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直液式书写工具储墨组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8:44


直液式书写工具储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书写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直液式书写工具储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已经开发出各种直液式书写工具储墨组件,其设置有用于储存墨水的墨水供应腔,通过引水芯将墨水供应腔中的墨水传递给引水芯端部的笔头,实现稳定供墨。其优点在于墨水容量大,缺点在于容易发生漏墨现象。

为了解决漏墨问题,人们开发了各种解决方案。如专利公告号为CN105313536A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直液式书写工具储墨组件,包括笔杆、引水芯、笔头和调节部,笔杆的一端设置有书写部,笔头局部插设在书写部中,笔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墨水储存部,调节部透气阻液,并设置在笔杆中位于墨水储存部和书写部之间,从而阻隔墨水储存部中的墨水流至书写部,并通过书写部气路连接墨水储存部和外界环境,从而自动平衡墨水储存部中的压力,引水芯穿设调节部且引水芯的两端分别接触墨水和笔头,用于将墨水传导给笔头。

上述调节部的设置虽然可以通过暂时存放墨水来防止漏墨,但其回墨效果较差,只有少量靠近引水芯的墨水会被重新利用,因此,经过多次气压变化后,调节部的墨水因无法被及时重新利用而存墨量充足,最终仍然会导致漏墨现象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直液式书写工具储墨组件容易漏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液式书写工具储墨组件,包括穿过引水芯并设置于笔体内的第一储墨件和第二储墨件,所述第一储墨件连接所述第二储墨件,通过所述第一储墨件和第二储墨件将所述笔体分隔成位于上部的墨水供应腔和位于下部的大气连通腔的,所述第一储墨件的外壁与所述笔体的内壁设置有连通所述大气连通腔的第一导气流道,所述第二储墨件的内壁与所述引水芯的外壁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导气流道的第二导气流道,所述第二储墨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储墨部和储墨座,所述第二储墨部包括储墨腔,所述储墨座包括回墨器,所述回墨器设置于所述储墨腔内,所述回墨器包括能产生毛细现象的回墨流道,所述第二导气流道通过所述回墨流道连通所述墨水供应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储墨部设置有能够容置所述引水芯于其内的第二通孔,且容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的引水芯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导气流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墨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设置有回墨器,所述座体连接所述第二储墨部,所述座体设置有能够容置所述引水芯于其内的第三通孔,且容置于所述第三通孔内的引水芯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无间隙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墨器远离座体的一端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连接所述储墨腔的底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墨器的回墨流道从其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贯穿所述座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墨流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回墨导流部和第二回墨导流部,所述第二回墨导流部的直径在连接第一回墨导流部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的方向上逐渐递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墨导流部与储墨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回墨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液封件,所述液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回墨导流部内,且所述第二回墨导流部的内壁与所述液封件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回墨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墨件包括第一储墨部,所述第一储墨部设置有能够容置所述引水芯于其内的第一通孔,且容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引水芯与所述笔体的内壁无间隙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墨部与第二储墨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导气流道,所述第三导气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导气流道和第二导气流道。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在墨水供应腔和大气连通腔之间设置迂回的导气流道和回墨流道,在可以储存墨水的同时,通过导气流道和回墨流道可以将储存在储墨腔内的墨水回流至墨水供应腔,使得墨水能够得到充分的回用,不会发生漏墨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上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上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5上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0、笔体;110、墨水供应腔;120、大气连通腔;200、书写元件;300、引水芯;410、第一储墨件;411、第一通孔;420、第二储墨件;421、储墨腔;422、第二通孔;423、座体;424、回墨器;425、第三通孔;426、凸部;427、回墨流道;427a、第一回墨导流部;427b、第二回墨导流部;428、第一回墨间隙;429、第二回墨间隙;510、第一导气流道;520、第二导气流道;530、第三导气流道;600、液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液式书写工具储墨组件,包括容纳有墨水的笔体100、书写元件200和引水芯300,笔体100的一端设置有书写元件200(这里可以指笔头,下文均使用笔头),且笔头的部分外露在笔体100的底端,笔体100的内部设置有引水芯300,引水芯300的一端接触笔体100内的墨水,引水芯300的另一端连接笔头,在书写时,通过引水芯300将墨水传递至笔头。

上述的笔体100、笔头和引水芯300的结构及其装配结构均为现有技术,本发明在这里不做赘述。其中,笔体100的结构可以是多段式结构,例如笔体100包括第一笔壳和第二笔壳,第一笔壳和第二笔壳相连形成笔体100。

该直液式书写工具储墨组件还包括储墨组件,储墨组件设置于笔体100内,并将笔体100分隔成位于上部的墨水供应腔110和位于下部的大气连通腔120,引水芯300的上部穿过该储墨组件伸入到墨水供应腔110中,可将墨水供应腔110中的墨水传递给笔头,实现稳定供墨。

具体的,储墨组件包括第一储墨件410和第二储墨件420,第一储墨件410的外壁与笔体100的内壁设置有连通大气连通腔120的第一导气流道510,第二储墨件420的内壁与引水芯300的外壁设置有连通墨水供应腔110的第二导气流道520,还有第一储墨件410和第二储墨件420之间设置有第三导气流道530,第三导气流道53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导气流道510和第二导气流道520。在书写时,墨水通过引水芯300传递至笔头,这时候墨水供应腔110形成负压,大气连通腔120内的空气依次通过第一导气流道510、第三导气流道530和第二导气流道520进入墨水供应腔110内,以实现内外气压的平衡。

其中,第一储墨件410包括第一储墨部,第一储墨部设置有能够容置引水芯300于其内的第一通孔411,且容置于第一通孔411内的引水芯300与笔体100的内壁无间隙的连接,即在墨水供应腔110内形成负压时,大气连通腔120内的空气只能通过第一导气流道510向上流动。优选的,第一储墨件为吸水棉,吸水棉的作用是当储墨腔有墨水溢出时,能够吸收掉溢出的墨水,即吸水棉配合储墨腔能够具有双重防溢的效果。

还有,第二储墨件420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储墨部和储墨座,第二储墨部设置有能够容置引水芯300于其内的第二通孔422,且容置于第二通孔422内的引水芯300与第二通孔42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导气流道520。

进一步地,第二储墨部包括储墨腔421,储墨座包括回墨器424,回墨器424设置于储墨腔421内,回墨器424包括能产生毛细现象的回墨流道427,第二导气流道520通过回墨流道427连通墨水供应腔110,即从第二导气流道520出来的空气首先进入储墨腔421内,再沿着回墨流道427进入墨水供应腔110内。

其中,储墨座包括连接第二储墨部的座体423,座体423设置有能够容置引水芯300于其内的第三通孔425,且容置于第三通孔425内的引水芯300与第三通孔425的内壁无间隙的连接。

进一步地,座体423上设置有回墨器424。优选的,回墨器424与座体423为一体成型,回墨器424远离座体423的一端设置有凸部426,凸部426连接储墨腔421的底部,即回墨器424的一端要伸入到储墨腔421的底部,这样的设计即使在储墨腔421内的墨水较少时,仍然可以通过回墨器424的回墨流道427回流至墨水供应腔110内进行使用。当然回墨器424的底部只要伸入储墨腔421的底部即可,因此任何基于此的简单变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更进一步地,回墨器424的回墨流道427从其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贯穿座体423,回墨流道427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回墨导流部427a和第二回墨导流部427b,第二回墨导流部427b的直径在连接第一回墨导流部427a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的方向上逐渐递增,第一回墨导流部427a与储墨腔4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回墨间隙428,即储墨腔421内的墨水通过第一回墨间隙428进入回墨流道427内。

还包括液封件600,液封件600设置于第二回墨导流部427b内,且第二回墨导流部427b的内壁与液封件600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回墨间隙429,即储墨腔421内的墨水通过第一回墨间隙428进入回墨流道427内,并通过第二回墨间隙429进入墨水供应腔110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初始状态下,墨水供应腔110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一致,当书写时,墨水通过引水芯300传递至笔头,这时候墨水供应腔110形成负压,大气连通腔120内的空气依次通过第一导气流道510、第三导气流道530、第二导气流道520、储墨腔421、第一回墨间隙428、回墨流道427、第二回墨间隙429进入到墨水供应腔110,以实现内外气压的平衡。

墨水供应腔110内的空气会由于温度或气压等因素的变化发生膨胀或压缩:

当墨水供应腔110内的空气收缩时,同上述情况一致,大气连通腔120的空气会通过导气流道和回墨流道427进入墨水供应腔110内,直至内外气压平衡;

当墨水供应腔110内的空气膨胀时,墨水供应腔110内的墨水会依次通过第二回墨间隙429和回墨流道427进入储墨腔421,直至内外气压平衡;

当随着书写的进行(或者当由于外界温度或类似因素的变化导致内部空气收缩时),墨水供应腔110的内部形成负压,储墨腔421内的墨水会在空气压力和毛细吸力的双重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一回墨间隙428、回墨流道427和第二回墨间隙429回流至墨水供应腔110内进行使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分类

06120113186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