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7:41


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仪器仪表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在仪器仪表日常使用过程中,粉尘不可避免地进入仪器仪表的内部,粉尘在内部电路上不断堆积,不仅影响电路散热,导致元器件老化,而且增加了在潮湿环境下电路短路的风险,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利用除尘设备对仪器仪表除尘,但目前技术不够完善,在对仪器仪表的内部除尘通常采用吸尘方式进行除尘,且对仪器仪表的细小凹槽进行清洁时,吸尘筒伸入后只能对凹槽底部进行吸尘清洁,凹槽内壁无法得到有效的清洁,除尘效果一般,无法完全将仪器仪表内部的灰尘清理干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吸尘柱只能对凹槽底部进行吸尘清洁,凹槽内壁无法得到有效的清洁。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吸尘柱、若干呈环形的吸尘管、风力除尘装置,若干吸尘管套设在吸尘柱上,吸尘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收集口,多个收集口沿吸尘管的周向环绕设置在吸尘管的外壁上,吸尘柱的端部设置有吸尘口,吸尘口与风力除尘装置连通,多个吸尘管均与风力除尘装置连通,吸尘柱的外壁上设有驱动若干吸尘管的第一驱动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多个环形齿带,吸尘柱的外圆周壁上开设有多个安装槽,环形齿带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安装槽内转动设置有与环形齿带啮合的两个齿轮,多个吸尘管均与环形齿带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吸尘柱工作端的端部设置有多个除尘板,除尘板上设置有静电发生装置,多个除尘板沿吸尘柱的周向环绕设置在吸尘柱的端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吸尘柱工作端的端部开设有盲孔,在盲孔穿设有直杆,直杆上套设有套筒,套筒的外圆周壁上铰接有多个第一力臂,直杆的外圈上铰接有多个与第一力臂对应的第二力臂,第二力臂与第一力臂的中部铰接,除尘板与第一力臂连接,直杆的外圆周壁上设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套筒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静电发生装置包括橡胶摩擦块,除尘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设有化纤摩擦块,化纤摩擦块与通孔的内壁连接,橡胶摩擦块转动设置在除尘板与丝杆相对的侧壁上,且橡胶摩擦块与化纤摩擦块相接触,除尘板与丝杆相对的侧壁上设有驱动橡胶摩擦块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与除尘板的侧壁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与橡胶摩擦块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直杆背离盲孔的端部设有第二驱动电机,在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丝杆,丝杆背离第二驱动电机的端部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外圈上铰接有多个撑杆,丝杆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第二螺母,螺母的外圆周壁上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外圈上铰接有多个与撑杆对应的拉杆,拉杆与撑杆铰接,还包括成锥形的承接布,承接布套设在丝杆上,多个撑杆均与承接布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除尘板的工作面上具有多个化纤丝,多个化纤丝均与化纤摩擦块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风力除尘装置包括抽气泵,抽气泵固定设置在吸尘柱上,若干吸尘管均与抽气泵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承接布的材质为橡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包括吸尘柱、若干呈环形的吸尘管、风力除尘装置,若干吸尘管套设在吸尘柱上,吸尘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收集口,多个收集口沿吸尘管的周向环绕设置在吸尘管的外壁上,吸尘柱的端部设置有吸尘口,吸尘口与风力除尘装置连通,多个吸尘管均与风力除尘装置连通,吸尘柱的外壁上设有驱动若干吸尘管的第一驱动组件。

本发明在随仪器仪表进行除尘处理时,将吸尘柱放入仪器仪表的内部在通过风力除尘装置和设置在吸尘柱上的多个吸尘管将位于仪器仪表内的粉尘等细小的颗粒从位于吸尘管上的收集口进入吸尘管的内部,粉尘等细小的颗粒在风力除尘装置的带动下被带出仪器仪表的内部;通过在吸尘柱的端部设置有吸尘口,吸尘口能够对凹槽底部进行吸尘清洁,单凹槽内壁无法得到有效的清洁;在吸尘柱的外壁上设有驱动若干吸尘管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带动套设在吸尘柱上的若干吸尘管往复运动时,吸尘管沿吸尘柱的轴向在吸尘柱上做直线往复运动;当第一驱动组件将带动吸尘管运动对仪器仪表的细小凹槽进行清洁时,吸尘管从吸尘柱的工作端向吸尘柱的持握端运动,吸尘柱的工作端为吸尘柱进入仪器仪表内的一端;当第一驱动组件带动吸尘管从吸尘柱的工作端向吸尘柱的持握端运动时,运动中的吸尘管能将堆积在仪器仪表内壁上的粉尘自下由上的进行清理,位于仪器仪表内壁上端的粉尘等物质在吸尘管的作用下,从仪器仪表内壁上脱落后下坠至仪器仪表内壁的下端,对仪器仪表内壁的造成二次污染,造成吸尘设备无法对仪器仪表的内部进行有效清理,防止吸尘棒及设置在吸尘棒上部件对仪器仪表内部进行清理时位于仪器仪表内壁上的细小的颗粒清理不干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除尘板结构示意图。

图标:1-吸尘柱;2-齿轮;3-环形齿带;4-导向槽;5-第一力臂;6-吸尘口;7-第二力臂;8-除尘板;9-化纤丝;10-撑杆;11-承接布;12-拉杆;13-第一轴承;14-丝杆;15-第二轴承;16-第一液压缸;17-套筒;18-盲孔;19-安装槽;20-橡胶摩擦块;21-化纤摩擦块;22-收集口;23-吸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柱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除尘板8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设备,包括吸尘柱1、若干呈环形的吸尘管23、风力除尘装置,若干吸尘管23套设在吸尘柱1上,吸尘管23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收集口22,多个收集口22沿吸尘管23的周向环绕设置在吸尘管23的外壁上,吸尘柱1的端部设置有吸尘口6,吸尘口6与风力除尘装置连通,多个吸尘管23均与风力除尘装置连通,吸尘柱1的外壁上设有驱动若干吸尘管23的第一驱动组件。

本发明在随仪器仪表进行除尘处理时,将吸尘柱1放入仪器仪表的内部在通过风力除尘装置和设置在吸尘柱1上的多个吸尘管23将位于仪器仪表内的粉尘等细小的颗粒从位于吸尘管23上的收集口22进入吸尘管23的内部,粉尘等细小的颗粒在风力除尘装置的带动下被带出仪器仪表的内部;通过在吸尘柱1的端部设置有吸尘口6,吸尘口6能够对凹槽底部进行吸尘清洁,单凹槽内壁无法得到有效的清洁;在吸尘柱1的外壁上设有驱动若干吸尘管23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带动套设在吸尘柱1上的若干吸尘管23往复运动时,吸尘管23沿吸尘柱1的轴向在吸尘柱1上做直线往复运动;当第一驱动组件将带动吸尘管23运动对仪器仪表的细小凹槽进行清洁时,吸尘管23从吸尘柱1的工作端向吸尘柱1的持握端运动,吸尘柱1的工作端为吸尘柱1进入仪器仪表内的一端;当第一驱动组件带动吸尘管23从吸尘柱1的工作端向吸尘柱1的持握端运动时,运动中的吸尘管23能将堆积在仪器仪表内壁上的粉尘自下由上的进行清理,位于仪器仪表内壁上端的粉尘等物质在吸尘管23的作用下,从仪器仪表内壁上脱落后下坠至仪器仪表内壁的下端,对仪器仪表内壁的造成二次污染,造成吸尘设备无法对仪器仪表的内部进行有效清理,防止吸尘棒及设置在吸尘棒上部件对仪器仪表内部进行清理时位于仪器仪表内壁上的细小的颗粒清理不干净。

进一步的,包括若干个呈环形的吸尘管23,设置在吸尘柱1上的吸尘管23数量最少为一个,设置一个吸尘管23既能完成将堆积在仪器仪表内壁上的粉尘自下由上的进行清理;当设置在吸尘柱1上的吸尘管23数量最为多个时,多个吸尘管23同时开始工作时,位于最下端的吸尘管23在风力除尘装置的作用下形成了一道风墙,防止了吸尘管23对堆积在仪器仪表内壁上的粉尘自下由上的进行清理时,位于仪器仪表内壁上端的粉尘等物质在吸尘管23的作用下,从仪器仪表内壁上脱落后下坠至仪器仪表内壁的下端,对仪器仪表内壁的造成二次污染。

进一步的,吸尘管23具有收缩性,将吸尘管23设置成具有一定收缩性的材质,便于吸尘管23套设在吸尘柱1上;且此设计能防止吸尘管23在吸尘柱1上运动时直接与吸尘柱1接触,造成吸尘管23与吸尘柱1过度磨损后造车吸尘管23的使用寿命降低。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多个环形齿带3,吸尘柱1的外圆周壁上开设有多个安装槽19,环形齿带3转动设置在安装槽19内,安装槽19内转动设置有与环形齿带3啮合的两个齿轮2,多个吸尘管23均与环形齿带3连接。

在吸尘柱1上开设的多个安装槽19,沿吸尘柱1的轴向设置在吸尘柱1的外壁上,且安装槽19的长度与吸尘柱1的长度相等,安装槽19的两端均与吸尘柱1两端的端面连通,通过转动设置在安装槽19内的两个齿轮2驱动与之啮合的环形齿带3在安装槽19内运动时,环形齿带3的外壁局部突出于安装槽19后置于安装槽19外,通过此设计便于环形齿带3与吸尘管23连接;在安装槽19内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位于同一个安装槽19内的任意一个齿轮2连接,驱动电机与外界电源连通;当驱动电机驱动齿轮2顺时针旋转时,吸尘管23从吸尘柱1的工作端向吸尘柱1的持握端运动从而将堆积在仪器仪表内壁上的粉尘自下由上的进行清理,防止吸尘棒及设置在吸尘棒上部件对仪器仪表内部进行清理时位于仪器仪表内壁上的细小的颗粒清理不干净。

本实施例中,吸尘柱1工作端的端部具有多个除尘板8,除尘板8上设置有静电发生装置,多个除尘板8沿吸尘柱1的周向环绕设置在吸尘柱1的端部。通过在吸尘柱1工作端的端部设置有多个除尘板8,每个除尘板8上均设有静电发生装置,在吸尘管23工作时,除尘板8不工作,设置的除尘板8聚集静电发生装置产生的静电与位于仪器仪表凹槽内的细微粉尘接触,当除尘板8与粉尘接触后粉尘,粉尘等细小颗粒被聚集在除尘板8上,从而将隐藏在仪器仪表凹槽内的细微粉尘进行清理,防止粉尘在仪器仪表的内部不断堆积,影响电路散热,导致元器件老化。

本实施例中,吸尘柱1工作端的端部开设有盲孔18,在盲孔18内穿设有直杆,直杆上套设有套筒17,套筒17的外圆周壁上铰接有多个第一力臂5,直杆的外圈上铰接有多个与第一力臂5对应的第二力臂7,第二力臂7与第一力臂5的中部铰接,除尘板8与第一力臂5连接,直杆的外圆周壁上设有第一液压缸16,第一液压缸16的输出端与套筒17连接。通过在吸尘柱1工作端的端部开设有盲孔18,在盲孔18内设有扩展或收缩除尘板8的结构,当吸尘管23将仪器仪表内的大部分粉尘等物质进行除尘后,就可以通过设置在吸尘柱1工作端的端部的除尘板8对位于仪器仪表凹槽内的细微粉尘进行二次处理;当仪器仪表的凹槽距除尘板8的距离较远时,除尘板8不能对仪器仪表的凹槽内的粉尘等物质进行处理;通过设置在直杆上的第一液压缸16拉动套筒17向靠近第二力臂7的方向运动,从而将除尘板8扩展至靠近仪器仪表的凹槽处对位于凹槽内的粉尘等物质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套筒17位于第二力臂7与盲孔18的孔底之间,通过上述设计当仪器仪表的内空间较小时,除尘板8能在极限位对仪器仪表的内部进行除尘处理。

进一步的,在盲孔18的孔底上设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与盲孔18的孔底连接,第二液压缸16的输出端与直杆连接。通过控制第二液压缸16的状态调节直杆与盲孔18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设置在直杆上的除尘板8对仪器仪表内的不同位置进行粉尘处理。

进一步的,沿套筒17的周向在盲孔18的内壁设有多个导向块,沿直杆的轴向在直杆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导向块匹配的导向槽4,在套筒17上设置的导向块能保证套筒17的下滑的精度,防止套筒17在直杆上发生偏转,从而导致除尘板8与仪器仪表的内壁接触后对仪器仪表造成伤害。

本实施例中,静电发生装置包括橡胶摩擦块20,除尘板8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设有化纤摩擦块21,化纤摩擦块21与通孔的内壁连接,橡胶摩擦块20转动设置在除尘板8与丝杆14相对的侧壁上,且橡胶摩擦块20与化纤摩擦块21相接触,除尘板8与丝杆14相对的侧壁上设有驱动橡胶摩擦块20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通过橡胶摩擦块20与化纤摩擦块21进行摩擦产生静电,对位于对仪器仪表内壁凹槽上的粉尘进行粘附,且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橡胶摩擦块20与化纤摩擦块21持续接触产生源源不断的静电,防止粘附在化纤膜摩擦块上的粉尘从化纤摩擦块21上脱落。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与除尘板8的侧壁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与橡胶摩擦块20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驱动组件为橡胶摩擦块20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防止粘附在化纤膜摩擦块上的粉尘从化纤摩擦块21上脱落。

本实施例中,直杆背离盲孔18的端部设有第二驱动电机,在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丝杆14,丝杆14背离第二驱动电机的端部设有第一轴承13,第一轴承13的外圈上铰接有多个撑杆10,丝杆14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第二螺母,螺母的外圆周壁上套设有第二轴承15,第二轴承15的外圈上铰接有多个与撑杆10对应的拉杆12,拉杆12与撑杆10铰接,还包括成锥形的承接布11,承接布11套设在丝杆14上,多个撑杆10均与承接布11连接。通过在设置的承接布11能有效的承接在对堆积在仪器仪表内壁上的粉尘自下由上的进行清理时,防止吸尘柱1及设置在吸尘柱1上部件对仪器仪表内部进行清理时,位于仪器仪表内壁上的细小的颗粒没有被及时的清理,粉尘等物质掉入仪器仪表内部,造成仪器仪表内部二次被污染,设置的承接布11在撑杆10与拉杆12的作用下,在仪器内部展开,形成一个承接区域对掉落的粉尘进行承接。

进一步的,在承接布11的工作区域内设有多个化纤丝9,利用化纤丝9自带的静电对仪器仪表内壁凹槽上的粉尘进行粘附,从而防止粉尘在仪器仪表内悬浮。

本实施例中,除尘板8的工作面上具有多个化纤丝9,化纤丝9均与化纤摩擦块21连接。通过在尘板的工作面上具有多个化纤丝9,化纤丝9均与化纤摩擦块21连接能够增加化纤摩擦块21粘附粉尘等物质的能力,通过在除尘板8的工作面上设置有多个化纤丝9深入仪器仪表内壁凹槽后与粉尘等物质接触,再利用化纤丝9自带的静电对仪器仪表内壁凹槽上的粉尘进行粘附。

本实施例中,风力除尘装置包括抽气泵,抽气泵固定设置在吸尘柱1上,若干吸尘管均与抽气泵连通。通过将抽气泵若干吸尘管连通,设置的抽气泵为无刷微型真空泵VAY,通过抽气泵将位于仪器仪表内的大部分粉尘等物质清理出,且设置的无刷微型真空泵VAY的功率较大,防止对仪器仪表起不到除尘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承接布11的材质为橡胶。将承接布11的材质选为橡胶材质能够增加承接布11的使用寿命,且橡胶的延展性较强,承接布11在长时间的进行弯折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承接布11在工作过程中突然开裂导致,掉落在承接布11的粉尘从承接布11上掉落至仪器仪表内导致仪器仪表被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包括吸尘柱1、若干呈环形的吸尘管23、风力除尘装置,若干吸尘管23套设在吸尘柱1上,吸尘管23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收集口22,多个收集口22沿吸尘管23的周向环绕设置在吸尘管23的外壁上,吸尘柱1的端部设置有吸尘口6,吸尘口6与风力除尘装置连通,多个吸尘管23均与风力除尘装置连通,吸尘柱1的外壁上设有驱动若干吸尘管23的第一驱动组件。

本发明在随仪器仪表进行除尘处理时,将吸尘柱1放入仪器仪表的内部在通过风力除尘装置和设置在吸尘柱1上的多个吸尘管23将位于仪器仪表内的粉尘等细小的颗粒从位于吸尘管23上的收集口22进入吸尘管23的内部,粉尘等细小的颗粒在风力除尘装置的带动下被带出仪器仪表的内部;通过在吸尘柱1的端部设置有吸尘口6,吸尘口6能够对凹槽底部进行吸尘清洁,单凹槽内壁无法得到有效的清洁;在吸尘柱1的外壁上设有驱动若干吸尘管23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带动套设在吸尘柱1上的若干吸尘管23往复运动时,吸尘管23沿吸尘柱1的轴向在吸尘柱1上做直线往复运动;当第一驱动组件将带动吸尘管23运动对仪器仪表的细小凹槽进行清洁时,吸尘管23从吸尘柱1的工作端向吸尘柱1的持握端运动,吸尘柱1的工作端为吸尘柱1进入仪器仪表内的一端;当第一驱动组件带动吸尘管23从吸尘柱1的工作端向吸尘柱1的持握端运动时,运动中的吸尘管23能将堆积在仪器仪表内壁上的粉尘自下由上的进行清理,位于仪器仪表内壁上端的粉尘等物质在吸尘管23的作用下,从仪器仪表内壁上脱落后下坠至仪器仪表内壁的下端,对仪器仪表内壁的造成二次污染,造成吸尘设备无法对仪器仪表的内部进行有效清理,防止吸尘棒及设置在吸尘棒上部件对仪器仪表内部进行清理时位于仪器仪表内壁上的细小的颗粒清理不干净。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电气自动化的柜体除尘设备
  • 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287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