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数码显示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4:11


数码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码显示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直立式的数码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与科技快速地发展,数码显示器广泛地应用在电器产品上,作为显示信息的用途。而目前的贴片型数码显示器大多以平贴、平躺的方式设置在电路板上。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直立设置的数码显示器。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数码显示器,包括发光单元、显示单元以及固定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具有发光面。所述显示单元具有显示面,所述显示面对应于所述发光面。所述固定单元用以支撑所述显示单元直立于外部基板。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申请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申请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的第一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的第二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的第一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的第二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XI-XI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申请所公开有关“数码显示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申请的优点与效果。本申请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申请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的第一分解示意图以及第二分解示意图。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码显示器Z,包括发光单元1、显示单元2以及固定单元F。发光单元1具有发光面10。显示单元2具有显示面20,显示面20对应于发光面10。固定单元F用以支撑显示单元2直立于外部基板S。

具体来说,配合图1所示,本申请的数码显示器Z包括了发光单元1、显示单元2以及固定单元F。发光单元1可为具有发光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但不以此为限)的基板,发光单元1的发光面10可与显示单元2连接。显示单元2配合发光单元1的发光面10所产生的光束,可于显示面20显示出数字或文字的信息。固定单元F可设置在显示单元2的底部。因此,本申请的数码显示器Z可通过固定单元F连接于外部基板S,以使固定单元F可支撑显示单元2直立于外部基板S上,并且,发光单元1也可电连接于外部基板S。其中,外部基板S可为电路板,但不以此为限。

更进一步的说,显示单元2具有多个镂空的显示窗口20a,多个显示窗口20a组成显示的数字或文字,发光单元1可包括具有与各显示窗口20a对应的多个发光元件10a以及电路基板10b(在图中未标示),多个发光元件10a可设置于电路基板10b的发光面10上。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数码显示器Z具有两个数字,每一个数字具有八个显示窗口20a,其中七个显示窗口20a形成“8”字型的显示字符,另外一个显示窗口20a为处于“8”字型显示字符右下角的小数点显示字符,但不以此为限。

其中,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显示单元2与固定单元F可为单一元件。举例来说,固定单元F可为金属或塑胶的材质,且固定单元F可先行制成。接着,在成形显示单元2的过程中,将一部分的固定单元F置入显示单元2中;而后,在显示单元2成形后,显示单元2与固定单元F即可为一体化的单一元件。

进一步地,固定单元F可包括多个第一固定部F10以及相对应埋设于显示单元2内的至少一个支撑部F11,多个第一固定部F10外露于显示单元2。其中,固定单元F可呈U型结构或W型结构,支撑部F11连接两相邻的第一固定部F10。

举例来说,配合图1所示,固定单元F可通过一个支撑部F11连接两相邻的第一固定部F10而形成U型结构,并且,支撑部F11可埋设于显示单元2中,而两相邻的第一固定部F10外露于显示单元2的外部;其中,第一固定部F10可呈柱状结构。因此,固定单元F可通过第一固定部F10以插设于外部基板S,以支撑显示单元2直立于外部基板S上;也就是说,显示单元2以垂直于外部基板S的方式固定在外部基板S上(请一并参照图7)。

而配合图2所示,固定单元F也可通过由多个支撑部F11与多个第一固定部F10连接而形成W型结构,例如,两个第一固定部F10相邻的一端连接于同一个支撑部F11,两个第一固定部F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另外两个支撑部F11,但不以此为限;并且,多个支撑部F11同样可埋设于显示单元2中,多个第一固定部F10则外露在显示单元2的外部。其中,第一固定部F10可呈板状结构;因此,固定单元F可通过第一固定部F10配合锡膏或其他粘合剂,以贴附方式连接于外部基板S上,而支撑显示单元2直立于外部基板S上。

由此,本申请的数码显示器Z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直立的方式设置在外部基板S,并且,也能与其他电子元件一同利用表面组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的工艺而设置在外部基板S上,而不需要分开进行SMT工艺。

此外,显示单元2的底部可朝外凸出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21。因此,本申请的数码显示器Z通过固定单元F固定在外部基板S上时,除了可利用第一定位部21达到限位的作用,以显示单元2与外部基板S之间的距离之外,也可以通过第一定位部21抵触外部基板S,以稳固地支撑显示单元2,进而使得显示单元2能稳固地支撑且直立于外部基板S上。对应外部基板S,第一定位部21、固定单元F的第一固定部F10以及发光单元1的基板的凸出高度可选为相等,因而提供一更加稳固的支撑结构。

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Z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Z大致相似,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其中,固定单元F可包括多个支撑件F2,每一个支撑件F2的一端连接于显示单元2,每一个支撑件F2的另一端外露于显示单元2。

举例来说,本申请的固定单元F可包括多个支撑件F2,每一个支撑件F2具有一主体部F20以及连接于主体部F20的第二固定部F21,主体部F20可埋设于显示单元2内,第二固定部F21可外露在显示单元2的外部。其中,支撑件F2可类似大头钉的结构设计,但不以此为限。因此,本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Z通过每一个支撑件F2的第二固定部F21配合锡膏或其他粘合剂,以贴附方式连接于外部基板S上,而支撑显示单元2直立于外部基板S上,并且,发光单元1也可电连接于外部基板S。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的多个支撑件F2与显示单元2可为单一元件(制作方式如第一实施例所述),或者为各自独立的元件。其中,在多个支撑件F2与显示单元2为各自独立的元件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支撑件F2可以卡合、螺牙啮合或其他接合方式相互接合。

此外,本申请的数码显示器Z除了通过固定单元F的第二固定部F21固定在外部基板S上时,也可利用抵触于外部基板S的显示单元2的第一定位部21,进而以稳固地支撑显示单元2直立于外部基板S上。

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4及图5,分别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的立体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Z与上述各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Z大致相似,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其中,发光单元1具有相对于发光面10的传输面11以及连接于传输面11的多个端子12,传输面11相对于发光面10。

举例来说,配合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光单元1的正面具有发光面10,而背面具有传输面11,且传输面11上连接了多个端子12。因此,发光单元1可通过多个端子12连接于外部基板S,以电连接于外部基板S(请一并参照图7)。

进一步地,固定单元F可包括定位件F3,定位件F3连接于传输面11且对应于发光单元1的底部。并且,每一个端子12的一端以同一水平面且等间距地穿设于定位件F3且连接于传输面11,每一个端子12的一端与另一端错位设置且相互平行。其中,端子12可为十个,但不以此为限。

举例来说,配合图4所示,本申请的固定单元F可包括定位件F3,定位件F3可呈倒U型或ㄇ型结构,定位件F3具有垂直且远离于传输面11的基面F30,基面F30朝内凹陷所形成的凹陷部F31。每一个端子12具有前端部120、后端部121以及中端部122,中端部122连接于前端部120与后端部121,前端部120穿设于定位件F3且连接于传输面11,前端部120与后端部121错位设置且相互平行,中端部122相对于前端部120与后端部121呈倾斜状。并且,后端部121接触于外部基板S的接触处1210与基面F30相互平行且共面。

因此,本申请的数码显示器Z设置在外部基板S上时,可通过定位件F3的基面F30与发光单元1的端子12的后端部121连接于外部基板S,以显示单元2直立于外部基板S上。其中,基面F30与后端部121可配合锡膏或其他粘合剂,以固定于外部基板S上。

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6及图7,分别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的分解示意图以及侧视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Z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Z大致相似,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其中,固定单元F包括具有窗口F40的遮蔽件F4;其中,发光单元1与显示单元2位于遮蔽件F4的内部,显示单元2的显示面20对应于窗口F40。

举例来说,配合图5及图6所示,本申请的固定单元F可包括遮蔽件F4,遮蔽件F4可为中空结构,并于前侧面具有连通外部与内部的窗口F40。遮蔽件F4的内部可容置发光单元1、显示单元2与定位件F3,且窗口F40与显示面20相邻且相互对应。因此,本申请的数码显示器Z可通过遮蔽件F4而屏蔽外部的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

进一步地,遮蔽件F4可包括前板件F41、多个侧板件F42、上板件F43、下板件F44以及后板件F45,前板件F41具有窗口F40,前板件F41与后板件F45相对设置,多个侧板件F42与上板件F4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板件F41以及后板件F45,每一个侧板件F42对应于下板件F44的一侧朝外凸出形成至少一个第三固定部F420,下板件F44的一端连接于前板件F41,下板件F44的另一端部分朝后板件F45延伸形成至少一个卡合部F440;其中,多个侧板件F42、上板件F43与下板件F44连接于前板件F41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弹性部F410。

举例来说,本申请的遮蔽件F4可由前板件F41、多个侧板件F42、上板件F43、下板件F44以及后板件F45所组成,但不以此为限。多个侧板件F42、上板件F43与下板件F44连接于前板件F41,且上板件F43与后板件F45连接;其中,多个侧板件F42相互对应且平行,上板件F43与下板件F44相互对应且平行,前板件F41与后板件F45相互对应且平行,但不以此为限。

因此,本申请的数码显示器Z可通过遮蔽件F4包覆发光单元1、显示单元2与定位件F3,并利用下板件F44的卡合部F440卡合于定位件F3的凹陷部F31,以将发光单元1、显示单元2与定位件F3稳固地固定于遮蔽件F4的内部,F3的基面F30外露于遮蔽件F4的下板件F44。接着,在数码显示器Z设置在外部基板S上时,除了可通过定位件F3的基面F30与端子12的后端部121直立于外部基板S的表面S1之外,还可以利用每一个侧板件F42的第三固定部F420插设于外部基板S,以稳固地支撑显示单元2直立于外部基板S上。此外,本申请的数码显示器Z可通过遮蔽件F4的弹性部F410与外部物件(例如板件)卡合,以将数码显示器Z具有显示面20的一面固定于外部物件上。

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8至图11,分别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的第一分解示意图、侧视示意图、第二分解示意图,以及图10中XI-XI部分的剖面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Z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数码显示器Z大致相似,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其中,固定单元F包括连接于显示单元2的底座F50以及连接于底座F50的多个固定件F51;其中,底座F50具有多个第一通孔F500,多个端子12呈L型结构,每一个端子12穿设于所对应的第一通孔F500,每一个端子12的一端连接于传输面11,每一个端子12的另一端连接于外部基板S。其中,配合图8至图10所示,多个端子12可以上下两排的设置方式连接于传输面11,且每一排的多个端子12以同一水平面且等间距的方式设置。

举例来说,配合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固定单元F可包括底座F50以及多个固定件F51。底座F50具有相对应的上表面F501与下表面F502,且每一个第一通孔F500连通上表面F501与下表面F502。发光单元1与显示单元2可设置在底座F50的上表面F501,发光单元1的每一个端子12穿设于其中一个第一通孔F500,而固定件F51可连接于底座F50的下表面F502。

因此,在数码显示器Z设置在外部基板S上时,数码显示器Z可通过多个固定件F51插设于外部基板S,以支撑显示单元2直立于外部基板S上,并且,还可利用多个端子12连接外部基板S,以与外部基板S电连接(请一并参照图7)。

进一步地,底座F50的下表面F502还可朝外凸出形成多个限位部F503。因此,在多个固定件F51插设于外部基板S时,多个限位部F503除了可以达到限位的作用,以限定底座F50与外部基板S之间的距离之外,也能在多个固定件F51插设于外部基板S之后,通过抵触外部基板S,以稳固地支撑底座F50,进而使得底座F50能稳固地支撑显示单元2直立于外部基板S上。

更进一步地,底座F50可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F504,显示单元2对应于底座F50的一侧凸出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22。

举例来说,本申请的底座F50可具有对应于显示单元2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F504;并且,显示单元2的底面具有对应于第二通孔F504的第二定位部22。因此,在显示单元2设置于底座F50上时,显示单元2可通过第二定位部22接合于第二通孔F504中,以准确地定位于底座F50上,而避免产生位置偏移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配合图10及图11所示,所示,本申请的固定单元F还可包括基座F6,其设置于底座F50上,基座F6具有顶面F60以及底面F61,并且,基座F6还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F62,每一个凹槽F62具有相邻且错位设置的第一表面F620以及第二表面F621;也就是说,每一个凹槽F62内形成阶梯结构。其中,第一表面F620与底面F61之间的距离h1小于第二表面F621与底面F61之间的距离h2。举例来说,本申请的底座F50的上表面F501上还可设置基座F6,基座F6上具有可供设置多个端子12a、12b的多个凹槽F62,其中一部分的端子12a穿设于第一表面F620,另一部分的端子12b穿设于第二表面F621。因此,通过在底座F50上设置基座F6,以稳固地固定多个端子12a、12b。换句话说,多个端子12a、12b为双排结构,基座F6设有安装在第一排的端子12a与安装在第二排的端子12b的容置空间。更进一步地,间隔设置的凹槽F62作为限位槽,将每一组端子12a、12b稳定地安装在基座F6的凹槽F62,其中每一个凹槽F62分别容纳一组端子12a、12b,并利用具有高低差的阶梯结构,分别将第一排的端子12a与第二排的端子12b安装置对应凹槽F62的第一表面F620以及第二表面F621上,可使每一组端子12a、12b间具有一垂直高度差(即距离h2与距离h1相减),可避免第一排的端子12a与第二排的端子12b的中段相互接触而造成短路,损坏电路板。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的底座F50与显示单元2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单元2的底面也可朝内凹陷形成凹槽,而底座F50可朝外凸出形成对应凹槽的凸出部。

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所提供的数码显示器Z,能通过“固定单元F用以支撑显示单元2直立于外部基板S”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直立的方式设置在外部基板S,并且,也能与其他电子元件一同利用表面组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的工艺而设置在外部基板S上,而不需要分开进行SMT工艺。

更进一步来说,本申请所提供的数码显示器Z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显示单元2与固定单元F可为单一元件或各自为独立元件,且利用固定单元F而能将显示单元2以直立方式固定于外部基板S上。此外,本申请的数码显示器Z也能通过遮蔽件F4而屏蔽外部的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LED模组、数码显示模块及控制显示一体化数码显示器
  • 数码显示器
技术分类

06120113097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