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水稻播种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7:41


一种水稻播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播种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稻播种机。

背景技术

水稻在种植的过程中,一般需要经过育秧,而育秧的初始工作是播种。对于水稻的播种,传统的方式人工播种,即人工将种子铺洒在水泥浆中,此过程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效率低。因此,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稻播种机逐步被应用到水稻种植中。现有的播种机在播种时,将秧盘放置在主输送带上,经过泥浆斗进行填浆再送到种子斗播种,最后把秧盘放置田中育秧。其秧盘的放置都是通过人工去搬运,在播种的过程中,需要两个人跟随,并逐个将秧盘放在主输送带上和逐个从主输送带拿下并放置在田中,其劳动强度很大、效率也低,并且播种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亟需研发设计一种水稻播种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水稻播种机,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播种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水稻播种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端设有主输送带,所述主输送带的一端与机体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机体之间设有可调节主输送带相对机体摆动的调节组件,所述主输送带上方的机体内设有叠层放置的秧盘,所述秧盘两侧的机体内设有将秧盘逐个推出的推出机构。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机体中部设有可向秧盘进行两次播种的两级播种机构,所述的两级播种机构包括支撑架和锥形的种子斗,所述的支撑架架设在主输送带的两侧,所述的种子斗顶部与支撑架连接,所述的种子斗底部通过锥形板分隔为两个沿主输送带运动方向并列布置的料仓,每个所述料仓的底部均设有将种子播下的落料机构,所述的落料机构包括落料轴,所述的落料轴与种子斗转动连接,所述的落料轴外壁均匀设有多个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主输送带上位于泥浆斗的一侧还设有用于拨平泥浆的拨平机构,所述的拨平机构包括支架、固定轴和拨料板,所述的支架安装在主输送带的两侧,所述的固定轴安装在两个支架之间,所述的拨料板转动套设在固定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输送带的两侧还设有将泥土回填的拨土组件,所述的拨土组件包括连接轴、拨土板和拉柱,所述的连接轴安装在主输送带上,所述拨土板的一端转动安装在连接轴上,所述拉柱的一端与拨土板的另一端铰接相连,所述的主输送带上远离连接轴的一端转动设有套筒,所述拉柱的另一端活动插接在套筒内,且所述套筒一端的拉柱上设有限位板。

进一步地,所述主输送带的另一端还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与主输送带铰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推出机构包括位于秧盘两侧的上转轴和下转轴,所述的上转轴、下转轴均与机体转动连接,所述上转轴下侧、下转轴上侧均设有摆杆,所述上转轴对应的摆杆一端铰接有上顶杆,所述下转轴对应的摆杆一端铰接有下顶杆,所述秧盘两侧的机体内设有对上顶杆、下顶杆导向的导向组件,所述上顶杆的位置与上一个秧盘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下顶杆的位置与最底端的秧盘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机体上设有带动其中一个上转轴往复摆动的驱动机构,其中一个所述的上转轴与其下方对应的其中一个下转轴之间、以及另一个所述的上转轴与其下方对应的另一个下转轴之间均设有第一联动机构,其中一个所述的上转轴与其对角线对应的另一个下转轴之间设有第二联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凸轮、摇杆、连杆和推杆,所述的凸轮固定在主输送带的转轴上,所述主输送带上方的机体一侧设有支撑杆,所述摇杆的中部与支撑杆铰接相连,且所述摇杆的一端与凸轮相接触,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相连,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推杆的一端铰接相连,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上转轴上,所述摇杆的另一端与机体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座和上导向座、下导向座,所述的固定座与机体连接,所述的上导向座、下导向座分别固定在固定座顶部,所述的上顶杆活动插接在上导向座上,所述的下顶杆活动插接在下导向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联动机构包括右摆臂和第一拉杆,所述的右摆臂分别固定在上转轴、下转轴的右侧,所述的第一拉杆两端分别与两个右摆臂铰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联动机构包括中摆臂和第二拉杆,所述的中摆臂分别固定在其中一个上转轴的下侧和另一个下转轴的上侧,所述的第二拉杆两端分别与两个中摆臂铰接相连,另一个所述下转轴对应的中摆臂与机体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水稻播种机,通过将主输送带与机体铰接相连,并利用调节组件带动主输送带的另一端沿机体摆动,使主输送带的另一端贴近田中,在实际下秧盘时,通过调节组件带动主输送带的另一端贴近田中,然后将秧盘放置在主输送带上,经过泥浆斗进行填浆,主输送带再将秧盘送到种子斗播种,最后输送到主输送带另一端,秧盘平稳过渡到田中,无需人工参与搬运秧盘,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播种工作的安全性。

2、本发明的水稻播种机,通过在机体内设置上顶杆和下顶杆,并通过驱动机构、第一联动机构和第二联动机构带动上顶杆和下顶杆分别伸或缩,在播种时,将叠放好的秧盘放在上顶杆的上方,启动驱动机构带动其中一个上转轴往复摆动,其中一个上转轴再通过第一联动机构带动下方的其中一个下转轴同向往复摆动,其中一个上转轴同时通过第二联动机构带动另一个下转轴反向往复摆动,另一个下转轴再通过第一联动机构带动另一个上转轴与其同向往复摆动,使得秧盘两侧的上转轴、下转轴摆动方向相反,秧盘同一侧的上转轴、下转轴摆动方向相同,随着上转轴的摆动,带动上顶杆靠近秧盘并将上一个秧盘顶紧,同时,随着下转轴的复位摆动,下顶杆脱离秧盘,秧盘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落下至主输送带,依此循环,实现自动将秧盘推出放置在输送带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中两级播种机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拨平机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拨土组件的俯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秧盘与上顶杆、下顶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E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F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机体、2-主输送带、3-秧盘、4-两级播种机构、5-泥浆斗、6-拨平机构、7-拨土组件、8-导向板、9-上转轴、10-下转轴、11-摆杆、12-上顶杆、 13-下顶杆、14-凸轮、15-摇杆、16-连杆、17-推杆、18-支撑杆、19-第一复位弹簧、20-固定座、21-上导向座、22-下导向座、23-右摆臂、24-第一拉杆、25- 中摆臂、26-第二拉杆、27-第二复位弹簧、28-定位板、29-滚筒筛、30-调节组件、31-排浆扇叶、32-螺柱、33-第一铰接杆、34-第二铰接杆、35-转动柱、36- 挡板、37-支撑座、38-转动块、41-支撑架、42-种子斗、43-锥形板、44-料仓、 45-落料轴、46-凹槽、61-支架、62-固定轴、63-拨料板、71-连接轴、72-拨土板、73-拉柱、74-套筒、75-限位板、2a-第一输送带、2b-第二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11,本发明的一种水稻播种机,包括机体1,在机体1的一端设有主输送带2,在主输送带2的一端与机体1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机体1之间设有可调节主输送带2相对机体1摆动的调节组件30,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30 为液压缸,该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主输送带2、机体1铰接相连,具体的,主输送带2与各个部件的连接均是通过其自身的机架连接,即主输送带2对应的机架与机体1的下部、以及液压缸铰接;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调节组件30也可以为气缸;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调节组件也可以为电机和拉绳的组合,电机固定在机体1上,拉绳两端分别与电机的转轴和主输送带2连接,电机转动带动拉绳收卷,从而实现主输送带2的摆动;在主输送带2上方的机体1内设有叠层放置的秧盘3,机体1内开设有空腔,用于容纳叠层放置的秧盘3,在秧盘3两侧的机体1内设有将秧盘3逐个推出的推出机构,实现自动将秧盘3推出掉落在输送带上。

优选的,在机体1中部设有可向秧盘3进行两次播种的两级播种机构4,采用两级播种机构4向秧盘3播种,使得秧盘3内的种子分布更加均匀,该两级播种机构4包括支撑架41和锥形的种子斗42,其中,支撑架41架设在主输送带 2的两侧,种子斗42顶部与支撑架41连接,且该种子斗42底部通过锥形板43 分隔为两个沿主输送带2运动方向并列布置的料仓44,秧盘3运动的过程中,依次经过两个料仓44的下方,在每个料仓44的底部均设有将种子播下的落料机构,使得种子落下均匀,具体的,该落料机构包括落料轴45,其中,落料轴 45与种子斗42转动连接,落料轴45通过动力源驱动,例如:电机,在落料轴45外壁均匀设有多个凹槽46,用于承接种子。

在播种时,种子经过锥形板43分流至两个料仓44内,当秧盘3经过第一个料仓44时,落料轴45转动,落在凹槽46上的种子,在落料轴45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其自身的重力落下,并进入秧盘3中,完成一级播种;当秧盘3经过第二个料仓44时,落料轴45再转动,将种子播到秧盘3内,通过两次播种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防止前一个落料卡滞而无法实现播种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得落料更加均匀,使用十分方便。

优选的,在主输送带2上位于泥浆斗5的一侧还设有用于拨平泥浆的拨平机构6,通过拨平机构6的设置,使得泥浆平整铺设在秧盘3中。具体的,该拨平机构6包括支架61、固定轴62和拨料板63,其中,支架61安装在主输送带 2的两侧,具体的,支架61是固定在主输送带2两侧的机架上,固定轴62安装在两个支架61之间,拨料板63转动套设在固定轴62上。秧盘3填满泥浆后,经过固定轴62的下方,此时拨料板63与秧盘3顶面接触,将泥浆拨平。进一步地,拨料板63为弧形板,减少拨料板63对秧盘的撞击力和摩擦力,使得秧盘3平稳通过拨平机构6。更进一步的,拨平机构6还包括扭簧,该扭簧套设在固定轴62外围,且扭簧两端分别与固定轴62、拨料板63连接,保证拨料板63 能够自动复位。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拉簧的方式实现自动复位,即拉簧两端分别与支架61、拨料板63连接。

优选的,在主输送带2的两侧还设有将泥土回填的拨土组件7,由于播种机依靠履带行走,田中通常会留下凹坑,通过拨土组件7的设计,能够将凹坑旁边的泥土回填,可以获得更加平整的表面来放置秧盘3。具体的,拨土组件7包括连接轴71、拨土板72和拉柱73,其中,连接轴71安装在主输送带2上,拨土板72的一端转动安装在连接轴71上,可相对主输送带2转动,拉柱73的一端与拨土板72的另一端铰接相连,在主输送带2上远离连接轴71的一端转动设有套筒74,套筒74通过转动轴与主输送带2转动连接,拉柱73的另一端活动插接在套筒74内,使得拉柱73可相对套筒74滑动,且套筒74一端的拉柱73上设有限位板75,限制拉柱73脱离套筒74。在下秧盘的过程中,摆动拨土板72远离主输送带2,使其张开并位于田中凹坑的一侧,随着播种机的行走,拨土板72将泥土回填至凹坑中。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拉柱73靠近套筒74的一端开设外螺纹,限位板75与拉柱73的外螺纹旋接,可通过调节限位板75的位置,来调节拨土板72的张开角度,使用十分方便。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轴71、以及套筒74对应的转动轴均为螺杆与螺套的结构,通过调节螺杆与螺套的相对位置,亦可以调节拨土板72的高度,方便调节拨土板72至与田中的泥土接触。

优选的,在主输送带2的另一端还设有导向板8,导向板8的一端与主输送带2铰接相连,具体的,导向板8是与主输送带2对应的机架铰接。该播种机采用导向板8与田中的泥土接触,一方面可以避免主输送带2直接与泥土接触而导致泥土飞溅的问题,有效延长主输送带2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导向板8 随机体1的运动,可将播种机行走后的凹坑内的泥土有效拨平,使得秧盘3落在较为平整的泥浆面上,方便后期的育秧,进一步提高种子的成活率。

优选的,主输送带2包括第一输送带2a和第二输送带2b,其中,两级播种机构4、拨平机构6、拨土组件7、导向板8均位于第一输送带2a上,第二输送带2b位于泥浆斗5下方的机体1上,且第二输送带2b的一端与机体1固定连接,呈水平状态布置,另一端与第一输送带2a铰接相连,第一输送带2a、第二输送带2b的一端相衔接,保证秧盘3平稳过渡。采用单独第二输送带2b输送秧盘3通过泥浆斗5的下方,可以有效防止填浆时,泥浆倾倒掉落而无法填满秧盘3的问题,使用更加方便。

优选的,推出机构包括位于秧盘3两侧的上转轴9和下转轴10,其中,上转轴9、下转轴10均与机体1转动连接,上转轴9、下转轴10均位于机体1的空腔内,在上转轴9下侧、下转轴10上侧均设有摆杆11,在上转轴9对应的摆杆11一端铰接有上顶杆12,在下转轴10对应的摆杆11一端铰接有下顶杆13,上顶杆12、下顶杆13均指向秧盘3一侧,在秧盘3两侧的机体1内设有对上顶杆12、下顶杆13导向的导向组件,上顶杆12的位置与上一个秧盘3的位置相对应,使得上顶杆12可顶紧或松开上一个秧盘3,下顶杆13的位置与最底端的秧盘3的位置相对应,使得下顶杆13可顶紧或松开最底端的秧盘3,优选的,每个秧盘3均对应四个或六个上顶杆12及下顶杆13,使得秧盘3顶紧更加稳定;在机体1上设有带动其中一个上转轴9往复摆动的驱动机构,其中一个上转轴9 与其下方对应的其中一个下转轴10之间、以及另一个上转轴9与其下方对应的另一个下转轴10之间均设有第一联动机构,使得秧盘3同侧的上转轴9、下转轴10之间能够联动,其中一个上转轴9与其对角线对应的另一个下转轴10之间设有第二联动机构,使得秧盘3两侧的上转轴9、下转轴10能够联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其中一个上转轴9是指位于该图右侧的上转轴9,即右上转轴,另一个上转轴9是位于该图左侧的上转轴9,即左转轴;其中一个下转轴 10是指位于该图右侧的下转轴10,即右下转轴,另一个下转轴10是指位于该图左侧的下转轴10,即左下转轴。

优选的,驱动机构包括凸轮14、摇杆15、连杆16和推杆17,其中,凸轮 14固定在主输送带2的转轴上,具体的,凸轮14固定在主输送带2的第二输送带2b的转轴上,可跟随第二输送带2b转动而转动,在主输送带2上方的机体1 一侧设有支撑杆18,其中,摇杆15的中部与支撑杆18铰接相连,且摇杆15的一端与凸轮14相接触,另一端与连杆16的一端铰接相连,连杆16的另一端与推杆17的一端铰接相连,推杆17的另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上转轴9上,摇杆 15的另一端与机体1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9。在播种的过程中,第二输送带 2b旋转带动凸轮14旋转,凸轮14推动摇杆15的一端向右摆动,使得摇杆15 的另一端向左摆动,摇杆15通过连杆16带动推杆17向左摆动,进而使得其中一个上转轴9顺时针摆动,实现带动其中一个上转轴9摆动,巧妙利用主输送带2的第二输送带2b的运动而实现推出机构的运动,有效节约成本,同时,摇杆15在第一复位弹簧19的弹性作用力下自动复位,带动其中一个上转轴9复位摆动。

优选的,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座20和上导向座21、下导向座22,其中,固定座20与机体1连接,上导向座21、下导向座22分别固定在固定座20顶部,且二者错位布置,上顶杆12活动插接在上导向座21上,下顶杆13活动插接在下导向座22上,保证上顶杆12向上一个秧盘3运动而顶紧秧盘3,下顶杆13 向最底端的秧盘3运动而顶紧秧盘3。

优选的,第一联动机构包括右摆臂23和第一拉杆24,其中,右摆臂23分别固定在上转轴9、下转轴10的右侧,第一拉杆24两端分别与两个右摆臂23 铰接相连,其中一个上转轴9摆动带动右摆臂23摆动,再通过第一拉杆24带动其中一个下转轴10的右摆臂23摆动,从而联动其中一个下转轴10。

优选的,第二联动机构包括中摆臂25和第二拉杆26,其中,中摆臂25分别固定在其中一个上转轴9的下侧和另一个下转轴10的上侧,第二拉杆26两端分别与两个中摆臂25铰接相连,另一个下转轴10对应的中摆臂25与机体1 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27。在播种的过程中,随着其中一个上转轴9的顺时针摆动,带动其对应的中摆臂25摆动顺时针摆动,从而推动第二拉杆26,第二拉杆26再推动另一个下转轴10对应的中摆臂25逆时针摆动,从而带动另一个下转轴10逆时针摆动,实现联动另一个下转轴10的摆动,结构巧妙。

优选的,在机体1内还设有用于定位秧盘3的定位板28,定位板28共设置有4个,定位板28为角钢,固定在机体1内,四个定位板28与秧盘3的四个角相接触,实现对秧盘3的定位,防止秧盘3下落过程中发生偏移,从而影响秧盘的推出。

优选的,在泥浆斗5内还设有滚筒筛29,该滚筒筛29与泥浆斗5转动连接,在滚筒筛29下方的泥浆斗5内转动设有排浆扇叶31,使得泥浆被均匀打出,在泥浆斗5底部设有可控制出料量的控制结构,该控制结构包括螺柱32、第一铰接杆33、第二铰接杆34、转动柱35和挡板36,其中,在泥浆斗5一侧设有两个支撑座37,螺柱32贯穿两个支撑座37,且螺柱32与其中一个支撑座37螺纹连接,螺柱32与另一个支撑座37转动连接,螺柱32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块38,第一铰接杆33的一端与转动块38铰接,另一端与第二铰接杆 34的一端铰接,转动柱35与泥浆斗5的另一侧转动连接,第二铰接杆34的另一端与转动柱35固定连接,挡板36固定安装在转动柱35上,且挡板36与泥浆斗5的底面相贴合。通过转动螺柱32带动第一铰接杆33、第二铰接杆34转动,使得转动柱35转动带动挡板36转动,从而调节挡板36与泥浆斗5之间的出料间隙,从而达到调节泥浆出料量的目的,使用十分方便。

本发明的水稻播种机,通过在机体1内设置上顶杆12和下顶杆13,并通过驱动机构、第一联动机构和第二联动机构带动上顶杆12和下顶杆13分别伸或缩,在播种时,将叠放好的秧盘3放在上顶杆12的上方,启动驱动机构带动其中一个上转轴9(右上转轴)往复摆动,其中一个上转轴9(右上转轴)再通过第一联动机构带动下方的其中一个下转轴10(右下转轴)同向往复摆动,其中一个上转轴9(右上转轴)同时通过第二联动机构带动另一个下转轴10(左下转轴)反向往复摆动,另一个下转轴10(左下转轴)再通过第一联动机构带动另一个上转轴9(左上转轴)与其同向往复摆动,使得秧盘3两侧的上转轴9、下转轴10摆动方向相反(如图5箭头所示),秧盘3同一侧的上转轴9、下转轴 10摆动方向相同(如图5箭头所示),随着上转轴9的摆动,带动上顶杆12靠近秧盘3并将上一个秧盘3顶紧,同时,随着下转轴10的复位摆动,下顶杆13 脱离秧盘3,秧盘3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落下至主输送带2的第二输送带2b上,依此循环,实现自动将秧盘推出放置在输送带上。

同时,本发明的水稻播种机,还通过将主输送带2与机体1铰接相连,并利用调节组件30带动主输送带2的另一端沿机体1摆动,使主输送带2的另一端贴近田中,在实际下秧盘3时,通过调节组件30带动主输送带2的另一端贴近田中,然后将秧盘3通过推出机构推出掉落在主输送带2的第二输送带2b上,经过泥浆斗5进行填浆,主输送带2的第二输送带2b将秧盘过渡到第一输送带2a上,第一输送带2a再将秧盘3送到种子斗42播种,最后输送到主输送带2 的第一输送带2a另一端,秧盘3再通过导向板8平稳过渡到田中,无需人工参与搬运秧盘,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播种工作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相关技术
  • 一种水稻湿式覆膜播种机的播种机构
  •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播种机及水稻秸秆还田播种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875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