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山区陡地高桩承台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9:12


一种山区陡地高桩承台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桩承台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山区陡地高桩承台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常年水位高、河床冲刷较大的河流地区或者坚硬岩质山区,为方便施工,桥梁下部结构往往设计为高桩承台,针对两种地质水文环境,前者采用钢吊箱挡水形成干作业环境后施工承台,后者传统施工承台方法为回填筑岛施工。山区陡地回填法施工对于设备及作业空间的要求高,工程量大,工期长,装配化程度低,沉降等因素导致工程质量难保证,且易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存在滑坡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山区陡地高桩承台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合理利用多个桩基的结构特点,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山区陡地的高桩承台施工空间有限、各桩基之间难以同时保证施工精度、难以保证高桩承台的施工平台整体支撑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山区陡地高桩承台的支撑结构,包括:

支承组件,其包括沿承台的长度方向水平贯通设置在每个桩基的上端的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每个桩基的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位于同一径向上且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每个第一孔道内穿设有支承杆,支承杆的两端伸出至对应的第一孔道外且分别套设有支撑腿,支承杆两端的支撑腿相互对称且紧贴对应的桩基设置,第二孔道内穿设有精轧螺纹钢筋,精轧螺纹钢筋的两端伸出至对应的第二孔道外;

卸荷件,其在每个精轧螺纹钢筋的两端上对称套装设置,精轧螺纹钢筋的两端穿出对应端的卸荷件后并锚固,以将卸荷件与对应的桩基紧贴,每个卸荷件的底部与对应侧的支撑腿的顶部固定连接;

梁平台,其布设在所有桩基的上端周围,所有卸荷件的顶部与梁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梁平台的上表面在所有桩基的顶部形成承台的施工平台。

优选的是,所述梁平台包括:

主横梁,其平行于所述承台的宽度方向设置,位于所述承台的同一宽度方向上的所有所述桩基的两侧分别共同连接设置一个主横梁,每个主横梁分别紧贴对应的所有桩基且底部与对应侧的所有所述卸荷件的顶部固定连接;

分配梁,其平行于所述承台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沿所述承台的宽度方向在所有主横梁的上表面均匀间隔固定有若干个。

优选的是,每个所述桩基位于所述承台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紧贴设置有联系撑,每个联系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所述主横梁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位于所述承台的同一长度方向上的一排所述桩基的两端的还设置有托梁,托梁固定连接在位于所述桩基的对应端的所有处于悬挑状态的所述分配梁的底部。

优选的是,所述卸荷件包括:

第一顶板,其水平设置且与对应的所述桩基的侧壁抵触,第一顶板的上表面与对应的所述梁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

第一底板,其水平设置在第一顶板的正下方且底部与对应的所述支撑腿的顶部固定连接;

第一侧板,其连接设置在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之间,第一侧板竖向设置且与所述精轧螺纹钢筋的轴向平行;

第二侧板,其连接设置在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之间且在第一顶板的靠近对应的所述桩基的一端和远离对应的所述桩基的一端分别连接设置一块,第一侧板与所述精轧螺纹钢筋的轴向垂直;

第一贴板,其贴合设置在远离对应的所述桩基的一端的第二侧板的外侧;

第一加劲板,其沿平行于第二侧板的方向在两个第一侧板的外侧分别连接设置一块,第一加劲板的上端与第一顶板连接、下端与第一底板连接;

所述精轧螺纹钢筋的端部依次穿过两个第二侧板、第一贴板后与一个锚固螺母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腿包括:

第二顶板,其水平设置且与对应的所述桩基的侧壁抵触,第二顶板的上表面与对应的所述卸荷件的所述第一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第二底板,其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的正下方且与对应的所述桩基的侧壁抵触;

耳板,其连接设置在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之间,耳板竖向设置且与所述支承杆的轴向垂直;

第二贴板,其在耳板的内外两侧分别贴合连接有一块,且内侧的第二贴板与对应的所述桩基的侧壁抵触;

所述支承杆的端部依次穿出对应端的内侧的第二贴板、耳板、外侧的第二贴板;

第二加劲板,其设置在所述支承杆的端部的两侧,每个第二加劲板的内侧与耳板连接且上端与第二顶板连接、下端与第二底板连接。

优选的是,在位于同一所述承台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桩基之间还设置有联系支撑机构,联系支撑机构包括:

挂件,其对应相邻的一个所述桩基分别设置一个,两个挂件相向设置,挂件包括平行于所述承台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底撑板,底撑板靠近对应的所述桩基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桩基形状匹配的弧形槽,弧形槽的底部与对应的所述桩基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性垫,弧形槽通过弹性垫与所述桩基的侧壁抵触,底撑板上向上连接设置有开口朝下的U形挂钩,U形挂钩套设在对应的所述桩基上的所述精轧螺纹钢筋的端部,两个底撑板相向的一端设置有相互啮合的插接部,其中一个插接部的中部开设有竖向贯通的圆柱形孔;

横撑件,其包括中心块,中心块的中心位置沿所述承台的长度方向穿设有转筒,转筒的中部与中心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筒的两端分别对称套设有撑筒,撑筒与转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撑筒远离转筒的一端的内侧设置有导向件,中心块的下端内部开设有倒置的圆台形腔,其中一个转筒上靠近中心块的位置还套设固定有第一锥齿轮;

定位件,其固定在中心块的顶部,定位件的上端对应所述分配梁沿所述承台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槽,定位槽的宽度与所述分配梁的宽度一致,所有定位槽沿转筒的轴线对称分布,定位槽的顶部不高于所述分配梁的顶部且不低于所述分配梁的底部;

导向筒,其套设固定在对应的两个所述精轧螺纹钢筋的端部,导向筒的内侧壁具有与所述精轧螺纹钢筋配合设置的凹槽,导向筒靠近对应的所述桩基的一端与所述锚固螺母抵触,导向筒的外侧壁上沿平行于轴线的方向开设有与导向筒等长度的导向槽,导向槽与导向件配合设置;

操作杆,其穿过圆柱形孔,操作杆的上端向上穿入至圆台形腔内且与圆台形腔的侧壁滑动连接,操作杆上在向下靠近底撑板的部分上开设有卡孔,卡孔内穿入设置有卡条,卡条的长度大于圆柱形孔的内径,操作杆的上端在靠近中心块的底部的位置套设固定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山区陡地高桩承台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桩基施工时,通过埋设PVC管,在每个桩基的上端预留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

S2、在第一孔道内安装支承杆,在支承杆的两端安装支撑腿,作为施工平台的主要支承体系;

S3、在支撑腿的顶部焊接卸荷件,在每个桩基的两个卸荷件内和第二孔道内共穿一根精轧螺纹钢筋,对拉精轧螺纹钢筋并锚固,使两端的卸荷件与桩基紧贴;

S4、在卸荷件上焊接主横梁,在主横梁之间焊接联系撑,再在主横梁上铺设分配梁,悬挑部位的分配梁与底部托梁及主横梁焊接牢固,形成施工平台整体受力体系;

S5、在施工平台上安装承台施工模板、护栏,绑扎承台钢筋,浇筑承台混凝土;

S6、承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解除精轧螺纹钢筋的锚固,自上而下依次拆除承台模板及所有的分配梁、主横梁、支承杆、支撑腿;

S7、对桩基的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进行压浆处理,完成外观修复。

优选的是,在步骤S1中,进行桩基施工时,在第一孔道的下方对称埋设若干排钢筋网片。

优选的是,在步骤S3中,穿设所述精轧螺纹钢筋后,利用所述联系支撑机构进行桩基间的支撑固定,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安装挂件,使两个挂件的U形挂钩分别挂在对应的一个精轧螺纹钢筋的端部,两个挂件的插接部相互插接并啮合,弧形槽通过弹性垫与桩基侧壁抵触;

S32、安装横撑件,将操作杆的下端向下穿过圆柱形孔进行定位,然后旋转转筒上的两个撑筒,使两个撑筒套入一个导向筒外部,且导向件位于导向槽的入口处,再将操作杆上的卡条穿入卡孔内;

S33、在底撑板的下方转动操作杆,第二锥齿轮旋转带动啮合的第一锥齿轮旋转,两个撑筒沿导向槽做直线运动直至抵触对应侧的卸荷件进行横向联系支撑;

在步骤S4中利用定位槽在水平方向上对分配梁进行限位,再安装分配梁,在步骤S6中,解除精轧螺纹钢筋的锚固前先拆除所述联系支撑机构。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山区陡地高桩承台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合理利用了多个桩基的结构特点,在高桩基的上端预埋设置第一孔道、第二孔道,在第以孔道内穿设支承杆,再在支承杆的两端设置支撑腿并向上依次连接卸荷件、梁平台,在梁平台的上表面在所有桩基的顶部形成承台的施工平台,施工平台能将荷载依次传递给梁平台、卸荷件、支撑腿、支承杆、桩基,整个支撑结构能对承台的施工提供稳定支撑,而不须另外在桩基周围设置作业空间,整个支撑结构具有制作、安装、施工简单快捷,节能环保,能有效节约成本,加快安装进度,后期周转方便等优点,且后续通过联系支撑机构将各桩基之间的支撑结构联系起来,进一步利用桩基加强了山区陡地高桩承台的横向支撑的稳定性和紧密性。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山区陡地高桩承台的支撑结构的俯视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卸荷件、支撑腿的主视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卸荷件、支撑腿的侧视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联系支撑机构安装在桩基上的主视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联系支撑机构在撑筒接触导向筒之前的主视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联系支撑机构在撑筒接触导向筒之后的主视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的相邻的两个挂件的俯视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定位件的侧视结构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桩基,2、第一孔道,3、第二孔道,4、支承杆,5、支撑腿,6、精轧螺纹钢筋,7、卸荷件,8、梁平台,9、主横梁,10、分配梁,11、联系撑,12、托梁,13、第一顶板,14、第一底板,15、第一侧板,16、第二侧板,17、第一贴板,18、第一加劲板,19、第二顶板,20、第二底板,21、耳板,22、第二贴板,23、第二加劲板,24、锚固螺母,25、挂件,26、底撑板,27、弧形槽,28、弹性垫,29、U形挂钩,30、插接部,31、中心块,32、转筒,33、撑筒,34、圆台形腔,35、第一锥齿轮,36、定位件,37、定位槽,38、导向筒,39、导向槽,40、操作杆,41、卡条,42、第二锥齿轮,100、承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施工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3、图6-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区陡地高桩承台的支撑结构,包括:

支承组件,其包括沿承台100的长度方向水平贯通设置在每个桩基1的上端的第一孔道2和第二孔道3,每个桩基1的第一孔道2和第二孔道3位于同一径向上且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每个第一孔道2内穿设有支承杆4,支承杆4的两端伸出至对应的第一孔道2外且分别套设有支撑腿5,支承杆4两端的支撑腿5相互对称且紧贴对应的桩基1设置,第二孔道3内穿设有精轧螺纹钢筋6,精轧螺纹钢筋6的两端伸出至对应的第二孔道3外;

卸荷件7,其在每个精轧螺纹钢筋6的两端上对称套装设置,精轧螺纹钢筋6的两端穿出对应端的卸荷件7后并锚固,以将卸荷件7与对应的桩基1紧贴,每个卸荷件7的底部与对应侧的支撑腿5的顶部固定连接;

梁平台8,其布设在所有桩基1的上端周围,所有卸荷件7的顶部与梁平台8的底部固定连接,梁平台8的上表面在所有桩基1的顶部形成承台100的施工平台。

在桩基1施工时,通过分别在桩基1的上端埋设沿桩基1径向贯通的PVC管,在PVC管的内侧预留出第一孔道2和第二孔道3,第一孔道2用于穿设支承杆4,第二孔道3用于穿设精轧螺纹钢筋6,根据穿设的直径不同设置对应直径的第一孔道2和第二孔道3,第一孔道2和第二孔道3的直径分别大于对应的支承杆4、精轧螺纹钢筋6的直径,所有支承杆4、精轧螺纹钢筋6与承台100的长度方向平行且每根支承杆4、精轧螺纹钢筋6的两端伸出桩基1的长度相等,保证支撑平衡,再在支承杆4的两端套装支撑腿5,并使支撑腿5紧贴桩基1,作为后续施工平台的主要支承体系,将施工荷载传递至所有桩基1,之后在支撑腿5上表面焊接卸荷件7,精轧螺纹钢筋6的两端分别穿出一个卸荷件7,对精轧螺纹钢筋6对称张拉后通过卸荷件7锚固,并使卸荷件7与对应的桩基1紧贴,最后在卸荷块上焊接梁平台8,在梁平台8的上表面在所有桩基1的顶部形成承台100的施工平台,施工平台主要将荷载依次传递给梁平台8、卸荷件7、支撑腿5、支承杆4、桩基1,支承杆4选择钢棒材质,通过支撑腿5、卸荷件7紧贴已施工的桩基1,保证侧向稳定,以此作为承台100施工平台的支撑结构,整个施工平台具有制作、安装、施工简单快捷,节能环保,能有效节约成本,加快安装进度,后期周转方便等优点,且具有良好支撑稳定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3所示,所述梁平台8包括:

主横梁9,其平行于所述承台100的宽度方向设置,位于所述承台100的同一宽度方向上的所有所述桩基1的两侧分别共同连接设置一个主横梁9,每个主横梁9分别紧贴对应的所有桩基1且底部与对应侧的所有所述卸荷件7的顶部固定连接;

分配梁10,其平行于所述承台100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沿所述承台100的宽度方向在所有主横梁9的上表面均匀间隔固定有若干个。

施工梁平台8时,先在卸荷件7上焊接主横梁9,主横梁9紧靠桩基1设置进行限位,再在主横梁9上焊接分配梁10,形成整体施工平台,作为承台100施工的直接的整体受力体系。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3所示,每个所述桩基1位于所述承台10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紧贴设置有联系撑11,每个联系撑1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所述主横梁9固定连接。

通过在主横梁9之间焊接联系梁,将主横梁9连接成整体,进一步加强梁平台8整体联系,提高梁平台8支撑稳定性,并在桩基1周围对整个梁平台8形成限位、定位安装的作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图2所示,位于所述承台100的同一长度方向上的一排所述桩基1的两端的还设置有托梁12,托梁12固定连接在位于所述桩基1的对应端的所有处于悬挑状态的所述分配梁10的底部。

通过在处于悬挑状态的所述分配梁10的底部焊接托梁12,即该分配梁10仅连接有一个主横梁9,另一端悬空,焊接托梁12后进一步加强所有分配梁10之间的联接紧密性,使所有分配梁10形成牢固的施工平台的整体受力体系。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4-5所示,所述卸荷件7包括:

第一顶板13,其水平设置且与对应的所述桩基1的侧壁抵触,第一顶板13的上表面与对应的所述梁平台8的底部固定连接;

第一底板14,其水平设置在第一顶板13的正下方且底部与对应的所述支撑腿5的顶部固定连接;

第一侧板15,其连接设置在第一顶板13和第一底板14之间,第一侧板15竖向设置且与所述精轧螺纹钢筋6的轴向平行;

第二侧板16,其连接设置在第一顶板13和第一底板14之间且在第一顶板13的靠近对应的所述桩基1的一端和远离对应的所述桩基1的一端分别连接设置一块,第一侧板15与所述精轧螺纹钢筋6的轴向垂直;

第一贴板17,其贴合设置在远离对应的所述桩基1的一端的第二侧板16的外侧;

第一加劲板18,其沿平行于第二侧板16的方向在两个第一侧板15的外侧分别连接设置一块,第一加劲板18的上端与第一顶板13连接、下端与第一底板14连接;

所述精轧螺纹钢筋6的端部依次穿过两个第二侧板16、第一贴板17后与一个锚固螺母24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顶板13便于与主横梁9焊接固定,通过设置第一底板14便于与支撑腿5焊接固定,在第一顶板13与第一底板14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提供竖向支撑,通过设置第一加劲板18进一步提高卸荷件7竖向支撑的强度和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贴板17便于锚固螺母24在精轧螺纹钢筋6上紧固,以将卸荷件7紧贴桩基1,第二侧板16与第一顶板13、第一底板14的边缘具有一定的距离,为第一底板14与支撑腿5之间的焊接提供焊接空间。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4-5所示,所述支撑腿5包括:

第二顶板19,其水平设置且与对应的所述桩基1的侧壁抵触,第二顶板19的上表面与对应的所述卸荷件7的所述第一底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

第二底板20,其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13的正下方且与对应的所述桩基1的侧壁抵触;

耳板21,其连接设置在第二顶板19和第二底板20之间,耳板21竖向设置且与所述支承杆4的轴向垂直;

第二贴板22,其在耳板21的内外两侧分别贴合连接有一块,且内侧的第二贴板22与对应的所述桩基1的侧壁抵触;

所述支承杆4的端部依次穿出对应端的内侧的第二贴板22、耳板21、外侧的第二贴板22;

第二加劲板23,其设置在所述支承杆4的端部的两侧,每个第二加劲板23的内侧与耳板21连接且上端与第二顶板19连接、下端与第二底板20连接。

通过设置第二顶板19便于与第一底板14焊接固定,通过连接设置在第二顶板19和第二底板20之间的耳板21、第二加劲板23,形成支撑腿5的整体支撑结构,在支承杆4穿出的耳板21的内外两侧分别通过塞焊的方式焊接一块第二贴板22,提高耳板21在支承杆4上支撑的稳定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6-10所示,在位于同一所述承台10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桩基1之间还设置有联系支撑机构,联系支撑机构包括:

挂件25,其对应相邻的一个所述桩基1分别设置一个,两个挂件25相向设置,挂件25包括平行于所述承台10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底撑板26,底撑板26靠近对应的所述桩基1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桩基1形状匹配的弧形槽27,弧形槽27的底部与对应的所述桩基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性垫28,弧形槽27通过弹性垫28与所述桩基1的侧壁抵触,底撑板26上向上连接设置有开口朝下的U形挂钩29,U形挂钩29套设在对应的所述桩基1上的所述精轧螺纹钢筋6的端部,两个底撑板26相向的一端设置有相互啮合的插接部30,其中一个插接部30的中部开设有竖向贯通的圆柱形孔;

横撑件,其包括中心块31,中心块31的中心位置沿所述承台100的长度方向穿设有转筒32,转筒32的中部与中心块3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筒32的两端分别对称套设有撑筒33,撑筒33与转筒3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撑筒33远离转筒32的一端的内侧设置有导向件,中心块31的下端内部开设有倒置的圆台形腔34,其中一个转筒32上靠近中心块31的位置还套设固定有第一锥齿轮35;

定位件36,其固定在中心块31的顶部,定位件36的上端对应所述分配梁10沿所述承台1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槽37,定位槽37的宽度与所述分配梁10的宽度一致,所有定位槽37沿转筒32的轴线对称分布,定位槽37的顶部不高于所述分配梁10的顶部且不低于所述分配梁10的底部;

导向筒38,其套设固定在对应的两个所述精轧螺纹钢筋6的端部,导向筒38的内侧壁具有与所述精轧螺纹钢筋6配合设置的凹槽,导向筒38靠近对应的所述桩基1的一端与所述锚固螺母24抵触,导向筒38的外侧壁上沿平行于轴线的方向开设有与导向筒38等长度的导向槽39,导向槽39与导向件配合设置;

操作杆40,其穿过圆柱形孔,操作杆40的上端向上穿入至圆台形腔34内且与圆台形腔34的侧壁滑动连接,操作杆40上在向下靠近底撑板26的部分上开设有卡孔,卡孔内穿入设置有卡条41,卡条41的长度大于圆柱形孔的内径,操作杆40的上端在靠近中心块31的底部的位置套设固定有第二锥齿轮42,第二锥齿轮42与第一锥齿轮35啮合传动。

穿设所述精轧螺纹钢筋6后,利用所述联系支撑机构进行桩基1间的支撑固定,先安装挂件25,使两个挂件25的U形挂钩29分别套在对应的一个精轧螺纹钢筋6的端部,弧形槽27贴在桩基1的侧壁外,两个挂件25的插接部30相对设置,上下移动其中一个挂件25,使两个的插接部30相互插接并啮合,同时使两个挂件25的U形挂钩29的底部抵触精轧螺纹钢筋6的端部,使挂件25在竖向上通过精轧螺纹钢筋6提供支撑,同时弧形槽27通过弹性垫28如海绵垫或橡胶垫等与桩基1侧壁紧密抵触,具有一定挤压力,对挂件25提供一定的竖向摩擦力,从而使挂件25牢固的支撑在对应的两个桩基1之间,这样每组相邻的两个桩基1之间均支撑了两个挂件25,将相邻的两个桩基1之间在支撑腿5以下的位置受力连接成整体并作为后续操作杆40、横撑件等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然后安装横撑件,将操作杆40的下端向下穿过圆柱形孔进行定位,旋转整个操作杆40、横撑件,使中心块31上的定位件36基本与承台100的程度方向垂直,然后旋转转筒32上的两个撑筒33,使两个撑筒33远离转筒32、靠近对应端的精轧螺纹钢筋6,直至套入对应的精轧螺纹钢筋6外的导向筒38外部,且导向件位于导向槽39的入口处,这时定位件36通过转筒32与精轧螺纹钢筋6对位,实现精确角度调整,使导向槽39与后续分配梁10的待设置水平位置一致,对横撑件的高程进行定位,再将操作杆40上的卡条41穿入卡孔内,卡孔的下端抵触到挂件25的插接部30上表面;之后在底撑板26的下方转动操作杆40,固定在操作杆40上的第二锥齿轮42旋转带动啮合的第一锥齿轮35旋转,从而第一锥齿轮35带动转筒32旋转,两个撑筒33在导向槽39与导向件的作用下,沿导向槽39做直线运动直至抵触对应侧的卸荷件7的位于外侧的第二侧板16,进行横向联系支撑,进一步在横向上加强卸荷件7紧贴桩基1的作用,同时通过定位件36上的定位槽37方便后续分配梁10的间隔安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山区陡地高桩承台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结合图1至图10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桩基1施工时,通过埋设PVC管,在每个桩基1的上端预留第一孔道2和第二孔道3,优选的,进行桩基1施工时,在第一孔道2的下方对称埋设若干排钢筋网片。

S2、在第一孔道2内安装支承杆4,在支承杆4的两端安装支撑腿5,作为施工平台的主要支承体系。

S3、在支撑腿5的顶部焊接卸荷件7,在每个桩基1的两个卸荷件7内和第二孔道3内共穿一根精轧螺纹钢筋6,对拉精轧螺纹钢筋6并锚固,使两端的卸荷件7与桩基1紧贴;具体的,穿设所述精轧螺纹钢筋6后,利用所述联系支撑机构进行桩基1间的支撑固定:

S31、安装挂件25,使两个挂件25的U形挂钩29分别挂在对应的一个精轧螺纹钢筋6的端部,两个挂件25的插接部30相互插接并啮合,弧形槽27通过弹性垫28与桩基1侧壁抵触。

S32、安装横撑件,将操作杆40的下端向下穿过圆柱形孔进行定位,然后旋转转筒32上的两个撑筒33,使两个撑筒33套入一个导向筒38外部,且导向件位于导向槽39的入口处,再将操作杆40上的卡条41穿入卡孔内。

S33、在底撑板26的下方转动操作杆40,第二锥齿轮42旋转带动啮合的第一锥齿轮35旋转,两个撑筒33沿导向槽39做直线运动直至抵触对应侧的卸荷件7进行横向联系支撑。

S4、在卸荷件7上焊接主横梁9,在主横梁9之间焊接联系撑11,再在主横梁9上铺设分配梁10,利用定位槽37在水平方向上对分配梁10进行限位,再安装分配梁10,悬挑部位的分配梁10与底部托梁12及主横梁9焊接牢固,形成施工平台整体受力体系。

S5、在施工平台上安装承台100施工模板、护栏,绑扎承台100钢筋,浇筑承台100混凝土。

S6、承台100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解除精轧螺纹钢筋6的锚固,自上而下依次拆除承台100模板及所有的分配梁10、主横梁9、支承杆4、支撑腿5,解除精轧螺纹钢筋6的锚固前先拆除所述联系支撑机构。

S7、对桩基1的第一孔道2和第二孔道3进行压浆处理,完成外观修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山区陡地高桩承台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合理利用了多个桩基的结构特点,在高桩基的上端预埋设置第一孔道、第二孔道,在第以孔道内穿设支承杆,再在支承杆的两端设置支撑腿并向上依次连接卸荷件、梁平台,在梁平台的上表面在所有桩基的顶部形成承台的施工平台,施工平台能将荷载依次传递给梁平台、卸荷件、支撑腿、支承杆、桩基,整个支撑结构能对承台的施工提供稳定支撑,而不须另外在桩基周围设置作业空间,整个支撑结构具有制作、安装、施工简单快捷,节能环保,能有效节约成本,加快安装进度,后期周转方便等优点,且后续通过联系支撑机构将各桩基之间的支撑结构联系起来,进一步利用桩基加强了山区陡地高桩承台的横向支撑的稳定性和紧密性。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相关技术
  • 一种山区陡地高桩承台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一种使用锚索及斜直桩支撑的海上高桩承台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12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