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电动致动器组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3:41


电动致动器组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1月19号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9-0149069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包含在本文中,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动致动器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设置有电刷卡组件(brush card assembly)的电动致动器组件,其中,端子通过嵌入注射模制而模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描述

电动致动器组件是一种将马达产生的驱动力转变为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的装置,其中,马达的转矩使旋转轴旋转以引起旋转运动,由此,扭矩(旋转方向)等被改变并通过齿轮组件输出。

电动致动器组件被广泛用于车辆中,因为与那些使用气压或液压的致动器相比,电动致动器组件操控更简单且小型化能力更好。

例如,电动致动器组件可以被用作驱动源,用于操作安装在车辆的顶棚的天窗装置。在天窗装置中,打开和关闭车辆的顶棚的顶板通过齿轮或滑轮机械地连接至电动致动器组件的输出轴,以执行打开和关闭的操作。

虽然与气压或液压的致动器相比,这种电动致动器组件可以制造成较小的尺寸,以便具有较高的空间利用率。但是因为天窗装置安装在有限的空间里,所以需要电动致动器组件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外,因为小型化,电动致动器组件易受外部产生的振动的影响,因此需要一种额外的结构以更牢固地固定从马达延伸的端子。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234490号。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相关技术的问题。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致动器组件,其中,端子是通过嵌入注射模制在电刷卡中。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致动器组件,其中,从电刷卡延伸的端子由壳体支撑。

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特征,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动致动器组件,包括:电刷卡组件,其设置有电刷卡部分,其中,多个端子通过嵌入注射模制被模制;马达组件,其联接至电刷卡组件并与其电连接;以及壳体,其设置有联接部分,电刷卡组件嵌入在其中,还具有配置有连接器的电路板,以及具有用于从马达组件接收动力并将动力传递到外部的齿轮组件,电路板和齿轮组件安装在壳体内部,其中,在联接部分中分别地设置有端子孔和联接孔,所述多个端子穿过所述端子孔,并且电刷卡部分的一部分嵌入该联接孔。

该电刷卡部分可以包括:部件安置部分,其与通过嵌入注射模制而模制的所述多个端子一体地设置,部件安置部分形成有安装空间,使得其第一侧是开放的;以及插入柱,其设置有与部件安置部分中的安装空间连通的轴插入孔,插入柱以圆柱形伸出,其中,所述多个端子可以平行于插入柱伸出的方向延伸。

所述多个端子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接触部分,其从部件安置部分平行于插入柱而延伸;主体,其垂直于接触部分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与部件安置部分一体地成形;以及连接部分,其垂直于主体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接触部分而延伸,并与马达组件电接触。

所述多个端子的每个主体可以形成为弧形形状,并且至少两个或更多个端子的主体可以沿安装空间的边缘聚集形成为圆圈。

壳体可以包括:下部主体,其中形成有下部空间,并且其中,电路板和齿轮组件位于所述下部空间中;以及上部主体,其中形成有上部空间,通过与联接部分整体地形成,该上部主体的上部空间与联接孔连通,所述上部主体与所述下部主体联接,其中,在所述上部空间中,多个支撑肋可以邻近联接部分伸出,以支撑分别穿过所述端子孔的多个接触部分。

所述多个支撑肋可以从上部空间的下表面向下部主体伸出,并且在所述多个支撑肋中的每个支撑肋的前端部处可以形成有与一个相关的接触部分紧密接触的接收狭缝。

接收狭缝可以配置为具有等于或小于接触部分的宽度的宽度。

所述多个支撑肋中的至少一个支撑肋可以设置有贯通狭缝,接触部分穿过该贯通狭缝,并且穿过所述贯通狭缝的接触部分可以位于另一支撑肋的接收狭缝中并且可以由接收狭缝支撑。

多个叉形端子可以设置在电路板上以与位于所述多个支撑肋上的接触部分接触。

如上所示的根据本公开的电动致动器组件具有以下效果。

在本公开中,由于端子不是单独组装到电刷卡,而是通过嵌入注射模制被模制到电刷卡中,所以端子不需要单独附接至电刷卡,因此端子所占据的体积减少。从而,具有减少电动致动器组件所占空间的效果。

在本公开中,因为端子是通过嵌入注射模制而模制在电刷卡中并被整合,且形成在壳体的联接部分中的多个支撑肋支撑端子,所以不需要用于将端子固定至电刷卡的保持器。从而,具有减少部件的数量的效果,由此提高了组装性能并减少了组装工作量。

在本公开中,所述多个支撑肋形成于上壳体中,并且电刷卡组件的每个端子通过上壳体的联接部分被固定一次并且通过形成在每个支撑肋中的每个接收狭缝被再次固定。从而,由于多个端子被上壳体固定两次,所以端子相对不受外部振动的影响,因此增加了联接稳定性。

在本公开中,只要将电刷卡组件根据端子孔的形状配装至壳体的联接部分上,就具有这样的效果:即每个端子自然地被每个支撑肋固定并且与电路板的每个叉形端子接触,因此简化了组装。

此外,由于组装过程中所施加的用于使电路板和端子互相接触的按压力被最小化,避免了对电刷卡组件的端子的损伤和对电路板的叉形端子的损伤,从而提高了端子间的接触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电动致动器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致动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分解透视图,其通过分解部件示出了组成图2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壳体的每一个部件

图4是示出组成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壳体的特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5是示出组成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壳体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组成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壳体的特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7是示出组成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刷卡组件的电刷卡部分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组成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刷卡组件的端子的透视图。

图9是放大透视图,其示出了马达组件和电刷卡组件联接到组成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壳体的状态。

图10是放大透视图,其示出了电路板联接到图9所示特征部分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在给每个附图的部件填加附图标号时,应注意,即使在不同的附图中示出,也尽可能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指示相同的部件。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在确认对与本公开相关的已知功能或结构的详述使本公开的主题不清楚的情况下,则省略详述。

此外,在描述本公开的部件时,可以使用如第一、第二、A、B、(a)或(b)等术语。由于提供这些术语仅是为了将部件互相区分开的目的,所以它们不对部件的性质、次序或顺序进行限制。如果一部件被描述为“连接”、“联接”或“连结”到另一部件,则该部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连接到该另一部件。但是,应该了解,在这些部件中的各个部件之间的另一部件可以彼此“连接”、“联接”或“连结”。

根据本公开的电动致动器组件可以应用于机动车中使用的各种致动器,例如,天窗打开和关闭装置、自动脚踏板的动力传递装置或用于座椅的前后操作的动力传递装置。

首先,将描述组成本公开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致动器组件的结构。

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致动器组件(下文中,致动器A)。致动器A是通过将马达组件30联接到形成有连接器1’的壳体1上而形成的。

壳体1大致具有弯曲成倒置的大写字母“L”形状的外观。连接器1’形成在壳体1的弯曲的前端部上,旋转轴33沿平行于连接器1’所朝向的方向的方向插入,且马达组件30与壳体1组装在一起。

通过将下部主体10和上部主体20相互联接而形成壳体1。下部主体10中具有下部空间11,且下部连接器安置端11’形成在与连接器1’对应的位置,从而支撑连接器1’的第一侧。

电路板12位于下部空间11中。电路板12也以与壳体1的外观相似的倒置大写字母“L”的形状形成,且连接器1’设置在电路板12的前端部。当电路板12位于下部空间11中时,连接器1’位于下部主体10的下部连接器安置端11’中。

电路板12设置有叉形端子13以接收来自连接器1’的动力和各种控制信号并传递给旋转马达31。由于组装了马达组件30的事实,叉形端子13与端子突出部电接触。叉形端子13的形状和数量设置成与从马达组件30突出的端子的形状和数量相对应。

齿轮组件15位于电路板12上。齿轮组件15包括输出齿轮16,且齿轮组件15通过从马达组件30接收驱动力旋转并通过输出齿轮16将驱动力传递并运转至最终的驱动装置(例如天窗、车辆脚踏板)。

上部主体20与下部主体10联接以遮挡下部空间11。上部主体20形成为倒置的大写字母“L”的形状,以与壳体1相对应。上部主体20具有上部空间21。上部空间21容纳位于下部空间11中的电路板12和齿轮组件15的上端部中的每一者。下部空间11和上部空间21相结合而形成将部件安装在壳体1内的空间。

在上部主体20上,上部连接器安置端21’设置在与下部连接器安置端11’对应的位置处。当下部主体10和上部主体20相互联接时,下部连接器安置端11’和上部连接器安置端21’相互联接,同时围绕连接器1’。

上部主体20设置有联接部分22。组装到马达组件30的电刷卡组件40联接至联接部分22。在联接部分22中形成有联接孔22’,且电刷卡组件40的插入柱42插入穿过联接孔22’。

联接部分22具有能够与电刷卡组件40接触的方形形状,并且具有圆形形状的联接孔22’形成在联接部分的中心。如图5所示,联接部分22形成为使得圆柱形套筒(未示出附图标号)形成为内凹到上部空间21内,从而可以形成联接孔22’的通道。联接孔22’在平行于连接器1’的形成方向的方向上敞开,使得马达组件30平行于连接器1’而组装。

多个端子孔24沿联接孔22’的边缘形成在联接部分22中。与马达组件30连接并从其延伸的每一个端子被插入并固定至每个端子孔24。端子孔24具有与端子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形状,并且与端子的外表面紧密接触。

输出部分23以垂直于联接部分22的联接孔22’所朝向的方向的方向形成在上部主体20中。经由输出部分23,从马达组件30产生的驱动力经过齿轮组件15并且被传递至驱动装置。

通孔23’形成在输出部分23中。通孔23’面向垂直于联接部分22的联接孔22’所朝向的方向的方向而形成。与齿轮组件15等连接的输出轴(未显示)可以经由通孔23’连接到其上。

参考图6,多个支撑肋在上部主体20的上部空间21中邻近于联接部分22而伸出。每个支撑肋支撑已经穿过每个端子孔24并已经进入上部空间21的各个端子。支撑肋从上部空间21的下表面向着上部空间21的开口表面伸出。所述多个支撑肋包括第一支撑肋25、第二支撑肋26和第三支撑肋27。支撑肋的数量被设置成与连接到马达组件30的端子的数量对应。

各个接收狭缝28形成在第一支撑肋25至第三支撑肋27中,使得各个端子的穿过各个端子孔24的前端部位于各个接收狭缝28上。接收狭缝28从支撑肋前端部沿支撑肋的纵向方向形成。优选的是,接收狭缝28通过具有等于或小于端子的宽度的宽度而形成,以便施加按压力到足以将端子的外表面按压并固定到接收狭缝28的程度。

同时,第二支撑肋26和第三支撑肋27形成在上部空间21中的相同位置处,仅高度不同。以这种方式,当至少两个或更多个支撑肋形成为仅高度不同时,端子可以穿过的贯通狭缝29在支撑肋中在更靠近联接部分22的一侧形成。在图6中,接收狭缝28形成在第二支撑肋26的前端部处,且贯通狭缝29从上部空间21的下表面侧形成。

马达组件30可以被配置为包括电刷卡组件40,但是在本公开中,由于主要特征在电刷卡组件40中,将通过对彼此进行区分的方式来描述马达组件30和电刷卡组件40。

马达组件30包括旋转马达31、换向器32、旋转轴33和轭34。在马达组件30中,旋转马达31产生旋转力以使旋转轴33旋转,并且联接至旋转轴33的前端的蜗轮将驱动力传递至齿轮组件15。

在旋转马达31中,设置有多个磁体的转子组件和上面缠绕有线圈的定子组件彼此旋转地联接,并且当动力施加到定子组件时,会产生旋转力。

旋转轴33插入旋转马达31的中心以伴随定子组件一起旋转,并且通过与旋转轴33的前端部联接的蜗轮将驱动力传递至外部。

换向器32可以进一步被安装在旋转轴33上。换向器32用于改变施加到线圈的电流的方向。

旋转马达31被轭34围绕。图2中,轭34和旋转马达31被示出为分别地形成,但事实上,转子组件的磁体附接至轭34的内侧,且定子组件被旋转地组装在转子组件内。轭34由金属制成。轭34被用作用于在转子组件中产生的磁力线的通道,并且阻挡会影响定子组件的噪音。

电刷卡组件40组装到马达组件30,且与其电连接。电刷卡组件40通过电磁兼容性滤波器(EMC filter)和电刷卡部分41内的端子的嵌入注射模制形成,其中,电磁兼容性滤波器由扼流线圈和电容器制成。

参考图7,部件安置部分43和插入柱42形成电刷卡部分41的外观。部件安置部分43大致具有六面体形状,且电磁兼容性滤波器和端子位于其中。当模制电刷卡部分41时,电磁兼容性滤波器和端子通过嵌入注射模制整体地形成。在部件安置部分43中形成有安装空间44。马达组件30的换向器32被安装在安装空间44中,使得马达组件30和电刷卡组件40被相互联接且相互电连接。

插入柱42从部件安置部分43的中心以圆柱形伸出。插入柱42设置有轴插入孔45,旋转轴33插入轴插入孔45中。轴插入孔45形成为与安装空间44连通。插入柱42插入到联接部分22的联接孔22’中以进入上部主体20的上部空间21,且部件安置部分43与联接部分22的外表面紧密接触。

暴露部分46形成在部件安置部分43中。通过嵌入注射模制模制的每个端子穿过部件安置部分43且通过每个暴露部分46被暴露。从部件安置部分43暴露的端子平行于插入柱42延伸。暴露部分46的数量被设置成与联接到部件安置部分43的端子数量对应。

图8示出了与电刷卡部分41一体地形成的多个端子。这些端子用于将用于旋转马达31的动力、接地和来自各个传感器的信号等传递至旋转马达31。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这些端子包括第一端子47、第二端子48和第三端子49。

第一端子47、第二端子48和第三端子49通常由接触部分、主体和连接部分组成。每个接触部分穿过部件安置部分43的每个暴露部分46而平行于插入柱42延伸。每个接触部分通过穿过联接部分22而电连接至电路板12。

每个主体是通过嵌入注射模制被整体模制在电刷卡部分41的部件安置部分43中的部分。所述主体以弧形形成,以便在垂直于接触部分的方向上弯曲并且沿形成在部件安置部分43中的安装空间44的边缘而形成。第一主体47b、第二主体48b和第三主体49b中的至少两者或更多者可以被布置成沿安装空间44的边缘形成圆圈。

每个连接部分在垂直于主体的方向上弯曲且从部件安置部分43朝向马达组件30延伸。具体来说,连接部分平行于接触部分,但是每个方向延伸以面向彼此相反的一侧。每个连接部分与旋转马达31电连接以传递各种控制信号。

接下来,将描述组成本公开额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致动器组件的组装过程。

如图3所示,电路板12和齿轮组件15设置在下部主体10和上部主体20之间。电路板12和齿轮组件15位于下部主体10的下部空间11中,且上部主体20遮挡下部空间11。此时,连接器1’暴露到外部,同时被下部连接器安置端11’和上部连接器安置端21’包围,并且齿轮组件15位于下部空间同时还包括处于未与旋转轴33连接的状态的蜗轮。

马达组件30联接至电刷卡组件40。具体来说,旋转轴33插入旋转马达31和换向器32的中心,且换向器32插入电刷卡组件40的安装空间44中。旋转轴33通过轴插入孔45穿过插入柱42。当组装旋转马达31、换向器32、旋转轴33和电刷卡组件40时,轭34与旋转马达31的外侧联接。

同时,在电刷卡组件40中,电磁兼容性滤波器和所述多个端子通过嵌入注射模制而整体形成。因此,由于所述多个端子位于电刷卡部分41内部,端子自身所占体积减少,并且由于电刷卡组件40作为一个部件,部件数量减少,从而减少了组装工作量。

当组装马达组件30和电刷卡组件40时,电刷卡组件40的插入柱42被插入联接部分22的联接孔22’中。旋转轴33与蜗轮联接,并且从部件安置部分43延伸的第一端子47到第三端子49中的每一个都穿过联接部分22的各个端子孔24,并且相应地位于第一支撑肋25到第三支撑肋27的接收狭缝28中的每一者中。

在将马达组件30和电刷卡组件40联接到壳体1的过程中,如图10所示,在穿过每个端子孔24之后,第一接触部分47a到第三接触部分49a中的每一个都与电路板12的各个叉形端子13接触。

此时,接收狭缝28的宽度等于或小于端子的宽度,使得支撑肋的内表面伴随预定的按压力而与端子紧密接触。所述多个端子中的每一者主要由联接部分22的每个端子孔24的内表面支撑,并且其次由第一支撑肋25到第三支撑肋27中的每一个支撑,从而增加了端子的联接稳定性。

参考图9,第二接触部分48a和第三接触部分49a位于上部空间21中的相同位置处,但是设置成仅高度不同。从而,贯通狭缝29形成在第二支撑肋26中与联接部分22相对靠近的位置处,使得第三端子49的接触部分穿过贯通狭缝29并且位于第三支撑肋27上。从而,第二支撑肋26基本上支撑第二接触部分48a和第三接触部分49a,且第三支撑肋27可以成为附加的手段,以附加地避免可能从第三接触部分49a的前端部产生的振动。

在上述描述中,虽然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可能已经被解释为互相组装或可操作地连接为一单元,但本公开并不意在局限于这种示例性实施例。也就是说,在本公开的范围内,所有部件都可以以任何数量进行选择性的组合和操作。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上述术语“组成”、“包括”或“具有”意味着相应部件可以是固有的,并且因此应该解释为更进一步包括其他部件且不排除其他部件。也就是说,除非有相反的明确定义,否则,像“包括”、“组成”和“具有”的术语在默认情况下应被解释为包含性的或开放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或封闭性的。下述描述中,除非另有定义,用于本文中的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具有的含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中的那些技术人员之一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常用术语,例如预定义术语,应被解释为与相关技术的上下文含义一致,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公开中有明确定义。

虽然出于说明的目的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各种修改、增添和替代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公开中公开的实施例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技术思想,而是意在描述本公开,并且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范围不被这些实施例所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通过随附的权利要求进行解释,并且所有在与其等同范围内的技术思想都应被解释为包含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具有用于电动、手动地操作致动器的组件的致动器
  • 电动操作闩锁致动器、闩锁组件、手套箱组件和齿轮组件
技术分类

0612011278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