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用于纵向调节座椅的设备以及座椅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用于纵向调节座椅的设备以及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座椅的座椅纵向调节设备,以及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座椅纵向调节设备的座椅,特别是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座椅纵向调节设备通常包括两对相互间隔的轨道,每对轨道均由两个轨道构成:分配给座椅的上轨道和分配给车辆的地板的下轨道。座椅纵向调节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加载的可移动的平面锁定零件,该锁定零件被固持在上轨道上以及在锁定位置中阻止上轨道在下轨道中的运动。这里,下轨道可以具有孔,而上轨道配备有开口,以及锁定零件在其两个相对的纵向侧处承受凸出物,在锁定位置中,该凸出物可通过弹簧移动到开口和孔中。这种座椅纵向调节设备例如从欧洲专利EP 1 227 950 B1中已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具体说明一种改进的座椅纵向调节设备和具有改进的座椅纵向调节设备的座椅。

关于座椅纵向调节设备,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关于座椅,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0的特征来实现该目的。

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有利的改进。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座椅纵向调节设备来实现,该座椅纵向调节设备包括至少一对轨道和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其中,该对轨道由相对于彼此可移动的上轨道和下轨道形成,以及其中,该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可移动地布置在上轨道上,并且在锁定位置中阻止上轨道在下轨道中的移动,并且在解锁位置中允许移动,以及其中,锁定元件具有多个凸出物,这些凸出物被设计成使得,当沿锁定元件的纵向方向观察时,在锁定位置中,前凸出物与下轨道接触并且后凸出物与上轨道接触,或反之亦然。

通过本发明实现的优点特别在于,通过这样的锁定元件(尤其是预加载的,例如弹簧加载的,以及其具有在锁定位置中与上轨道接触的凸出物和在锁定位置中与下轨道接触的凸出物),可以特别容易地消除在下轨道(也称为导轨)和上轨道(也称为轨道条状滑行装置)之间的间隙。此外,通过利用由旋转运动和拉动运动组成的组合运动,无需附加部件即可实现锁定元件的简单支撑和阻拦功能。例如,锁定元件通过弹簧元件被固持在预加载的状态。通过阻挡元件使得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中的阻拦功能成为可能,以便将锁定元件固持在其锁定位置中并因此阻挡该对轨道。通过锁定元件在其解锁期间的组合的旋转运动和拉动运动,规避了所述阻拦功能,以及因此规避了锁定元件被阻挡元件的阻塞,使得该对导轨被疏通,且上轨道可以相对于下轨道移动,尤其是可以调节。

例如,仅前部(特别是最前的)凸出物和后部(特别是最后的)凸出物各自具有至少一个锥形区域。优选地,布置在所述前凸出物和所述后凸出物之间的至少一个或多个中间凸出物具有笔直形式或矩形形式,以及配置成不与上轨道或与下轨道接触。

例如,锁定元件可被支撑在锁定位置,使得前凸出物的锥形区域压靠下轨道并且后凸出物的锥形区域压靠上轨道,或者反之亦然,使得在下轨道和上轨道之间的间隙在锁定位置中被消除。这使得座椅纵向调节设备能够特别安静地锁定。此外,不需要额外的部件来消除间隙。特别地,锁定元件被设计成并接合到上轨道和下轨道中,使得在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的间隙在锁定位置通过预加载(尤其是弹簧加载)的锁定元件来消除。

特别地,前凸出物和后凸出物可以具有圆锥形式,使得当机械负载被施加到座椅纵向调节设备(特别是在其纵向方向上)时,前凸出物通过夹紧或自锁和负载承受作用接合到下轨道中,以及后凸出物通过夹紧或自锁和负载承受作用接合到上轨道中,或者反之亦然。具体地,前凸出物和后凸出物的锥形区域(例如,楔形区域)压靠轨道凹部(诸如在上轨道中和在下轨道中的孔和/或开口),以便产生夹紧力或约束力并承受负载,特别是向上轨道和下轨道转移负载。特别地,锥形区域具有相应的楔角。为了实现夹紧力,在每个锥形区域中配备相应大的楔角,也称为夹紧角度。为了实现自锁作用,提供楔角,也称为摩擦角,其要足够大以防止特定的凸出物相对于特定的轨道的移动或旋转,以及其特别小于夹紧角度。

此外,中间凸出物可以设计成使得,当机械负载施加到座椅纵向调节设备上(特别是在纵向方向上)时,所述中间凸出物仅通过负载承受作用接合到下轨道和/或接合到上轨道中。通过中间凸出物的这种设计,这些中间凸出物能够承受更高的负载,特别是纵向负载,例如在纵向方向上的碰撞负载。

此外,前凸出物和后凸出物以及中间凸出物可以被设计成使得当机械负载被施加到座椅纵向调节设备上时,前凸出物首先通过夹紧或自锁和负载承受作用接合到下轨道中,以及后凸出物通过夹紧或自锁和负载承受作用接合到上轨道中,或反之亦然,以及如果施加进一步的机械负载,中间凸出物另外通过负载承受作用接合到上轨道和/或下轨道中。因此,当施加机械负载时,可以容易地实现负载的分级承受和分散。

锁定元件被设计为水平锁定装置,以及以简单的方式相对于彼此锁定上轨道和下轨道,同时消除间隙。换句话说:上轨道和下轨道通过在锁定位置中的锁定元件(特别是弹簧加载锁定元件)相对于彼此预加载。例如,锁定元件呈锁定板的形式,多个凸出物(特别是齿)从该锁定板至少在侧面的其中之一(特别是在纵向侧)处侧向伸出。此外,锁定元件可以被设计为双锁定装置。

一种改进提供了,当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中时,锁定元件与上轨道接触的单个区域,以及锁定元件与下轨道接触的单个区域。

例如,与上轨道接触的单个区域,特别是当沿纵向方向观察时,采用在后凸出物与上轨道之间的接触或前凸出物与上轨道之间的接触的形式。与下轨道接触的单个区域,特别是当沿纵向方向观察时,例如形成在后凸出物和下轨道之间或者形成在前凸出物和下轨道之间。优选地,当后凸出物与下轨道接触时,前凸出物与上轨道接触。或者,当前凸出物与下轨道接触时,后凸出物与上轨道接触。

另外,锁定元件还在上轨道和/或下轨道中的止动器开口或止动器孔中沿竖直方向引导。

例如,锁定元件具有多个凸出物,其中,仅凸出物的其中之一(特别是在纵向方向中观察时最前的凸出物)与下轨道接触,以及仅其他凸出物的其中之一(特别是在纵向方向中观察时最后的凸出物)与上轨道接触,或反之亦然。这里,在锁定位置中,在最前的凸出物和最后的凸出物之间的剩余凸出物被布置成不与上轨道或下轨道接触。换句话说:在锁定位置中,锁定元件的仅凸出物的其中单个之一与上轨道接触或抵靠,以及在锁定位置中,锁定元件的仅凸出物的其中单个之一与下轨道接触或抵靠。

特别地,在沿纵向方向观察时的锁定元件的前凸出物,或锁定元件的后凸出物与上轨道接触。例如,前凸出物或后凸出物的其中之一侧抵靠在上轨道中的相关联的开口或通道开口的其中之一侧。此外,在沿纵向方向观察时的锁定元件的后凸出物,或锁定元件的前凸出物与下轨道接触。例如,后凸出物或前凸出物的一侧抵靠在下轨道中的相关联的孔或通道开口的一侧。

另一实施例提供了锁定元件的前凸出物和/或后凸出物具有锥形设计。特别地,在接触的区域中与上轨道和/或下轨道接触、特别是部分抵靠上轨道和/或下轨道的前凸出物和/或后凸出物具有圆锥形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前凸出物(特别是门/前齿)在与下轨道(也称为导轨或引导轮廓)接触的区域中具有锥形区域。后凸出物,特别是后齿,在与上轨道(也称为轨道条状滑行装置)接触的区域中具有锥形区域。前凸出物可以是最前的凸出物。后凸出物可以是最后的凸出物。其余的凸出物,特别是在前凸出物和后凸出物之间的凸出物,在锁定位置中不接触。也就是说,这些剩余的凸出物既不与上轨道接触,也不与下轨道接触。这允许舒适的解锁运动和解锁力,因为在解锁操作期间仅需要克服前凸出物和后凸出物的摩擦力或接触力。此外,其余的凸出物被设计成,仅在存在相对高的纵向负载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存在碰撞负载的情况下,例如在追尾碰撞的情况下,才与上轨道和下轨道接触。

具体地,锁定元件是弹簧加载的,以及可移动地布置在该对轨道的上轨道上。例如,锁定元件被布置和配置成使得,在解锁操作期间,所述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中首先能够部分地旋转到中间位置,以及随后是可调节的,特别是可以线性或弧形运动移动,或者可以从中间位置拉出至解锁位置。

例如,在锁定位置中,锁定元件在横向方向上压配合/力配合地、特别是摩擦地被固持或布置,以及在竖直方向上可在有限的范围内移动。具体地,锁定元件在纵向方向上阻止上轨道和下轨道。

为了消除上轨道和下轨道的阻挡,锁定元件可通过旋转和拉动的组合运动从锁定位置调节到解锁位置。例如,在锁定位置中,锁定元件首先可通过旋转从压配合支架中移出,以及通过拉动运动,特别是线性或弧形运动,可移动(特别是可被拉出)到解锁位置。

一种改进提供了一种用于锁定元件的致动元件,其中,致动元件布置在形成在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的内部空间中。特别地,致动元件布置在上轨道内。致动元件在特定对轨道内的这种布置允许特别紧凑的布置。

例如,上轨道具有通道开口,通过该通道开口可致动致动元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座椅纵向调节设备的座椅,特别是车辆座椅。具体地,座椅纵向调节设备包括两对相互间隔开的轨道,其中每对轨道均具有锁定元件。每对轨道由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的上轨道和下轨道形成。

附图说明

将基于附图更详细地讨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座椅、特别是车辆座椅的示意性立体图,其具有包括两对轨道的座椅纵向调节设备,

图2是穿过用于致动布置在锁定位置中的锁定元件的在接合开口的区域中的一对轨道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穿过用于锁定元件的在复位元件的支架的区域中的该对轨道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是上轨道的顶侧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5是上轨道的底侧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6示出了图5在锁定元件的区域中的示意性放大细节,

图7是锁定元件的解锁操作的顺序的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锁定元件布置在锁定位置中,

图8是继图7之后的锁定元件的解锁操作的顺序的后续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锁定元件已被调节至中间位置,以及,

图9是继图8之后的锁定元件的解锁操作的顺序的后续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锁定元件已被调节至解锁位置。

在所有附图中,相互对应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具有座椅纵向调节设备2的座椅1、特别是车辆座椅的示意性立体图。借助于座椅纵向调节设备2,座椅1布置在例如车身(未更详细地示出)上。

下面将基于三个相互垂直的空间方向来描述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座椅1。在座椅1已安装在车辆中的情况下,纵向方向x基本上水平地延伸,以及优选地平行于对应于车辆的正常行进方向的车辆纵向方向。垂直于纵向方向x延伸的横向方向y同样在车辆中水平定向放置,以及平行于车辆横向方向延伸。竖直方向z垂直于纵向方向x并且垂直于横向方向y延伸。在座椅1已被安装在车辆中的情况下,竖直方向z优选平行于车辆竖直轴线延伸。

所使用的位置术语和方向术语,诸如前、后、顶和底,与以正常坐姿就坐在座椅1上的占用者的观察方向有关,座椅1以适合运送乘客的使用位置安装在车辆中,具有直立的靠背1.1,以及以常规方式朝向行驶方向。然而,座椅1也可以安装在或移动到一些其他方向,例如与行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座椅纵向调节设备2例如包括两对相互间隔的轨道3。每对轨道3包括上轨道31(也称为轨道条状滑行装置或座椅轨道)和下轨道32(也称为导轨或地板轨道)。上轨道31布置在下轨道32上,以便在前端位置和后端位置之间纵向可调节。这种可调节性允许纵向调节座椅1的位置,其中上轨道31的前端位置被指定为座椅1的最前面的位置,而上轨道31的后端位置被指定为座椅1的最后面的位置。

座椅纵向调节设备2还包括至少一个锁定元件4。这里,每对轨道3可以包括相关联的锁定元件4,如下面将基于图2至图6更详细地描述的。

图2是在相关联的锁定元件4的区域中多对轨道3中的其中之一对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在相关联的锁定元件4的区域中另一对替代轨道3的示意性截面图。两对轨道3具有基本相同的构造。

至少一个锁定元件4或每个锁定元件4被设计为双锁定装置。

至少一个锁定元件4以弹簧加载且可移动的方式保持或布置(特别是可旋转且可移动地安设,特别是以便能够通过组合的旋转运动和拉动运动以弧形运动调节或运动)在上轨道31上。锁定元件4例如在上轨道31中的止动器孔或开口34中被引导,特别是在锁定元件4在锁定位置S1的在枢轴上旋转运动期间。在从锁定位置S1到解锁位置S2的解锁运动期间,锁定元件4由致动元件9以通过组合的旋转和拉动运动控制的方式解锁。锁定元件4没有限定的旋转的轴线。

还提供了复位元件11,特别是复位弹簧,如图2至图9所示。复位元件11在一端固持在上轨道31上,以及在另一端固持在锁定元件4上。在如图2、图3和图7所示的锁定位置S1中,锁定元件4阻止上轨道31在下轨道32中的运动。复位元件11在解锁操作期间被支撑。当解锁力撤去时,复位元件11松弛,使得锁定元件4通过复位元件11自动返回至锁定位置S1。这里,复位元件11,特别是其弹簧力,被配置为使得所述复位元件迫使锁定元件4进入锁定位置S1。换句话说:锁定元件4以弹簧加载的方式被调节、特别是被迫使进入锁定位置S1,使得上轨道31和下轨道32布置成相对于彼此没有间隙。

具体地,锁定元件4布置和配置成使得在解锁操作期间,所述锁定元件首先在锁定位置S1中部分地可旋转到中间位置S3(如图8所示),以及随后可调节,特别地,可以以线性或弧形运动移动,或者可以从中间位置S3拉出到解锁位置S2(图9中所示)。

例如,在锁定位置S1中,锁定元件4在横向方向y上压配合地、特别是摩擦地被固持,以及在竖直方向z上可移动至有限程度。具体地,锁定元件4沿纵向方向x阻止上轨道31和下轨道32。

为了消除上轨道31和下轨道32的阻挡,根据图2或图3的特定的锁定元件4首先能够通过绕在纵向方向x上的旋转的轴线的旋转,在锁定位置S1中移动到压配合支架之外,特别是移动到中间位置S3中(如图8所示),以及可通过线性或弧形运动从中间位置S3移动,特别是可拉出至解锁位置S2。

在图9所示的解锁位置S2中,锁定元件4允许上轨道31相对于下轨道32移动。这里,锁定元件4布置和配置成使得,在解锁操作期间,所述锁定元件首先在锁定位置S1中部分地可旋转,以及随后可调节、特别是可被拉出至解锁位置S2(也称为释放位置S2)。下面将基于图7至图9详细描述在解锁操作期间的运动的顺序。

座椅纵向调节设备2还包括止动元件或阻挡元件98(如图2、图3和图5至图9所示),其至少限制或阻止锁定元件4离开锁定位置S1的不期望的运动。阻挡元件98例如被设计为沿着纵向方向x延伸的异形体。阻挡元件98布置在上轨道31内以及紧固、特别是焊接到其上。阻挡元件98还可被设计为致动元件9的轴承。

阻挡元件98平行于锁定元件4布置在上轨道31内。阻挡元件98在纵向方向x上至少在锁定元件4的整个长度上延伸。阻挡元件98可以具有比锁定元件4更大的长度。沿着朝向锁定元件4的一侧,阻挡元件98具有相应形状的止动表面99。因此防止了锁定元件4的动态脱离。借助于阻挡元件98使得锁定元件4在其锁定位置S1的阻拦功能成为可能。

通过锁定元件4在其解锁期间的组合的旋转运动和拉动运动,规避了所述阻拦功能,并且因此规避了由阻挡元件98对锁定元件4的阻塞,使得该对轨道3被疏通,以及上轨道31相对于下轨道32是可移动的,特别是可调节的。

锁定元件4被设计为沿纵向方向x的水平锁定装置。锁定元件4仅在纵向方向x上给予锁定作用。竖直地,上轨道31(也称为轨道条状滑行装置)由滚轮61引导。此外,锁定元件4至少摩擦地固持在轨道31、32的其中之一上,特别是上轨道31上。例如,锁定元件4被设计为锁定板。借助于弹簧加载的锁定元件4,以简单的方式消除在下轨道32和上轨道31之间的间隙。借助于阻挡元件98(也称为水平止动件)防止锁定元件4从其锁定位置S1动态脱离。

图2是穿过在用于致动锁定元件4的接合开口42的区域中的该对轨道3的详细示意性截面图,该锁定元件4布置在锁定位置S1。

为了阻止上轨道31相对于下轨道32的移动以防止座椅的移动,下轨道32设置有多个孔33,以及上轨道31设置有多个开口34(如图2至图9所示)。在锁定位置S1中,锁定元件4的凸出物41,特别是齿状凸出物41接合到所述孔33(特别是槽状通道开口)和开口34(特别是槽状或梳状开口)中,从而阻止在上轨道31和下轨道32之间的运动。具体地,在锁定位置S1中,锁定元件4的凸出物41被摩擦地固持并牢固在至少轨道31、32的其中之一上,特别是在上轨道31中的孔33中。

上轨道31由已弯曲成U形的金属板轮廓形成。下轨道32例如由压制铝轮廓形成。例如,上轨道31可形成为弯曲钢轮廓,其具有通过焊接附接的型钢零件,例如具有通过焊接附接的阻挡元件98。这里,轮廓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在横截面中,上轨道31和下轨道32的两者的自由端35彼此接合,由此上轨道31基本上牢固在竖直方向z(z轴方向)。

当上轨道31已安装在下轨道32上时,它们在座椅纵向调节设备2的内部中定界出腔5。

通过上轨道31相对于下轨道32的纵向移动来相对于车辆地板纵向调节座椅1。这里,上轨道31和下轨道32仅在特定的引导区域中通过滚轮元件6彼此接触。在正常操作中座椅的纵向调节期间,上轨道31(也称为轨道条状滑行装置)以弹性预载方式沿竖直方向z(z轴方向)牢固,以及通过至少一个或多个所述滚轮元件6在纵向方向x(x轴方向)上相对于下轨道32是可移动的。在其余区域中,下轨道32和上轨道31以弹簧预加载的方式相互间隔开,因此由于通过滚轮元件6进行安设而没有间隙。

为了通过至少一个滚轮元件6对上轨道31相对于下轨道32进行弹簧预加载,设置有预加载元件7,其布置在上轨道31内。

预加载元件7布置在腔5内。预加载元件7使得即使在座椅1的纵向调节期间也能够容易地消除在下轨道32和上轨道31之间的间隙。这里,可移动的上轨道31以弹簧预加载的方式在下轨道32中移动。

为此目的,预加载元件7被设计为多功能部件,其同时被设计为用于至少一个或多个滚轮元件6的载体、弹簧和轴承。预加载元件7特别是轮廓元件、金属板成形零件或金属板冲压零件。

例如,预加载元件7包括由金属片承载板形成的载体区域71。载体区域71被成形,特别是弯曲,使得形成轴承区域72和弹簧区域73。弹簧区域73可以被设计为例如具有位于其中的孔(例如,狭槽的形式的孔)的叶片弹簧。弹簧区域73可以是多次弯曲的。轴承区域72被设计成接收用于第一滚轮元件61的轴承销,特别是用于两个第一滚轮元件61的两个轴承轴颈60(如图5所示)。一个或多个第一滚轮元件61被设计为例如滑动汽缸或滑动滚轮。

借助于经由在下轨道32上的第一滚轮元件61以及经由在上轨道31上的弹簧区域73支撑的预加载元件7,产生相应的预加载以消除在特定对的轨道3的轨道31和32之间的间隙。换句话说:本发明使得能够实现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第一滚轮元件61的可移动上轨道31,该第一滚轮元件61相对于下轨道32弹性地预加载,以消除在下轨道32中或在导轨中的自由间隙。

例如,第一滚轮元件61可旋转地安设在预加载元件7上,并且以弹簧预加载的方式布置在上轨道31上,特别是布置在轨道条状滑行装置上。这里,预加载元件7的支持在上轨道31(轨道滑行装置)上的弹簧区域73将预加载传递到轴承区域72,以及经由该轴承区域72传递到一个或多个第一滚轮元件61,其在锁定位置S1中经由在上轨道31中的开口或凹部381以弹性预加载方式布置在下轨道32上,和/或在解锁位置S2或释放位置中,该第一滚轮元件61以弹性预加载的方式滚动在下轨道32的接触表面上。

此外,用于座椅1的纵向调节的座椅纵向调节设备2包括作为至少一个第二滚轮元件62的滑动滚轮或滑动汽缸。

根据预加载元件7的布置,第一滚轮元件61(如图所示)或第二滚轮元件62(未示出)可以以弹性预加载的方式布置在上轨道31上并在下轨道32上弹性滚动。因此,或者上滚轮元件61被牢固,以及下滚轮元件62通过预加载元件7弹簧安设,或者反之亦然。

为了将下轨道32紧固至车身,例如车辆地板,配备紧固螺栓8,该紧固螺栓8被引导穿过在下轨道32的地板部分中的通道开口,以便被紧固至车身。

为了座椅1的纵向调节,座椅纵向调节设备2还具有致动元件9。

致动元件9布置在上轨道31和下轨道32之间形成的腔5(也称为内部空间)内。

上轨道31具有通道开口36(如图3所示),致动元件9可通过该通道开口36致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致动元件9被设计为启动杆,特别是旋转杆,其可旋转地安设在上轨道31上。为此目的,致动元件9包括旋转轴承95(例如在图2中示出),其布置在上轨道31上。致动元件9还至少包括致动区域91和耦合区域92。致动区域91被设计为致动臂或致动凸出物。

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在锁定位置S1中,致动区域91伸入通道开口36中,使得致动区域91可通过U形下轨道32的开放腿区域37致动,以达到解锁锁定元件4的目的。

或者,致动区域91也可突出穿过通道开口36并超出上轨道31并进入U形下轨道32的开放腿区域37(未更详细地示出),使得致动区域91可致动以解锁锁定元件4。

在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致动元件9的致动区域91伸入通道开口36中,以及可从上方穿过U形下轨道32的开放腿区域37致动,以达到解锁锁定元件4的目的。

耦合区域92被设计为对应于锁定元件4的接触的区域。耦合区域92至少包括钩状凸出物93和控制凸轮94。例如,锁定元件4包括接合开口42,耦合区域92的钩状凸出物93接合到该接合开口42中。控制凸轮94抵靠锁定元件4的顶侧,特别是平面锁定元件4的顶侧。

为了解锁锁定元件4,致动元件9被致动,其中,致动区域91被致动朝向并进入通道开口36,特别是按照箭头P1被推入通道开口36中(例如如图7所示)。

这里,致动元件9按照箭头P2围绕致动轴线BA在枢轴上旋转,使得与锁定元件4接合的控制凸轮94首先按照箭头P31向下倾斜或旋转平面锁定元件4(如图7和图8所示)。锁定元件4的特别是平坦的部分(所述部分布置在空腔5中)特别地按照箭头P31向下朝向下轨道32旋转。致动轴线BA与轴线96相同。

由于锁定元件4的内端按照箭头P31向下旋转,在锁定位置S1中的锁定元件4的凸出物41按照箭头P33在开口33和孔34内向上旋转或在枢轴上旋转,如图7和图8所示。在此过程中,消除了在上轨道31中的孔33中的凸出物41的摩擦接合。凸出物41仍然延伸穿过在上轨道31中的开口34和在下轨道32中的孔33。

将锁定元件4调节至中间位置S3,如图8所示。这不是固定位置,而是锁定元件4的连续解锁运动的中间位置S3,所述解锁运动通过致动元件9控制并且是组合的旋转和拉动运动。在解锁运动期间,锁定元件4首先在上轨道31内被向下推动,以离开阻挡元件98的阻挡区域。随后,通过拉力,锁定元件4被拉过阻挡元件98以及至少部分地进入上轨道31中。

在此过程中,以及由于致动区域91进一步致动到腔5中,特别是在致动元件9按照箭头P2进一步旋转的情况下,钩状凸出物93移动到接合开口42中,直到钩状凸出物93接合在锁定元件4周围,以及在进一步致动的情况下,所述钩状凸出物按照箭头P32将所述锁定元件的凸出物41完全拉出在下轨道32中的孔33(也如图9所示)。锁定元件4(特别是具有齿状凸出物41),从而与在下轨道32中的梳状或槽状孔33脱离,使得实现释放位置或解锁位置S2(图9所示),以及上轨道31可相对于下轨道32移动(特别是可纵向调节)。

图3示出了在锁定元件4上的复位元件11的支架的区域中的该对轨道3。复位元件11的第一端11.1(如图5所示)布置并固持在锁定元件4的容器43中。特别地,第一端11.1通过容器43接合在锁定元件4的平面部分周围。

还详细示出了用于致动元件9的致动区域91的在下轨道32中的通道开口36。致动区域91被设计为致动凸轮。

弹簧12被配备用于自动地将致动元件9返回到正常位置或初始位置。弹簧12布置在致动元件9的致动轴线BA的区域中。弹簧12用于在致动以解锁锁定元件4之后使致动元件9返回。

图4是上轨道31的顶侧38的示意性立体图。

致动元件9的致动区域91伸入通道开口36中。锁定元件4的齿状凸出物41处于锁定位置S1以及突出穿过在上轨道31中的孔33。

紧固元件10可以配备在上轨道31的端上。紧固元件10可根据座椅紧固的性质进行不同的设计。在图4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紧固元件10被设计为爪式紧固件,其各自包括接收开口101,座椅1的爪(未更详细地示出)接合到该接收开口101中并具有固持作用。或者,紧固元件10可设计成通过螺纹连接或焊接连接102将座椅1紧固至上轨道31。每个紧固元件10通过压配合/力配合、形状配合和/或材料结合的方式紧固到上轨道31。例如,每个紧固元件10通过焊接连接102紧固至上轨道31。

为了对滚轮进行弹簧预加载引导,上轨道31在其顶侧38上包括凹部381(如图4所示),其中,至少第一滚轮元件61从该凹部381突出,以便在下轨道32上滚动,如图2和图3所示。这里,第一滚轮元件61通过预加载元件7弹性地预加载抵靠上轨道31,以及布置成可移动并在下轨道32的接触表面上弹性滚动。

此外,上轨道31可以在其顶侧38上包括另外的凹部382,其中,第二滚轮元件62至少突出到该凹部382中并且“自由地”运行。

此外,在锁定元件4的区域中,上轨道31具有至少一个另一凹部383,其中,复位元件11的第二端11.2固持在该凹部383中。

另外的凹部384用于接收致动元件9的旋转轴承95(图5所示)。

图5是上轨道31的底侧39的示意性立体图。

复位元件11,特别是弹簧,诸如钢丝弹簧或弓形弹簧,通过第一端11.1固持在容器43中的锁定元件4上。

如在该视图中所示,锁定元件4可包括两个接合开口42。致动元件9则相应地具有与所述接合开口42接合的两个钩状凸出物93。

这里,座椅纵向调节设备2包括两个第二滚轮元件62,该两个第二滚轮元件62分别布置在上轨道31的分别端。第二滚轮元件62,特别是用于座椅1的纵向调节的滑动元件,被设计为例如滚轮汽缸或线轴。第二滚轮元件62具有固定的轮轴,该固定的轮轴紧固至上轨道31,以及其中,第二滚轮元件62在该固定的轮轴上旋转。

座椅纵向调节设备2还包括两个预加载元件7,其分别布置在第二滚轮元件62的其中之一和位于中间的锁定元件4之间。

每个预加载元件7的载体区域71是平面且平坦的形式。每个弹簧区域73被设计为弓形弹簧或冲压弹簧或叶片弹簧。

一对第一滚轮元件61可旋转地安设在每个预加载元件7上。为此目的,每个预加载元件7在相关联的轴承区域72中包括轴承销或轴承轴颈60,如图5所示。

致动元件9的旋转轴承95包括固定的轮轴96。旋转轴承95被紧固至上轨道31的内侧,特别是通过焊缝97焊接至其上。旋转轴承95被设计为例如杆状零件,用于承受和支持可枢转的致动元件9。

旋转轴承95可以同时形成用于锁定元件4的止动元件或阻挡元件98,特别是水平止动件或横向止动件。或者,旋转轴承95和阻挡元件98可以形成为单独的部件。阻挡元件98紧固到上轨道31的内部,特别是通过焊缝97通过材料结合连接到上轨道31。

锁定元件4的水平运动或横向运动,例如由于被施加到锁定元件4的机械负载,特别是在水平方向或横向方向y(y轴方向)上的激励或震动的情况下,例如由于碰撞,可以通过阻挡元件98至少被限制或完全阻止。这里,阻挡元件98被布置和设计成使得尽管可能出现不期望的水平运动或横向运动,锁定元件4仍保持在锁定位置S1。

座椅纵向调节设备2因此被阻止,以及座椅1被牢固在其设定的纵向位置中。阻挡元件98例如被设计为沿着纵向方向x延伸的异形体。阻挡元件98布置在上轨道31内以及紧固、特别是焊接到其上。阻挡元件98还可被设计为致动元件9的轴承。

阻挡元件98平行于锁定元件4布置在上轨道31内。阻挡元件98在纵向方向x上至少在锁定元件4的整个长度上延伸。阻挡元件98可以具有比锁定元件4更大的长度。沿着朝向锁定元件4的一侧,阻挡元件98具有相应形状的止动表面99。

锁定元件4的前凸出物41.1和后凸出物41.2在与轨道31、32接触K的区域中各自具有形成夹紧角度的倾斜侧翼,如下面将根据图6进行详细说明的。至少在前凸出物41.1和后凸出物41.2上带有倾斜侧翼的设计意味着,在纵向负载相对大的情况下,锁定元件4,特别是制动板,会垂直于锁定元件4的纵向方向(如箭头P4所示)向阻挡元件98移动,特别是直到所述锁定元件邻接抵靠止动表面99。

借助于阻挡元件98使得锁定元件4在其锁定位置S1的阻拦功能成为可能。

通过锁定元件4在其解锁期间的组合的旋转运动和拉动运动,规避了所述阻拦功能,以及因此规避了由阻挡元件98对锁定元件4的阻塞,使得该对轨道3解除阻挡,以及上轨道31相对于下轨道32可以移动,特别是可以调节。特别地,锁定元件4可以仅通过致动元件9、特别是解锁杆的旋转运动来解锁。因为只要所述致动元件9不被致动,锁定元件4就不能由于纵向负载或脉冲而自行解锁。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阻挡元件98被设计为具有平面止动表面99的成形的部件。

图6示出了图5的在锁定元件4的区域中的截面图的示意性放大细节。

用于消除处于锁定位置S1的上轨道31和下轨道32之间的间隙的另一简单实施例通过弹簧加载锁定元件4实现。为此目的,弹簧加载锁定元件4具有多个凸出物41,这些凸出物41被构造成使得,当沿着锁定元件4的纵向方向x(x轴方向)观察时,在锁定位置S1中,前凸出物41.1,特别是最前的凸出物41.1与下轨道32接触,以及后凸出物41.2,特别是最后的凸出物41.2与上轨道31接触,或者反之亦然。

弹簧加载锁定元件4的后凸出物41.2在锁定位置S1中与上轨道31相接触,以及弹簧加载锁定元件4的前凸出物41.1在锁定位置S1中与下轨道32相接触,通过这样的弹簧加载锁定元件4,可以特别容易地消除在下轨道32(也称为导轨)和上轨道31(也称为轨道条状滑行装置)之间的间隙。锁定元件4被设计为水平锁定装置。上轨道31和下轨道32通过弹簧加载锁定元件4相对于彼此预加载在锁定位置S1中。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前凸出物41.1,特别是门/前齿,在与下轨道32接触的区域K中具有至少一个锥形区域41.11。后凸出物41.2,特别是后齿,在与上轨道31接触的区域K中具有至少一个锥形区域41.21。借助于在唯一的接触凸出物41.1和41.2的接触的区域K中的这种锥形区域41.11、41.21,分别在这些突出部与相关联的轨道32和31之间实现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接触凸出物41.1和41.2优选地仅在接触的区域K中是圆锥形的。凸出物41.1、41.2可以此外具有另外的锥形区域41.11、41.21(未更详细地示出)。

在图6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沿纵向方向x看,只有两个外面的凸出物41,特别是最前面或外面的前凸出物41.1和最后面或外面的后凸出物41.2,各自至少有一个锥形区域41.11、41.21。具体地,两个外面凸出物41各自具有两个相互相对坐落的锥形区域41.11、41.21。例如,外面前凸出物41.1具有两个相互相对坐落的锥形区域41.11,其在每种情况下形成在下轨道32中的相关联的孔33中的接触的区域K的其中之一。例如,外面后凸出物41.2具有两个相互相对坐落的锥形区域41.21,其在每种情况下形成在上轨道31中的相关联的开口34中的接触的区域K的其中之一。

布置在这两个外面凸出物41、外面前凸出物41.1和外面后凸出物41.2之间的另外的中间凸出物41.4具有笔直形式或矩形形式,以及配置成不与上轨道31或与下轨道32接触。

例如,锁定元件4还可以在锁定位置S1中进一步被支撑,使前凸出物41.1的至少一个锥形区域41.11顶住下轨道32,以及后凸出物41.2的至少一个锥形区域41.21顶住上轨道31,或反之亦然,从而在锁定位置S1中消除在下轨道32和上轨道31之间的间隙。此外,不需要额外的部件来消除间隙。

具体地,锁定元件4被设计成接合到上轨道31和下轨道32中,使得在锁定位置S1中,通过预加载锁定元件4(特别是,弹簧加载锁定元件4),消除了在上轨道31和下轨道32之间的间隙。

具体地,前凸出物41.1和后凸出物41.2可以是圆锥形的,使得当机械负载施加到座椅纵向调节设备2时,特别是在其纵向方向x上,前凸出物41.1在夹紧或自锁和负载承受作用下与下轨道32接合,以及后凸出物41.2在夹紧或自锁和负载承载作用下与上轨道31接合,或反之亦然。具体地,前凸出物41.1和后凸出物41.2的锥形区域41.11和41.21(例如,楔形区域)压靠轨道凹部,诸如在下轨道32中的孔33和/或在上轨道32中的开口34,以产生夹紧力或约束力并承受负载,特别是将负载转移至特定的轨道、上轨道31和/或下轨道32。

具体地,每个锥形区域41.11、41.21具有相应的楔角。为了实现夹紧力,在每个锥形区域41.11、41.21中配备相应大的楔角,也称为夹紧角度。为了实现自锁动作,提供楔角,也称为摩擦角,该楔角足够大以防止特定的凸出物41相对于特定的轨道31和/或32的移动或旋转,以及该楔角特别是小于夹紧角度。

此外,中间凸出物41.4可设计成使得当机械负载施加到座椅纵向调节设备2时,特别是在纵向方向x上,所述中间凸出物41.4仅在负载承受作用下接合到下轨道32和/或上轨道31上。

此外,前凸出物41.1和后凸出物41.2以及中间凸出物41.4可以设计成,当机械负载施加到座椅纵向调节设备2上时,首先前凸出物41.1以夹紧或自锁和负载承受作用接合到下轨道32中,并且后凸出物41.2以夹紧或自锁和负载承受作用接合到上轨道31中,或反之亦然,以及如果进一步施加机械负载,中间凸出物41.4还会以负载承受作用接合到上轨道31和/或下轨道32中。因此,当施加机械负载时,可以容易地实现负载的分级承受和负载的分散。

前凸出物41.1可以是锁定元件4的最前的凸出物或齿。后凸出物41.2可以是锁定元件4的最后的凸出物。其余的凸出物41,特别是在前凸出物41.1和后凸出物41.2之间的凸出物,在锁定位置S1中不接触。也就是说,这些剩余的凸出物41(也称为中间凸出物41.4)既不与上轨道31接触,也不与下轨道32接触。此外,其余凸出物41被设计成仅在存在相对高的纵向负载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存在碰撞负载的情况下,例如在追尾碰撞的情况下,才与上轨道31和下轨道32接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接触凸出物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即前凸出物41.1或后凸出物41.2,或两者都有,在纵向x(x轴方向)上比其余凸出物41具有更大的宽度B。

前凸出物41.1和后凸出物41.2的圆锥形状特别地在各自相关联的接触的区域K上延伸。

此外,所有凸出物41(包括前凸出物41.1和后凸出物41.2)在其自由端41.3处都有斜面或圆角,以便在锁定或解锁操作期间不会卡住,从而在与在上轨道31中的开口34和在下轨道32中的孔33接合或脱离期间,不会卡住。

图7至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锁定元件4的解锁操作的顺序,下面将对其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7对应于根据图2的实施例。参考与图2相关的描述。

在锁定元件4的解锁运动开始时,致动元件9可以按照箭头P1机械地或机电地开动。替代地或附加地,致动元件9可以按照箭头P2机电地旋转。

这里,致动区域91被移向并致动到(特别是按照箭头P1被推入)在上轨道31中的通道开口36中,以便按照箭头P2围绕致动轴线BA旋转或在枢轴上旋转,这样,与锁定元件4接合的控制凸轮94首先按照箭头P31使平面锁定元件4向下倾斜或旋转。在此,致动元件9旋转到腔5中。当仍在锁定位置S1中时,锁定元件4部分地执行按照箭头P31、P33所示的旋转运动或倾斜运动,特别是仅轻微的旋转运动或倾斜运动,如图7和图8所示。

由于致动区域91的进一步致动,特别是按照箭头P2旋转进入腔5,钩状凸出物93移动到锁定元件4的接合开口42中,直到钩状凸出物93接合锁定元件4周围或后面,如图9所示。

如果进一步致动致动元件9,特别是按照箭头P2旋转,则锁定元件4,特别是所述锁定元件的凸出物41的自由端41.3被完全移动,特别是按照箭头P32被拉动出在下轨道32中的孔33中。锁定元件4,特别是具有其齿状凸出物41,从而与在下轨道32中的梳状或槽状孔33脱离,使得锁定元件4被调节至其释放位置或解锁位置S2,以及上轨道31可相对于下轨道32移动,特别是可纵向调节。这样,通过利用由旋转运动和拉动运动组成的组合运动,无需额外的部件,就实现了弹簧加载锁定元件4的简单支撑和阻拦功能。

致动元件9的致动作为连续运动来执行,使得锁定元件4通过连续的组合的旋转运动和拉动运动从锁定位置S1经由中间位置S3调节到解锁位置S2。

除了通过阻挡元件98将锁定元件4阻止在锁定位置S1之外,所述阻挡元件还可以设计成止动元件,以及例如,布置在上轨道31上,从而至少限制或阻止致动元件9进入解锁位置S2的致动运动。具体地,致动元件9进入解锁位置S2的所述运动通过阻挡元件98被限制或阻止,使得当所述锁定元件处于其解锁位置S2中时,锁定元件4的凸出物41保持接合到在上轨道31中的开口34中,如图9所示。致动元件9沿按照箭头P2的致动方向抵靠阻挡元件98。

在上述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公开的特征,只要其保持在权利要求书的保护的范围中,对于本发明的在其各种配置中的实现,既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共同的。

附图标记列表

1 座位

1.1 靠背

2 座椅纵向调节设备

3 一对轨道

31上轨道

32下轨道

33孔

34开口

35自由端

36通道开口

37腿区域

38上轨道的顶侧

381至384凹部

39上轨道的底侧

4 锁定元件

41凸出物

41.1前凸出物

41.11 锥形区域

41.2后凸出物

41.21 锥形区域

41.3自由端

41.4中间凸出物

42接合开口

43容器

5 腔

6 滚轮元件

60轴承轴颈

61第一滚轮元件

62第二滚轮元件

7 预加载元件

71载体区域

72轴承区域

73弹簧区域

8 紧固螺栓

9 执行元件

91致动区域

92耦合区域

93钩状凸出物

94控制凸轮

95旋转轴承

96轴线

97焊缝

98阻挡元件

99止动表面

10紧固元件

101 接收开口

102 焊接连接

11复位元件

11.1第一端

11.2第二端

12弹簧

B 宽度

BA致动轴线

K 接触的区域

P1、P2、P31、P32、P33、P4箭头

S1锁定位置

S2解锁位置

S3中间位置

x x轴方向,纵向方向

y y轴方向,横向方向

z z轴方向,竖直方向

技术分类

061201165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