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微孔降噪器及具有该微孔降噪器的轮胎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微孔降噪器及具有该微孔降噪器的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轮胎的降噪器以及装有这种降噪器的轮胎,尤指一种开设有微孔的降噪器,以及装有这种降噪器的轮胎。

背景技术

车辆行驶于路面时,轮胎与路面产生碰撞变形,会于轮胎内部产生空腔共鸣音,同时车轴振动导致车辆地板的振动,会引起车内的噪音。

于是有中国专利公告号第CN102119087A号提供一种轮胎和轮子噪声减小装置与系统,主要是借由多孔的隔挡件限定出空气腔,同时隔挡件中还包括能够提供声阻的材料,进而减小噪声。

以及有中国专利公告号第CN105313607B号提供一种充气轮胎,主要是借由板状部件上形成通孔,以在抑制重量增加和成本增加的情况下,降低空腔共鸣音。

然而,前述专利案分别有以下缺点:

在前述CN102119087A专利案中,隔挡件实际上是设置于轮圈上,会阻碍轮胎的安装,且无法于空腔共鸣音扩散时就减低噪音,自身的振动甚至可能导致噪音的恶化。

在前述CN105313607B专利案中,板状部件的板厚较大,且通孔也没到达微孔等级,其板厚重量会影响到轮胎的平衡性,导致行驶的不安全性。

而本发明人也曾提出一种具有降噪元件的轮胎及其降噪元件,并获中国台湾编为第I714185号专利,主要是借由降噪元件上交错阵列分布的凸出部及凹陷部达成降噪效果。然而,本发明人持续潜心研究,发现前述I714185专利案降噪效果仍有待提升。

发明内容

缘此,本发明人为了降低轮胎滚动于地面时产生的空腔共鸣音,而提出一种微孔降噪器,安装于一轮胎,该轮胎包含一轮胎内面,该轮胎内面界定出一轮胎空腔,该微孔降噪器包含:一降噪元件,设置于该轮胎内面,该降噪元件上有复数凸出部及复数凹陷部,相邻的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凹陷部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倾斜部,该降噪元件与该轮胎内面在该轮胎空腔中形成一腔体,所述凸出部、所述凹陷部及该倾斜部之一或其组合上有复数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介于0.1至1毫米之间,该降噪元件上所述微孔的开孔率大于0%且不大于20%,该降噪元件的厚度介于0.1至3毫米之间,且该腔体的体积占该轮胎空腔的体积的1%至50%之间。

进一步,该降噪元件包含复数肋部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所述肋部与所述凸出部的凸出方向皆远离该轮胎内面延伸,所述肋部沿该轮胎的一轴向延伸,相邻的该倾斜部经由所述肋部连接,且所述肋部上有所述微孔。

其中,所述凸出部、所述凹陷部、该倾斜部及所述肋部一体成形。

其中,所述凸出部及所述凹陷部呈交错阵列分布。

进一步,该降噪元件包含一第一降噪面对应该轮胎内面,有一板体结合于该第一降噪面或所述凸出部,且该板体上有复数孔洞,所述孔洞的孔径介于0.1毫米至10毫米之间。

进一步,有一连接件设置于该降噪元件与该轮胎内面之间。

其中,该降噪元件的厚度小于1毫米。

其中,该降噪元件上所述微孔的开孔率小于1%。

其中,所述微孔的孔径小于0.4毫米。

其中,所述凸出部、所述凹陷部及该倾斜部共同形成以下形体之一:凹多面体、锥体、柱体、锥台。

本发明人再提出一种具有微孔降噪器的轮胎,包含前述微孔降噪器,进一步包含:一轮胎内面,该轮胎内面界定出一轮胎空腔。

根据上述技术特征较佳地可达成以下功效:

1.借由在降噪元件上设置特定尺寸、开孔率的微孔,降噪元件只需很薄的厚度就可以达到很好的降噪效果,有效的利用降噪元件削弱原先轮胎滚动于地面时产生的空腔共鸣音,兼具低重量跟降低噪音的功能。

2.降噪元件设置于轮胎内面,不会影响到轮胎的安装。

3.板体上的孔洞及肋部上的微孔,可以再进一步提升降噪效果。

4.降噪元件与轮胎内面之间进一步设置有连接件,可以再减缓轮胎的冲击力。

5.借由平面状的凸出部,方便结合板体。

6.凸出部、凹陷部、倾斜部及肋部一体成形,使得降噪元件可以适应轮胎形状而挠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降噪元件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降噪元件部分的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降噪元件部分的侧视图一,示意沿着轮胎切线的视角;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降噪元件部分的侧视图二,示意沿着轮胎轴向的视角;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降噪元件部分的侧视图,示意沿着轮胎轴向的视角;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降噪元件部分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00:具有微孔降噪器的轮胎

1,1a:微孔降噪器

11,11a,11b:降噪元件

111,111a:第一降噪面

112:第二降噪面

113,113a,113b:凸出部

114,114b:凹陷部

115,115b:倾斜部

116:肋部

117:内凹空间

118:腔体

119,119b:微孔

12:连接件

13a:板体

131a:孔洞

2:轮胎

21:轮胎内面

22:轮胎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综合上述技术特征,本发明微孔降噪器及具有该微孔降噪器的轮胎的主要功效将可于下述实施例清楚呈现。

请参阅图1及图2,系揭示本发明微孔降噪器1的第一实施例,是安装于一轮胎2而成为本发明的一具有微孔降噪器的轮胎100,该轮胎2包含一轮胎内面21,该轮胎内面21界定出一轮胎空腔22。

该微孔降噪器1包含:一降噪元件11及一连接件12。

请参阅图2至图4,该降噪元件11设置于该轮胎内面21,而不会影响到该轮胎2的安装。该降噪元件11包含相对的一第一降噪面111及一第二降噪面112,该第一降噪面111对应该轮胎内面21。该第二降噪面112上有交错阵列分布的复数凸出部113及复数凹陷部114,相邻的所述凸出部113与所述凹陷部114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倾斜部115,还有复数肋部116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114,相邻的该倾斜部115经由所述肋部116连接。所述肋部116与所述凸出部113的凸出方向皆远离该轮胎内面21延伸,且所述肋部116沿该轮胎2的一轴向延伸,并沿该轮胎2的一周向排列而环绕该轮胎2。较佳地,所述凸出部113、所述凹陷部114、该倾斜部115及所述肋部116一体成形,使得该降噪元件11可以适应该轮胎2的形状而挠曲,且所述凸出部113、所述凹陷部114及该倾斜部115共同形成以下形体之一:凹多面体、锥体、柱体、锥台。

该连接件12设置于该降噪元件11与该轮胎内面21之间,可以减缓该轮胎2的冲击力,同时也可以辅助该微孔降噪器1及该轮胎2的接着、黏贴、结合、固定、保护、强化等等。该连接件12可以为多孔隙材料或接着剂等等,本发明不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凸出部113及相邻的所述倾斜部115形成二内凹空间117,且所述凹陷部114伸入相邻的所述内凹空间117中。

该降噪元件11与该轮胎内面21在该轮胎空腔22中形成一腔体118(该轮胎内面21及该轮胎空腔22请搭配图2),所述凸出部113、所述凹陷部114、该倾斜部115及所述肋部116之一或其组合上有复数微孔119,所述微孔119连通降噪元件11内外侧,且该腔体118的体积占该轮胎空腔22的体积的1%至50%之间。该降噪元件11的厚度介于0.1至3毫米之间,较佳是小于1毫米;该降噪元件11上所述微孔119的开孔率大于0%且不大于20%,较佳是小于1%;而所述微孔119的孔径介于0.1至1毫米之间,较佳是小于0.4毫米。

请参阅图7,系揭示本发明微孔降噪器1a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还有一板体13a结合于该降噪元件11a,于图式中未绘出该连接件。

更详细的说,该板体13a结合于该第一降噪面111a或所述凸出部113a上,且该板体13a上有复数孔洞131a,所述孔洞131a的孔径介于0.1毫米至10毫米之间,该板体13a可以再进一步提升降噪效果。

请参阅图8,系揭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于图8中仅绘出该降噪元件11b,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实施例请搭配图3),所述凸出部113、所述凹陷部114及该倾斜部115共同形成凹多面体;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113b、所述凹陷部114b及该倾斜部115b共同形成锥台。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113b、所述凹陷部114b及该倾斜部115b上,皆开设有所述微孔119b,同样可以有效降低噪音。

复请参阅图2及图6,实车测试第一实施例的该具有微孔降噪器的轮胎100,选用的该轮胎2的规格为225/50R17。

以未安装该微孔降噪器1的该轮胎2做为一第一对照组,并以安装有该微孔降噪器1、但其上未开设有所述微孔119的该轮胎2做为一第二对照组,该具有微孔降噪器的轮胎100则为实验组。其中,该微孔降噪器1的厚度选用0.2毫米,净重80公克,所述微孔119的开孔率3.9%,孔径0.4毫米。

空腔共鸣音的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括号内数值为与第一对照组的差:

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可以发现第二对照组相较第一对照组,车内音皆降低1至4dB(A),实验组则降低4至6dB(A),且该具有微孔降噪器的轮胎100在各个测试条件下皆优于第二对照组。

此外,以穿孔降噪板的试验可知声阻与孔径成反比,孔径越小则声阻越好,进而提高降噪效果;开孔率越大,穿孔降噪板的声质量越小,尤其是当开孔率大于20%时,其声学作用不显著。因此,该具有微孔降噪器的轮胎100借由开设所述微孔119,使得声音通过所述微孔119及该腔体118,就可以获得很大的声阻。该降噪元件11只需很薄的厚度就可以达到很好的降噪效果,有效的利用该降噪元件11削弱原先该轮胎2滚动于地面时产生的空腔共鸣音,兼具低重量跟降低噪音的功能。

综合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当可充分了解本发明的操作、使用及本发明产生的功效,惟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系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3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