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改进型卷绕式文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2:28


一种改进型卷绕式文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绕式文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型卷绕式文具。

背景技术

常用的卷绕式文具有修正带和双面胶带,它们系由功能膜片附着在带体上,且以卷绕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使用时均需由实现带体释放、膜片剥离以及带体回收的装置来完成。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710701473.8)中公开了一种改进型软膜推咀修正带,该修正带虽然实现了转送头和带体一同伸缩及出咀口相应开合的功能,但是该款修正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带体在进行划带时,内芯滑动件因受到使用者划带时的压力等原因,转送头和内芯滑动件无法足够负荷修正带划带的力量,导致转送头连同内芯滑动件会往回滑动,而影响划带质量,进而导致修正带划带操作难以顺利完成;另一方面,该修正带通过操作部与软膜片的一端相连接,滑动导筋和弹性筋扣与软膜片的另一端相互配合,同时在软膜片的中部开设有出咀槽,该修正带的操作部虽能带动软膜片实现咀门的开/关,但由于在软膜片较薄,同时在软膜片上开设了多个配合槽,使得软膜片本身的强度较弱,在多次使用后,或存在槽口不对应等问题,进而导致修正带的正常使用。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新颖耐用,同时方便使用的改进型卷绕式文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卷绕式文具,包括壳体,活动装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内芯滑动件,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出咀口,所述内芯滑动件上设置有收放带装置,所述收放带装置包括转送头以及相互啮合传动连接的出带轮和收带轮,所述转送头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出咀口处,所述壳体内设有弧形导槽,所述弧形导槽延伸至对应于所述出咀口的位置,所述弧形导槽上活动设置有软膜片,所述内芯滑动件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出端对应所述出咀口设置,所述输入端传动连接有带动所述内芯滑动件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控制组件,所述内芯滑动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软膜片的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一侧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槽轨,所述内芯滑动件对应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槽轨相适配并活动于所述槽轨内的滑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推钮和设置在所述内芯滑动件上的内芯筋,所述推钮通过推钮连接扣一体连接于所述内芯筋,所述内芯筋与所述输入端配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输入端为设置在所述推钮上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包括第一平面以及平行且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三平面围成供所述内芯筋活动的容置空间,所述内芯筋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推钮滑动的长条状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推钮连接扣的宽度与所述滑槽的宽度相适配,所述推钮连接扣相对活动于所述滑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推钮连接扣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止所述推钮脱离所述壳体的限位块,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推钮和所述限位块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推钮上的推钮压筋、设置在所述内芯滑动件上的内芯弹扣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均沿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滑槽的两侧,所述推钮压筋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内芯弹扣均可活动地与所述推钮压筋、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内芯弹扣与所述推钮压筋配合连接,且二者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倾斜面,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均包括缩咀固定端和出咀固定端,所述内芯弹扣与所述第一扣件的所述缩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扣件的所述缩咀固定端相配合的一面均呈便于所述内芯弹扣滑动的倾斜面,所述内扣弹扣与所述第一扣件的所述出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扣件的所述出咀固定端相配合的一面均呈防止所述内芯弹扣滑动的直角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弧形导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导槽和第二弧形导槽,所述第一弧形导槽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弧形导槽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包括底板和围合于所述底板周沿的侧板,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底板上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侧板的位置设有侧沿,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侧沿之间形成供所述软膜片滑动的所述第一弧形导槽,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底板上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侧板的位置设有侧沿,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侧沿之间形成供所述软膜片滑动的所述第二弧形导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软膜片为由软性由软性可变形材料制成的软膜片。

通过采用前述设计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软膜片的连接端连接件与内芯滑动件相连接,软膜片的自由端可活动地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回来移动,本发明通过外部压力带动内芯滑动件移动,使得内芯滑动件收出咀联动软膜片在弧形导槽内移动,从而实现出咀口的开合状态。本发明无需在软膜片上设置多个槽,增强了软膜片的强度,本发明操作过程简单方便,高效省力,可恢复性高,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呈缩咀时的结构示意图(省略第一壳体);

图3为本发明呈出咀时的结构示意图(省略第一壳体);

图4为本发明的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壳体和内芯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呈缩咀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呈出咀时的剖视图;

图中:壳体1、第一壳体11、第一扣件111、缩咀固定端1111、出咀固定端1112、第二扣件112、滑槽113、台阶114、第二壳体12、槽轨13、出咀口14、第一端141、第二端142、弧形导槽15、内芯滑动件2、滑条21、转送头22、连接件23、内芯弹扣24、软膜片3、自由端31、连接端32、推钮4、推钮连接扣41、限位块411、推钮压筋42、内芯筋5、第一倾斜面61、第二倾斜面62、直角面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方便叙述,以图6和图7所示的方位为参考方位,义设置推钮4(下面会详细介绍)的方位为上,反之为下;定位壳体1(下面会详细介绍)的内腔为内,反之为外。

参照图1至图7

一种改进型卷绕式文具,包括壳体1,活动装置于壳体1内的内芯滑动件2,壳体1包括通过卡扣结构以可拆卸的方式相对扣合在一起的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或第二壳体12相对的一侧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槽轨13,内芯滑动件2对应第一壳体11和/或第二壳体12的一侧设置有与槽轨13相适配并活动于槽轨13内的滑条21。较佳地,槽轨13和滑条21可设置多组,当然槽轨13和滑条21一一对应设置,有利于内芯滑动件2在壳体1内来回滑动,使得内芯滑动件2可在槽轨13和滑条21的导向作用下,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使得随内芯滑动件2的滑动而发生移动的转送头22(下面会详细介绍)伸出壳体1外或者收回壳体1内。

壳体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供转送头22的出咀口14,内芯滑动件2上设置有收放带装置,所述收放带装置包括转送头22以及相互啮合传动连接的出带轮和收带轮,转送头22设置在内芯滑动件2的一端,且转送头22一体式或者装配式地连接在内芯滑动件2上,转送头22与内芯滑动件2的连接关系均为常规的连接关系,在此不予详述。转送头22可活动地安装在出咀口14处。在转送头22、所述出带轮和所述收带轮上缠绕有带体,转送头22对应安装于出咀口14处,并且转送头22的咀尖操作端可活动地设置在出咀口14处,当转送头22的咀尖操作端伸出出咀口14外时,便于修正带划带操作。

壳体1内设有弧形导槽15,弧形导槽1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导槽和第二弧形导槽,所述第一弧形导槽设于第一壳体11上,所述第二弧形导槽设于第二壳体12上,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均包括底板和围合于所述底板周沿的侧板,所述底板上靠近所述侧板的位置设有侧沿,所述侧板与所述侧沿之间形成供软膜片3滑动的所述第一弧形导槽和所述第二弧形导槽。所述第一弧形导槽和所述第二弧形导槽的结构和设置位置对应相同。所述第一弧形导槽和所述第二弧形导槽,二者构成壳体1的弧形导槽15。

弧形导槽15的槽宽与软膜片3的厚度相匹配且弧形导槽15可活动地延伸至对应于出咀口14的位置。软膜片3由软性可变形材料制成,软性可变形材料优选为PVC材料,软膜片3呈四方形的长条状,沿其宽度的两端沿分别活动置于所述第一弧形导槽内和所述第二弧形导槽内,即软膜片3活动置于所述第一弧形导槽和所述第二弧形导槽之间,这样,软膜片3可在弧形导槽15的导向作用下滑动于弧形导槽15内。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弧形导槽和所述第二弧形导槽可使得软膜片3的滑行更顺畅,以顺利的出咀或者收咀。需要说明是,弧形导槽15的结构、弧形轨迹和设置位置等均可根据卷绕式文具的实际需要进行适用性调整,只要能实现收咀和关咀即可。例如,一个采用圆形、正方型等常见壳体1的卷绕式文具中,设置由两侧沿构成的弧形导槽15,弧形导槽15的设置可不受第一壳体11或者第二壳体12的侧板的影响。

软膜片3具有自由端31和与内芯滑动件2相连接的连接端32,内芯滑动件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23,连接件23采用粘固等方法固定于软膜片3的连接端32上,以通过内芯滑动件2推咀或收咀时,软膜片3的自由端31沿弧形导槽15内自由滑动。具体的,出咀口14包括第一端141和第二端142,连接端32设置在靠近第一端141的一侧,自由端31可在第一端141和第二端142之间来回移动。出咀时,自由端31由第一端141缓慢地移动至第二端142,直至自由端31的末端设置在第二端142处,此时,出咀口14呈完全打开状态,且转送头22可完全伸出出咀口14;收咀时,自由端31由第二端142缓慢地移动至第一端141,直至自由端31的末端设置在第一端141处,此时,出咀口14呈完全闭合状态,且转送头22可完成收回至壳体1内。该修正带通过所述输入端与软膜片3的连接端32相连接,自由端31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端141和第二端142之间,通过推钮4带动内芯滑动件2移动,从而带动与内芯滑动件2相连接的连接端32移动,实现自由端31在第一端141与第二端142之间来回移动,而实现出咀口的开合状态。本发明无需在软膜片上设置多个槽,增强了软膜片的强度,本发明操作过程简单方便,高效省力,可恢复性高,耐用。

内芯滑动件2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转送头22固定于所述输出端,所述输出端对应出咀口14设置,所述输入端传动连接有带动内芯滑动件2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推钮4和设置在内芯滑动件2上的内芯筋5,推钮4包括推钮连接扣41和推钮压筋42,推钮4通过推钮连接扣41和推钮压筋42一体连接于内芯筋5。推钮4便于手动推咀和收咀。推钮连接扣41沿第一壳体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止推钮4脱离第一壳体11的限位块411,第一壳体11的所述底板设置在推钮4和限位块411之间。

本发明还包括设置在设置在内芯滑动件2上的内芯弹扣24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第一扣件111和第二扣件112,第一扣件111和第二扣件112均沿第一壳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值得说明的是,内芯弹扣24采用具有弹性的塑性材料制成,便于内芯弹扣24产生形变。

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供推钮4滑动的长条状的滑槽113,滑槽113沿第一壳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推钮连接扣41的宽度与滑槽113的宽度相适配,推钮连接扣41相对活动于滑槽113内。优选地,第一壳体11上还设置有供推钮4放置的台阶114,台阶114设置在沿滑槽113的周沿设置,推钮4设置在台阶114上,推钮4的宽度与台阶114的宽度相适配,推钮4的上表面与第一壳体11的上表面相齐平,推钮4可相对活动于台阶114上。推钮4的上表面凸设有防滑凸粒和防滑凸纹,推钮4的上表面的两端呈便于推动的弧面状,该弧度与人体的大拇指相应的接触面的弧度相匹配。使用时,大拇指可更贴合的与推钮4相接触,所述防滑凸沿和所述防滑凸粒不仅具有防滑作用还具有按摩作用,可增加推动操作的舒适性,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第一扣件111和第二扣件112均沿第一壳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扣件111和第二扣件112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滑槽113的两侧,推钮压筋42可活动地设置在滑槽113内,内芯弹扣24均可活动地与推钮压筋42、第一扣件111和第二扣件112相连接。

内芯弹扣24与推钮压筋42配合连接,且二者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倾斜面61;第一扣件111和第二扣件112均包括缩咀固定端1111和出咀固定端1112,内芯弹扣24与第一扣件111的缩咀固定端1111和第二扣件112的缩咀固定端1111相配合的一面均呈便于内芯弹扣24滑动的第二倾斜面62;内扣弹扣24与第一扣件111的出咀固定端1112和第二扣件112的出咀固定端1112相配合的一面均呈防止内芯弹扣24滑动的直角面63。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内芯弹扣24的第一倾斜面61和内芯弹扣24的第二倾斜面62为同一平面,为了方便叙述,在此不予分开。

所述输入端为内芯筋5,即通过推钮4施加压力使得内芯筋5可以推动内芯滑动件2移动,推钮4上设置有与内芯筋5相配合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包括第一平面(即第一壳体11的所述底板)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第二平面(即推钮压筋42面向推钮连接扣41的一侧)和第三平面(推钮连接扣41面向推钮压筋42的一侧),所述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三平面围成供内芯筋5活动的容置空间,内芯筋5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当内芯筋5位于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三平面的中部,此时内芯弹扣24的第二倾斜面62分别与第一扣件111的缩咀固定端1111的第二倾斜面62和第二扣件112的缩咀固定端1111的第二倾斜面62相接触,内芯弹扣24的第一倾斜面61与推钮连接扣41的第一倾斜面61相接触,且内芯筋5处于放松状态,此时本发明的所述收放带装置完全位于壳体1内,即此时为初始状态。

为了方便叙述,定义推钮4向出咀口14前进的方向为左,反之为右。

当推钮4向左滑动时,即当内芯筋5由所述容置空间的中部移动至所述第二平面时,即内芯筋5向推钮压筋42的方向移动而至接触到所述第二平面,此时推钮压筋42与内芯弹扣24相脱离,若继续向左滑动时,推钮4需要一定的压力才能使得推钮压筋42推动内芯筋5向左移动;或推钮4向右滑动时,即当内芯筋5由所述容置空间的中部移动至所述第三平面时,此时推钮压筋42需要一定的压力才能推动内芯弹扣24。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三平面的设置,用于启示使用者当前使用时的状态以及作为本发明的所述收放带装置缩回的预操作动作,主要是用于启示使用者所述收放带装置位于壳体1内时的初始状态。

当推钮4向左移动时,内芯弹扣24与第一扣件111的缩咀固定端1111和第二扣件112的缩咀固定端1111相配合的一面均呈便于内芯弹扣24滑动的第二倾斜面62,通过力的作用力及内芯弹扣24的弹性力,使得内芯弹扣24具有向左且向下移动的趋势,即内芯弹扣24由第一扣件111的缩咀固定端1111和第二扣件112的缩咀固定端1111滑动至第一扣件111的下表面和第二扣件112的下表面,而后滑动至第一扣件111的出咀固定端1112和第二扣件112的出咀固定端1112。内芯弹扣24脱离第一扣件111的下表面和第二扣件112的下表面,通过自身的弹性回复力,使得内芯弹扣24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内芯弹扣24的直角面63抵靠在第一扣件111的出咀固定端1112的直角面63上和第二扣件112的出咀固定端1112的直角面63上,此时本发明完成推咀动作,可顺利划带操作。

当推钮4向右移动时,内芯弹扣24与推钮压筋42配合连接,且二者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倾斜面61,两第一倾斜面61通过力的作用力及内芯弹扣24的弹性力,使得内芯弹扣24具有向右且向下移动的趋势,即内芯弹扣24由第一扣件111的出咀固定端1112和第二扣件112的出咀固定端1112滑动至第一扣件111的下表面和第二扣件112的下表面,而后滑动至第一扣件111的缩咀固定端1111和第二扣件112的缩咀固定端1111。内芯弹扣24脱离第一扣件111的下表面和第二扣件112的下表面,通过自身的弹性回复力,使得内芯弹扣24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内芯弹扣24的第二倾斜面62抵靠在第一扣件111的缩咀固定端1111和第二扣件112的缩咀固定端1111,此时本发明完成收咀动作。

通过采用前述设计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收咀时,控制组件、内芯滑动件2和软膜片3之间相互配合,开咀门和推咀,以及关咀门和收咀均可相应同时顺畅进行且能相对固定。解决传统技术上转送头22和内芯滑动件2因无法负荷划带的力量,导致转送头22连同内芯滑动件2会往回滑动的问题。本发明与传统需要借助按压力的推咀卷绕式文具相比,本发明的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高效省力。推钮4可在实施前后推力,无需上下按压的情况下实现前推和缩回的功能。此外,本发明结构简单新颖,弹性筋扣具有弹性,可恢复性高,耐用。同时,该修正带通过所述输入端与软膜片3的连接端32相连接,自由端31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端141和第二端142之间,通过推钮4带动内芯滑动件2移动,从而带动与内芯滑动件2相连接的连接端32移动,实现自由端31在第一端141与第二端142之间来回移动,而实现出咀口的开合状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313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