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确定共线运行路径运行间隔的方法和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一种确定共线运行路径运行间隔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共线运行路径运行间隔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已逐步成为公共出行的首选方式。对于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日均客流已超千万人次,日益增长的高峰客流运输需求与骨干线路运行能力的矛盾不断凸显,运营服务保障水平面临着全面持续提升的巨大压力。

因而,在线路前期设计中,如何科学开展车辆基地规模、车站配线、配属列车数等设计、精算工作,使得线路建设后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运行能力更好的满足线路客流运输需求;在已运营线路高峰时段的正常运营工况下,如何更好的发挥列控系统运行能力,有效缓解客流乘坐拥挤程度,提高运营服务水平;在已运营线路高峰时段的突发性大客流、设施设备故障等异常工况下,充分利用列控系统运行能力,如何实现精准化应急处置和运营组织,提高运营保障水平,都是行业不断研究完善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共线运行路径运行间隔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a根据前车及后车在共线路径的运行曲线信息,确定所述共线路径的后车追踪时间间隔最大值,其中所述后车追踪时间间隔最大值为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值;

b获取当前前车及后车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后车的当前位置及其运行速度,确定所述后车执行保障紧急制动至安全停车的预测停车位置信息;

c将所述后车安全停车的预测停车位置信息与所述获取的当前前车位置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初始追踪间隔的时间增量;

d根据所述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及所述时间增量,确定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追踪间隔。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确定共线运行路径运行间隔的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包括:

初始追踪间隔确定装置,用于根据前车及后车在共线路径的运行曲线信息,确定所述共线路径的后车追踪时间间隔最大值,其中所述后车追踪时间间隔最大值为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值;

前车位置与后车预测停车位置确定装置,用于获取当前前车及后车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后车的当前位置及其运行速度,确定所述后车执行保障紧急制动至安全停车的预测停车位置信息;

时间增量确定装置,用于将所述后车安全停车的预测停车位置信息与所述获取的当前前车位置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初始追踪间隔的时间增量;

追踪间隔确定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及所述时间增量,确定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追踪间隔。

运行间隔确定装置,用于获取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分叉点联锁控制间隔及汇合点联锁控制间隔,并确定所述共线运行路径中追踪间隔、分叉点联锁控制间隔、汇合点联锁控制间隔三者中最大值,作为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运行间隔。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能够实现以上所述的确定共线运行路径运行间隔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其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可执行指令来实现以上所述的确定共线运行路径运行间隔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确定共线运行路径运行间隔的方法,根据前车及后车在共线路径的运行曲线信息,确定所述共线路径的后车追踪时间间隔最大值;获取当前前车及后车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后车的当前位置及其运行速度,确定所述后车执行保障紧急制动至安全停车的预测停车位置信息;将所述后车安全停车的预测停车位置信息与所述获取的当前前车位置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初始追踪间隔的时间增量;根据所述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及所述时间增量,确定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追踪间隔;确定所述共线运行路径中追踪间隔、分叉点联锁控制间隔、汇合点联锁控制间隔三者中最大值,作为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运行间隔。从而可以精确确定共线运行路径下的运行间隔,以有效满足车站配线设计、配属列车数精算、运行能力挖潜、运营交路优化、故障应急处置等业务决策的数据快速获取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确定共线运行路径运行间隔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通过前车及后车运行曲线确定后车追踪时间间隔的示意图;

图3为确定初始追踪间隔的时间增量的示意图;

图4为确定共线运行路径运行间隔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共线运行路径运行间隔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S1根据前车及后车在共线路径的运行曲线信息,确定所述共线路径的后车追踪时间间隔最大值,其中所述后车追踪时间间隔最大值为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值;

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后车追踪时间间隔最大值为后车追踪间隔曲线中表征的后车追踪前车的时间间隔值中对应的最大值,其中,后车追踪间隔曲线是在前车与后车运行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根据后车(车头)运行曲线中每一个计算采样周期的后车线路位置,以及在后车安全停车(至前车车头)曲线中对应的前车车头线路位置,再在后车(车头)运行曲线中读取后车由当前计算采样周期线路位置运行至对应前车车头线路位置的运行时间,作为该计算采样周期对应线路位置的后车追踪间隔,再将所有计算结果链接形成的曲线。

进一步地,初始追踪间隔为确定共线路径运行间隔的初始间隔值,选择后车追踪间隔曲线的最大值,以假定后车可以不受前车干扰的按照既定运行速度安全运行。

S2获取当前前车及后车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后车的当前位置及其运行速度,确定所述后车执行保障紧急制动至安全停车的预测停车位置信息。

具体地,当前车与后车按照初始追踪间隔进行运行时,通过前后车的运行曲线信息,获取当前前车及后车的位置信息,作为举例而非限定,此处获取的前车及后车的位置信息均为车头位置;

其中,确定所述后车执行保障紧急制动至安全停车的预测停车位置时需考虑此时因环境因素、线路条件、粘着条件、设备故障等变化,例如因雨雪天气导致轮轨黏着系数降低、列车部分制动力失效、列控系统车载主机故障等情况,导致列车采用保障紧急制动率(Guaranteed Emergency Brake Rate)制动停车的保障紧急制动距离在后车运行曲线上对应的位置信息。

S3将所述后车安全停车的预测停车位置信息与所述获取的当前前车位置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初始追踪间隔的时间增量。

具体地,参图3所示,将当前前车位置表征至后车运行曲线中,计算此时后车安全停车预测停车位置与当前前车位置在后车运行曲线中进行比较,按照列车运行方向,计算出距离值,作为举例而非限定,此处前后车位置的计算均按照其车头位置为计算标准,进一步根据当前后车运行速度,计算后车运行对应距离值所需要的时间值,此处的时间值即为所述初始追踪间隔的时间增量t’。

S4根据所述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及所述时间增量,确定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追踪间隔。

具体地,若沿着列车运行方向,后车安全停车预测停车位置在当前前车位置之后【即距离起始点更远】,则所述时间增量t’值为正数,也即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追踪间隔为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加上所述时间增量值,该情况通常发生在快车(后车)追慢车(前车)的情况,由于快车运行速度较快、慢车运行速度较慢,导致快车与慢车间的距离不断缩短,不满足快车安全停车的距离要求,所需分析共线运行路径起点的初始追踪间隔需要增加;

若沿着列车运行方向,后车安全停车预测停车位置在当前前车位置之前【即距离起始点更近】,则所述时间增量t’值为负数,也即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追踪间隔为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加上所述时间增量值,该情况通常发生在慢车(后车)追快车(前车)的情况,由于慢车运行速度较慢、快车运行速度较快,导致慢车与快车间的距离不断扩大,超出慢车安全停车的距离要求,所需分析共线运行路径起点的初始追踪间隔需要缩小。

优选地,所述S1包括:

S11(未示出)将所述共线路径划分为多个采样位置点,并根据所述前车及后车在共线路径的运行曲线信息中对应的所述多个采样位置点信息,确定前车与后车先后路过每个采样位置点的时间间隔信息。

具体地,在所述共线路径上采样点的划分可以均分,也可考虑路径状况进行划分,例如是否为车站等,此处的具体划分方式以可以高效、准确确定前后车路过同一个采样点的时间点信息为准,具体的划分方式不做限制;进一步将所述采样点表征至前车及后车在所述共线路径的运行曲线上,并通过运行曲线对应的时间差值确定前车与后车先后路过每个采样位置点的时间间隔信息。

S12(未示出)根据所述每个采样位置点的时间间隔信息,确定所述共线路径的后车追踪间隔曲线,并确定所述后车追踪间隔曲线中时间间隔的最大值。

具体地,所述共线路径的后车追踪间隔曲线为先计算所述每个采样点对应的时间间隔值,并将这些值通过坐标系表征出来,再将所有计算结果链接形成的曲线,通过该曲线信息确定其中对应的时间间隔最大值。

优选地,所述S11还包括:

S111(未示出)多次采集前车与后车先后路过每个采样位置点的时间间隔信息,并确定其中经过每个采样位置点的多个时间间隔信息中最小时间间隔信息;

其中,所述S12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采样位置点的最小时间间隔信息,确定所述共线路径的后车追踪间隔曲线,并确定所述后车追踪间隔曲线中对应时间间隔的最大值。

该实施例针对每个采样点具有多个前车与后车运行时间间隔值的情况。具体地,多次采集并计算出前车与后车在所述共线路径上的同一个采样点的运行时间间隔信息,确定其中时间间隔值最小值为该采样点的前车与后车的运行时间间隔值,并将这些值通过坐标系表征出来,再将所有计算结果链接形成的曲线,通过该曲线信息确定其中对应的时间间隔最大值。

优选地,所述S11包括:

S112(未示出)将所述共线路径划分为多个采样位置点,通过采样周期进行周期性采样,在采样位置点未被采集到时,判断所述采样位置点是否为所述共线路径的终点;若是,则以所述终点右侧第一个采样周期采集的信息作为所述终点的采样信息;若否,则以所述采样位置点前一个采样周期采集的信息作为所述采样位置点的信息;

S113(未示出)根据所述前车及后车在共线路径的采样位置点信息,确定前车与后车先后路过每个采样位置的时间间隔信息。

该实施例针对,通过周期性采样获取前车及后车的时间、位置、速度等信息的情况。具体地,在所述共线路径的起点未被周期性采样到对应前车及后车的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时,需要将所述起点左侧第一个周期性采样获取的前车或后车的位置、时间、速度等信息;在所述共线路径的终点未被周期性采样到对应前车或后车的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时,需要将所述终点右侧【即列车前进方向】第一个周期性采样获取的前车或后车的位置、时间、速度等信息。

优选地,所述预测停车位置信息中还包括前车车长、前车尾部包络及后车安全余量信息。

具体地,后车安全停车(至前车车头)位置是在后车安全停车(至前车车尾)位置基础上,考虑前车尾部包络、前车车长及后车安全余量后,计算得出的不同计算采样周期的后车与前车最小安全间隔距离下的前车车头线路位置。

优选地,在所述S3前还包括:

S5(未示出)将所述后车安全停车的预测停车位置信息及前车当前位置信息表征在所述后车运行曲线中;具体地,参图4所示,将当前前车位置表征至后车运行曲线中,计算此时后车安全停车预测停车位置与当前前车位置在后车运行曲线中进行比较,按照列车运行方向,计算出距离值,作为举例而非限定,此处前后车位置的计算均按照其车头位置为计算标准,进一步根据当前后车运行速度,计算后车运行对应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值,此处的时间值即为所述初始追踪间隔的时间增量。

其中,所述S3包括:

将所述表征在后车运行曲线上的所述后车安全停车的预测停车位置与前车当前位置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初始追踪间隔的时间增量。

优选地,所述S5包括:

S51(未示出)采集所述后车的预测停车位置信息及前车当前位置信息在所述后车运行曲线上对应的周期性采样点位置信息。

S52(未示出)若所述后车的预测停车位置信息未映射至后车曲线中对应的周期性采样点上,取下一个采样周期对应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后车的预测停车位置信息。

S53(未示出)若所述前车当前位置信息未映射至后车曲线中对应的周期性采样点上,取上一个采样周期对应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前车当前位置信息。

优选地,所述S3包括:

S31(未示出)当所述预测停车位置信息大于所述获取的当前前车位置时,计算后车预测停车位置与当前前车位置的距离值。

S32(未示出)根据所述距离值及后车运行速度,确定对应的后车运行时间,并将所述运行时间作为所述初始追踪间隔的时间增量。

该实施例主要针对后车按照初始追踪时间间隔运行时,后车预测安全停车位置超过了前车的当前位置的情况,也即,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太小,需要进一步增加。其中,计算后车预测停车位置与当前前车位置的距离值的方式,应对采取一致标准,即统一采集前车车头及后车车头的位置,以前后车车头位置作为前后车的位置信息进行计算。

优选地,所述S3包括:

S33(未示出)当所述预测停车位置信息小于所述获取的当前前车位置时,计算后车预测停车位置与当前前车位置的距离值。

S34(未示出)根据所述距离值及后车运行速度,确定对应的后车运行时间,并将所述运行时间作为所述初始追踪间隔的时间减量。

该实施例主要针对后车按照初始追踪时间间隔运行时,后车预测安全停车位置与前车的当前位置还有一定距离余量的情况,也即,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太大,需要进一步减小。其中,计算后车预测停车位置与当前前车位置的距离值的方式,应对采取一致标准,即统一采集前车车头及后车车头的位置,以前后车车头位置作为前后车的位置信息进行计算。

优选地,在所述时间增量包括多个值时,所述S4包括:

S41(未示出)确定所述多个时间增量值中的目标时间增量值;

S42(未示出)根据所述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及所述目标时间增量,确定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追踪间隔。

该实施例针对时间增量值有多个的情况,例如,进行多次采样计算获得多个时间增量值。

优选地,所述S41包括:

S411(未示出)当所述时间增量值为正数时,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目标时间增量值;其中,所述S42包括:

所述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加上所述目标时间增量,即为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追踪间隔。

具体地,若沿着列车运行方向,后车安全停车预测停车位置在当前前车位置之后【即距离起始点更远】,则所述时间增量值为正数,也即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追踪间隔为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加上所述时间增量值,该情况通常发生在快车(后车)追慢车(前车)的情况,由于快车运行速度较快、慢车运行速度较慢,导致快车与慢车间的距离不断缩短,不满足快车安全停车的距离要求,所需分析共线运行路径起点的初始追踪间隔需要增加;此时的目标时间增量值为多个正数时间增量值中的最大值,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加上所述目标时间增量,即为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追踪间隔。

优选地,所述S41包括:

S412(未示出)当所述时间增量值为负数时,取其中绝对值最小的值作为目标时间增量值;其中,S42包括:

所述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减去所述目标时间增量,即为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追踪间隔。

具体地,若沿着列车运行方向,后车安全停车预测停车位置在当前前车位置之前【即距离起始点更近】,则所述时间增量值为负数,也即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追踪间隔为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加上所述时间增量值,该情况通常发生在慢车(后车)追快车(前车)的情况,由于慢车运行速度较慢、快车运行速度较快,导致慢车与快车间的距离不断扩大,超出慢车安全停车的距离要求,所需分析共线运行路径起点的初始追踪间隔需要缩小;此时的目标时间增量值为多个负数时间增量值中的绝对值最小的值,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减去所述目标时间增量,即为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追踪间隔。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S6(未示出)获取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分叉点联锁控制间隔及汇合点联锁控制间隔,并确定所述共线运行路径中追踪间隔、分叉点联锁控制间隔、汇合点联锁控制间隔三者中最大值,作为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运行间隔。

该实施例主要针对汇合运行后及分叉运行前的共线运行路径的运行间隔确定的情况,具体地,针对不同速度列车汇合运行后的共线运行路径,需分析共线运行路径起点的联锁控制间隔。既考虑前车出清汇合点后,经道岔转动、移动授权延伸,后车由以道岔防护信号机或道岔侧防区域边界为危险点的干扰点(无扰运行的极限接近点)至出清该汇合点的时间间隔,作为共线运行路径起点的联锁控制间隔。

针对不同速度列车分叉运行前的共线运行路径,需分析共线运行路径终点的联锁控制间隔。既考虑前车出清分叉点后,经道岔转动、移动授权延伸,后车由以道岔防护信号机或前车尾部包络为危险点的干扰点至出清该分叉点的时间间隔,作为共线运行路径终点的联锁控制间隔。

获取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分叉点联锁控制间隔及汇合点联锁控制间隔后,进行比较,确定出所述共线运行路径中追踪间隔、分叉点联锁控制间隔、汇合点联锁控制间隔三者中最大值,作为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运行间隔。

参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确定共线运行路径运行间隔的系统100,其中,所述系统100至少包括:

初始追踪间隔确定装置110,用于根据前车及后车在共线路径的运行曲线信息,确定所述共线路径的后车追踪时间间隔最大值,其中所述后车追踪时间间隔最大值为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值。

具体地,所述后车追踪时间间隔最大值为后车追踪间隔曲线中表征的后车追踪前车的时间间隔值中对应的最大值,其中,后车追踪间隔曲线是在前车与后车运行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根据后车(车头)运行曲线中每一个计算采样周期的后车线路位置,以及在后车安全停车(至前车车头)曲线中对应的前车车头线路位置,再在后车(车头)运行曲线中读取后车由当前计算采样周期线路位置运行至对应前车车头线路位置的运行时间,作为该计算采样周期对应线路位置的后车追踪间隔,再将所有计算结果链接形成的曲线。

进一步地,初始追踪间隔为确定共线路径运行间隔的初始间隔值,选择后车追踪间隔曲线的最大值,以假定后车可以不受前车干扰的按照既定运行速度安全运行。

后车预测停车位置确定装置120,用于获取当前前车及后车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后车的当前位置及其运行速度,确定所述后车执行保障紧急制动至安全停车的预测停车位置信息。

具体地,当前车与后车按照初始追踪间隔进行运行时,通过前后车的运行曲线信息,获取当前前车及后车的位置信息,作为举例而非限定,此处获取的前车及后车的位置信息均为车头位置;

其中,确定所述后车执行保障紧急制动至安全停车的预测停车位置时需考虑此时因环境因素、线路条件、粘着条件、设备故障等变化,例如因雨雪天气导致轮轨黏着系数降低、列车部分制动力失效、列控系统车载主机故障等情况,导致列车采用保障紧急制动率(Guaranteed Emergency Brake Rate)制动停车的保障紧急制动距离在后车运行曲线上对应的位置信息。

时间增量确定装置130,用于将所述后车安全停车的预测停车位置信息与所述获取的当前前车位置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初始追踪间隔的时间增量。

具体地,将当前前车位置表征至后车运行曲线中,计算此时后车安全停车预测停车位置与当前前车位置在后车运行曲线中进行比较,按照列车运行方向,计算出距离值,作为举例而非限定,此处前后车位置的计算均按照其车头位置为计算标准,进一步根据当前后车运行速度,计算后车运行对应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值,此处的时间值即为所述初始追踪间隔的时间增量。

追踪间隔确定装置140,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及所述时间增量,确定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追踪间隔。

具体地,若沿着列车运行方向,后车安全停车预测停车位置在当前前车位置之后【即距离起始点更远】,则所述时间增量值为正数,也即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追踪间隔为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加上所述时间增量值,该情况通常发生在快车(后车)追慢车(前车)的情况,由于快车运行速度较快、慢车运行速度较慢,导致快车与慢车间的距离不断缩短,不满足快车安全停车的距离要求,所需分析共线运行路径起点的初始追踪间隔需要增加;

若沿着列车运行方向,后车安全停车预测停车位置在当前前车位置之前【即距离起始点更近】,则所述时间增量值为负数,也即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追踪间隔为初始追踪间隔时间加上所述时间增量值,该情况通常发生在慢车(后车)追快车(前车)的情况,由于慢车运行速度较慢、快车运行速度较快,导致慢车与快车间的距离不断扩大,超出慢车安全停车的距离要求,所需分析共线运行路径起点的初始追踪间隔需要缩小。

运行间隔确定装置150,用于获取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分叉点联锁控制间隔及汇合点联锁控制间隔,并确定所述共线运行路径中追踪间隔、分叉点联锁控制间隔、汇合点联锁控制间隔三者中最大值,作为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运行间隔。

具体地,针对不同速度列车汇合运行后的共线运行路径,需分析共线运行路径起点的联锁控制间隔。既考虑前车出清汇合点后,经道岔转动、移动授权延伸,后车由以道岔防护信号机或道岔侧防区域边界为危险点的干扰点(无扰运行的极限接近点)至出清该汇合点的时间间隔,作为共线运行路径起点的联锁控制间隔。

针对不同速度列车分叉运行前的共线运行路径,需分析共线运行路径终点的联锁控制间隔。既考虑前车出清分叉点后,经道岔转动、移动授权延伸,后车由以道岔防护信号机或前车尾部包络为危险点的干扰点至出清该分叉点的时间间隔,作为共线运行路径终点的联锁控制间隔。

获取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分叉点联锁控制间隔及汇合点联锁控制间隔后,进行比较,确定出所述共线运行路径中追踪间隔、分叉点联锁控制间隔、汇合点联锁控制间隔三者中最大值,作为所述共线运行路径的运行间隔。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代码,当所述计算机代码被执行时,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设备执行时,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申请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另外,本申请的一部分可被应用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通过该计算机的操作,可以调用或提供根据本申请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存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源文件、可执行文件、安装包文件等,相应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该计算机直接执行该指令,或者该计算机编译该指令后再执行对应的编译后程序,或者该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该指令,或者该计算机读取并安装该指令后再执行对应的安装后程序。在此,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可供计算机访问的任意可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通信介质。

通信介质包括藉此包含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通信信号被从一个系统传送到另一系统的介质。通信介质可包括有导的传输介质(诸如电缆和线(例如,光纤、同轴等))和能传播能量波的无线(未有导的传输)介质,诸如声音、电磁、RF、微波和红外。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可被体现为例如无线介质(诸如载波或诸如被体现为扩展频谱技术的一部分的类似机制)中的已调制数据信号。术语“已调制数据信号”指的是其一个或多个特征以在信号中编码信息的方式被更改或设定的信号。调制可以是模拟的、数字的或混合调制技术。

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的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随机存储器(RAM,DRAM,SRAM);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各种只读存储器(ROM,PROM,EPROM,EEPROM)、磁性和铁磁/铁电存储器(MRAM,FeRAM);以及磁性和光学存储设备(硬盘、磁带、CD、DVD);或其它现在已知的介质或今后开发的能够存储供计算机系统使用的计算机可读信息/数据。

在此,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装置运行基于前述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技术分类

0612011592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