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格构梁安装的节点连接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用于格构梁安装的节点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边坡加固、格构梁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格构梁安装的节点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程修建,边坡开挖作业的需求也增长显著。对边坡进行开挖会导致坡体受力产生影响,针对这一情况,近些年国内出现了很多边坡加固措施。锚索(杆)-格构体系是一种将格构梁护坡与锚索锚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支挡结构,国内在采用这种方法加固边坡时,格构梁往往分为现浇和预制两种。

对于现浇格构梁而言,制作工序多,养护时间长,导致施工周期变长;野外工程现场环境恶劣,采用现浇法制作的格构梁工程质量难以保障;现浇法制作完成后需等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才能进行预应力锚索(杆)张拉,工期拖后,成本提高。

对于预制格构梁而言,可以先在加工厂预制格构梁,再运输至现场进行组装,大大节约了所需的时间成本,且工序标准化,近年来尤受青睐。但其在边坡上进行装配时,预留锚索(杆)孔可能与实际施工时预制格构梁中预留位置产生偏差,且在装配连接处非常薄弱,长期使用或遭遇外部荷载时可能存在结构破损、防护失效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格构梁安装的节点连接装置,用以修正格构梁的预留位置偏差,增强格构梁连接处的受力,解决格构梁在长期使用或遭遇外部荷载时可能存在结构破损、防护失效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格构梁安装的节点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和第三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格构梁的一侧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与另一格构梁的一侧固定;

所述第三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螺杆组件、第二螺杆组件、第三螺杆组件、第一双头螺杆组件、第二双头螺杆组件、第三双头螺杆组件、第四双头螺杆组件、第五双头螺杆组件、第六双头螺杆组件、两个第一连通器、两个第二连通器、两个第三连通器、两个第四连通器、两个第五连通器和两个第六连通器,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二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三双头螺杆组件分别通过所述两个第一连通器、所述两个第二连通器、所述两个第三连通器自上而下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上,所述第四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五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六双头螺杆组件分别通过所述两个第四连通器、所述两个第五连通器、所述两个第六连通器自上而下的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上;

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组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两个第一连通器上的一个通孔,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组件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所述第二双头螺杆组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两个第二连通器上的一个通孔,所述第二双头螺杆组件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所述第三双头螺杆组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两个第三连通器上的一个通孔,所述第三双头螺杆组件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所述第四双头螺杆组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两个第四连通器上的一个通孔,所述第四双头螺杆组件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所述第五双头螺杆组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两个第五连通器上的一个通孔,所述第五双头螺杆组件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所述第六双头螺杆组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两个第六连通器上的一个通孔,所述第六双头螺杆组件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

所述第一螺杆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组件与所述第四双头螺杆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螺杆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双头螺杆组件与所述第五双头螺杆组件之间,所述第三螺杆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双头螺杆组件与所述第六双头螺杆组件之间,所述第一螺杆组件、所述第二螺杆组件和所述第三螺杆组件中的至少两个非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四双头螺杆组件设置为在所述第一螺杆组件上可调、所述第二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五双头螺杆组件设置为在所述第二螺杆组件上可调以及所述第三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六双头螺杆组件设置为在所述第三螺杆组件上可调以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二双头螺杆组件和所述第三双头螺杆组件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在第二方向上可调以及所述第四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五双头螺杆组件和所述第六双头螺杆组件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可调以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二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三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四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五双头螺杆组件和所述第六双头螺杆组件设置为能够绕各自的轴线旋转以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所述第一螺杆组件包括多个第一螺杆,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杆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连接块,所述第四双头螺杆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杆一一对应的多个第四连接块,所述第一螺杆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块的通孔以及所述第四连接块的通孔,所述第一螺杆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

所述第二螺杆组件包括多个第二螺杆,所述第二双头螺杆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杆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五双头螺杆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杆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五连接块,所述第二螺杆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通孔以及所述第五连接块的通孔,所述第二螺杆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

所述第三螺杆组件包括多个第三螺杆,所述第三双头螺杆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杆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连接块,所述第六双头螺杆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杆一一对应的多个第六连接块,所述第三螺杆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块的通孔以及所述第六连接块的通孔,所述第三螺杆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两个第一框架杆、两个第二框架杆、两个第三框架杆、两个第四框架杆、两个第五框架杆、两个第六框架杆和两个第七框架杆,两个所述第一框架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框架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三框架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四框架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五框架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六框架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七框架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框架杆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器连接,所述第二框架杆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器连接,所述第三框架杆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器连接,所述第四框架杆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器连接,所述第五框架杆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三连通器连接,所述第六框架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器连接,所述第六框架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器连接,所述第七框架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器连接,所述第七框架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通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杆、所述第六框架杆与所述第一连通器连接的部分位于不同点,所述第二框架杆、所述第三框架杆、所述第四框架杆与所述第二连通器连接的部分位于同一点,所述第五框架杆、所述第七框架杆与所述第三连通器连接的部分位于不同点,所述第六框架杆、所述第七框架杆与所述第二连通器连接的部分位于不同点;

所述第六框架杆与所述第七框架杆共线。

所述第一框架杆和所述第二框架杆均通过第一肋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框架杆、所述第二框架杆与所述第一肋块的连接部分位于同一点;和/或

所述第三框架杆通过第二肋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和/或

所述第四框架杆和所述第五框架杆均通过第三肋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四框架杆、所述第五框架杆与所述第三肋块的连接部分于同一点。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两个第八框架杆、两个第九框架杆、两个第十框架杆、两个第十一框架杆、两个第十二框架杆、两个第十三框架杆和两个第十四框架杆,两个所述第八框架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九框架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十框架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十一框架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十二框架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十三框架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十四框架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八框架杆的伸出端与所述第四连通器连接,所述第九框架杆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五连通器连接,所述第十框架杆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五连通器连接,所述第十一框架杆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五连通器连接,所述第十二框架杆的伸出端与所述第六连通器连接,所述第十三框架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通器连接,所述第十三框架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连通器连接,所述第十四框架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连通器连接,所述第十四框架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连通器连接;

其中,所述第八框架杆、所述第十三框架杆与所述第四连通器连接的部分位于不同点,所述第九框架杆、所述第十框架杆、所述第十一框架杆与所述第五连通器连接的部分位于同一点,所述第十二框架杆、所述第十四框架杆与所述第六连通器连接的部分位于不同点,所述第十三框架杆、所述第十四框架杆与所述第五连通器连接的部分位于不同点;

所述第十三框架杆与所述第十四框架杆共线。

所述第八框架杆和所述第九框架杆均通过第四肋块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八框架杆、所述第九框架杆与所述第四肋块的连接部分的连接部分位于同一点;和/或

所述第十框架杆通过第五肋块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和/或

所述第十一框架杆和所述第十二框架杆均通过第六肋块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十一框架杆、所述第十二框架杆与所述第六肋块的连接部分位于同一点。

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二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三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四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五双头螺杆组件和所述第六双头螺杆组件上均设置有一节直径均为6~36mm、长度均为40~150mm的光滑段以及两节直径均为4~34mm、长度均为50~200mm、外螺纹直径均为6~36mm、螺距均为2~3.5mm的螺纹段;

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二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三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四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五双头螺杆组件和所述第六双头螺杆组件上螺接用螺母均为孔径均为4~34mm,内螺纹直径均为6~36mm,螺距均为2~3.5mm的六角螺母。

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为矩形,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为250~600mm,高度为300~700mm;

所述两个第一框架杆、所述两个第二框架杆、所述两个第三框架杆、所述两个第四框架杆、所述两个第五框架杆、所述两个第六框架杆和所述两个第七框架杆均由矩形部分和铲状部分构成,且在铲状部位设置有通孔,所述两个第一框架杆、所述两个第二框架杆、所述两个第三框架杆、所述两个第四框架杆、所述两个第五框架杆、所述两个第六框架杆和所述两个第七框架杆的总长均为50~400mm,宽均为10~50mm,厚度均为5~15mm,所述两个第一框架杆、所述两个第二框架杆、所述两个第三框架杆、所述两个第四框架杆、所述两个第五框架杆、所述两个第六框架杆和所述两个第七框架杆的铲状部分长度均为10~40mm,宽度均为15~55mm,厚度均为5~15mm,所述两个第一框架杆、所述两个第二框架杆、所述两个第三框架杆、所述两个第四框架杆、所述两个第五框架杆、所述两个第六框架杆和所述两个第七框架杆的通孔孔径为6~36mm。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用于格构梁安装的节点连接装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螺杆组件、第二螺杆组件、第三螺杆组件、第一双头螺杆组件、第二双头螺杆组件、第三双头螺杆组件、第四双头螺杆组件、第五双头螺杆组件和第六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四双头螺杆组件设置为在所述第一螺杆组件上可调、所述第二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五双头螺杆组件设置为在所述第二螺杆组件上可调以及所述第三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六双头螺杆组件设置为在所述第三螺杆组件上可调以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二双头螺杆组件和所述第三双头螺杆组件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在第二方向上可调以及所述第四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五双头螺杆组件和所述第六双头螺杆组件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可调以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二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三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四双头螺杆组件、所述第五双头螺杆组件和所述第六双头螺杆组件设置为能够绕各自的轴线旋转以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在进行预制格构梁在边坡上安装时,允许预制格构梁在一定位移范围内移动,消除了实际工程中锚索(杆)打孔位置偏差造成的影响,减小对现场打孔位置精度的要求,为预制格构梁的安装位置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地质边坡情况下使用锚索(杆)-格构体系对边坡进行加固,现场施工难度降低,同时节约时间和资源成本,更加适用于现代化、机械化和模块化的制作及施工,尤其适用于施工环境恶劣的山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格构梁安装的节点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格构梁安装的节点连接装置的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用于格构梁安装的节点连接装置的第二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用于格构梁安装的节点连接装置的第一双头螺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用于格构梁安装的节点连接装置的第一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用于格构梁安装的节点连接装置的第一连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用于格构梁安装的节点连接装置的第二连通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连接板;111-第一框架杆;112-第二框架杆;113-第三框架杆;114-第四框架杆;115-第五框架杆;116-第六框架杆;117-第七框架杆;121-第一肋块;122-第二肋块;123-第三肋块;131-第一连通器;132-第二连通器;133-第三连通器;2-第二连接板;211-第八框架杆;212-第九框架杆;213-第十框架杆;214-第十一框架杆;215-第十二框架杆;216-第十三框架杆;217-第十四框架杆;221-第四肋块;222-第五肋块;223-第六肋块;231-第四连通器;232-第五连通器;233-第六连通器;311-第一螺杆;312-第二螺杆;313-第三螺杆;321-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2-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3-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4-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5-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6-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31-第一连接块;332-第二连接块;333-第三连接块;334-第四连接块;335-第五连接块;336-第六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边坡上进行装配时,预留锚索(杆)孔可能与实际施工时预制格构梁中预留位置产生偏差,且在装配连接处非常薄弱,长期使用或遭遇外部荷载时可能存在结构破损、防护失效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格构梁安装的节点连接装置,用以修正格构梁的预留位置偏差,增强格构梁连接处的受力,解决格构梁在长期使用或遭遇外部荷载时可能存在结构破损、防护失效的问题。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的用于格构梁安装的节点连接装置,包括包括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和第三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与格构梁的一侧固定,第二连接机构与另一格构梁的一侧固定,第三连接机构设置在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之间。

第三连接机构设置有两个第一连通器131、两个第二连通器132、两个第三连通器133、两个第四连通器232、两个第五连通器232和两个第六连通器233。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1、两个第一框架杆111、两个第二框架杆112、两个第三框架杆113、两个第四框架杆114、两个第五框架杆115、两个第六框架杆116和两个第七框架杆117,两个第一框架杆111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二框架杆112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三框架杆113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的左右两侧,两个第四框架杆114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五框架杆115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的左右两侧,两个第六框架杆116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七框架杆117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的左右两侧;

优选地,第一连接板1设置为矩形,宽度为250~600mm,高度为300~700mm;

两个第一框架杆111、两个第二框架杆112、两个第三框架杆113、两个第四框架杆114、两个第五框架杆115、两个第六框架杆116和两个第七框架杆117均由矩形部分和铲状部分构成,且在铲状部位设置有通孔;

优选地,两个第一框架杆111、两个第二框架杆112、两个第三框架杆113、两个第四框架杆114、两个第五框架杆115、两个第六框架杆116和两个第七框架杆117的总长均为50~400mm,宽均为10~50mm,厚度均为5~15mm;

优选地,两个第一框架杆111、两个第二框架杆112、两个第三框架杆113、两个第四框架杆114、两个第五框架杆115、两个第六框架杆116和两个第七框架杆117的铲状部分长度均为10~40mm,宽度均为15~55mm,厚度均为5~15mm,通孔孔径均为6~36mm。

第一框架杆111的伸出端与第一连通器131连接,第二框架杆112的伸出端与第二连通132器连接,第三框架杆113的伸出端与第二连通器132连接,第四框架杆114的伸出端与第二连通器132连接,第五框架杆115的伸出端与第三连通器133连接,第六框架杆116的一端与第一连通器131连接,第六框架杆116的另一端与第二连通器132连接,第七框架杆117的一端与第二连通器132连接,第七框架杆117的另一端与第三连通器133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所有框架杆的端部与连通器均可以通过圆柱体连接,以第一框架杆111的伸出端与第一连通器131连接为例,可以在第一框架杆111的伸出端和第一连通器131上均设置连通孔,圆柱体穿过第一框架杆111的伸出端的连通孔和第一连通器131上的连通孔以将两者连接,在上述中,圆柱体可以替换为诸如螺栓等其他连接结构,其他框架杆与连通器的连接同理,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第一框架杆111、第六框架杆116与第一连通器131连接的部分位于不同点,第二框架杆112、第三框架杆113、第四框架杆114与第二连通器132连接的部分位于同一点,第五框架杆115、第七框架杆117与第三连通器133连接的部分位于不同点,第六框架杆116、第七框架杆117与第二连通器132连接的部分位于不同点;

第六框架杆116与第七框架杆117共线。

第一框架杆111与第二框架杆112共同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上设置的第一肋块121中;和/或

第三框架杆113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上设置的第二肋块122中;和/或

第四框架杆114与第五框架杆115共同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上设置的第三肋块123中。

优选地,第一肋块121、第二肋块122和第三肋块123为对称梯形,且在第一肋块121、第二肋块122和第三肋块123中心部位设置有通孔;

第一肋块121、第二肋块122和第三肋块123的上底宽均为10~40mm,下底宽均为10~40mm,高度均为10~40mm,厚度均为5~10mm;

第一肋块121、第二肋块122和第三肋块123的中心孔径为6~36mm;

优选地,第一肋块121、第二肋块122和第三肋块123之间间距为10~30mm;

更进一步地,第一肋块121、第二肋块122和第三肋块123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

如图6所示,第一连通器131、第三连通器133均为三孔连通器,其呈L型结构,横、折长度均为10~40mm,孔径为均6~36mm,厚度均为20~50mm;

如图7所示,第二连通器132为四孔连通器,其呈凸型结构,凸型结构的凸出部分各边长为10~40mm,孔径为6~36mm,厚度均为20~50mm;

优选地,第一连接机构的所有构件均采用钢材料制作,充分利用了钢结构承受和传递荷载的能力,使预制格构梁的受力更加均匀,在承受更大锚固力的同时,还保证了梁体不带裂缝工作,延长了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2、两个第八框架杆211、两个第九框架杆212、两个第十框架杆214、两个第十一框架杆214、两个第十二框架杆215、两个第十三框架杆216和两个第十四框架杆217,两个第八框架211杆分别设置于第二连接板2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九框架杆212分别设置于第二连接板2的左右两侧,两个第十框架杆213分别设置于第二连接板2的左右两侧,两个第十一框架杆214分别设置于第二连接板2的左右两侧,两个第十二框架杆215分别设置于第二连接板2的左右两侧,两个第十三框架杆216分别设置于第二连接板2的左右两侧,两个第十四框架杆217分别设置于第二连接板2的左右两侧;

优选地,第二连接板2设置为矩形,宽度为250~600mm,高度为300~700mm;

优选地,两个第八框架杆211、两个第九框架杆212、两个第十框架杆214、两个第十一框架杆214、两个第十二框架杆215、两个第十三框架杆216和两个第十四框架杆217均由矩形部分和铲状部分构成,且在铲状部位设置有通孔;

两个第八框架杆211、两个第九框架杆212、两个第十框架杆214、两个第十一框架杆214、两个第十二框架杆215、两个第十三框架杆216和两个第十四框架杆217的总长均为50~400mm,宽均为10~50mm,厚度均为5~15mm;

两个第八框架杆211、两个第九框架杆212、两个第十框架杆214、两个第十一框架杆214、两个第十二框架杆215、两个第十三框架杆216和两个第十四框架杆217的铲状部分长度均为10~40mm,宽度均为15~55mm,厚度均为5~15mm,通孔孔径均为6~36mm。

第八框架杆211的伸出端与第四连通器231连接,第九框架杆212的伸出端与第五连通器232连接,第十框架杆213的伸出端与第五连通器232连接,第十一框架杆214的伸出端与第五连通器232连接,第十二框架杆215的伸出端与第六连通器233连接,第十三框架杆216的一端与第四连通器连接,第十三框架杆216的另一端与第五连通器232连接,第十四框架杆217的一端与第五连通器232连接,第十四框架杆217的另一端与第六连通器233连接;

其中,第八框架杆211、第十三框架杆216与第四连通器231连接的部分位于不同点,第九框架杆212、第十框架杆213、第十一框架杆214与第五连通器232连接的部分位于同一点,第十二框架杆215、第十四框架杆217与第六连通器233连接的部分位于不同点,第十三框架杆216、第十四框架杆217与第五连通器232连接的部分位于不同点;

第十三框架杆216与第十四框架杆217共线。

第八框架杆211与第九框架杆212共同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2上设置的的第四肋块221中;和/或

第十框架杆213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2上设置的第五肋块222中;和/或

第十一框架杆214与第十二框架杆215共同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2上设置的第六肋块223中。

优选地,第四肋块221、第五肋块222和第六肋块223为对称梯形,且在第四肋块221、第五肋块222和第六肋块223中心部位设置有通孔;

第四肋块221、第五肋块222和第六肋块223的上底宽均为10~40mm,下底宽均为10~40mm,高度均为10~40mm,厚度均为5~10mm;

第四肋块221、第五肋块222和第六肋块223的中心孔径为6~36mm;

优选地,第四肋块221、第五肋块222和第六肋块223之间间距为10~30mm;

更进一步地,第四肋块221、第五肋块222和第六肋块223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

优选地,第四连通器231和第六连通器233均为三孔连通器,其呈L型结构,横、折长度均为10~40mm,孔径均为6~36mm,厚度均为20~50mm;

第五连通器232为四孔连通器,其呈凸型结构,凸型结构的凸出部分各边长为10~40mm,孔径为6~36mm,厚度均为20~50mm。

优选地,第二连接机构的所有构件均采用钢材料制作,充分利用了钢结构承受和传递荷载的能力,使预制格构梁的受力更加均匀,在承受更大锚固力的同时,还保证了梁体不带裂缝工作,延长了使用寿命。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三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一螺杆组件、第二螺杆组件、第三螺杆组件、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

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通过两个第一连通器131连接在第一连接机构上,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连通器131上的一个通孔,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与垫圈;

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通过两个第二连通器132连接在第一连接机构上,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连通器132上的一个通孔,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与垫圈;

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通过两个第三连通器133连接在第一连接机构上,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三连通器133上的一个通孔,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与垫圈;

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和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由自上而下间隔设置;

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通过两个第四连通器231连接在第二连接机构上,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四连通器231上的一个通孔,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与垫圈;

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通过两个第五连通器232连接在第二连接机构上,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五连通器232上的一个通孔,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与垫圈;

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通过两个第六连通器233连接在第二连接机构上,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六连通器233上的一个通孔,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与垫圈;

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由自上而下间隔设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4可知,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上设置有一节光滑段以及两节螺纹段,在光滑段和螺纹段之间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块331,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两端螺接有螺母及垫圈;

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上设置有一节光滑段以及两节螺纹段,在光滑段和螺纹段之间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块332,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两端螺接有螺母及垫圈;

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上设置有一节光滑段以及两节螺纹段,在光滑段和螺纹段之间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三连接块333,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两端螺接有螺母及垫圈;

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上设置有一节光滑段以及两节螺纹段,在光滑段和螺纹段之间间隔设置有两个第四连接块334,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两端螺接有螺母及垫圈;

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上设置有一节光滑段以及两节螺纹段,在光滑段和螺纹段之间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五连接块335,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两端螺接有螺母及垫圈;

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上设置有一节光滑段以及两节螺纹段,在光滑段和螺纹段之间间隔设置有两个第六连接块336,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两端螺接有螺母及垫圈;

优选地,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和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上的光滑段直径均为6~36mm,长度均为40~150mm;

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和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上的螺纹段直径均为4~34mm,长度均为50~200mm,外螺纹直径均为6~36mm,螺距均为2~3.5mm;

更进一步地,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和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螺接用螺母均为孔径均为4~34mm,内螺纹直径均为6~36mm,螺距均为2~3.5mm的六角螺母。

优选地,第一连接块331、第二连接块332、第三连接块333、第四连接块334、第五连接块335、第六连接块336均设置为长方体形状,中心设置有圆孔;

第一连接块331、第二连接块332、第三连接块333、第四连接块334、第五连接块335和第六连接块336的长度均为10~40mm,宽度均为10~40mm,厚度均为10~40mm,圆孔孔径均为6~36mm。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螺杆组件设置于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与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之间,第二螺杆组件设置于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与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之间,第三螺杆组件设置于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与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之间,第一螺杆组件、第二螺杆组件和第三螺杆组件中的至少两个非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螺杆组所在的平面、第二螺杆组所在的平面以及第三螺杆组所在的平面不相交于同一直线,从而保证第三连接机构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承受力。

第一螺杆组件包括多个第一螺杆311,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杆322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连接块331,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杆322一一对应的多个第四连接块334,第一螺杆311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连接块332的通孔以及第四连接块334的通孔,第一螺杆311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及垫圈;

优选地,第一螺杆组件包括两个第一螺杆311,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杆322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一连接块331,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杆322一一对应的两个第四连接块334,第一螺杆311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连接块332的通孔以及第四连接块334的通孔,第一螺杆311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及垫圈。

第二螺杆组件包括多个第二螺杆312,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上设置有与第二螺杆312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连接块332,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上设置有与第二螺杆312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五连接块335,第二螺杆312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二连接块332的通孔以及第五连接块335的通孔,第二螺杆312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及垫圈;

优选地,第二螺杆组件包括两个第二螺杆312,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上设置有与第二螺杆312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二连接块332,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上设置有与第二螺杆312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五连接块335,第二螺杆312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二连接块332的通孔以及第五连接块335的通孔,第二螺杆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及垫圈。

第三螺杆组件包括多个第三螺杆313,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上设置有与第三螺杆313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连接块333,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上设置有与第三螺杆313一一对应的多个第六连接块336,第三螺杆313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三连接块333的通孔以及第六连接块336的通孔,第三螺杆313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及垫圈;

优选地,第三螺杆组件包括两个第三螺杆313,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上设置有与第三螺杆313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三连接块333,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上设置有与第三螺杆313一一对应的两个第六连接块336,第三螺杆313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三连接块333的通孔以及第六连接块336的通孔,第三螺杆313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及垫圈。

优选地,第一螺杆311、第二螺杆312和第三螺杆313的直径均为4~34mm,外螺纹直径均为6~36mm,螺距均为2~3.5mm;

第一螺杆311、第二螺杆312和第三螺杆313螺接用螺母均为孔径为4~34mm,内螺纹直径为6~36mm的六角螺母。

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设置为在第一螺杆组件上可调、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设置为在第二螺杆组件上可调以及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设置为在第三螺杆组件上可调以能够调节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和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设置为相对于第一连接机构在第二方向上可调以及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和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设置为相对于第二连接机构在第二方向上可调以能够调节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和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设置为能够绕各自的轴线旋转以能够调节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在第三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以第一方向为X轴所在的方向,第二方向为Y轴所在的方向,第三方向为Z轴所在的方向,X轴、Y轴和Z轴两两垂直为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位置调节过程。

当需要调整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之间的间距时,即调整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在X轴方向的位置时,可以先将所有第一螺杆311两端的螺母、所有第二螺杆312两端的螺母以及所有第三螺杆313两端的螺母拆下,然后调整第一连接块331、第四连接块334在对应的第一螺杆311上的位置、调整第二连接块332、第五连接块335在对应的第二螺杆312上的位置以及调整第三连接块333、第六连接块336在对应的第三螺杆313上的位置,调整完后,再将所有第一螺杆311两端的螺母、所有第二螺杆312两端的螺母以及所有第三螺杆313两端的螺母安装上,从而完成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在X轴方向上位置的调整。

当需要调整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在Y轴方向的位置时,可以先将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两端的螺母、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两端的螺母、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两端的螺母、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两端的螺母、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两端的螺母和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两端的螺母全部拆下,然后调整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在第一连通器131上的位置,调整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在第二连通器132上的位置,调整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在第三连通器133上的位置,调整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在第四连通器231上的位置,调整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在第五连通器232上的位置,调整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在第六连通器233上的位置,调整完后,再将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两端的螺母、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两端的螺母、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两端的螺母、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两端的螺母、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两端的螺母和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两端的螺母全部装好,从而完成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在Y轴方向上位置的调整。

当需要调整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在Z轴方向的位置时,可以先将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两端的螺母、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两端的螺母、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两端的螺母、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两端的螺母、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两端的螺母和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两端的螺母全部拆下,以及将所有第一螺杆311两端的螺母、所有第二螺杆312两端的螺母以及所有第三螺杆313两端的螺母拆下,然后再绕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和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各自的轴线旋转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和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调整好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所有第一螺杆311、所有第二螺杆312、所有第三螺杆313的位置后,再将第一双头螺杆组件321两端的螺母、第二双头螺杆组件322两端的螺母、第三双头螺杆组件323两端的螺母、第四双头螺杆组件324两端的螺母、第五双头螺杆组件325两端的螺母和第六双头螺杆组件326两端的螺母、所有第一螺杆311两端的螺母、所有第二螺杆312两端的螺母以及所有第三螺杆313两端的螺母全部装好,从而完成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在Z轴方向上位置的调整。

上述的三个方向的位置可调,使得在格构梁进行边坡上安装时,允许格构梁在一定位移范围内移动,消除了实际工程中锚索(杆)打孔位置偏差造成的影响,减小对现场打孔位置精度的要求。

优选的,上述格构梁之间的连接装置所有部件均采用低合金钢,屈服强度不低于345MPa。

所有部件均采用钢结构制作,充分利用了钢结构承受和传递荷载的能力,使预制格构梁的受力更加均匀,在承受更大锚固力的同时,还保证了梁体不带裂缝工作,延长了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技术分类

06120116523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