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连接器组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10296628A(对应美国发明专利号US10651598B2)公开一种热交换结构,其包含一金属件、一杠杆、以及一框架,框架用于支撑杠杆和金属件,金属件的前端通过诸如铆钉的紧固件固定到框架的前缘上。当热源相对散热器滑动时,热源接触杠杆的一端致动杠杆的另一端接触金属件的后端,金属件向下地推动散热器及导热垫与热源接触。

然而,此现有技术需要额外设置一个框架用来安装杠杆及金属件。而且金属件需要设在散热器的顶面,造成散热器需要挖槽用来安装金属件,降低了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并且,金属件仅用单点(螺丝)与散热器结合,杠杆被推动时是压在金属件的后端,如此会使散热器容易歪斜。再者,金属件需要能容许其上下弹性变形及移动的空间,加上杠杆需要能容许其旋转摆动的上下空间及前后空间,因此占据了散热器中的许多的空间,且难以使整体的散热器薄型化。

另外,致动杠杆只在热源插入至一个深度位置被推动,之后金属件直接向下方推动散热器及导热垫与热源接触,此时热源仍需要再移动一段距离,所以散热器及导热垫与热源仍然会有摩擦,也就是说,关于如何减少导热垫的摩擦及损伤,上述现有技术仍有需要改良的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现有技术中至少一问题的连接器组件。

于是,本发明连接器组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是包含笼壳、散热器模块,以及可插拔模块。所述笼壳具有插接通道,以及位于所述插接通道的上方的散热器框架,所述插接通道用以插接一可插拔模块。所述散热器模块组装于所述散热器框架,所述散热器模块包括散热器、板弹簧及支撑弹簧,所述散热器能相对于所述散热器框架在上方的释放位置与下方的接触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板弹簧具有位于后方且能伸入所述插接通道的受推部、位于前方且用以对所述散热器施压的施压弹簧部,以及位于所述受推部与所述施压弹簧部之间且枢接于所述散热器框架的枢接部。所述可插拔模块能沿着由前朝后的插入方向插入所述笼壳的所述插接通道内,而朝后推动所述板弹簧的受推部以使所述板弹簧旋转,进而连动前方的所述施压弹簧部向下直接施压在所述散热器的表面,以连动所述散热器自上方的所述释放位置移动至下方的所述接触位置,且使所述支撑弹簧受到压缩,通过所述板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使所述散热器的底部朝下且具有压力地接触于所述可插拔模块的表面;当所述可插拔模块自所述插接通道退出,所述板弹簧复位且所述支撑弹簧朝上托高所述散热器移动至不接触所述可插拔模块的表面的所述释放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器模块包括两个板弹簧,所述两个板弹簧在所述可插拔模块插入所述笼壳的所述插接通道的过程中依序一先一后地被动作,以分段地施压在所述散热器的表面,并使所述散热器自上方的所述释放位置分段地移动至下方的所述接触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板弹簧的所述施压弹簧部的长度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可插拔模块插入所述笼壳的所述插接通道的过程中,先被动作的所述板弹簧的所述施压弹簧部的长度大于后被动作的所述板弹簧的所述施压弹簧部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板弹簧还具有位于所述施压弹簧部与所述枢接部之间的至少一弯曲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弹簧,所述两个支撑弹簧分别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框架上且支撑于所述散热器的左右两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弹簧包括朝上支撑所述散热器且呈板状的两个弹性支撑部,所述两个弹性支撑部朝上且分别朝前与朝后斜向地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框架及所述散热器之间设有散热器导引构造,所述散热器导引构造限制所述散热器的前后移动且导引所述散热器的上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导引构造包括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框架的侧壁上的导引孔,以及构造在所述散热器侧边上的导引凸部,所述导引凸部能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导引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器具有一基板及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板弹簧设置在所述散热鳍片之间。

本发明通过所述板弹簧的旋转来连动所述施压弹簧部向下直接施压在所述散热器的表面,如此能够在所述可插拔模块插入所述笼壳的所述插接通道内之后才让所述散热器移动到接触所述可插拔模块的表面的位置,以减少所述散热器的底部与所述可插拔模块之间在所述可插拔模块的插入过程中产生摩擦情形,防止所述散热器的底部的磨损问题,或是防止所述散热器的底部所设置的热界面材料被刮破的问题。更进一步来说,通过所述板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使所述散热器的底部朝下且具有压力地接触于所述可插拔模块的表面,能提高热传导效率并增加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为长条状薄板体构造的所述板弹簧,能够直接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散热鳍片之间,且能使整个散热组件具有低轮廓的构造效果。又一方面,两个以上的所述板弹簧在所述可插拔模块插入所述笼壳的所述插接通道的过程中依序一先一后地被动作,所述两个板弹簧能够分段施压在所述散热器上以使所述散热器自上方的所述释放位置分段地移动至下方的所述接触位置。所述两个板弹簧的长度不相同,能够施加不同的弹性力,通过分段施压及分段增加弹性力的构造,能够使所述可插拔模块在插入到较深的位置之后才接触到所述散热器并接受到来自所述散热器进一步的接触压力,由此让所述散热器的移动及与所述可插拔模块的接触更为平衡及稳定,更进一步减少在所述可插拔模块的插入过程中所述散热器的底部与所述可插拔模块之间所产生的摩擦损耗。另外,通过所述板弹簧的位于所述施压弹簧部与所述枢接部之间所述至少一弯曲部,能利于所述枢接部的组装弹性,且加强了所述施压弹簧部与所述枢接部之间的结构弹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一实施例及一可插拔模块的一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立体图,散热器框架的上壁被朝上掀开;

图4是该实施例的散热器框架及散热器模块的一立体分解图,图中散热器框架的上壁被朝上掀开;

图5是该实施例的一俯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A-A剖切线截取的一剖视图,图中散热器模块的散热器位于释放位置,图中省略了插座连接器;

图7是类似图6的一剖视图,图中可插拔模块插入笼壳的插接通道,散热器模块的板弹簧被该可插拔模块动作并施压在散热器的表面,并使散热器朝下移动至接触位置,另外,图中省略了插座连接器;以及

图8是该实施例的可插拔模块与散热器模块的一立体图,图中散热器模块的散热器仅示出部分。

附图标记如下:

100 连接器组件

1 笼壳

11 壳体

11a 插接通道

11b 前端插口

11c 窗口

11d 底部开口

111 顶壁

112 底壁

113 侧壁

114 后壁

115 插脚

116 挡片

117 导引片

118 第一组装构造

118a 前组装片

118b 前限位槽

118c 后组装片

118d 后限位槽

118e 插孔

118f 定位扣孔

12 散热器框架

121 上壁

122 下壁

122a 侧组装部

122b 开缝

122c 枢轴

123 前连接壁

124 侧壁

124a 导引孔

125 第二组装构造

125a 前限位片

125b 后限位片

125c 插片

125d 定位扣片

125e 加强肋

126 扣接孔

127 扣接片

128 散热器容置空间

129 下部开口

13 接地件

131 弹性指部

2 插座连接器

21 座体

211 插接槽

22 端子

3 可插拔模块

31 外壳

311 插接部

311a 挡部

311b 导引槽

4 散热器模块

41 散热器

411 基板

411a 热耦合部

411b 凸块

412 散热鳍片

413 导引凸部

42 板弹簧

42’ 板弹簧

421 受推部

422 施压弹簧部

423 枢接部

424 弯曲部

43 支撑弹簧

431a 弹性支撑部

D1 前后方向

D2 上下方向

D3 左右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连接器组件100的一实施例,包含一笼壳1、一插座连接器2以及一散热器模块4。本发明连接器组件100用以插接一可插拔模块3。

该笼壳1包括一壳体11,以及设于该壳体11的一散热器框架12。该壳体11及该散热器框架12举例来说是以金属板体构造,通过例如金属薄板经由模具冲压加工、弯折所构造成。该壳体11用以设置于一基板411(例如电路板,图未示)且沿一前后方向D1(箭头方向为前,反向为后)延伸。该壳体11具有一顶壁111、与该顶壁111沿一上下方向D2(箭头方向为上,反向为下)相间隔的一底壁112、沿一左右方向D3(箭头方向为右,反向为左)相间隔且连接于该顶壁111与该底壁112之间的两个侧壁113、连接于该顶壁111与该两侧壁113的后缘的一后壁114,以及自该两侧壁113朝下延伸并适用于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及/或连接到接地轨迹(图未示)的多个插脚115。另外,该壳体11还具有由该顶壁111、该底壁112、该两侧壁113与该后壁114共同构成界定且位于内部并用以插接该可插拔模块3的一插接通道11a、位于前端且连通于该插接通道11a并供该可插拔模块3插入的一前端插口11b、形成于该顶壁111且自该顶壁111的前段处朝后延伸并连通于该插接通道11a的一窗口11c,以及位于该底壁112后方且连通该插接通道11a的一底部开口11d。

该插座连接器2机械性且电性地设置于该电路板,该插座连接器2具有绝缘的一座体21,以及多个端子22,该座体21具有一插接槽211,多个端子22设于该插接槽211内且其尾部(图未示)电性并机械地连接于该电路板。该插座连接器2是通过该底部开口11d地以该壳体11罩盖,以使该插座连接器2设于该插接通道11a的后段,但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插座连接器2可以是从该笼壳1的壳体11的后端组入,多个端子22的尾部可以是电性并机械地连接于多条导线(图未示)且这些导线从该笼壳1的壳体11的后端延伸出以连接到另一装置(图未示)。

该可插拔模块3包含一外壳31、一插接板(图未示),以及一线缆(图未示),该外壳31包括一插接部311,该插接板位于该插接部311的末端且该插接板上具有多个接触指部(图未示),该线缆机械性并电性地连接到该插接板。该可插拔模块3沿着由前朝后的插入方向自该前端插口11b插入该笼壳1的壳体11的插接通道11a内后,该可插拔模块3的插接部311末端的插接板能插入该插座连接器2的插接槽211,而使该插接板的接触指部接触于该插座连接器2的插接槽211内的端子22,以使该可插拔模块3与该插座连接器2彼此对接。此外,该笼壳1的壳体11前段邻近该前端插口11b处可设置于一机壳(图未示)的一安装孔,该笼壳1的前端插口11b处还设有多个接地件13,所述接地件13具有自该前端插口11b处朝后延伸且分布于该笼壳1的壳体11外侧与内侧的多个弹性指部131,多个弹性指部131中位于该笼壳1的壳体11外侧者用于与该机壳的安装孔的周缘处部分接触,多个弹性指部131中位于该笼壳1的壳体11内侧者用于与该可插拔模块3接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壳体11还形成有自该窗口11c的后缘朝下延伸的一挡片116,以及自该窗口11c的侧缘朝下延伸的一导引片117,该可插拔模块3的插接部311的顶面形成有能被该挡片116挡止的一挡部311a,以及用以容置该导引片117以产生导引作用的一导引槽311b。

参阅图1至图5,该笼壳1的散热器框架12位于所述插接通道11a的上方地设于该笼壳1的壳体11的顶壁111上。该壳体11具有用以组装于该散热器框架12的一第一组装构造118,该散热器框架12具有沿该上下方向D2彼此相对的一上壁121及一下壁122、连接于该上壁121的前缘与该下壁122的前缘之间的一前连接壁123、自该上壁121的左右两侧缘朝下延伸的两个侧壁124,以及用以与该第一组装构造118对应组装一第二组装构造125。该散热器框架12还具有形成于该上壁121与该两侧壁124的连接处的多个扣接孔126,以及形成于该下壁122的朝上延伸的四个侧组装部122a上的边缘处且分别组装于多个扣接孔126的多个扣接片127。

该第一组装构造118包括自该两侧壁113的前段处朝上延伸且各自具有开口朝前的前限位槽118b的两个前组装片118a、自该两侧壁113的后段处朝上延伸且各自具有开口朝前的后限位槽118d的两个后组装片118c、形成于该两侧壁113且开口朝前的两个插孔118e,以及位于该窗口11c后方地形成于该顶壁111且沿该左右方向D3延伸的一定位扣孔118f。该第二组装构造125包括自该下壁122的两侧缘前段处朝外延伸且朝后卡入该两前限位槽118b的两个前限位片125a、自该下壁122的两侧缘后段处朝外延伸且用以朝后卡入该两后限位槽118d的两个后限位片125b、自该两侧壁124朝下且朝后地延伸形成且用以朝后插入该两插孔118e的两个插片125c,以及形成于该下壁122的后端处且用以朝下地卡扣于该定位扣孔118f的一定位扣片125d。通过分别卡入该两前限位槽118b与该两后限位槽118d的该两前限位片125a与该两后限位片125b能限制该散热器框架12相对于该壳体11在该上下方向D2上的位置,并且,该两前限位片125a与该两后限位片125b朝下地弯折并靠抵于该壳体11的该两侧壁113外侧面,以限制该散热器框架12相对于该壳体11在该左右方向D3上的位置。通过分别插入该两插孔118e的该两个插片125c,能限制该散热器框架12相对于该壳体11在该左右方向D3及上下方向D2上的位置。另外,通过该定位扣片125d与该定位扣孔118f的配合则能定位该散热器框架12相对于该壳体11在该前后方向D1上的位置,该下壁122于该定位扣片125d的左右两侧处形成有两个开缝122b,通过该两开缝122b使该定位扣片125d能弹性地移动,因此在该散热器框架12组装到该壳体11的过程中,该定位扣片125d能先弹性地朝上移动以自该窗口11c跨越过该顶壁111,再朝下复位并朝下卡扣于该定位扣孔118f。该散热器框架12在该插片125c上设有沿该上下方向D2延伸的加强肋125e。

参阅图1、图4至图7,该散热器框架12还具有由该上壁121、该下壁122、该前连接壁123以及该两个侧壁124共同界定的一散热器容置空间128,以及连通于该散热器容置空间128地形成于该下壁122且对应于该壳体11的窗口11c的一下部开口129。该散热器模块4组装于该散热器框架12的散热器容置空间128,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通道11a、所述散热器框架12及所述散热器模块4的数量可以各为两个以上,不应以本实施例为限。该散热器模块4包括一散热器41、两个板弹簧42、42’及两个支撑弹簧43。

该散热器41具有一基板411及多个散热鳍片412,多个散热鳍片412沿该左右方向D3彼此并排、沿前后方向D1延伸且自基板411的顶面朝上一体延伸出。该基板411具有位于底部且朝下凸出并用以朝下穿过该下部开口129及该窗口11c以伸入该插接通道11a的一热耦合部411a,在本实施例中,该热耦合部411a具有朝下凸出的一凸块411b,以及设于该凸块411b的底面的一导热垫(图未示),该导热垫举例来说可以是热界面材料,该热界面材料(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能够充分地填充接触表面的接缝或空隙以减少接触面间的接触热阻,该热界面材料可以选自例如具有高导热性、高柔韧性、可压缩特性、绝缘性、耐磨性等特性的材料的组合,且举例来说可以为底材与相变化材料(phase changematerial)的材料组合,例如其可以是两层以上的构造,其外层底材可以是具备导热性、润滑性、耐磨性、抗撕裂性的材料(例如铁氟龙(Teflon)),而其内层材料则为相变化材料。另外,该热界面材料也可通过材料的组合变化同时具备电磁波屏蔽作用(EMI Shielding)。

该散热器41能相对于该散热器框架12在较为上方的一释放位置(见图6)与较为下方的一接触位置(见图7)之间沿着该上下方向D2移动。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器41与该散热器框架12之间设有一散热器导引构造,该散热器导引构造包括构造在该散热器框架12的该两侧壁124上的两个导引孔124a,以及构造在该散热器41的左右两侧且可沿该上下方向D2移动地对应设置于该两个导引孔124a的两个导引凸部413,通过该两个导引凸部413与该两个导引孔124a之间的配合,限制该散热器41在该前后方向D1上的移动,并使该散热器41能相对于该散热器框架12沿该上下方向D2在较为上方的该释放位置与较为下方的该接触位置之间上下移动。

该散热器框架12还具有分别形成于该下壁122的相对位于后方的其中该两个侧组装部122a的内侧面且沿该左右方向D3朝内延伸的两个枢轴122c。该两板弹簧42、42’沿该左右方向D3排列地分别设置于该散热器框架12的该两枢轴122c,且分别位于对应该散热器41两侧处的位置。该两板弹簧42、42’呈长条状金属薄板体构造,通过例如金属薄板经由模具冲压加工、弯折所构造成。该两板弹簧42、42’设置在散热鳍片412之间,每一该板弹簧42、42’一体构造的具有位于后方且伸入该插接通道11a的一受推部421、位于前方且用以对该散热器41施压的一施压弹簧部422、位于该受推部421与该施压弹簧部422之间且枢接于对应的该散热器框架12的该枢轴122c的一枢接部423,以及位于该施压弹簧部422与该枢接部423之间的弯曲部424。在本实施例中,该两个板弹簧42、42’的施压弹簧部422的长度不相同,其中,板弹簧42的施压弹簧部422的长度大于板弹簧42’的施压弹簧部422。该两个板弹簧42、42’的枢接部423呈套设于该两枢轴122c的C形结构。通过所述板弹簧42、42’的位于所述施压弹簧部422与所述枢接部423之间所述弯曲部424,能利于所述枢接部423的组装弹性,且加强了所述施压弹簧部422与所述枢接部423之间的结构弹性,另外,所述弯曲部424的数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制。

该支撑弹簧43朝上且弹性地支撑该散热器41,且用以提供该散热器41移动至该释放位置的弹性作用力。该两个支撑弹簧43分别一体地构造在该散热器框架12的下部开口129的左右侧的下壁122(靠近所述侧壁124的内侧处)且朝上地支撑于该散热器41的左右两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两个支撑弹簧43也可以是分别通过焊接或扣接等组装方式组装在该散热器框架12。每一该支撑弹簧43包括朝上支撑该散热器41且呈板状的两个弹性支撑部431a,该两个弹性支撑部431a朝上且分别朝前与朝后斜向地延伸。

参阅图4至图8,以下说明该可插拔模块3与该散热器模块4之间的配合关系。

如图6所示,在该可插拔模块3尚未插入该笼壳1的该插接通道11a内之前,该散热器41因该两支撑弹簧43所提供的朝上方向的弹性作用力而位于上方的该释放位置。

如图7所示,当该可插拔模块3沿着由前朝后的插入方向插入该笼壳1的该插接通道11a内,会朝后推动该两板弹簧42、42’的受推部421以使该两板弹簧42、42’通过枢接部423相对于该散热器框架12旋转,此时,该两板弹簧42、42’的施压弹簧部422向下直接施压在该散热器41的表面,以连动该散热器41自上方的该释放位置移动至下方的该接触位置,通过该两板弹簧42、42’的施压弹簧部422的弹性作用力使该散热器41的底部的该热耦合部411a朝下且具有压力地接触于该可插拔模块3的插接部311的表面。而且,在这个状态下,该两板弹簧42、42’的施压弹簧部422朝下推动该散热器41的力大于该支撑弹簧43朝上支撑该散热器41的力,该支撑弹簧43受到压缩,并提供之后用以驱使该散热器41回复至该释放位置的弹性作用力。

如图8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该两个板弹簧42、42’在上述的该可插拔模块3插入该笼壳1的插接通道11a的过程中依序被一先一后地被该可插拔模块3的前端处及挡部311a动作,以分段地施压在该散热器41的表面,并使该散热器41自上方的所述释放位置分段地移动至下方的该接触位置。并且,在此过程中,先被动作的所述板弹簧42的所述施压弹簧部422的长度大于后被动作的所述板弹簧42’的所述施压弹簧部422的长度。由于所述两个板弹簧42、42’的长度不相同,能够施加不同的弹性力,通过分段施压及分段增加弹性力的构造,能够使所述可插拔模块3在插入到较深的位置之后才接触到所述散热器41并接受到来自所述散热器41进一步的接触压力,由此让所述散热器41的移动及与所述可插拔模块3的接触更为平衡及稳定,更进一步减少在所述可插拔模块3的插入过程中所述散热器41的底部与所述可插拔模块3之间所产生的摩擦损耗。

当该可插拔模块3自该插接通道11a退出,该支撑弹簧43提供的弹性作用力朝上托高该散热器41移动至不接触该可插拔模块3的表面的该释放位置。并且,该散热器41将该两板弹簧42、42’的施压弹簧部422朝上推顶,以使该两板弹簧42、42’旋转并复位。

需要说明的是,当该散热器41在该释放位置时,该散热器41的底部的该热耦合部411a可以是不伸入该插接通道11a,或者也可以是伸入该插接通道11a但位于不会接触于该可插拔模块3的上表面的高度,因此该可插拔模块3在推动该两板弹簧42、42’的受推部421之前,该散热器41的底部的该热耦合部411a与该可插拔模块3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所述板弹簧42、42’的旋转来连动所述施压弹簧部422向下直接施压在所述散热器41的表面,如此能够在所述可插拔模块3插入所述笼壳1的所述插接通道11a内之后才让所述散热器41移动到接触所述可插拔模块3的表面的位置,以减少所述散热器41的底部与所述可插拔模块3之间在所述可插拔模块3的插入过程中产生摩擦情形,防止所述散热器41的底部的磨损问题,或是防止所述散热器41的底部所设置的热界面材料被刮破的问题。更进一步来说,通过所述板弹簧42、42’的弹性作用力使所述散热器41的底部朝下且具有压力地接触于所述可插拔模块3的表面,能提高热传导效率并增加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为长条状薄板体构造的所述板弹簧42、42’,能够直接设置在所述散热器41的散热鳍片412之间,使整个散热组件具有低轮廓的构造效果。又一方面,两个以上的所述板弹簧42、42’在所述可插拔模块3插入所述笼壳1的所述插接通道11a的过程中依序一先一后地被动作,所述两个板弹簧42、42’能够分段施压在所述散热器41上以使所述散热器41自上方的所述释放位置分段地移动至下方的所述接触位置。所述两个板弹簧42、42’的长度不相同,能够施加不同的弹性力,通过分段施压及分段增加弹性力的构造,能够使所述可插拔模块3在插入到较深的位置之后才接触到所述散热器41并接受到来自所述散热器41进一步的接触压力,由此让所述散热器41的移动及与所述可插拔模块3的接触更为平衡及稳定,更进一步减少在所述可插拔模块3的插入过程中所述散热器41的底部与所述可插拔模块3之间所产生的摩擦损耗。另外,通过所述板弹簧42、42’的位于所述施压弹簧部422与所述枢接部423之间所述至少一弯曲部424,能利于所述枢接部423的组装弹性,且加强了所述施压弹簧部422与所述枢接部423之间的结构弹性。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2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