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7:31


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滞留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

背景技术

生物滞留池作为一种典型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不仅具有景观美化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水质净化、补给地下水的功能。与传统方法相比,生物滞留池由于具有经济、高效、操作简易、布置灵活、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城市暴雨径流、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的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气温较低的冬季,由于植物枯萎死亡、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和表面冻结而内部缺氧,使得生物滞留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大幅下降,尤其是脱氮效率受影响最大。因此,采取便捷有效的保温措施,确保污水净化效果,是生物滞留池在气温较低地区推广使用不可回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提供一种自然、高效、稳定的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

具体来说,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包括池本体;

所述池本体包括植被层,所述植被层上罩设有透明玻璃罩。

本发明的整个植被层封闭在透明玻璃罩内,保证保温效果稳定性,促使种植的植被在低温冬季能够保持吸收活性,维持生物滞留池有效运行。

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植被层包括柳枝稷和/或苔草。所述柳枝稷和苔草均为耐贫瘠、低维护、多年生草本植物。所述柳枝稷地上生物量大,地下根系分布范围广,对氮磷污染物吸收效果强,可在初冬时收割,茎叶剪成5~7cm长的碎段并覆盖于地表;所述苔草绿期长,其苔草叶自然覆被地表,无需刈割。上述植被覆盖与透明玻璃罩形成的温室协同作用,提高升温幅度。

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透明玻璃罩的高度为40~60cm。

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透明玻璃罩为方形或圆柱形。

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还包括进水管、导水管和出水管;

所述进水管设置于不冻土层(即最低土壤温度大于0℃)内,其包括远端和近端,所述远端与污水排水管连通,所述近端与所述导水管中部连通;

所述导水管的上端连通大气并高于所述进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下端连通所述池本体的底部;

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池本体的上部。

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出水管设置于不冻土层内。

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池本体还包括粗砂层和碎石层,所述粗砂层位于所述植被层的下方,且所述植被层中种植的植物扎根至所述粗砂层中,所述碎石层位于所述粗砂层的下方。

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粗砂层和碎石层之间设有土工布层。

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粗砂层为50~70cm,所述碎石层为30~50cm。

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粗砂层的上表面低于地面10~20cm,以减少散热。

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粗砂层中粗砂的粒径为1~2mm。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保证了生物滞留池在冬季的正常运行,生态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生物滞留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植被层,2为透明有机玻璃罩,3为进水管,4为导水管,5为粗砂层,6为砾石层,7为透水土工布,8为生物滞留池池本体,9为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仪器等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通过正规渠道商购买得到的常规产品。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而得。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可确保冬季正常有效运行。如附图1所示,包括池本体8、进水管3、导水管4和出水管9;

所述池本体8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被层1、粗砂层5、透水土工布7和砾石层6;

所述植被层1上罩设有透明有机玻璃罩2,形成温室;所述植被层1包括覆盖于所述粗砂层5上的柳枝稷枝叶碎段和扎根至所述粗砂层5中的苔草;

所述粗砂层5厚度为60cm,粒径1~2mm,其上表面比池体外地面低10cm,所述砾石层6厚度为40cm,粒径10~20mm;

所述进水管3埋于地面以下30cm不冻土层内(即最低土壤温度大于0℃),其包括远端和近端,所述远端与污水排水管连通,所述近端与导水管4相连通;

所述导水管4的下端直通池本体8的底部,导水管4的上端穿过透明有机玻璃罩2的顶部与大气相联通;

所述出水管9埋于地面以下35cm。

污水沿进水管3经导水管4到达生物滞留池池本体8的底部,进入生物滞留池砾石层6,上升污水渗流穿过透水土工布7,进入粗砂层5,在流经密布于粗砂层5的苔草根系区后,净水由出水管9排出生物滞留池。

运行管理包含植物管理和水流调节管理。植物管理要求在生物滞留池内选择生物量大、氮磷吸收能力强的柳枝稷和绿期长、地面覆盖效果好的苔草进行组合种植,种植密度适中(柳枝稷为每平米5丛,苔草为每平米20丛),初冬时节柳枝稷地上部分枯死后收割,并将枝叶剪成5~7cm长的碎段覆盖于池体内地表,苔草冬季不刈割,自然覆盖地表,与柳枝稷碎段形成复合保温层。同时,从初冬开始,在生物滞留池上方罩以透明有机玻璃罩,晴朗白天起到增温作用,阴天或夜晚达到减少热量散失、保持温度稳定的效果。综合上述措施,为苔草冬季维持生物活性提供有效保障。

水流调节管理要求污水在整个净化过程中始终处于距离池体外地面30cm以下的深度范围,由于冬季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温度呈上升趋势,污水进入生物滞留池首先到达110cm深的池底,被升温后再逐层上升到达植物根系,将深层土壤的热量带到根系分布的区域,为苔草冬季维持生物活性作出贡献。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整个植被层封闭在透明有机玻璃罩内,透明有玻璃罩上不需要设植物透气孔。原因如下:(1)透气孔与外界连通会使冷空气进入温室,极大削弱保温抗寒效果,尤其是在大风天气下;(2)植物光合作用除了光照、水分外还需要CO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其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
  • 一种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3054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