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利用电容量防止断芯的铅笔用自动削笔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7:35


一种利用电容量防止断芯的铅笔用自动削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具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电容量防止断芯的铅笔用自动削笔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文具的大多包括学生或者企业员工,其中针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尚且处于学习阶段,在进行读书写字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涂改和纠正,通常会使用到铅笔进行学习,铅笔在进行使用时通常需要对铅笔进行刨削,为了保证孩童在进行削笔时更加安全,家长通常会给孩子购买相应的自动卷笔刀进行操作,然而目前的自动卷笔刀在进行使用时无法保证铅笔定量进行刨削,仅仅依靠使用者的感觉进行判断,由于孩童年纪较小,辨别意识较弱,因此并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得在进行刨削时容易造成刨削过度,导致笔芯断裂,后续需要重新再次进行刨削,较为费时费力,且造成笔芯的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者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容量防止断芯的铅笔用自动削笔装置,具有定量削笔从而防止断芯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自动卷笔刀设置较为简单的问题,保证了削笔完成之后自动停止,从而达到使用该装置时可以定量进行削笔的目的,防止笔芯断裂,减少浪费,更加适用于孩童进行操作,增加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一)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定量削笔从而防止断芯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电容量防止断芯的铅笔用自动削笔装置,包括外壳,利用外壳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和稳定,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储屑盒,利用储屑盒将削好的铅笔屑进行统一收集,储屑盒的上方活动连接有移动块,利用移动块的移动带动铅笔进行同步移动,移动块的外侧活动连接有转盘,转盘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卷刀,利用卷刀的旋转自动削铅笔,卷刀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卡盘,利用第一卡盘的旋转带动卷刀同步进行旋转,第一卡盘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卡盘,利用第二卡盘的旋转带动第一卡盘同步进行旋转,第二卡盘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二卡盘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杆,支杆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棘轮,棘轮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制动杆,制动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电磁铁,卷刀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极板,移动极板的下方活动连接有固定极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极板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极板的规格一致,且极性相反,两个固定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固定极板的长短。

优选的,所述转盘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杆,移动块的表面设置有曲形板,且该曲形板的内部设置有对称状曲形槽,该曲形槽的尺寸与固定杆的尺寸相互适配。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外侧设置有夹板,夹板设计为弧形,且夹板设置有两个,两个夹板的规格一致,且以卷刀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夹板的外侧设置有弹簧,原始状态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与两个夹板均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制动杆的背面设置有固定支点,且该制动杆的右端设置有与棘轮的尺寸相互适配的定位筋条,左端设置有磁铁。

优选的,所述棘轮与支杆之间通过拉绳活动连接,支杆的背面设置有固定支点,且该支杆与外壳之间通过可塑性弹簧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盘与第二卡盘的外侧设置有两个相互卡接的限位齿,第一卡盘的内部设置有转轴,且该转轴的外侧设置有一对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

(二)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电容量防止断芯的铅笔用自动削笔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利用电容量防止断芯的铅笔用自动削笔装置,通过移动块、转盘和卷刀的配合使用,使得当进行削笔时可以自动推动铅笔移动,不需要人工推动,更加的智能与方便,同时减小人工推动过程中的误差。

2、该利用电容量防止断芯的铅笔用自动削笔装置,通过移动极板、固定极板第一卡盘、第二卡盘和第一转轴的配合使用,使得在削笔时最终达到定量削笔的目的,避免铅笔削的过长或过短,防止笔芯的断裂。

3、该利用电容量防止断芯的铅笔用自动削笔装置,通过棘轮、制动杆和电磁铁的配合使用,使得在进行削笔时利用厚度改变电容大小,将定量削笔的步骤进行联动,增加整个装置的联动性,使得操作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块和转盘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极板和固定极板连接结构运动轨迹图;

图4为本发明棘轮、制动杆和移动极板连接结构运动轨迹图;

图5为本发明移动块连接结构侧视图。

图中:1、外壳;2、储屑盒;3、移动块;4、转盘;5、卷刀;6、第一卡盘;7、第二卡盘;8、第一转轴;9、支杆;10、棘轮;11、制动杆;12、电磁铁;13、移动极板;14、固定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利用电容量防止断芯的铅笔用自动削笔装置,包括外壳1,利用外壳1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和稳定,外壳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储屑盒2,利用储屑盒2将削好的铅笔屑进行统一收集,储屑盒2的上方活动连接有移动块3,移动块3的外侧设置有夹板,夹板设计为弧形,且夹板设置有两个,两个夹板的规格一致,且以卷刀5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夹板的外侧设置有弹簧,原始状态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与两个夹板均活动连接,夹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圆筒,将铅笔插入笔筒内,使得夹板沿着弹簧往两侧移动,从而利用夹板对铅笔完成夹持,弧形设计使得夹持时更加的稳定,从而当夹板进行移动时会带动铅笔同步进行移动,利用移动块3的移动带动铅笔进行同步移动,移动块3的外侧活动连接有转盘4,转盘4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杆,移动块3的表面设置有曲形板,且该曲形板的内部设置有对称状曲形槽,该曲形槽的尺寸与固定杆的尺寸相互适配,利用转盘4的旋转带动固定杆同步进行旋转,使得带动固定杆沿着曲形槽进行移动,从而拉动曲形板左右往复间歇性移动,从而利用曲形板的移动带动移动块3同步运动,最终利用夹板带动铅笔同步移动,转盘4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卷刀5,利用卷刀5的旋转自动削铅笔,卷刀5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卡盘6,利用第一卡盘6的旋转带动卷刀5同步进行旋转,第一卡盘6与第二卡盘7的外侧设置有两个相互卡接的限位齿,第一卡盘6的内部设置有转轴,且该转轴的外侧设置有一对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故当第一卡盘6进行旋转时会带动第二卡盘7同步进行旋转,最终带动锥形齿轮同步旋转,锥形齿轮的外侧设置有转轴,该转轴与转盘4之间通过皮带活动连接,从而带动转盘4的旋转。

第一卡盘6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卡盘7,利用第二卡盘7的旋转带动第一卡盘6同步进行旋转,第二卡盘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8第二卡盘7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杆9,支杆9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棘轮10,棘轮10与支杆9之间通过拉绳活动连接,支杆9的背面设置有固定支点,且该支杆9与外壳1之间通过可塑性弹簧活动连接,当棘轮10进行旋转时利用拉绳拉动支杆9沿着固定支点进行摆动,棘轮10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制动杆11,制动杆11的背面设置有固定支点,且该制动杆11的右端设置有与棘轮10的尺寸相互适配的定位筋条,左端设置有磁铁,利用制动杆11对棘轮10进行控制,制动杆1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电磁铁12,卷刀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极板13,移动极板13的下方活动连接有固定极板14,固定极板14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极板14的规格一致,且极性相反,两个固定极板14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固定极板14的长短,当铅笔沿着卷刀5往右侧移动时,会对移动极板13进行挤压,从而带动移动极板13沿着固定极板14进行运动,最终触发第二卡盘7远离第一卡盘6,使得卷刀5自动停止旋转,达到定量削皮的目的。

工作原理:当需要削笔时,将铅笔沿着圆筒插入,铅笔与夹板相互接触,由于夹板与圆筒之间设置有弹簧,故会夹板进行挤压,带动夹板沿着弹簧往外侧移动,从而对铅笔进行夹持,通过将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8活动连接,故会带动第一转轴8进行旋转,第一转轴8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卡盘7,故会带动第二卡盘7同步进行旋转,第二卡盘7与第一卡盘6相互卡接,故会带动第一卡盘6同步进行旋转,第一卡盘6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故会带动转轴的同步旋转,卷刀5设置在转轴的外侧,故会带动卷刀5同步旋转,从而自动铅笔进行卷削。

于此同时,转轴的外侧设置有两个锥形齿轮,两个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故会带动锥形齿轮同步旋转,其中一个锥形齿轮的外侧设置有转轴,该转轴与转盘4之间通过皮带活动连接,从而带动转盘4同步进行的旋转,转盘4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杆,故当转盘4进行旋转时会带动固定杆同步旋转,固定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曲形板内部设置的曲形槽内,使得带动固定杆沿着曲形槽进行旋转,从而产生位移差,带动曲形板往右侧进行移动,曲形板的下方设置有移动块3,故带动移动块3同步往右侧移动,夹板设置在移动块3的外侧,从而最终带动铅笔整体往右侧移动,使得削笔时不需要人工进行推动,铅笔进行卷削时,笔头会逐渐变尖,当往右推动的过程中会与移动极板13相互接触并进行挤压,从而带动移动极板13沿着固定极板14进行移动,从而移动极板13和固定极板14之间的正对面积增大,从而使得电容量增大,最终使得电路连接,电磁铁12通电之后存在磁性,与制动杆11左端设置的磁铁磁极相同,相互排斥,使得带动制动杆11沿着固定支点进行摆动,从而使得制动杆11远离棘轮10,棘轮10失去卡接进行旋转,棘轮10与支杆9之间通过拉绳活动连接,拉动支杆9沿着固定支点发生摆动,从而带动第二卡盘7沿着第一转轴8往右侧移动,使得第二卡盘7远离第一卡盘6,此时第一卡盘6停止旋转,从而带动卷刀5自动停止旋转,完成定量卷削的目的,避免卷削过度造成笔芯断裂。

电容决定式如下:

式中:

C:电容;

ε:介电常数;

S:正对面积,此处指两个半圆形极板之间的接触面积;

k:静电力常量;

θ:两极板运动时的角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217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