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2-苯基-5-联苯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2-苯基-5-联苯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2-苯基-5-联苯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可制备为针对PD-1/PD-L1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具有抑制活性的药物的2-苯基-5-联苯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免疫逃逸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基本生物学特征。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出异己分子并及时进行清除。但对于肿瘤患者而言,由于机体免疫能力低下和肿瘤细胞特殊的生物学特征,使得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杀灭,最终得以在体内发生与发展。肿瘤免疫逃逸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其中由免疫检查点介导的逃逸机制深受人们关注。

免疫检查点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调节器,由一系列共刺激分子和共抑制分子组成,在机体免疫系统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免疫检查点的共刺激分子主要包括CD27、CD40、OX40、GITR、CD137、OX40和ICOS等,而共抑制分子则主要为CTLA-4、PD-1、PD-L1、PD-L2、TIM-3、VISTA和IDO等。其中,共刺激分子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有利于免疫细胞清除异己分子,而共抑制分子则对免疫应答起着负性调节作用,从而维护机体的免疫稳态,避免过度免疫而造成宿主正常组织的损伤。然而,肿瘤细胞却能够利用免疫检查点而实现免疫逃避。其中,常见的逃避机制便是肿瘤细胞通过诱导自身、抗原呈递细胞(APC)和T淋巴细胞等表面过度表达共抑制分子,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的激活。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2作为免疫检查点中重要的共抑制分子受到广泛关注,目前PD-1/PD-L1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已得到充分的确证。

PD-1除了表达在成熟的T细胞外,还可以低水平表达在胸腺内的CD4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PD-1/PD-L信号通路可以诱导并维持外周组织在免疫反应时的耐受性,以防止组织发生过度免疫应答。当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PD-1/PD-L信号通路过度激活会抑制免疫刺激因子如IFN-γ、TNF-α和IL-2的分泌与存活蛋白的表达。大量研究表明,PD-1/PD-L信号通路的异常与病毒感染、糖尿病、神经变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密切相关。

此外,众多研究表明,PD-1/PD-L信号通路的异常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不良存在密切的关系。在肿瘤微环境中,当PD-1/PD-L信号通路被过度激活后,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抗凋亡信号以及抑制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活性而获得生存(Blood,2008,111(7):3635-3643)。另外,使用PD-1或PD-L1抗体阻断PD-1/PD-L信号通路则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其主要是通过逆转对T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重新激活T淋巴细胞,同时促进效应T淋巴细胞和记忆T淋巴细胞的生成以及抑制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分化,最终增强肿瘤微环境内T淋巴细胞的免疫杀伤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目前全球已经有Keytruda和Opdivo等10多款PD-1/PD-L1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应用于临床治疗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胃癌、肝癌、肾癌、膀胱癌等多种实体肿瘤和血液癌症,极大地改善了肿瘤患者预后,打破了许多种类癌症的治疗瓶颈。然而,PD-1/PD-L1单抗药物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由于其原发性和/或获得性耐药,导致大多数肿瘤患者不能从中获益;由于其缺乏口服生物利用度,无法口服给药,患者依从性差;再加上本身具有的免疫原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药源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此外,由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纯化难度大,而且运输不便,导致治疗成本高。这些问题都限制了PD-1/PD-L1单抗药物的临床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小分子药物凭借其独有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和药效学特性,加上其生产成本低,有望解决单抗药物存在的缺陷,因此研发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该类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充满着挑战,导致其目前仍处于前期研发阶段,远远落后于单抗药物,因此急需研发活性高且成药性好的新型PD-L1小分子抑制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存在的成药性不足等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显著的PD-L1抑制活性的小分子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技术方案: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第一方面,本发明的2-苯基-5-联苯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具有式I的结构,其还包含其立体异构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前药、结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它们的混合物,

其中:

R

R

W选自氢、卤素、氰基、羟基、巯基、羧基、C

R

Y选自氢、卤素、羟基、巯基、甲硫基、羰基、羧基、氨基、胍基、呋喃基、四氢吡咯基、吗啉基、N-甲基哌嗪基、C

R

R

Z选自氢、卤素、羟基、巯基、羧基、氨基或乙酰胺基。

本发明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PD-1/PD-L1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抑制活性,可以用于治疗和/或预防PD-1/PD-L1介导的免疫抑制所引起的各种相关疾病。

优选,上述结构中:

R

R

R

Y选自氢、羟基、羰基、羧基、胍基、C

R

R

优选,上述结构中:

R

R

R

Y选自氢、羟基、羰基、羧基、胍基、C

具体地,

更具体地,上述化合物选自以下任一化合物: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1m),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1),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盐酸盐(1s),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甲酯(2m),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2),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盐酸盐(2s),N-甲基-N-(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3m),N-甲基-N-(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3),N-甲基-N-(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盐酸盐(3s),(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丙氨酸甲酯(4m),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丙氨酸(4),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丙氨酸盐酸盐(4s),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亮氨酸甲酯(5m),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亮氨酸(5),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亮氨酸盐酸盐(5s),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异亮氨酸甲酯(6m),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异亮氨酸(6),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异亮氨酸盐酸盐(6s),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苏氨酸甲酯(7m),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苏氨酸(7),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苏氨酸盐酸盐(7s),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精氨酸甲酯(8m),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精氨酸(8),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精氨酸盐酸盐(8s),3-((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酸甲酯(9m),3-((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酸(9),3-((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酸盐酸盐(9s),3-((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酰胺(10),3-((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酰胺盐酸盐(10s),(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脯氨酸甲酯(11m),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脯氨酸(11),

(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脯氨酸盐酸盐(11s),

(2S,4R)-4-羟基-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吡咯烷-2-羧酸甲酯(12m),

(2S,4R)-4-羟基-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吡咯烷-2-羧酸(12),

(2S,4R)-4-羟基-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吡咯烷-2-羧酸盐酸盐(12s),

(S)-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2-羧酸(13),

(S)-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2-羧酸盐酸盐(13s),

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4-羧酸(14),

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4-羧酸盐酸盐(14s),

2-((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醇(15),

2-((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醇盐酸盐(15s),

2-(甲基(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醇(16),

2-(甲基(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醇盐酸盐(16s),

(R)-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基-2-醇(17),

(R)-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基-2-醇盐酸盐(17s),

2-((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基-1,3-二醇(18),

2-((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基-1,3-二醇盐酸盐(18s),

2-(羟甲基)-2-((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基-1,3-二醇(19),

2-(羟甲基)-2-((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基-1,3-二醇盐酸盐(19s),

2-乙基-2-((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基-1,3-二醇(20),

2-乙基-2-((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基-1,3-二醇盐酸盐(20s),

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3-醇(21),

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3-醇盐酸盐(21s),

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4-醇(22),

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4-醇盐酸盐(22s),

(R)-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3-羧酸(23),

(R)-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3-羧酸盐酸盐(23s),

2-((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酰胺(24),

2-((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酰胺盐酸盐(24s),

(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25m),

(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25),

(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盐酸盐(25s),

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甲酯(26m),

(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26),

(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盐酸盐(26s),

2-((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醇(27),

2-((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醇盐酸盐(27s),

2-((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酰胺(28),

2-((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酰胺盐酸盐(28s),

(S)-3-羟基-2-((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酰胺(29),

(S)-3-羟基-2-((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酰胺盐酸盐(29s),

(R)-1-(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3-甲酰胺(30),

(R)-1-(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3-甲酰胺盐酸盐(30s),

(R)-1-(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3-羧酸(31),

(R)-1-(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3-羧酸盐酸盐(31s),

(S)-2-((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醇(32),

(S)-2-((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醇盐酸盐(32s),

(R)-2-((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醇(33),

(R)-2-((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醇盐酸盐(33s),

(R)-1-((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基-2-醇(34),

(R)-1-((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基-2-醇盐酸盐(34s),

(4-氯-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35m),

(4-氯-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35),

(4-氯-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盐酸盐(35s),

(2-氯-5-(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36m),

(2-氯-5-(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36),

(2-氯-5-(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盐酸盐(36s),

2-((4-氯-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醇(37),

2-((4-氯-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醇盐酸盐(37s),

(2-氯-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38m),

(2-氯-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38),

(2-氯-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盐酸盐(38s),

(3-氯-5-(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39m),

(3-氯-5-(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39),

(3-氯-5-(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盐酸盐(39s),

(4-溴-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40m),

(4-溴-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40),

(4-溴-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盐酸盐(40s),

(4-氟-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41m),

(4-氟-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41),

(4-氟-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盐酸盐(41s),

4-氟-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甲酯(42m),

(4-氟-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42),

(4-氟-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盐酸盐(42s),

(3-(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43m),

(3-(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43),

(3-(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盐酸盐(43s),

(3-(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甲酯(44m),

(3-(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44),

(3-(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盐酸盐(44s),

(4-(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45m),

(4-(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45),

(4-(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盐酸盐(45s),

4-(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甲酯(46m),

(4-(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46),

(4-(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盐酸盐(46s),

3-((4-(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酸甲酯(47m),

3-((4-(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酸(47),

3-((4-(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酸盐酸盐(47s)。

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第二方面,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选自以下任一方法:

方法一:

化合物a经过Suzuki偶联、酯化、缩合、酰化、环合、缩合反应制得通式(I)化合物,或再进一步经碱水解制得通式(I)化合物;

方法二:

化合物g经溴代、氯代、酰化、环合、缩合反应制得通式(I)化合物,或再进一步经碱水解制得通式(I)化合物;

其中,R

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第三方面,上述化合物可制备为PD-L1抑制剂药物以及免疫调节剂药物,更具体可制备为预防和/或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

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第四方面,上述化合物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形成药物组合物,具体制剂形式为片剂、胶囊剂、散剂、丸剂、颗粒剂、注射剂、口服液、糖浆剂、吸入剂、软膏剂、贴剂或栓剂。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本发明的化合物对PD-1/PD-L1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具有很高的抑制活性。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这些2-苯基-5-联苯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与PD-L1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可以有效地逆转PD-1/PD-L1介导的免疫抑制作用,促进CD8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化合物在不同浓度下对Lewis肺癌细胞活力的影响;

图2为本发明化合物呈剂量依赖性逆转PD-1/PD-L1抑制PBMC分泌INF-γ的作用;

图3为本发明化合物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的生长;

图4为本发明化合物对小鼠移植瘤T淋巴细胞浸润的影响,其中:A)CD4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试剂与材料:实验所需要的所有试剂未经特别说明均为市售化学纯或分析纯产品。

仪器:

实施例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1)及其盐酸盐(1s)的合成

(1)2-甲基-[1,1'-联苯]-3-羧酸(1A)的合成

将2-甲基-[1,1'-联苯]-3-羧酸(10.00g,46.50mmol)、苯硼酸(11.34g,93.00mmol)、碳酸钾(9.64g,69.75mmol)和Pd(PPh

(2)2-甲基-[1,1'-联苯]-3-羧酸甲酯(1B)的合成

将1A(8.86g,41.74mmol)溶于50mL甲醇中,缓慢滴入9mL浓硫酸,滴毕,于80℃搅拌4小时,冷却,加入50mL水,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减压浓缩,得到无色油状物8.98g,收率95%。MS(EI)m/z:227.1[M+H]

(3)2-甲基-[1,1'-联苯]-3-碳酰肼(1C)的合成

将1B(8.98g,39.69mmol)溶于50mL乙醇中,缓慢滴入15mL 80%水合肼,滴毕,升温至80℃反应12小时,冷却,浓缩反应液,加入100mL饱和NaCl水溶液,析出大量白色固体,抽滤,干燥,得到白色固体8.17g,收率91%。MS(EI)m/z:227.1[M+H]

(4)N'-(3-(氯甲基)苯甲酰基)-2-甲基-[1,1'-联苯]-3-甲酰肼(1D)的合成

将1C(5.00g,22.10mmol)和N,N-二异丙基乙胺(8.57g,66.29mmol)溶于无水二氯甲烷(30mL)中,冰浴下缓慢滴加3-(氯甲基)苯甲酰氯(4.59g,24.31mmol)的无水二氯甲烷(20mL)溶液,室温反应过夜,减压浓缩,加入50mL水,二氯甲烷(3×40mL)萃取,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减压浓缩,柱层析分离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5:1(V:V)],得白色固体4.6g,收率55%。MS(EI)m/z:379.1[M+H]

(5)2-(3-(氯甲基)苯基)-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1E)的合成

将1D(4.6g,2.14mmol)溶于30mL三氯氧磷中,升温至80℃反应12小时,冷却,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淬灭,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减压浓缩,得到无色油状物2.76g,收率63%。MS(EI)m/z:361.1[M+H]

(6)(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1m)的合成

将1E(0.20g,0.55mmol)溶于5mL乙腈中,加入甘氨酸甲酯盐酸盐(0.17g,1.37mmol),碳酸氢钠(0.16g,1.93mmol),升温至85℃反应12小时,加入10mL水,乙酸乙酯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柱层析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1:1(V:V)],得到白色固体0.13g,收率57%。MS(EI)m/z:414.2[M+H]

(7)(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1)及其盐酸盐(1s)的合成

将1m(0.13g,0.31mmol)溶于5mL甲醇和0.5mL水中,加入氢氧化锂(23mg,0.93mmol),室温反应4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加入5mL水,用4M盐酸溶液调节pH至3-4,析出白色固体,抽滤,干燥,得到白色固体63mg,收率58%。MS(EI)m/z:400.2[M+H]

将1(32mg,0.08mmol)加入1mL 4M 1,4-二氧六环盐酸溶液中,室温搅拌过夜,减压蒸除溶剂,无水乙醚洗涤,抽滤,干燥,得到白色固体26mg,收率81%。MS(EI)m/z:400.2[M+H]

实施例2:(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2)及其盐酸盐(2s)的合成

(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甲酯(2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L-丝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得白色固体2m,收率59%。MS(ESI)m/z444.1[M+H]

(2)化合物2及其盐酸盐2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2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2,收率61%。MS(ESI)m/z 430.2[M+H]

实施例3:N-甲基-N-(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3)及其盐酸盐(3s)的合成

(1)N-甲基-N-(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3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肌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得白色固体3m,收率61%。MS(ESI)m/z 428.2[M+H]

(2)化合物3及其盐酸盐3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3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3,收率64%。MS(ESI)m/z 414.1[M+H]

实施例4:(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丙氨酸(4)及其盐酸盐(4s)的合成

(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丙氨酸甲酯(4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L-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得白色固体4m,收率59%。MS(ESI)m/z428.1[M+H]

化合物4及其盐酸盐4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4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4,收率58%。MS(ESI)m/z 414.2[M+H]

实施例5:(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亮氨酸(5)及其盐酸盐(5s)的合成

(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亮氨酸甲酯(5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L-亮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得白色固体5m,收率60%。MS(ESI)m/z 470.2[M+H]

化合物5及其盐酸盐5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5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5,收率55%。MS(ESI)m/z 456.1[M+H]

实施例6:(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异亮氨酸(6)及其盐酸盐(6s)的合成

(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异亮氨酸甲酯(6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L-异亮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得白色固体6m,收率61%。MS(ESI)m/z 470.1[M+H]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6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6,收率56%。MS(ESI)m/z 456.2[M+H]

实施例7:(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苏氨酸(7)及其盐酸盐(7s)的合成

(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苏氨酸甲酯(7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L-苏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得白色固体7m,收率65%。MS(ESI)m/z 458.2[M+H]

(2)化合物7及其盐酸盐7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7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7,收率57%。MS(ESI)m/z 444.1[M+H]

实施例8:(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精氨酸(8)及其盐酸盐(8s)的合成

(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精氨酸甲酯(8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得白色固体8m,收率61%。MS(ESI)m/z513.1[M+H]

(2)化合物8及其盐酸盐8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8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8,收率59%。MS(ESI)m/z 499.2[M+H]

实施例9:3-((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酸(9)及其盐酸盐(9s)的合成

(1)3-((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酸甲酯(9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β-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得白色固体9m,收率63%。MS(ESI)m/z 428.5[M+H]

(2)化合物9及其盐酸盐9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9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9,收率61%。MS(ESI)m/z 414.1[M+H]

实施例10:3-((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酰胺(10)及其盐酸盐(10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β-丙氨酰胺制得白色固体10,收率55%。MS(ESI)m/z413.2[M+H]

实施例1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脯氨酸(11)及其盐酸盐(11s)的合成

(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脯氨酸甲酯(11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L-脯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得白色固体11m,收率63%。MS(ESI)m/z 454.1[M+H]

(2)化合物11及其盐酸盐11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11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11,收率65%。MS(ESI)m/z 440.2[M+H]

实施例12:(2S,4R)-4-羟基-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吡咯烷-2-羧酸(12)及其盐酸盐(12s)的合成

(1)(2S,4R)-4-羟基-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吡咯烷-2-羧酸甲酯(12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L-羟基脯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得白色固体12m,收率61%。MS(ESI)m/z 470.1[M+H]

(2)化合物12及其盐酸盐12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12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12,收率66%。MS(ESI)m/z 456.2[M+H]

实施例13:(S)-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2-羧酸(13)及其盐酸盐(13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s)-哌啶-2-羧酸制得白色固体13,收率58%。MS(ESI)m/z454.1[M+H]

实施例14: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4-羧酸(14)及其盐酸盐(14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4-哌啶甲酸制得白色固体14,收率53%。MS(ESI)m/z454.2[M+H]

实施例15:2-((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醇(15)及其盐酸盐(15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氨基乙醇制得白色固体15,收率57%。MS(ESI)m/z386.1[M+H]

实施例16:2-(甲基(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醇(16)及其盐酸盐(16s)的合成

/>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N-甲基-2-羟基乙胺制得白色固体16,收率58%。MS(ESI)m/z400.2[M+H]

实施例17:(R)-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基-2-醇(17)及其盐酸盐(17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S-1-氨基-2-丙醇制得白色固体17,收率56%。MS(ESI)m/z400.1[M+H]

实施例18:2-((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基-1,3-二醇(18)及其盐酸盐(18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2-氨基-1,3-丙二醇制得白色固体18,收率50%。MS(ESI)m/z 416.2[M+H]

实施例19:2-(羟甲基)-2-((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基-1,3-二醇(19)及其盐酸盐(19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制得白色固体19,收率54%。MS(ESI)m/z 446.2[M+H]

实施例20:2-乙基-2-((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基-1,3-二醇(20)及其盐酸盐(20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2-氨基-2-乙基-1,3-丙二醇制得白色固体20,收率51%。MS(ESI)m/z 444.1[M+H]

实施例21: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3-醇(21)及其盐酸盐(21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3-羟基哌啶制得白色固体21,收率58%。MS(ESI)m/z426.2[M+H]

实施例22: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4-醇(22)及其盐酸盐(22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4-羟基哌啶制得白色固体22,收率55%。MS(ESI)m/z426.2[M+H]

实施例23:(R)-1-(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3-羧酸(23)及其盐酸盐(23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R-3-哌啶甲酸制得白色固体23,收率54%。MS(ESI)m/z454.1[M+H]

实施例24:2-((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酰胺(24)及其盐酸盐(24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甘氨酰胺制得白色固体24,收率56%。MS(ESI)m/z399.2[M+H]

实施例25:(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25)及其盐酸盐(25s)的合成

(1)(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25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2-(4-(氯甲基)苯基)-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制得白色固体25m,收率65%。MS(EI)m/z:414.5[M+H]

(2)化合物25及其盐酸盐25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25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25,收率65%。MS(EI)m/z:400.1[M+H]

实施例26: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26)及其盐酸盐(26s)的合成

(1)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甲酯(26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L-丝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得白色固体26m,收率62%。MS(EI)m/z:444.5[M+H]

(2)化合物26及其盐酸盐26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26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26,收率65%。MS(EI)m/z:430.1[M+H]

实施例27:2-((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醇(27)及其盐酸盐(27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氨基乙醇制得白色固体27,收率54%。MS(EI)m/z:386.2[M+H]

实施例28:2-((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酰胺(28)及其盐酸盐(28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甘氨酰胺制得白色固体28,收率54%。MS(EI)m/z:399.1[M+H]

实施例29:(S)-3-羟基-2-((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酰胺(29)及其盐酸盐(29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L-丝氨酰胺制得白色固体29,收率56%。MS(EI)m/z:429.2[M+H]

实施例30:(R)-1-(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3-甲酰胺(30)及其盐酸盐(30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3-哌啶甲酰胺制得白色固体30,收率54%。MS(EI)m/z:453.1[M+H]

实施例31:(R)-1-(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哌啶-3-羧酸(31)及其盐酸盐(31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R-3-哌啶甲酸制得白色固体31,收率56%。MS(ESI)m/z454.2[M+H]

实施例32:(S)-2-((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醇(32)及其盐酸盐(32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L-氨基丙醇制得白色固体32,收率57%。MS(ESI)m/z400.1[M+H]

实施例33:(R)-2-((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醇(33)及其盐酸盐(33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R)-(-)-2-氨基-1-丙醇制得白色固体33,收率52%。MS(ESI)m/z 400.2[M+H]

实施例34:(R)-1-((4-(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基-2-醇(34)及其盐酸盐(34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R)-(-)-1-氨基-2-丙醇制得白色固体34,收率51%。MS(ESI)m/z 400.1[M+H]

实施例35:(4-氯-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35)及其盐酸盐(35s)的合成

(1)5-(溴甲基)-2-氯苯甲酸(35A)的合成

将4-氯-3-甲基苯甲酸(1.0g,4.0mmol)和NBS(1.1g,6.0mmol)溶于20mL CCl

(2)3-(溴甲基)-4-氯苯甲酸(35B)的合成

将35A(1.0g,16.0mmol)溶于10mL无水DCM中,冰浴下先滴加2滴DMF,缓慢滴加草酰氯(6.10g,48.00mmol),0℃下反应1小时,减压蒸去溶剂和剩余的草酰氯,得到无色油状物35B(1.0g,93%)。MS(ESI)m/z 266.9[M+H]

(3)N'-(5-(溴甲基)-2-氯苯甲酰基)-2-甲基-[1,1'-联苯]-3-碳酰肼(35C)的合成

将中间体1C(1.0g,4.42mmol)和N,N-二异丙基乙胺(1.71g,13.26mmol)溶于无水二氯甲烷(10mL)中,冰浴下缓慢滴加中间体35B(1.3g,4.86mmol)的无水二氯甲烷(20mL)溶液,室温反应过夜,减压浓缩,加入10mL水,二氯甲烷(3×10mL)萃取,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减压浓缩,柱层析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5:1(V:V)],得到白色固体1.5g,收率74%。MS(ESI)m/z 457.0[M+H]

(4)2-(5-(溴甲基)-2-氯苯基)-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35D)的合成

将35C(1.0g,2.18mmol)溶于10mL三氯氧磷中,升温至80℃反应12小时,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淬灭,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减压浓缩,得到无色油状物0.63g,收率66%。MS(ESI)m/z 439.0[M+H]

(5)(4-氯-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35m)的合成

将35D(0.2g,0.45mmol)溶于5mL乙腈中,再加入甘氨酸甲酯盐酸盐(0.14g,1.14mmol)和碳酸氢钠(0.13g,1.59mmol),升温至85℃反应12小时,冷却,加入10mL水,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减压浓缩,柱层析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1:1(V:V)],得到白色固体0.14g,收率68%。MS(ESI)m/z 448.1[M+H]

(6)(4-氯-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35)及其盐酸盐(35s)的合成

将35m(0.14g,0.31mmol)溶于1.5mL甲醇和0.5mL水中,加入氢氧化锂(23mg,0.93mmol),反应4h,减压蒸除溶剂,加入5mL水,用4M盐酸溶液调节pH至3-4,析出白色固体,抽滤,得到白色固体85.4mg,收率61%。MS(ESI)m/z 434.1[M+H]

将35(45mg,0.10mmol)加入1mL 4M 1,4-二氧六环盐酸溶液中,室温搅拌过夜,减压蒸除溶剂,无水乙醚洗涤,抽滤,干燥,得到白色固体36mg,收率81%。MS(ESI)m/z 434.1[M+H]

实施例36:(2-氯-5-(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36)及其盐酸盐(36s)的合成

(1)(2-氯-5-(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36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35的方法,由3-(溴甲基)-4-氯苯甲酸为原料,制得白色固体36m,收率59%。MS(ESI)m/z 449.0[M+H]

(2)化合物36及其盐酸盐36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35的方法,由36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36,收率51%。MS(ESI)m/z 434.1[M+H]

实施例37:2-((4-氯-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乙醇(37)及其盐酸盐(37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35的方法,由氨基乙醇制得白色固体37,收率64%。MS(ESI)m/z 420.1[M+H]

实施例38:(2-氯-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38)及其盐酸盐(38s)的合成

(1)(2-氯-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38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35的方法,由2-氯-3-甲基苯甲酸为原料,制得白色固体,收率63%。MS(ESI)m/z 448.2[M+H]

参照实施例35的方法,由38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38,收率59%。MS(ESI)m/z 434.1[M+H]

实施例39:(3-氯-5-(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39)及其盐酸盐(39s)的合成

(1)(3-氯-5-(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39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35的方法,由3-氯-5-甲基苯甲酸为原料,制得白色固体,收率55%。MS(ESI)m/z 448.9[M+H]

参照实施例35的方法,由39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39,收率55%。MS(ESI)m/z 434.1[M+H]

实施例40:(4-溴-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40)及其盐酸盐(40s)的合成

(1)(4-溴-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40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35的方法,由2-溴-5-甲基苯甲酸为原料,制得白色固体,收率65%。MS(ESI)m/z 492.1[M+H]

(2)化合物40及其盐酸盐40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35的方法,由40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40,收率53%。MS(ESI)m/z 478.0[M+H]

实施例41:(4-氟-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41)及其盐酸盐(41s)的合成

(1)(4-氟-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41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35的方法,由2-氟-5-甲基苯甲酸为原料,制得白色固体,收率61%。MS(ESI)m/z 432.2[M+H]

(2)化合物41及其盐酸盐41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35的方法,由41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41,收率55%。MS(ESI)m/z 418.1[M+H]

实施例42:4-氟-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42)及其盐酸盐(42s)的合成

(1)4-氟-3-(5-(2-甲基-[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甲酯(42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35的方法,由2-氟-5-甲基苯甲酸和L-丝氨酸甲酯盐酸盐为原料,制得白色固体42m,收率59%。MS(ESI)m/z 462.2[M+H]

(2)化合物42及其盐酸盐42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35的方法,由42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42,收率57%。MS(ESI)m/z 448.1[M+H]

实施例43:(3-(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43)及其盐酸盐(43s)的合成

(1)(3-(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43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3-溴-2-氯苯甲酸为原料,制得白色固体,收率64%。MS(ESI)m/z 434.1[M+H]

(2)化合物43及其盐酸盐43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43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43,收率56%。MS(ESI)m/z 420.1[M+H]

实施例44:(3-(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44)及其盐酸盐(44s)的合成

(1)(3-(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甲酯(44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43的方法,由L-丝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得白色固体44m,收率59%。MS(ESI)m/z 464.1[M+H]

(2)化合物44及其盐酸盐44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43的方法,由44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44,收率55%。MS(ESI)m/z 450.1[M+H]

实施例45:(4-(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45)及其盐酸盐(45s)的合成

(1)(4-(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甘氨酸甲酯(45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25的方法,由3-溴-2-氯苯甲酸为原料,制得白色固体45m,收率61%。MS(ESI)m/z 434.1[M+H]

(2)化合物45及其盐酸盐45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45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45,收率57%。MS(ESI)m/z 420.1[M+H]

实施例46:(4-(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46)及其盐酸盐(46s)的合成

(1)(4-(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L-丝氨酸甲酯(46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45的方法,由L-丝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得白色固体46m,收率59%。MS(ESI)m/z 464.1[M+H]

(2)化合物46及其盐酸盐46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46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46,收率57%。MS(ESI)m/z 450.1[M+H]

实施例47:3-((4-(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酸(47)及其盐酸盐(47s)的合成

(1)3-((4-(5-(2-氯-[1,1'-联苯]-3-基)-1,3,4-噁二唑-2-基)苄基)氨基)丙酸甲酯(47m)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45的方法,由β-丙氨酸乙酯盐酸盐制得白色固体47m,收率55%。MS(ESI)m/z 448.1[M+H]

(2)化合物47及其盐酸盐47s的合成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由47m水解制得白色固体47,收率55%。MS(ESI)m/z 434.1[M+H]

实施例48:药理活性评价

1、本发明化合物对PD-1/PD-L1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抑制活性

1.1实验目的

使用PD-1/PD-L1 binding assay kit试剂盒(BPS Bioscience)检测本发明化合物对PD-1/PD-L1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抑制活性。

1.2主要实验材料

PD-1/PD-L1 binding assay kit试剂盒购自BPS Bioscience,其中含有PD-1、PD-L1、Anti-tag1-Eu、Anti-tag2-XL665、Dilute Buffer和Detection Buffer等实验所需的试剂;384孔微孔板购自Perkin Elmer公司;阳性药(BMS-202)购自Selleck。

1.3仪器

离心机(Eppendorf,型号:5430);酶标仪(Perkin Elmer,型号:EnVision)

1.4实验方法

(1)配制1×Assay buffer。

(2)化合物加样:用Echo550仪器按化合物不同浓度梯度转移200nL到384反应板中。

(3)配制PD-L1-Biotin工作液于1×Assay buffer中。

(4)在化合物孔和阳性对照孔分别加5μL的PD-L1-Biotin工作液;在阴性对照孔中加5μL的Assay buffer。

(5)1000rpm离心30秒,室温孵育15分钟。

(6)配制PD-1-Eu和Dye labeled acceptor混合液于1×Assay buffer中。

(7)加入15μL PD-1-Eu和Dye labeled acceptor混合液。

(8)1000rpm离心30秒,室温孵育90分钟。

(9)EnVision读取665nm/615nm ratio。根据荧光比值计算化合物对蛋白结合的抑制率。

1.5数据公式

其中:Ratio

用Graphpad计算化合物IC

1.6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对PD-1/PD-L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表中的A表示IC

表1.本发明化合物对PD-1/PD-L1相互作用的抑制活性

*对照组:BMS-1018是WO 2015160641 A2专利中的第1018号化合物。

2、本发明化合物对细胞的毒性实验

为了验证本发明化合物是否存在明显的细胞毒性,采用MTT法检测本发明化合物对Lewis肺癌细胞活力的影响。

2.1实验方法

于96孔板中每孔加入20μL 4mg/mL MTT溶液,放入细胞培养箱孵育4小时,将96孔板进行离心,小心吸去孔内液体,每孔加入200μL二甲基亚砜,放置在摇床上300r振荡10min,使紫色结晶物质充分溶解。最后在酶标仪570nm处检测吸光值。根据吸光度用Bliss法计算抑制率。

2.2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本发明化合物1在各种检测浓度下对Lewis肺癌细胞的活力均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本发明化合物无明显的细胞毒性。

3、本发明化合物对细胞因子INF-γ释放的影响

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效应及调节双重作用的独特分子,在淋巴细胞应答中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可以释放IFN-γ、IL-2和TNF-α等细胞因子,而当PBMC膜上表达的PD-1与其配体PD-L1结合后将会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本发明化合物是否能逆转PD-1/PD-L1抑制PBMC分泌INF-γ的能力。

3.1实验方法

使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接种到24孔板,加入终浓度1μg/mL的anti-CD3/anti-CD28,终浓度为2μg/mL配体蛋白和不同剂量的化合物,48h后离心取上清100μL,使用达科为公司的INF-γ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上清中INF-γ的表达量。

3.2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当加入anti-CD3/anti-CD28时能明显促进INF-γ的释放,而加入PD-L1后则显著降低INF-γ的水平,表明PD-1/PD-L1明显抑制INF-γ的释放。当加入不同浓度的本发明化合物1后能够显著提高INF-γ的水平,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说明本发明化合物能够阻断PD-1/PD-L1对PBMC的抑制作用,从而恢复T细胞的活性,进而促进INF-γ的分泌。

4、本发明化合物的体内药效学评价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真核细胞DNA合成所必需的一种核蛋白,检测PCNA可以客观评价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为此,在开展体内药效学评价过程中,利用免疫组化和TUNEL分析检测肿瘤组织中的T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及IFN-γ和PCNA水平。以BMS-1018作阳性对照组。

4.1实验方法

小鼠的培养:选择7~8周的雌鼠,在SPF级动物饲养室饲养一周,每只小鼠体重大约在18~20g。

肿瘤细胞的处理:采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180g离心5min(4℃),使用预冷的PBS洗2次,吹打均匀,终细胞浓度为1×10

肿瘤细胞的移植:将Lewis肺癌细胞悬浮液接种至BALB/c雌鼠右侧腋窝皮下,接种的肿瘤细胞数为1×10

实验分组和给药方法:移植Lewis肺癌细胞的BALB/c雌鼠分为4组,每组6只。模型组(溶剂:PBS+2%的吐温20+2% DMSO,灌胃给药,每天一次),阳性对照组(BMS-1018,灌胃给药,每天一次,剂量:15mg/kg),药物处理组1(化合物1,灌胃给药,每天一次,剂量:5mg/kg),药物处理组2(化合物1,灌胃给药,每天一次,剂量:15mg/kg)。

当肿瘤体积达到一定大小后,结束动物实验。称量小鼠体重,对其进行眼球取血,并对小鼠实施安乐死,剥取肿瘤组织,对肿瘤组织进行称重并拍照。同时,将部分组织置于10%中性固定液中,送样进行石蜡包埋组织、制作石蜡组织切片,并开展H&E染色、TUNEL和免疫组化分析。

4.2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本发明化合物1在5mg/kg和15mg/kg给药剂量下都能显著抑制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呈现剂量依赖性,并且不影响小鼠的体重。此外,在相同给药剂量下,化合物1对移植瘤的抑制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BMS-1018,说明本发明化合物

免疫组化和TUNEL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化合物1在5mg/kg和15mg/kg剂量下都能够显著促进肿瘤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浸润,并且提高IFN-γ的水平,降低PCNA蛋白的表达,而且在5mg/kg剂量下,化合物1逆转PD-1/PD-L1介导的免疫抑制作用强于BMS-1018对照组。

5、本发明化合物对肿瘤微环境T淋巴细胞浸润的影响

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核心执行者,在肿瘤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是指那些离开血流进入到肿瘤中的白细胞。当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时,表明机体启动了对抗肿瘤的免疫反应。PD-1/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会抑制抗肿瘤免疫微环境,导致淋巴细胞的浸润减少。本实验的目的分析本发明化合物对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浸润的影响。

5.1实验方法

取部分实验4中剥取的肿瘤组织,剪碎转入15mL离心管中,加入胶原酶IV(0.5mg/mL)、DNA酶I(0.5mg/mL),37℃消化30min,过滤掉剩余组织碎片,离心重悬细胞后使用不同通道的CD45、CD3、CD4、CD8流式抗体避光染色30min,流式细胞仪检测。

5.2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图4)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化合物1在5mg/kg和15mg/kg剂量下能够显著促进CD45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中的其他化合物在多种肿瘤类型如CT26、EMT6、B16F1、PAN02、LLC等小鼠移植瘤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而且这些化合物能够促进淋巴细胞对肿瘤微环境的浸润,提高肿瘤组织中IFN-γ的分泌,降低PCNA蛋白的表达。这些实验说明本发明化合物能够阻断PD-1/PD-L1介导的免疫抑制作用,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

技术分类

0612011593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