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制冷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5:04


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制冷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装置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制冷装置通常设置有第一制冷空间,通过向第一制冷空间内送风,可使得第一制冷空间内保持低温环境,以便于对食材进行锁鲜。

然而,由于传统的制冷装置采用的为单侧送风的方式,如此,导致第一制冷空间内的冷风分布不均,锁鲜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锁鲜效果的制冷装置。

一种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

主体,包括内胆、外壳及门体,所述内胆具有第一制冷空间,所述内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制冷空间连通的进出口,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胆外,所述门体活动配接于所述外壳,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出口;以及

送风组件,配接于所述主体,所述门体关闭所述进出口时,所述送风组件由所述门体朝向所述进出口的一侧、以及所述内胆上与开设所述进出口相异的至少一侧、向所述第一制冷空间内送风。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组件由所述门体朝向所述进出口的一侧、以及所述内胆上至少与开设所述进出口相对的一侧、向所述第一制冷空间内送风。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组件由所述门体朝向所述进出口的一侧、以及所述内胆上与开设所述进出口相异的每一侧、向所述第一制冷空间内送风。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子送风件,其中一个所述子送风件与所述门体对应,其余所述子送风件和所述内胆上与开设所述进出口相异的至少一侧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子送风件包括风机及送风管道,与每个子所述送风组件对应的所述内胆的一侧侧壁或所述门体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主体具有第二制冷空间,所述第二制冷空间、所述送风管道、所述出风口及所述第一制冷空间依次连通;

所述门体关闭所述进出口时,每个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制冷空间内的冷风依次经与之对应的所述送风管道及所述出风口流向所述第一制冷空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风机设于与之对应的所述送风管道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与每个所述子送风件对应的所述内胆的一侧侧壁或所述门体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口,位于所述内胆同一侧侧壁上的全部所述出风口以及位于所述门体上的全部所述出风口均沿重力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出风口均连通于与之对应的所述送风管道的内部及所述第一制冷空间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子送风件还包括检测件,所述第一制冷空间包括至少两个检测空间,所述至少两个检测空间与全部所述子送风件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检测件配接于所述主体上,并用于检测与其对应的所述检测空间内的温度参数,每个所述风机被配置为在与其对应的所述温度参数大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时打开,且在与其对应的所述温度参数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时关闭。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子送风件还包括送风开关,每个所述送风开关配接于与之对应的所述送风管道,并被配置为在与其对应的所述检测空间内的所述温度参数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时打开,且在与其对应的所述检测空间内的所述温度参数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时关闭。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每个所述风机、每个所述检测件及每个所述送风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每个所述检测件检测的所述温度参数控制与每个所述检测件对应的所述风机及所述送风开关同步开启或关闭。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状态感应件,所述状态感应件配接于所述主体,每个所述风机及每个所述送风开关均被配置为在所述状态感应件检测到所述门体打开所述进出口时关闭。

上述制冷装置,在门体关闭进出口时,送风组件由门体朝向进出口的一侧、以及内胆上与开设进出口相异的至少一侧向第一制冷空间内送风,相较于传统的制冷装置仅从内胆的单侧送风的方式而言,本申请中的第一制冷空间内的冷风分布更均匀,锁鲜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制冷装置的门体打开进出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制冷装置的俯视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制冷装置中去掉右侧的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制冷装置中右侧的门体的侧方位剖面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门体中的子送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0、制冷装置;10、主体;11、内胆;111、第一制冷空间;112、进出口;113、底壁;114、顶壁;115、左侧壁;116、右侧壁;117、后侧壁;118、前侧壁;12、外壳;13、门体;132、出风壁;14、出风口;15、第一收纳腔;16、第二收纳腔;17、冷藏室;18、冷冻室;20、子送风件;21、送风管道;22、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装置100,制冷装置100包括主体10及送风组件,主体10包括内胆11、外壳12及门体13。内胆11具有第一制冷空间111,内胆11上开设有与第一制冷空间111连通的进出口112。外壳12套设于内胆11外,门体13活动配接于外壳12,并用于打开或关闭进出口112。门体13打开进出口112时,可方便用户于第一制冷空间111内取放食材,门体13关闭进出口112时,食材可收纳于第一制冷空间111内并进行锁鲜。送风组件配接于主体10,门体13关闭进出口112时,送风组件由门体13朝向进出口112的一侧、以及内胆11上与开设进出口112相异的至少一侧、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送风。

一般地,内胆11为长方体形状,且包括底壁113、顶壁114、左侧壁115、右侧壁116、后侧壁117及前侧壁118,底壁113及顶壁114沿内胆11的高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左侧壁115及右侧壁116沿内胆11的长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后侧壁117及前侧壁118沿内胆11的宽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左侧壁115、后侧壁117、右侧壁116及前侧壁118围绕底壁113的周向依次设置并首尾连接,且左侧壁115、后侧壁117、右侧壁116及前侧壁118均沿内胆11的高度方向延伸至顶壁114,左侧壁115、后侧壁117、右侧壁116、前侧壁118、底壁113及顶壁114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制冷空间111。前侧壁118上开设有与第一制冷空间111连通的进出口112,外壳12包覆于左侧壁115、后侧壁117、右侧壁116、前侧壁118、底壁113及顶壁114背向第一制冷空间111的一侧。

定义内胆11设置左侧壁115的一侧为左侧,内胆11设置右侧壁116的一侧为右侧,内胆11设置前侧壁118的一侧为前侧,门体13覆盖于内胆11的前侧,内胆11设置后侧壁117的一侧为后侧。

传统的送风方式为由内胆11的后侧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送风。由于仅从后侧送风,则第一制冷空间111靠近后侧的部分冷风密度大,而第一制冷空间111靠近前侧的部分冷风密度相对较小。如此,导致后侧的温度较低,而前侧温度相对较高,进而造成较差的锁鲜效果。而且,在取放食材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打开门体13,还容易导致第一制冷空间111内大量的冷风泄漏至外部,即使门体13关闭进出口112后,第一制冷空间111内靠近前侧的部分的温度也无法迅速回到门体13未打开前的温度,这样,将进一步导致第一制冷空间111内的温度分布不均。

而在本申请中,当门体13关闭进出口112时,由于送风组件由门体13朝向进出口112的一侧、以及内胆11上与开设进出口112相异的至少一侧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送风。也就是说,送风组件可从内胆11的左侧、内胆11的右侧、内胆11的后侧中的至少一侧及前侧同时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送风,则相较于传统的制冷装置100采用单侧送风的方式而言,本申请中的第一制冷空间111内的冷风可分布更均匀,进而,第一制冷空间111内的温度分布也更均匀,因而具有较佳的锁鲜效果。

此外,由于送风组件还可由门体13朝向进出口112的一侧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送风,使得冷风可从内胆11的前侧输入至第一制冷空间111内,则当食材取放完毕并关上门体13后,第一制冷空间111靠近前侧的部分的温度能够迅速降低并回到门体13未打开前的温度,从而使得制冷装置100具有更优的锁鲜效果。

具体地,第一制冷空间111可以为制冷装置100的冷藏室17内的空间,也可以为制冷装置100的冷冻室18内的空间,也可以为制冷装置100的变温室18内的空间。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一制冷空间111为冷藏室17内的空间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制冷装置100可以为双开门结构,也可以为单开门结构,若制冷装置100为双开门结构,则当两个门体13共同覆盖进出口112时,进出口112关闭,当至少一个门体13打开时,进出口112则打开。若制冷装置100为单开门结构,则当一个门体13覆盖进出口112时,进出口112关闭,当一个门体13打开时,进出口112则打开。

可选地,送风组件可以由内胆11的前侧及后侧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送风,或者,也可以由内胆11的前侧及左侧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送风,或者,也可以由内胆11的前侧、左侧及后侧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送风,等等。

较优地,送风组件由门体13朝向进出口112的一侧、以及内胆11上至少与开设进出口112相对的一侧、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送风。也就是说,送风组件至少从内胆11的前侧及后侧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送风。由于后侧与前侧相距较远,而左侧及右侧均与后侧及前侧中的任意一者距离较近,因此,若送风组件同时从前侧及后侧体送风,则可使得冷风能够较为均匀地分布于第一制冷空间111内,从而能够更好的提升第一制冷空间111内温度分布的均匀度,因而具有较佳的锁鲜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3、图4及图5,进一步地,送风组件由门体13朝向进出口112的一侧、以及内胆11上与开设进出口112相异的每一侧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送风。也就是说,送风组件从内胆11的前侧、后侧、左侧及右侧同时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送风,如此,将进一步提升第一制冷空间111内冷风分布的均匀度。

具体地,送风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子送风件20,其中一个子送风件20与门体13对应,其余子送风件20和内胆11上与开设进出口112相异的至少一侧一一对应,每个子送风件20包括风机22及送风管道21,与每个子送风件20对应的内胆11的一侧侧壁或门体13上开设有出风口14,主体10具有第二制冷空间,第二制冷空间、送风管道21、出风口14及第一制冷空间111依次连通,门体13关闭进出口112时,每个风机22用于驱动第二制冷空间内的冷风依次经与之对应的送风管道21及出风口14流向第一制冷空间111。

具体地,以送风组件包括四个子送风件20,其分别命名为左侧子送风件,右侧子送风件,前侧子送风件及后侧子送风件为例,与门体13对应的其中一个子送风件20为前侧子送风件,其余子送风件20包括左侧子送风件,右侧子送风件及后侧子送风件,前侧子送风件工作时可从内胆11的前侧送风至第一制冷空间111内,后侧子送风件用于从内胆11的后侧送风至第一制冷空间111内,左侧子送风件用于从内胆11的左侧送风至第一制冷空间111内,右侧子送风件用于从内胆11的右侧送风至第一制冷空间111内。

左侧子送风件,右侧子送风件,前侧子送风件及后侧子送风件均包括风机22及送风管道21,与左侧子送风件对应的左侧壁115、与右侧子送风件对应的右侧壁116、后侧子送风件对应的后侧壁117、以及与前侧子送风件对应的门体13上均开设有出风口14,门体13关闭进出口112时,每个子送风件20中的风机22均启动,以使得第二制冷空间内的冷风可从左侧壁115、后侧壁117、右侧壁116及门体13上的出风口14输入至第一制冷空间111内。

具体地,当第一制冷空间111为冷藏室17内的空间时,第二制冷空间可以为制冷装置100冷冻室18内的空间,也可以为制冷装置100中变温室内的空间,或者,还可以为制冷装置100中蒸发器所在的空间,当第一制冷空间111为冷冻室18内的空间时,第二制冷空间可以为制冷装置100中蒸发器所在的空间。

由于每个子送风件20均包括风机22及送风管道21,在每个风机22的驱动下,第二制冷空间内的冷风可依次经与每个风机22对应的送风管道21及出风口14流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以对第一制冷空间111进行制冷。而由于出风口14是连通于与其对应的送风管道21及第一制冷空间111之间,相较于送风管道21穿设于与之对应的出风口14而言,设置结构更简单,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制冷装置100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每个风机22设于与之对应的送风管道21内。相较于风机22位于与之对应的送风管道21外而言,能够有效提升每个子送风件20的整体性,当每个送风管道21安装完毕后,则整个子送风件20即可安装完成,从而使得每个子送风件20具有较高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与每个子送风件20对应的内胆11的一侧侧壁或门体13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口14,位于内胆11同一侧侧壁上的全部出风口14以及位于门体13上的全部出风口14均沿重力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出风口14均连通于与之对应的送风管道21的内部及第一制冷空间111之间。也就是说,左侧壁115上的全部出风口14、右侧壁116上的全部出风口14、后侧壁117上的全部出风口14以及门体13上的全部出风口14均沿重力方向间隔设置。因此,每个子送风件20均能够沿重力方向从不同的高度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送风,从而使得冷风能够均匀的分布于第一制冷空间111内。一般地,制冷装置100安装于地面、桌面或者其他水平安装面上时,制冷装置100的高度方向与重力方向重合。

每个子送风件20还包括检测件(图未示),第一制冷空间111包括至少两个检测空间,至少两个检测空间与全部子送风件20一一对应,每个检测件配接于主体10上,并用于检测与其对应的检测空间内的温度参数,每个风机22被配置为在与其对应的温度参数大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时打开,且在与其对应的温度参数小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时关闭。

具体地,以送风组件包括四个子送风件20,其分别为左侧子送风件,右侧子送风件,前侧子送风件及后侧子送风件为例,左侧子送风件、右侧子送风件,前侧子送风件及后侧子送风件均包括检测件,左侧子送风件中的检测件对应左检测空间,右侧子送风件中的检测件对应右检测空间,后侧子送风件中的检测件对应后检测空间,前侧子送风件中的检测件对应前检测空间,左检测空间、右检测空间、后检测空间及前检测空间组合形成第一制冷空间111。

当左侧子送风件中的检测件检测到左检测空间内的温度参数大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时,左侧子送风件内的风机22启动,以使得冷风能够从内胆11的左侧输送至第一制冷空间111,从而能够降低左检测空间内的温度。

当左侧子送风件中的检测件检测到左检测空间内的温度参数小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时,左侧子送风件内的风机22关闭,以防止冷风输送至第一制冷空间111,从而使得第一制冷空间111内的温度能够有效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进而使得第一制冷空间111内的温度更均匀。

同理可推,右侧子送风件,前侧子送风件及后侧子送风件中的检测件的工作原理与左侧子送风件中的检测件的工作原理相同,故在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每个子送风件20还包括送风开关(图未示),每个送风开关配接于与之对应的送风管道21,并被配置为在与其对应的检测空间内的温度参数大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时打开,且在与其对应的检测空间内的温度参数小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时关闭。

具体地,以送风组件包括左侧子送风件,右侧子送风件,前侧子送风件及后侧子送风件为例,左侧子送风件,右侧子送风件,前侧子送风件及后侧子送风件均包括送风开关,当左侧子送风件中的检测件检测到左检测空间内的温度参数大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时,左侧子送风件内的送风开关启动,以使得冷风能够在风机22的作用下经左侧子送风件中的送风管道21输送至第一制冷空间111内,当左侧子送风件中的检测件检测到左检测空间内的温度参数小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时,左侧子送风件内的送风开关关闭,以防止冷风输送至第一制冷空间111,从而使得第一制冷空间111内的温度能够有效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从而使得第一制冷空间111内的温度更均匀。

同理可推,右侧子送风件、后侧子送风件及前侧子送风件的送风开关的工作原理,与左侧子送风件的送风开关的工作原理相同,故在此处不再赘述。由此可见,通过设置送风开关,能够有效提升冷风输入的可靠性,从而使得制冷装置100具有较佳的工作可靠性。

进一步地,制冷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控制器与每个风机22、每个检测件及每个送风开关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每个检测件检测的温度参数控制与每个检测件对应的风机22及送风开关同步开启或关闭。例如,当左侧子送风件内的检测件检测到左检测空间内的温度参数大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时,控制器控制左侧子送风件中的风机22及送风开关同步启动,当左侧子送风件内的检测件检测到左检测空间内的温度参数小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时,控制器控制左侧子送风件内的风机22及送风开关同步关闭。通过设置控制器,使得制冷装置100能够对第一制冷空间111内的温度进行自动监控及调节,从而使得制冷装置100还具有智能化的特点。

此外,制冷装置100还包括状态感应件(图未示),状态感应件配接于主体10,每个风机22及每个送风开关均被配置为在状态感应件检测到门体13打开进出口112时关闭。也就是说,当状态感应件感应检测到门体13打开进出口112时,所有的风机22及所有的送风开关均关闭,从而可减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溢出至外部的冷风量,使得制冷装置100更环保节能。

具体地,状态感应件可通过获取感应门体13与前侧壁118之间的夹角来检测门体13是否打开进出口112,例如,当夹角小于10°时,门体13关闭进出口112,若夹角等于或大于10°时,门体13打开进出口112。或者,状态感应件通过获取出风壁132上一参照点与前侧壁118之间的间距来检测门体13是否打开进出口112,例如,当参照点到前侧壁118的距离小于5mm时,门体13关闭进出口112,当参照点到前侧壁118的距离等于或大于5mm时,门体13打开进出口112。

可选地,可以在主体10上设置与检测件电连接的报警器,当状态感应件检测到门体13打开进出口112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用户向控制器输入关闭所有风机22及所有送风开关的信号,当状态感应件未检测到门体13打开进出口112时,报警器不发出报警信号。或者,状态感应件也可以与控制器电连接,当状态感应件检测到门体13打开进出口112时,状态感应件发送信号给控制器,以便于控制器能够控制所有风机22及所有送风开关关闭,当状态感应件未检测到门体13打开进出口112时,状态感应件不发出信号,控制器根据检测件检测的温度参数控制所有风机22及所有送风开关工作。

具体地,外壳12包覆于内胆11外,并与内胆11的左侧壁115、右侧壁116、后侧壁117、底壁113及顶壁114均背向第一制冷空间111的一侧共同围合形成封闭的第一收纳空间,且第一收纳空间与第一制冷空间111相互独立。左侧子送风件、右侧子送风件及后侧子送风件均设置于第一收纳空间内,并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送风。通过设置第一收纳腔15,使得左侧子送风件、右侧子送风件及后侧子送风件均能够被隐藏,以便于提升制冷装置100的美观性。而且,由于左侧子送风件、右侧子送风件及后侧子送风件是位于第一收纳腔15内并无法与外部接触的,因此,故还能延长左侧子送风件、右侧子送风件及后侧子送风件的使用寿命。

门体13内部中空形成第二收纳腔16,门体13上具有门体13关闭进出口112时覆盖进出口112的出风壁132,出风壁132上开设有出风口14,前侧子送风件收容于第二收纳腔16内,且前侧子送风件中的送风通道与出风壁132上的出风口14连通。如此,前侧子送风件可保护于第二收纳空间内,从而便于延长前侧子送风件的使用寿命,且使得制冷装置100具有较佳的美观性。

上述制冷装置100,在门体13关闭进出口112时,送风组件由门体13朝向进出口112的一侧、以及内胆11上与开设进出口112相异的至少一侧向第一制冷空间111内送风,相较于传统的制冷装置100仅从内胆11的单侧送风的方式而言,本申请中的第一制冷空间111内的冷风分布更均匀,锁鲜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379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