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便于抽油机维护的抽油机电机调整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4:10


一种便于抽油机维护的抽油机电机调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抽油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抽油机维护的抽油机电机调整器。

背景技术

在抽油机中,电机是抽油机运转的动力来源,电机通过带传动机构与位于其下一级的减速器连接。皮带维护是抽油机日常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皮带的更换和皮带张紧力的调节两方面工作,而进行这两方面工作均需通过移动电机来实现。但现有技术中,电机均是直接安装在抽油机底座上的,移动电机时需要先拧松至少4个大螺栓,然后通过撬杠撬动电机。这种操作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调整后无法保证电机处于正确位置,导致皮带加速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抽油机维护的抽油机电机调整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抽油机维护的抽油机电机调整器,包括上板、下板、丝杠和楔形组件;

丝杠的一端通过卡簧安装有旋转套,丝杠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手轮;

所述上板和下板的一个端部分别铰接在所述旋转套的上下两侧;

所述楔形组件滑动安装在上板和下板之间,楔形组件在丝杠的驱动下在上板和下板之间运动,从而实现对上板和下板之间夹角大小的调节;

楔形组件,进一步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上支臂、下支臂、螺母A和螺母B,所述丝杠上加工有两段不同的螺纹,分别为称为常规螺纹和往复螺纹,常规螺纹和往复螺纹均为单头螺纹且螺距相同,螺母A安装在常规螺纹所在区段,螺母B安装在往复螺纹所在区段,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一个端部分别铰接在螺母A的上下两侧,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别通过平面与上板和下板滑动配合,所述上支臂的两端分别铰接在螺母B的上侧和上壳体的下侧,所述下支臂的两端分别铰接在螺母B的下侧和下壳体的上侧;

在所述丝杠上,与所述常规螺纹对应设置有滑环和用于支撑滑环的弹簧;

所述上板和上壳体之间通过燕尾配合结构滑动配合,所述下板和下壳体之间通过燕尾槽和燕尾凸条滑动配合。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支臂上与螺母B对应的一端与所述上壳体的下侧通过燕尾配合结构滑动配合,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供燕尾配合结构脱离的让位槽;对应地,所述上支臂和上壳体之间的铰接轴安装在一个条形孔内,从而使上支臂和上壳体之间得以相对滑动;当螺母B向远离螺母A的方向滑动后,该燕尾配合结构对上支臂的束缚作用解除,以使上壳体和上支臂可相对旋转;

所述下支臂与下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与上支臂和上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完全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结构创新,根据更换皮带和调整皮带张紧力这两项工作对电机位置调整的不同需求,设计了一种简洁、实用、结构巧妙的电机底座,很好地满足了皮带维护需求,并保证对电机的可靠支撑。具体而言:

安装时,下板固定安装在抽油机的底座上,电机固定安装在上板上。

调整皮带张紧力时,电机所需的移动幅度很小,这种情况下,本发明设计了基于楔形组件的角度调整机构,通过转动丝杠使楔形组件在上板和下板之间滑动,以调节上板和下板之间的夹角,通过调整角度的方式对电机的位置进行微调,实现了对皮带张紧力的调整。另外,本发明中,楔形组件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大平面与上板和下板滑动配合,可在调节过程中保证对电机的可靠支撑。

2、本发明中,楔形组件与上板和下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燕尾配合结构,通过燕尾配合结构将上板和下板同时牵引在楔形组件上,使上板和下板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从而进一步保证电机位置的稳定性。另外,通过保证电机的稳定性,可使皮带张紧力的调节过程可在抽油机运转状态下进行,从而避免了抽油机停机对生产的不利影响。

3、本发明在楔形结构内设置了上支臂、下支臂和螺母B,通过使螺母B在丝杠上移动,可使上支臂和下支臂支起,从而使上板和下板之间的夹角变化范围增大,从而使电机位置的调整范围增大,以满足更换皮带过程中对电机调整幅度的要求。

4、调整皮带张紧力的过程中,对电机位置调整幅度的要求低,对电机支撑稳定性的要求高;更换皮带时,对电机位置调整幅度的要求高,对电机支撑稳定性的要求低。基于上述工况,本发明设置了两种不同方式来满足不同的需求,一种是通过丝杠驱动使楔形组件楔入上板和下板之间;另一种是通过将上支臂和下支臂将上板支起。这两种方式可分别满足调整皮带张紧力和更换皮带时的工况要求,同时又能在结构上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本发明成为一个结构紧凑的有机整体。

5、本发明在上支臂、下支臂的外侧和上壳体、下壳体的内侧设置了可脱离的燕尾配合结构,在调整皮带张紧力时(即上支臂和下支臂未支起时),该处的燕尾配合结构可作为上壳体中部的一个支撑点,来提高上壳体下侧的支撑稳定性,同时不会在更换皮带时妨碍上支臂和下支臂的翻转。

另外,该处燕尾配合结构的设置,使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可承受拉力的连接点由一处变为两处(两处分别位于螺母A处和螺母B处),从而使电机承受皮带施加的拉力载荷时更加稳定,振动更小。

6、本发明中,在一根丝杠上同时设置常规螺纹和往复螺纹是实现与两种工况充分匹配的核心结构特点,利用该结构特点,可使楔形组件的楔入动作和上下两个支臂的支撑动作可以先后进行,同时又不会相互干涉。具体而言,丝杠一方面使上下两个支臂在楔形组件楔入的过程中不会支起,另一方面又可在楔入到位后使上下两个支臂支起,同时,丝杠上弹簧和滑环的设置可使楔入组件停止楔入动作,从而保证了皮带张紧力的调整与皮带的更换互不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燕尾配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旋转套,2、上板,3、丝杠,4、下板,5、弹簧,6、滑环,7、常规螺纹,8、燕尾配合结构,9、往复螺纹,10、上壳体,11、让位槽,12、上支臂,13、条形孔,14、手轮,15、下支臂,16、下壳体,17、螺母A,18、螺母B,19、棘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上板2、下板4、丝杠3和楔形组件;丝杠3的一端通过卡簧安装有旋转套1,丝杠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手轮14;所述上板2和下板4的一个端部分别铰接在所述旋转套1的上下两侧;所述楔形组件滑动安装在上板2和下板4之间,楔形组件在丝杠3的驱动下在上板2和下板4之间运动。安装时,下板4固定安装在抽油机的底座上,电机固定安装在上板2上。使用时,旋转手轮14使丝杠3旋转,继而带动楔形组件运动,从而对上板2和下板4的夹角进行调整。

如图1所示,楔形组件,进一步包括上壳体10、下壳体16、上支臂12、下支臂15、螺母A17和螺母B18,所述丝杠3上加工有两段不同的螺纹,分别为称为常规螺纹7和往复螺纹9,常规螺纹7和往复螺纹9均为单头螺纹且螺距相同,螺母A17安装在常规螺纹7所在区段,螺母B18安装在往复螺纹9所在区段,上壳体10和下壳体16的一个端部分别铰接在螺母A17的上下两侧,上壳体10和下壳体16分别通过平面与上板2和下板4滑动配合,所述上支臂12的两端分别铰接在螺母B18的上侧和上壳体10的下侧,所述下支臂15的两端分别铰接在螺母B18的下侧和下壳体16的上侧。

调整皮带张紧力时,电机所需的移动幅度很小,这种情况下,本发明设计了基于楔形组件的角度调整机构,通过转动丝杠3使楔形组件在上板2和下板4之间滑动,以调节上板2和下板4之间的夹角,通过调整角度的方式对电机的位置进行微调,实现了对皮带张紧力的调整。另外,本发明中,楔形组件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大平面与上板2和下板4滑动配合,可在调节过程中保证对电机的可靠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往复螺纹9是一种用于提供往复运动的特殊螺纹,属于现有技术。在机械设备领域中,带有往复螺纹9的丝杠3通常称为往复丝杠3,这种丝杠3可在不改变丝杠3旋转方向的前提下,使丝杠3上的滑块(在本发明中,螺母B18相当于滑块)往复运动。而上文所述的常规螺纹7泛指不能提供往复运动的所有常见的、标准或非标准螺纹。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1、调整皮带张紧力时,转动丝杠3,丝杠3的旋转运动通过螺纹转换成螺母A17和螺母B18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楔形组件整体运动,实现对上板2和下板4之间夹角的调节。

2、更换皮带时,转动丝杠3,直至螺母A17运动至靠近旋转套1一端并从螺纹上脱离,与此同时,螺母B18也在图1中向左运动至极限位置并开始在往复螺纹9的作用下反向移动。如此,螺母B18与上壳体10和下壳体16的相对运动迫使上支臂12和下支臂15支起,使上板2相对于下板4大角度翻转,从而扩大电机移动的幅度,便于皮带的拆装。此处需要注意的是,螺母A17从螺纹上脱离后,仍需在上下两个支臂支起过程中继续图1中左侧滑动,从而保证上壳体10和下壳体16的夹角顺利增大。

皮带更换完毕后,继续同方向旋转丝杠3,使螺母B18再次折返,进而使上支臂12和下支臂15逐渐收起,直至上支臂12和下支臂15再次恢复至如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若此时皮带仍处于松弛状态,可继续反向转动丝杠3,继而使螺母A17在弹簧5和滑环6的压迫下重新拧在所述常规螺纹7上,从而将皮带张紧。

如图1所示,所述上板2和上壳体10之间通过燕尾配合结构8滑动配合,所述下板4和下壳体16之间通过燕尾槽和燕尾凸条滑动配合。通过燕尾配合结构8将上板2和下板4同时牵引在楔形组件上,使上板2和下板4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从而进一步保证电机位置的稳定性。另外,通过保证电机的稳定性,可使皮带张紧力的调节过程可在抽油机运转状态下进行,从而避免了抽油机停机对生产的不利影响。所述燕尾配合结构8既起连接作用,又能提供一个滑动配合副,是机床上常见的精密传动机构,在此不再赘述,为便于理解,请参照图3。

如图1所示,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支臂12上与螺母B18对应的一端与所述上壳体10的下侧通过燕尾配合结构8滑动配合,所述上壳体10上设置有供燕尾配合结构8脱离的让位槽11;对应地,所述上支臂12和上壳体10之间的铰接轴安装在一个条形孔13内,从而使上支臂12和上壳体10之间得以相对滑动;当螺母B18向远离螺母A17的方向滑动后,该燕尾配合结构8对上支臂12的束缚作用解除,以使上壳体10和上支臂12可相对旋转;所述下支臂15与下壳体16之间的连接结构与上支臂12和上壳体10之间的连接结构完全相同。本发明在上支臂12、下支臂15的外侧和上壳体10、下壳体16的内侧设置了可脱离的燕尾配合结构8,在调整皮带张紧力时(即上支臂12和下支臂15未支起时),该处的燕尾配合结构8可作为上壳体10中部的一个支撑点,来提高上壳体10下侧的支撑稳定性,同时不会在更换皮带时妨碍上支臂12和下支臂15的翻转。

具体实施时,还可在上壳体10和下壳体16之间设置一个常态下锁紧的锁紧装置,调节张紧力时保持锁紧,以便改善上壳体10和下壳体16之间的位置稳定性,需要上下两个支臂支起时将锁紧装置解除锁定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螺母B18上增加了一个条形孔13,同时在上壳体10和下壳体16的结合处增加了棘齿19。

在上下两个支臂支起前,上述的改动使上壳体10通过棘齿19钩在下壳体16上,有利于保证上板2和下板4之间的位置稳定性,上下两个支臂支起的初始阶段,上壳体10和下壳体16错位,从而使二者可以分离,以便上下两个支臂支起。需要注意的是,我了使上壳体10和下壳体16错位移动,下壳体16上的条形孔13的长度必须大于上壳体10上条形孔13的长度。

改进后,上下两个支臂不是同时支起,而是先后支起。

相关技术
  • 一种便于抽油机维护的抽油机电机调整器
  • 一种便于维护的抽油机直驱电机用减震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03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