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自动调节助力车鞍座高度的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6:26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助力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调节助力车鞍座高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人们出行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到多种交通工具,如汽车、公交车、地铁等,其中较为提倡与环保的是便是助力车,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通过助力车出行。

助力车中往往会设有一个车座来便于人们的骑乘,而不同的人因身高存在差异,从而在骑车前处于舒适度考虑往往会对助力车的车座进行调节,目前现有的助力车车座大多为人手工调节;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助力车鞍座高度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助力车鞍座高度的装置,包括助力车本体,所述助力车本体中间部位固定有防护套筒,所述防护套筒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顶端固定有车座,所述防护套筒靠近助力车本体尾部的一侧固定有防护壳体,所述升降杆远离车座的一端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以驱动升降杆进行升降,所述车座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用以检测驾驶员的体重数据;工作时,驾驶员坐在车座上,并将双脚完全离地使得整个人的重力全部作用在车座上,随后人员离开车座,而后车座内部的压力传感器便会将所接收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内,控制系统随后会控制驱动组件运行,进而带动升降杆进行上升,从而可以有效的根据驾驶员的体重情况来自动调节车座的高度,从而达到了可自动调节助力车鞍座高度使得驾驶员更加舒适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顶端与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螺杆外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与防护套筒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环底端固定有空心锥齿轮,所述空心锥齿轮外部且靠近防护壳体的一侧啮合有传动齿轮,所述防护套筒内部开设有与传动齿轮相适配的孔,所述传动齿轮远离防护套筒的一侧与伺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伺服驱动组件安装在防护壳体的内部;工作时,伺服电机运行后会带动其输出端转动,进而带动传动齿轮进行转动,传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空心锥齿轮转动,空心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环进行转动,而由于转动环与转动螺杆通过螺纹连接,从而在转动环转动的过程中,转动螺杆会沿着转动环进行滑动,转动螺杆运动进而推动升降杆进行运动,从而达到了可自动驱动升降杆运动调节车座高度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转动螺杆底端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部滑动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为空心状,所述支撑杆两侧均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多个卡接块,所述支撑座两侧均开设有与卡接块相适配的复位槽,所述卡接块仅可朝着支撑杆底端的方向进行转动,所述支撑座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空槽,该空槽内壁上固定有多个限位卡块,所述限位卡块与卡接块相适配;工作时,在转动螺杆运动的过程中,其会同时带动支撑杆在支撑座内滑动,而支撑杆在运动时其会拉动卡接块与限位卡块相接触,此时的卡接块便会转动,从而不会影响到支撑杆运动的进行,则此时当车座停止调节后,卡接块便会弹出与限位卡块卡接,从而通过卡接块与限位卡块对支撑杆进行支撑,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效果,减少轴承与空心锥齿轮连接处的螺纹压力,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卡接块内部固定有复位磁铁,所述支撑杆内部固定有与复位磁铁相适配的电动磁铁;工作时,在设备需要进行复位时,可以手动打开电动磁铁的开关使其运行通电,从而对复位磁铁施加一个磁力,这个磁力会带动卡接块保持收缩状态,这时便可进行正常的复位。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底端固定有支撑气囊,所述支撑气囊下方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气囊底端贯通连接有进气管,该进气管与支撑板贯通连接,该支撑板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气囊下方设置有抽吸塞,所述抽吸塞与防护套筒之间固定有多个往复弹簧,所述支撑座内部且位于支撑气囊与抽吸塞之间贯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进气管内部均安装有单向进气组件,所述单向进气组件用以控制气体的单向进入;工作时,在驾驶员骑行的过程中,其难免会途经颠簸路段,从而带动车身的震动,这时抽吸塞便会往复的压缩往复弹簧使其形变后在支撑座内部滑动,抽吸塞滑动从而通过导气管与进气管内部的单向进气组件将外部的空气抽吸入支撑气囊内,从而使得支撑气囊内压强增大产生膨胀,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撑气囊内压强过大导致抽吸塞无法将空气压入到支撑气囊内时,此时的支撑气囊内的压强足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进一步的对支撑杆进行支撑,进一步的减少了转动螺杆与轴承连接处的螺纹压力,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导气管内的单向进气组件仅可向支撑座的内部进气,进气管内的单向进气组件仅可向支撑气囊内部进气。

优选的,所述单向进气组件包括卡接柱,所述卡接柱远离抽吸塞的一端设有倒圆角,所述卡接柱为空心状,其内壁远离抽吸塞的一侧与导气管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所述卡接柱外部且位于倒圆角靠近抽吸塞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导气管内部且位于通风孔的外部开设有进风槽,所述导气管内部且位于卡接柱外部开设有与卡接柱相适配的倒圆角,所述卡接柱内部固定有引动磁铁;工作时,在抽吸塞抽吸外部空气的时,此时导气管内部且位于抽吸塞的一侧会产生一个负压,在这个负压的作用下,卡接柱会压缩复位弹簧使其收缩,这时卡接柱便会在导气管内滑动,从而使得卡接柱与导气管倒圆角处分离,外部气体得以经过卡接柱与导气管倒圆角处的缝隙进入到进风槽内,随后通过进风槽进入通风孔,并最终通过通风孔进入到支撑座的内部,从而达到了单向进气的效果,而引动磁铁的设计,可以在设备需要复位时,通过打开电动磁铁使其产生磁性后带动引动磁铁运动,从而使得引动磁铁带动卡接柱压缩复位弹簧后运动,从而使得气体得以排出,便于设备复位的进行,防止复位过程中各个传动组件受到的阻力较大增大磨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内部且位于卡接柱远离复位弹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外部固定有多个旋转风叶,所述转动盘内部滑动连接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靠近转动盘中心的一侧固定有离心弹簧,所述配重块远离离心弹簧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储液囊,所述储液囊远离配重块的一侧贯通连接有排油管,该排油管与转动盘贯通;工作时,在支撑气囊内部的气体排出的过程中,排出的气流会带动旋转风叶进行转动,旋转风叶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盘转动,这时转动盘内部的配重块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配重块所受到的离心力应当足以带动离心弹簧与储液囊运动,从而此时的配重块会拉伸离心弹簧后压缩储液囊使其形变后运动,这时储液囊内存储的润滑液便会喷出,喷出的润滑液会随着气流一同上升,从而对防护套筒内部的各个传动零件进行润滑,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防护套筒顶端滑动连接有卡接环,所述卡接环靠近升降杆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支撑弹片,所述支撑弹片与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弹片为弧形其尖端与卡接环接触;工作时,在支撑弹片的设计可以使得升降杆在正常向上滑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而在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时,支撑弹片会与卡接环接触,从而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的减少了螺纹连接处的压力大小,同时支撑弹片的设计还可对排出的空气中含有的润滑液进行收集,喷出的润滑液凝聚在支撑弹片上,并最终滴落在防护套筒内,从而达到了润滑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卡接环与防护套筒之间固定有调节弹簧,所述卡接环顶端固定有拨动块;工作时,在升降杆复位的过程中,员工可以手动拨动拨动块推动卡接环进行压缩调节弹簧后滑动,从而使得卡接环与支撑弹片分离,减少升降杆复位过程中对支撑弹片的损伤。

优选的,所述防护套筒顶面固定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内部滑动连接有弹性囊,所述放置架上方设置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与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架顶端开设有与挤压杆相适配的挤压孔,所述弹性囊两侧均贯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放置架贯通连接;工作时,在升降杆复位的过程中,其会同时带动挤压杆向下运动,挤压杆运动会沿着挤压孔压入到放置架内,从而对弹性囊进行挤压,进而将弹性囊内的清洁液经过挤压孔挤出,挤出的清洁液滴落在助力车本体的表面,从而对助力车本体起到一定的清洁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助力车鞍座高度的装置,通过车座内部的压力传感器会将所接收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内,控制系统随后会控制驱动组件运行,进而带动升降杆进行上升,从而可以有效的根据驾驶员的体重情况来自动调节车座的高度,从而达到了可自动调节助力车鞍座高度使得驾驶员更加舒适的效果。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助力车鞍座高度的装置,通过支撑气囊、抽吸塞的相互配合,在骑行的过程中支撑气囊内部的压强会增大进而膨胀对升降杆起到一定的支撑效果,减少设备螺纹连接处的压力,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助力车本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防护套筒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中导气管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转动盘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中防护套筒结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图7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助力车本体;2、防护套筒;3、防护壳体;4、升降杆;5、车座;6、转动螺杆;7、转动环;8、轴承;9、空心锥齿轮;10、传动齿轮;11、支撑杆;12、支撑座;13、卡接块;14、限位卡块;15、电动磁铁;16、复位磁铁;17、支撑气囊;18、抽吸塞;19、往复弹簧;20、导气管;21、卡接柱;22、复位弹簧;23、引动磁铁;24、转动盘;25、旋转风叶;26、配重块;27、离心弹簧;28、储液囊;29、卡接环;30、支撑弹片;31、拨动块;32、调节弹簧;33、挤压杆;34、弹性囊;35、放置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助力车鞍座高度的装置,包括助力车本体1,所述助力车本体1中间部位固定有防护套筒2,所述防护套筒2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4,所述升降杆4顶端固定有车座5,所述防护套筒2靠近助力车本体1尾部的一侧固定有防护壳体3,所述升降杆4远离车座5的一端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以驱动升降杆4进行升降,所述车座5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用以检测驾驶员的体重数据;工作时,在助力车初次使用时,此时的升降杆4应当处于最底状态,这时需要驾驶员打开调节模式,使得驱动组件处于通电状态,随后驾驶员坐在车座5上,并将双脚完全离地使得整个人的重力全部作用在车座5上,随后人员离开车座5,而后车座5内部的压力传感器便会将所接收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内,控制系统随后会控制驱动组件运行,进而带动升降杆4进行上升,由于不同身高的驾驶员其体重必定不同,一般来说身高较高的驾驶员体重较大,身高与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这时车座5便会根据这个线性关系升高,从而可以有效的根据驾驶员的体重情况来自动调节车座5的高度,从而达到了可自动调节助力车鞍座高度使得驾驶员更加舒适的效果,调节完成后需要驾驶员手动关闭驱动组件的电源。

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螺杆6,所述转动螺杆6顶端与升降杆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螺杆6外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转动环7,所述转动环7与防护套筒2之间通过轴承8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环7底端固定有空心锥齿轮9,所述空心锥齿轮9外部且靠近防护壳体3的一侧啮合有传动齿轮10,所述防护套筒2内部开设有与传动齿轮10相适配的孔,所述传动齿轮10远离防护套筒2的一侧与伺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伺服驱动组件安装在防护壳体3的内部;工作时,需要说明的是伺服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传动轴、联轴器等,伺服电机运行后会带动其输出端转动,进而带动传动齿轮10进行转动,传动齿轮10转动从而带动空心锥齿轮9转动,空心锥齿轮9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环7进行转动,而由于转动环7与转动螺杆6通过螺纹连接,从而在转动环7转动的过程中,转动螺杆6会沿着转动环7进行滑动,转动螺杆6运动进而推动升降杆4进行运动,从而达到了可自动驱动升降杆4运动调节车座5高度的效果。

如图3所示,所述转动螺杆6底端固定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外部滑动连接有支撑座12,所述支撑座12为空心状,所述支撑杆11两侧均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多个卡接块13,所述支撑座12两侧均开设有与卡接块13相适配的复位槽,所述卡接块13仅可朝着支撑杆11底端的方向进行转动,所述支撑座12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空槽,该空槽内壁上固定有多个限位卡块14,所述限位卡块14与卡接块13相适配;工作时,在转动螺杆6运动的过程中,其会同时带动支撑杆11在支撑座12内滑动,而支撑杆11在运动时其会拉动卡接块13与限位卡块14相接触,此时的卡接块13便会转动,从而不会影响到支撑杆11运动的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对车座5高度进行调节时,支撑杆11运动的最小幅度为相邻两个限位卡块14之间的距离,则此时当车座5停止调节后,卡接块13便会弹出与限位卡块14卡接,从而通过卡接块13与限位卡块14对支撑杆11进行支撑,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效果,减少轴承8与空心锥齿轮9连接处的螺纹压力,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所述卡接块13内部固定有复位磁铁16,所述支撑杆11内部固定有与复位磁铁16相适配的电动磁铁15;工作时,在设备需要进行复位时,可以手动打开电动磁铁15的开关使其运行通电,从而对复位磁铁16施加一个磁力,这个磁力会带动卡接块13保持收缩状态,这时便可进行正常的复位,需要说明的是,在复位的过程中应当首先驱动支撑杆11向上运动至卡接块13完全贴合在支撑杆11上再进行复位。

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杆11底端固定有支撑气囊17,所述支撑气囊17下方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气囊17底端贯通连接有进气管,该进气管与支撑板贯通连接,该支撑板与支撑座1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气囊17下方设置有抽吸塞18,所述抽吸塞18与防护套筒2之间固定有多个往复弹簧19,所述支撑座12内部且位于支撑气囊17与抽吸塞18之间贯通连接有导气管20,所述导气管20与进气管内部均安装有单向进气组件,所述单向进气组件用以控制气体的单向进入;工作时,在驾驶员骑行的过程中,其难免会途经颠簸路段,从而带动车身的震动,这时抽吸塞18便会往复的压缩往复弹簧19使其形变后在支撑座12内部滑动,抽吸塞18滑动从而通过导气管20与进气管内部的单向进气组件将外部的空气抽吸入支撑气囊17内,从而使得支撑气囊17内压强增大产生膨胀,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撑气囊17内压强过大导致抽吸塞18无法将空气压入到支撑气囊17内时,此时的支撑气囊17内的压强足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进一步的对支撑杆11进行支撑,进一步的减少了转动螺杆6与轴承8连接处的螺纹压力,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导气管20内的单向进气组件仅可向支撑座12的内部进气,进气管内的单向进气组件仅可向支撑气囊17内部进气。

如图4所示,所述单向进气组件包括卡接柱21,所述卡接柱21远离抽吸塞18的一端设有倒圆角,所述卡接柱21为空心状,其内壁远离抽吸塞18的一侧与导气管20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22,所述卡接柱21外部且位于倒圆角靠近抽吸塞18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导气管20内部且位于通风孔的外部开设有进风槽,所述导气管20内部且位于卡接柱21外部开设有与卡接柱21相适配的倒圆角,所述卡接柱21内部固定有引动磁铁23;工作时,在抽吸塞18抽吸外部空气的时,此时导气管20内部且位于抽吸塞18的一侧会产生一个负压,在这个负压的作用下,卡接柱21会压缩复位弹簧22使其收缩,这时卡接柱21便会在导气管20内滑动,从而使得卡接柱21与导气管20倒圆角处分离,外部气体得以经过卡接柱21与导气管20倒圆角处的缝隙进入到进风槽内,随后通过进风槽进入通风孔,并最终通过通风孔进入到支撑座12的内部,从而达到了单向进气的效果,而引动磁铁23的设计,可以在设备需要复位时,通过打开电动磁铁15使其产生磁性后带动引动磁铁23运动,从而使得引动磁铁23带动卡接柱21压缩复位弹簧22后运动,从而使得气体得以排出,便于设备复位的进行,防止复位过程中各个传动组件受到的阻力较大增大磨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如图4至图5所示,所述导气管20内部且位于卡接柱21远离复位弹簧2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盘24,所述转动盘24外部固定有多个旋转风叶25,所述转动盘24内部滑动连接有配重块26,所述配重块26靠近转动盘24中心的一侧固定有离心弹簧27,所述配重块26远离离心弹簧27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储液囊28,所述储液囊28远离配重块26的一侧贯通连接有排油管,该排油管与转动盘24贯通;工作时,在支撑气囊17内部的气体排出的过程中,排出的气流会带动旋转风叶25进行转动,旋转风叶25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盘24转动,这时转动盘24内部的配重块26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配重块26所受到的离心力应当足以带动离心弹簧27与储液囊28运动,从而此时的配重块26会拉伸离心弹簧27后压缩储液囊28使其形变后运动,这时储液囊28内存储的润滑液便会喷出,喷出的润滑液会随着气流一同上升,从而对防护套筒2内部的各个传动零件进行润滑,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如图6所示,所述防护套筒2顶端滑动连接有卡接环29,所述卡接环29靠近升降杆4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支撑弹片30,所述支撑弹片30与升降杆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弹片30为弧形其尖端与卡接环29接触;工作时,在支撑弹片30的设计可以使得升降杆4在正常向上滑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而在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时,支撑弹片30会与卡接环29接触,从而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的减少了螺纹连接处的压力大小,同时支撑弹片30的设计还可对排出的空气中含有的润滑液进行收集,喷出的润滑液凝聚在支撑弹片30上,并最终滴落在防护套筒2内,从而达到了润滑的效果。

如图6所示,所述卡接环29与防护套筒2之间固定有调节弹簧32,所述卡接环29顶端固定有拨动块31;工作时,在升降杆4复位的过程中,员工可以手动拨动拨动块31推动卡接环29进行压缩调节弹簧32后滑动,从而使得卡接环29与支撑弹片30分离,减少升降杆4复位过程中对支撑弹片30的损伤。

实施例二

如图7至图8所示,对比实施例一,其中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防护套筒2顶面固定有放置架35,所述放置架35内部滑动连接有弹性囊34,所述放置架35上方设置有挤压杆33,所述挤压杆33与升降杆4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架35顶端开设有与挤压杆33相适配的挤压孔,所述弹性囊34两侧均贯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放置架35贯通连接;工作时,在升降杆4复位的过程中,其会同时带动挤压杆33向下运动,挤压杆33运动会沿着挤压孔压入到放置架35内,从而对弹性囊34进行挤压,进而将弹性囊34内的清洁液经过挤压孔挤出,挤出的清洁液滴落在助力车本体1的表面,从而对助力车本体1起到一定的清洁效果。

工作原理:在助力车初次使用时,此时的升降杆4应当处于最底状态,这时需要驾驶员打开调节模式,使得驱动组件处于通电状态,随后驾驶员坐在车座5上,并将双脚完全离地使得整个人的重力全部作用在车座5上,随后人员离开车座5,而后车座5内部的压力传感器便会将所接收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内,控制系统随后会控制驱动组件运行,进而带动升降杆4进行上升,由于不同身高的驾驶员其体重必定不同,一般来说身高较高的驾驶员体重较大,身高与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这时车座5便会根据这个线性关系升高,从而可以有效的根据驾驶员的体重情况来自动调节车座5的高度,从而达到了可自动调节助力车鞍座高度使得驾驶员更加舒适的效果,调节完成后需要驾驶员手动关闭驱动组件的电源;

需要说明的是伺服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传动轴、联轴器等,伺服电机运行后会带动其输出端转动,进而带动传动齿轮10进行转动,传动齿轮10转动从而带动空心锥齿轮9转动,空心锥齿轮9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环7进行转动,而由于转动环7与转动螺杆6通过螺纹连接,从而在转动环7转动的过程中,转动螺杆6会沿着转动环7进行滑动,转动螺杆6运动进而推动升降杆4进行运动,从而达到了可自动驱动升降杆4运动调节车座5高度的效果;

在转动螺杆6运动的过程中,其会同时带动支撑杆11在支撑座12内滑动,而支撑杆11在运动时其会拉动卡接块13与限位卡块14相接触,此时的卡接块13便会转动,从而不会影响到支撑杆11运动的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对车座5高度进行调节时,支撑杆11运动的最小幅度为相邻两个限位卡块14之间的距离,则此时当车座5停止调节后,卡接块13便会弹出与限位卡块14卡接,从而通过卡接块13与限位卡块14对支撑杆11进行支撑,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效果,减少轴承8与空心锥齿轮9连接处的螺纹压力,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在设备需要进行复位时,可以手动打开电动磁铁15的开关使其运行通电,从而对复位磁铁16施加一个磁力,这个磁力会带动卡接块13保持收缩状态,这时便可进行正常的复位,需要说明的是,在复位的过程中应当首先驱动支撑杆11向上运动至卡接块13完全贴合在支撑杆11上再进行复位;

在驾驶员骑行的过程中,其难免会途经颠簸路段,从而带动车身的震动,这时抽吸塞18便会往复的压缩往复弹簧19使其形变后在支撑座12内部滑动,抽吸塞18滑动从而通过导气管20与进气管内部的单向进气组件将外部的空气抽吸入支撑气囊17内,从而使得支撑气囊17内压强增大产生膨胀,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撑气囊17内压强过大导致抽吸塞18无法将空气压入到支撑气囊17内时,此时的支撑气囊17内的压强足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进一步的对支撑杆11进行支撑,进一步的减少了转动螺杆6与轴承8连接处的螺纹压力,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导气管20内的单向进气组件仅可向支撑座12的内部进气,进气管内的单向进气组件仅可向支撑气囊17内部进气;

在抽吸塞18抽吸外部空气的时,此时导气管20内部且位于抽吸塞18的一侧会产生一个负压,在这个负压的作用下,卡接柱21会压缩复位弹簧22使其收缩,这时卡接柱21便会在导气管20内滑动,从而使得卡接柱21与导气管20倒圆角处分离,外部气体得以经过卡接柱21与导气管20倒圆角处的缝隙进入到进风槽内,随后通过进风槽进入通风孔,并最终通过通风孔进入到支撑座12的内部,从而达到了单向进气的效果,而引动磁铁23的设计,可以在设备需要复位时,通过打开电动磁铁15使其产生磁性后带动引动磁铁23运动,从而使得引动磁铁23带动卡接柱21压缩复位弹簧22后运动,从而使得气体得以排出,便于设备复位的进行,防止复位过程中各个传动组件受到的阻力较大增大磨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支撑气囊17内部的气体排出的过程中,排出的气流会带动旋转风叶25进行转动,旋转风叶25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盘24转动,这时转动盘24内部的配重块26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配重块26所受到的离心力应当足以带动离心弹簧27与储液囊28运动,从而此时的配重块26会拉伸离心弹簧27后压缩储液囊28使其形变后运动,这时储液囊28内存储的润滑液便会喷出,喷出的润滑液会随着气流一同上升,从而对防护套筒2内部的各个传动零件进行润滑,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支撑弹片30的设计可以使得升降杆4在正常向上滑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而在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时,支撑弹片30会与卡接环29接触,从而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的减少了螺纹连接处的压力大小,同时支撑弹片30的设计还可对排出的空气中含有的润滑液进行收集,喷出的润滑液凝聚在支撑弹片30上,并最终滴落在防护套筒2内,从而达到了润滑的效果;在升降杆4复位的过程中,员工可以手动拨动拨动块31推动卡接环29进行压缩调节弹簧32后滑动,从而使得卡接环29与支撑弹片30分离,减少升降杆4复位过程中对支撑弹片30的损伤;

在升降杆4复位的过程中,其会同时带动挤压杆33向下运动,挤压杆33运动会沿着挤压孔压入到放置架35内,从而对弹性囊34进行挤压,进而将弹性囊34内的清洁液经过挤压孔挤出,挤出的清洁液滴落在助力车本体1的表面,从而对助力车本体1起到一定的清洁效果。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分类

061201147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