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三油箱ADV摩托车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三油箱ADV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油箱ADV摩托车。

背景技术

ADV摩托车可以在多种路况和天气条件下行驶,包括荒野、沙漠、山区、森林和城市,由于其崎岖的地形和复杂的环境,这种摩托车的设计需要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以满足骑行者对于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通常需要配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更长的续航里程,以应对不同的路况和地形,来适应长途骑行的需要。

而现有技术中的ADV摩托车,仅配备有一个位于基座前方的油箱,随着越来越多的骑行者们对更长的续航里程需求的增加,此处的油箱相对于其他车型中的油箱容积更大,油箱整体呈上凸设置,且高度远远高于基座,此油箱虽然加大了部分燃油容量,但在安装位置和安装空间的限制下,依然满足不了骑行者的实际需求,并且上凸的设置,在紧急情况下很可能会对骑手的腰部以及盆骨产生损伤,严重影响了骑行者的舒适程度,加大了骑行者长途骑行受伤害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中ADV摩托车燃油容量不足,以及现有技术中位于基座前方上凸结构油箱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三油箱ADV摩托车。本发明设置了三个的油箱,并将它们分布在ADV摩托车的基座和车架主体之间。通过合理的油箱结构设计和位置布置,不仅增加了燃油容量,而且保持了摩托车整体的重心。由此,不仅满足了燃油容量的需求,还提高了骑行者的舒适度和骑行安全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油箱ADV摩托车,包括车架主体及其上设置的基座和油箱组,所述油箱组设置在所述车架主体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车架主体包括主承载架及设于其前端的前轮支撑架和后端的后轮支撑架,所述主承载架内设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摩托车的发动机以及散热器,所述油箱组固定在所述主承载架上,所述油箱组包括前置油箱和后置油箱,通过引入后置油箱,摩托车可以容纳更多的燃油,延长了摩托车的行驶里程,增加了骑行者的使用便利性。

上述所述的后置油箱设置在所述后轮支撑架上部的基座下方,所述后置油箱的上端设置为与所述基座的下端相抵接,此时所述后置油箱不仅可以用来储存燃油还可以作为基座的支撑,其中后置油箱的上端与基座的下端相互抵接的设置,使得所述后置油箱与基座的连接更加牢靠,增强了摩托车整体的紧凑性,且减小了基座的变形,骑行者能够更舒适的骑乘。

所述前置油箱位于所述基座的前方,并沿所述主承载架的外侧上下延伸设置,其设置有效的利用了主承载架的空间,并改变了传统前置油箱的上凸结构,使前置油箱的高度变得平缓,提高了骑行者的舒适度,相应的载油量也有所增加。

所述前置油箱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主承载架两侧的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将前置油箱分为两个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设置,进一步的提高了燃油的储存量,增加了摩托车的续航里程,且骑行者还可以将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的存储进行充分利用。

基于以上设置,将上述所述的第一油箱、第二油箱和后置油箱设置为在所述基座的中部下方相交汇,并在其交汇位置处均为内收结构,其设置不仅为骑行者坐在摩托车上预留了放置腿的空间,还减小了对车架主体产生的振动。且还将所述第一油箱、第二油箱和后置油箱的重心均设置在所述主承载架的下侧,以此使得摩托车车身重量的分布更接近于平衡状态,降低了摩托车车身的重心,提高了摩托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为提高骑行活动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将所述第一油箱、第二油箱和后置油箱设置为相连通,使得燃油在不同部分的流动更加顺畅和稳定,当某一个油箱内的燃油使用殆尽时,不必停车进行油路以及电路的调换,另外的两个油箱可以迅速的接替上,以满足骑行活动的连续性。

为提高摩托车整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将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设置为对称结构,并将其对称的设置在所述主承载架的两侧,相应的还便于批量制造,节约加工成本。

对上述所述的第一油箱的具体设置为:所述第一油箱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上油腔、中部油腔和下油腔,其中所述上油腔位于所述基座的前方,其顶部设有油口,其油口设置在所述上油腔的顶部能够防止燃油的泄露,且便于加油和维护,所述中部油腔的上部与所述上油腔连通,下部向后下侧倾斜延伸,所述下油腔的上部与所述中部油腔连通,下部向前下侧倾斜延伸。将所述第一油箱沿所述主承载架的外部一侧上下依次设置为上油腔、中部油腔和下油腔,其三个油腔的分布充分利用了所述主承载架的空间,改变了传统前置油箱的上凸结构,其中第二油箱以相同的结构和布局对称的设置在所述主承载架外部的另一侧,其设置使前置油箱的高度变得平缓,特别是与基座的连接位置,相对传统前置油箱与基座的连接平缓了很多,且将所述下油腔的容积设置为大于所述上油腔和/或中部油腔的容积,能够保持摩托车的重心不发生偏移,相应的载油量也大幅提升,最为重要的是,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与基座之间平缓的连接结构,提高了骑行者的舒适程度,并在很大的程度上保护了骑行者的腰部以及盆腔不受伤害,极大的提高了骑行者的安全。另外,还将所述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的上油腔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前方相抵靠,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合理和紧凑可靠。

如上所述的一种三油箱ADV摩托车,所述主承载架包括前转向立管及与其连接且上下设置的主梁管和支撑管,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梁管和支撑管之间,所述前转向立管与所述前轮支撑架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前轮支撑架连接有前大灯总成,所述前大灯总成后端两侧设有侧防护罩,所述侧防护罩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大灯总成和前置油箱上,所述侧防护罩的设置,使得前大灯总成与前置油箱的连接结构变得更加紧凑,且为前大灯总成和前置油箱,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护,减少了意外碰撞对摩托车关键部件的损坏。

为增强摩托车的散热性能和可靠性,并基于上述第一油箱的结构设置,将所述侧防护罩的后部设置为覆盖在所述前置油箱的中部外侧面上,并与所述前置油箱之间设有散热器通风口,且所述主承载架的下部两外侧均无遮挡物,其设置优化了散热效果,确保了摩托车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基于上述主承载架的设置,将所述后置油箱的前端通过连接架与所述主梁管转动连接,后端倾斜向上延伸设置。

为了防止骑行过程中后置油箱与摩托车的后轮发生干涉,在所述后置油箱后下侧的中部开设有后轮避空口,所述后轮避空口为弧形,其尺寸设置为能够避开摩托车的后轮,以防止摩托车后轮在后减震器的作用下,上下跳动与所述后置油箱发生碰撞干涉。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一种三油箱ADV摩托车,通过增加的后置油箱与前置油箱配合使用,加大了摩托车的载油量,延长了摩托车的行驶里程,增加了骑行者的使用便利性;

2、本发明一种三油箱ADV摩托车,通过将前置油箱沿主承载架的外侧上下延伸设置,有效的利用了主承载架的空间,进一步加大了摩托车的载油量,并改变了传统前置油箱的上凸结构,使前置油箱与基座之间的连接变得平缓,提高了骑行者的舒适度,避免了对骑手盆骨的伤害;

3、本发明一种三油箱ADV摩托车,通过对三个油箱合理的结构设计和位置布置,在增加了燃油容量的同时保持了摩托车整体的重心,即满足了燃油容量的需求,又提高了骑行者的舒适度和骑行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三油箱ADV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前置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主承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后置油箱和主承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后置油箱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组件为:

1、车架主体;11、主承载架;111、前转向立管;112、主梁管;113、支撑管;12、前轮支撑架;13、后轮支撑架;2、基座;3、散热装置;4、前置油箱;41、第一油箱;411、上油腔;4111、油口;412、中部油腔;413、下油腔;42、第二油箱;5、后置油箱;51、后轮避空口;6、前大灯总成;7、侧防护罩;8、散热器通风口;9、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油箱ADV摩托车,参见图1-图4,包括车架主体1及其上设置的基座2和油箱组,所述油箱组设置在所述车架主体1与所述基座2之间,所述车架主体1包括主承载架11及设于其前端的前轮支撑架12和后端的后轮支撑架13,所述主承载架11内设有散热装置3,所述散热装置3包括摩托车的发动机以及散热器,所述油箱组固定在所述主承载架11上,所述油箱组包括前置油箱4和后置油箱5,所述前置油箱4设置在所述基座2的前方,所述后置油箱5设置在所述后轮支撑架13上部的基座2下方,通过引入后置油箱5与前置油箱4相结合的使用,使摩托车可以容纳更多的燃油,增加了骑行者的使用便利性。

结合图6-图8,上述所述的主承载架11包括前转向立管111及与其连接且上下设置的主梁管112和支撑管113,所述主梁管112和支撑管113均前高后低的设置在所述前轮支撑架12和后轮支撑架13之间,且所述主梁管112和支撑管113之间设有若干个相对设置的安装件,用于安装所述散热装置3。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置油箱5的中部为外凸结构,所述后置油箱5的前端通过连接架9与所述主梁管112转动连接,后端倾斜向上延伸设置,其中连接架9安装在后置油箱5的前端位置,所述连接架9是由多个杆件组合而成,包括前后设置的转动部和固定部,转动部为前高后低的倾斜设置,其高度高于固定部的高度,转动部为两个相对设置的转动杆,固定部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杆,转动杆和固定杆均为长方形的板材,且厚度相同,其中转动杆的前端与主梁管112转动连接,固定杆设置在后置油箱5上,与后置油箱5连接,并且在两个固定杆相对远离转动杆的一端设有加强杆,通过加强杆将两个固定杆连接,增强转动架的强度,并且为了使连接架9与后置油箱5牢固的连接,将固定杆的长度设置为不小于后置油箱5前后长度的1/3。

对于上述后置油箱5具体的设置,所述后置油箱5包括主油腔及位于其两侧的两个侧油腔,其中一个侧油腔上开设有后置油口,为便于加油将所述后置油口设置在侧油腔的后端靠外侧。在所述侧油腔的后端,且位于后置油口后侧的位置设有尾灯支架安装口,用于安装尾灯支架,所述主油腔前端的下侧为平面,其上开有油泵安装槽,用于安装油泵,所述主油腔的尾端设有呼吸阀安装槽,所述呼吸阀安装槽的前侧还设有坐垫锁避空口,为防止后置油箱5发生泄漏和简化生产工艺,将所述主油腔与两个侧油腔设置为一体制造成型。

在此处为了使后置油箱5与基座2的连接更加紧凑和牢靠,将所述后置油箱5的上端设置为与所述基座2的下端相抵接,此时所述后置油箱5不仅可以用来储存燃油还可以作为基座2的支撑,增强了摩托车整体的紧凑性,且减小了基座2的变形,骑行者能够更舒适的骑乘,且为了防止骑行过程中后置油箱5与摩托车的后轮发生干涉,在所述后置油箱5后下侧的中部开设有后轮避空口51,所述后轮避空口为弧形,其尺寸设置为能够避开摩托车的后轮,以防止摩托车后轮在后减震器的作用下,上下跳动与所述后置油箱5发生碰撞干涉。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油箱4为沿所述主承载架11的外侧上下延伸设置,充分利用了主承载架11外侧区域的空间,并改变了传统前置油箱4的上凸结构,降低了前置油箱4的高度,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前置油箱4与基座2的连接位置变得平缓了,进而提高了骑行者的舒适度,相应的载油量也相对传统的上凸结构的油箱有所增加。

结合图3-图5,所述前置油箱4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主承载架11两侧的第一油箱41和第二油箱42,将前置油箱4分为两个第一油箱41和第二油箱42设置,进一步的提高了燃油的储存量,增加了摩托车的续航里程,且骑行者还可以将第一油箱41和第二油箱42的存储进行充分利用,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骑行活动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将所述第一油箱41、第二油箱42和后置油箱5设置为相连通,使得燃油在不同部分的流动更加顺畅和稳定,当某一个油箱内的燃油使用殆尽时,不必停车进行油路以及电路的调换,另外的两个油箱可以迅速的接替上,以满足骑行活动的连续性,进一步的,将所述第一油箱41和第二油箱42设置为对称结构,并将其对称的设置在所述主承载架11的两侧,相应的还提高了摩托车整体的平衡性。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油箱41、第二油箱42和后置油箱5也可以设置为不连通,其可以通过不同骑行者的不同需求来设置。

结合图5,所述第一油箱41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上油腔411、中部油腔412和下油腔413,所述上油腔411位于所述基座2的前方,其顶部设有油口4111,所述中部油腔412的上部与所述上油腔411连通,下部向后下侧倾斜延伸,所述下油腔413的上部与所述中部油腔412连通,下部向前下侧倾斜延伸,所述上油腔411的内外侧以及中部油腔412的内外侧之间的厚度均不超过150mm,所述上油腔411与中部油腔412之间的水平高度差为第一油箱41总高度的45%-55%,所述中部油腔412的高度低于所述基座2的高度,并与下油腔41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下油腔413的外侧为向外凸的结构,其容积大于所述上油腔411和/或中部油腔412的容积。另外,所述第一油箱41和第二油箱42在上油腔411的前方还设有前轮转向架避空口,用以避开摩托车的前轮转向架,且所述第一油箱41和第二油箱42在所述基座2的前方相抵靠,使摩托车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和轻巧。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看出,所述第一油箱41、第二油箱42和后置油箱5的重心均位于所述主承载架11的下侧,以此巧妙合理的结构设计和位置布局,使得摩托车车身重量的分布更接近于平衡状态,通过降低摩托车整体的重心,提高了摩托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另外,为了给骑行者坐在摩托车上预留一个舒适的放置腿的空间,将所述第一油箱41、第二油箱42和后置油箱5均设置为在所述基座2的中部下方相交汇,并在其交汇位置处均为内收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4,所述主承载架11的前转向立管111与所述前轮支撑架12为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前轮支撑架12连接有前大灯总成6,所述前大灯总成6后端两侧设有侧防护罩7,所述侧防护罩7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大灯总成6和前置油箱4上,位于前置油箱4的外侧,其中所述侧防护罩7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一油箱41和第二油箱42外侧的两个侧防护罩7,所述侧防护罩7的设置,为前大灯总成6和前置油箱4,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护。

其中,所述侧防护罩7的后部为覆盖在所述前置油箱4的中部外侧面设置,在所述侧防护罩7与前置油箱4接触的侧边位置均设置有内翻边结构,所述前置油箱4的外侧面上,对应此内翻边结构设置有与内翻边相配合或者卡接的凹槽或者凸起,使侧防护罩7与前置油箱4的连接更加紧凑和可靠,使其能够应对摩托车行驶过程中迎面而来的大风与摩托车外表面之间产生的风阻。并在所述侧防护罩7的下部与所述前置油箱4之间设有散热器通风口8,且所述主承载架11的下部安装发动机的两外侧均无遮挡物,其设置优化了散热效果,确保了摩托车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相关技术
  • 一种摩托车用油箱
  • 一种基于摩托车的长寿命油箱盖及其使用方法
  • 一种三轮摩托车用油箱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 一种三轮摩托车用防泄漏油箱
技术分类

0612011649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