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高海拔烟区烟叶烘烤工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海拔烟区烟叶烘烤工艺,属于烟叶烘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烟叶烘烤是烤烟生产中决定烤烟品质、产量和卷烟可用性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直接影响烟农的经济收入、卷烟工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烟叶质量、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形成,由大田生长管理和科学的烘烤共同决定。由此可见,烘烤在烟叶质量及烤烟生产中的重要性。烤烟烟叶的烘烤特性和烘烤工艺及烘烤质量密切相关,是制定烟叶适宜的烘烤方法、创造最佳烘烤条件以便烤出最好质量烟叶的基本依据。

盘州毗邻云南曲靖市,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烟叶风格与云南一致,属于全国烟草种植最适宜区之一,也是贵州省西部清甜香典型代表烟区,烤烟种植区海拔分布在1500~1800m范围内,平均海拔1700m。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盘州市烤烟种植区发生了一定变化,部分新烟区海拔在2000m左右。海拔高度的差异对光、热、水的再分配,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潜水面、土地及土壤的空间分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烤烟的产量和质量。随着海拔高度增大,日平均气温下降,积温有效性增强,降水量增大,相对湿度增大,日照率上升。韩锦峰(海拔高度对烤烟香气物质的影响[J].中国烟草,1993,15(3):18-22.)、简永兴(种植海拔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及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5(7):3-6.)等研究表明,随着海拔升高,烟株生长速度减慢。胡元才(海拔高度与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关系[J].贵州农业科学,1995(5):36-39.)等研究指出,随着海拔的增加,烤烟大田生育期和成熟期逐渐延长。赵志鹏等(海拔对烤烟叶片亚显微结构的影响[J].烟草科技,2010(4):54-58.)研究指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叶片叶绿体内淀粉粒积累和气孔密度有减少的趋势;表皮腺毛数量,细胞壁厚度,胞内嗜锇物质,囊泡的体积和数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干物质积累越多,烟叶越厚,叶内含水量尤其是自由水含量越少,气孔越少,烘烤过程中变黄和脱水越困难,越容易造成烘烤损失。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海拔烟区烟叶烘烤工艺,以解决高海拔烟区目前存在的烟叶烘烤难、损失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海拔烟区烟叶烘烤工艺,包括:

S1,点火后,以1℃/h的速度升温到32℃,湿球温度32℃,稳温烘烤3h;以1℃/h的速度升温到35℃,湿球温度34~35℃,稳温烘烤4~8h,至高温层烟叶叶尖变黄10cm;

S2,以1℃/1~2h的速度升温到38℃,湿球温度35~36℃,稳温烘烤12h~28h,至整炕烟叶达到九成黄;以1℃/4h的速度,将湿球温度降至34~35℃,烤至整炕烟叶叶片变软;

S3,以1℃/3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40℃、湿球温度34~35℃,稳温烘烤4h~10h,再以1℃/4h的速度将湿球温度降至33~34℃,稳温稳湿烘烤,至整炕烟叶叶片发软塌架、主脉发软,高温层烟叶勾尖卷边;

S4,以1℃/3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42℃、湿球温度34~35℃,稳温烘烤8h~12h,至高温层烟叶小卷筒;

S5,以1℃/3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44℃、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6h~8h,至整炕烟叶主脉开始退青发白、50%以上烟叶小卷筒;

S6,以1℃/2~3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48℃、湿球温度38℃,稳温烘烤10h~16h,至整炕烟叶主脉退青发白、小卷筒;

S7,以1℃/1~2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54℃、湿球温度39℃,稳温烘烤10h~16h,至整炕烟叶叶片全干、大卷筒,使烟叶增香,色匀;

S8,以1℃/1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60℃、湿球温度40℃,稳温烘烤10h~16h,至整炕烟叶主脉干燥1/2以上,烟筋部分变紫;

S9,以1℃/1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68℃、湿球温度41℃,稳温烘烤8h~16h,至整炕烟叶主脉全部干燥。

优选的,所述高海拔烟区是指海拔高度1950m以上的烟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烟叶烘烤工艺进行调整,探索出盘州高海拔区域烟叶适宜的调制工艺,对于高海拔烟区的烟叶,在变黄阶段干球温度38℃时,适当提高变黄程度,待烟叶达8~9成黄时,先不要急着升高干球温度,要先进行排湿,将湿度降至34~35℃,稳定排水至烟叶失水到预定目标再行升温;在干球温度40~42℃阶段,适当降低烤房内湿度1~2℃,在变黄后期适当提高烟叶脱水干燥程度,40℃和42℃失水目标分别对应常规烟叶42℃和44℃时失水目标;38℃以后,升温阶段宜慢不宜快,控制在1℃/3h的速度,在缓升温中边转化边排湿,既控制烟叶水分,防止烟叶挂灰,又防止烟叶烤青,有效解决了目前高海拔烟区烟叶烘烤难、损失大的问题。经试验,按此种方式烘烤高海拔区域烟叶,能降低烟叶烘烤损失1.06~2.65个百分点,提高上等烟比例14.12~14.93个百分点,提高均价1.96~2.22元/kg,提高产值2526.48~3934.70元/hm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一、试验材料

试验于2021年在贵州省盘州市石桥镇麻玉岗村(试验农户孔杰,烟地海拔2000m左右)和丹霞镇郭官屯村(试验农户骆开问,烟地海拔1950m左右)两地同时开展,烤烟品种为云烟87,不适用鲜烟叶处理后田间有效叶数16片左右,种植密度16500株/hm

二、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每个处理1.33hm

1、本发明烘烤工艺

S1,点火后,以1℃/h的速度升温到32℃,湿球温度32℃,稳温烘烤3h;以1℃/h的速度升温到35℃,湿球温度34℃,稳温烘烤6h,至高温层烟叶叶尖变黄10cm;

S2,以1℃/1.5h的速度升温到38℃,湿球温度36℃,稳温烘烤20h,至整炕烟叶达到九成黄;以1℃/4h的速度,将湿球温度降至35℃,烤至整炕烟叶叶片变软;

S3,以1℃/3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40℃、湿球温度35℃,稳温烘烤8h,再以1℃/4h的速度将湿球温度降至34℃,稳温稳湿烘烤,至整炕烟叶叶片发软塌架、主脉发软,高温层烟叶勾尖卷边;

S4,以1℃/3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42℃、湿球温度35℃,稳温烘烤10h,至高温层烟叶小卷筒;

S5,以1℃/3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44℃、湿球温度37℃,稳温烘烤7h,至整炕烟叶主脉开始退青发白、50%以上烟叶小卷筒;

S6,以1℃/2.5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48℃、湿球温度38℃,稳温烘烤13h,至整炕烟叶主脉退青发白、小卷筒;

S7,以1℃/1.5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54℃、湿球温度39℃,稳温烘烤13h,至整炕烟叶叶片全干、大卷筒,使烟叶增香,色匀;

S8,以1℃/1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60℃、湿球温度40℃,稳温烘烤13h,至整炕烟叶主脉干燥1/2以上,烟筋部分变紫;

S9,以1℃/1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68℃、湿球温度41℃,稳温烘烤12h,至整炕烟叶主脉全部干燥。

2、盘州市“532”常规烘烤工艺

S1,点火升温并开启循环风机,烧小火将温度升高至32℃、湿球温度32℃,稳温3h让烟叶预热;以1℃/h的速度升温到35℃,湿球温度34℃,稳温烘烤6h,至高温层烟叶叶尖变黄10cm;

S2,以1℃/1.5h的速度升温到38℃,湿球温度36℃,稳温烘烤20h,使80%左右的烟叶变黄七至八成;

S3,以1℃/2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40℃、湿球温度35℃,稳温烘烤8h,使烟叶叶片基本塌架变软;

S4,以1℃/3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42℃、湿球温度36℃,稳温烘烤16h,至整炕烟叶达到黄片青筋微带青、叶片充分凋萎塌架、主脉变软;

S5,以1℃/3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44℃、湿球温度37℃,稳温烘烤7h,使80%左右的烟叶黄片青筋、勾尖卷边;

S6,以1℃/2.5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48℃、湿球温度38℃,稳温烘烤13h,至整炕烟叶达到黄片白筋、小卷筒;

S7,以1℃/1.5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54℃、湿球温度39℃,稳温烘烤13h,至整炕烟叶叶片干燥大卷筒;

S8,以1℃/1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60℃、湿球温度40℃,稳温烘烤13h,至整炕烟叶主脉干燥1/2以上;

S9,以1℃/1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68℃、湿球温度41℃,稳温烘烤12h,至整炕烟叶主脉全部干燥。

三、测定项目及方法

烤后烟叶按下部、中部、上部取混合样品,由具备烟叶评级技师资格人员或全国烟叶评级技术能手,按照GB 2635-1992《烤烟》,以颜色、成熟度、身份、组织结构、油分、色度等指标作为烤烟外观质量评价指标,评分标准见表1。外观质量评价结束后,对各处理烟叶进行分级,并统计各处理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等经济性状。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和Excel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

表1烟叶外观质量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

四、结果分析

1、不同调制工艺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烟叶外观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叶片结构、颜色、色度、成熟度、油分和身份,对各指标评分结果进行相加计算总分。两个试验点在不同调制工艺条件下,各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评分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上部烟叶T1处理外观质量总分为43.5~44.5,T2处理为48.5~49,差值4.5~5分;中部烟叶T1处理总分为45.5~46,T2处理为48.5~49,差值3分;下部烟叶T1处理总分为39~39.5,T2处理为40~40.5分,差值1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评分以T2>T1,且随着部位的升高外观质量评分差异加大。从表1还可看出,除中部烟叶身份指标和下部烟叶油分、色度指标外,两个试验点T2处理烤后烟叶颜色、成熟度、结构等评分均高于T1处理。

表3不同调制工艺各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评分分

/>

2、不同调制工艺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统计各试验点各处理烤后烟叶等级情况(表3),据此统计出各试验点各处理烟叶经济性状(表4)。从表4可看出,T2处理烤后烟叶上等烟比例为61.53~75.25%,比T1高14.12~14.93个百分点;烤后青杂烟叶比例为5.40~6.92,比T1降低了1.06~2.65个百分点;交售均价为27.29~28.78元/kg,比T1增加了1.96~2.22元/kg;产值为54719.55~57055.46元/hm

表3不同调制工艺各处理烤后烟叶等级情况

表4不同调制工艺各处理烤后烟叶经济性状

注:单产为烤后全部烟叶计算的产量;烤后青杂烟叶使用价值低下不予收购,有效产量为剔除青杂烟叶以后计算的产量。

综上可知,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以T2处理的结构、颜色、色度、成熟度、油分、身份以及总分得分最高,外观质量表现最好。高海拔烟区烟叶,因叶片较厚,干物质积累较多,变黄难、脱水也难,容易挂灰也容易烤青。申请人发现,在盘州海拔高度1950m以上的烟区,在变黄阶段干球温度38℃时,适当提高变黄程度,待烟叶达8~9成黄时,先不要急着升高干球温度,要先进行排湿,将湿度降至34~35℃,稳定排水至烟叶失水到预定目标再行升温;在干球温度40~42℃阶段,适当降低烤房内湿度1~2℃,在变黄后期适当提高烟叶脱水干燥程度,40℃和42℃失水目标分别对应常规烟叶42℃和44℃时失水目标;38℃以后,升温阶段宜慢不宜快,控制在1℃/3h的速度,在缓升温中边转化边排湿,既控制烟叶水分,防止烟叶挂灰,又防止烟叶烤青。按此种方式烘烤高海拔区域烟叶,能降低烟叶烘烤损失1.06~2.65个百分点,提高上等烟比例14.12~14.93个百分点,提高均价1.96~2.22元/kg,提高产值2526.48~3934.70元/h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高海拔烟区秋后烟的烘烤方法
  • 一种降低暖湿烟区黑糟烟发生率的烟叶烘烤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938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