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替换芯盒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1:27


替换芯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容自动铅笔等所使用的书写芯的替换芯盒。

背景技术

收容自动铅笔等所使用的书写芯的替换芯盒的例子大多是由有底状的盒主体和可拆装地安装于该盒主体的开口部的盖体这两个部件构成的例子。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替换芯盒由利用树脂材料形成的盒主体和利用树脂材料形成的盖体这两个部件构成,通过使所述盖体在与替换芯盒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滑动,从而开放盒主体的开口部(替换芯的取出口)。

该情况下,构成为,盖体相对于盒开口部的滑动位置例如能够设定为两个阶段,由此,用户能够设定与取出替换芯相适应的大小的开口。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替换芯盒同样由利用树脂材料形成的盒主体和利用树脂材料形成的盖体这两个部件构成,盖体可拆装地安装于有底状的盒主体的开口部。

形成于盒主体的所述开口部(替换芯的取出口)在前表面侧被倾斜地切断,由此,构成为用户能够用指尖捏住替换芯,而实现容易使用的替换芯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01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732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所述的各专利文献公开的替换芯盒中,均需要在打开了替换芯取出口的状态下,进行将盒主体倾斜而使取出口略朝向下方的操作。然后,利用替换芯在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自盒主体内滑出到取出口的情况,取出所需要的替换芯。

由此,要求一边调整盒主体的倾斜一边进行摇动盒主体等微细的操作。因此,还存在超出需要的替换芯、或者盒主体内的全部替换芯自取出口飞出而散落在地面的情况,也会发生被迫进行捡回散落在地面上的替换芯的作业的情况。

本发明即是着眼于以往的替换芯盒的所述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替换芯盒,其不使替换芯的取出口朝向下方就能够容易地取出所需要的替换芯,并消除了大量的替换芯自盒主体同时飞出等以往的问题点。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而做成的本发明的替换芯盒的特征在于,该替换芯盒具备:盒主体,其将由背面板和左右的腿板围起来的内侧空间设为替换芯收容室,并且,隔着施加在所述背面板的长边方向上的前端部附近的能够弯曲的薄壁部,在前端部侧形成有盖体部,在后部侧形成有盒部;以及罩构件,其利用前表面板和左右的外侧腿板使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成形为日文假名“コ”字状,由所述前表面板覆盖所述盒主体侧的替换芯收容室,并且,使所述盒主体的腿板位于所述外侧腿板的内侧,而将盒主体支承为能够在长边方向上滑动,在所述盖体部的至少一个腿板和覆盖该腿板的罩构件侧的外侧腿板中的任一者,沿着所述长边方向形成有引导体,并且在任另一者形成有与所述引导体接触的滑动体,伴随自所述罩构件的前端部将所述盒主体的盖体部送出的滑动动作,利用所述滑动体相对于所述引导体的滑动接触,借助所述薄壁部实施使所述盖体部向背面侧翘起的转动动作。

该情况下,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期望的是,该替换芯盒还具备内盖,该内盖安装于所述盒主体的左右的腿板,并由前表面侧覆盖所述替换芯收容室,在所述盒主体的背面板的靠所述替换芯收容室侧的内表面和所述内盖的靠替换芯收容室侧的内表面分别施加有避免与所收容的替换芯之间的面接触的突起。

而且,期望的是,在所述内盖,一对保护板以分别位于所述左右的腿板的内侧的方式自所述盒主体的薄壁部遍及到所述盖体部地形成。

另一方面,所述引导体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以呈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导轨状突出的状态形成于所述盖体部的腿板的外侧。另外,所述卡定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突出地形成于利用所述滑动动作将所述盖体部送出的罩构件的前端部,以与所述引导体接触。而且,通过在所述引导体形成自所述前端部朝向所述薄壁部侧去而远离所述背面板的倾斜区域,从而伴随所述滑动动作,借助所述薄壁部使所述盖体部实施向背面侧翘起的转动动作。

该情况下,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所述引导体的与滑动体接触的接触部,在所述前端部侧形成有与所述背面板平行的平行区域,并且与该平行区域连续地形成有所述的倾斜区域。由此,在所述的滑动动作的前半部分,不会对所述盖体部实施转动动作,而是实施自所述罩构件的前端部将所述盖体部送出的动作,并且,能够在所述滑动动作的后半部分实施使所述盖体部向背面侧翘起的转动动作。

另外,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盖体部的前端部形成有连结左右的所述腿板并堵塞所述前端部的封闭板,将所述盖体部收容于所述罩构件,所述封闭板以在正面观察所述罩构件的所述前表面板的状态下能够被视觉识别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罩构件的前端部。

而且,期望的是,所述盒主体和罩构件均由树脂材料形成,在所述盒主体的背面板的背面形成有沿着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的多个线状的突起组,在所述罩构件的前表面板的表面形成有例如圆形状的凹坑。

而且,期望的是,在内盖的外表面沿着内盖的长边方向形成有滑动用肋,并且,罩构件的内底面为梨皮面。

另外,在本发明的替换芯盒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盒主体设有向所述腿板的外侧突出的操作部,通过使所述操作部在所述罩构件的长边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实现自所述罩构件的前端部将所述盒主体的盖体部送出的滑动动作。

而且,本发明的替换芯盒在主表面板的两侧一体地具备左右的腿板,从而使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成形为日文假名“コ”字状,将在所述腿板以相对于所述左右的腿板朝向内侧的方式一体地形成内侧突出部而成的构件作为一个替换芯盒部件来使用,该替换芯盒的特征在于,在由所述替换芯盒部件的左右的腿板夹着的所述主表面板的内底面,沿着除所述内底面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以外的左右的腿板侧,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内底面具有高度差的第1台阶部。

该情况下,在一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左右的腿板的相对的内侧面,与所述第1台阶部连续地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内侧面具有高度差的第2台阶部。

而且,在由左右的腿板夹着的所述主表面板的内底面,在相对于所述第1台阶部偏离的位置形成有凹凸方向与所述第1台阶部的凹凸方向不同的第3台阶部。该情况下,优选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1台阶部相对于所述内底面突出地成形,所述第3台阶部相对于所述内底面凹陷地成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述的本发明的替换芯盒,将隔着可弯曲的薄壁部形成有盖体部和盒部的盒主体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于罩构件内而形成替换芯盒。而且,通过在盖体部和罩构件侧中的任一者和另一者施加利用所述滑动动作能够互相滑动接触的引导体和滑动体,从而伴随滑动动作,实施使所述盖体部向背面侧翘起的转动动作。

因而,利用借助薄壁部进行的盖体部的转动动作,使替换芯的前端部以自盒部突出的状态露出,因此,能够容易地取出所需要的替换芯。

由此,不使替换芯的取出口朝向下方就能够取出替换芯,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消除了大量的替换芯自盒主体侧同时飞出等以往的问题点的替换芯盒。

另外,在盒主体侧还安装有由前表面侧覆盖替换芯收容室的内盖,在盒主体侧和内盖的内表面分别形成有避免与替换芯之间的面接触的突起,因此,能够有效地消除替换芯因静电而粘贴于替换芯收容室内的问题。

由此,盒主体和内盖由两个部件形成,因此,相比于利用一个部件在相对的内表面分别形成突起的情况,能够避免脱模时强行拔出相对的突起而造成损伤的问题。

而且,内盖采用了在盒主体的左右的腿板的内侧分别形成有位于自所述盒主体的薄壁部遍及到所述盖体部的位置的一对保护板的结构,因此,在使利用滑动动作送出来的盖体部向罩构件内返回时,能够有效地消除替换芯被夹在向背面侧翘起的盖体部侧的腿板与盒部侧的腿板之间的问题。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其他的效果,在具体实施方式一栏中,每次与实施例的说明一起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替换芯盒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替换芯盒的后视图。

图3是自图2的a-a线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4是自图2的b-b线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5是从盒主体侧观察到的将盖体部送出到中途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6是自图5的c-c线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从图6所示的状态进一步使盖体部全开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从罩构件侧观察到的使盖体部全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从罩构件侧观察到的使盖体部全开后的收容有替换芯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构成替换芯盒的盒主体的单品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构成替换芯盒的盒主体的单品结构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构成替换芯盒的盒主体的单品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内盖的单品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内盖的单品结构的主视图。

图15是自图14的d-d线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16是从外表面侧观察到的内盖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罩构件的单品结构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罩构件的单品结构的主视图。

图19是自图18的e-e线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4中的由点划线j围起来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21是替换芯盒的背面角部的放大图。

图22是第2实施方式的替换芯盒的后视图。

图23是将盖体部送出到中途的状态的替换芯盒的后视图。

图24是按照(A)~(D)的工序顺序表示替换芯盒部件的成形方法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利用图24所示的成形方法获得的替换芯盒部件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利用图24所示的成形方法获得的替换芯盒部件的主视图。

图27是自图26的f-f线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28是自图26的g-g线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29是自图26的h-h线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替换芯盒。

此外,图1~图21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的替换芯盒,图22~图23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的替换芯盒。而且,图24~图29示出了替换芯盒部件的成形方法和所获得的替换芯盒的例子。

首先,基于图1~图21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替换芯盒。

图1和图2示出了从罩构件1的表面侧观察到的替换芯盒的整体结构的状态以及从盒主体2的背面侧观察到的替换芯盒的整体结构的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罩构件1和盒主体2由树脂材料成形,并且,安装于后述的盒主体2并被所述罩构件1覆盖的内盖3也同样由树脂材料成形。而且,盒主体2和内盖3以能够相对于罩构件1沿着长边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于罩构件1而构成替换芯盒。

此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盒主体2的后述的盖体部2e自罩构件1被送出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称为前端部,将另一侧称为后部。

图10~图19中示出了所述的盒主体2、内盖3以及罩构件1各单品结构,首先,基于表示这些单品结构的各图说明各构件的详细的结构。

图10~图12示出了盒主体2,该盒主体2利用背面板2a和左右的腿板2b使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成形为日文假名“コ”字状,在以“コ”字状围起来的内侧空间形成有替换芯收容室2c。

另外,隔着施加在背面板2a的长边方向上的前端部附近的可弯曲的薄壁部2d,在前端部侧形成有盖体部2e,在后部侧形成有盒部2f。

然后,在盖体部2e形成有连结左右的腿板2b并堵塞盖体部2e的前端部的封闭板2g,并且,在盒部2f的后部形成有连结左右的腿板2b并堵塞盒部2f的后部的后部封闭板2h。

在所述盖体部2e的左右的腿板2b的外侧分别沿着长边方向以轨道状突出地形成有一对引导体2j。如图12所示,该引导体2j在盖体部2e的前端部侧形成有与背面板2a平行的平行区域2j1,并且,接着该平行区域2j1形成有向所述薄壁部2d侧去而远离背面板2a的倾斜区域2j2。

此外,该引导体2j的所述的平行区域2j1和倾斜区域2j2以如下的方式发挥作用:伴随之后说明的自罩构件1的前端部将盒主体2的盖体部2e送出的滑动动作,与罩构件1侧具备的滑动体1g滑动接触,从而借助所述的薄壁部2d对所述盖体部2e实施向背面侧翘起的转动动作。

在所述的盒部2f的左右的腿板2b,在长边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以及靠近盖体部2e的部位形成有用于安装后述的内盖3的嵌合凹部2k。

另外,在盒部2f的左右的腿板2b的两外侧,沿着盒主体2的长边方向形成有一对滑动突起2m。该滑动突起2m与设于罩构件1的后述的盒支承部1d卡定,而以将盒主体2支承为能够在长边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发挥作用。

另外,在盒部2f的左右的腿板2b的靠后部的位置,形成有肋状的卡扣突起2n,该卡扣突起2n用于在罩构件1相对于盒主体2进行滑动动作时,供形成于盒主体2侧的卡扣体1f越过,从而产生卡扣作用。因而,在使盒主体2返回罩构件1内时也同样产生该卡扣作用。

而且,在盒部2f的背面板2a的靠替换芯收容室2c侧的内表面,以与盒主体2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突起2p,该多个突起2p用于避免与所收容的替换芯之间的面接触。这起到避免替换芯L因静电被吸附而粘贴于由树脂材料形成的盒主体2的替换芯收容室2c的内表面的作用。

而且,如图2所示,在盒主体2的背面板2a的背面侧,沿着后半部分的长边方向形成有凹部2q,并且,在该凹部2q内形成有沿着与盒主体2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的多个线状的突起组2r。而且,在凹部2q的前端部侧优选成形有三角形状的箭头标记2s。

所述箭头标记2s表示盒主体2侧相对于罩构件1滑动的滑动方向,突起组2r作为滑动操作中的指尖的防滑部发挥功能。

此外,在盒主体2的所述的左右的腿板2b分别朝向盒主体2的内侧地形成有内向肋2t。该内向肋2t在将之后说明的内盖3安装于盒主体2时与内盖3的侧边接触,而填充盒主体2与内盖3之间的间隙,从而作用有内盖3相对于盒主体2的嵌合力。由此,在分解时爪不会自各单侧脱出,而能够谋求固定力的提高。

另外,沿着盒主体2的盒部2f侧的左右的腿板2b的上侧缘、所谓的与嵌合凹部2k相同的平面,分别一体地成形有3个倾斜突起2u。这些倾斜突起2u均以突起面自盒部2f的外侧朝向内侧降低的方式倾斜。

另外,在左右的腿板2b的内表面的靠近所述盒部2f的前端部侧和后端部侧的倾斜突起2u的部位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形成有山形突起2v。

而且,在盒主体2的盖体部2e侧,也在左右的腿板2b的内侧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形成有肋状突起2w。

所述的倾斜突起2u、山形突起2v以及肋状突起2w均以如下方式发挥作用:在盒主体2的替换芯收容室2c收容有规定数量的替换芯L的状态下,利用例如自动装置组装替换芯盒时,特别能够防止替换芯L的断芯。

即,在利用所述的自动装置组装该替换芯盒时,伴随以下工序:向配置于水平面上的盒主体2的替换芯收容室2c以与其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投入规定数量的替换芯L,自该状态的盒主体2之上按压内盖3,使内盖3嵌合于盒主体2。然后,以覆盖内盖3的方式将罩构件1安装于该内盖3的上部,从而将盒主体2的腿板2b收容于罩构件1的外侧腿板1b的内侧,而将盒主体2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罩构件1滑动,作为替换芯盒的商品组装完成。

因而,所述的倾斜突起2u的突起面以自盒部2f的外侧向内侧去而降低的方式倾斜,因此,以如下方式发挥作用:阻止形成得细长的替换芯L被载置于与嵌合凹部2k相同的平面,由此,使投入的替换芯L全部收容于盒主体2的替换芯收容室2c。

另外,所述的山形突起2v和肋状突起2w作为以使投入到替换芯收容室2c的各替换芯L与左右的腿板2b不接触的方式向替换芯收容室2c的中央部侧引导替换芯L的引导体发挥功能。

这是为了在使内盖3嵌合于盒主体2的工序中,防止形成于内盖3的左右一对保护板3b夹住投入到替换芯收容室2c内的替换芯L的前端部。由此,防止替换芯L的折损,能够阻止作为替换芯盒的商品的缺陷的产生。

图13~图16示出了安装于所述的盒主体2的左右的腿板2b并由前表面侧覆盖所述替换芯收容室2c的内盖3的单品结构。

该内盖3形成为扁平状且在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和前端部附近形成有嵌合凸部3a,该嵌合凸部3a分别形成为矩形形状。该嵌合凸部3a通过嵌入于形成在盒主体2的内盖嵌合凹部2k内,而对内盖3和盒主体2进行定位,并以由前表面侧覆盖盒主体2的替换芯收容室2c的方式安装。

此时,形成于内盖3的前端部的一对保护板3b在盒主体2的左右的腿板2b的内侧以位于自盒主体2的薄壁部2d遍及到盖体部2e的位置的方式配置。

由此,如发明效果一栏所记载的那样,能够有效地消除如下问题:在使利用滑动动作送出的盖体部2e返回罩构件1内时,替换芯L被夹在向背面侧翘起的盖体部2e侧的腿板2b与盒部2f侧的腿板2b之间。

另外,在内盖3的后部,在内盖3的内表面突出地形成的一对间隔件3c以在内盖3的后部与罩构件1的背面板2a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的方式发挥作用。

而且,在内盖3的内表面沿与内盖3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有多个突起3d。这是为了在自前表面覆盖盒部2f的替换芯收容室2c的树脂制的内盖3处避免与替换芯L之间的面接触,而避免替换芯L被静电吸附而粘贴于内盖3。

另外,在形成于内盖3的一对间隔件3c的旁边形成有在内盖3的内表面突出的肋状的止挡件3e。

该止挡件3e在相对于所述的盒主体2安装有内盖3的状态下,位于盒主体2与内盖3的后端部之间产生的间隙的正前方,以防止收容于替换芯收容室2c的替换芯L自替换芯盒漏出的方式发挥作用。

图16是从外表面侧观察到的内盖3的立体图,在该内盖3的外表面以互相平行的状态形成有两个滑动用肋3f。

因而,在内盖3安装于所述的盒主体2的状态下,两个滑动用肋3f位于内盖3的外表面。由此,两个滑动用肋3f以如下方式发挥作用:滑动用肋3f相对于形成在罩构件1的内底面1m的后述的梨皮面沿着长边方向滑动而获得适当的接触阻力。

图17~图19示出了罩构件1的单品结构,该罩构件1利用前表面板1a和左右的外侧腿板1b使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成形为日文假名“コ”字状,在该罩构件1的后部形成有连结左右的外侧腿板1b的后部腿板1c。而且,利用前表面板1a覆盖罩构件1的替换芯收容室2c,并且,使盒主体2的左右的腿板2b位于左右的外侧腿板1b的内侧,将盒主体2支承为能够在长边方向上滑动。

而且,构成为利用滑动动作,自罩构件1的前端部侧将盒主体2的所述盖体部2e送出。

沿着左右的外侧腿板1b的缘部,在长边方向上的两个部位分别以向内侧相面对的方式形成有盒支承部1d,该盒支承部1d将形成在盒主体2的腿板2b的左右的滑动突起2m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承,从而将盒主体2支承为能够滑动,并且还起到防止盒主体2自罩构件1的脱离的功能。

而且,在左右的外侧腿板1b的靠后部的内侧以相面对的方式形成有一对滑动突起1e。该一对滑动突起1e在被形成于盒主体2的肋状的卡扣突起2n向前方越过而使盒主体2成为打开状态时,产生卡扣作用。

而且,在外侧腿板1b的后部侧的内侧以相面对的方式形成有一对卡扣体1f,该卡扣体1f在使盒主体2进行滑动动作时,通过被形成于盒主体2的肋状的卡扣突起2n向后方越过,而产生卡扣作用。

在罩构件1的前端部的外侧腿板1b内以相面对的方式突出设置有滑动体1g。该一对滑动体1g在盒主体2滑动而使盖体部2e自罩构件1的前端部突出时,与形成于盖体部2e的引导体2j的平行区域2j1和倾斜区域2j2接触,而起到使盖体部2e向背面侧翘起的功能。关于该动作的详细情况,基于图4~图7等在之后说明。

另外,在罩构件1的前端部的比所述的滑动体1g的略靠后部的位置,以相面对的方式设有止挡件1h。该一对止挡件1h在利用盒主体2的滑动而使盖体部2e成为了全开的状态下,供在盒部2f的腿板2b形成的滑动突起2m的前端部抵接(参照图7),从而使盒主体2的滑动动作停止。

另外,该一对止挡件1h在将盒主体2向罩构件1内拉回的滑动动作中,与引导体2j的返回引导部2j3接触,还起到使向背面侧翘起的状态的盖体部2e返回沿着盒主体2的长边方向的状态的作用。关于该动作,基于图4~图7等在之后说明。

此外,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罩构件1的被左右的外侧腿板1b围起来的内底面1m,沿着除所述内底面1m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以外的左右的外侧腿板1b侧,间隙地成形有矩形形状的平坦状突部1n,该平坦状突部1n相对于内底面1m略微突出地成形。

而且,罩构件1的内底面1m形成为梨皮面,形成于所述的内盖3的外表面的滑动用肋3f在对罩构件1的内底面1m施加的梨皮面上沿着肋3f的长边方向滑动。

该情况下,形成于罩构件1的内底面1m的梨皮面优选将其算术平均粗糙度(Ra)设为5μm~50μm的范围。在该值小于5μm的情况下,表面接近镜面,而接触阻力变大,而可能导致与内盖3之间的滑动无法顺畅地进行滑动。另一方面,在该值大于50μm的情况下,难以脱模而且无法获得充分的模具表面(梨皮面)转印性。此外,在能够获得良好的脱模性、模具表面转印性的方面,更进一步优选算术平均粗糙度(Ra)处于10μm~25μm的范围。

所述梨皮面能够通过对模具表面进行蚀刻加工、喷砂加工、非镜面精加工的研磨处理等处理而获得。另外,还能够通过不进行研磨等而残留放电加工后的模具部件表面来设为梨皮面。

梨皮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指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B0601:1982定义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另外,此时的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使用了(三丰(日文:ミツトヨ)公司制造的型号名称SJ-301)。

另外,通过将盖和主体的拔出力设为15N以上,无法自主体容易地将盖拆下,而能够防止部件的脱落。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罩构件1的前表面板1a的表面上,在罩构件1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状的凹坑1k。

对于该凹坑1k和所述的盒主体2侧的线状的突起组2r,在使盒主体2相对于罩构件1滑动来进行操作时,例如使大拇指与该凹坑1k接触,并且,例如使食指与盒主体2侧的线状的突起组2r接触,并使其相对地滑动,从而能够使该滑动动作顺畅进行。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将盒主体2收容于罩构件1的状态下,在正面观察罩构件1的前表面板1a的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下,沿着形成于罩构件1的前端部的前端凹部1j,能够视觉识别形成于盒主体2的前端部的盖体部2e的封闭板2g。

由此,通过使成形盒主体2的树脂颜色与收容于该替换芯盒的替换芯L的芯的颜色一致为大致相同颜色,还能够使用户通过封闭板2g的着色来识别收容于替换芯盒的芯的颜色。

通过使成形盒主体2的树脂颜色的浓度根据替换芯L的硬度而阶段性地不同,还能够使用户通过封闭板2g的浓度来进行识别。在此列举的相同颜色表示按照芒塞尔颜色系统的色相为10色相以内,按照亮度和饱和度为3以内。另外,浓度为利用浓度计(sakuraDENSITO METER PDA65小西六写真工业株式会社)测量部件的表面得到的值。另外,芯的硬度表示利用日本工业标准JIS S6005:2007中规定的方法测量得到的书写硬度。

图3~图9主要用于说明使盒主体2相对于罩构件1进行滑动动作的情况下的盖体部2e的开闭动作。

图3是将安装有内盖3的盒主体2收容于罩构件1的状态的中央剖视图(自图2的a-a线观察到的剖视图),图4是此时的沿着形成于盖体部2e的一个引导体2j部分的剖视图(自图2的b-b线观察到的剖视图)。

在将盒主体2收容于罩构件1的图4所示的状态下,罩构件1的止挡件1h抵接于引导体2j的返回引导部2j3,因而,盖体部2e沿着罩构件1的长边方向维持闭合的状态。

图5示出了使盒主体2的盖体部2e自罩构件1的前端部突出了盖体部2e的长度尺寸的一半程度的状态,图6示出了此时的盖体部2e的形态。即,在使盖体部2e自罩构件1的前端部突出的初始的阶段(前半部分),罩构件1侧的滑动体1g与形成于盖体部2e的引导体2j的平行区域2j1接触并滑动。因此,对盖体部2e不实施转动动作,而是实施将盖体部2e自罩构件1的前端部送出的动作。

此外,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滑动体1g与引导体2j的倾斜区域2j2略微接触,相伴于此,盖体部2e成为借助薄壁部2d向背面侧略微翘起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使盖体部2e突出的初始的阶段,不会对盖体部2e实施转动动作,而是进行自罩构件1的前端部将盖体部2e送出的动作,因此,即使不小心地使替换芯盒倾斜,也能够阻止盒内的替换芯L飞出而落下。

图7示出了将盖体部2e自罩构件1进一步送出而使盖体部2e全开的状态。在从图6所示的状态到图7的状态的盖体部2e的送出动作的后半部分,伴随罩构件1的送出,滑动体1g沿着引导体2j的倾斜区域2j2滑动,因此,对盖体部2e实施借助薄壁部2d急剧地向背面侧翘起的转动动作。

而且,在盖体部2e全开的图7所示的状态下,沿着盒主体2的长边方向设置的滑动突起2m的前端部与止挡件1h抵接而使盖体部2e的送出停止。

图8和图9示出了盖体部2e的全开状态下的替换芯盒的外观结构,图9示出在盒收容有替换芯L的状态。

在盖体部2e的全开状态下,如图7所示,引导体2j的倾斜区域2j2的后部与滑动体1g接触,在该状态下,能够用指尖等借助薄壁部2d使盖体部2e进一步任意地翘起。

因而,能够从替换芯盒准确地取出需要数量的替换芯L。

另一方面,在从图7~图9所示的盖体部2e的全开状态使盖体部2e滑动而返回罩构件1内的情况下,例如图6所示,引导体2j的返回引导部2j3向盒构件1侧的止挡件1h滑动。由此,向背面侧翘起的状态的盖体部2e一边返回沿着盒主体2的长边方向的状态一边被收容于罩构件1内。

而且,在盖体部2e全部收容于罩构件1内的图4所示的状态下,引导体2j的返回引导部2j3抵接于盒构件1侧的止挡件1h,因而,盖体部2e维持闭合的状态。

此外,可能产生如下等问题:在从盖体部2e的全开状态向罩构件1内返回的情况下,收容于盒内的一部分替换芯L被夹在隔着所述薄壁部2d的设于盖体部2e的腿板2b和设于盒部2f的腿板2b之间,而使替换芯L折损。

但是,如图8所示,形成于内盖3的前端部的一对保护板3b位于盖体部2e和盒部2f的各腿板2b的内侧,因此,能够避免所述的使替换芯L折损的问题。

图20是图14的由点划线j围起来的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在形成为矩形形状的嵌合凸部3a的内侧的面施加有一对斜面3g。

通过在所述的嵌合凸部3a施加一对斜面3g,能够更有效地阻止内盖3相对于盒主体2的组装时长边方向上的位置偏移。

另外,图21是将图11所示的由点划线m围起来的盒主体2的角部背面安装于图18所示的由点划线n围起来的罩构件1的角部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如该图21所示,形成于罩构件1侧的卡扣体1f形成为沿着长边方向构成平缓的斜面,并且,盒主体2侧的滑动突起2n成形为在其顶部形成有平坦面2y的梯形状。

根据该结构,罩构件1侧的卡扣体1f和盒主体2侧的滑动突起2n被设为均具有平缓的斜面的结构,因此,在使盒主体2相对于罩构件1滑动,且盒主体2的盖体部2e突出而开始打开的状态下,能够谋求降低操作上受到的阻力感。

另外,由于盒主体2侧的滑动突起2n成形为在其顶部形成有平坦面2y的梯形状,因此,在替换芯盒落下的情况下,能够谋求减轻落下冲击下的越过。

图22和图23示出了从背面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替换芯盒的状态,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已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各部位相当的部分。因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该第2实施方式的替换芯盒的特征在于以下方面:在盒主体2设有向腿板2b的外侧突出的操作部2x,通过在罩构件1的长边方向上使所述操作部2x相对地移动,从而实现自所述罩构件1的前端部将所述盒主体2的盖体部2e送出的滑动动作。

即,在盒主体2,在左右腿板2b的所述的薄壁部2d附近分别设有向外侧突出的一对操作部2x。

另外,在罩构件1的左右的外侧腿板1b的前端部附近,沿着左右的外侧腿板1b分别以切掉了外侧腿板1b的局部的状态形成有引导凹部1q。该引导凹部1q在将盒主体2安装于罩构件1的状态下使形成于盒主体2的一对操作部2x定位,该操作部2x以能够滑动的方式配置于引导凹部1q。

因而,通过在罩构件1的长边方向上使所述操作部2x相对移动,能够进行自所述罩构件1的前端部将盒主体2的盖体部2e送出的滑动动作。由此,通过利用操作部2x,能够容易地实现盒主体2侧相对于罩构件1的滑动动作,能够提供操作性优异的替换芯盒。

在以上说明的第1和第2实施方式的替换芯盒中,在将内盖3安装于盒主体2的状态下,将盒主体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于罩构件1,但所述内盖3并不是必须的,所述内盖3也能够省略。

另外,在使用内盖3的情况下,能够借助未图示的薄壁状的连结带在盒主体2的后部侧连结内盖3并一体成形。然后,通过将薄壁状的连结带折回并将内盖3组装于盒主体2,而能够削减部件个数,由此,容易地进行制造上的管理,并且能够提供可更加低成本化的替换芯盒。

接着,图24是按照(A)~(D)的工序顺序表示包含所述替换芯盒中的罩构件1或盒主体2的替换芯盒部件的成形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另外,图25~图29示出了利用该成形方法能够获得的替换芯盒部件11的例子。

首先,图24所示的替换芯盒部件11的成形方法适用于,像构成已说明的替换芯盒的一部分例如罩构件1那样,通过在前表面板1a的两侧一体地具备左右的外侧腿板1b,而使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成形为日文假名“コ”字状的替换芯盒部件的成形,特别是,适用于在罩构件1的左右的外侧腿板1b以朝向内的方式一体成形例如盒支承部1d等内侧突出部14的替换芯盒部件的成形。

因而,在以下的替换芯盒部件的成形方法的说明中,将之前说明的罩构件1、盒主体2称为替换芯盒部件11,将罩构件1的前表面板1a和盒主体2的背面板2a称为主表面板12。另外,将罩构件1的左右的外侧腿板1b和盒主体2的左右的腿板2b简称为腿板13,而且,将在罩构件1的外侧腿板1b朝向内侧成形的盒支承部1d、滑动突起1e、止挡件1h等称为内侧突出部14。

图24是表示对作为之前说明的例如罩构件1的替换芯盒部件11进行成形的状态的树脂成形装置的示意图。

该树脂成形装置具备:第1模具21,其例如作为可动模具;第2模具22,其搭载有构成等腰梯形的芯销23;一对滑动芯24,其在相对于开模方向倾斜的方向上沿着所述芯销23上升移动,该开模方向是第1模具21相对于所述第2模具22开模的开模方向;以及突出销25,其在与第1模具21相对于第2模具22开模的开模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上升移动。

此外,图24示出了将第1模具21相对于第2模具22开模后的状态。该工序之前的树脂注入工序如众所周知的那样,通过在将第1模具21相对于第2模具22合模的状态下,向模腔内注入树脂来进行。

该情况下,所述模腔形成于被图24所示的构成树脂成形装置的第1模具21、第2模具22、芯销23、滑动芯24、突出销25围起来的空间内。

图24的(B)所示的状态表示一对滑动芯24和突出销25同时向第1模具21的开模方向移动的初期的状态。

从该初期的状态开始,如图24的(C)所示,一对滑动芯24和突出销25在保持两者的相对高度不变的状态下进一步上升。由此,一对滑动芯24的前端部朝向盒部件11的中央部侧以互相接近的方式移动。

由此,盒部件11的内侧突出部14相对于滑动芯24的前端部附近的朝向外侧分别被施加的凹部24a脱模,盒部件11被所述突出销25的前端部承接。

即,在图24的(C)所示的状态下,能够使形成于盒部件11的作为底切部的内侧突出部14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于滑动芯24脱离。因而,如图24的(D)所示,树脂成形的盒部件11利用未图示的机械臂等而被顺利地取出。

根据所述的替换芯盒部件的成形方法,在替换芯盒部件11的脱模时,伴随有滑动芯24朝向盒部件11的中央部侧移动的动作。由此,与替换芯盒部件11一体成形的内侧突出部14顺利地相对于滑动芯24脱模,并被突出销25承接。

因而,具有内侧突出部14的替换芯盒部件11能够不依赖于强行拔出地进行脱模,能够获得防止了由强行拔出导致的内侧突出部14的变形的替换芯盒部件11。

图25~图29示出了利用所述的成形方法获得的替换芯盒部件11的例子,其相当于已说明的罩构件1。

在该盒部件11中,在由左右的腿板13夹着的主表面板12的内底面12a,沿着除所述内底面12a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以外的左右的腿板13侧,在6个部位形成有相对于内底面12a具有由突出地成形产生的高度差的大小的矩形形状的第1台阶部16。

另外,在该盒部件11的左右的腿板13的相对的内侧面13a,与所述的第1台阶部16连续地形成有相对于该内侧面13a具有由突出地成形产生的高度差的第2台阶部17。

而且,在由左右的腿板13夹着的主表面板12的内底面12a,在位于相对于所述第1台阶部偏离的位置的4个部位,形成有凹凸方向与第1台阶部16的凹凸方向不同的第3台阶部18、即相对于内底面12a凹陷地成形的拱形的第3台阶部18。

所述的盒部件11的内底面12a由图24所示的芯销23的顶面形成。另外,第1台阶部16由一对滑动芯24的上端面形成。

而且,第2台阶部17由所述芯销23的上端部的向两外侧施加的平面状的凹部(未图示)形成。而且,第3台阶部18由突出销25的上端面形成。

因而,根据图25~图29所示的盒部件11,第1台阶部16相对于内底面12a突出地成形,因此,在盒部件11相对于滑动芯脱模时,滑动芯24的上端部沿着第1台阶部16的面滑动。因而,利用伴随脱模产生的滑动芯24的移动,能够防止盒部件11的内底面12a刮伤等产品缺陷的产生。

另外,盒部件11的所述的第3台阶部18相对于内底面12a凹陷地成形,因而,能够利用凹陷地成形的第3台阶部18内的突出销25以稳定的姿势承接相对于滑动芯24脱模的盒部件11。

附图标记说明

1、罩构件;1a、前表面板;1b、外侧腿板;1d、盒支承部;1g、滑动体;1h、止挡件;1k、凹坑;1m、内底面(梨皮面);1q、引导凹部;2、盒主体;2a、背面板;2b、腿板;2c、替换芯收容室;2d、薄壁部;2e、盖体部;2f、盒部;2g、封闭板;2j、引导体;2j1、平行区域;2j2、倾斜区域;2j3、返回引导部;2m、滑动突起;2p、突起(防止芯粘贴突起);2r、突起组;2x、操作部;3、内盖;3b、保护板;3d、突起(防止芯粘贴突起);3f、滑动用肋;L、替换芯;11、替换芯盒部件;12、主表面板;12a、内底面;13、腿板;13a、内侧面;14、内侧突出部;16、第1台阶部;17、第2台阶部;18、第3台阶部。

技术分类

0612011615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