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环保凹版印刷机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9:3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凹版印刷机设备。

背景技术

在印刷产业中,凹版印刷是四大印刷方式之一,其原理它将凹版的图文凹坑中所含的油墨直接压印到承印物上。

现有的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938151U,该专利的名称为“一种绿色环保凹版印刷机”,该专利包括“印刷机箱体,所述印刷机箱体内下表面设有墨盒,所述印刷机箱体内左右两侧均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之间依次设有风干箱和一对压轮,所述旋转电机二的旋转端设有转动杆,所述压轮套在转动杆上,所述压轮一侧设有墨杆,所述墨杆一端连接有上墨用盒,所述上墨用盒上插装有长管和短管,所述墨盒上开有进口和出口,所述长管插入出口内,所述短管插入进口内,印刷机自动进行上墨,利用墨杆上墨均匀,上墨量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有效的节约了墨汁”。

现有的凹版印刷机在印刷过程中,印刷机上使用的油墨以及混合于油墨中的材料容易挥发呈有毒于人体且损害环境的污染气体,而现有常见的处理方式在印刷机的机体上设备设置抽气装置,将污染气体通过活性炭等气体处理设备进行处理,现有技术中不足之处在于,活性炭在净化污染气体时,活性炭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其余部分的活性炭无法到达污染气体进气端的位置,存在各区域的活性炭对污染气体吸附程度差异较大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凹版印刷机设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凹版印刷机设备,包括连通于印刷机上的废气排放管,所述废气排放管的一端连通有废气处理机构,所述废气处理机构包括:

导气构造,其包括有供废气流通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部填充有活性炭颗粒;

运动组件,其驱动活性炭颗粒朝着容纳空间的废气进入端方向发生运动。

优选的,所述导气构造包括有容纳筒以及输气组件,所述容纳筒的筒内空间与所述容纳空间为同种构造。

优选的,所述运动组件包括多组在容纳筒内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阶梯输送单元,所述阶梯输送单元的出料端设有回料单元。

优选的,所述阶梯输送单元包括与位于容纳筒下方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多个活动贯穿于容纳筒底部的运动板体,各所述运动板体远离容纳筒内壁的一侧均设有与容纳筒相固定的静止板体。

优选的,各所述运动板体与各所述静止板体之间相间分布,各所述运动板体的顶部以及静止板体的顶部均设有倾向于容纳筒内壁一侧的斜面部。

优选的,所述回料单元包括位于容纳筒内部的漏料斗,所述漏料斗的出料端朝向所述阶梯输送单元的进料端。

优选的,所述漏料斗通过悬挂组件与容纳筒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漏料斗之间通过多个横连杆相固定,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容纳筒的筒体上。

优选的,所述容纳筒的顶部固定有罩盖,所述罩盖上固定有出气管,所述罩盖内设有与拉杆转动连接的轴转机构。

优选的,所述轴转机构包括开设于罩盖内壁的环形轨道槽以及位于罩盖内的多孔板,所述多孔板的边沿与环形轨道槽的槽体之间通过支撑轮滑动卡接,所述多孔板的中部与拉杆相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环保凹版印刷机设备,通过设置导气构造以及运动组件,在运动组件的作用下使得容纳空间中的活性炭颗粒发生运动,从而使得各个部分的活性炭均有机会到达进气端的位置,有利于缩小各区域的活性炭对污染气体吸附不同程度的差异,提升凹版印刷机的环保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环保凹版印刷机设备的导气构造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环保凹版印刷机设备的导气构造另一剖视示意图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环保凹版印刷机设备的轴转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环保凹版印刷机设备的容纳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环保凹版印刷机设备的容纳筒底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环保凹版印刷机设备的顶筒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环保凹版印刷机设备的翻板在翻转转态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废气排放管;2、导气构造;2.1、容纳筒;2.2、输气组件;2.3、罩盖;2.4、轴转机构;2.41、环形轨道槽;2.42、多孔板;2.43、支撑轮;2.5、出气管;3、容纳空间;4、运动组件;4.1、阶梯输送单元;4.11、底板;4.12、运动板体;4.13、静止板体;4.14、斜面部;4.15、分隔板;4.16、翻板;4.17、环形板;4.18、圆环管;4.19、柔性隔档网;4.2、回料单元;4.21、漏料斗;5、悬挂组件;5.1、拉杆;5.2、横连杆;6.1、基座板;6.2、支撑柱;6.3、支撑管;6.4、导气管;6.5、活塞块;6.6、锥形塞块;6.7、承托板;6.8、通心口;6.9、延伸棒;6.91、基座柱;7、封堵块;7.1、顶筒;7.2、气流孔;7.3、第一长条口;7.4、第二长条口;7.5、导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保凹版印刷机设备,包括连通于印刷机上的废气排放管1,废气排放管1的一端连通有废气处理机构,废气处理机构包括:

导气构造2,其包括有供废气流通的容纳空间3,容纳空间内部填充有活性炭颗粒;

运动组件4,其驱动活性炭颗粒朝着容纳空间3的废气进入端方向发生运动。

具体的,废气排放管1为硬质管,导气构造2包括有与废气排放管1相连通的周转桶,周转桶的桶体内部空间为容纳空间3,废气排放管1的废气经过容纳空间内部填充的活性炭颗粒过滤吸附后向周转桶外排出,运动组件4包括位于筒体内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的螺旋搅拌杆对周转桶的桶体内的活性炭颗粒进行搅拌运动,使得活性炭颗粒朝着周转桶的桶体的废气进入端方向发生运动,优选的,废气排放管1与周转桶的顶部相连通,废气由桶体的顶部朝着桶体的底部方向流动并排出桶体,螺旋搅拌杆对活性炭颗粒具有朝向桶体顶部推动的运动趋势,使得活性炭颗粒始终朝着周转桶的桶体的废气进入端方向发生运动,使得各个部分的活性炭均有机会到达进气端的位置,有利于缩小各区域的活性炭对污染气体吸附不同程度的差异。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导气构造2包括有容纳筒2.1以及输气组件2.2,容纳筒2.1的筒内空间与容纳空间3为同种构造,容纳筒2.1为圆柱形筒体,容纳筒2.1的轴心线与废气排放管1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废气排放管1的轴心线与印刷机所在地基面相垂直,废气排放管1中的废气能够由容纳筒2.1的底部通过输气组件2.2进入容纳空间3中,然后废气通过容纳空间3的活性炭颗粒进行吸附净化;

进一步的,容纳筒2.1的筒底部设有基座板6.1,基座板6.1的板体与容纳筒2.1的轴心线相垂直,容纳筒2.1的外侧周向面上均匀分布固定有多个支撑柱6.2,各支撑柱6.2均与基座板6.1相固定,基座板6.1能够与印刷机的机体相固定,各支撑柱6.2使得容纳筒2.1与基座板6.1之间保持间隔空间;

输气组件2.2包括有支撑管6.3,支撑管6.3在基座板6.1上固定贯穿,支撑管6.3一端与废气排放管1相连通,支撑管6.3的轴心线与容纳筒2.1的轴心线相重合,支撑管6.3远离废气排放管1的一端活动插接有导气管6.4,导气管6.4的轴心线与支撑管6.3的轴心线相重合,导气管6.4插入于支撑管6.3的一端固定有活塞块6.5,活塞块6.5的能够沿着支撑管6.3的内壁发生滑动,活塞块6.5中部开设有能够与导气管6.4相连通的导气口7.5,活塞块6.5的底部设有能够对导气口7.5进行插接封堵的锥形塞块6.6,锥形塞块6.6的轴心线与导气管6.4的轴心线相重合,锥形塞块6.6的锥尖朝向导气口7.5,锥形塞块6.6的锥形端固定有延伸棒6.9,锥形塞块6.6锥底端固定有基座柱6.91,基座柱6.91的顶部与锥形塞块6.6锥底端相固定,基座柱6.91的直径与锥形塞块6.6的最大直径相同,锥形塞块6.6的轴心线与基座柱6.91的轴心线相重合,基座柱6.91的底部固定有承托板6.7,承托板6.7的底部与废气排放管1的端部相固定,承托板6.7上开设有多个通心口6.8,通心口6.8使得废气排放管1的废气能够穿过承托板6.7。

导气管6.4的为筒体构造,即导气管6.4远离活塞块6.5的一端固定有封堵块7,封堵块7的顶部固定有顶筒7.1,顶筒7.1为筒口与封堵块7相固定的硬质筒体,顶筒7.1的轴心线与导气管6.4的轴心线相重合,顶筒7.1的侧面开设有两个第一长条口7.3,两个第一长条口7.3对称分布于顶筒7.1轴线的两侧,顶筒7.1的侧面开设有两个第二长条口7.4,两个第二长条口7.4对称分布于两个第一长条口7.3之间形成的最短垂直连接线的两侧,其中最短垂直连接线垂直交汇于顶筒7.1的轴心线,第一长条口7.3的长度方向以及第二长条口7.4长度方向均与顶筒7.1的长度方向上之间的夹角为45度,其中两个第二长条口7.4位于两个第一长条口7.3的上方,即两个第二长条口7.4相对于两个第一长条口7.3更加接近于顶筒7.1的筒底位置;

导气管6.4位于容纳筒2.1内部的管体上开设有多个气流孔7.2,即各气流孔7.2均在导气管6.4靠近于导气管6.4远离活塞块6.5的一端,导气管6.4与容纳筒2.1之间的插接位置为密封连接,其密封构造与气缸的缸体与气缸轴体之间密封构造相同,不赘述,导气管6.4能够发生轴线方向上的运动,导气管6.4在其行程上具有两个位置,分别为巅峰位置以及低谷位置,具体的,当导气管6.4处于低谷位置时,此时锥形塞块6.6对导气口7.5处于完全封堵状态;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废气排放管1的废气进入支撑管6.3中,此时支撑管6.3中的压强增大而推动活塞块6.5发生移动,从而使得导气管6.4由低谷位置移向巅峰位置,随着活塞块6.5的移动,当锥形塞块6.6与导气口7.5之间发生脱离,此时废气能够通过导气口7.5进入导气管6.4,再由导气管6.4进入容纳筒2.1中,此时支撑管6.3到达的最大位置为巅峰位置,然后随着支撑管6.3中的压强减小,此时导气管6.4以及活塞块6.5在重力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锥形塞块6.6重新导气口7.5进行封堵,从而支撑管6.3中的压强增大而推动活塞块6.5发生移动,如此即可实现导气管6.4在巅峰位置以及低谷位置之间发生往复运动。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运动组件4包括多组在容纳筒2.1内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阶梯输送单元4.1,阶梯输送单元4.1的出料端设有回料单元4.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阶梯输送单元4.1将容纳筒2.1内的活性炭颗粒在容纳空间3中进行输送,使得活性炭颗粒在容纳空间3中能够发生运动,当活性炭颗粒到达回料单元4.2入料口处时,此时回料单元4.2将活性炭颗粒传送至废气排放管1与容纳筒2.1相连通处,即废气刚进入容纳筒2.1内时的位置处。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阶梯输送单元4.1包括与位于容纳筒2.1下方的底板4.11,底板4.11为圆形板,导气管6.4固定贯穿于底板4.11的中部,底板4.11能够随着导气管6.4发生同步运动,底板4.11的圆心与容纳筒2.1的轴心线相重合,底板4.11的面积数值小于容纳筒2.1的筒底面积,底板4.11上固定有多个活动贯穿于容纳筒2.1底部的运动板体4.12,各运动板体4.12远离容纳筒2.1内壁的一侧均设有与容纳筒2.1相固定的静止板体4.13,运动板体4.12的横截面长度轮廓线与静止板体4.13的横截面长度轮廓线均为与容纳筒2.1内壁同圆心的弧形线,静止板体4.13的底端与容纳筒2.1的内底部相固定,进一步的,静止板体4.13可选为与容纳筒2.1同圆心的环形管体构造,静止板体4.13通过分隔板4.15与容纳筒2.1的内壁相固定,运动板体4.12活动贯穿于容纳筒2.1的筒底,运动板体4.12能够沿着容纳筒2.1轴线方向上发生往复运动,运动板体4.12的侧面与静止板体4.13之间相贴合,运动板体4.12在其运动行程上具有两个位置,当运动板体4.12的顶端高于所贴合的静止板体4.13时,此时运动板体4.12处于伸出位置,此时静止板体4.13的顶部与两个相邻的运动板体4.12之间构成第一容纳空间,位于运动板体4.12顶部的活性炭颗粒会滑落至第一容纳空间中,同理,当运动板体4.12的顶端低于所贴合的静止板体4.13时,此时运动板体4.12处于缩进位置,此时运动板体4.12的顶部与两个相邻的静止板体4.13之间构成第二容纳空间,位于静止板体4.13顶部的活性炭颗粒会滑落至第二容纳空间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容纳筒2.1的圆心位置至容纳筒2.1的筒体方向为正方向,各个运动板体4.12均在正方向上的的板体高度依次递增,各个运动板体4.12之间高度差值为等差数值,各个静止板体4.13均在正方向上的的板体高度依次递增,各个静止板体4.13之间高度差值为等差数值,其中静止板体4.13相对于运动板体4.12更加接近于容纳筒2.1的轴心线,该静止板体4.13的顶部为阶梯输送单元4.1的进料端,更加接近于容纳筒2.1的轴心线的静止板体4.13的顶部固定有环形隔离网7.6,环形隔离网7.6与导气管6.4活动套接,有利于活性炭颗粒到达近于容纳筒2.1的轴心线的静止板体4.13的顶部位置。

各运动板体4.12与各静止板体4.13之间相间分布,各运动板体4.12的侧面与各静止板体4.13的侧面之间相互贴合,各运动板体4.12的顶部以及静止板体4.13的顶部均设有倾向于容纳筒2.1内壁一侧的斜面部4.14,从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运动板体4.12在伸出位置时,此时在斜面部4.14的作用下,运动板体4.12顶部的活性炭颗粒会滑落至第一容纳空间中,当运动板体4.12在缩进位置时,此时在斜面部4.14的作用下,静止板体4.13顶部的活性炭颗粒会滑落至第二容纳空间中,其中,斜面部4.14的倾斜夹角为40度至70度之间,优选的,斜面部4.14的倾斜夹角为45度;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各运动板体4.12中,其中与容纳筒2.1的内壁相贴合的运动板4.12为外围板,即外围板与运动板4.12为相同构造,外围板的顶部也具有与运动板4.12相同的斜面部4.14,外围板在各运动板体4.12中高度最高,外围板的在伸出位置时的顶部能够到达回料单元4.2的入料口处,从而使得外围板顶部的活性炭颗粒进入回料单元4.2中,具体的,外围板顶部的斜面部4.14上贴合有相适配的翻板4.16,翻板4.16的端部外围板相铰接,翻板4.16能够朝向回料单元4.2方向进行翻转,外围板靠近于容纳筒2.1内壁的一侧为外凸面,外围板远离于容纳筒2.1内壁的一侧为内凹面,翻板4.16的一侧伸出于外围板的内凹面,翻板4.16伸出于外围板的内凹面的边沿通过柔性隔档网4.19与外围板相连接,柔性隔档网4.19可选为耐高温弹性橡胶网,从而对翻板4.16在翻转时,柔性隔档网4.19能够将翻版4.16与外围板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避免活性炭颗粒穿过翻版4.16与外围板之间的间隙,当运动板体4.12在伸出位置时,此时翻板4.16受到回料单元4.2的凸出部作用力发生翻转,使得翻板4.16上的活性炭颗粒移动至回料单元4.2中,当运动板体4.12在缩进位置时,此时在柔性隔档网4.19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得翻板4.16恢复至初始与斜面部4.14相贴合的位置。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回料单元4.2包括位于容纳筒2.1内部的漏料斗4.21,漏料斗4.21的出料端朝向阶梯输送单元4.1的进料端,漏料斗4.21的斗口为回料单元4.2的进料端,漏料斗4.21的斗口边沿外侧固定有环形板4.17构成回料单元4.2的凸出部,环形板4.17的轴心线与漏料斗4.21的轴心线相重合,环形板4.17与漏料斗4.21的斗口相平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外围板在由缩进位置移动至伸出位置过程中,此时翻板4.16的一端受到的阻挡,从而使得翻板4.16发生翻转,使得翻板4.16上的活性炭颗粒倾覆滑落至漏料斗4.21中,然后活性炭颗粒沿着漏料斗4.21的出口端移动至接近于容纳筒2.1的轴心线的静止板体4.13上;

进一步的,漏料斗4.21的斗体外侧固定有多个圆环管4.18,各圆环管4.18在漏料斗4.21上呈同心布置,圆环管4.18的管体长度数值均相同,各圆环管4.18之间预留有足够运动板体4.12置入的间隙空间,当运动板体4.12到达伸出位置时,此时运动板体4.12也位于间隙空间中,各圆环管4.18的轴心线与漏料斗4.21的轴心线相重合,各环形圆环管4.18的管体外壁延长线均与相接近的静止板体4.13外侧面相平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运动板体4.12由缩进位置移动至伸出位置过程中,此时运动板体4.12发生朝向圆环管4.18方向的运动,运动板体4.12顶部的活性炭颗粒随着运动板体4.12作同步运动,随着运动板体4.12移动的进行,运动板体4.12与圆环管4.18之间的间距渐渐减小,当运动板体4.12顶部与一侧的圆环管4.18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时,此时圆环管4.18的一侧面与运动板体4.12的一侧面相贴合,此时运动板体4.12与圆环管4.18的管壁之间处于贴合状态,运动板体4.12与圆环管4.18的管壁之间贴合的瞬间,此时运动板体4.12与圆环管4.18相接近时形成剪切构造,从而将处于运动板体4.12顶部以及圆环管4.18底端的活性炭颗粒进行切断,有利于使得颗粒较大的活性炭颗粒进行碎化,增加活性炭的表面积,进一步的提升活性炭颗粒对废气的吸附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漏料斗4.21通过悬挂组件5与容纳筒2.1转动连接,悬挂组件5包括有拉杆5.1,拉杆5.1的轴心线与容纳筒2.1的轴心线相重合,拉杆5.1的一端与漏料斗4.21之间通过多个横连杆5.2相固定,各横连杆5.2的长度方向线与拉杆5.1的轴心线相垂直,拉杆5.1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容纳筒2.1的筒体上,其中,各横连杆5.2均能够处于顶筒7.1的运动行程上,其中,横连杆5.2活动贯穿于各自对应的第一长条口7.3以及第二长条口7.4中,即两个第一长条口7.3中活动贯穿有同一个横连杆5.2,两个第二长条口7.4中活动贯穿有同一个横连杆5.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气管6.4由低谷位置移向巅峰位置过程中,此时顶筒7.1发生竖直方向直线移动,此时位于第一长条口7.3以及第二长条口7.4中的横连杆5.2均相对于顶筒7.1发生移动,横连杆5.2在第一长条口7.3的口体长度方向上发生滑动,横连杆5.2在第二长条口7.4的口体长度方向发生移动,此时与横连杆5.2端部相固定的漏料斗4.21发生偏转,拉杆5.1固定贯穿于顶筒7.1的顶部,气管6.4由巅峰位置移向低估位置过程中,此时第一长条口7.3以及第二长条口7.4中的横连杆5.2均发生复位运动,漏料斗4.21也恢复至初始位置,在此时整个过程中,漏料斗4.21发生连续的往复偏转,有利于使得活性炭颗粒能够流畅的在漏料斗4.21中流动,同时也使得活性炭颗粒也发生了水平方向的移动,进一步的促进增大各区域的活性炭颗粒到达废气流通处的几率。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容纳筒2.1的顶部固定有罩盖2.3,罩盖2.3为锥形盖体,容纳筒2.1的筒口处通过罩盖2.3进行密封连接,罩盖2.3的顶部为圆筒型构造,罩盖2.3上固定有出气管2.5,罩盖2.3内设有与拉杆5.1转动连接的轴转机构2.4。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轴转机构2.4包括开设于罩盖2.3内壁的环形轨道槽2.41以及位于罩盖2.3内的多孔板2.42,具体的,环形轨道槽2.41开设有于罩盖2.3的圆筒型顶部构造的内壁上,环形轨道槽2.41的圆心位于罩盖2.3的圆筒型顶部构造的轴心线上,多孔板2.42为圆形板体,圆形板体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废气通过的漏气孔,多孔板2.42的边沿与环形轨道槽2.41的槽体之间通过支撑轮2.43滑动卡接,其中,支撑轮2.43均为万向轮,多孔板2.42的板体两侧以及板体侧面均活动安装有与环形轨道槽2.41的槽体接触的支撑轮2.43,从而使得多孔板2.42能够在罩盖2.3内沿着环形轨道槽2.41发生周向转动,多孔板2.42的中部与拉杆5.1相固定。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技术分类

0612011471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