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基于涂布法的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制备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55: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覆铜板技术领域,涉及覆铜板的制备,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涂布法的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汽车导航仪、电脑配件及其它电子产品的高性能化、小型化,以及高端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出现,其中的电子线路向着“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传统使用的刚性覆铜板,不具有可挠性,生产得到的电子线路无法弯曲组装,体积庞大,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高密度化、多层化、高耐热、高尺寸稳定性的双面挠性覆铜板,正在逐渐取代这些刚性覆铜板,成为市场主流。

传统三层有胶板的胶层胶厚,无法满足覆铜板薄型化、可挠性等要求。而且,生产中使用了耐热性不高的胶粘剂,无法满足耐热性、焊锡稳定性等性能,高温使用容易分层,起泡等。且二层无胶板都要进行高温热处理进行高温亚胺化,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涂布法的无胶型单面挠性覆铜板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基于涂布法的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聚酰亚胺薄膜上薄涂布一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干燥并形成未亚胺化的干膜,经高温处理后,再将铜箔覆在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上进行压合,压合后高温熟化,制得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

其中,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的制备方法是,将质量分数8%-10%的二胺类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分三次加入四甲酸酐类化合物;冰水冷却和在氮气气氛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得到聚酰亚胺前体溶液。

根据本发明,所述二胺类化合物与四甲酸酐化合物摩尔比为(0.95~1.05):(0.90~1.20);所述冰水冷却和在氮气气氛的条件下的反应时间为3-8h。

进一步地,所述二胺类化合物选择对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3,4′-二氨基二苯醚(3,4′-DAPE)其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地,所述四甲酸酐类化合物选择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溶剂选择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N-二甲基甲酰胺(DMF)其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干燥温度为60℃~200℃,干燥时间为3min~10min。

所述高温处理条件为180℃~380℃亚胺化10min~60min。

所述铜箔覆在聚酰亚胺薄膜上进行压合条件为,压力10Bar~30Bar,预压时间10s~30s,压合时间60s~100s,压合温度为180℃。

所述高温熟化条件为:温度120℃~180℃,熟化时间70min~90min。

所述制备的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的厚度为25μm~50μm,所用聚酰亚胺薄膜厚度为12μm~5μm,聚酰亚胺薄膜上薄涂布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厚度为2μm~6μm,所述的铜箔为电解铜箔或者压延铜箔,厚度为12-18μm。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无胶挠性覆铜板,其结构为Cu/TPI/PI,产品在亚胺化工序中不需要太高温度和太长时间,工序中只需要一次高温热处理,并且高温不超过300℃,降低了成本,且具有高的剥离强度和更高的尺寸稳定性的特点,同时工艺过程简单,降低了产品厚度,提高了产品的耐折性能。

再者,由于采用了共聚法以具有柔性基团的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3,4′-二氨基二苯醚(3,4′-DAPE)、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和具有扭曲非共平面结构的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合成热塑性聚酰亚胺溶液,不仅引入了具有柔性基团(酮基、醚键)和具有扭曲非共平面结构,它能够调节PI结构和性能,而且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是具有三角锥形的双酮基结构,能够阻止分子链的紧密堆积,提高分子链的柔顺性,改善PI的加工性能,降低玻璃转变温度。而且芳酮基的键能大,可以保持优良的耐热性能。而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因具有刚性结构,可以被用来提高产品的尺寸稳定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是较优的例子,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基于涂布法的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的制备方法,涂布法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是由热塑性聚酰亚胺溶液、聚酰亚胺、铜箔组成。制备方法包括:

首先在聚酰亚胺薄膜上薄涂布一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干燥并形成未亚胺化的干膜,经高温处理后,再将铜箔覆在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上进行压合,压合后高温熟化,制得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

其中,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的制备方法是,将质量分数8%-10%的二胺类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分三次加入四甲酸酐类化合物;冰水冷却和在氮气气氛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得到聚酰亚胺前体溶液。

本实施例中,所述二胺类化合物与四甲酸酐类化合物摩尔比为(0.95~1.05):(0.90~1.20);所述冰水冷却和在氮气气氛的条件下的反应时间为3-8h。

所述二胺类化合物选择对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3,4’-二氨基二苯醚(3,4′-DAPE)一种或两种。

所述四甲酸酐类化合物选择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溶剂选择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N-二甲基甲酰胺(DMF)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用量为200ml~400ml。

所述干燥条件为60℃~200℃,干燥时间为3min~10min。

所述高温处理条件为180℃~280℃亚胺化10-30min。

所述铜箔覆在聚酰亚胺薄膜上进行压合条件为:压力10Bar~30Bar,预压时间10-30s,压合时间60-100s,压合温度为180℃。

所述高温熟化条件为:温度120℃~180℃,熟化时间70min~90min。

所述制备的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的厚度为25μm~50μm,所用聚酰亚胺薄膜厚度为12μm~5μm,聚酰亚胺薄膜上薄涂布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干膜)厚度为2μm~6μm,所述的铜箔为电解铜箔或者压延铜箔,厚度为12-18μm。

以下是发明人给出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配制:取3,4′-二氨基二苯醚(以下简称3,4′-DAPE)10g、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10g、二甲基乙酰胺(DMAC)300ml加入三口瓶种,室温搅拌,当3,4′-DAPE完全溶解后,分三次加入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21.3g和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14.7g,冰水冷却和氮气气氛的条件下共聚反应4h,得到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

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制备:首先在25μm聚酰亚胺薄膜上薄涂布一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在160℃烘箱干燥3min,形成未亚胺化的干膜6μm,在温度280℃的无氧烘箱中高温处理30min,再将电解铜箔或压延铜箔覆在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上180℃进行压合,压力为30Bar,预压时间30s,压合时间60s,压合后进行180℃熟化90min,制得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

实施例2:

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配制:取3,4′-二氨基二苯醚(以下简称3,4′-DAPE)10.1g、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10.1g、二甲基乙酰胺(DMAC)250ml加入三口瓶种,室温搅拌,当3,4′-DAPE完全溶解后,分三次加入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21.2g和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14.8g,冰水冷却和氮气气氛的条件下共聚反应6h,得到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

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制备:首先在25μm聚酰亚胺薄膜上薄涂布一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在150℃烘箱干燥6min,形成未亚胺化的干膜6μm,在温度230℃的无氧烘箱中高温处理10min,再将电解铜箔或压延铜箔覆在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上180℃进行压合,压力为10Bar,预压时间10s,压合时间60s,压合后后进行180℃熟化70min,制得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

实施例3:

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配制:取3,4′-二氨基二苯醚(以下简称3,4′-DAPE)10.2g、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10.2g、二甲基乙酰胺(DMAC)350ml加入三口瓶种,室温搅拌,当3,4′-DAPE完全溶解后,分三次加入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21.4g和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14.6g,冰水冷却和氮气气氛的条件下共聚反应8h,得到聚酰胺酸。

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制备:首先在25μm聚酰亚胺薄膜上薄涂布一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在160℃烘箱干燥4min,形成未亚胺化的干膜3μm,在温度240℃的无氧烘箱中高温处理30min,再将电解铜箔或压延铜箔覆在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上180℃进行压合,压力为30Bar,预压时间10s,压合时间60s,压合后进行180℃熟化80min制得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

实施例4:

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配制:取3,4′-二氨基二苯醚(以下简称3,4′-DAPE)10.3g、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10.3g、二甲基乙酰胺(DMAC)300ml加入三口瓶种,室温搅拌,当3,4′-DAPE完全溶解后,分三次加入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21.0g和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14.9g,冰水冷却和氮气气氛的条件下共聚反应3h,得到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

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制备:首先在12.5μm聚酰亚胺薄膜上薄涂布一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在100℃烘箱干燥10min,形成未亚胺化的干膜3μm,在温度260℃的无氧烘箱中高温处理20min,再将电解铜箔或压延铜箔覆在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上180℃进行压合,压力为20Bar,预压时间20s,压合时间90s,压合后进行170℃熟化70min,制得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

实施例5:

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配制:取3,4′-二氨基二苯醚(以下简称3,4′-DAPE)9.9g、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9.9g、二甲基乙酰胺(DMAC)250ml加入三口瓶种,室温搅拌,当3,4′-DAPE完全溶解后,分三次加入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21.1g和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14.5g,冰水冷却和氮气气氛的条件下共聚反应5h,得到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

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制备:首先在12.5μm聚酰亚胺薄膜上薄涂布一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在110℃烘箱干燥8min,形成未亚胺化的干膜6μm,在温度270℃的无氧烘箱中高温处理20min,再将电解铜箔或压延铜箔覆在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上180℃进行压合,压力为15Bar,预压时间30s,压合时间100s,压合后进行180℃熟化90min制得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

实施例6:

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配制:取3,4′-二氨基二苯醚(以下简称3,4′-DAPE)9.8g、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9.8g、二甲基乙酰胺(DMAC)300ml加入三口瓶种,室温搅拌,当3,4′-DAPE完全溶解后,分三次加入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21.2g和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14.4g,冰水冷却和氮气气氛的条件下反应7h,得到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

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制备:首先在25μm聚酰亚胺薄膜上薄涂布一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在120℃烘箱干燥7min,形成未亚胺化的干膜3μm,在温度230℃的无氧烘箱高温处理30min,再将电解铜箔或压延铜箔覆在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上180℃进行压合,压力为10Bar,预压时间30s,压合时间80s,压合后进行175℃熟化75min,制得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

实施例7:

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配制:取3,4′-二氨基二苯醚(以下简称3,4′-DAPE)10.3g、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10.3g、二甲基乙酰胺(DMAC)250ml加入三口瓶种,室温搅拌,当3,4′-DAPE完全溶解后,分三次加入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21.5g和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14.8g,冰水冷却和氮气气氛的条件下共聚反应7.5h,得到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

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制备:首先在25μm聚酰亚胺薄膜上薄涂布一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在130℃烘箱干燥6min,形成未亚胺化的干膜6μm,在250℃的无氧烘箱中高温处理30min,再将电解铜箔或压延铜箔覆在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上180℃进行压合,压力为20Bar,预压时间20s,压合时间100s,压合后进行150℃熟化90min,制得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

实施例8:

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配制:取3,4′-二氨基二苯醚(以下简称3,4′-DAPE)9.7g、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9.7g、二甲基乙酰胺(DMAC)250ml加入三口瓶种,室温搅拌,当3,4′-DAPE完全溶解后,分三次加入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21.1g和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14.5g,冰水冷却和氮气气氛的条件下共聚反应6.5h,得到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

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制备:首先在25μm聚酰亚胺薄膜上薄涂布一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在140℃烘箱干燥5min,形成未亚胺化的干膜6μm,在温度260℃的无氧烘箱中高温处理20min,再将电解铜箔或压延铜箔覆在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上180℃进行压合,压力为30Bar,预压时间30s,压合时间90s,压合后进行165℃熟化85min,制得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

比较例1:

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配制:取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MDA)19.8g、二甲基乙酰胺(DMAC)350ml加入三口瓶种,室温搅拌,当3,4′-DAPE完全溶解后,分三次加入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29.4g,冰水冷却和氮气气氛的条件下共聚反应6.5h,得到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

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制备:首先在25μm聚酰亚胺薄膜上薄涂布一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在160℃烘箱干燥3min,形成未亚胺化的干膜6μm,在温度280℃的无氧烘箱中高温处理30min,再将电解铜箔或压延铜箔覆在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上180℃进行压合,压力为30Bar,预压时间30s,压合时间60s,压合后进行180℃熟化90min,制得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

比较例2:

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配制:取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MDA)19.8g、二甲基乙酰胺(DMAC)300ml加入三口瓶种,室温搅拌,当4,4′-ODA完全溶解后,分三次加入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42.6g,冰水冷却和氮气气氛的条件下共聚反应6.5h,得到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

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制备:首先在25μm聚酰亚胺薄膜上薄涂布一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酰胺酸),在160℃烘箱干燥3min,形成未亚胺化的干膜6μm,在温度280℃的无氧烘箱中高温处理30min,再将电解铜箔或压延铜箔覆在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上180℃进行压合,压力为30Bar,预压时间30s,压合时间60s,压合后进行180℃熟化90min,制得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

比较例3:

将两层厚度为12μm的电解铜箔,通过辊温为360℃的高温辊压机压覆在厚度为25μm的聚酰亚胺复合膜(商品名SP1-350F,银禧工程塑料有限公司)的两侧,得到无胶双面挠性覆铜板。

比较例4:

将两层厚度为12μm的电解铜箔,通过辊温为360℃的高温辊压机压覆在厚度为25μm的聚酰亚胺复合膜(商品名TPI 50KN,美国杜邦公司)的两侧,得到无胶双面挠性覆铜板。

以下表1和表2给出了实施例1至实施例8所得到的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的性能参数。表3给出了比较例的无胶挠性覆铜板性能参数。

表1:无胶挠性覆铜板的性能参数对比

表2:无胶挠性覆铜板的性能参数对比

注:技术指标和测试标准同表1。

表3:无胶挠性覆铜板的性能参数对比

注:技术指标和测试标准同表1。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8所制备的无胶挠性覆铜板,其卷曲、剥离强度、尺寸安定性能、锡焊耐热性和耐折性均有良好的表现。

表3可以看出,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剥离强度和耐热性能都较差,耐折性较差,即柔韧性能较差。这就是因为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采用单一的二胺和二酐单体合成热塑性聚酰亚胺溶液,且其中的柔性基团(酮基、醚键)较小,所制备的挠性单面板的柔韧性较差,剥离较低。而本实施例实施例1至实施例8制备的挠性覆铜板的性能均较好,可以与市面上的TPI所制备的挠性覆铜板性能如比较例4的各项性能相近。这是因为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采用共聚法在合成热塑性聚酰亚胺溶液中引入了柔性基团(酮基、醚键)和扭曲非共平面结构,能够调节PI结构和性能。其中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是具有三角锥形的双酮基结构,能够阻止分子链的紧密堆积,提高分子链的柔顺性,改善PI的加工性能,降低了玻璃转变温度,进一步降低成本。而且芳酮基的键能大,可以保持优良的耐热性能;而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因具有刚性结构,可以被用来提高产品的尺寸稳定性能。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给出的基于涂布法的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制备方法,制得的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的结构为Cu/TPI/PI,产品在亚胺化工序中不需要太高温度和太长时间,工序中只需要一次高温热处理,并且高温不超过300℃,降低了成本,且具有高的剥离强度和更高的尺寸稳定性的特点。同时工艺过程简单,降低了产品厚度,提高了产品的耐折性能。

再者,由于采用了共聚法以具有柔性基团的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3,4′-二氨基二苯醚(3,4′-DAPE)、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和具有扭曲非共平面结构的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合成热塑性聚酰亚胺溶液,不仅引入了具有柔性基团(酮基、醚键)和具有扭曲非共平面结构,它能够调节PI结构和性能,而且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是具有三角锥形的双酮基结构,能够阻止分子链的紧密堆积,提高分子链的柔顺性,改善PI的加工性能,降低玻璃转变温度。而且芳酮基的键能大,可以保持优良的耐热性能。而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因具有刚性结构,可以被用来提高产品的尺寸稳定性能。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涂布法的无胶单面挠性覆铜板制备方法
  • 用于两层法生产挠性无胶覆铜板的聚酰胺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35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