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隐藏纵梁的鹅颈车架分总成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4:30


一种隐藏纵梁的鹅颈车架分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藏纵梁的鹅颈车架分总成。

背景技术

鹅颈车架分总成属于半挂车底盘车架总成的一部分,因此称之为分总成,主要是与车头相连接起到牵引的作用。现有的鹅颈车架一般是通过鹅颈纵梁和鹅颈横梁相互拼接形成主体支架,随后在鹅颈纵梁下方安装牵引板,实现挂车的牵引。

然而,现有的这类鹅颈纵梁与牵引板分体式的鹅颈车架不仅零部件较多,导致拼接装配的复杂性提高,同时传统鹅颈车架的牵引板的牵引能力会受鹅颈纵梁和牵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影响而有所下降,并且鹅颈纵梁的抗冲击能力也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便捷、牵引板的牵引强度高且鹅颈纵梁的抗冲击能力强的隐藏纵梁的鹅颈车架分总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隐藏纵梁的鹅颈车架分总成,包括前端梁、牵引板、鹅颈梁和鹅颈横梁;

所述牵引板呈方形,所述牵引板的两侧设有倒L形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包括相互垂直的竖直板和水平板,所述竖直板一体设置于牵引板的长边上;

所述前端梁固定连接于牵引板的一个短边上;

所述鹅颈梁有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于牵引板远离前端梁的一端的短边两侧,所述鹅颈梁的端部与折弯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鹅颈梁的纵向高度由靠近牵引板的一端向远离牵引板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鹅颈横梁固定连接于两个鹅颈梁之间。

具体的,还包括工字架,所述工字架固定连接于牵引板上。

具体的,所述工字架至少有两个,两个所述工字架相互垂直设置。

具体的,所述工字架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具体的,还包括斜拉梁,所述斜拉梁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牵引板的两侧,所述斜拉梁一端与前端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折弯部固定连接。

具体的,还包括连接筋板,所述连接筋板位于鹅颈梁和折弯部的连接处,所述连接筋板同时与鹅颈梁和折弯部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前端梁包括方管横梁和固定连接于方管横梁上的锁具座机以及阀件安装板。

具体的,所述鹅颈横梁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具体的,所述前端梁、牵引板、鹅颈梁和鹅颈横梁均为钢制型材,所述前端梁、牵引板、鹅颈梁和鹅颈横梁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牵引板的折弯部代替了原有的鹅颈纵梁,简化了鹅颈车架分总成的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不仅提高了其整体强度,还降低了鹅颈车架分总成的重量;折弯部和牵引板一体设置,从而使牵引板的牵引强度能够不受原有的鹅颈纵梁和牵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影响而发生下降,并且折弯部收到的冲击力能够传递至前牵引板,从而提高折弯部的抗冲击能力;鹅颈梁的高度变化能够提高其抗轴向冲击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隐藏纵梁的鹅颈车架分总成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隐藏纵梁的鹅颈车架分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隐藏纵梁的鹅颈车架分总成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隐藏纵梁的鹅颈车架分总成主视图;

标号说明:

1、前端梁;2、牵引板;21、折弯部;22、承载部;23、定位片;3、鹅颈梁;31、折弯件;32、下翼板;33、连接板;4、鹅颈横梁;5、工字架;6、斜拉梁;7、连接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参照附图1至4,本发明的一种隐藏纵梁的鹅颈车架分总成,包括前端梁1、牵引板2、鹅颈梁3和鹅颈横梁4;

所述牵引板2呈方形,所述牵引板2的两侧设有倒L形的折弯部21,所述折弯部21包括相互垂直的竖直板和水平板,所述竖直板一体设置于牵引板2的长边上;

所述前端梁1固定连接于牵引板2的一个短边上;

所述鹅颈梁3有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于牵引板2远离前端梁1的一端的短边两侧,所述鹅颈梁3的端部与折弯部2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鹅颈梁3的纵向高度由靠近牵引板2的一端向远离牵引板2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鹅颈横梁4固定连接于两个鹅颈梁3之间。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牵引板2两侧通过钣金的方式形成了一体式的折弯部21,鹅颈梁3与折弯部21相连接从而代替了原有的鹅颈纵梁,使得原有的鹅颈纵梁和牵引板2形成一体,从而使牵引板2的牵引强度能够不受原有的鹅颈纵梁和牵引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影响而发生下降。此外,折弯部21受到冲击时,由于与钣金件形成一体,能够将部分冲击力传递至牵引板2,使得其抗冲击能力大幅度提升,并且鹅颈梁3的纵向高度由一端向另一端增大,能够有效提高其轴向的抗冲击能力。同时,由于取消了原有的鹅颈纵梁,因此鹅颈车架分总成整体的装配效率大幅度提高,并且在强度提高的情况下,重量还有所降低。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牵引板的折弯部代替了原有的鹅颈纵梁,简化了鹅颈车架分总成的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不仅提高了其整体强度,还降低了鹅颈车架分总成的重量;折弯部和牵引板一体设置,从而使牵引板的牵引强度能够不受原有的鹅颈纵梁和牵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影响而发生下降,并且折弯部收到的冲击力能够传递至前牵引板,从而提高折弯部的抗冲击能力;鹅颈梁的高度变化能够提高其抗轴向冲击的能力。

进一步的,还包括工字架5,所述工字架5固定连接于牵引板2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工字架固定于牵引板上表面,两侧分别与折弯部固定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牵引板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工字架5至少有两个,两个所述工字架5相互垂直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工字架相互垂直能够使工字架在任意水平方向上提高牵引板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工字架5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由上述描述可知,减重孔能够有效减轻工字架的重量。

进一步的,还包括斜拉梁6,所述斜拉梁6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牵引板2的两侧,所述斜拉梁6一端与前端梁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折弯部21固定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斜拉梁能够有效提高折弯部和前端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筋板7,所述连接筋板7位于鹅颈梁3和折弯部21的连接处,所述连接筋板7同时与鹅颈梁3和折弯部21固定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连接筋板不仅能够提高鹅颈梁和折弯部之间的连接强度,还能够将鹅颈梁和折弯部的连接处包裹住,避免其受外部冲击而发生断裂。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梁1包括方管横梁和固定连接于方管横梁上的锁具座机以及阀件安装板。

进一步的,所述鹅颈横梁4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由上述描述可知,减重孔能够有效减鹅颈横梁的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梁1、牵引板2、鹅颈梁3和鹅颈横梁4均为钢制型材,所述前端梁1、牵引板2、鹅颈梁3和鹅颈横梁4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实施例一

如图1至4,一种隐藏纵梁的鹅颈车架分总成,包括前端梁1、牵引板2、鹅颈梁3和鹅颈横梁4;

所述前端梁1、牵引板2、鹅颈梁3和鹅颈横梁4均为钢制型材,所述前端梁1、牵引板2、鹅颈梁3和鹅颈横梁4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牵引板2呈方形,所述牵引板2的两侧设有倒L形的折弯部21,所述折弯部21包括相互垂直的竖直板和水平板,所述竖直板一体设置于牵引板2的长边上,所述牵引板2一端设有延伸出折弯部21的承载部22,另一端的两侧设有三角状的定位片23;

所述前端梁1固定连接于牵引板2的承载部22上,所述前端梁1包括方管横梁和固定连接于方管横梁上的锁具座机以及阀件安装板;

所述鹅颈梁3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牵引板2远离前端梁1的一端的短边两侧,所述鹅颈梁3的端部与折弯部2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鹅颈梁3的纵向高度由靠近牵引板2的一端向远离牵引板2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鹅颈梁3包括折弯件31、下翼板32和连接板33,所述折弯件31顶端呈水平状,所述折弯件31的顶端设有偏向一侧的90度折边,所述折弯件31的底端至顶端之间的高度由靠近牵引板2的一端向远离牵引板2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连接板33固定连接于折弯件31远离牵引板2的一端,所述连接板33的顶端与折弯部21的折边固定连接,底端与下翼板32固定连接,所述下翼板32靠近牵引板2的一端延伸出折弯件31,所述下翼板32靠近牵引板2的一端位于定位片23下方并与定位片23固定连接;

所述鹅颈横梁4固定连接于两个鹅颈梁3之间,所述鹅颈横梁4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还包括工字架5,所述工字架5固定连接于牵引板2上,所述工字架5至少有两个,两个所述工字架5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工字架5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还包括斜拉梁6,所述斜拉梁6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牵引板2的两侧,所述斜拉梁6一端与前端梁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折弯部21固定连接;

还包括连接筋板7,所述连接筋板7位于鹅颈梁3和折弯部21的连接处,所述连接筋板7同时与鹅颈梁3和折弯部21固定连接。

所述鹅颈横梁4、工字架5、斜拉梁6和连接筋板7均为钢制型材通过折弯成型。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牵引板的折弯部代替了原有的鹅颈纵梁,简化了鹅颈车架分总成的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不仅提高了其整体强度,还降低了鹅颈车架分总成的重量;折弯部和牵引板一体设置,从而使牵引板的牵引强度能够不受原有的鹅颈纵梁和牵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影响而发生下降,并且折弯部收到的冲击力能够传递至前牵引板,从而提高折弯部的抗冲击能力;鹅颈梁的高度变化能够提高其抗轴向冲击的能力。工字架固定于牵引板上表面,两侧分别与折弯部固定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牵引板的强度。工字架相互垂直能够使工字架在任意水平方向上提高牵引板的强度。减重孔能够有效减轻工字架的重量。斜拉梁能够有效提高折弯部和前端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连接筋板不仅能够提高鹅颈梁和折弯部之间的连接强度,还能够将鹅颈梁和折弯部的连接处包裹住,避免其受外部冲击而发生断裂。减重孔能够有效减鹅颈横梁的重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21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