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高速铁路黄土隧道下锚段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6:29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黄土隧道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速铁路黄土隧道下锚段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力发展的客运专线铁路基本上都是一次建成双线,同时考虑工程技术作业空间、内部配件空间、安全空间、救援通道以及考虑空气动力学的影响,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设计内净空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以上。例如,某设计时速达到350km/h的客运专线,位于陕西省境内,处于湿陷性黄土地区,该线路的隧道均为黄土,稳定性差,遇水易坍塌,最大设计开挖断面积近170立方米,开挖工序比较繁琐,施工难度较高。

现有高速铁路黄土隧道下锚段施工方法在实际使用中,缺乏良好的施工前准备、防护措施,以及缺乏良好的施工中注意措施,实际进行高速铁路黄土隧道下锚段施工工作的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高速铁路黄土隧道下锚段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高速铁路黄土隧道下锚段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在施工前,进行实地地质勘察工作,得到施工地的黄土结构:当施工地为砂质黄土结构时,采用深耕种植加固钉,并于洞内表面进行固化处理;当洞顶为厚层黄土层时,开挖后应力重新组合,需要循序开挖,并通过多孔式开挖方式,最终连通多组小孔形成大孔洞;

S2.在施工前,对施工地点进行准备工作,保证良好的施工前准备防护;对山体地表的陷穴、人为坑洞、墓穴进行勘察,当洞口存在偏压时,需进行重新配重处理,选取洞内中间端承重点,并针对洞内设置有拱形加固结构,且同时于洞口处设置拱形加固结构;

S3.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用水的管理,避免施工废水对隧道基底或墙脚浸泡;对隧道整体的沉降情况进行检测,若实际施工地面下降5cm以内,则需要进行持续观察,若施工地面沉降超过5cm,则需要对此时的黄土结构进行重新勘测,并进行适应性加固,并采用抽水设备,对洞内积水进行排除;

S4.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隧道内岩石的监测、检测,确保隧道不塌方,并于隧道两侧挖凿排水渠,且宽度为30cm、深度为45cm。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大断面黄土隧道将断面分隔成几个洞室错台开挖,每循环进尺为0.5-1.5 m,在开挖过程中进行临时支护,且在开挖后进行初期支护。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在进洞前,先做好洞口及洞项的截排水系统,在边仰坡开挖、支护完成后,先用喷射混凝土封闭洞脸,然后,再设计开挖轮廓外施作C25混凝土导向墙。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在施工过程中,大断面黄土隧道各级围岩的开挖方案为:IV级围岩采用弧形导坑法开挖、V级围岩采用C R D法开挖、VI级围岩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当黄土隧道的基底具有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则采取换填、灰土挤密桩、树根桩以及注浆任意一种或者多种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拱形加固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浇筑成型,从物理层面上保证隧道不塌方。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形成施工小组、运输小组、仓管小组、后勤小组、医疗小组,并设置预备人员,携带应急救援工具并配套大型救援设备,以便针对突发状况;设置巡查小组,以保证对施工地点以及周围情况的实时了解,并对施工原料以及器械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良好的施工前的准备、防护措施,并进行实地地质勘察工作,得到施工地的黄土结构,并对山体地表的陷穴、人为坑洞、墓穴等进行调查,保证了施工安全性,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2)本发明通过加强对施工用水的监测与管理,加强对隧道的监测并及时排水,加强施工支护管理的措施,有效保证了施工安全度,有效推进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高速铁路黄土隧道下锚段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在施工前,进行实地地质勘察工作,得到施工地的黄土结构:当施工地为砂质黄土结构时,采用深耕种植加固钉,并于洞内表面进行固化处理;当洞顶为厚层黄土层时,开挖后应力重新组合,需要循序开挖,并通过多孔式开挖方式,最终连通多组小孔形成大孔洞;

S2.在施工前,对施工地点进行准备工作,保证良好的施工前准备防护;对山体地表的陷穴、人为坑洞、墓穴进行勘察,当洞口存在偏压时,需进行重新配重处理,选取洞内中间端承重点,并针对洞内设置有拱形加固结构,且同时于洞口处设置拱形加固结构;

S3.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用水的管理,避免施工废水对隧道基底或墙脚浸泡;对隧道整体的沉降情况进行检测,若实际施工地面下降5cm以内,则需要进行持续观察,若施工地面沉降超过5cm,则需要对此时的黄土结构进行重新勘测,并进行适应性加固,并采用抽水设备,对洞内积水进行排除;

S4.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隧道内岩石的监测、检测,确保隧道不塌方,并于隧道两侧挖凿排水渠,且宽度为30cm、深度为45c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大断面黄土隧道将断面分隔成几个洞室错台开挖,每循环进尺为0.5-1.5 m,在开挖过程中进行临时支护,且在开挖后进行初期支护。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在进洞前,先做好洞口及洞项的截排水系统,在边仰坡开挖、支护完成后,先用喷射混凝土封闭洞脸,然后,再设计开挖轮廓外施作C25混凝土导向墙。

进一步地,在施工过程中,大断面黄土隧道各级围岩的开挖方案为:IV级围岩采用弧形导坑法开挖、V级围岩采用C R D法开挖、VI级围岩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

本发明通过施工前勘测,并采用实际有效的施工方法,通过加强对施工用水的监测与管理,加强对隧道的监测并及时排水,加强施工支护管理,有效保证了施工安全度,有效推进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实施例2:

一种高速铁路黄土隧道下锚段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进行实地地质勘察工作,得到施工地的黄土结构,例如砂质黄土结构相对疏松,其自身强度低,抵抗外力破坏的性能差,洞顶为厚层黄土层时,开挖后应力重新组合,自稳能力差,遇水土粒间的胶结作用遭到破,凝聚强度大为降低,再加上开挖过程的施工扰动,有可能出现围岩失稳现象,极易坍塌,进行施工前的地质勘测有利于针对黄土结构决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S2.施工前对山体地表的陷穴、人为坑洞、墓穴等进行调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洞口存在偏压时,需进行重新配重处理,以保证洞门及洞口段的稳定;

S3.施工过程中由于黄土地质的特殊性,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施工用水的管理,避免施工废水对隧道基底或墙脚浸泡,导致围岩失稳,需加强超前地质预报预测工作,及时反馈信息,调整和完善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案,为满足铺设无碴轨道要求,需对隧道基底工后沉降进行监测,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为满足铺设无碴轨道要求,必须加强对桥隧、隧过渡段的处理和监控,确保满足要求,加强对隧道围岩的监控量测,采取有效的塌方预测、预防和控制手段,确保隧道不塌方,并加强隧道防排水系统的施工监控,确保洞内排水通畅;

S4.按照《铁路隧道围岩分级判定》标准,Q1、Q2老黄土地质评价一般为IV级围岩,Q3、Q4新黄土地质评价一般为V级围岩,软塑状黏性黄土一般为VI级围岩。按照大断面黄土隧道各级围岩的地质特性,采取的开挖方案为:IV级围岩采用弧形导坑法开挖、V级围岩采用C R D法(中壁法或交叉中壁法)开挖、VI级围岩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黄土隧道主要采用挖掘机等机械辅以人工配合进行开挖,墙脚、拱脚预留30cm人工开挖,严禁超挖。

优选的,所述黄土地基尤其是新黄土具有一定的湿陷性,在土体的自重压力或土的附加压力与自重压力共同作用下,一旦受水浸湿,土的结构迅速破坏,承载力急剧降低,随之产生显著的附加下沉,从而使建筑物出现裂缝甚至破坏,因此,黄土隧道的基底如遇具有湿陷性黄土地基需采取换填、灰土挤密桩、树根桩以及注浆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黄土地基尤其是新黄土具有一定的湿陷性,在土体的自重压力或土的附加压力与自重压力共同作用下,一旦受水浸湿,土的结构迅速破坏,承载力急剧降低,随之产生显著的附加下沉,从而使建筑物出现裂缝甚至破坏,因此,黄土隧道的基底如遇具有湿陷性黄土地基需采取换填、灰土挤密桩、树根桩以及注浆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高速铁路黄土隧道下锚段施工中由于断面大和黄土的特性,大断面黄土隧道将断面分隔成几个洞室错台开挖,每循环进尺为0.5-1.5 m,且要受地基加固处理工序施工的影响,为保证施工安全和结构的稳固性,开挖过程中需要进行临时支护措施和开挖后的初期支护体系,高速铁路黄土隧道下锚段施工中,在进洞前,需先做好洞口及洞项的截排水系统,在边仰坡开挖、支护完成后,先用喷射混凝土封闭洞脸,然后在设计开挖轮廓外施作C25混凝土导向墙。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同实施例2,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高速铁路黄土隧道下锚段施工方法
  • 折叠式隧道下锚段衬砌台车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23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