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贴片三极管送料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5:47: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三极管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片三极管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半导体三极管使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半导体器件,其主要结构包括封装体和设于封装体内部的芯片以及设于封装体两侧的引脚,贴片三极管的引脚通常在封装体的一侧设有一支,另一侧设有两支只,呈不对称结构,结构较为特殊。在对三极管进行检测、工序转移及包装时都需要进行排列输送,使其姿态一致,由于这种特殊的结构,常规的振动送料装置在有效时间内所能排列输出的姿态合格的三极管数量较少,严重影响三极管的输送及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贴片三极管送料装置,可对三极管的姿态进行多次调节,保证输出三极管姿态的一致性,并且具有较高的输送效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贴片三极管送料装置,包括:振动盘、分料槽、翻转料槽、主料槽、翻转筒及旋转筒。

振动盘内部设有螺旋排料槽,螺旋排料槽的宽度尺寸大于三极管的宽度,且小于三极管的长度尺寸。

分料槽前端连接于螺旋排料槽的末端,分料槽中段的底部开设有落料口,用于下落引脚朝下的三极管,引脚朝上的三极管向分料槽末端输送。

翻转料槽前端连接于分料槽的末端,翻转料槽的后段向下且朝向其前端弯曲,三极管从翻转料槽后端的出口排出时引脚朝下。

主料槽前端连接于落料口底部,且位于翻转料槽下方,主料槽的后方依次间隔设有连接槽及输出槽。

翻转筒设于翻转料槽与主料槽的出口及连接槽的入口之间,翻转筒其沿直径方向开设有贯穿孔,翻转料槽的出口与连接槽的入口位于同一侧,翻转筒为转动设置,以通过贯穿孔(501)使主料槽(40)及翻转料槽(30)分别与连接槽(41)连通。

旋转筒转动设于连接槽与输出槽之间,其转动的轴线垂直于连接槽及输出槽的输送面,旋转筒沿直径方向开设有通孔,用于容纳三极管及连通连接槽与输出槽。

进一步的,分料槽两侧的侧壁之间的间距大于三极管封装体的宽度尺寸,且小于三极管两侧引脚之间的跨度尺寸,侧壁内侧底部沿输送方向开设有容纳槽,用于容纳三极管两侧的引脚,容纳槽之间的间距与落料口的宽度尺寸相同。

进一步的,翻转料槽后段弯曲的部位的外侧设有折弯盖板,折弯盖板与翻转料槽拼接形成弯曲的矩形管结构,其内部空间用于通过三极管。

进一步的,翻转筒底部向上穿设有挡板,挡板垂直于贯穿孔的底面,挡板底部与翻转筒之间通过至少一根收缩弹簧相连,当收缩弹簧自然收缩状态时,挡板的上段位于贯穿孔内,挡板与贯穿孔朝向翻转料槽出口一端的距离等于三极管的长度,同时大于挡板与贯穿孔另一端的距离。

进一步的,挡板的下段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底部设有挡杆,翻转筒下方设有一引导杆,引导杆呈水平状态,且顶面与翻转筒的外壁相切,引导杆的后端朝向主料槽一侧,引导杆前段穿设于矩形槽内,挡杆与引导杆底面接触;当翻转筒旋转至贯穿孔与翻转料槽出口对齐的状态时,挡板的上段位于贯穿孔内;当翻转筒旋转使贯穿孔两端分别与主料槽及连接槽对齐的过程中,挡杆向引导杆的后端移动,翻转筒设置挡板的一侧向上转动,挡板从贯穿孔内抽出;当贯穿孔两端分别与主料槽及连接槽对齐时,挡板的顶面均低于贯穿孔的底面。

进一步的,挡杆外部转动套设有圆管,圆管与引导杆的底面滚动接触。

进一步的,贯穿孔在翻转筒轴向的投影视图上为锥形结构,其朝向连接槽及翻转料槽出口的一端高度尺寸大于另一端的高度尺寸,贯穿孔的底面朝向连接槽的一方向下倾斜。当贯穿孔朝向主料槽的一端与主料槽对齐时,贯穿孔另一端的底面低于连接槽的输送面,翻转筒的外壁将翻转料槽的出口挡住;当贯穿孔朝向连接槽一端的底面与连接槽的输送面平齐时,贯穿孔朝向主料槽一端的顶面与主料槽输送面之间的间距小于三极管的厚度,翻转筒的外壁将翻转料槽的出口挡住;当贯穿孔与翻转料槽的出口对齐时,翻转筒的外壁将主料槽挡住。

进一步的,连接槽的末端垂直于输送面穿设有升降板,升降板下端朝向旋转筒的一侧设有拨杆,拨杆位于连接槽的下方,旋转筒下段的外壁沿圆周开设有引导槽,拨杆滑动设于引导槽,引导槽包括一对向下弯曲的圆弧槽,圆弧槽分别对应设于通孔两端开口处的下方,圆弧槽之间通过水平槽连通;当通孔两端分别与连接槽及输出槽对齐时,拨杆处于圆弧槽的最低点,此时,升降板的顶面低于连接槽的输送面;当拨杆处于圆弧槽最低点以外的其他位置时,升降板的顶面均向上凸出于连接槽的输送面。

进一步的,连接槽末端的同一侧沿输送方向设有两个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三极管的引脚在位信号,两个检测传感器的间距与三极管同一侧两支引脚之间的间距相同,连接槽上单支引脚朝向设有检测传感器一侧的三极管经过通孔直接进入输出槽,两支引脚朝向设有检测传感器一侧的三极管进入通孔之后,旋转筒旋转180°之后再将三极管排入输出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利用振动盘的螺旋排料槽输出长度方向与输送方向一致的三极管,此时无论三极管的前后朝向以及上下朝向,只要三极管的长度方向与螺旋排料槽的输送方向一致均可输出,与现有的经输出唯一正确姿态的振动输送装置相比输出效率更高,单位时间内输出的三极管数量更多。其次,通过分料槽将引脚朝上和引脚朝下的三极管分开输送,引脚朝上的三极管经过翻转料槽传输之后,使其引脚朝下,然后利用翻转筒使其与原本引脚朝下的三极管一同沿着连接槽继续输送,此处在输送过程中即可使三极管的引脚统一朝下;最后在利用旋转筒调转三极管的前后朝向,以调节三极管引脚的左右朝向。通过以上三步便可使三极管输出时姿态保持一致。

附图说明

本文描述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所选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实施方案,更不是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示出了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分料槽与主料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示出了图6中D处的放大图。

图9示出了图6中E处的放大图。

图10示出了贯穿孔与翻转料槽连通时翻转筒与翻转料槽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的底部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1中F处的放大图。

图13示出了图11中G处的放大图。

图14示出了旋转筒转动过程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15示出了贯穿孔与主料槽连通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6示出了通孔与连接槽及输出槽连通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7示出了贯穿孔底面与连接槽的输出面平齐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8示出了贯穿孔与翻转料槽连通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标记:振动盘—10、螺旋排料槽—11、侧板—111、分料槽—20、落料口—201、侧壁—21、容纳槽—211、翻转料槽—30、折弯盖板—31、主料槽—40、连接槽—41、输出槽—42、升降板—43、拨杆—431、检测传感器—44、翻转筒—50、贯穿孔—501、挡板—51、矩形槽—511、挡杆—512、收缩弹簧—52、引导杆—53、旋转筒—60、通孔—61、圆弧槽—621、水平槽—6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7至图9所示,三极管的封装体为长方体结构,其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一支引脚,另一侧设有两支引脚,且三支引脚的折弯朝向相同。

具体的,如图1至图3以及图6至图11所示,一种贴片三极管送料装置,包括:振动盘10、分料槽20、翻转料槽30、主料槽40、翻转筒50及旋转筒60。

具体的,如图1、图6所示,振动盘10内部设有螺旋排料槽11用于输送三极管。螺旋排料槽11的宽度尺寸大于三极管的宽度,且小于三极管的长度尺寸,当三极管横在螺旋排料槽11上时,便会向下落入振动盘10底部,再次进行排列输送。

更具体的,如图7所示,螺旋排料槽11的顶面两侧具有侧板111,侧板111之间的宽度尺寸大于三极管的宽度,且小于三极管的长度尺寸,使长度方向与螺旋排料槽11的输送方向一致的三极管才可以容纳于侧板111之间进行输送。此种方式无论三极管的引脚朝上或是朝下,并且无论三极管的引脚朝向螺旋排料槽11的内侧还是外侧,只要三极管的长度方向与螺旋排料槽11的输送方向一致均可沿着螺旋排料槽11输出,然后进入分料槽20,极大提高了振动盘10的输出效率,有助于加快三极管的整体输送速度。

优选的,螺旋排料槽11朝向振动盘10中部的一侧倾斜朝下,以便于向振动盘10内排出未进入侧板111之间的三极管,此类三极管的长度方向多数垂直于螺旋排料槽11的输送方向。

具体的,如图1至图8所示,分料槽20的前端连接于螺旋排料槽11的末端。分料槽20中段的底部开设有落料口201,用于下落引脚朝下的三极管,此处无论三极管的引脚朝向分料槽20的左侧还是右侧,只要其引脚朝下均从落料口201落下,然后进入主料槽40。而引脚朝上的三极管利用引脚支撑在分料槽20两侧的侧壁21上,防止落入落料口201,此种姿态的三极管将向分料槽20末端输送,然后进入翻转料槽30。

具体的,如图8、图10所示,翻转料槽30前端连接于分料槽20的末端,翻转料槽30的后段向下弯曲,弯曲后翻转料槽30前段与后段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翻转料槽30末端出口倾斜朝向其前端的下方。翻转料槽30后段弯曲的部位的外侧设有折弯盖板31,折弯盖板31与翻转料槽30拼接形成弯曲的矩形管结构,其内部空间用于通过三极管。如图10所述三极管从翻转料槽30出口排出进入翻转筒50时引脚朝下。

具体的,如图7至图9所示,主料槽40位于翻转料槽30下方,其前端连接于落料口201底部,主料槽40顶面凹槽的宽度与落料口201的宽度相同,主料槽40用于承接输送从落料口201落下的引脚朝下的三极管。

更具体的,沿主料槽40输送方向的后方间隔设有连接槽41,沿连接槽41输送方向的后方间隔设有输出槽42,连接槽41与输出槽42的后端均向下倾斜,以便于三极管顺利下滑。

具体的,如图3、图10、图15、图17及图18所示,翻转筒50设于翻转料槽30与主料槽40的出口以及连接槽41的入口之间,其沿直径方向开设有贯穿孔501,贯穿孔501与翻转筒50的轴线平行,贯穿孔501的宽度方向与主料槽40、翻转料槽30及连接槽41的宽度方向一致,且宽度与主料槽40、翻转料槽30及连接槽41的宽度相同,贯穿孔501的高度大于三极管的厚度。

如图10所示,翻转料槽30的出口与连接槽41的前端位于同一侧,本实施例中翻转料槽30的出口与连接槽41的前端沿输送方向均位于翻转筒50的输送后方,且翻转料槽30的出口位于连接槽41的上方。翻转筒50为转动设置,以通过贯穿孔501使主料槽40及翻转料槽30分别与连接槽41连通。贯穿孔501可单独与翻转料槽30连通,用于承接翻转料槽30输出的三极管,并通过转动翻转筒50使贯穿孔501内的三极管输入连接槽41。本实施例中翻转筒50的转轴呈水平设置,且转轴与翻转料槽30、主料槽40及连接槽41的宽度方向平行。

具体的,旋转筒60用于调换三极管的前后朝向,旋转筒60转动设于连接槽41末端与输出槽42前端之间,其转动的轴线垂直于连接槽41及输出槽42的输送面。旋转筒60沿直径方向开设有通孔61,用于容纳三极管及连通连接槽41与输出槽42,通孔61截面为矩形结构,其延伸方向与连接槽41及输出槽42的输送面平行,且通孔61的底面与连接槽41及输出槽42的输送面平齐。翻转筒50与旋转筒60均利用电机驱动。旋转筒60通过旋转180度可调换三极管的引脚朝向,以保证三极管引脚朝向一致。

优选的,如图5所示,分料槽20两侧的侧壁21之间的间距大于三极管封装体的宽度尺寸,且小于三极管两侧引脚之间的跨度尺寸,以使引脚朝上的三极管可利用引脚支撑在侧壁21的顶面进行输送。侧壁21内侧底部沿输送方向开设有容纳槽211,用于容纳三极管两侧的引脚,容纳槽211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两侧板111之间的间距,以便于螺旋排料槽11内引脚朝下的三极管进入反料槽20。容纳槽211之间的间距与落料口201的宽度尺寸相同。

工作时,如图7所示,引脚朝下的三极管从螺旋排料槽11进入分料槽20之后,三极管两侧的引脚从容纳槽211内滑过,并且当该状态的三极管移动至落料口201的位置时,便能下落至主料槽40。如图7、图8所示,引脚朝上的三极管从螺旋排料槽11进入分料槽20之后,其封装体从侧壁21之间穿过,且两侧的引脚支撑于侧壁21的顶面,使该状态的三极管向分料槽20的后端输送,并输入翻转料槽30。

优选的,如图3、图12所示,翻转筒50底部向上穿设有挡板51,挡板51垂直于贯穿孔501的底面,挡板51底部与翻转筒50之间通过至少一根收缩弹簧52相连。如图10、图18所示,当收缩弹簧52自然收缩状态时,挡板51的上段位于贯穿孔501内,当贯穿孔501承接翻转料槽30内的三极管时,挡板51的上段凸出于贯穿孔501内,以限制三极管输入贯穿孔501内的位置,并且防止三极管掉落,挡板51可采用电机或气缸驱动伸缩。

挡板51与贯穿孔501朝向翻转料槽30出口一端的距离刚好等于一支三极管的长度尺寸,如图18所示,其目的在于使翻转料槽30内的三极管进入贯穿孔501之后,翻转料槽30内下一个三极管处于翻转筒50的外侧,以防止翻转料槽30内下一个三极管卡在贯穿孔501与翻转料槽30之间。同时,挡板51与贯穿孔501朝向翻转料槽30出口一端的距离大于挡板51与贯穿孔501另一端的距离,即挡板51的穿位置与翻转筒50的轴线之间具有间距,且挡板51更靠近主料槽40一侧。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采用联动的方式驱动挡板51移动,以减少电气设备的使用,简化挡板51的控制结构,并且联动式结构运行更加稳定。如图3、图4、图12所示,挡板51的下段开设有矩形槽511,矩形槽511底部设有挡杆512,翻转筒50下方设有一引导杆53。引导杆53固定安装于工作台,翻转筒50相对引导杆53转动设置。更具体的,引导杆53的前端位于翻转筒50轴线的正下方,引导杆53呈水平状态,且顶面与翻转筒50的外壁相切,引导杆53的后端朝向主料槽40一侧,引导杆53前段穿设于矩形槽511内,挡杆512与引导杆53底面接触。

如图10及图18所示,当翻转筒50旋转至贯穿孔501与翻转料槽30出口对齐的状态时,收缩弹簧52呈自然收缩状态,挡板51的上段位于贯穿孔501内,且挡杆512处于引导杆53与翻转筒50相切位置,此时挡杆512与翻转筒50轴线之间的间距最小,因此挡板51的上段才能伸入贯穿孔501内,用于阻挡从翻转料槽30进入贯穿孔501的三极管,防止三极管从贯穿孔501朝向主料槽40的一端落出。

当翻转筒50旋转使贯穿孔501两端分别与主料槽40及连接槽41对齐的过程中,挡杆512向引导杆53的后端移动,使挡板51的水平高度不变,而翻转筒50设置挡板51的一侧向上转动,此时挡杆512与翻转筒50轴线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以使挡板51从贯穿孔501内抽出,此时收缩弹簧52呈拉伸状态。

如图15及图17所示,当贯穿孔501两端分别与主料槽40及连接槽41对齐时,挡板51的顶面均低于贯穿孔501的底面,挡板51上段均完全隐藏于翻转筒50的实体内,以便于主料槽40内的三极管进入贯穿孔501,并且使三极管从贯穿孔501内顺利输送至连接槽41上。

上述结构利用翻转筒50旋转带动挡板51移动,并且利用引导杆53限制挡板51的移动范围,从而实现挡板51与翻转筒50之间的联动控制。

优选的,挡杆512外部转动套设有圆管,圆管与引导杆53的底面滚动接触,以减小摩擦阻力。

优选的,如图15、图17及图18所示,贯穿孔501在翻转筒50轴向的投影视图上为锥形结构,其朝向连接槽41及翻转料槽30出口的一端的高度尺寸大于另一端的高度尺寸。具体的结构为贯穿孔501的底面朝向连接槽41的一方向下倾斜,以此形成锥形结构。

如图15所示,当贯穿孔501朝向主料槽40的一端与主料槽40对齐时,贯穿孔501另一端的底面低于连接槽41的输送面,此时翻转筒50的外壁将翻转料槽30的出口挡住。

如图17所示,当贯穿孔501朝向连接槽41一端的底面与连接槽41的输送面平齐时,贯穿孔501内的三极管便可输入连接槽41,此时贯穿孔501朝向主料槽40一端的顶面与主料槽40输送面之间的间距小于三极管的厚度,以防止主料槽40内的三极管继续进入贯穿孔501,进一步防止在翻转筒50转动至贯穿孔501与翻转料槽30连接的过程中主料槽40内的三极管卡在贯穿孔501内。并且此时翻转筒50的外壁将翻转料槽30的出口挡住,防止三极管落下。

如图18所示,贯穿孔501与翻转料槽30的出口对齐时,翻转筒50的外壁将主料槽40挡住,以避免主料槽40内的三极管同时进入贯穿孔501。

使用时,如需将贯穿孔501内的三极管送入连接槽41则需要使贯穿孔501朝向连接槽41的一端向上转动预定角度,以使贯穿孔501的底面与连接槽41的输送面平齐。而此时贯穿孔501朝向主料槽40一端的顶面与主料槽40输送面之间的高度间距将减小,且该间距小于三极管的厚度,以此防止主料槽40上的三极管继续进入贯穿孔501。当翻转料槽30内的三极管进入贯穿孔501之后,只需要将贯穿孔501朝向翻转料槽30的一端下降至贯穿孔501的底面与连接槽41的输送面平齐的状态即可,此时贯穿孔501内的三极管便可顺利进入连接槽41,而主料槽40内的三极管依然无法直接进入贯穿孔501。之后便可控制翻转筒50的旋向而选择性的使贯穿孔501接收主料槽40或是翻转料槽30输送的三极管。该结构利用贯穿孔501的锥形结构,使贯穿孔501连通翻转料槽30及主料槽40时互不干扰。

优选的,如图2、图13所示,连接槽41的末端垂直于输送面穿设有升降板43,升降板43下端朝向旋转筒60的一侧设有拨杆431,拨杆431位于连接槽41的下方。旋转筒60下段的外壁沿圆周开设有引导槽,拨杆431滑动设于引导槽,引导槽包括一对向下弯曲的圆弧槽621,圆弧槽621分别对应设于通孔61两端开口处的下方,圆弧槽621之间通过水平槽622连通。

如图2及图16所示,当通孔61两端分别与连接槽41及输出槽42对齐时,拨杆431处于圆弧槽621的最低点,此时,升降板43的顶面低于连接槽41的输送面。

当拨杆431处于圆弧槽621最低点以外的其他位置时,升降板43的顶面均向上凸出于连接槽41的输送面,以此来阻挡连接槽41内的三极管在旋转筒60转动过程中继续向后输送。如图14所示,此时拨杆431处于水平槽622内,升降板43的上段则凸出于连接槽41的顶面,以阻挡连接槽41内的三极管继续输送,直至旋转筒60转动至通孔61与连接槽41及输出槽42连通后,连接槽41内的三极管才能继续进入通孔61内,旋转筒60可设置接近开关检测三极管在通孔内的位置,以此作为控制旋转时机的依据。

更具体的,如图9、图14及图16所示,连接槽41末端的同一侧沿输送方向设有两个检测传感器44,用于检测三极管的引脚在位信号,检测传感器44可采用接近开关或是光电传感器,两个检测传感器44的间距与三极管同一侧两支引脚之间的间距相同。连接槽41上单支引脚朝向设有检测传感器44一侧的三极管经过通孔61直接进入输出槽42,两支引脚朝向设有检测传感器44一侧的三极管进入通孔61之后,旋转筒60旋转180°之后再将三极管排入输出槽42。将检测传感器44设置在连接槽41最后一个缓存三极管的位置,只有当两个检测传感器44同时检测到引脚信号时,才能判定引脚的左右朝向,当该三极管进入通孔61之后,旋转筒60便旋转180度,使三极管的引脚调换朝向,以使三极管的引脚朝向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表示是唯一的或是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的各种改变或同等替换,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4588619