(等价于:第一导光条、第二导光条、第三导光条距离同一条光栅的Y向长度依次减少);第一导光条、第二导光条、第三导光条均为竖向设置。

所述第一导光条包括:第一上部导光条、第一下部导光条,第一上部导光条、第一下部导光条共面;所述第二导光条包括:第二上部导光条、第二下部导光条,第二上部导光条、第二下部导光条共面;所述第三导光条包括:第三上部导光条、第三下部导光条,第三上部导光条、第三下部导光条共面。

所述第一上部导光条、所述第二上部导光条、所述第三上部导光条的结构相同,且均为矩形板结构、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激发滤光片104的下方。

所述第二导光条组件110与第一导光条组件105的结构相同,也包括3个导光条,按照距离同一条光栅的长度依次减少的顺序,称为:第四导光条、第五导光条、第六导光条(等价于:第四导光条、第五导光条、第六导光条距离同一条光栅的Y向长度依次减少);第四导光条、第五导光条、第六导光条均为竖向设置。所述第四导光条包括:第四上部导光条、第四下部导光条,第四上部导光条、第四下部导光条共面;所述第五导光条包括:第五上部导光条、第五下部导光条,第五上部导光条、第五下部导光条共面;所述第六导光条包括:第六上部导光条、第六下部导光条,第六上部导光条、第六下部导光条共面。所述第四上部导光条、所述第五上部导光条、所述第六上部导光条的结构相同,且均为矩形板结构、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激发滤光片109的下方。

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水平设置,其上表面设置有4处光栅组202,所述每个光栅组均包括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光栅,所述光栅的长度方向记为X向,宽度方向记为Y向;多条沿着Y向排列成1列的光栅共同构成1个光栅组(即光栅结构);4个光栅组为2行2列的形成分布,所述行间距的方向为Y向,列间距的方向为X向;所述2列光栅组的对称线记录为光栅组列对称线。

其中,所述反应池组件300包括有若干个反应池,具体而言,实施例1的反应池组件300包括8行4列个反应池,即沿着X向呈4列,沿着Y向呈8行(所述行间距的方向为Y向,列间距的方向为X向)。

其中,光源接收组件400包括:CCD相机401、相机镜头402、接收滤光片403;CCD相机401的下端部设置有相机镜头402,在相机镜头402的下端部设置有接收滤光片403;所述CCD相机401设置在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的上方且镜头402朝向导光板。

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与第一光源发射组件、第二光源发射组件的配合在于:

第一,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包括: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本体的头部侧面(该面与X向平行)突出的2组导光台阶组件201:第一组导光台阶组件、第二组导光台阶组件;第一组导光台阶组件、第二组导光台阶组件关于光栅组列对称线对称;

第二,所述每组导光台阶组件201,包括3个导光台阶,具体而言,所述3个导光台阶的上表面的Y向长度按照依次递减的顺序,称为:第一导光台阶(即其最突出)、第二导光台阶、第三导光台阶;所述第一导光台阶、所述第二导光台阶、所述第三导光台阶均沿着X向延伸(此处是指:导光台阶的宽度方向为X向);特别的,第一~第三导光台阶的边部为三棱柱结构且上表面均与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的表面齐平,且均包括一与上表面呈40°~50°(优选为45°)的斜面;且第一~第三导光台阶的上表面的Y向长度大于第一~第三导光台阶的下表面的Y向长度(限定了斜面的倾斜方向)。

第三,第一组导光台阶组件、第二组导光台阶组件关于光栅组列对称线对称布置,每组导光台阶组件201均为3个导光台阶,因此,如图4所示,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共计为5个导光台阶(第一组导光台阶组件、第二组导光台阶组件相连接的台阶连接在一起)。

第四,其中,所述第一上部导光条、所述第二上部导光条、所述第三上部导光条沿着Y向排成1列(限定了导光条的位置,即限定了光束的传播路径,其效果是为了使得光束均匀);

其中,所述第四上部导光条、所述第五上部导光条、所述第六上部导光条沿着Y向排成1列(限定了导光条的位置,即限定了光束的传播路径,其效果是为了使得光束均匀)。

第五,所述第一导光条、所述第二导光条、所述第三导光条的下部设置在第一组导光台阶组件的第一导光台阶、所述第二导光台阶、所述第三导光台阶的三棱柱上;所述第四导光条、所述第五导光条、所述第六导光条的下部设置在第二组导光台阶组件的第一导光台阶、所述第二导光台阶、所述第三导光台阶的三棱柱上;也即,第一下部导光条、所述第二下部导光条、所述第三下部导光条、第四下部导光条、所述第五下部导光条、所述第六下部导光条的下部均为斜条型板。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光条、所述第二导光条、所述第三导光条、所述第四导光条、所述第五导光条、所述第六导光条的表面与X向平行(即线与面平行)。

第二导光台阶与第一导光台阶的在Y方向的长度差=第一导光条、第四导光条的厚度,第三导光台阶与第二导光台阶的在Y方向的距离差=第二导光条、第五导光条的厚度。

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与反应池组件的相互关联的方面体现在:

第一,所述光栅组202的光栅的数量为9条,即比与其与对应的反应池组件的反应池的行数多1;并且,所述光栅组202的光栅之间沿Y向的间距与反应池组件的反应池沿着Y向的长度对应。

第二,所述光栅组202的数量与反应池组件300的数量相同且均为4;所述光栅组202与反应池组件300位置对应设置,且反应池组件300设置在所述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的底部。

第三,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第三导光台阶的三棱柱的斜面与上表面呈45°时,第一导光条、第二导光条、第三导光条的厚度相同,且等于导光板的厚度h。

一种双光源多样本的荧光检测光学系统的工作方法如下:

S1,双光源发射组件100的第一光源发射组件、第二光源发射组件同时启用:所述第一光源、发出母光束,母光束通过第一凸透镜102(球面镜),第二凸透镜103(球面镜)进行准直处理后,通过第一激发滤光片104滤掉杂光,通过第一导光条组件105-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的第一组导光台阶组件来将母光束在导光板内全反射前行;

所述第二光源、发出母光束,母光束通过第三凸透镜,第四凸透镜进行准直处理后,通过第二激发滤光片滤掉杂光,通过第二导光条组件-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的第二组导光台阶组件来将母光束在导光板内全反射前行;

S2,母光束在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全反射前行,在光栅组处到达反应池组件300;反应池组件300中的溶液在受到上述母光束的照射,会产生辐射子光束,子光束透过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然后进入到光源接收组件400的接收滤光片403;

S3,子光束依次通过接收滤光片403、相机镜头402,最终入射到CCD相机401,由CCD相机401完成成像,进而完成检测。

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的设计的难点是在于保证母光束射向反应池组件300的均匀性,因为母光束射向反应池组件300不均匀的话,会导致检测结果失真。也因此,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的设计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成功关键因素之一。

下面对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设计进行详细分析:

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200的光栅组202的设计核心如下(与单光源检测用导光板的对比见表1):

第一,沿着X向,所述光栅的形状为三角形(不是通透的),特别的是,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更为特别的是,沿着Y向且是从沿着双光源发射组件100到光源接收组件400的方向为Y向正向,光栅直角三角形的直边在斜边的Y向前方。

第二,光栅深度设计方法为:

以距离双光源发射组件100最近的光栅的直边记为O线(导光板的上表面);导光板厚度方向为Z向,具体而言,以竖直向下为Z向正向;

距离双光源发射组件100的Y向长度较近的光栅组称为第一行光栅组距离,距离双光源发射组件100的Y向长度较远的光栅组称为第二行光栅组距离;

导光板的厚度为h,距离为O线距离为y的光栅的直线的深度z(即:光栅的直线与O线的Y向距离为y)采用下式:

第一行光栅组的y-z关系是:z=(12.1347x

第二行光栅组的y-z关系是:z={1.9527[y-y

其中,y

(1mm≤h≤20mm,即h可以采用1mm,1.5mm,2mm,2.5mm,3mm,3.5mm,4mm,4.5mm,5mm,5.5mm,6mm,6.5mm,7mm,7.5mm,8mm,8.5mm,9mm,9.5mm,10mm,10.5mm,11mm,11.5mm,12mm,12.5mm,13mm,13.5mm,14mm,14.5mm,15mm,15.5mm,16mm,16.5mm,17mm,17.5mm,18mm,18.5mm,19mm,19.5mm,20mm)。

光栅的深度是等深,不均匀性非常严重。

经过不断的研究,在h从1mm-20mm采用z=(12.1347x

表1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与单光源检测用导光板的设计对比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两行光栅组的z-y曲线为不同的规律(这与单光源检测用导光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规律),这是发明人团队在事前未曾预料到的。

除此之外,导光板的第三个设计要点在于,光栅:直角三角形的直边-斜边的夹角(即直边转到斜边的角度)为40°~50°;

在设计时,发明人也发现了以下规律:第一行光栅组Y向正向方向的起始光栅的直边-斜边的夹角,全部出采用45°;第二行光栅组Y向正向方向的起始光栅的直边-斜边的夹角,则要大于后面的光栅的的直边-斜边的夹角;例如:48°,46°,46°,46°,46°,46°,46°,45°,45°,即其趋势:逐渐减小的趋势。这一规律的目的,是与光栅深度对应的(两者之间是存在关联关系的)。

另外,导光板的第四个设计要点在于,在导光板的尾部侧面(头部侧面指向尾部侧面的方向,即为Y向正向)设置有锯齿状结构203(其也是打破了常规做法),其目的是将光反射回第二行光栅组,以提高尾部的光栅的光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栅组、反应池组件的数量并不仅仅限定与4个(M=4);当然的,其也可以是6个(例如:3行2列);

进一步,所述单个反应池组件包括U×V个反应池,即采用矩阵形式:U行V列个反应池,即沿着X向呈V列,沿着Y向呈U行,所述反应池的行间距的方向为Y向、列间距的方向为X向;所述光栅组的光栅的数量比与其与对应的反应池组件的反应池的行数多1;并且,所述光栅组的光栅之间沿Y向的间距与反应池组件的反应池沿着Y向的长度对应。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双光源多样本的荧光检测光学系统能够同时测量P×Q×U×V个样本。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双光源检测用导光板及其应用
  • 一种面光源用导光板以及应用该导光板的侧发光面板灯
技术分类

06120112589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