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轿车内玻璃快速除雾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5:49:2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轿车内侧玻璃快速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北方的冬季,在汽车刚发动时,由于车内温度较低,驾驶员呼出的热气会在防风玻璃的内侧产生雾气,影响驾驶安全,而此时由于车辆刚启动,冷却液水温较低,无法通过车辆的热水取暖系统吹出暖风,实现对玻璃进行除雾。因此现阶段司机只能勉强驾驶,对道路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现有技术中,为实现此时的玻璃除雾,公开号为CN202863395U的专利公开了除雾装置,是通过近似雨刷器的结构对挡风玻璃内侧进行刮擦,实现去除雾气的作用,但由于上述装置是将水雾刮除,因此会形成水滴聚集在车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轿车内玻璃快速除雾装置,实现在轿车启动初期,热水取暖系统温度还未升高之前,迅速吹出暖风,去除玻璃上的雾气,保证车辆行驶安全。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轿车内侧玻璃快速除雾装置,包括一端密封的管状壳体,所述壳体的开口一端设有通风网栅,自开口一端向内依次设有送风单元和发热单元;还包括送风管,送风管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另一端向外延伸,所述送风管上设有间隔设置的排风孔,所述送风管在驱动单元的带动下往复摆动。

进一步的,送风管通过壳体顶部的开口伸入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开口边缘与送风管底部之间设有密封罩。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的蜗杆,所述蜗杆配合有蜗轮,蜗轮的偏心位置设置有连杆,连杆另一端连接有推拉杆并在限位件的限制下随驱动电机左右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推拉杆通过角度倍增单元与通风管连接,所述角度倍增单元包括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所述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的底部为固定点且所述第一摆杆位于第二摆杆的下方,其中第一摆杆中间与所述推拉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杆顶部设有滑动部,第二摆杆中间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部随第一摆杆的摆动在所述第二摆杆的滑动槽内运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摆杆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单元为电阻式发热丝。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单元包括送风电机和与其相配合的扇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通过使用送风单元将外界空气鼓入壳体内,经过发热单元的加热,提升空气温度,由于壳体内的气压较大,因此被加热的空气通过送风管上的排风口排出,在使用时将本装置放在仪表台前方的挡风玻璃中间,通过驱动单元带动送风管左右往复摆动,能够使风均匀地吹向玻璃内侧,进而消除车窗上的雾气。

另外对于驱动单元,通过使用驱动电机配合蜗轮蜗杆在减速的同时能够输出较大的扭矩,并通过推拉杆将输出的转动转化为前后运动,为了保证在较小空间实现送风管的大角度摆动,设置了角度倍增单元,其中的第一摆臂的在推拉杆的带动下左右摆动,进而通过顶端的滑动部,配合滑动槽实现带动第二摆杆的摆动,实现提升摆动幅度的效果。进而实现提升送风管的热风的覆盖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一种轿车内侧玻璃快速除雾装置,包括一端密封的管状壳体1,所述壳体的开口一端设有通风网栅2,自开口一端向内依次设有送风单元3和发热单元4;还包括送风管5,送风管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另一端向外延伸,所述送风管上设有间隔设置的排风孔6,所述送风管在驱动单元7的带动下往复摆动。

在使用时,所述除雾装置通过通用的线缆与车内供电系统连接,为送风单元、发热单元以及驱动单元提供电力,送风单元将外部空气送入壳体内,流经发热丝进行加热后,通过送风管的排风孔送出,只需将本装置安装在挡风玻璃前,即可轻松除雾。

作为补充送风管通过壳体顶部的开口101伸入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开口边缘与送风管底部之间设有密封罩8。由于送风管在一定幅度内摆动为了防止热气从开口溢出浪费,可以在开口处设置柔性的密封罩,保证热气全部从送风管排出。

优选的,为实现将送风管往复摆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通过驱动电机71带动的蜗杆72,所述蜗杆配合有蜗轮73,蜗轮的偏心位置设置有连杆74,连杆另一端连接有推拉杆75并在限位件76的限制下随驱动电机左右运动。简单的设置下,可以将送风管底部与推拉杆相连。

更为优选的所述推拉杆通过角度倍增单元9与通风管连接,所述角度倍增单元包括第一摆杆91和第二摆杆92,所述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的底部为固定轴且所述第一摆杆位于第二摆杆的下方,其中第一摆杆中间与所述推拉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杆顶部设有滑动部93,第二摆杆中间设有滑动槽94,固定轴的上部设置摆动轴77,通过推拉杆的带动实现送风管的摆动所述滑动部随第一摆杆的摆动在所述第二摆杆的滑动槽内运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摆杆摆动。通过角度倍增单元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实现对送风管的大角度驱动,保障除雾面积。

具体的所述发热单元为电阻式发热丝。所述送风单元包括送风电机31和与其相配合的扇叶32。

除此之外,在壳体底部还设有安装座10,通过安装座,例如在安装座底部使用胶带,将壳体更稳固地固定设置。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589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