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4:5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侧面碰撞性能是车辆安全性能评估的重要一环,并且直接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纯电动汽车一般将电池包设置在汽车底部,而现有汽车门槛结构与电池包框架分隔设置,当汽车侧面受到碰撞时,汽车侧面门槛结构接受到的碰撞能量难以传递至地板下纵梁或电池包框架,从而难以将碰撞载荷较均匀的分布在更大的受力面上,影响车辆的抗撞性能和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门槛结构难以将碰撞载荷较均匀的分布在更大的受力面上,影响车辆的抗撞性能和安全性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包括:

门槛外板;

门槛内板,所述门槛内板设置于所述门槛外板的内侧;

多个第一连接支架,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支架沿所述门槛内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门槛内板与地板下纵梁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支架设置有搭接在所述地板下纵梁上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地板下纵梁的重叠处设置有第一电池包安装孔;

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布置在所述地板下纵梁的后端与后门槛后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的一端抵在后门槛后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搭接在所述地板下纵梁上的延伸面板,且所述延伸面板布置在地板下纵梁与后纵梁前段之间,所述延伸面板、所述地板下纵梁和后纵梁前段的重叠处设置有第二电池包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门槛外板与所述地板下纵梁平行布置,所述门槛外板与B柱外板的下端连接,且所述B柱外板的下端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上的投影与所述后纵梁前段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上的投影具有重合段。

优选地,所述重合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0mm。

优选地,所述门槛内板上设置有门槛内板加强板,所述门槛内板加强板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上的投影段与多个第一连接支架之间的连线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上的投影段重合,且所述门槛内板加强板的后端对应布置于B柱内板的中部位置,其中,B柱内板向下延伸至所述门槛外板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一门槛内支架、第二门槛内支架和第三门槛内支架,所述第一门槛内支架、所述第二门槛内支架间隔固定在所述门槛外板上,所述第一门槛内支架对应布置于所述B柱内板的中部位置,且所述第一门槛内支架抵在所述B柱内板上;所述第二门槛内支架布置于所述B柱内板的前侧,所述第二门槛内支架抵在所述门槛内板上;所述第三门槛内支架设置于后门槛后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支架抵在所述后门槛后连接板上所述第三门槛内支架的设置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延伸段设置于靠近所述地板下纵梁的后端的第一连接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前后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在后门槛后连接板与地板下纵梁之间;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有所述延伸面板。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搭接在地板下纵梁一侧的第一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所述第一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的一侧向靠近所述后门槛后连接板的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一地板支撑面板;所述第一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的另一侧设置所述延伸面板;所述延伸面板设置有向靠近地板的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二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所述第二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搭接在所述地板下纵梁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支撑在所述后门槛后连接板与地板下纵梁之间的第一连接本体,所述第一连接本体上连接有抵接在后门槛后连接板上的第一门槛支撑面板、抵接在后纵梁前段上的第一后纵梁前段支撑面板和抵接在地板上的第二地板支撑面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支撑在所述后门槛后连接板与地板下纵梁之间的第二连接本体,所述第二连接本体上连接有抵接在后门槛后连接板上的第二门槛支撑面板、抵接在后纵梁前段上的第二后纵梁前段支撑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在门槛内板与地板下纵梁之间设置多个第一连接支架,在地板下纵梁的后端与后门槛后连接板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支架,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支架设置有搭接在地板下纵梁上的延伸段,第二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搭接在地板下纵梁上的延伸面板,在延伸段与地板下纵梁的重叠处设置第一电池包安装孔,在延伸面板、地板下纵梁和后纵梁前段的重叠处设置第二电池包安装孔,增强了电池包安装孔处的强度,并且可将侧面碰撞载荷自B柱或门槛外板直接传递至内侧的地板下纵梁和电池包框架,增强了载荷传递的均匀性,并增加了载荷传递的承载面,使得碰撞载荷可以分布在较大的受力承载面上,从而提高车辆的侧面抗撞性能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的安装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的安装示意图二;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的安装示意图三;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支架与后纵梁前段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门槛内板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门槛内板加强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门槛内支架、第二门槛内支架和第三门槛内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门槛内支架、第二门槛内支架与门槛外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门槛内支架、第二门槛内支架与B柱内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0、门槛外板;20、门槛内板;30、地板下纵梁;40、后门槛后连接板;50、后纵梁前段;60、B柱外板;70、B柱内板;80、地板;

1、第一连接支架;11、延伸段;111、第一电池包安装孔;2、第二连接支架;21、第一连接部;211、第一连接本体;212、第一门槛支撑面板;213、第一后纵梁前段支撑面板;214、第二地板支撑面板;22、第二连接部;221、第二连接本体;222、第二门槛支撑面板;223、第二后纵梁前段支撑面板;23、第三连接部;231、延伸面板;2311、第二电池包安装孔;232、第一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233、第一地板支撑面板;234、第二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3、门槛内板加强板;4、第一门槛内支架;5、第二门槛内支架;6、第三门槛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前后方向为车体的长度方向,“前”指的是车头方向,“后”指的是车尾方向,左右方向为车体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为车体的高度方向,“外”指的是远离车体的方向,“内”指的是靠近车体中心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既可以设置于车辆左侧门槛总成处,也可以设置于车辆右侧门槛总成处。

如图1-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包括门槛外板10、门槛内板20、第二连接支架2和多个第一连接支架1,其中,所述门槛内板20设置于所述门槛外板10的内侧;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沿所述门槛内板2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门槛内板20与地板下纵梁30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设置有搭接在所述地板下纵梁30上的延伸段11,所述延伸段11与所述地板下纵梁30的重叠处设置有第一电池包安装孔111;所述第二连接支架2布置在所述地板下纵梁30的后端与后门槛后连接板40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支架2的一端抵在后门槛后连接板40上,所述第二连接支架2的另一端设置有搭接在所述地板下纵梁30上的延伸面板231,且所述延伸面板231布置在地板下纵梁30与后纵梁前段50之间,后纵梁前段50向前延伸直至覆盖所述延伸面板231,所述延伸面板231、所述地板下纵梁30和后纵梁前段50的重叠处设置有第二电池包安装孔2311。其中,第一电池包安装孔111和第二电池安装孔均用于安装电池包框架。

本发明将电池包安装点设置在地板下纵梁30上,并且,将第二连接支架2和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支架1延伸到地板下纵梁30上,在延伸段11与地板下纵梁30的重叠处设置第一电池包安装孔111,在延伸面板231、地板下纵梁30和后纵梁前段50的重叠处设置第二电池包安装孔2311,增强了电池包安装孔处的强度,并且可将侧面碰撞载荷自B柱或门槛外板10直接传递至内侧的地板下纵梁30和电池包框架,增强了载荷传递的均匀性,并增加了载荷传递的承载面,使得碰撞载荷可以分布在较大的受力承载面上,从而提高车辆的侧面抗撞性能和安全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门槛内板20、门槛外板10均与地板下纵梁30平行布置,所述门槛外板10与B柱外板60的下端连接,且所述B柱外板60的下端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30上的投影与所述后纵梁前段50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30上的投影具有重合段,重合段长度记为X。地板下纵梁30通过第一连接支架1、第二连接支架2和后纵梁前段50与门槛总成连接,其中,门槛总成包括门槛内板20、门槛外板10和后门槛后连接板40。在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B柱和门槛总成是主要承载区域,将B柱外板60的下端与后纵梁前段50在地板下纵梁30上的投影设置重合段,可防止门槛总成被折断。优选地,所述重合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0mm,提高门槛总成的抗撞性能。

如图3-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支架2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第三连接部23,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前后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部23上,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分别连接在后门槛后连接板40与地板下纵梁30之间,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形成后门槛后连接板40与地板下纵梁30之间的传力结构,通过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可将门槛总成受到的碰撞载荷传递至地板下纵梁30;所述第三连接部23设置有所述延伸面板231,延伸面板231搭接在地板下纵梁30的后端,后纵梁前段50搭接在延伸面板231上,增强第二电池包安装孔2311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23包括搭接在地板下纵梁30一侧的第一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232,所述第一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232的一侧向靠近所述后门槛后连接板40的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一地板支撑面板233,第一地板支撑面板233抵接在地板80上;所述第一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232的另一侧设置所述延伸面板231;所述延伸面板231设置有向靠近地板80的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二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234,所述第二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234搭接在所述地板下纵梁30的另一侧,将地板下纵梁30、第二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234和后纵梁前段50的重叠处点焊固定,从而方便固定地板下纵梁30、第二连接支架2和后纵梁前段50。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21包括支撑在所述后门槛后连接板40与地板下纵梁30之间的第一连接本体211,所述第一连接本体211上连接有抵接在后门槛后连接板40上的第一门槛支撑面板212、抵接在后纵梁前段50上的第一后纵梁前段支撑面板213和抵接在地板80上的第二地板支撑面板214,通过第一连接部21可实现碰撞载荷在后门槛后连接板40、后纵梁前段50和地板80之间的传递。其中,第一连接本体211呈板状结构,第一门槛支撑面板212、第一后纵梁前段支撑面板213、第二地板支撑面板214均与第一连接本体211垂直布置,第一连接本体211与后门槛后连接板40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门槛支撑面板212、第一后纵梁前段支撑面板213、第二地板支撑面板214分别沿后门槛后连接板4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其中,第一门槛支撑面板212和第二地板支撑面板214向第一连接本体211的前侧延伸布置,第一后纵梁前段支撑面板213向第一连接本体211的后侧延伸布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部22包括支撑在所述后门槛后连接板40与地板下纵梁30之间的第二连接本体221,所述第二连接本体221上连接有抵接在后门槛后连接板40上的第二门槛支撑面板222、抵接在后纵梁前段50上的第二后纵梁前段支撑面板223,通过第二连接部22实现碰撞载荷在后门槛后连接板40与后纵梁前段50之间的传递。第二连接本体221呈板状结构,第二连接本体221与第一连接本体211平行布置。第二门槛支撑面板222、第二后纵梁前段支撑面板223均与第二连接本体221垂直布置,且第二门槛支撑面板222、第二后纵梁前段支撑面板223分别沿后门槛后连接板4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第二门槛支撑面板222、第二后纵梁前段支撑面板223分别向第二连接本体221的后侧延伸布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8-图10所示,所述门槛内板20上设置有门槛内板加强板3,增强门槛内板20的强度;所述门槛内板加强板3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30上的投影段与多个第一连接支架1之间的连线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30上的投影段重合,且所述门槛内板加强板3的后端对应布置于B柱内板70的中部位置,其中,B柱内板70向下延伸至所述门槛外板10与所述门槛内板20之间。由于所述门槛内板加强板3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30上的投影段与多个第一连接支架1之间的连线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30上的投影段重合,则多个第一连接支架1中具有一个在左右方向上与门槛内板加强板3的前端对应布置的第一连接支架1,多个第一连接支架1中还具有一个在左右方向上与门槛内板加强板3的后端对应布置的第一连接支架1,多个第一连接支架1中的其他第一连接支架1则对应布置于门槛内板加强板3的中部。车辆侧面受到碰撞时,B柱外板60承受的碰撞载荷可通过B柱内板70传递至门槛内板20和门槛内板加强板3,门槛内板20的受到的碰撞载荷可通过门槛内板加强板3、第一连接支架1传递至内侧的底板下纵梁,形成较大的承载面,分散碰撞载荷,防止门槛内板20被折断。将门槛内板加强板3的后端对应布置于B柱内板70的中部位置,可进一步增强门槛内板20的强度,提高门槛内板20的抗撞性能。

优选地,B柱内板70自门槛外板10与门槛内板20之间穿过,B柱内板70的下端与门槛内板20的翻边的下端、门槛外板10的翻边的下端平齐,并形成三层焊结构,增强门槛外板10、门槛内板20和B柱内板70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所示,所述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一门槛内支架4、第二门槛内支架5和第三门槛内支架6,所述第一门槛内支架4、所述第二门槛内支架5间隔固定在所述门槛外板10上,所述第一门槛内支架4对应布置于所述B柱内板70的中部位置,且所述第一门槛内支架4抵在所述B柱内板70上;其中,对应布置指的是在左右方向上对应布置,即第一门槛内支架4与B柱内板70的中部位置的连线与左右方向平行;所述第二门槛内支架5布置于所述B柱内板70的前侧,所述第二门槛内支架5抵在所述门槛内板20上,第一门槛内支架4、B柱内板70形成载荷传递结构,第二门槛内支架5、门槛内板20形成载荷传递结构,从而将车辆侧面撞击的载荷通过B柱外板60和门槛外板10,传递至B柱内板70和门槛内板20,增加载荷传递的分散性和均匀性。所述第三门槛内支架6设置于后门槛后连接板40上,所述第二连接支架2抵在所述后门槛后连接板40上所述第三门槛内支架6的设置位置处,后门槛后连接板40、第三门槛内支架6、第二连接支架2形成载荷传递路径,将门槛总成的碰撞载荷传递至地板下纵梁30和后纵梁前段50。

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段11设置于靠近所述地板下纵梁30的后端的第一连接支架1上,则设置延伸段11的第一连接支架1与第一门槛内支架4对应布置,且与B柱内板70的中部位置对应布置,使得B柱内板70、门槛内板加强板3、第一门槛内支架4、第一连接支架1构成较好的载荷传递结构,进一步增强门槛总成的载荷传递。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1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一连接支架1沿地板下纵梁3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其中两个第一连接支架1分别与门槛内板加强板3的两端对应布置,另一个第一连接支架1与门槛内板加强板3的中部对应布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46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