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带盒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5:46:1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耗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带式打印机的带盒。

背景技术

打印耗材需要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到打印机中。

现有一种打印机用墨盒通过在墨盒盒体的外周套上可拆卸的边框件、边框件上可拆卸地安装芯片的方式以获取盒体和芯片的可互换性,当然,盒体与边框体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也能用于改变墨盒尺寸。

但现有的套装在墨盒外周的边框件在于实现芯片的可互换性而并非用于改变墨盒盒体的尺寸,墨盒盒体本身也不独立于边框件装配到打印机上;不同于上述墨盒的盒体,带盒需要沿自身厚度方向安装到型号打印机的容纳位中,带盒的外周具有对应的配合结构,被分割而成的子带盒的外周同样具有用于与新打印机配合的配合结构,因此,现有的墨盒和边框件的连接结构无法适用于子带盒与边框件上,且现有的墨盒与边框件之间无法基于用户对带盒的既往装配习惯去实现更稳定的可拆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用户对带盒的既往装配习惯便于对子带盒与边框件进行快速安装且有效保证连接稳定性的带盒。

本发明提供的带盒包括子带盒和边框件,边框件的内周形成安装位,安装位沿带盒的厚度方向贯通,子带盒可拆卸安装在安装位中;子带盒包括盒体和设置在盒体内的带引导机构总成;盒体的外周部上设有第三扣合结构,第三扣合结构包括在带盒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边框件的内周部设有朝向安装位的第二扣合结构,边框件包括弹性形变结构,第二扣合结构设置在弹性形变结构上;带盒可从分离状态变化至配合状态;厚度方向包括相反的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当带盒从分离状态变化至配合状态,盒体沿第三方向逐渐进入安装位,第二扣合结构与第一配合部抵接并迫使弹性形变结构产生背离安装位的弹性形变;当带盒处于配合状态,盒体位于安装位中,第二扣合结构从第四方向限制第二配合部。

由上述方案可见,首先,更多新打印机采用以往的弹扣形式且弹扣设置在大致相仿的位置上,子带盒的外周部上具有第三扣合结构,且该第三扣合结构的扣合方向是子带盒的厚度方向,因此,直接利用该第三扣合结构与边框件进行连接能在不影响子带盒外周各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子带盒与边框件之间的有效连接;进一步地,边框件安装到子带盒的方向与带盒安装到打印机的方向一致,因此子带盒与边框之间的拆装方式基于用户对带盒的既往装配习惯去实现,更易于操作。

进一步的方案是,弹性形变结构为弹性臂,第二扣合结构设置在弹性臂的弹性自由端。

由上可见,此设置使第二扣合结构处具有更好的弹性形变能力,拆装操作更轻易。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带盒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第二方向均垂直于厚度方向;盒体包括外露于第一侧上的相邻设置的臂部和热头插入位;边框件包括弯曲相连的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第一边位于第三侧,第二边位于第二侧,第三边位于第四侧;第一边和/或第三边为弹性臂。

由上可见,相对于第二边,第一边和第三边具有自由的延伸末端而具有更好的弹性形变能力,且子带盒上用于与新打印机配合的第三扣合结构也位于第一边与第三边所在的相对两侧上,因此,该设置方式充分利用了子带盒的原有结构和边框件的弹性形变能力而更好地实现了易拆装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是,弹性臂具有内侧表面,第二扣合结构凸起于内侧表面;盒体具有外周表面,外周表面设有沿背离内侧表面的方向凹陷而形成的扣合凹位,扣合凹位具有凹位底面,第三扣合结构凸起于凹位底面;当带盒处于配合状态,第二扣合结构位于扣合凹位内,且第二扣合结构与扣合凹位在弹性臂的延伸方向和/或弹性臂的延伸方向的反向上限位配合。

由上可见,此设置下,在第二扣合结构与第三结构扣合时,子带盒与边框件之间不仅在厚度方向上形成限位配合,同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也形成了限位配合,从而使子带盒与边框件之间更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扣合结构上形成第一平面部,扣合凹位的一侧形成第二平面部,第一平面部的朝向为弹性臂的延伸方向的反方向,第二平面部的朝向为弹性臂的延伸方向;当带盒处于配合状态,第一平面部从弹性臂的延伸方向限制第二平面部。

由上可见,此设置下,第一平面部与第二平面部的配合构成了无法触发弹性臂弹性形变的抵接结构。

进一步的方案是,边框件还包括凸起于内侧表面的第一限位结构;盒体还包括凸起于凹位底面的第二限位结构;当带盒处于配合状态,第一限位结构从第三方向限制第二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边的内侧设有第三限位结构;盒体具有朝第三方向设置的表侧端面,盒体的外周部形成卡槽,卡槽沿厚度方向连通至表侧端面,盒体包括位于卡槽中的第四限位结构;当带盒处于配合状态,第三限位结构从第三方向限制第四限位结构。

由上可见,当带盒处于装配状态,子带盒和边框件在厚度方向上进一步相互限位,且盖写厚度方向上的限位机构分别在周向上的各处,还能避免盒体和边框件之间即使处于弹性扣合状态但是由于扣合点分布不合理而产生的相对偏转或相对偏摆的问题。

进一步的方案是,当带盒从配合状态变化至分离状态,盒体沿第四方向逐渐退出安装位,第二扣合结构与第二配合部抵接并迫使弹性形变结构产生背离安装位的弹性形变。

再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扣合结构包括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当带盒从分离状态变化至配合状态,第一倾斜部与第一配合部抵接并迫使弹性形变结构产生背离安装位的弹性形变;当带盒处于配合状态,第二倾斜部从第四方向限制第二配合部;当带盒从配合状态变化至分离状态,第二倾斜部与第二配合部抵接并迫使弹性形变结构产生背离安装位的弹性形变。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倾斜部的延伸方向与第四方向之间呈第一夹角,第二倾斜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呈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

由上可见,此设置下,子带盒和边框件之间构成了单侧拆装且易状难拆的安装结构,此设置利用用户进行装配,且完成装配后利于保持装配关系。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大体积带盒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2为现有大体积带盒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图3为现有大体积带盒第三视角的结构图。

图4为现有大体积带盒与现有打印机配合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带盒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带盒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带盒实施例中子带盒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带盒实施例中子带盒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带盒实施例中子带盒的结构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带盒实施例中子带盒第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带盒实施例中子带盒第二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带盒实施例中子带盒第二状态下去除上盖体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带盒实施例中边框件的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带盒实施例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图15为本发明带盒实施例分离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带盒实施例装配状态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图1至图4展示的是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的带盒9以及带盒9在打印机98上的安装方式,带盒9为层叠式热敏带盒,打印机98为层叠式热敏打印机。下面主要针对外露于带盒9的盒体的连接结构(包括定位结构、扣合结构和传动结构)进行说明。

图1至图4中建立统一的坐标系,坐标系中y轴方向为第一方向以及带盒9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为第二方向以及带盒9的长度方向,z轴方向为带盒9的厚度方向,也是带盒9的高度方向。带盒9包括在y轴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991和第二侧992以及在x轴方向上相对的第三侧993和第四侧994。

在第一侧991上,带盒9的盒体90具有相邻的臂部921和沿z轴方向贯通的热头插入位922,在第三侧993与第一侧991之间,盒体90具有带排出部923,带排出部923与臂部921的延伸末端之间形成连通至热头插入位922的开口924。带排出部923处设有驱动辊919以及位于驱动辊919内周的驱动轴插入位909。

盒体90包括设置在第三侧993和第四侧994上的第一扣合结构931,第一扣合结构931为x轴方向凸起于表面且沿y轴方向延伸的筋条,盒体90内形成靠近第二侧992的第一带区域,盒体90包括位于第一带区域的第一穿插位901,盒体90具有围绕在第一穿插位901外周的环形的周壁结构911,缠绕双面胶带的第一卷绕轴(未示出)可转动地套装在周壁结构911外。

盒体90内还设有可转动且可被驱动的墨带卷取轴918,墨带卷取轴918的内周形成卷取驱动轴穿插位908,另外,盒体90上还设有沿z轴方向贯通的第一定位插孔907和第二定位插孔906。

另外,如图3所示,在盒体90的底侧942的第三侧993的边缘处设有凹陷于底侧942的底侧端面的凹位943,凹位943的底面944上设置有识别结构932,识别结构932为有规律排布的孔组。另外,在第二侧992上,底壳与面盖通过弹性卡扣扣合,该弹性卡扣处形成了一道z轴方向延伸的凹槽933和横断凹槽933的横臂934。

参见图4,带盒9安装到在打印机98的容纳腔980时,热敏打印头982插入热头插入位922,驱动轴989插入驱动轴插入位909,定位柱981插入第一穿插位901,卷取驱动轴988插入卷取驱动轴穿插位908,定位销987插入第一定位插孔907,两个弹扣983分别与两个第一扣合结构931扣合。另外,一些打印机中,还具有插入第二定位插孔906的扣合结构或识别结构。

本发明以以往大体积的带盒9的结构作为基础,为解决同时适配于旧型号的具有较大容纳腔980的打印机98以及新型号的具有较小容纳腔的打印机而对带盒进行改进。

参见图5,本发明提供的带盒由子带盒1和可拆卸地连接在子带盒1外周的边框件2构成,其中,带盒的包括双面胶带引导机构、透明膜带引导机构、墨带引导机构和墨带卷取机构的带引导机构总成均位于子带盒1内,边框体2不具备带引导功能,图5所示的带盒处于装配状态,该状态下的带盒适配于图4所示的旧型号的打印机98。参见图6,图6所示的带盒处于分离状态,脱离边框件2的子带盒1同样适配于图4所示的现有旧型号的打印机98,且脱离边框件2的子带盒1适配于具有较小容纳腔的新型号打印机。

参见图5,坐标系中y轴方向为本发明的第一方向以及带盒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为本发明的第二方向以及带盒1的长度方向,z轴方向为本发明中带盒1的厚度方向,也是带盒1的高度方向,另外,z轴正向为本发明的第三方向,z轴负向为本发明的第四方向。带盒1包括在y轴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191和第二侧192以及在x轴方向上相对的第三侧193和第四侧194。

参见图5至图8,子带盒1包括盒体10和设置在盒体10内的上述的带引导机构总成,盒体10包括位于底壳11和面盖12,底壳11包括位于子带盒1的底侧的底壁141和位于子带盒1外周的周壁,周壁包括位于子带盒1的外周且位于第二侧192上的第二侧壁152、位于子带盒1的外周且位于第三侧193上的第三侧壁153以及位于子带盒1的外周且位于第四侧194上的第四侧壁154,面盖12主要包括位于子带盒1的表侧的顶壁141。

盒体10的外部,在第一侧191上,盒体10具有相邻的臂部121和沿z轴方向贯通的热头插入位122,在第三侧193与第一侧191之间,盒体10具有带排出部123,带排出部123与臂部121的延伸末端之间形成连通至热头插入位122的开口124。带排出部123处设有驱动辊119以及位于驱动辊119内周的驱动轴插入位109。

盒体10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三侧壁153和第四侧壁154上的两道第三扣合结构131,第三扣合结构131为x轴方向凸起于表面且沿y轴方向延伸的三棱柱状筋条,结合图15,三扣合结构131包括在z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部131a和第二配合部131b,第一配合部131a为倾斜设置于z轴正向与x轴方向之间的导向斜面,第二配合部131b为倾斜设置于z轴负向与x轴方向之间的导向斜面。

参见图7和图8,盒体10的外周表面包括第三侧壁153的表面和第四侧壁154的表面,第三侧193上设有沿x轴正向凹陷于第三侧壁153的表面的扣合凹位135,第四侧194上设有沿x轴负向凹陷于第四侧壁154的表面的另一个扣合凹位135,扣合凹位135具有凹位底面1351,第三扣合结构131凸起于凹位底面1351。另外,在y轴方向上,扣合凹位135的一侧形成第二平面部1352,第二平面部1352用于与边框件2在y轴方向上限位配合,另外,盒体10还包括凸起于凹位底面1351的第二限位结构136,第二限位结构136用于与边框件2在z轴方向上限位配合,且第三扣合结构131和第二限位结构136沿y轴方向呈台阶状相连,相对于第三扣合结构131,第二限位结构136位于更靠近盒体10的表侧的位置上。

两道第三扣合结构131在第三侧壁153和第四侧壁154上的设置方式有所不同,比对图7和图8,设置在第三侧壁153上的第三扣合结构131为完整的一体,而设置在第四侧壁154上的第三扣合结构131被在y轴方向上被第三插孔半部106a隔开的两个部分,第三插孔半部106a为沿x轴负向凹陷设置于凹位底面1351的一个凹陷部位,第三插孔半部106a的内轮廓呈长方形。另外,在靠近第二侧192处,第三侧壁153的表面沿x轴负向凹陷而形成第一插孔半部107a,第一插孔半部107a的内轮廓大致呈半圆形,第一插孔半部107a和第三插孔半部106a均沿z轴方向贯穿盒体10。

参见图7和图8,在第二侧192上,盒体10的底壳11与面盖12通过弹性卡扣扣合,该弹性卡扣处形成了一道z轴方向延伸至盒体10的表侧端面的凹槽133和横断凹槽133的横臂134,凹槽133为本发明的卡槽,横臂134为设置在卡槽中的第四限位机构。

另外,参见图10和图14,盒10包括凸起于底壁141的底侧端面且分散布置在靠近四个角的四个支撑凸体139。当子带盒1脱离边框件2而独立安装到原打印机上后,厚度较小的子带盒1在缺乏支撑时将产生安装位置不准确的问题,因此,在盒体10的底侧端面增加数个细小的支撑凸体139以保证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准确,从而进一步保证子带盒1的适配性。

另外,第二侧壁152上开设有从盒体10的内周连通至盒体10内部的窗口106。再结合图1、图8和图9,10盒体上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于底壁141与顶壁142之间的第一穿插位101,盒体10内设有第一带区域,带引导机构总成包括设置在第一带区域中的用于卷绕胶带39的第一卷绕轴3,第一卷绕轴3设有第一轴孔30;盒体10内设有第二带区域,带引导机构总成包括设置在第二带区域中的用于卷取墨带的卷取轴118,卷取轴118的内周形成卷取驱动轴穿插位108。其中,底壁141为底壳11上的面板体,顶壁142为面盖12上的面板体。

结合图10和图11并比对图2,现有的带盒9中,盒体90在第一穿插位901处设置了进入到第一卷绕轴内周的、限制第一卷绕轴平移并阻止第一卷绕轴外露的周壁结构911,与带盒9不同的是,盒体10上,在z轴方向上,第一卷绕轴3整体位于底壁141的内侧面与顶壁142的内侧面之间,且盒体10整体位于第一轴孔30之外。具体地,盒体10上包括底壁141和顶壁142没有任何结构进入第一轴孔30中,第一穿插位101实际上只由底壁141上的穿插入口101a,和开设在顶壁上的穿插出口101b组成,第一卷绕轴3位于第一穿插位101时,第一卷绕轴3的第一轴孔30以及第一轴孔30中的内径最小处301均能通过穿插入口101a和穿插出口101b外露。因此,第一卷绕轴3可以在垂直于z轴方向的各个方向上无阻碍地平移。

参见图10和图11,假设打印机的定位柱981穿入第一卷绕轴3并使第一卷绕轴3沿垂直于z轴方向的其他方向平移到一定位置后,定位柱981将与穿插入口101a以及穿插出口101b的内周面抵接。因此,实际上,第一卷绕轴3的可调节范围取决于第一穿插位100的孔径。为保证第一卷绕轴3的可移动,穿插入口101a的孔径和穿插出口101b的孔径均大于第一轴孔3的孔径最小处301的孔径。

另外,第一卷绕轴3的外径最大处302的外径大于穿插入口101a的孔径和穿插出口101b的孔径,此设置能防止活动的第一卷绕轴3从穿插入口101a或穿插出口101b脱出。进一步地,第一轴孔30内可以设有沿第一轴孔30的轴向从第一卷绕轴的端部延伸至孔径最小处301的插入引导结构以利于引导定位柱插入将引起第一卷绕轴的平移,从而进一步实现第一卷绕轴3轴心位置的自适应调节。

参见图12,当第一卷绕轴3沿垂直于厚度方向的方向平移,第一卷绕轴3与卷取轴118之间的第二轴心距从d1变化至d2,同样地,第一卷绕轴3与驱动辊119之间的第一轴心距也发生变化。且当第一卷绕轴3沿背离卷取轴118以及背离驱动辊119的倾斜方向移动并逐渐逼近第二侧壁152后,卷绕在第一卷绕轴3上的胶带39的外周的一部分可从窗口106伸出至盒体10之外。窗口的106的设置能除第二侧壁152对第一卷绕轴3活动的限制,进一步增大第一卷绕轴3轴心位置的可调节范围。另外,本实施例中,窗口106沿第一方向正对第一穿插位101,且窗口196的宽度小于第一卷绕轴3的最大外径,此设置能避免活动的第一卷绕轴3从窗口106脱出。

参见图5、图6、图13和图14,边框件2包括依次直角弯折相连的第一边21、第二边22和第三边23,第一边21、第二边22和第三边23构成“冂”型结构,其中第一边21位于带盒的第三侧193,第二边22位于带盒的第二侧192,第三边23位于带盒的第四侧194,边框件2在带盒的第一侧形成敞口,敞口连通至形成于边框件2内周的安装位200。

第一边21和第三边23的外侧部上均设有第一扣合结构241,即在x轴方向上,边框件2的外周部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扣合结构241,第一扣合结构241为凸起于第一边21和第三边23的外侧表面的凸筋,第一扣合结构241呈三棱柱状,如图15所示,在y轴方向的投影上,第一扣合结构241的外轮廓与第三扣合结构131的外轮廓相近似而均为三角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扣合结构241的外轮廓与第三扣合结构131的外轮廓可设置为完全相同。

第一边21和第三边23均为弹性臂,第一边21以及第三边23上远离第二边22的一端为弹性自由端,第一边21的弹性自由端的内侧和第三边23的弹性自由端的内侧上均设有第二扣合结构242,即在x轴方向上,边框件2的内周部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二扣合结构242,第二扣合结构242为凸起于第一边21的内侧表面和第三边23的内侧表面的凸起结构,如图13所示,第二扣合结构242具有朝向y轴正向的端面,该端面为平面且为本发明的第一平面部2422。

参见图13,第二扣合结构242包括在z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倾斜部242a和第二倾斜部242b,第一倾斜部242a和第二倾斜部242b均为倾斜表面,第一倾斜部242a的延伸方向与z轴负向之间呈第一夹角,第二倾斜部242b的延伸方向与z轴正向之间呈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

另外,第一边21的内侧表面和第三边23的内侧表面上还设有朝安装位200凸起的第一限位结构251。另外,参见图6,第二边22的内侧设有第三限位结构243,第三限位结构243为从第二边22的内侧表面沿y轴负向凸起的凸部。

结合图14,边框件2的第二表侧202设有第二凸部245和相对于第二凸部245凹陷的第二凹位246,第二凸部245与第二凹位246相邻设置,第二凹位246的底面为位于带盒底侧的第一表面,第二凹位246的底面上形成识别结构247,识别结构247包括凹陷于第一表面且沿y轴方向以及x轴方向延伸的凹槽247,且凹槽247连通至边框件2的外周。

另外,参见图6,第三边23在靠近第二边22的位置上设有第二插孔半部107b,第二插孔半部107b沿z轴方向贯穿第三边23,第三边23上还设有第四插孔半部106b,第四插孔半部106b设置在第二扣合结构242的中部处,第四插孔半部106b沿z轴方向贯穿第三边23,第二扣合结构242包括在y轴方向上被第四插孔半部106b隔开的两个部分。另外,第三边23的延伸末端的外侧设有芯片嵌装位244。

再结合图5至图16,带盒可变换于分离状态与配合状态之间,当带盒从分离状态变化至配合状态,盒体10沿z轴正向逐渐进入安装位200,第二扣合结构242的第一倾斜部242a与第三扣合结构131的第一配合部131a抵接并迫使第一边21和第三边23发生偏摆而产生背离安装位200的弹性形变。

当带盒处于配合状态,盒体10位于安装位200中,第二扣合结构242的第二倾斜部242b从z轴负向限制第二配合部131b。

当带盒从配合状态变化至分离状态,盒体10沿z轴负向逐渐退出安装位200,过程中第二扣合结构242的第二倾斜部242b与第二配合部131b抵接并迫使第一边21和第三边23产生背离安装位的弹性形变,直至到达分离状态。

另外,当带盒处于配合状态,第一限位结构251从z轴正向限制第二限位结构136,第三限位结构243进入凹槽133中并从z轴正向限制横臂134,第一平面部2322从y轴负向限制第二平面部1352。可见,子带盒1的盒体10可沿厚度方向快捷地卡装到边框件1的内周且两个部件之间在各个方向有效地相互限制。

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当带盒处于配合状态,第一插孔半部107a和第二插孔半部107b相配合而构成了第一定位插孔107,第三插孔半部106a和第四插孔半部106b相配合而构成了第而定位插孔106。

另外,当带盒处于配合状态,在x轴方向上的投影上:第一边21上的第一扣合结构241和与盒体10的第三侧壁153上的第三扣合结构131的一部分重合,第三边23上的第一扣合结构241和与盒体10的第四侧壁154上的第三扣合结构131的一部分重合。

从图5和图6可见,第一边21较短而且具有较小的宽度,第三边23则较长而且具有较大的宽度,第一边21和第三边23的长度指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宽度指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此结构特征的形成原因在于,边框件2相当于从原尺寸下的带盒的外周通过分割而出的被切除结构,从而使带盒变为尺寸更小的剩余结构(子带盒1)。

被切除结构与剩余结构之间的切割边界的选择是多种的,而被切除结构与剩余结构之间的切割边界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剩余结构的可使用性,例如,可以选择与本发明不同的切割边界而使边框件形成宽度相等的第一边和第三边,虽然该切割方式下剩余的子带盒也能安装到新型号打印机使用,且此时定位插孔可能完整地保留在子带盒上,也能保证脱离边框件的子带盒独立地安装到旧型号打印机时的定位效果,但该方式下,第一边宽度较大,装配状态下的带盒的影响带排出部与打印机送纸出口的间隔增大,且该方式下被切割结构的被切割量较少,没能更好的缩小带盒尺寸。

另外,考虑到带盒还需要通过第一边21或第三边33的弹性形变去实现边框件2与子带盒1之间的快速安装,因此还需要考虑第一边21或第三边33的弹性形变能力。

进一步地,对边框件2的各边设计时还需要结合带盒上臂部、带排出部等必须外露部分的位置,边框件2的各边必须满足在不遮挡对该些外露部分的前提下,再结合上述对于切割边界的考虑、各边弹性形变能力的需求以及各边必须满足的功能去综合考虑而得出作为最优实施例的本实施例的边框件2。

作为最优实施例的本实施例的边框件2中,在考虑切割边界时选择经过将原带盒上的定位插孔(包括第一定位插孔和第二定位插孔),该设置方式的好处在于首先第一定位插孔和第二定位插孔与最接近的第四侧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能增大被切割量,可从此侧尽可能增大被切割量,进一步地,在第三边保证被切割量后,第一边则可减少切割量,装配状态的带盒以及子带盒的带排出部与打印机的送纸出口之间的距离变化较小,减少影响,且形成宽度较小的第一边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能力,且第一边作为边框体上的主要的弹性形变结构。另外,剩余的子带盒的外周能形成插孔半部,插孔半部依然能用于定位配合。

因此,本发明基于上述考虑对原有的带盒进行改进,并形成的由子带盒与边框件构成的带盒满足体积缩小需求、满足连接关系需求、满足保持性能需求的前提下实现在新旧型号打印机上的适配使用。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57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