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砌体墙构造柱的免支模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一种砌体墙构造柱的免支模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砌体墙构造柱的免支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砌体构造柱与水平系梁施工,一般是待填充墙砌筑到一定高度或顶砖砌筑完毕后,再支模与浇筑混凝土;该施工工艺需要经过制模、支模、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等多个工序,存在使用人工多、使用模板多、施工周期长的缺点;由于耗费模板材料与投入人工较多,导致经济性不高,且模板周转多次遭废弃亦不环保;同时,传统施工工艺导致砌体构造柱与水平系梁的观感质量得不到保证,涨模、漏浆、拆模后混凝土不密实、漏筋等质量通病时有发生;而砌体墙构造柱免支模组合砌块是一种可以替代构造柱支模的砌块,在砌体墙施工过程中,一般施工方法为:先砌筑墙体,留出构造柱位置,后期进行支模、浇筑混凝土、拆模;但上述方法存在工序繁杂、墙体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高,对此需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砌体墙构造柱的免支模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优选的,一种砌体墙构造柱的免支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认构造柱结构形式:其中,构造柱结构形式包括直墙构造柱、转角墙构造柱、丁字墙构造柱以及十字墙构造柱;

S2.确定构造柱位置:弹出墙身线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

S3.植筋:根据抗震设计要求,在构造柱位置进行植入钢筋,随后进行箍筋施工或采用钢筋笼进行钢筋搭接;

S4.排块:首先预留构造柱位置并根据砌筑高度以及灰缝厚度进行排块;

S5.摞底:首皮构造柱采用U型免支模壳,对砌套入竖向的钢筋,然后U型免支模壳两侧采用免支模反坎砌块摞底;

S6.砌筑免支模壳及砌块:根据构造柱结构形式,选取U型、L型、T型以及X型免支模壳砌筑构造柱;

S7.免支模构造柱灌孔:采用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对免支模构造柱连续灌注。

优选的,所述钢筋的位置依据楼层控制网进行定位,所述钢筋的间距以构造柱的免支模壳砌块最小内墙尺寸为限。

优选的,所述灰缝厚度控制在8~12mm。

优选的,所述摞底采用U型免支模壳作为首皮构造柱,两侧采用免支模反坎砌块砌筑,具体施工步骤包括:

S51.底部凿毛;

S52.放线排砖;

S53.砌筑修补;

S54.灌孔。

优选的,所述S51中,砌筑免支模反坎前需对砌体墙底部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深度控制不小于10mm,凿毛表面骨料外露不少于75%。

优选的,所述S52中,砌筑免支模反坎前安排放线排砖,模数不足的部位对砌块进行切割,切割后的砌块宜集中在结构交接处,转角墙设置于墙中段且切割出平口砌块,向两侧排块。

优选的,所述S53中,结合使用U型、L型、T型、X型免支模壳和免支模反坎砌块砌筑免支模反坎,其中,

所述免支模反坎砌块的平面尺寸为400mm×200mm,所述免支模反坎砌块的长边两端为凹凸造型,所述免支模反坎砌块的内部沿长边尺寸居中均匀设置三道厚度20mm的横撑,间距为100mm,首皮反坎砌块的高度为150mm,所述砌筑反坎砌块时底部采用砂浆铺底。

优选的,所述S54中,免支模反坎采用自密实混凝土,且从免支模反坎的上面孔灌入,并用刮刀抹平。

优选的,所述S6中,以U型免支模壳为基础,选用任意两种类型免支模壳依次交替砌筑能够形成马牙槎。

优选的,所述砌块产品的等效龄期不小于28天。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免支模壳砌块随墙体同时砌筑,免除二次结构中支模、拆模工序,提高整体施工速度30%以上。

2.本发明免支模壳砌块采用预制砌块,外表平整,有利于提高墙体的整体平整度。

3.本发明解决现有施工工艺工序繁多问题,施工简单方便,施工效率高,施工成本低,工程适用范围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4.本发明避免传统工艺木模拆除后产生的建筑垃圾,保证了绿色经济,提高了节能环保。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砌体墙构造柱的免支模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一种U型免支模壳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一种L型免支模壳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一种T型免支模壳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一种X型免支模壳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免支模反坎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免支模反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直墙构造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转角墙构造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丁字墙构造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十字墙构造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砌体墙构造柱的免支模施工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考图1所示,一种砌体墙构造柱的免支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认构造柱结构形式:其中,造柱结构形式包括直墙构造柱、转角墙构造柱、丁字墙构造柱以及十字墙构造柱。

具体的,确认构造柱结构形式,然后根据构造柱结构形式,选择合适的型式的免支壳模砌块,可选的免支壳模型式包括U型、L型、T型和X型免支壳模(详见图2~图5);其中U型免支模壳的平面形状呈“U”型,平面尺寸为200mm×200mm,由三面侧壁组成,一面开敞(详见图2);L型免支模壳的平面形状呈“L”型,平面尺寸为260mm×260mm,一面开敞(详见图3);T型免支模壳的平面尺寸为200mm×160mm,长边方向一角内凹,内凹尺寸为60mm×60mm,两块T型免支模壳可以合模用于砌筑丁字墙构造柱(详见图4);X型免支模壳的平面尺寸为320mm×160mm,两块X型免支模壳合模呈“X”型,可用于砌筑十字墙构造柱(详见图5)。

S2.确定构造柱位置:弹出墙身线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

具体的,根据建筑施工图纸在楼(地)面弹出轴线、墙边线、门窗洞口线、构造柱位置线以及标高线;其中轴线控制线为200控制线(即轴线向外量200mm作为控制构造柱模壳砌块砌筑的标准位置),标高控制线为混凝土结构上已放的建筑1m线。

S3.植筋:根据抗震设计要求,在构造柱位置进行植入钢筋,随后进行箍筋施工或采用钢筋笼进行钢筋搭接。

具体的,植筋位置根据楼层控制网进行定位控制,植筋打孔孔径大于植入钢筋规格一个型号、孔深为植入钢筋型号的10d(d表示钢筋的直径)(若楼板厚度≤10d,芯柱钢筋贯穿楼板,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为50d,上下分别锚固在芯柱混凝土中),用毛刷、风管将孔内浮灰清理干净;植筋胶使用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将钢筋插入孔内(可用旋转或冲的方法),在胶固化前禁止扰动钢筋,以免影响锚固效果;钢筋间距以构造柱的免支模壳砌块最小内墙尺寸为限,竖向的钢筋绑筋完毕后,随进行箍筋施工或采用预制钢筋笼进行钢筋搭接。

S4.排块:首先预留构造柱位置并根据砌筑高度以及灰缝厚度进行排块。

具体的,灰缝厚度控制在8~12mm,高度模数可通过底部加高导墙调节。

S5.摞底:首皮构造柱采用U型免支模壳,对砌套入竖向的钢筋,然后U型免支模壳两侧采用免支模反坎砌块摞底(详见图6),具体施工步骤包括:

S51.底部凿毛:砌筑免支模反坎前需对砌体墙底部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深度控制不小于10mm,凿毛表面骨料外露不少于75%。

具体的,凿毛处理后的粗骨料避免呈条状且不得松散,混凝土浇筑前凿毛表面不得存有积水。

S52.放线排砖:砌筑免支模反坎前安排放线排砖,模数不足的部位对砌块进行切割,切割后的砌块宜集中在结构交接处,转角墙设置于墙中段且切割出平口砌块,向两侧排块。

具体的,在砌体施工前,将楼层结构面按标高找平,依据二次结构深化施工图放出轴线、砌体边线和洞口线;根据放线排砖,模数不足部位对砌块进行切割;切割后的砌块集中于结构交接处,转角墙设置于墙中段,且有转角的墙体转角处切割出平口砌块,以此为定位,向两侧排块。

S53.砌筑修补:结合使用U型、L型、T型、X型免支模壳和免支模反坎砌块砌筑免支模反坎,所述免支模反坎砌块的平面尺寸为400mm×200mm,所述免支模反坎砌块的长边两端为凹凸造型,所述免支模反坎砌块的内部沿长边尺寸居中均匀设置三道厚度20mm的横撑,间距为100mm(详见图6),首皮反坎砌块的高度为150mm,所述砌筑反坎砌块时底部采用砂浆铺底。

具体的,本发明公开的免支模反坎立体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首先根据放线排砖砌筑免支模反坎砌块,砌筑首皮反坎砌块,砌块高度选用150mm;砌筑反坎砌块时,底部采用砂浆铺底;两端分别为合模的凹凸造型时,可不进行砌筑砂浆粘结,但切开部位的砌块必须用砂浆粘结。

S54.灌孔:免支模反坎采用自密实混凝土,且从免支模反坎的上面孔灌入,并用刮刀抹平。

S6.砌筑免支模壳及砌块:根据构造柱结构形式,选取U型、L型、T型以及X型免支模壳砌筑构造柱,其中,本实施例为丁字墙构造柱,砌块产品等效龄期不小于28天;具体施工步骤包括:

S61.填充墙砌块首皮砌块砌筑完后,第二皮先砌筑构造柱模壳砌块,然后两侧随砌砌块;首皮构造柱与第二皮构造柱之间铺设2根直径为6mm的拉结钢筋,并从第二皮构造柱开始根据抗震要求每隔500mm铺设拉结筋。

S62.根据构造柱位置及功能不同,可以将构造柱分为直墙构造柱、转角墙构造柱、丁字墙构造柱以及十字墙构造柱,其中直墙构造柱采用U型免支模壳,转角墙构造柱采用U型免支模壳和L型免支模壳,丁字墙采用U型免支模壳和T型免支模壳,十字墙采用U型免支模壳和X型免支模壳;依据构造柱的结构形式选择合适的免支模壳,依次交替砌筑不同类型的免支模壳及墙身(不同结构形式的构造柱的免支模壳砌筑形式见图8~图11),构造柱部位及相交墙体的横竖缝不得产生通缝、瞎缝和假缝.所有砖缝要求砂浆饱满。

S63.砌筑至顶部时预留一皮砌块高度,此处采用单个U型免支模壳,两侧采用小砖压顶砌筑;其中,构造柱最后一皮砌块设为单块U型免支模壳砌块;当倒数第二皮为单块排块时,可将此皮切去1/2用以调整顶部预留空间,切去1/2的U型免支模壳砌块的开口一侧宜与整墙平行朝外,便于后期灌注混凝土。

具体的,根据构造柱结构形式、位置和功能的不同,以U型免支模壳为基础,分别选用U型免支模壳、L型免支模壳、T型免支模壳以及X型免支模壳进行组合,用以分别砌筑直墙构造柱(见图8)、转角墙构造柱(见图9)、丁字墙构造柱(见图10)以及十字墙构造柱(见图11),其中选用的两种免支模壳依次交替砌筑以形成马牙槎。

S7.免支模构造柱灌孔:采用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对免支模构造柱连续灌注;具体施工步骤包括:

S71.在构造柱最后一皮U型免支模壳处,将免支模壳开口朝外侧砌筑,并安装卸料斗。

S72.待墙体砌筑砂浆达到1MPa(MPa为压强单位兆帕)时,灌入1/2皮(构造柱最后一皮)左右稀浆料或水泥稀浆。

S73.预先计算构造柱的混凝土用量,按计量整体连续灌注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运动”、“固定”、“位置”、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运动”可以是向左开始,也可以是向右开始,或是循环往复;“固定”可以是直接固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固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6576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