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51:08


一种用于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旅游取暖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也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在登山旅游时,经常出现需要在山顶扎营住宿的情况,由于山顶的海拔较高,因此夜晚住宿时保暖很重要,在现在常用的保暖手段是通过使用帐篷、睡袋等进行保温取暖,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这些取暖方式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还会使使用者感到寒冷不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方法;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置供暖装置:将供暖装置的支撑腿打开,放置在地面上,并将动力组件安装至加热支路上,将气罐与燃气进气支路的进气口相连通,并打开气罐上的气阀;

步骤二、连接所述供暖装置及所述取暖件:将取暖件内的气垫层进行充气,使其膨胀,待所述气垫层完全膨胀开后,通过管路将供暖装置的进口及出口与取暖件的两个开口对应连接;

步骤三、人体置于取暖件的取暖腔,使动力组件工作,驱动加热支路内的导热介质在加热支路及取暖件的通道内循环流动;

步骤四、加热装置点火进行加热,将经过加热腔的导热介质进行加热,然后循环至取暖件内进行热传递,对取暖腔内进行供暖;

步骤五,在导热介质经过取暖件后温度降低,然后由所述进口进入加热支路,温度检测装置对进入的导热介质温度参数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值传递至所述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根据检测值控制工作功率,从而改变加热支路内导热介质的流通参数;

步骤六、第一控制组件根据所述加热支路内的导热介质流通参数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使所述取暖件的取暖腔内的温度处于稳定范围。

进一步地,步骤五包括: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值包括导热介质的温度值,当温度高于阈值T时,所述动力组件提高功率,增加所述加热支路内导热介质压力及流通速度,当温度低于阈值T时,所述动力组件降低功率,减小所述加热支路内导热介质压力及流通速度,其中所述阈值T的取值范围为:20℃≥T≥15℃。

进一步地,步骤六包括:当所述加热支路内导热介质压力升高时,第一控制组件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提高,当所述加热支路内导热介质压力降低时,第一控制组件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介质为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燃气加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取暖件包括睡袋、帐篷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和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之间通过高频通信方式进行信号的无线传输。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进行取暖,该取暖方法还包括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包括取暖件及供暖装置;所述供暖装置包括加热支路,所述加热支路设置有加热装置、动力组件及第一控制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用于驱动导热介质在所述加热支路内流通,所述第一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支路内导热介质的流通参数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所述加热支路包括进口、出口;所述取暖件包括设置有两个开口及导热层,所述取暖件包括防护层及由所述防护层围设形成的取暖腔,所述防护层靠近所述取暖腔的一侧设置有导热层,所述防护层远离取暖腔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开口,所述导热层包括供导热介质流通的多条通道,多条所述通道的两端均分别连通于两个所述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分别与所述进口、所述出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加热支路上位于所述进口一端还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取暖件包括气垫层,所述气垫层设置有多条条形凹槽部,多条所述通道分设于多条所述条形凹槽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取暖件包括保温外层、取暖内层,所述气垫层设置于所述保温外层与所述取暖内层之间,所述条形凹槽部设置于靠近所述取暖内层的一面。

进一步地,所述取暖件包括睡袋、帐篷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与所述加热支路相连通的加热腔及设置于所述加热腔下方的燃烧腔,所述加热腔内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燃烧腔及外部的排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支路还设置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位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加热装置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与所述加热支路换热连接的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进气口与多个所述排气通道的出气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动力组件之间,所述加热支路上还设置有泄压阀和第二进气口,所述泄压阀设置于所述动力组件和所述进口之间,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泄压阀和所述动力组件之间,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腔设置有燃气燃烧器,所述燃气燃烧器包括空气进气支路及燃气进气支路,所述第一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流通所述燃气进气支路的燃气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导向通道及分设置于所述导向通道两端的活塞腔及阀道,所述阀道内设置有阀芯,所述活塞腔内设置有活塞,所述导向通道内滑动设置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和所述阀芯连接,所述活塞腔的一端与所述加热支路连通,另一端与空气连通;还包括与所述阀道相交设置的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设置在所述燃气进气支路上。当所述加热支路内导热介质压强变大时能够推动所述活塞带动所述阀芯运动,以增大所述气体通道的流通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进气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与所述空气进气支路换热连接的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进气口与所述泄压阀的泄压口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方法,通过该方法使用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进行取暖,通过在取暖件内设置导热层,并设置供暖装置,通过将供暖装置加热支路的进口和出处分别与取暖件的两个开口连通,在住宿时,通过供暖装置的加热装置工作产生热量,加热经过取暖装置的导热介质,动力组件工作推动导热介质在导热层内的管道和加热支路内进行循环,从而使热量转移至取暖件的导热层为人体供暖,通过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由进口进入的导热介质的温度,获取导热层内的加热温度,在温度低于阈值时控制增大动力组件的功率,增加加热支路内的压力,提高导热介质的循环速度,第一控制组件检测加热支路内的压力,在压力变大时增大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从而提高加热量,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至高于阈值时,则降低增大动力组件的功率,第一控制组件控制减小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加热温度,使取暖件一端加热温度处于恒定范围内,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其次,通过在取暖件设置气垫层,并在气垫层设置凹槽部,将管道设置在凹槽部内,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向气垫层内充入空气,在人体压在取暖件上时气垫层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可以减小管道的变形量,保证导热介质可以顺利在管道内流通,在不使用时,将气垫层内空气放出,便于收纳,且气垫层还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提高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方法的流程示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中供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中加热装置及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中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中分流板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中分流板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中动力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中动力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中取暖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方法,参考图1,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供暖装置的支撑腿打开,放置在地面上,并将动力组件安装至加热支路上,将气罐与燃气进气支路的进气口相连通,并打开气罐上的气阀;

步骤二、将取暖件内的气垫层进行充气,使其膨胀,待所述气垫层完全膨胀开后,通过管路将供暖装置的进口及出口与取暖件的两个开口对应连接;

步骤三、人体置于取暖件的取暖腔,使动力组件工作,驱动加热支路内的导热介质在加热支路及取暖件的通道内循环流动;

步骤四、加热装置点火进行加热,将经过加热腔的导热介质进行加热,然后循环至取暖件内进行热传递,对取暖腔内进行供暖;

步骤五,在导热介质经过取暖件后温度降低,然后由所述进口进入加热支路,温度检测装置对进入的导热介质温度参数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值传递至所述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根据检测值控制工作功率,从而改变加热支路内导热介质的流通参数;

步骤六、第一控制组件根据所述加热支路内的导热介质流通参数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使所述取暖件的取暖腔内的温度处于稳定范围。

具体的,为了更好的进行取暖,参考图2-图13,该取暖方法还包括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取暖方法是基于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进行取暖,该装置包括取暖件1及供暖装置2;所述供暖装置2包括加热支路21,所述加热支路21设置有加热装置22、动力组件23及第一控制组件24,所述动力组件23用于驱动导热介质在所述加热支路21内流通,所述第一控制组件24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支路21内导热介质的流通参数控制所述加热装置22的加热功率,所述加热支路21包括进口21a、出口21b;所述取暖件1包括防护层及由所述防护层围设形成的取暖腔,所述防护层靠近所述取暖腔的一侧设置有导热层10,所述防护层远离取暖腔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开口1a,所述导热层10包括供导热介质流通的多条通道101,多条所述通道的两端均分别连通于两个所述开口1a,两个所述开口1a分别与所述进口21a、所述出口21b一一对应连通,所述加热支路21上位于所述进口21a一端还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25,所述动力组件23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25连接。

具体的,参考图1、图2,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供暖装置2包括壳体2c,在壳体上设置有提手2a,下方设置有可折叠的支撑腿2b,其中加热支路21为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管道,进口和开口设置在壳体的表面上,并设置有快接接头,具体的,所述取暖件1为由防护层围设形成的取暖腔,包括睡袋、帐篷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睡袋,参考图12,为取暖件的防护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所述防护层包括保温外层11、取暖内层12,其中保温外层为填充层,通过在内部填充羽绒、隔热棉等材质起到保温作用,取暖内层选用适宜与人体接触的布料制成,导热层10为通过布设在保温外层11、取暖内层12,多条柔性导热管制成,导热管内部形成有通道101,其中导热管可以选用导热性能优良的导热塑料制成,在使用时,通过将供暖装置加热支路的进口和出处分别与取暖件的两个开口连通,加热装置工作产生热量,加热经过取暖装置的导热介质,动力组件工作推动导热介质在导热层内的管道和加热支路内进行循环,从而使热量转移至取暖件的导热层为人体供暖,通过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由进口进入的导热介质的温度,获取导热层内的加热温度,在温度低于阈值时控制增大动力组件的功率,增加加热支路内的压力,提高导热介质的循环速度;其中温度检测装置传递信息及动力组件23控制功率的具体方法参考下文;第一控制组件检测加热支路内的压力,在压力变大时增大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从而提高加热量,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至高于阈值时,则降低增大动力组件的功率,第一控制组件控制减小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加热温度,使取暖件一端加热温度处于恒定范围内,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其中第一控制组件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法参考下文。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热介质为空气。

参考图1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垫层13设置于所述保温外层11与所述取暖内层12之间,所述条形凹槽部130设置于靠近所述取暖内层12的一面。所述取暖件1包括气垫层13,所述气垫层13设置有多条条形凹槽部130,多条所述通道101分设于多条所述条形凹槽部130内,其中设置凹槽部可以将导热管卡设在凹槽部内,便于设置导热管,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向气垫层内充入空气,在人体压在取暖件上时气垫层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可以减小管道的变形量,保证导热介质可以顺利在管道内流通,在不使用时,将气垫层内空气放出,便于收纳,且气垫层还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提高保温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取暖件为睡袋时,可以只在睡袋使用时处于人体下方的部分设置气垫层13,其它部位不设置气垫层,可以减轻睡袋的整体体积及重量,便于携带。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燃气加热装置,参考图4,作为具体的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22包括与所述加热支路21相连通的加热腔221及设置于所述加热腔221下方的燃烧腔220,所述加热腔221内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导热板210,所述导热板210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燃烧腔220及外部的排气通道211。

具体的,所述燃烧腔220设置有燃气燃烧器222,燃烧器222通过在燃烧燃气进而产生热量,热量通过燃烧腔的侧壁、加热腔的侧壁及导热板传递至加热腔内,加热腔沿导热板的板面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于加热支路连通,从而导热介质在动力组件3的推动下可以进入加热腔221内,进行加热然后流出加热腔,实现对导热介质的加热,然后导热介质流动至取暖件1内为人体提供热量,然后经过进口21a再次进入加热支路21,如此循环;其中导热板210内部设置有排气通道211,通过排气通道将燃烧腔内产生的废气排出,且在废气经过加热腔时与导热介质发生热交换,进行初步降温。

具体的,其中加热腔内加热温度为65-75℃之间,废气经过加热腔后温度还在45℃-55℃之间,还携带有大量的热量,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参考图2,图3,所述加热支路21还设置有第一换热器26,所述第一换热器26设置于所述位于所述进口21a和所述加热装置22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26包括与所述加热支路21换热连接的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进气口与多个所述排气通道211的出气端连通。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将由排气通道排出的废气经过第一换热通道,与经过加热支路21内的导热介质进行换热,对导热介质进行预热,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参考图2、图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换热器26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22和所述动力组件23之间,所述加热支路21上还设置有泄压阀27和第二进气口212,所述泄压阀27设置于所述动力组件23和所述进口21a之间,所述第二进气口212设置于所述泄压阀27和所述动力组件23之间,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212连通。

具体的,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要保证供暖装置2的便携性,因此要尽可能的减小供暖装置2的质量及体积,因此第一换热器26的第一换热通道不易设置过大,导致在废气通过第一换热器26与导热介质换热之后温度仍然高于25摄氏度,而导热介质经过取暖件回到加热支路21内的温度不高于20摄氏度,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导热介质选用空气,将经过第一换热器26的废气通过第二进气口212排入加热支路21,通过废气对由进口21b进入的导热介质进行初步热交换,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适应性的,在加热支路上设置泄压阀27,通过泄压阀将由进口流入加热支路内的气流进行泄放降压,使经过泄压阀流入加热支路的气流恒定,在动力组件工作时产生抽吸作用,使加热支路位于第二进气口处的压力小于废气的压力,从而使部分或者全部的废气可以流入加热支路内。

进一步地,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燃烧腔220设置有燃气燃烧器222,所述燃气燃烧器222包括空气进气支路2220及燃气进气支路2221,所述第一控制组件24用于控制流通所述燃气进气支路2221的燃气流量。

进一步地,步骤六包括:当所述加热支路内导热介质压力升高时,第一控制组件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提高,当所述加热支路内导热介质压力降低时,第一控制组件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降低,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控制组件24可以设置在加热装置22的上游、也可以设置在加热装置的下游,参考图12,第一控制组件的具体的结构为:所述第一控制组件24包括导向通道240及设置于所述导向通道240两端的活塞腔241及阀道242,所述阀道内设置有阀芯243,所述活塞腔241内设置有活塞244,所述导向通道240内滑动设置有推动杆245,所述推动杆24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244和所述阀芯243连接,所述活塞腔241的一端与所述加热支路21连通,另一端与空气连通;还包括与所述阀道242相交设置的气体通道246,所述燃气进气支路2221与所述气体通道246连通。当所述加热支路21内导热介质压强变大时能够推动所述活塞244带动所述阀芯运动,以增大所述气体通道246的流通面积。

具体的,参考图8,第一控制组件的工作原理为:在动力组件23的工作功率加大时,使加热通道内位于动力组件23下游的压力增大,从而使第一控制组件的流通通道249内的导热介质压力增大,从而可以推动活塞244滑动,活塞244通过推动杆245推动阀芯243抵抗弹簧247的弹力运动,增大气体通道246的流通面积,从而可以增加通过燃气进气支路2221的燃气的流量,提高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在在动力组件23的工作功率降低时,气压降低,在压簧247的弹力作用下推动阀芯运动,从而减小气体通道246的流通面积,降低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

参考图12,阀道242的一端与外界连通,且在端部螺纹连接有限位块248,压簧247设置在阀芯和限位块之间,通过这种设置方式便于对阀芯的拆装维护。

进一步地,参考图2、图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空气进气支路2220上设置有第二换热器28,所述第二换热器28包括与所述空气进气支路2220换热连接的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进气口与所述泄压阀27的泄压口连通。

具体的,通过泄压口泄放出的空气的温度在15-20摄氏度之间,通过第二换热器28对进入加热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对空气进行预热,可进一步的提高热量利用率。

进一步地,参考图4、图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加热装置22还连接有调节装置29,调节装置29包括设置在相邻的两导热板之间且与导热板210平行设置的多个分流板291,滑动设置于燃烧腔至少一侧的导热件294、用于驱动导热件滑动的动力伸缩装置295及设置于导热件的滑动方向上的刚性腔体292,刚向腔体内部设置有热膨胀介质,刚性腔体292靠近导热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热件293,导热件294包括两个导热端,且在滑动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导热端始终与燃烧腔的外侧部接触进行热传递,另一导热端能够与第二导热件293接触或分开;分流板包括与燃烧腔的侧壁连接的第一固定板2910及第二支撑板2911,设置于第一固定板2910及第二支撑板2911之间的两个刚性板2914之间的板状的弹性囊体2913,还设置有连接弹性囊体内部的流通口2912,流通口通过输送管道297与在刚性腔体292内部连通。

参考图5,所述动力伸缩装置295包括与导热件294滑动方向平行设置的导向腔、设置于导向腔内的活塞及与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活塞杆的端部与导热件294连接,所述导向腔设置在所述导热件294远离所述刚性腔体292的一侧,所述导向腔远离活塞杆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加热支路21连通,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第二压簧,第二压簧的一端抵压至活塞另一端抵压至导向腔的端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燃烧腔的两侧均设置有导热件294及刚性腔体292,在燃烧腔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杆296,导热件滑动设置在导向杆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加热支路21内的导热介质压力增大时,通过加热腔221内的导热介质流速也变大,导热介质停留在加热腔内的时间变短,而导热介质主要通过与导热板及加热腔的内侧面接触进行换热,流速加快后导致换热效率不高;通过设置分流板,在动力组件23的功率增大时,加热支路21内的气体压强变大,可以推动活塞运动,活塞驱动活塞杆推动导热件294到达刚性腔体,使导热件的导热端与第二导热件293相接触,从而将热量传递至第二导热件293,第二导热件将热量传递至刚性腔体内的热膨胀介质,使其膨胀,膨胀的介质通过输送管道297挤压至弹性囊体2913,使弹性囊体2913膨胀,膨胀至如图6所示的第二状态,从而减小相邻导热板之间的流通面积,使导热介质与导热板210有效接触,提高热换效率,加热支路21内的气体压强使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也变大,使取暖件一端的温度逐渐升高,使由开口21a进入加热支路的导热介质温度升高,当温度高于阈值T时,驱动组件23功率降低,使加热支路内的压力降低,在加热支路内的气压降低后,动力伸缩装置25内的活塞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回弹,从而推动导热件294与第二导热件293分开,不发生热传递,则此时刚性腔体292内部的热膨胀介质收缩,使弹性囊体2913也收缩,处于如图7所示的第一种状态,由于加热支路内的压力降低,导热介质流动速度小,在流经加热腔时可以满足充分加热,在弹性囊体处于第一状态时对通过加热腔的导热介质阻力小,可以保证导热介质的流通性,还可以降低动力组件23的能耗。

参考图6、图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固定板2910及第二支撑板2911与加热腔侧壁接触的一侧均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可以选用云母、石棉层、玻璃纤维层等,弹性囊体2913可以选用耐高温的橡胶材质制成,例如氯化丁基橡胶,其可以在130-150℃的环境下长期使用,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板状的弹性囊体2913的两个板面上设置有刚性板2914,刚性板2914可以选用金属板、非金属板等,通过设置刚性板在弹性囊体2913发生膨胀时可以保证两个刚性板2914与相邻的导热板相平行,使位于导热板与刚性板之间的流道尺寸均与,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参考图8,所述动力组件23包括圆柱状的流通腔231、与所述流通腔相邻设置的安装腔232,所述流通腔231的内侧壁上同轴设置有环形的安装槽233,所述安装槽233内设置有环形件234,所述环形件234的内环面设置有驱动叶片235,所诉安装腔232内设置有驱动轴236,所述驱动轴236与所述环形件234的外环面驱动连接,能够驱动环形件234绕所述流通腔231的轴线转动,流通腔231的设置于加热支路21上。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组件和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之间通过高频通信方式进行信号的无线传输。

具体的,参考图10,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控制模块237,所述温度检测装置25连接有信号发送模块250,所述信号发送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温度检测装置25的检测值并将检测值进行无线发送,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信号发送模块250发送信息,获取检测值,并根据检测值控制动力组件23工作功率,其中发送模块250设置于壳体2c内,可以通过内置的电源对其供电,供电模块可以选用太阳能蓄电模块,在发送模块250设置充电电池,在壳体2c表面设置太阳能电池板。

进一步地,步骤五包括: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值包括导热介质的温度值,当温度高于阈值T时,所述动力组件提高功率,增加所述加热支路内导热介质压力及流通速度,当温度低于阈值T时,所述动力组件降低功率,减小所述加热支路内导热介质压力及流通速度,其中所述阈值T的取值范围为:20℃≥T≥15℃。

具体的,其中温度检测装置25为温度传感器,信号发送模块250及控制模块237的工作步骤包括:a,信号发送模块250包括信号采集模块和高频传输模块,信号采集模块获取温度检测装置25采集的温度信息T1,并将采集信息和对应的时间点信息t进行打包处理传送至高频传输模块,高频传输模块将打包处理的信息进行传输;b,控制模块237包括高频接受模块及处理模块,高频接受模块用于接收打包处理的信息,并将信息进行解压处理还原数据,并将数据传递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获取温度信息和对应的时间点信息;c、当温度低于阈值T时,控制提高动力组件23的功率,当温度高于阈值T时,控制降低动力组件23的功率,并通过各温度值对应的时间点值计算温度的变化速率,根据变化速率控制低动力组件23工作功率的变化幅度。

具体的,阈值T为15℃-20℃的任意值,其中动力组件23工作功率的变化幅度△P即为变化前P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3、图8,所述动力组件23与加热支路21为可拆卸连接,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将动力组件作为可更换件,在外出旅游时可以携带备用件,在动力组件故障时可以及时更换,由于存在燃气不纯、空气质量不佳时,会在燃气燃烧时产生微尘,微尘会附着在动力组件的驱动叶片上,影响动力组件的工作效率,通过可拆卸的设置方式可以便于对叶片进行清理。

进一步的,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参考图8-图11,所述加热支路21上设置有插接腔213,所述动力组件23包括插入所述插接腔213内的插接板23a,所述流通腔231设置于插接板23a内,所述插接腔213,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内侧面,插接板23a包括与两内侧面滑动配合的上、下表面,流通腔231贯通上、下表面设置,且在上、下表面上围绕流通腔231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安装槽23a-1,插接板上设置有连通安装腔232和第二安装槽底部的挤压通道23a-2,每个第二安装槽内均设置有弹性囊238,所述安装腔232内设置挤压腔2391,挤压腔内设置有挤压液体,所述挤压腔2391的出液口与挤压通道相连通,还包括加压组件239,加压组件能够将挤压腔2391内的挤压液体挤压至两个第二安装槽内使弹性囊238膨胀,与上、下表面紧密贴合形成气密配合,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下表面均与第二安装槽对应设置有第三环形凹槽,使弹性囊膨胀时可以进入第三环形凹槽内,进一步提高气密性,且还可以将动力组件23锁紧至插接腔内。

进一步地,挤压腔2391包括第二活塞腔23910、第二活塞腔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活塞23911,第二活塞连接有伸出第二活塞腔23910一端的推杆23912。

具体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参考图8、图9,加压组件239包括螺纹连接在安装腔232远离所述插接板一侧侧壁上的螺纹杆2392,螺纹杆2392的端部与推杆23912通过球形铰链进行连接,从而可以在将插接板插在接插接腔内后,通过旋转螺纹杆2392控制对挤压腔的挤压幅度,使弹性囊238膨胀。

进一步地,参考图10,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推杆23912为丝杆,第二活塞腔23910的端部设置有驱动齿轮23913,驱动齿轮23913螺纹连接在推杆上,加压组件239包括设置于安装腔内与驱动轴236输出轴同轴设置的中间轴,套设在中间轴上与驱动齿轮23913驱动连接的中间齿轮2393,中间齿轮面向驱动轴236的一侧设置有摩擦传动面,中间齿轮与中间轴之间设置发条,驱动轴236远离中间齿轮的一侧驱动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轴靠近中间齿轮的一端起沿轴向依次套设有滑动板2394及驱动板2395,驱动轴上位于驱动板2395远离滑动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部,滑动板2394面向中间齿轮的一面为第二摩擦传动面,驱动板2395面向滑动板的一面上围绕驱动轴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驱动槽2396,每个驱动槽内滑动设置有重力块2397,多个驱动槽的长度方向沿驱动轴的径向方向设置;驱动槽2396的深度自靠近驱动轴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设置,重力块2397与驱动槽底面相接触的一面为倾斜设置,滑动板能够沿驱动轴的轴向方向滑动,且滑动板2394及驱动板2395与驱动轴之间均为非转动配合,;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在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轴转动时,重力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驱动槽2397内滑动,从而可以使重力块可以推动滑动板向中间齿轮2393靠近并与中间齿轮相接触,使第二摩擦传动面与第一摩擦传动面相接触,驱动中间齿轮转动,中间齿轮带动驱动齿轮23913转动,驱动齿轮23913驱动推杆23912沿轴向方向运动,从而挤压第二活塞23911运动,使弹性囊238膨胀;且在中间齿轮2393转动时对设置在中间齿轮2393与中间轴之间的发条进行蓄能,当将第二活塞23911挤压至一定位置不能再挤压时,第二摩擦传动面与第一摩擦传动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对中间齿轮进行位置保持;在驱动轴停止转动时,离心力消失,在重力的作用下使第二摩擦传动面与第一摩擦传动面相分离,而此时发条驱动中间齿轮2393反向转动,从而驱动推杆23912将第二活塞拉出,弹性囊238恢复原状。

具体的,本发明中的动力组件23可以通过外供电源进行供电,也可以在动力组件的安装腔内设置蓄电池,加热装置22通过携带小型燃气罐进行供气,其中加热装置22的燃烧器还配置有自动点火装置,自动点火装置,自动点火装置可以在动力组件23工作后,加热支路内导热介质发生流通后进行自动点火,该自动点火装置为现有技术常用的技术,此处对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加热装置内的燃气进行燃烧,对加热腔进行加热,废气由导热板内的排气通道211排出然后经过第一换热器26与加热支路内的导热介质进行换热,然后由第一换热器26的第一换热通道内流出然后由第二进气口212将至少部分废气输送至加热支路内,第一加热支路内的导热介质被动力组件的驱动叶片235驱动至取暖件1然后由进口2a流入加热支路21,通过泄压阀27进行泄压,泄压阀27排出的废气流经第二换热器28对空气进气支路2220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对热量进一步回收利用,空气进气支路2220的进口处设置有滤芯2223,通过滤芯2223可以对空气中的微尘进行过滤。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方法
  • 一种山顶的旅游住宿取暖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83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