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空轨系统以及集装箱运输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6:56


空轨系统以及集装箱运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空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轨系统以及集装箱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空轨系统中,空轨运输车的行走机构一般采用电机驱动胶轮。胶轮由于自身具有一定弹性,因此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并且胶轮表面相较于钢轮较粗糙,抓地能力好,能够在具有一定坡度的轨道梁上行走。

现有空轨系统一般行程较短,线路长度在15km以下。但是随着物流需求的增加,要求空轨系统能够具有更大的行驶距离(线路长度20km以上),并且空轨运输车具有更快的运行速度。但是胶轮由于散热性不佳、使用寿命低、检修成本高,并且允许行驶的速度较低,导致有空轨系统不适用长距离运输。

因此,现有技术缺少一种能够满足长距离、大坡道、大运量运输的空轨系统。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空轨系统无法满足长距离、大坡道、大运量运输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轨系统以及集装箱运输系统,能够满足恶劣环境下长距离、大坡道、大运量运输。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轨系统,包括:

轨道系统,包括墩柱和安装于所述墩柱上的轨道梁,所述轨道梁上设有轨道;

集运动车,用于连接运载单元,所述集运动车设有车轮组成,所述车轮组成可沿所述轨道移动,以使所述集运动车转运所述运载单元;

其中,所述集运动车通过直线电机驱动,所述直线电机的定子设于所述轨道梁的底部,所述直线电机的动子设于所述集运动车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系统为封闭的环线结构,包括靠近于所述第一堆场的第一转移段、靠近于所述第二堆场的第二转移段,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转移段和所述第二转移段的空车运输段和重车运输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移段的海拔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转移段;在所述空车运输段上运行的所述集运动车用于将空载的所述运载单元由所述第二转移段转运至所述第一转移段;在所述重车运输段上运行的所述集运动车用于将载重的所述运载单元由所述第一转移段转运至所述第二转移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车运输段设有用于存放所述集运动车和/或所述运载单元的存车线、用于对所述集运动车和/或所述运载单元进行维修的维修区和用于对所述集运动车和/或所述运载单元进行列检的列检区;

所述空车运输段和所述重车运输段均设有一个以上故障停靠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墩柱设有牛腿总成和设于所述牛腿总成上的支座;所述轨道梁包括封闭箱型梁、设于所述封闭箱型梁的外部且位于两侧的两条所述轨道和设于所述封闭箱型梁顶部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设于所述支座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运动车包括:

转向架组件,用于安装所述动子,且设有所述车轮组成;

车架组件,用于与所述运载单元的顶部或底部连接;

悬吊组件,连接于所述转向架组件与所述车架组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架组件包括:

构架组成,位于所述轨道梁的下方,且平行于所述轨道梁;

至少两个U形轮架,设于所述构架组成上;所述封闭箱型梁部分位于所述U形轮架的U型腔中;

至少四个所述车轮组成,分别安装在至少两个所述U形轮架上,以使所述车轮组成分别沿两条所述轨道移动;

至少两组保持架,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U形轮架之间。

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系统,包括:

上述第一方面的空轨系统;

运载单元,用于装运货物;

转运装置,用于将所述运载单元在第一堆场与所述集运动车之间转运,和/或,用于将所述运载单元在第二堆场与所述集运动车之间转运;

牵引及供电系统,与所述直线电机的定子电连接,用于对所述集运动车进行牵引供电;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集运动车、所述转运装置和所述牵引及供电系统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堆场和所述第二堆场均设有空箱堆场区和重箱堆场区;所述空箱堆场区和所述重箱堆场区均配置有所述转运装置;

所述转运装置包括换装设备或吊装设备;所述换装设备或吊装设备用于将所述运载单元在所述集运动车与所述空箱堆场区/所述重箱堆场区之间转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运输车,所述运输车用于将所述运载单元在所述空箱堆场区与所述重箱堆场区之间转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堆场设有用于将货物装载至所述运载单元中的快装系统;所述第二堆场设于铁路场站;

所述运输车用于将放置于所述空箱堆场区的所述运载单元转运至与所述快装系统对接的位置,且将载重的所述运载单元转运至所述重箱堆场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堆场设有用于将货物装载至所述运载单元中的快装系统,所述快装系统设于所述轨道系统上;

所述集装箱运输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接所述快装系统和所述集运动车的移动换装系统;所述移动换装系统设有两个以上用于放置所述运载单元的限位结构;空载的运载单元与载重的运载单元分别设于不同的限位结构中;所述移动换装系统移动,以驱动所述空载的运载单元移动至所述快装系统的下方,且所述载重的运载单元移动至所述集运动车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换装系统包括:

换装轨道,与所述轨道系统呈角度设置;

走行机构,沿所述换装轨道移动;

伸缩支柱,下端连接于所述走行机构;

限位平台,设于所述伸缩支柱的上端,设有所述限位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装设备为固定换装系统,所述固定换装系统包括:

走行装置;

伸缩支柱,下端连接于所述走行装置;

下层平台,设于所述伸缩支柱的上端,用于承托所述运载单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换装系统还包括:

上层平台,可移动地设于所述下层平台上;

微调机构,设于所述下层平台上,且与所述上层平台传力连接,以对所述上层平台的位置进行微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载单元为标准集装箱或顶部敞口的集装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及供电系统包括:

双向牵引变流系统,连接于交流高压母线和直流高压母线;

下坡段牵引系统,连接于所述直流高压母线,用于对吊挂有所述载重的运载单元的所述集运动车牵引供电;

上坡段牵引系统,连接于所述直流高压母线,用于对吊挂有所述空载的运载单元的所述集运动车牵引供电;

其中,在吊挂有载重的运载单元的所述集运动车处于下坡状态时,所述下坡段牵引系统处于发电状态,以向所述直流高压母线馈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运控系统和信息系统;所述运控系统包括:

中心设备,用于与所述信息系统数据交互;

车载设备,设于所述集运动车上,所述车载设备包括用于检测对应的所述集运动车的行驶速度的速度传感器、用于记载对应的所述集运动车的身份信息的电子标签、用于与所述中心设备数据交互的车载环线天线;

轨旁设备,包括环线通信单元,所述环线通信单元与所述中心设备和所述车载环线天线通信连接,用于实现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中心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根据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轨系统,能够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空轨系统采用“直线电机+钢轮钢轨”的驱动模式,相较于胶轮(单次试验最长连续运行时间30分钟,散热5分钟,否则就会存在橡胶裂纹、剥离或脱落风险,运行速度一般小于40km/h),钢轮能够适应大运力(额定载重:32t)、大温差(环境温度-25.5℃~48℃)和长距离(单程66km)的运输要求。钢轮的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尤其是针对高运能需求的应用场景,由于钢轮的爬坡能力相较于胶轮弱,通过采用直线电机驱动,提高集运动车的爬坡能力,实现集运动车的大坡道(最大坡道80‰)爬坡,且运行速度可达50~60km/h。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空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空轨系统的轨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主视图。

图4示出了图2的轨道系统中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空轨系统的集运动车与运载单元在托底式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空轨系统的集运动车与运载单元在吊挂式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主视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在第二堆场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在第二堆场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的运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固定换装系统与集装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固定换装系统装卸运载单元的操作流程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移动换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移动换装系统装卸运载单元的操作流程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维修区和列检区的工位布置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牵引供电系统处于能量回馈状态时的系统拓扑图。

图19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的运控系统的系统拓扑图。

图20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的信息系统的系统拓扑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运载单元,110-标准运载单元,111-箱体,112-底门组件,113-底门开闭组件,114-漏斗脊,115-卸料口,116-立方体框架,117-角件;120-集装箱。

200-轨道系统,201-第一转移段,202-第二转移段,203-空车运输段,204-重车运输段,205-存车线,206-维修区,207-列检区,208-故障停靠线;210-墩柱,211-牛腿总成,212-支座,213-支柱,214-牛腿;220-轨道梁,221-封闭箱型梁,222-轨道,223-支承部,224-加强组件,225-纵向加强部,226-横向加强部,227-空腔结构;230-定子。

300-集运动车;310-转向架组件,311-构架组成,312-U形轮架,313-车轮组成,314-保持架;320-车架组件,321-车体,322-承托架,323-防尘盖,324-驱动装置,325-底门开闭触碰装置;330-悬吊组件;340-稳定支腿;350-动子;360-车钩缓冲装置;370-供电装置;380-刹车装置。

400-快装系统,401-第一装载位,402-第二装载位,410-定量仓;

500-固定换装系统,510-走行装置,520-伸缩支柱,530-下层平台,540-上层平台,550-微调机构,560-限位结构;

600-移动换装系统,610-换装轨道,620-走行机构,630-伸缩支柱,640-限位平台,650-限位结构;

700-转运装置。

800-货物运输设备。

910-重箱堆场区;920-空箱堆场区。

1000-集装箱运输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轨系统,请参阅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空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空轨系统包括轨道系统200和集运动车300。集运动车300连接运载单元100,可采用吊挂式连接方式或托底式连接方式,本申请不做限制。轨道系统200设置在第一堆场与第二堆场之间,供集运动车300在第一堆场与第二堆场之间往返运行,以转运运载单元100。集运动车300运行所需的电能由牵引及供电系统提供,牵引及供电系统提供的电能一方面产生驱动集运动车300运行的牵引力,另一方面用于对集运动车300上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请参阅图1,可示出轨道系统的整体布置结构示意图,在某些实施例中,轨道系统200为封闭的环线结构,包括靠近货物产区的第一转移段201,靠近铁路场站的第二转移段202,以及连接于第一转移段201和第二转移段202的空车运输段203和重车运输段204,空车运输段203上运行的集运动车300所连接的运载单元100为空载状态,重车运输段204上运行的集运动车300所连接的运载单元100为载重状态。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例中,空车运输段203和重车运输段204平行设置,使得空车运输段203和重车运输段204长度基本相同,便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连接空载的运载单元100(简称“空箱”)的集运动车300(简称“空车”)和连接载重的运载单元100(简称“重箱”)的集运动车300(简称“重车”)的运行速率。

在某些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应用在上下游具有较大海拔落差的场景,例如货物产区为矿山,海拔2500m;铁路场站海拔相对较低,为650m。则第一转移段201的海拔高度大于第二转移段202。为节省能耗,在某些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采用“空车上坡、重车下坡”的运控方案,也就是说:在空车运输段203上运行的集运动车300为上坡运行,将空载的运载单元100由第二转移段202转运至第一转移段201;在重车运输段204上运行的集运动车300为下坡运行,将载重的运载单元100由第一转移段201转运至第二转移段202,重车下坡是可以利用自重节约牵引电力。

考虑到集运动车300和/或运载单元100在使用时可能发生故障,并且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对集运动车300和/或运载单元100进行日常检查,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例中,轨道系统200设有用于存放集运动车300和/或运载单元100的存车线205、用于对集运动车300和/或运载单元100进行维修的维修区206和用于对运载单元100和/或运载单元100进行列检的列检区207。由于重车搭载有货物,不便于停车维修和检查,在某些实施例中,存车线205、维修区206和列检区207均设于空车运输段203。

请参阅图1,存车线205、维修区206和列检区207均为与空车运输段203的轨道并列的轨道段,在入口端设置道岔,使得集运动车300行驶至道岔处,可选择地沿空车运输段203继续行驶,或是驶入存车线205、维修区206或列检区207。故障停靠线208、存车线205、维修区206和列检区207等轨道分支通过道岔与轨道梁220连接。

请参阅图17,在某些实施例中,列检区207共有6个检修车位,可一次容纳6辆集运动车300进行列检;维修区206共有8个检修车位,可一次容纳8辆集运动车300进行维修。列检区207任务范围:(a)承担空轨运行车辆的日常检查工作;(b)承担空轨维修车辆的临时停放工作。维修区206任务范围:(a)承担空轨运行车辆的日常维修工作;(b)承担空轨车辆的升级、试验及调试工作。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堆场为货物产区的货物堆场时,货物需要首先装载在运载单元100中,相应的,存车线205、维修区206和列检区207均靠近于货物产区,也即在空轨车辆装车点之前,设置集装箱运输系统对空轨车辆(集运动车300)进行运用管理、停放、转换、试验、维护保养及检修的场所。在集运动车300列检/维修通过后再行驶至快装系统400进行装车,保证重车状态下车辆运行稳定,降低重车的故障发生率。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例中,空车运输段203和重车运输段204均设有一个以上故障停靠线208,出现故障的集运动车300或者出现故障的运载单元100所连接的集运动车300会移动至故障停靠线208,故障停靠线208为与空车运输段203的轨道并列的轨道段,在入口端设置道岔,使得集运动车300行驶至道岔处,可选择地沿空车运输段203继续行驶,或是驶入故障停靠线208。

故障的集运动车300可自行驶入故障停靠线208,或是由正常行驶的集运动车300拖动故障的集运动车300形式,请参阅图5和图6,在某些实施例中,集运动车300上设有车钩缓冲装置360,车钩缓冲装置360的结构与铁路车辆的车钩缓冲装置相同。通过设置故障停靠线208,在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采用节拍化生产时,各集运动车300的发车时间、行驶速率、停留时间均由程序预先设定,若运行中的集运动车300和/或运载单元100发生故障,可将集运动车300转移至故障停靠线208,避免影响后续车辆的运行。

故障停靠线208的数量根据轨道系统200的长度而定,相邻两个故障停靠线208之间的间距近似相等,例如,每隔3km设置一个故障停靠线208。在某些实施例中,重车运输段204与空车运输段203上故障停靠线208的位置相对应,也就是说,重车运输段204上某一位置设有故障停靠线208,则空车运输段203上与该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故障停靠线208。在某些实施例中,快装系统400的位置与存车线205相对、处理故障车辆,位于重车运输段204上的其中一个故障停靠线208靠近于快装系统400,且与维修区206和/或列检区207位置相对,由于维修区206和列检区207同样能够停放故障车辆,可视为是故障停靠线208的替代。

故障停靠线208、存车线205、维修区206和列检区207均为轨道系统200的轨道分支,其可以采用封闭式轨道分支,即车辆向前驶入轨道分支、向前驶出轨道分支;也可以采用开放式轨道分支,车辆向前驶入轨道分支、倒车向后退出轨道分支。轨道分支与轨道系统200的主轨道的连接处需要使用道岔,封闭式轨道分支需要使用两组道岔结构,而开放式轨道分支仅需使用一组道岔结构,成本更低。故障停靠线208、存车线205、维修区206和列检区207的具体分支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申请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2,示出了空轨系统的轨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某些实施例中,轨道系统200包括墩柱210和设置于墩柱210上的轨道梁220,轨道梁220上设有轨道222,在某些实施例中,轨道222采用钢轨。轨道梁220的梁体结构可采用工字型封闭梁或者开口梁,具体结构本申请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2和图3,在某些实施例中,墩柱210包括牛腿总成211和设于牛腿总成211上的支座212,牛腿总成211设有两个,两个牛腿总成211沿轨道梁22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轨道梁220包括封闭箱型梁221、设于封闭箱型梁221的外部且位于两侧的两条轨道222和设于封闭箱型梁221顶部的支承部223,支承部223设于支座212上。

现有技术中空轨系统的轨道梁多采用开口梁,对开口梁而言,走行轮压力属于偏载,疲劳性能较差,导致轨道梁环形加强筋及走行面底部加劲肋增多,无效重量多。此外,走行面的磨耗和锈蚀会导致走行板变薄,且无法修补。此外,开口梁的下开口结构导致梁体刚度较小,不利于尺寸控制。在某些实施例中,轨道梁220的梁体采用封闭箱型梁221,相比于现有的开口梁,封闭箱型梁221具有更高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能够适应大运力(额定载重:32t)、大坡道(最大坡道80‰)、大温差(环境温度-25.5℃~48℃)的恶劣环境。

在某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牛腿总成211包括支柱213和牛腿214,支座212设于牛腿214上,支柱213的顶端与墩柱210为一体式结构或者固定连接,支柱213的底端与牛腿214可拆卸连接;或者,支柱213的顶端与墩柱210可拆卸连接,支柱213的底端与牛腿214固定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支柱213和墩柱210均采用钢结构,支柱213与墩柱210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比分体焊接强度更高。在某些实施例中,支柱213与墩柱210为混凝土一体浇注,使得支柱213与墩柱210固定连接;混凝土一体浇注的支柱213以及墩柱210造价低,经济性好。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某些实施例中,封闭箱型梁221的底部设有加强组件224,封闭箱型梁221的底板外伸形成轨道安装板,轨道设于轨道安装板的上表面,加强组件224设置在底板的下表面。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例中,加强组件224包括纵向加强部225和横向加强部226,纵向加强部225与横向加强部226相互连接且呈角度设置,以合围成具有开口的空腔结构227。通过设置加强组件224提高了轨道安装板的轴向和宽度方向的强度,提高了轨道梁220抵抗扭转的作用,提高了安全性。由于轨道梁220内设置了轨道,因此需要对固定轨道的结构进行检修维护,纵向加强件和横向加强部226合围的空腔结构227除具有提高轨道梁220横向强度、纵向强度以及抵抗扭转的能力外,还可以形成便于维护轨道的固定结构的检修口。

在某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和图3,支承部223设有两个,两个支承部223分别设于封闭箱型梁221的轴向的两端,实现轨道梁220与墩柱210的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承部223为连接于封闭箱型梁221宽度方向两侧的牛腿214。在某些实施例中,支承部223为横梁,横梁对称设于封闭箱型梁221的顶部,横梁的宽度大于封闭箱型梁221的顶板的宽度,减少横梁与封闭箱型梁221连接部位的应力集中。

为提高爬坡能力,在某些实施例中,集运动车300通过直线电机驱动,直线电机的定子230设于轨道梁220的底部,直线电机的动子350设于集运动车300上。集运动车300设有车轮组成313,车轮组成313沿轨道222移动,以使集运动车300转运运载单元100。

车轮组成313中的车轮可以采用胶轮或者钢轮。在某些实施例中,车轮组成313中的车轮采用钢轮,钢轮的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尤其是针对高运能需求的应用场景,集运动车300采用悬挂式运输方式,同时也能不受轮轨黏着限制,实现集运动车300的大坡道(最大坡道80‰)爬坡,因此钢轮更能满足市场需求。并且,相比于胶轮(单次试验最长连续运行时间30分钟,散热5分钟,否则就会存在橡胶裂纹、剥离或脱落风险),钢轮能够适应大运力(额定载重:32t)、大温差(环境温度-25.5℃~48℃)和长距离(单程66km)的运输要求。钢轮运行速度可达50~60km/h,胶轮运行速度一般小于40km/h。

请参阅图5、图6和图7,在某些实施例中,集运动车300包括转向架组件310、车架组件320和悬吊组件330,悬吊组件330连接于转向架组件310与车架组件320之间,允许转向架组件310与车架组件320之间发生相对晃动,能够抵抗11级风。转向架组件310用于安装直线电机的动子350(与定子230间隙约10mm),直线电机的动子350与定子230配合,提供转向架组件310移动的牵引力。转向架组件310上设有车轮组成313,沿轨道梁220的两条轨道222移动。车架组件320用于与运载单元100连接。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某些实施例中,转向架组件310上设有刹车装置380,用于下坡时减速刹车。请参阅图5和图6,在某些实施例中,转向架组件310上设有供电装置370,供电装置370采用滑触取电,与轨道梁220上的受电轨接触,受电轨接入牵引供电系统,为集运动车300上的用电设备供电(非牵引用电)。

请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例中,当车架组件320与运载单元100的顶部连接时,运载单元100为吊挂式固定方式,例如运载单元100采用顶部敞口设置的集装箱120,则车架组件320设置有转锁组件,转锁组件与集装箱120的顶部角件配合,以锁定集装箱120。采用转锁组件与集装箱的顶部角件配合的锁定方式,集装箱120便于装卸,但是在长距离运输下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例中,当车架组件320与运载单元100的底部连接时,运载单元100为托底式固定方式,车架组件320具有两个承托架322,两个承托架322上均设有转锁装置,与运载单元100底部的角件配合。由于运载单元100整体搁置在两个承托架322上,相当于两个承托架322包裹运载单元100,相比于吊挂式固定方式,采用托底式固定方式固定运载单元100,安全性更高,更适合于长距离运输,并且能够承受大风量、大风沙的恶劣环境。采用托底式固定方式固定运载单元100,需要借助外界的转接设备装卸运载单元100,以图5所示集运动车300为例,卸载运载单元100时,外界的转接设备首先将运载单元100顶升至与承托架322上的转锁装置脱离,随后外界的转接设备载运载单元100横移(垂直于轨道梁220的轴向),将运载单元100移出两个承托架322所限定的区域。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例中,在运载单元100采用底部设有底门组件112和底门开闭组件113的标准运载单元110的情况下,还可在承托架322上设置底门开闭触碰装置325,作用于标准运载单元110的底门开闭组件113,使得底门开闭组件113驱动底门组件112开启或关闭卸料口115,便于实现在线卸货。

在某些实施例中,集运动车300与轨道梁220采用“车抱轨”的装配结构,请参阅图7,转向架组件310包括构架组成311、至少两个U形轮架312、至少四个车轮组成313和至少两组保持架314,转向架组件310位于轨道梁220的下方,且平行于轨道梁220,U形轮架312设置在于构架组成311上,封闭箱型梁221的底部部分位于U形轮架312的U型腔中,形成“车抱轨”的走行机构方式,可以适配封闭箱型梁221,可以有效降低转向架组件310脱轨率,提高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运输的安全性能。至少四个车轮组成313分别安装在至少两个U形轮架312上,以使车轮组成313分别沿两条轨道222移动。至少两组保持架314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个U形轮架312之间,以提高整个转向架组件31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某些实施例中,集运动车300还包括至少两个稳定支腿340。至少两个稳定支腿340相对地设置在转向架组件310或车架组件320上,且稳定支腿340可相对于车架组件320伸缩以使稳定支腿340抵接在转向架组件310与车架组件320之间。通过在转向架组件310与车架组件320之间设置稳定支腿340,从而可以在不换箱的情况下进行在线货物的装卸,在货物装卸过程中通过稳定支腿340伸出抵接在转向架组件310与车架组件320之间,提高车架组件320和运载单元100的姿态平稳,使空中轨道运输车实现不落箱在线货物装卸,简化了诸如散装货物集装箱换箱过程的繁琐过程,提高了货物的装卸效率。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某些实施例中,集运动车300的车架组件320还包括防尘盖323,防尘盖323可开启地设于车架组件320的车体321上,防尘盖323的开启方式不限于转动开启、升降开启、滑移开启。在车架组件320的车体32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防尘盖323开启或关闭的驱动装置324。在运载单元100装载货物之前,驱动装置324驱动防尘盖323开启,在运载单元100装载货物之后,驱动装置324驱动防尘盖323关闭,盖住运载单元100的箱顶,防止集运动车300运输时,煤灰或其他种类灰尘的飞洒。在某些实施例中,防尘盖323的边缘还可以设有密封橡胶,用于防止雨雪侵入。

根据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轨系统,由于其能够满足恶劣环境下长距离、大坡道、大运量运输,可以应用于物流枢纽运输、翻坝运输、跨境运输、特种商品运输和矿山运输。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该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用于对接第一堆场和第二堆场,第一堆场和第二堆场内可堆放货物或者集装箱。例如,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应用于集装箱跨境运输,则第一堆场和第二堆场分别为位于不同国境内的集装箱堆场。例如,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应用于货物运输,对接货物产区和铁路场站,以将货物产区的货物运输至铁路场站的铁路车辆上。货物产区不限于矿区(煤矿、铁矿等)、糖产区等散货产区。货物产区的货物可以是堆放于货物产区内,例如生产出的糖堆放于产品仓中;也可以是经过预处理后输出的货物,例如煤矿区输出的货物为选煤厂输出的煤炭;也可以是打包好的箱式货物或者袋式货物(例如水泥)。

请参阅图8和图10,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包括六个主要功能单元:运载单元100、轨道系统200、集运动车300、转运装置700、牵引及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中:运载单元100用于装运货物,其结构可以是集装箱、普通敞口货箱、漏斗集装箱、漏斗结构等,本申请不做限制。集运动车300连接运载单元100,可采用吊挂式连接方式或托底式连接方式,本申请不做限制。轨道系统200设置在第一堆场与第二堆场之间,供集运动车300在第一堆场与第二堆场之间往返运行,以转运运载单元100。运载单元100装载货物时可以连接于集运动车300,也即运载单元100与集运动车300为整体式结构,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连接;运载单元100装载货物时也可以与集运动车300脱离,装载后再与集运动车300连接。转运装置700用于将运载单元100在轨道系统200与第二堆场之间转运,和/或,将运载单元100在轨道系统200与第一堆场之间转运。集运动车300运行所需的电能由牵引及供电系统提供,牵引及供电系统提供的电能一方面产生驱动集运动车300运行的牵引力,另一方面用于对集运动车300上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控制系统控制集运动车300、转运装置700和牵引及供电系统工作。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的轨道系统200和集运动车300均可采用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轨系统的轨道系统200和集运动车300,因此轨道系统200和集运动车300的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9和图11,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堆场和第二堆场均设有空箱堆场区920和重箱堆场区910,空箱堆场区920和重箱堆场区910均配置有对应的转运装置700。转运装置700包括换装设备或吊装设备,与空箱堆场区920对应的换装设备或吊装设备用于将运载单元100在空箱堆场区920与集运动车300之间转移,与重箱堆场区910对应的换装设备或吊装设备用于将运载单元100在重箱堆场区910与集运动车300之间转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可以实现运载单元100装卸货运输以及“散货+运载单元”装卸货运输两种运输模式。也就是说,转运装置700用于将货物由轨道系统200转运至铁路场站的情况,对应于“散货+运载单元”装卸货运输这种运输模式。转运装置700用于将运载单元100由轨道系统200转运至铁路场站的情况,对应于运载单元100装卸货运输和“散货+集装箱”装卸货运输这两种运输模式。在某些实施例中,转运装置700可以仅用于将运载单元100由轨道系统200转运至铁路场站;在某些实施例中,转运装置700可以同时用于将货物和运载单元100由轨道系统200转运至铁路场站。

请参阅图8和图9,示出了某些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进行运载单元装卸的作业流程,以运载单元100采用集装箱为例,集装箱装卸流程为:

1)空车载空箱移动至与第一堆场的空箱堆场区920对应的位置,位于第一堆场且与空箱堆场区920对应的转运装置700将空箱落箱至空箱堆场区920,通过集卡将空箱堆场区920的空箱转移至快装系统400,货物通过快装系统400装载至空箱中,空箱转变为重箱;

2)集卡将重箱转移至位于第一堆场的重箱堆场区910,位于第一堆场且与重箱堆场区910对应的转运装置700将重箱转移至集运动车300上,重车载重箱按图8实心箭头所示方向向第二堆场移动;

3)位于第二堆场且与重箱堆场区910对应的转运装置700将重箱落箱至第二堆场的重箱堆场区910,集卡将重箱转移至集装箱作业区,重箱装车;

4)集卡将集装箱作业区堆放的空箱(从集装箱作业区的铁路车辆上卸货,铁路车辆在集装箱作业区实现空箱与重箱的置换)转移至第二堆场的空箱堆场区920,位于第二堆场且与空箱堆场区920对应的转运装置700将空箱转移至集运动车300上,空车载空箱按图8实心箭头所示方向向第一堆场移动。

请参阅图10和图11,示出了某些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进行散货和运载单元装卸的作业流程,以运载单元100包含用于在线装货卸货的A类箱(作业过程中始终与集运动车300连接)和作业过程中需要装箱、落箱的B类箱为例,散货+集装箱装卸流程为:

1)空车载B类箱空箱移动至与第一堆场的空箱堆场区920对应的位置,位于第一堆场且与空箱堆场区920对应的转运装置700将B类箱空箱落箱至空箱堆场区920,通过集卡将空箱堆场区920的空箱转移至快装系统400,货物通过快装系统400装载至空箱中,B类箱空箱转变为B类箱重箱;空车载A类箱空箱向前移动,移动至在轨的快装系统400处进行货物在轨装载,A类箱空箱转变为A类箱重箱;

2)集卡将B类箱重箱转移至位于第一堆场的重箱堆场区910,位于第一堆场且与重箱堆场区910对应的转运装置700将B类箱重箱转移至集运动车300上,重车载B类箱重箱和A类箱重箱按图8实心箭头所示方向向第二堆场移动;

3)位于第二堆场且与重箱堆场区910对应的转运装置700将B类箱重箱落箱至第二堆场的重箱堆场区910,集卡将B类箱重箱转移至集装箱作业区,B类箱重箱装车;A类箱重箱卸货,A类箱重箱变A类箱空箱,货物通过图11所示货物运输设备800转移至铁路车辆上;

4)集卡将集装箱作业区堆放的B类箱空箱(从集装箱作业区的铁路车辆上卸货,铁路车辆在集装箱作业区实现空箱与重箱的置换)转移至第二堆场的空箱堆场区920,位于第二堆场且与空箱堆场区920对应的转运装置700将B类箱空箱转移至集运动车300上,空车载B类箱空箱和A类箱空箱按图8实心箭头所示方向向第一堆场移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转运装置700仅用于转运运载单元100时,转运装置700包括固定换装系统500。固定换装系统500具有举升运载单元100的功能,能够配合重型叉车、轨道吊或正面吊,实现运载单元100的转运。

请参阅图13,固定换装系统500包括走行装置510、伸缩支柱520和下层平台530,伸缩支柱520的下端连接于走行装置510,伸缩支柱520的上端连接于下层平台530,下层平台530用于承托运载单元100。走行装置510可以采用电机驱动的万向轮,或者电机驱动的钢轮钢轨机构,走行装置510可以驱动伸缩支柱520和下层平台530沿轨道梁220的轴向移动,以与集运动车300对接。伸缩支柱520驱动下层平台530升降,当下层平台530上升至与集运动车300连接的重箱接触时,集运动车300与重箱脱离连接,下层平台530载重箱下降。下层平台530载空箱上升,空箱与集运动车300连接,随后下层平台530下降至初始状态。

请参阅图13,在某些实施例中,固定换装系统500还包括上层平台540和微调机构550,上层平台540可移动地设于下层平台530上,为方便上层平台540的移动,上层平台540与下层平台530之间可设置万向球。微调机构550设于下层平台530上,且与上层平台540传力连接,微调机构550可对上层平台540的位置进行微调。微调机构550可以采用伸缩缸、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等直线伸缩机构,具体结构本申请不做限制。在某些实施例中,微调机构550可对上层平台540的横向(垂直于轨道梁220)位置和纵向(平行于轨道梁220)位置均进行微调,则微调机构550设置有至少两组,至少一组微调机构550的伸缩方向为横向,至少一组微调机构550的伸缩方向为纵向。上层平台540用于承载运载单元100,在某些实施例中,上层平台540上设有若干限位结构560,以对放置其上的运载单元100进行限位。

固定换装系统500可通过与集运动车300之间进行换装,可满足各型标准集装箱或散货装载单元的连续转运需求。请参阅图14,固定换装系统500换装集装箱时,整机平置地面,纵向与轨道系统200的轨道梁220平行。重型叉车吊装集装箱放置在固定换装系统500的上层平台540正上方,如图14(a)所示;固定换装系统500通过微调机构550微调上层平台540的位置,使得集装箱120与集运动车300的锁具对中,如图14(b)所示;通过固定换装系统500的伸缩支柱520举升集装箱与集运动车300完成集装箱120的对接工作,如图14(c)所示。

请参阅图8、图9、图10和图11,转运装置700还包括集装箱卡车,集装箱卡车在固定换装系统500与重箱堆场区910和空箱堆场区920之间循环运输,转运运载单元100。

为方便理解,下文以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对接货物产区和铁路场站为例,因此第一堆场位于货物产区中,如无特殊说明或图示说明,货物产区可等同于第一堆场。第二堆场位于铁路场站中,如无特殊说明或图示说明,铁路场站可等同于第二堆场。

请参阅图10,在某些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所运输的货物为装载于运载单元100中的散货,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还包括快装系统400,快装系统400用于将货物产区的货物装载至运载单元100中,快装系统400可采用成熟的铁路快装系统系统。为配合快装系统400在线装货,在某些实施例中,运载单元100为顶部敞口的集装箱120。

在转运装置700实现散货运输模式时,要求运载单元100能够实现散货装箱、卸货,在某些实施例中,运载单元100采用标准运载单元110,请参阅图12,标准运载单元110包括箱体111以及安装于箱体111底部的至少一组底门组件112和至少一组底门开闭组件113,箱体111为上下均敞口的结构,箱体111的顶部敞口设置以满足货物装载需要,箱体111的底部间隔设有多个漏斗脊114,箱体111的底面未被漏斗脊114覆盖的区域构成卸料口115,卸货时货物从卸料口115中下落。底门开闭组件113安装于箱体111的底部,且位于漏斗脊114的下方,通过漏斗脊114遮挡底门开闭组件113,避免散货落在底门开闭组件113上。底门组件112安装于箱体111的底部,且与卸料口115位置对应,底门组件112在底门开闭组件113的驱动下,开启或关闭卸料口115。底门组件112和底门开闭组件113的具体结构,以及底门开闭组件113的开闭方式均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漏斗集装箱或者铁路漏斗车,具体内容此处不展开说明。

请参阅图12,在某些实施例中,运载单元100还包括立方体框架116,箱体111安装于立方体框架116的上部,底门组件112和底门开闭组件113均位于立方体框架116内部,使得整个立方体框架116的下部区域为空区,为底门组件112和底门开闭组件113提供动作空间,并且保证底门组件112和底门开闭组件113与外界具有一定间隔,保护底门组件112和底门开闭组件113被外物触碰损伤或意外开启。

立方体框架116连接于集运动车300,在某些实施例中,运载单元100吊挂于集运动车300的下方,则在立方体框架116的上部设置有角件117,立方体框架116的角件117与集运动车300的吊具配合,具体结构可参考集装箱的吊装结构。在某些实施例中,运载单元100采用托底式固定方式,在立方体框架116的下部设有锁定件(例如角件117或者支撑板),集运动车300的车体钩挂于立方体框架116的底部,以承托整个运载单元100。

请参阅图10和图11,在转运装置700用于转运货物和运载单元100时,在货物产区侧,转运装置700包括货物运输设备800和快装系统400,货物运输设备800包括若干产品仓,以及用于运输货物的皮带运输机。以煤炭为例,选煤厂输出的煤炭通过货物运输设备800输送至快装系统400,快装系统400将煤炭装载至运载单元100。在铁路场站侧,转运装置700可以适用于整箱卸货,则转运装置700包括上述固定换装系统500即可,若转运装置700适用于散货卸货,则转运装置700包括依次对接的货物运输设备800和装车系统。由于货物运输设备800和快装系统400均与重车对接,因此货物运输设备800和快装系统400均设于重车运输段204。集运动车300载重箱移动至产品仓上方,运载单元100将散货直接卸货至产品仓中。

在某些实施例中,若转运装置700适用于散货卸货,转运装置700包括依次对接的卸货仓、货物运输设备800和装车系统。由于卸货仓和快装系统400均与重车对接,因此卸货仓和快装系统400均设于重车运输段204。在某些实施例中,卸货仓为建立于地面上的仓库,集运动车300载重箱移动至卸货仓上方,通过缓冲斗将散货卸货至卸货仓中。在某些实施例中,卸货仓为建立于地面上或在地面开挖的受煤坑,集运动车300载重箱移动至受煤坑上方,运载单元100将散货直接卸货至受煤坑中。

卸货仓中的散货通过货物运输设备800转移至装车系统,装车系统设于铁路场站,装车系统用于将散货装运至铁路车辆上。货物运输设备800可以是皮带运输机、溜槽等成熟的散货转运设备,具体结构本申请不做限制。在某些实施例中,装车系统采用快速定量装车系统,例如煤矿区使用的煤炭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具体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的相关公开,本申请不做限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还包括用于对接快装系统400和集运动车300的移动换装系统。请参阅图15,示出了移动换装系统600的结构示意图,移动换装系统600设有两个以上用于放置运载单元100的限位结构650,空箱和重箱分别设于不同的限位结构650中,移动换装系统600移动,以将空箱移动至快装系统400的下方,且重箱同时移动至集运动车300的下方。

请参阅图15,在某些实施例中,移动换装系统600包括换装轨道610、走行机构620、伸缩支柱630和限位平台640,换装轨道610与轨道系统200呈角度设置,走行机构620可沿换装轨道610移动,以对接快装系统400或集运动车300,伸缩支柱630的下端连接于走行机构620、上端连接于限位平台640,限位平台640用于承托运载单元100,限位结构650设置在限位平台640上。

请参阅图16,在某些实施例中,快装系统400具有两个装载位置,两个装载位置一左一右间隔设置,轨道系统200穿设于两个装载位置之间。移动换装系统600设有两个限位结构650,能够同时承载两个运载单元100。走行机构620驱动移动换装系统600整体沿换装轨道610在第一装载位401和第二装载位402之间切换,当移动换装系统600位于第一装载位401时,对接左侧装载位置和轨道系统200;当移动换装系统600位于第二装载位402时,对接右侧装载位置和轨道系统200。

请参阅图16,以散煤运输为例,移动换装系统600进行散货装载的工作流程如下:

1)集运动车300携带空箱,停至散货装载区;移动换装系统600上的感应开关检测集运动车300停车位置,移动换装系统600的走行机构620驱动移动换装系统600沿集运动车300运行方向微动(一般≤300mm),直至集运动车300与移动换装系统600的中心线齐平,如图16A所示;

2)移动换装系统600的伸缩支柱630举升限位平台640整体升高(此时限位平台640右侧限位结构650中已有完成煤炭装载的重箱),带动集运动车300上的空箱和右侧的重箱一同升高,图16B;

3)移动换装系统600的走行机构620带动限位平台640和2个运载单元100整体横移,直至重箱(右侧)进入集运动车300原空箱位置,原空箱(左侧)到达左侧煤炭装载位置,移动换装系统600的走行机构620移动过程中,完成对空箱内表面防冻液的喷洒(低温时),完成对重箱上顶面防尘液的喷洒,如图16C所示;

4)移动换装系统600的伸缩支柱630举升限位平台640整体下降,完成重箱落车,空箱落入煤炭装载位,如图16D所示;

5)集运动车300携带重箱驶离;左侧煤炭装卸设备中部的定量仓410纵向微动适合位置(该步骤也可在第1步时同步完成),底部的伸缩漏斗口伸出至运载单元100顶面下,开始一边漏煤一边纵向移动,直至煤炭装满箱后缩回漏斗,如图16E所示;

6)下一辆集运动车300携带空箱,停至散货装载区,装卸区进入下一循环,如图16F所示。

空车和重车均由牵引及供电系统提供牵引电力,牵引及供电系统与直线电机的定子电连接。请参阅图18,在某些实施例中,牵引及供电系统包括双向牵引变流系统、下坡段牵引系统和上坡段牵引系统,其中,双向牵引变流系统连接于交流高压母线和直流高压母线,交流高压母线用于连接牵引变电所,交流高压母线上的交流高压电(例如AC35kV)通过双向牵引变流系统转化为直流高压电(例如DC1500V),下坡段牵引系统和上坡段牵引系统均在直流高压母线上取电。下坡段牵引系统用于对重车牵引供电,上坡段牵引系统用于对空车牵引供电。

重车下坡时是将车辆重力势能转化为车辆动能,车辆下坡维持匀速或制动时需要牵引系统工作在电制动工况下,向车辆提供一个阻止车辆加速或运行的力,此时下坡段牵引系统处于发电状态,能向直流高压母线反馈电能,提高直流高压母线电压,该电能能通过直流高压母线向反向运行的空车提供牵引电源。当直流高压母线电压升高至直流母线电压上限时,双向牵引变流系统工作,将多余的电能经整流逆变反馈至交流高压母线侧,通过交流高压母线环网可向其他牵引变电所提供电能,如图18所示。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包括运控系统和信息系统,请参阅图19,运控系统包括用于与信息系统数据交互的中心设备,设于集运动车300上的车载设备和设于轨道系统200旁的轨旁设备。车载设备包括用于检测对应的集运动车300的行驶速度的速度传感器、用于记载对应的集运动车300的身份信息的电子标签、用于与中心设备数据交互的车载环线天线;轨旁设备包括环线通信单元,环线通信单元与中心设备和车载环线天线通信连接,用于实现车载设备和中心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信息系统主要由空轨运输管理平台、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及基础支撑平台四大部分组成,其系统框架如图20所示。空轨运输管理平台主要集成矿区生产管理系统、快装系统400、运控系统以及场站仓储管理系统等系统,通过各系统模块的有机结合以及协同工作实现空轨运输的安全和高效,是整个空轨高效运行的核心,运输管理系统主要包含运输计划管理、运单管理、动车运输状态管理、运输异常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各个功能模块。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创新性的实现设备主动运维、设备健康管理,与轨道系统200、集运动车300、供电系统设备、煤炭快装设备、煤炭装载集装箱、信息化机房等均实现信息交互。综合监测系统围绕高效运输、安全防护等目的实现对空轨相关设备和环境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集中监控,并协助完成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联动功能。

基础支撑平台包括机房数据中心、虚拟化平台和网络通信系统,机房数据中心为空轨信息系统整体部署提供支撑平台,保障空轨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机房中安装了服务器、核心网络设备等重要信息化设备,并配置供电设备、UPS设备、空气调节设备、安防设备、消防设备、动力及环境监控设备等机房辅助设施。满足信息化设备和运维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电气安全、电源安全、防水、抗震、防雷击和接地等要求,为信息化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运行工作环境,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虚拟化平台采用自主可控的虚拟化技术构建多节点服务器群集,搭建私有云架构平台,为智能空轨信息化平台运行提供高可用、高效率、易维护、可扩展的运行环境。部署数据备份系统,实现智能空轨信息化平台统一的数据备份管理。网络通信系统采用光纤通信网络,是智能空轨信息化平台数据传输的主要介质,采用三层网络系统架构,搭建稳定、高效的网络通信系统,实现智能空轨信息化平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需求。

以对接煤矿区和铁路场站,进行煤炭运输为例,根据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作业流程如下:

(1)散煤运输:请参阅图1和图2,在线路的起终点分别设有煤炭装卸点,煤炭在矿区通过快装系统400的筒仓进行定量装车,装车完成后由轨道系统200上的集运动车300自动运送至铁路场站附近的空轨装卸站进行卸车,将煤炭卸至产品仓或受煤坑,通过带式输送机收集后由装车带式输送机送至快速定量装车系统进行铁路装车,装车完成后通过环形装车线运至铁路场站办理发送作业。

(2)集装箱运输:请参阅图1和图3,在线路的起终点分别设有集装箱装卸点,集装箱在矿区通过快装系统400的筒仓进行定量装车,装车完成后由轨道系统200上的集运动车300自动运送至铁路场站附近的集装箱装卸站进行装卸作业,后通过轨道吊/正面吊进行铁路装车,装车完成后通过环形装车线运至铁路场站办理发送作业。

(3)集装箱装卸流程:

(3-1)将地面货场集装箱转接到空轨运输车上作业流程:重型叉车将集装箱吊装至固定换装系统500的上层平台,如图14(a)所示→集装箱锁孔检测系统将位置信号输出给固定换装系统500的控制系统→微调机构将集装箱微调至对接位,如图14(b)所示→固定换装系统500的伸缩支柱520收到集运动车300对箱信号后,通过举升一定高度完成与集运动车300的对箱作业,如图14(c)所示,随后固定换装系统500回初始位。

(3-2)将集运动车300上集装箱转接到地面货场作业流程:固定换装系统500的伸缩支柱收到集运动车300卸箱信号后,通过举升一定高度完成与集运动车300的卸箱作业并回初始位,重型叉车将集装箱从固定换装系统500吊装至地面货场。

根据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集装箱运输系统1000采用工字型封闭箱型梁221+“车抱轨”结构形式的悬挂式单轨进行运输,可兼容散货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并且能够适应海拔大、落差大、温差大、大风沙、大运量的特殊工况。

2、集运动车300采用“直线电机驱动+钢轮钢轨”方式,通过安装在集运动车300上的动子350和安装在轨道梁220上的定子230之间的电磁力实现车辆牵引及制动。

3、能量回馈:针对空轨运行过程中重车下坡、轻车上坡的场景,将车辆制动所产生的再生能量通过集运动车300、变压变频装置而回馈至电网或供其他集运动车300自身使用,能大幅减少电能成本,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4、散煤运输采用底开门结构形式直接将煤炭卸至产品仓,简化了运输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6107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