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吊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5:47: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吊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吊具。

背景技术

由于商用车车桥差速器壳总成等类圆孔零件重量重,可达到25kg,靠人员搬运工作强度较大,因此,如何快速制作出简易便捷的吊具,对于提升零件吊装的工作效率,减少作业困难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具,旨在解决由于商用车车桥差速器壳总成等类圆孔零件重量重,可达到25kg,靠人员搬运工作强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吊具,用于吊运孔类工件,所述吊具包括:

基座,具有沿上下向延伸的活动通道;

卡臂,设于所述基座,所述卡臂包括卡持部,所述卡持部用以伸入所述工件的孔内,且沿所述活动通道的径向活动,以具有卡持所述工件的孔内壁的工作位置;以及,

吊装驱动部,沿上下向活动设于所述活动通道,所述吊装驱动部包括呈上下连接的吊装部、及驱动部,所述吊装部用以对接起重设备,所述驱动部向上活动时,驱动所述卡持部活动至所述工作位置。

可选地,所述卡臂的下端用以伸入所述工件的孔内,且其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使得其下端能够沿所述活动通道的径向活动,以卡持所述工件的孔内壁;

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块,所述驱动块对应所述卡臂的一侧自上至下沿所述活动通道的径向向外倾斜设置;

所述卡持部设于所述卡臂的下端。

可选地,所述卡臂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卡臂沿所述基座的周向呈间隔设置;

所述驱动块的外周自上至下沿所述活动通道的径向向外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块对应所述卡臂的一侧与上下向之间的夹角为α,20°≤α≤25°。

可选地,所述卡臂的下端沿所述活动通道的径向向外弯折,以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用以卡持所述工件的孔内壁形成的朝下设置的台阶面;

所述卡持部包括所述弯折部。

可选地,所述弯折部与上下向之间的夹角为β,25°≤β≤35°。

可选地,所述吊装部包括沿上下向依次连接的吊环及接杆,所述吊环伸出于所述活动通道的上方;

所述驱动部连接于所述接杆的下端,所述吊环向上活动时,带动所述驱动部同步活动。

可选地,所述吊环与所述接杆螺接连接;和/或,

所述驱动部向上延伸形成有吊装杆,所述吊装杆与所述接杆螺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

本体,设有所述活动通道,所述卡臂设于所述本体;以及,

壳体,套设于所述本体的外周,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卡臂设有避让槽,且其上端设有连通所述活动通道的通孔。

可选地,所述吊具还包括两个握板,两个所述握板呈相对的连接于所述基座的两侧,且各所述握板沿所述活动通道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吊具在吊运孔类工件时,先将所述卡持部伸入工件的孔内,再控制起重设备向上吊起所述吊装部,所述驱动部随所述吊装部同步向上活动,从而驱动所述卡持部沿所述活动通道的径向活动,以使得所述卡持部卡持所述工件的孔内壁,实现对孔类工件的吊运,操作便捷,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吊具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吊具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卡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本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孔类工件的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吊具(壳体未示出)置于图7中的工件的孔内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由于商用车车桥差速器壳总成等类圆孔零件重量重,可达到25kg,靠人员搬运工作强度较大,因此,如何快速制作出简易便捷的吊具,对于提升零件吊装的工作效率,减少作业困难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吊具,旨在解决由于商用车车桥差速器壳总成等类圆孔零件重量重,可达到25kg,靠人员搬运工作强度较大的技术问题。图1至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吊具的具体实施例,图7为孔类工件的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图1中的吊具(壳体未示出)置于图7中的工件的孔内的截面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吊具100,用于吊运孔类工件200,所述吊具100包括基座1、卡臂3及吊装驱动部4。所述基座1具有沿上下向延伸的活动通道12a;所述卡臂3设于所述基座1,所述卡臂3包括卡持部31,所述卡持部31用以伸入所述工件200的孔内,且沿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活动,以具有卡持所述工件200的孔内壁的工作位置;所述吊装驱动部4沿上下向活动设于所述活动通道12a,所述吊装驱动部4包括呈上下连接的吊装部41、及驱动部42,所述吊装部41用以对接起重设备,所述驱动部42向上活动时,驱动所述卡持部31活动至所述工作位置。

本方案提供的所述吊具100在吊运孔类工件200时,先将所述卡持部31伸入工件200的孔内,再控制起重设备向上吊起所述吊装部41,所述驱动部42随所述吊装部41同步向上活动,从而驱动所述卡持部31沿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活动,以使得所述卡持部31卡持所述工件200的孔内壁,实现对孔类工件200的吊运,操作便捷,节省人力。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卡臂3可以局部设为所述卡持部31,也可以整体设为所述卡持部3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臂3整体设为所述卡持部31。具体地,所述驱动部42驱动所述卡臂3沿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水平活动,以实现对所述工件200的孔内壁卡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臂3的下端设为所述卡持部31。具体地,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卡臂3的下端用以伸入所述工件200的孔内,且其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1,使得其下端能够沿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活动,以卡持所述工件200的孔内壁;所述驱动部42包括驱动块421,所述驱动块421对应所述卡臂3的一侧自上至下沿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向外倾斜设置;所述卡持部31设于所述卡臂3的下端。本方案中,所述卡臂3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1,可以是绕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1。如此,使得所述卡臂3的下端具有靠近及远离所述活动通道12a的活动行程,从而所述卡臂3的下端能够卡持所述工件200的孔内壁。而所述驱动块421对应所述卡臂3的一侧相应倾斜设置,以在所述驱动块421向上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卡臂3沿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活动。如此,只需要通过其中设备将所述吊装部41向上吊起即可实现对所述工件200的吊运,操作简单。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臂3的上端与所述基座1之间通过销轴连接,以实现所述卡臂3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1。

进一步地,为提高所述吊具100对工件200的卡持力,以避面工件200在吊运过程中脱离所述吊具1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臂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卡臂3沿所述基座1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所述驱动块421的外周自上至下沿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向外倾斜设置。本方案通过设置多个所述卡臂3,提高所述吊具100对所述工件200的卡持力。可以理解的是,为提高所述工件200吊运的稳定性,多个所述吊具100沿所述基座1的周向呈均匀间隔布设。同时,为便于所述驱动块421驱动多个所述卡臂3沿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活动,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驱动块421的外周自上向下沿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向外倾斜设置,以能够对应驱动各所述卡持部3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卡臂3的个数不做限制,可以设置三个,也可以设置四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臂3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卡臂3呈相对的设于所述基座1的两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当所述驱动块421对应所述卡臂3的一侧与上下向之间的夹角过大时,会使得所述驱动块421的体积过大,不便于将所述卡持部31伸入所述工件200的孔内;而当所述驱动块421对应所述卡臂3的一侧与上下向之间的夹角过小时,会使得所述卡持部31沿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活动的行程较小,不能够较好的对所述工件200的孔内壁进行卡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块421对应所述卡臂3的一侧与上下向之间的夹角为α,20°≤α≤25°,如此,既能够避免所述驱动块421的体积过大,又能够使得所述卡持部31在沿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活动时,具有合适的行程。

为进一步限制所述工件200在吊运过程中脱离所述吊具1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臂3的下端沿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向外弯折,以形成弯折部32,所述弯折部32用以卡持所述工件200的孔内壁形成的朝下设置的台阶面;所述卡持部31包括所述弯折部32。本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卡持部31与所述卡臂3的上端设置成如上所述的弯折设置,以在所述卡持部31沿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向外活动时,使得所述卡持部31能够卡持在所述工件200的孔内壁的台阶面下,进而限制所述工件200向下脱离。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当所述弯折部32与上下向之间的夹角过大时,不便于所述卡持部31伸入所述工件200的孔内;而当所述弯折部32与上下向之间的夹角过小时,使得所述弯折部32不能够很好的对所述工件200的孔内壁的台阶面进行限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32与上下向之间的夹角为β,25°≤β≤35°,当β满足上述条件时,既便于所述弯折部32伸入所述工件200的孔内,又使得所述弯折部32能够较好的对所述工件200的孔内壁的台阶面进行限位,以降低所述工件200在吊运过程中脱离所述吊具100的风险。

进一步地,为便于所述驱动部42在所述活动通道12a中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装部41包括沿上下向依次连接的吊环411及接杆412,所述吊环411伸出于所述活动通道12a的上方;所述驱动部42连接于所述接杆412的下端,所述吊环411向上活动时,带动所述驱动部42同步活动。通过起重设备与所述吊环411对接,在起重设备向上吊起所述吊环411时,所述驱动部42随所述吊环411同步活动,进而驱动所述卡持部31沿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活动。

进一步地,在实际应用中,对所述吊环411的质量要求较高,当所述吊环411出现损坏时,需要及时更换。因此,为便于及时更换所述吊环4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吊环411与所述接杆412螺纹连接。同样地,为保证所述卡持部31能够稳定沿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活动,需要保证所述驱动部42的外周能够保证相对平滑,为在所述驱动部42外周磨损后及时进行更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42向上延伸形成有吊装杆422,所述吊装杆422与所述接杆412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基座1包括本体12及壳体11,所述本体12设有所述活动通道12a,所述卡臂3设于所述本体12;以及,所述壳体11套设于所述本体12的外周,所述壳体11对应所述卡臂3设有避让槽11a,且其上端设有连通所述活动通道12a的通孔。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12的外周套设所述壳体11,而所述卡臂3设于所述本体12,且所述壳体11对应设有避让所述卡臂3的避让槽11a,如此,一方面使得使得所述吊具100显得更加美观;另一方面所述壳体11也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将所述卡持部31伸入至所述工件200的孔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及图8,为便于将所述卡持部31放入及取出所述工件200的孔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吊具100还包括两个握板5,两个所述握板5呈相对的连接于所述基座1的两侧,且各所述握板5沿所述活动通道12a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如此,在进行吊运前操作人员手持所述握板5将所述卡持部31放入所述工件200的孔内,且当所述工件200吊运到位后,操作人员手持所述握板5将所述卡持部31自所述工件200的孔内取出,操作便捷。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588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