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嵌入有摄像头以及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0:19


嵌入有摄像头以及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嵌入有摄像头以及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同一面侧具有显示部以及摄像头的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被广泛实用化。在这种电子设备中,摄像头设在显示部的外侧,确保用于设置摄像头的空间,另一方面,缩小显示部的外侧的边框宽度的期望变高。

另外,期望能够拍摄出清晰的照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7-409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拍摄出清晰的图像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这种电子设备具备摄像头、以及具有与所述摄像头重叠的显示部的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具备与所述摄像头重叠的第1透明电极、以及具有与所述第1透明电极重叠的圆形的第1开口部的遮光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一构成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示出的电子设备100的摄像头1周边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示出的液晶面板PNL的一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示出的液晶面板PNL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图4示出的两个像素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沿图5示出的A-B线的液晶元件LCD的剖视图。

图7是包括图5示出的像素PX的液晶元件LCD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像素布局的其他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图8示出的像素PPX和像素PX的三个副像素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像素布局的其他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示出的像素PPX以及副像素SP1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元件LCD的其他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元件LCD的其他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元件LCD的其他构成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此外,本公开只不过为一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保持发明的主旨的适当变更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明确,有时与实际的形态相比,示意性示出附图的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但只不过为一例,不限定对本发明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附图中,对与关于已经出现的图进行了说明的构成要素发挥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适当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一构成例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所示,第1方向X、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彼此正交,但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交叉。

电子设备100具备液晶面板PNL、照明装置IL、以及摄像头1。

照明装置IL具备导光板LG1、光源EM1、以及壳体CS。这种照明装置IL例如在图1中,对用虚线简化示出的液晶面板PNL进行照明。

导光板LG1形成为与由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规定的X-Y平面平行的平板状。导光板LG1在第3方向Z上,与液晶面板PNL相对置。导光板LG1具有侧面SA、侧面SA的相反侧的侧面SB、开口部OP1。侧面SA以及SB分别沿第1方向X延伸。例如,侧面SA以及SB为与由第1方向X以及第3方向Z规定的X-Z平面平行的面。开口部OP1为沿第3方向Z贯通了导光板LG1的贯通孔。开口部OP1在第2方向Y上,位于侧面SA以及SB之间,与侧面SA相比更靠近侧面SB。此外,开口部OP1可以为从侧面SB朝向侧面SA凹陷的凹部或者缺口。

多个光源EM1沿第1方向X隔开间隔地排列。光源EM1分别安装于布线基板F1,与布线基板F1电连接。光源EM1例如为发光二极管(LED),射出白色的照明光。从光源EM1射出的照明光从侧面SA向导光板LG1入射,从侧面SA朝向侧面SB行进。

壳体CS容置导光板LG1以及光源EM1。壳体CS具有侧壁W1~W4、底板BP、开口部OP2、突部PP。侧壁W1以及W2沿第1方向X延伸,彼此相对置。侧壁W3以及W4沿第2方向Y延伸,彼此相对置。开口部OP2在第3方向Z上,与开口部OP1重叠。突部PP沿第3方向Z从底板BP朝向液晶面板PNL突出,以包围开口部OP2的方式设置。

摄像头1设置为在第3方向Z上与开口部OP2重叠。摄像头1安装于布线基板F2,与布线基板F2电连接。

液晶面板PNL与导光板LG1重叠,并且在开口部OP1中,与摄像头1重叠。

图2是图1示出的电子设备100的摄像头1周边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照明装置IL还具备反射片RS、漫射片SS、以及棱镜片PS1以及PS2。

反射片RS、导光板LG1、漫射片SS、棱镜片PS1、以及棱镜片PS2沿第3方向Z按此顺序配置,并容置在壳体CS内。壳体CS具备金属制的壳体CS1、树脂制的台座CS2。台座CS2与壳体CS1一并形成突部PP。漫射片SS、棱镜片PS1、以及棱镜片PS2各自具有与开口部OP1重叠的贯通孔。反射片RS具有与开口部OP1重叠的贯通孔。突部PP位于开口部OP1的内侧。

偏振片PL1、液晶面板PNL、偏振片PL2、以及盖板玻璃CG沿第3方向Z按此顺序配置,构成了相对于沿第3方向Z行进的光具有光学性的开关功能的液晶元件LCD。胶带TP1将照明装置IL和液晶元件LCD粘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胶带TP1将偏振片PL1和突部PP、以及偏振片PL1和棱镜片PS2粘接。

液晶面板PNL可以具备与利用沿基板主面的横向电场的显示模式、利用沿基板主面的法线的纵向电场的显示模式、利用相对于基板主面向倾斜方向倾斜的倾斜电场的显示模式、以及适当组合并利用上述横向电场、纵向电场、以及倾斜电场的显示模式对应的任一种构成。在此的基板主面为与X-Y平面平行的面。

液晶面板PNL具备显示像素的显示部DA、以及包围显示部DA的非显示部NDA。液晶面板PNL具备第1基板SUB1、第2基板SUB2、液晶层LC、密封材料SE。密封材料SE位于非显示部NDA,将第1基板SUB1和第2基板SUB2粘接,并封固液晶层LC。

以下,说明第1基板SUB1以及第2基板SUB2的主要部分。第1基板SUB1具备绝缘基板10、取向膜AL1。第2基板SUB2具备绝缘基板20、彩色滤光片CF、遮光层BMA、透明层OC、取向膜AL2。

绝缘基板10以及绝缘基板20为玻璃基板或挠性的树脂基板等透明基板。取向膜AL1以及AL2与液晶层LC相接触。

彩色滤光片CF、遮光层BMA、以及透明层OC位于绝缘基板20与液晶层LC之间。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彩色滤光片CF设于第2基板SUB2,但也可以设在第1基板SUB1。

遮光层BMA位于非显示部NDA。显示部DA与非显示部NDA的边界L例如由遮光层BMA的内端(显示部DA侧的端部)规定。密封材料SE设在与遮光层BMA重叠的位置。

透明层OC在显示部DA中与彩色滤光片CF相接触,在非显示部NDA中与遮光层BMA相接触。取向膜AL1以及AL2在显示部DA以及非显示部NDA中均设置。

在此,省略对彩色滤光片CF的详细说明,但彩色滤光片CF例如具有配置于红像素的红色滤光片、配置于绿像素的绿色滤光片、以及配置于蓝像素的蓝色滤光片。另外,彩色滤光片CF有时还具有配置于白像素的透明树脂层。透明层OC覆盖彩色滤光片CF以及遮光层BMA。透明层OC例如为透明的有机绝缘层。

摄像头1构成为与壳体CS的开口部OP2重叠,位于由突部PP包围的内侧。摄像头1在第3方向Z上与盖板玻璃CG、偏振片PL2、液晶面板PNL、以及偏振片PL1重叠。此外,摄像头1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在第3方向Z上与液晶面板PNL的显示部DA重叠。也就是说,在具有液晶面板PNL和摄像头1的电子设备100中,只要从电子设备100的使用者来看摄像头1设在液晶面板PNL的里侧即可。

摄像头1例如具有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在内的光学系统2、图像传感器(摄像元件)3、壳体4。壳体4容置光学系统2以及图像传感器3。光学系统2位于液晶面板PNL与图像传感器3之间。图像传感器3经由盖板玻璃CG、偏振片PL2、液晶面板PNL、以及偏振片PL1受光。例如,摄像头1接受经由盖板玻璃CG、偏振片PL2、显示部DA、偏振片PL1、以及导光板LG2透射来的可视光(例如,400nm~700nm的范围的光)。在偏振片PL1的吸收轴以及偏振片PL2的吸收轴彼此正交的情况下,在将透射液晶元件LCD的液晶层LC的光的波长设为λ时,在液晶层LC的光程差几乎为零或者相当于λ的情况下,液晶元件LCD的透射率成为最小。因此,在利用摄像头1拍摄时,液晶层LC的光程差被设定为比零大且比λ小。在光程差大约为λ/2的情况下,液晶元件LCD的透射率成为最大。

偏振片PL1粘接于绝缘基板10。偏振片PL2粘接于绝缘基板20。偏振片PL2利用透明粘接层AD粘接于盖板玻璃CG。偏振片PL1以及PL2可以根据需要而具有相位差板、散射层、防反射层等。

另外,为了将液晶层LC设为不受来自外部的电场等的影响,有时在偏振片PL2与绝缘基板20之间设有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由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等透明的氧化物导电体构成。也可以在与红外线的透射率不成为问题的可视光用的摄像头1重叠的部位形成透明导电膜。

另外,还能够在偏振片PL1或者偏振片PL2具备超双折射薄膜。已知超双折射薄膜在直线偏振光入射时将透射光非偏振化(自然光化),即使在被摄体包括产生偏振光的被摄体,也能够无违和感地进行拍摄。例如,在摄像头1的被摄体映入了电子设备100等的情况下,从电子设备100射出直线偏振光,因此,会因偏振片PL1以及偏振片PL2与成为被摄体的电子设备100的偏振片的角度之间的关系,使入射到摄像头1的被摄体的电子设备100的亮度发生变化,有可能在拍摄时产生违和感。然而,通过在偏振片PL1以及偏振片PL2具备超双折射薄膜,能够抑制产生违和感的亮度的变化。

作为体现出超双折射性的薄膜,例如适当使用东洋纺(株)的COSMOSHINE(注册商标)等。在此超双折射性是指,相对于可视区域、例如500nm的光的面内方向上的光程差为800nm以上。

图3是表示图2示出的液晶面板PNL的一构成例的俯视图。在图3中,液晶层LC以及密封材料SE用不同的斜线表示。用虚线表示摄像头1的光学系统2的外形。

如图3所示,显示部DA为不包含缺口的大致四边形的区域,但四角也可以具有圆度,也可以为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或圆形。显示部DA位于由密封材料SE包围的内侧。

液晶面板PNL具有沿第1方向X延伸的一对短边E11以及E12、沿第2方向Y延伸的一对长边E13以及E14。液晶面板PNL在显示部DA中具有在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上呈矩阵状排列的多个像素PX。显示部DA中的各像素PX具有相同的电路构成。在图3中,如放大示出的那样,各像素PX具有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共用电极CE、液晶层LC等。开关元件SW例如由薄膜晶体管(TFT)构成,与扫描线G以及信号线S电连接。向扫描线G供给用于控制开关元件SW的控制信号。作为与控制信号不同的信号,向信号线S供给影像信号。像素电极PE与开关元件SW电连接。液晶层LC利用在像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CE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电容CP例如形成于与共用电极CE同电位的电极和与像素电极PE同电位的电极之间。

布线基板5安装于第1基板SUB1的延伸部Ex并与其电连接。IC芯片6安装于布线基板5,并与布线基板5电连接。此外,IC芯片6安装于延伸部Ex,并与延伸部Ex电连接。IC芯片6例如内置有输出图像显示所必要的信号的显示器驱动器等。布线基板5为可弯曲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

在第1基板SUB1中,金属布线M与IC芯片6电连接。金属布线M在显示部DA与短边E11之间、显示部DA与长边E14之间、以及显示部DA与短边E12之间延伸,与光学系统2重叠。在图示的例子中,密封材料SE与金属布线M重叠。

图4是图3示出的液晶面板PNL的放大俯视图。

如图4所示,显示部DA具有与光学系统2重叠的区域A1、区域A1以外的区域A2。区域A1至少为与图1示出的摄像头1重叠的区域。在图示的例子中,区域A1中的像素PX的个数为5×5个。

像素PX配置于区域A1中的包围像素PPX的区域和区域A2。像素PX具有副像素SP1~SP3。在任一像素PX上均同样地排列有副像素SP1、副像素SP2、以及副像素SP3。在第1方向X上,副像素SP1、副像素SP2、以及副像素SP3按照该顺序反复排列。

上述彩色滤光片CF具有着色层CFR、CFG、CFB。副像素SP1具备第1色的着色层CFR。副像素SP2具备第2色的着色层CFG。副像素SP3具备第3色的着色层CFB。第1色的着色层CFR、第2色的着色层CFG、第3色的着色层CFB为彼此不同的颜色。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色为红色(R),第2色为绿色(G),第3色为蓝色(B)。但第1色、第2色、以及第3色为例示的,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只要第1色、第2色、第3色中的某个颜色为红色,其他颜色为绿色,剩下的颜色为蓝色即可。另外,一部分第3色例如可以为白色(W)。

像素PPX配置于区域A1,与光学系统2的中心OX重叠。像素PPX构成为不具有着色层。此外,在彩色滤光片CF具有透明树脂层的情况下,像素PPX可以代替着色层而具有透明树脂层。像素PPX以及多个像素PX在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上呈矩阵状设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的各方向上,像素PPX与一个像素PX排列。

遮光层BM与像素PPX重叠。在图4中,省略了与像素PPX以外的像素PX重叠的遮光层BM的图示。遮光层BM与图2示出的非显示部NDA的遮光层BMA一体地形成。遮光层BM具有开口部POP。在图示的例子中,开口部POP的中心与光学系统2的中心OX重叠。在俯视时,开口部POP与光学系统2为同心圆。开口部POP形成为圆形。开口部POP优选形成为正圆。

此外,像素PPX也可能不用于显示,因此,严密上来说像素这个叫法不准确,但在本说明书中,与用于显示的像素一并地,将具有相同的透明导电膜的电极、或虽然不具有透明导电膜但与像素同样地形成于遮光层BM的开口包括在内也称为像素。

在此,着眼于光学系统2与像素PPX的开口部POP的大小关系。

在图示的例子中,光学系统2的直径为像素PX的宽度的大致5倍。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设为第1方向X上的长度。像素PPX的宽度与像素PX的宽度大致相等。开口部POP的直径与像素PPX的宽度大致相等。也就是说,光学系统2的直径相当于开口部POP的直径的大致5倍。作为一例,光学系统2的直径大约为3000μm、开口部POP的直径大约为600μm。

图5是图4示出的像素PPX以及与像素PPX相邻的像素PX的放大俯视图。

如图5所示,将相对于第2方向Y沿顺时针以锐角交叉的方向定义为方向D1,将相对于第2方向Y沿逆时针以锐角交叉的方向定义为方向D2。此外,第2方向Y与方向D1所成的角度θ1与第2方向Y与方向D2所成的角度θ2实质相同。

扫描线G1~G3分别沿第1方向X延伸,在第2方向Y上隔开间隔地排列。信号线S1~S4分别沿第2方向Y延伸,在第1方向X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各扫描线G与各信号线S交叉。扫描线G以及信号线S分别由铝(Al)、钛(Ti)、银(Ag)、钼(Mo)、钨(W)、铜(Cu)、铬(Cr)等金属材料、组合这些金属材料的合金等来形成。扫描线G以及信号线S分别可以为单层构造,也可以为多层构造。此外,扫描线G以及信号线S也可以并非直线性地延伸,其中一部分也可以弯曲。例如,即使信号线S的一部分弯曲,也看作沿第2方向Y延伸。

像素PX位于扫描线G2与扫描线G3之间、以及信号线S1与信号线S4之间。在各副像素SP中,半导体层SC与扫描线G交叉两次,开关元件SW由双栅构造的TFT(薄膜晶体管)构成。此外,开关元件SW也可以由半导体层SC与扫描线G交叉一次的单栅构造的TFT构成。半导体层SC在连接位置P1与信号线S连接,在连接位置P2与像素电极PE连接。在连接位置P2,中继电极设在像素电极PE与半导体层SC之间,但在图5中,省略了中继电极的图示。像素电极PE具有多个线状电极BR、以及相邻的线状电极BR之间的狭缝SL。在图示的例子中,线状电极BR沿方向D1延伸。像素电极PE具有两条线状电极BR和一个狭缝SL,但线状电极BR以及狭缝SL的数量不限于该例子。各副像素SP具有开关元件SW和像素电极PE,由连接有半导体层SC的信号线S以及扫描线G控制。例如,副像素SP1由扫描线G3以及信号线S3控制,副像素SP2由扫描线G3以及信号线S2控制,副像素SP3由扫描线G3以及信号线S1控制。

像素PPX位于扫描线G1与扫描线G2之间、信号线S1与信号线S4之间。像素PPX具有透明电极PPE。透明电极PPE具有多个线状电极PBR、狭缝PSL。在图示的例子中,线状电极PBR沿方向D2延伸。透明电极PPE具有6条线状电极PBR和五个狭缝PSL,但线状电极PBR以及狭缝PSL的数量不限于此例子。信号线S2在俯视时,在透明电极PPE与扫描线G1之间、透明电极PPE与信号线S1之间、以及透明电极PPE与扫描线G2之间延伸。信号线S3在俯视时,沿透明电极PPE与扫描线G1之间、透明电极PPE与信号线S4之间、以及透明电极PPE与扫描线G2之间延伸。信号线S2以及S3在开口部POP迂回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线S2以及S3在俯视时与透明电极PPE分离。金属布线M与信号线S1重叠,沿信号线S1延伸。金属布线M在俯视时与信号线S2交叉,经由接触孔PCH与透明电极PPE连接。透明电极PPE不与扫描线G以及信号线S连接。像素PPX由金属布线M控制。

遮光层BM与扫描线G1~G3、信号线S1~S4、以及各副像素SP的半导体层SC重叠。遮光层BM具有开口部OPR、开口部OPG、以及开口部OPB。开口部OPR位于副像素SP1,开口部OPG位于副像素SP2,开口部OPB位于副像素SP3。此外,在开口部OPR重叠有图4示出的第1色的着色层CFR,在开口部OPG重叠有第2色的着色层CFG,开口部OPB重叠有第3色的着色层CFB。遮光层BM的开口部POP与透明电极PPE重叠。

图6是沿图5示出的A-B线的液晶元件LCD的剖视图。在此,说明在偏振片PL1与偏振片PL2之间具有与利用横向电场的显示模式对应的液晶面板PNL的液晶元件LCD。

如图6所示,第1基板SUB1在绝缘基板10与取向膜AL1之间具备绝缘层11~15、信号线S1以及S2、共用电极CE、金属布线M、以及透明电极PPE。绝缘层11位于绝缘基板10之上。绝缘层12位于绝缘层11之上。此外,图5示出的扫描线G、半导体层SC例如位于绝缘基板10与绝缘层11之间、或者绝缘层11与绝缘层12之间。信号线S1以及S2位于绝缘层12之上,由绝缘层13覆盖。

金属布线M位于绝缘层13之上,由绝缘层14覆盖。共用电极CE位于绝缘层14之上,由绝缘层15覆盖。透明电极PPE位于绝缘层15之上,由取向膜AL1覆盖。接触孔PCH贯通绝缘层14以及15。透明电极PPE隔着绝缘层15与共用电极CE相对置。共用电极CE以及透明电极PPE为由ITO或IZO等透明的导电材料形成的透明电极。

在第2基板SUB2中,遮光层BM位于金属布线M的正上方、以及透明电极PPE的正上方。彩色滤光片CF位于信号线S1的正上方。在像素PPX上,遮光层BM与透明层OC相接触,在像素PX上,遮光层BM与彩色滤光片CF相接触。绝缘基板20在开口部POP中与透明层20相接触。

驱动部DR1相对于金属布线M施加电压,控制液晶元件LCD的像素PPX上的透射率。液晶元件LCD的透射率根据对液晶层LC施加的电压的大小来控制。

例如,在像素PPX上,在没有经由金属布线M对液晶层LC施加电压的关断状态下,液晶层LC所包含的液晶分子LM在取向膜AL1以及AL2之间被初始取向为规定的方向。即,像素PPX成为最小透射率,显示黑色。也就是说,液晶元件LCD在像素PPX上,发挥遮光功能。

另一方面,在经由金属布线M对液晶层LC施加电压的开启状态下,液晶分子LM利用形成透明电极PPE与共用电极CE之间的电场被取向为与初始取向方向不同的方向,其取向方向由电场控制。液晶元件LCD在开启状态的像素PPX上为最大透射率的情况下,显示白色、或者成为透明状态。也就是说,液晶元件LCD在像素PPX上发挥透光功能。

图7是包括图5示出的像素PX的液晶元件LCD的剖视图。在此,省略绝缘层12~14、以及信号线S的图示。

如图7所示,在第1基板SUB1上,像素电极PE位于绝缘层15之上,由取向膜AL1覆盖。像素电极PE为由ITO或IZO等透明的电材料形成的透明电极。在第2基板SUB2上,第2色的着色层CFG与像素电极PE相对置。第1色的着色层CFR以及第3色的着色层CFB分别与未图示的其他像素电极PE相对置。

驱动液晶元件LCD的驱动部DR2例如包括与图3示出的扫描线G电连接的扫描线驱动电路、以及与信号线S电连接的信号线驱动电路。驱动部DR2相对于显示部DA的各像素PX输出像素显示所需的信号,来控制液晶元件LCD的透射率。在没有对液晶层LC施加电压的关断状态下,从图1示出的光源EM1向像素PX导入的光由偏振片PL1以及偏振片PL2吸收。因此,液晶元件LCD在关断状态的像素PX上,显示黑色。

另一方面,在对液晶层LC施加了电压的开启状态下,向像素PX导入的光的一部分透射偏振片PL1以及PL2。因此,液晶元件LCD在开启状态的像素PX上,显示与彩色滤光片CF对应的颜色。

上述例子相当于在关断状态下显示黑色的所谓常黑模式,但也可以应用在开启状态下显示黑色(在关断状态下显示白色)的常白模式。

这种液晶元件LCD在像素PPX上透光,在与光学系统2重叠的其他像素PX上遮光,由此,能够作为调节入射至摄像头1的光量的针孔发挥作用。能够根据开口部POP的直径降低光学系统2中的像差的影响,能够提高锐度,还能够增大焦点深度。在摄像头1与被摄体的距离为数cm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摄像头1的解像力,能够拍摄出被摄体与至近距离的清晰的照片。作为被摄体与摄像头1接近的拍摄的一例,为了进行指纹认证而能够拍摄指纹。还可以同时设置红外线摄像头,进行静脉的拍摄。

另外,开口部POP的直径为光学系统的直径的1/5,因此,与开口部POP的直径小于光学系统的直径的1/5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因衍射产生的模糊。另外,开口部POP的直径为光学系统的直径的1/5,因此,与开口部POP的直径为光学系统的直径的1/5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摄像头1的锐度下降。

另外,通过将区域A1中的像素PPX以及多个像素PX(例如,全部像素PX)切换成透射状态,摄像头1能够以更多的光量拍摄图像。

在上述构成例中,透明电极PPE相当于第1透明电极,开口部POP相当于第1开口部,开口部OPR,开口部OPG以及开口部OPB相当于第2开口部,像素PPX相当于第1像素,像素PX相当于第2像素,信号线S1相当于第1信号线,信号线S2相当于第2信号线。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例。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像素布局的其他构成例的俯视图。图8示出的构成例与图4示出的构成例相比,不同点在于像素PX还具备副像素SP4。副像素SP4位于副像素SP1与副像素SP2之间、以及副像素SP3与副像素SP3之间。在第2方向Y上,副像素SP4的长度为副像素SP1的长度的大致一半。副像素SP4具备透明树脂层CFW。

在像素PPX所处的像素PX中,像素PX具有副像素SP1、副像素SP2、以及副像素SP3,形成为不具备副像素SP4。像素PPX专有像素PX中的、本来供副像素SP4配置的区域。

图9是表示图8示出的像素PPX和像素PX的三个副像素SP的俯视图。

如图9所示,信号线S1~S4分别与扫描线G1以及G2交叉。副像素SP1具备像素电极PE1,副像素SP2具备像素电极PE2,副像素SP3具备像素电极PE3。像素电极PE3的线状电极BR在方向D1上,比像素电极PE1的线状电极BR以及像素电极PE2的线状电极BR短。像素电极PE1~PE3、透明电极PPE分别位于扫描线G1与扫描线G2之间。副像素SP3的开关元件SW与信号线S1和扫描线G2电连接,像素电极PE3与开关元件SW电连接。透明电极PPE位于信号线S1与信号线S2之间、以及扫描线G1与像素电极PE3之间。像素电极PE3与开关元件SW电连接。透明电极PPE经由接触孔PCH与金属布线M连接。透明电极PPE不与扫描线G1以及G2、以及信号线S1~S4各自电连接。

在这种构成例中,也能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构成例中,扫描线G1相当于第1扫描线,扫描线G2相当于第2扫描线,信号线S1相当于第1信号线,信号线S2相当于第2信号线,像素电极PE3相当于第2透明电极。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像素布局的其他构成例的俯视图。

如图10所示,在第1方向X上,副像素SP1以及SP4反复排列,另一方面,副像素SP2以及副像素SP3反复排列。在第2方向Y上,副像素SP1以及SP2反复排列,另一方面,副像素SP3以及SP4反复排列。而且,以同一种类的副像素在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上不连续排列的方式,排列有副像素SP1~SP4。在图10示出的构成例中,还在像素PPX所处的像素PX上,像素PX形成为不具有副像素SP4。像素PPX专有像素PX中的、本来配置有副像素SP4的区域。

图11是表示图10示出的像素PPX以及副像素SP1的俯视图。

如图11所示,像素电极PE1位于信号线S2与信号线S3之间。透明电极PPE位于信号线S1与信号线S2之间、以及扫描线G1与扫描线G2之间。在图示的例子中,像素电极PE1具有4条线状电极BR和三个狭缝SL,透明电极PPE具有4条线状电极PBR和三个狭缝PSL。

在这种构成例中,也能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元件LCD的其他构成例的俯视图。

在图12的(a)示出的例子中,区域A1中的像素PX的个数为11×11个。光学系统2的直径相当于开口部POP的直径的大致10倍。作为一例,开口部POP的直径大约为300μm。

在图12的(b)示出的例子中,区域A1中的像素PX的个数为17×17个。光学系统2的直径相当于开口部POP的直径的大致17倍。作为一例,开口部POP的直径大约为180μm。在该情况下,由于担心因衍射产生模糊,所以优选缩短从开口部POP到光学系统2为止的第3方向Z上的距离,设为使因衍射引起的暗线(dark line)不入射至光学系统2。另外,也可以准备衍射光的强度分布,在摄像元件3中修正因衍射引起的影响。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元件LCD的其他构成例的俯视图。

在图13的(a)示出的例子中,区域A1中的像素PX的个数为18×18个。像素PPX的宽度相当于像素PX的宽度的大致2倍,光学系统2的直径相当于像素PX的宽度的大致17倍。作为一例,开口部POP的直径为360μm。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的各方向上,像素PPX与两个像素PX排列。

在图13的(b)示出的例子中,区域A1中的像素PX的个数为17×17个。像素PPX的宽度相当于像素PX的宽度的大致3倍。作为一例,开口部POP的直径为540μm。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的各方向上,像素PPX与3个像素PX排列。

在这种构成例中,也能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元件LCD的其他构成例的俯视图。图14示出的构成例与其他构成例相比,不同点在于不具有像素PPX。

如图14所示,显示部DA的所有像素由像素PX形成。在本构成例中,区域A1中的像素PX的数量大约为400个。说明该大约400个像素PX的驱动顺序。驱动的像素PX以斜向左上的斜线表示,没有驱动的像素PX以斜向右上的斜线表示。

在驱动区域A1的像素PX时,例如,从位于图的左上的像素PX进行驱动,从左向右针对每一列进行驱动,直到驱动图的右下的像素PX为止。

或者,以从中央的像素PX呈螺旋状地向外侧驱动区域A1的像素PX。图14的(a)是在液晶元件LCD中将中央的一个像素PX设为透射状态时的图。

或者,随机驱动区域A1的像素PX。此时,可以同时将区域A1的多个像素PX切换成透射状态。若将多个像素PX设为透射则可能会产生因衍射引起的干涉,因此,优选选择不易产生因衍射引起的干涉的图案、或易于修正由因衍射引起的干涉产生的噪声的图案。

另外,如图14的(b)所示,还能够采用按顺序仅驱动区域A1的大约400个像素PX中的、在俯视时位于光学系统2的内侧的像素PX的方法。在该情况下,与驱动大约400个像素全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延长一个像素PX的驱动时间。

在这种构成例中,还得到与使用上述像素PPX的构成例同样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拍摄出清晰的图像的电子设备。

此外,说明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不意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并且包含在与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发明均等的范围内。

例如,虽然也依赖于液晶面板PNL的显示模式,但可以将像素PPX的透明电极PPE形成为不具有狭缝PSL。由此,摄像头1能够通过液晶面板PNL更清晰地拍摄出图像。

附图说明标记

100电子设备PNL液晶面板IL照明装置PE像素电极

M金属布线BM遮光层POP、OPR、OPG、OPB开口部G扫描线

S信号线1摄像头2光学系统。

相关技术
  • 嵌入有摄像头以及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 具有摄像头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319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